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集) 罗国正 [打印本页]

作者: 888zhwcl    时间: 26.9.2017 08:19
标题: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集) 罗国正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集)

                                                      罗国正

                                                   (2017年9月)

2146、天地人之中以至宇宙,肯定存在着非常强大的正能量,对于生命有大利益。而且这些正能量从来没有离开过有生命的空间和人们。几千年来,不少高人感受到这些强大的正能量。可惜这些高人们因受时代、知识的局限,常用错误的比喻方法、或用艺术的夸张手法、或用拟人化的办法来形容这些强大的正能量,有的人甚至错把这些比喻、夸张手法、形容词、拟人的办法所代表的对象,完全等同了真实,或把暂时的、局部的正能量,视作全过程和全部的正能量。虽然这样,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很容易导致了很多人,错把木偶作真人。这样就不利于人们真切地感悟、感受、调动、借助、利用这些正能量,处理不当,还会误入歧途。只有悟性较高的人,才会透过假象,把握住实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审美内容和人们需践行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人太重要了,这是很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探讨、研究、运用的内容,其美好的成果,将利益众生。

2615、人们常说“被洗脑”的那些人,其中一部分,我认为不是被洗脑,而是他们的脑袋原来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空空如也,随便有人放一点东西进他们的脑袋,他们就按那东西来行动了。遇到好人,放进好东西,就成了好人;遇到坏人,放进坏东西,就成了坏人。由此可知,青少年要多读些好书,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当脑海有丰富的、优质的知识量,并形成正确的、稳定的思维结构和走势,任何新进的信息、知识、体验与大脑已有的量相比,都显得渺小时,任何新进的量,都被大脑有效地筛选、净化、提炼、优化后吸纳,这样,就不会被邪恶的东西占据了大脑,或被“洗脑”了。这样,也容易产生一个大问题,思想容易“固化”。避免“固化”、保守、知识老化,只能不断学习和体验,终生学习和体验。

2616、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推动人的发展、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一种强大的纯正能量。

2617、人对身心的净化,是一个终生学习、长期体验,渐渐感悟,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对此,人们应有一个目标和较好的计划,并分阶段来实施。在学习、体验、感悟和境界得到了提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原来的计划有不够完善之处,或不符合实际之处,应作出适当的修改。净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对抗死亡,以非常健康、强壮的心身,有良好的感觉、悟性和足够的时间去追求崇高的真、善、美境界。使身心健康、强壮的过程,就走上真、善、美的大道。悟了这大道之后,对很多“道”也很容易悟透,人有了这自觉,人就会强盛;家有了这个自觉,家就会强盛;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有了这个自觉,这个民族会很强盛。

2618、现在的老生常谈,但当年可能不是。将来的老生常谈,但今天可能不是。所以,要留心审美对象所在的历史时空。能够成为“老生常谈”的东西,已经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值得研究其生命力所在。很多东西,如过眼浮烟,一闪而过,以后永远没有人知道了,像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老生常谈”毕竟是没有新意。

2619、审美对象是否引起审美主体的美感,这里存在着概率的问题。引起美感概率的高低,与审美主体的年龄、经验、审美标准、价值观、审美时的心情、身体状况、精神境界、所处的特定时空等等有关。所以,美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某一审美对象,会引起普遍人的美感,甚至在特定的环境和人群中引起了接近百分百的美感,但这不等于在过去、现在、将来,绝对地都引起了一切人产生接近百分百的美感。不少人,将引起人们非常高概率的美感,认定为“美的客观性”,以为完全不存在主观因素和其它因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美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将高概率引起人们美感的审美对象,定为一种审美标准是合理的,但审美标准不等于美感,美感是落实到具体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时所产生的感觉上。

     2620、准确地统计出具体人、或人们的美感概率,是重要的决策依据。有这准确的依据,是使决策实施走向胜利的一个支撑点。

2621、不同的人或单位,为了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努力去追求一个共同的效果。就是:扩大自己、或扩大自己一方的美感概率和美感范围。

2622、朗吉弩斯认为“自然是万物的主因和原型”。具体些说就是“人像须像人”。如果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我有以下的理解,摹仿的对象是“原型”,例如,按着真人写生和雕塑,这真人是“第一原型”,按“第一原型”所产生的作品,可以是“第二原型”,可以是“第一变型”,也可以是“第一原型”。为什么这作品还可以是“第一原型”呢?因为后来者认为这作品的很多技法和内涵是“临摹的范本”,只有将这“范本”作为“第一原型”来学习,比自己去按真人临摹收获更多。加上时光的流逝,情景不可复再,很多真人的原型,已不存在了。后来者的优秀临摹品,则可以是“第三原型”,可以是“第二变型”,也可以是第三代的“第一原型”,……,如此类推。在中国书法史上,类似这样的情况比较多,例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就是“第一原型”,后来有唐代多个优秀临摹者的作品是“第二原型”,同时也是“第一变型"。再后来,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不见了,历代的后学者,只能将唐代优秀的临摹者们的“第二原型"作为“第一原型"来临摹。如赵孟頫所临摹的《兰亭序》属于“第三原型",也是“第二变型”。在赵梦頫之后的后学者中,有的人特别喜爱赵体字,又有将赵临摹的《兰亭序》作为“第一原型"来学,等等,其理是一致的。这理的结构内容折射出丰富的内涵。就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来看,有些优秀的书法家书写一两个王体字,会偶然地存在超越过王羲之的现象,但要一气连续地写上超过十个字都超越王羲之的作品,就非常罕见,更何况连续写上五十个字、一百个字呢?所以,书圣的地位难以动摇。很多练书几十年的人感叹:“学王羲之的书法,难在学到他所处的地位、境况和心情"。这恰恰验证了“字如其人"这话的道理。如果按照“字如其人”的道理来讲,那么“第一原型”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而是王羲之本人,他所写的《兰亭序》只是“第二原型"。王羲之本人,即“第一原型"是不可复制的,人们怎可学得到呢?最有条件,最有本事的人也只能在很多方面接近他。学习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的道理也是如此。所以,选择走向成功的艺术道路非常重要。正确选择“第一原型"非常重要。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第一原型"。这不单是在艺术上如此,其实,各行各业、各门各派的道理也是这样。很多成功者,往往是集多家之长后,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变型"取得成就的。例如:廖冰兄的漫画,毕加索的油画,顿悟画派的诸多作品等等。以上的表述和所揭示的道理,可以对很多方面带来启示。如对继承、发展、创新的启示;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启示;对选择人才、传承人、接班人的启示;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制作的启示;对传统与现实关系的启示;对艺术家的创作启示;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路的启示;对主体、客体、原型、变型之间关系的启示;……。这些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认真思考这个话题,想通了,终生受益无穷,妙在其中。

2623、虽然人天生就具有了趋吉避凶的本能,但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各种科技、生产和各种思潮的强力推动下,很多现象如万花筒般不断发生,其复杂多变的程度,是人们在原始社会时远远不能比拟的,甚至有的人在怀疑人类自身的进化速度已追赶不上时代前进的速度了。在这种情形下,人类单凭本能感觉,对千万种成分混浊在一起,并瞬间万变的现象进行审美活动,太容易进入误区了。所以,人们的审美活动,常常要借助真的知识(哲学与科技等等)、善的知识(以人为本的知识等)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及仪器、设备来辅助审美。这样做,误差率就会大大地降低。现实中,美感,在短时间内,会很有可能产生幻觉,或很多假、丑、恶的东西被坏人乔装打扮得非常漂亮,在刹那间就将人迷住了,加上不少坏人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恶,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更是防不胜防。相关的新闻,经常报道了这类事情,不少受害者的悲惨结局,令人目不忍睹。其实,人类借助真、善的知识和专业人士及仪器、设备来帮助审美,自古以来就有,只是今天的状况,这样的做法尤为突出而已。这种帮助、辅助、或借助的现象,又产生了对系列的美学重大问题的拷问:

第一,到底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第二,美只是感觉还是须要理性选择?

第三,真和善是否等于美呢?

如此等等的问题,都须弄清楚。这些问题不单是一般人容易混淆,连不少哲学家、美学家也将它们混淆了,以至造成很多混乱的现象。其实,这些问题我已在以前多集《美学心得》里回答过了,只要大家将其细读,就找到答案。我在这里进一步强化解释的内容如下:

第一,假、丑、恶里面不存在美好的东西,如果在假、丑、恶的东西里,引起了人们的“美感”,这是假象、是幻觉。这是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处于低下的状况里产生的,加上自身的定力脆弱,为人轻薄,甚至有坏人设置了陷阱,如下药、烈酒灌醉、美色美食、金钱利益、虚荣等等的引诱,导致感觉、情绪的漂浮、漂移、飘离,以至整个心身不能自主,形成虚幻的美感,会使人终尝恶果,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第二,真正的美感应在真和善里面产生,或在真和善中寻找到而形成。这也等于说,不是所有的真和善的东西,都能使人产生美感的。因为真的东西,既有美好的东西,也有丑、恶的东西,真实的存在里有不少污垢的东西,甚至是血淋淋的悲剧。而善方面的情况则是这样:一方面,善里面有很多给人美感的东西,但也有不少善的东西,由于反复出现,导致人们的感觉麻木了,或使人审美疲劳了,而难以产生美感。另一方面,不少善的东西,不是给人以美感,而是相反,给人以丑怪、恐惧、冷酷、苦涩等等感觉。例如,怒目金刚、济公的形象、用法律惩罚坏人、良药苦口等等。所以,虽然美感要在真和善中寻求,但真和善不等于美。

从以上论述中,人们可以更好感悟到美学境界提升的重要性,更好地感悟到真、善、美有机统一的重要性。人生的追求应在真中找到善和美。在善中享受着美感是一件非常幸福、愉快的事情。也由此可知,美是多么的可贵。能够感悟、感受到不同层次的美,是须要体验、学习,要具有较高美学境界和相应的综合实力的人才可以获得的享受。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