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透析沙龙:从尚武斗士到和平之士 [打印本页]

作者: 琴心剑胆    时间: 13.1.2006 09:11
78岁的以色列总理阿里尔·沙龙目前静静地躺在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与死亡之神作最后的搏斗。沙龙的助手吉辛表示,沙龙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常能转危为安,战无不胜。他也必能打赢这次“战争”,康复出院。结果如何?难以料定。但无人能否定沙龙是一个个性突出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必然在以色列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br /><br />  戎马一生 未能当上总参谋长 <br /><br /> <br />  沙龙出生在动荡年月,从小深受父亲坚强好斗秉性的影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的信念。他6岁就拿着大棒护卫自家的果园。他一生戎马生涯,几乎参与了自以色列成立以来对阿拉伯国家的所有战争。沙龙的名字叫阿里尔,希伯来语的意思是“狮子神”。沙龙在战场上就是一头“猛狮”。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在国内被视为“英雄”。另一方面,他那“惨无人道”地屠杀巴勒斯坦人民,也使他背上“屠夫”、以色列的“凯撒”的臭名。沙龙机敏多变,讲究信用,具有达不到目的决不善罢甘休的韧劲;另一方面,他生性坚强好斗、脾气暴躁、专横武断,动起怒来像一条“暴怒的公牛”。 <br /><br />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担任步兵连长的沙龙,倒没有听说有什么“辉煌的”战功,只是在战场上,他的大腿被子弹击中,至今他走起路来有点跛脚。他真正抛头露面,名声大震是在1953年,当时,以军成立第一支特种部队“101部队”(取自《圣经》以牙还牙的含义,即一只眼睛对一只眼睛),沙龙被任命为首任指挥官。当年,约旦人潜入以村庄,炸死1名妇女和2个孩子。为报复,沙龙受命率“101部队”及100名伞兵,袭击了约旦的基布亚村,他们“肆无忌惮”,挨家挨户炸毁民房,整整炸了3个小时。第二天,人们在瓦砾废墟中发现男女老幼共70具尸体,一片恐怖景象。以军的暴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沙龙则得到了达扬将军的赞赏,被称之“没有人比得上你”。从此,沙龙的名声大震。翌年,达扬将“101部队”与伞兵部队合并,成立“202部队”,沙龙被提升为该部队司令官。 <br /><br />  不过,沙龙的军旅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1954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由于沙龙违抗军令、盲目冒进,他的特种兵在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关口遭到惨败,他被迫辞去这支部队的司令。一直到1964年,沙龙才得以晋升,被任命为总参谋部训练队的少将指挥官。 <br /><br />  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沙龙被紧急任命为师长。这是沙龙首次担任师指挥官,担任西奈半岛南线的主攻任务。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埃及人把兵力部署在牢固的钢筋水泥掩体内。以军以猛烈的火力,20分钟内向该地区发射3.6万多发炮弹,打得埃军一败涂地。不到几个小时,沙龙的部队就占领了阿吉拉赫阵地。在庆功会上,人们向沙龙表示祝贺,沙龙喜形于色,得意洋洋。 <br /><br />  沙龙是一匹不服管束的“野马”,常常要尥蹶子。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龙师驻扎在西奈半岛。在确定作战方案时,他与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发生意见分歧,沙龙公开指责戈南瞎指挥,叫他“闭上臭嘴”。他还直接打电话给时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的老部下,要求他直接报告总参谋长或国防部长,越过戈南司令,批准其作战方案。戈南大光其火,要求总参谋长撤沙龙的职。沙龙也毫不示弱,要求总参谋长罢免戈南。沙龙最终还是赢了。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沙龙以其勇猛、冒险的性格,率领部队向南迂回,一路势如破竹,渡过苏伊士运河,绕到埃军的后方,完成了对埃及第三军的包围,使整个战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军总参谋长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头缠绷带、面带倦容的沙龙得意地说:“一切全是冒险。” <br /><br />  沙龙“屠夫”的臭名则来自于他在1982年对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的一次大屠杀。在第二届贝京内阁中,他获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国防部长职务。他意识到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当年6月3日,以驻英国大使遭巴武装分子暗杀,以内阁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以军进入黎巴嫩打击巴解组织,最终导致巴解迁往突尼斯,黎巴嫩成立亲以政权。然而,黎新总统上任不到3周便在一次爆炸中丧生。愤怒的沙龙唆使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进入巴2个难民营,大开杀戒,1000多人在几个小时内惨遭杀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强烈谴责这一暴行。以国内也爆发抗议示威,标语牌上写着“沙龙=杀人凶手”,要求沙龙下台。贝京不得不解除了沙龙的国防部长职务。 <br /><br />  尽管沙龙在战场上奋勇搏杀,战功卓著,颇负盛名,但在军界,他是个失败者。沙龙梦想有一天能当上总参谋长,由于他的个性、怪脾气以及树敌过多,断送了他取得军界最高权力的前程。满腹牢骚的沙龙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辞去军职,投身政界。经过几年的磨练,1999年沙龙终于在党内击败内塔尼亚胡,出任利库德集团主席。 <br /><br />  执政5年 受人拥戴留下美名 <br /><br />    2000年9月28日,沙龙以反对党领袖的身份闯进耶路撒冷旧城的穆斯林圣地-阿克萨清真寺,遭到巴勒斯坦民众强烈反对,成了巴勒斯坦第二次“因迪法达”(起义)爆发的导火线。巴以冲突加剧导致巴拉克政府(工党)垮台,利库德集团上台,沙龙出任总理,从而揭开了沙龙政治生涯“新的一页”。 <br /><br />    沙龙有个外号叫“推土机”,这并不是针对他肥硕的体型,而是说他只有蛮力,没有智慧。综观沙龙上台后的所作所为,作为政治领导人,沙龙已改变了过去粗莽的作风,变得老成持重。在以色列人眼里,沙龙既是强硬派代表人物,又是一个讲究务实的政治家。沙龙执政初期,以巴暴力冲突加剧,巴自杀式爆炸频发。沙龙采取了大兵压境政策,在整个巴控区内进行“扫荡”,制造了“杰宁屠杀”、“伯利恒圣诞教堂事件”,并将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围困于拉马拉的官邸里。另外,采用“定点清除”政策,暗杀了一批巴激进组织领导人,包括“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其继承者兰提斯。沙龙的武力报复并没有阻拦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行动,巴激进组织的自杀式爆炸活动依然常有发生。尽管如此,以色列民众对沙龙的政策表示出足够的信任。 <br /><br />    2003年,沙龙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总理。此时,沙龙心中勾画出一幅解决巴以冲突的“单边主义”的蓝图。所谓“单边主义”,就是沙龙要把以巴和谈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沙龙认为,以巴达成和平协议的前提是,巴勒斯坦必须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巴民族权力机构必须打击恐怖组织,解除巴激进组织武装。在此前提下,以巴先达成一项较长时期的过渡性协议,犹、阿两个民族和睦相处。若干年以后,在双方对和平协议有了足够的信任,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和平。沙龙认为,巴领导人不愿打击恐怖组织,也无法保证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目前没有实现和平的“伙伴”,只好实施“单边行动”,我行我素,不受对方的制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 <br /><br />    2003年12月18日,沙龙在“赫兹利亚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公布了他的撤离加沙的“单边行动计划”,引起以巴乃至整个世界的极大关注。其实,这个方案并非沙龙原创,工党前领导人米兹纳在当年的大选竞选中就提出了这个设想,当时没有人理会它,反而在大选中惨败于沙龙。“单边行动计划”是沙龙“单边主义”的核心,也是沙龙被国际社会誉为“和平之士”的资本。沙龙为实施这一计划,耗尽了心血,想尽了各种“阴谋诡计”,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撤离计划。从实际效果来看,以色列既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沙龙也赢得了“和平之士”美誉。沙龙设想在今年3月28日大选,连任总理后,再计划撤出西岸地区的一些并不重要的犹太定居点。用以色列人的话说,也只有沙龙才有这样的勇气和意志,能完成如此艰难的任务。 <br /><br />    “单边主义”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长达600多公里的隔离墙工程。至今,工程已经完成三分之一。按照沙龙的原定计划,大部分的隔离墙建造在巴勒斯坦领土上,这不仅侵犯了巴勒斯坦的领土权,而且给众多的巴勒斯坦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海牙国际法庭裁定以色列应拆除在西岸已修建的隔离墙。但没有起到任何的实际效果。隔离墙的建造严重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权益,连以色列自己都看不过,以色列最高法院已经裁决,以政府必须修改隔离墙路线。当然,隔离墙的修建,使得巴激进组织的“人体炸弹”进入以色列变得困难重重,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巴恐怖袭击以目标的次数。建立隔离墙既是为了以色列的安全考虑,更是为今后确定以巴边界造成一个既成事实。如果完成了这两大任务,以色列就完全掌握了与巴勒斯坦和平谈判的主动权。这正是沙龙的聪明之处<br /><br />此外,同意巴勒斯坦建国也是沙龙当政的“一大手笔”。就连当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遇刺身亡的前总理拉宾也不敢许下这样的承诺。在拉宾的主导下,以巴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以方允许巴解组织成立自治政府。但拉宾从来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沙龙承诺实施四方机制(美国、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主导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同意巴勒斯坦建国,在本地区实现“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目标。 <br /><br />    沙龙执政5年来的政绩,以色列国内褒贬不一,有人称他开创巴以“和平之路”,为以色列带来了安全,是犹太民族的“英雄”;也有人指责他背叛以色列,撤出加沙是向恐怖主义投降,是犹太民族的“叛徒”。另外,对沙龙是否改变了其强硬路线,“屠夫”是否已“立地成佛”,更是各有其说。其实,沙龙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强硬政策,只是在策略上更加灵活而已。沙龙时常喜欢向他人提起其母亲对他的教诲:“不要相信阿拉伯人,不要相信一纸协议”。至今,沙龙还是反对“奥斯陆协议”,坚持以色列不能放弃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区大的犹太人定居点。 <br /><br />    巴民族权力机构一直反对沙龙的“单边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取得巴以和平。他们要求以方不仅撤出加沙地带,而且要撤出西岸地区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反对在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并强烈要求以色列立即启动巴以最终地位的谈判。 <br /><br />    沙龙时代也许即将结束,但他执政5年为以色列走向和平道路开辟了新的思路,为后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受到大多数以色列人的拥戴,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当之无愧<br />
作者: 菊花    时间: 5.2.2006 19:02
好文章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