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各种宗教禁忌 [打印本页]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15.2.2006 00:32
佛教的禁忌 <br /><br />中国佛教协会 徐玉成 <br /><br />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br />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br />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br />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br />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br />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br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br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br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中国佛教的另外两个派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许多禁忌戒规。本文在此暂不作详细介绍。 <br /><br /><br />道教的禁忌 <br /><br />中国道教协会 丁常云 <br /><br />  道教禁忌是在中国古代民间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br />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仪•醮后诸忌第十三》,斋醮诸忌略有七条,即勿饮酒;勿食五辛;勿与别人同坐;勿视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见血。此外,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 <br />  道教在举行宗教活动时,不仅要有清静的醮坛,而且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在行仪式之前,道士通常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所以沐浴须在密室中进行,而且忌用不洁之水。 <br />  道教祀神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泥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蕃石榴、芭乐、李子、单碗菜也都不能用于祭神。 <br />  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br />  道门内部具有浓郁的神圣氛围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讲究,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饰禁忌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秽亵法服;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忌衣服杂色;忌衣饰华美、与俗无别;忌法服借人等等。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禁绝荤辛;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br />  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二是见了道士不得问寿。即不得问道士的年龄。三是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他习俗。四是叩首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门问禁,入乡随俗,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 <br />  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形仪,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特别是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必须吃素,因此,在香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带放荤菜。 <br />  以上所谈的禁忌,虽然并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内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br /><br /><br />伊斯兰教的禁忌 <br /><br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马 贤 <br /><br />伊斯兰教内涵甚为广泛,它在神学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各种禁忌是这些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否定方面。今天,无论你走进世界哪个国家的穆斯林地区或家庭,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习惯和禁忌方面都有一致之处。 <br />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这里只谈谈饮食禁忌。 <br />饮食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穆斯林来说也不例外。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限于如下四种东西:自死物、溢流的血、猪肉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古兰经》除了在肉食方面提出了禁忌要求之外,它还要求教徒禁止饮酒、赌博、求签等等。 <br />伊斯兰教严禁吃自死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死之物一般是由于伤病中毒、衰老等原因而致死的,食后对人的健康不利;二是因为动物不宰自死者,血未去,血液中往往残存有害物质,对人体不利。但是,在所有的自死物中,鱼类是例外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好心人误以为凡是牛羊肉和鸡肉,穆斯林都是可以吃的。殊不知,伊斯兰教禁食之物中还包括不以安拉名义宰杀的任何可食动物。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是生命的赋予者和掌握者。因此,要求穆斯林在宰杀牛、羊、鸡等可食动物时,诵“以安拉之名”表示结束该动物的生命是奉安拉的名义进行的,不是出于仇恨该动物,也不是由于它弱小可欺。这样宰杀的动物,其肉是合法可食的,是清洁的。伊斯兰教禁食血液的原因是,动物的血液乃是“嗜欲之性”,也是污秽的物质,所以不可食用。伊斯兰教之所以严禁信徒食用猪肉,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古兰经》说,猪肉是不洁的,这里的“不洁”不单是指卫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义上的不纯洁。穆斯林从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卫生的角度,认为猪肉是不干净的。然而,很多非穆斯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猪肉是干净的,可食的。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解释和辩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伤害。除了《古兰经》提出的四种肉类外,圣训中还规定了一些不可以食用的动物,主要包括猛禽猛兽和不反刍的畜类。 <br />伊斯兰教在肉食方面做出如上规定的同时,对植物性的食物没有任何禁忌。但是伊斯兰教严禁饮酒,也禁止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所以,一切有危害性及能麻醉人的植物或可食植物,如葡萄、大麦、小麦等一旦转化成能致醉的饮料,如酒一类的东西,就成为禁忌的对象。同时,伊斯兰教还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所以一切比酒更有害于人身体的麻醉品和毒品也都在严禁之列。 <br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已成为信仰该教的各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从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出发,我衷心希望这些禁忌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认为,无论宗教禁忌或是民族禁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只要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就是那个民族、那个宗教自身的事,它有保持或改革这些禁忌的自由,政府或其他任何人都应予以尊重,不得强加干涉。 <br /><br /><br />基督教(新教)的禁忌 <br /><br />中国基督教协会 包智敏 <br /><br />  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作出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br />“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我们可以先从禁忌的角度来看“十诫”的有关教导。 <br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帝的“代替品”。十诫第二条规定:“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基督教堂由于这一传统,聚会场所在布置装饰上呈简洁的特点,一般不设圣像(包括作为崇拜的画像),突出十字架的标志,代表高举并思念基督完成之救赎,并强调信徒应通过耶稣基督教导的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在信徒家中,也不设神龛等宗教性布置。不过,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教堂或信徒家庭布置一些《圣经》经文的书法作品,现在已经比较为信徒所接受。 <br />  基督教对婚姻十分重视。根据《圣经》中伊甸园的记叙,基督教认为:第一,婚姻是神圣的,因为婚姻的起源是创造主自己;第二,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既然婚姻是神圣的,要求做到一夫一妻,因此基督教不主张离婚。基督教传统认为,离婚的前提是一方犯淫乱的罪。圣经中提到离婚的另一个可被允许的情形是,为信仰不同之故,一方自愿离去。 <br />  不吃血可以说是基督教信徒生活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禁忌。不能把动物的血作为食物,其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徒而言,因有圣经明训,所以当然视吃血为禁忌。 <br />  勒死的牲畜也在基督教禁食之物之列,这与禁食动物血的禁忌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勒死(包括病死,或其他非宰杀原因死的)动物的血液未流出,已被吸收于肉中,故不食为妙,当然也包含卫生的因素。 <br />  另外,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类也为基督徒所禁止,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br />  烟酒是否属于基督徒的生活禁忌呢?《圣经》并未提到烟(吸烟是近现代才有的行为),但却有不少有关酒的教导。从总体的教导上看,《圣经》的旧约部分将饮酒作为禁忌来讲,而新约部分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少见直接的禁绝,而留给人们自己作出选择。吸烟问题虽然没有《圣经》的明训,但大部分基督徒对吸烟持反对态度。不过,在教会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这是教会的一致看法。 <br />  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派背景的信徒在禁忌上有一些特别要求。首先关于安息日,认为信徒应当按律法要求遵守安息日,停止劳动,并在这一天举行聚会礼拜(安息日大致等于今天的星期六)。安息日信徒在生活中的另一个主要禁忌是关于饮食的,如不食猪肉和某些水产品等。我国基督教从团结出发,采取“信仰上彼此尊重”的原则,即各人可以按自己的信仰去行,但不应过分强调与其他信徒的差异。 <br /><br /><br />天主教的禁忌 <br /><br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刘柏年 <br /><br />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禁忌”除了对人们的话语和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之外,也起到了积极的心灵约束效果。天主教信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成果之一,其“禁忌”对于信仰者“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语)极具重要性。下面将对天主教会的禁忌作简要记述。 <br />1.独身禁忌。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教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凡进入神职界奉献生活的人,没有家室所累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去宣讲基督的博爱思想。天主教会“独身制”的产生,并非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个体生命对高尚行为在体验中升华的过程。所以,同天主教徒交往时,见到主教不可问“有几个子女?”遇到年轻的神父、修女则不可问“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 <br />2.神职从商禁忌。教会禁止领受神品者经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对于合理经商不予以鼓励。反之,教会赞同正当的经商行为,并主张在商业活动中给社会的贫困群体带来福利。 <br />3.离婚禁忌。禁止婚姻离异是天主教会维系家庭和谐的伦理方法。因为婚姻作为天主教的一件圣事,极具严肃性与有效性,一是强调男女婚约之初的不可轻率性,二是主张两人的结合必须以爱情为基础。 <br />4.堕胎禁忌。天主教会对堕胎的禁忌与“十诫”中的第五条“毋杀人”有关。长期以来,教会认为,在胎儿形成生命之后若施行堕胎,与杀人没什么区别,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罪恶。但是,教会不反对计划生育。 <br />5.主日禁忌。天主教会的主日,即星期天。传统上教会规定,教徒在主日都要到教堂参与弥撒,不可以以任何托辞作为借口,除非有不许耽误的重要事情,如自己生病、照顾重病患者等。同时教会对于在星期天必须上班工作的信友给予宽免。 <br />6.斋期禁忌。天主教会为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圣死,以及他舍身赴义的精神,制定了守斋的规则,即大斋与小斋。小斋,即素食,就是在星期五这一天,禁忌吃猪、牛、鸡、飞禽、羊的肉,即热血动物的肉。但水族的肉、鱼虾等可以食用。大斋是教会规定于每年复活节前40天内守的斋,故称封斋月。每年在圣灰礼仪日和耶稣受难日,凡年满18周岁至60岁的信友都必须守大斋。大斋日这天午餐可吃饱,早、晚可按本地习惯吃少许点心。信友因某种原因不能守斋的,可请求“豁免”,如孕妇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不守大斋。 <br />7.教堂内禁忌。教堂是天主教会的标记,更是上主临在的殿宇,它不仅仅是教友祈祷、敬礼的场所,还是一处最神圣的地方。为此,凡进入教堂的信友,都会自觉以严肃的态度进入,对于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入堂者是绝对禁忌的。同时也禁止在堂内来回乱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坐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因此,非教徒进入教堂时一定要遵守教堂规则,不要影响。 <br />
作者: 风林笑花    时间: 15.2.2006 09:57
哈,你哪儿弄的?我几天前就看到这篇了还在想要不要给你搬过来呢~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17.2.2006 02:00
其实干杯,应该属于一种习俗,在不同的国家有着它们自己的含义,但大意是相同&#33;<br />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善德.与朋友家人尊敬的人干杯&#33;<br />不过当今社会一个干杯也会糟下不少孽.<br />也不知道是祸还是福?望祸少福多&#33;<br />其实佛学是让人们过的舒心,过多不必的禁忌反而会得到排斥.<br />规矩是不能变的,但新是要创的&#33;一切都应该在好的方向下更新发展&#33;&#33;&#33;&#33;&#33;&#33;&#33;&#33;<br />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徒们可以更加的体会到慈悲为怀的真理&#33;<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font style='width=80%; filter:glow(color=purple)'><br />Om Mani Padme Hum</font></span>
作者: 游侠    时间: 17.2.2006 10:16
学佛者守戒,是为了自身的修行。尊重他人的禁忌,是宽容和慈爱。所以,了解各种宗教禁忌是应该的。<br /><br />出家人受了戒,就像你发了誓,破戒是很严重的事。<br /><br />学佛者守什么戒,那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生理,心理,信仰程度,信心,环境,。。)自己掌握的。受了居士戒,那就得守。做不到,或者认为不该守的,那就先不要受戒。自己心中真正认可了的,不用受戒,也会遵守。<br /><br />至于“干杯”,佛家师父们为了尊重一般习惯,也会举茶(水)示意的。只是,你我不宜主动劝僧人“干杯”。<br /><br />
作者: 风林笑花    时间: 17.2.2006 15:21
这么多人信佛阿? <!--emo&:huh:--><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hu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huh.gif' /><!--endemo-->
作者: Guest    时间: 24.2.2006 11:44
戒是应守&#33;<br />但想让佛学更加的发扬光大,让世界人民更容易接受,就应该吧气氛放松些&#33;<br />这就是为何美欧倡导藏传的karmapa,我认为karmapa应算是现代佛教的启蒙&#33;&#33;<br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33;能学多少算多少吧&#33;<br />希望学佛的人多多发扬研究,如您是刚对佛教产生兴趣佛家大门是为您敞开的&#33;<br />祝大加一切顺利好好学习&#33;&#33;&#33;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24.2.2006 11:51
戒是应守&#33;<br />但想让佛学更加的发扬光大,让世界人民更容易接受,就应该吧气氛放松些&#33;<br />这就是为何美欧倡导藏传的karmapa,我认为karmapa应算是现代佛教的启蒙&#33;&#33;<br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33;能学多少算多少吧&#33;<br />希望学佛的人多多发扬研究,如您是刚对佛教产生兴趣佛家大门是为您敞开的&#33;<br />祝大加一切顺利好好学习&#33;&#33;&#33;
作者: 游侠    时间: 24.2.2006 18:34
楼上认为净宗和禅宗不够气氛放松吗?<br /><br />你说气氛放松是指什么?比如说?<br /><br />你对噶玛巴以及密宗“金刚乘”为何在欧洲流行有何了解?为何说karmapa应算是现代佛教的启蒙?<br /><br /><br />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8.3.2006 16:30
至Karmapa启蒙是与否,完全是个人观念.据我了解欧洲各大藏传寺院绝大多数是<br />Karmapa(可以调查)&#33;本人也曾有幸参加过几次Karmapa高僧讲学&#33;<br />听讲的也都是自由人士,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肌肤,不同的观念,<br />主要是接受学习倡导&#33;<br />至于气氛需要个人体验&#33;&#33;&#33;&#33;<br />本人佛学浅薄,如有不是请大家纠正,谢谢&#33;<br />至&quot;真言宗&quot;的历史行程略之1,2不提好也&#33;<br />总之净宗,禅宗或其它教派它们都已发扬佛教为责.<br />人体,大树他们的脉搏都是与自然相连&#33;&#33;&#33;<br />希望吗&#33;&#33;&#33;希望世界人民都能有机会学习佛教&#33;<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Om Mani Padme Hum</span><br /><br />游侠 你能否说说你对欧美佛传的看法或建议&#33;
作者: 游侠    时间: 9.3.2006 10:37
silencedeyak,我对欧美佛传的了解并不比你多。其实,我是想听听你的看法。为什么说karmapa应算是现代佛教的启蒙。为什么说其他宗派不够气氛放松。大家交流交流。<br /><br />在欧洲,Ole Nydahl 算是 16 世噶玛巴的学生,所建立的“金刚乘”协会会员众多,分会也很多。他本人是有争持的人。至少生活作风,如果我所听到的属实,不像个佛教上师。他的上师身份也有争持。不过,他的佛教入门书 &quot;wie die Dinge sind&quot; 我觉得写的还是不错的。<br /><br />17 世噶玛巴现在有两个。各有不少追随者。其中,派别政治因素我想是难免的吧。<br /><br />不过,依法不依人,如果能排除派别政治因素,并且依照佛陀的教导弘杨佛法,那么人多当然是好事。<br /><br />silencedeyak,希望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情况,以及你的经历感受。<br /><br /><br />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9.3.2006 12:47
其实佛教的每个教派都有其律则,有些情况下或许感觉到轻松,其实就我了解作为密宗都有很严格的戒律,嘎举派也一样,尤其我记得米勒日巴尊者,这位倡导轻松修行的智者,一直就没有自己坐床的寺庙,一直是游方状态,然后从第一世大宝法王一直到现在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坐床的寺院都是西藏楚布寺,从法王转世认定一直到坐床,都是要严格按照戒律修行,包括每个仁波切都应该是闭关3年3月零3天的,这是必须的,那些大活佛,比如创古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等,都是需要更深层次的修行才可以达到的境界,<br />下面这个记录片是关于十七世大宝法王的,希望能对各位同修有帮助!<br />1。寻找香格里拉---大宝法王:<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1.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1.rm</a><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2.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2.rm</a><br />2。寻找香格里拉---传承:<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1.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1.rm</a><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2.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2.rm</a><br /><br />阿弥陀佛!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10.3.2006 01:34
在欧洲藏传盛行就是因为欧洲人把它纯粹看作为一门哲学来学习&#33;就是因为这样它才拯救了不少就快要对信仰失去感觉的的人们.他们深信佛所创的这门深学可以拯救他们帮助他们&#33;<br />要是换一换说,这些人应属那些当年印度修行者追随释迦牟尼所纳出人生理论的后者&#33;<br />lama Ole Nydahl - 一个普通的旅行者深深被藏传所吸引,他是一个典型的后悟识者,我觉得只有在吃了酸甜苦辣后开悟的效果是最佳的&#33;&#33;&#33; <br />以前我也纳闷为什么有两个Karmapa,但自从听了一位lama对灵魂分散的解释后才有点明白(不过疑问还是重重&#33;)不过那是给人间添了大喜啦&#33;&#33;&#33;&#33;<br />关于派别政治因素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所属台湾的Karmapa Trinlay Thaye Dorje由于周围气氛不一样政治色彩应该是比较浓一些&#33;<br />现流亡与印度的Karmapa  - Ogyen Trinley Dordjé 也是为了弘扬佛教千里迢迢离开自己的家乡也是不简单&#33; <br />在这里不能不谈到十一世Panchen Lama 的遭遇,今天被党在1995年选定的Panchen <br />Lama 已是恭敬地聆听主席下达命令的好&quot;干部&quot;了&#33;<br />而也在当年被藏传领袖dalai lama所选定的十一世Panchen Lama 至今下落未明&#33;<br />难道这是人工制造的灵魂分散吗?<br />有了好的基础环境才能让佛教普及&#33;<br />本人佛学薄浅如有不是请多多指教&#33;&#33;&#33;<br /><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font style='width=80%; filter:glow(color=blue)'>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br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font></span><br /><br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Om Mani Padme Hum</span>
作者: 游侠    时间: 10.3.2006 12:44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br /><br />把佛教<b>纯粹</b>看作为一门哲学来学习,而不是按佛陀的教导去修炼,那恐怕不是正路吧。我觉得你把这些人抬得太高了点。<br /><br />自然,由此入门也无不可。只是入门以后呢?<br /><br />我所听或读到的,关于Nydahl 的生活态度方面的评论,包括对其本人的采访录,说到的不是他遇见活佛前的事,而是作为“lama”的言行。当然,我并没有与其本人接触过。<br /><br />抛开个人与宗派,戒。定。慧。从戒开始,八正道,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要正行(语,业,命)。密宗并没有例外。我们学佛,要理解佛教的真谛,然后以此来衡量所听到,看到,以及自己的言行。如果你由此得出结论,Nydahl 堪称 lama,那就没错。<br /><br />密宗非常强调上师的作用。所以,拜错师是比较危险的事。本人的态度是:三人行,必有我师。<b>依法不依人</b>。<br /><br />活佛也有很多。佛陀有无量化身。观音菩萨等等诸菩萨都有无量化身。哪个活佛真是如来化身,要看他的言行,不是看他是谁封册或指定或自称的。所以,尽管多听多看,但不要迷信。<br /><br />你说呢?<br />
作者: SilverNote-害怕    时间: 11.3.2006 21:14
我有个原则性问题请教,佛教讲<br /><br />舍离一切,而无染着。<br /><br />是不是说如果银行里储蓄过了一<br />定数量,不捐出去。就不能叫做<br />佛教徒?
作者: Guest    时间: 12.3.2006 10:14
这个比喻好,那就要看你存这些钱来干吗!要是你只是为了一己私欲,那么就不能算,如果你存钱是为了帮助别人或者普做供养,那么这就是慈悲心和功德心,那就是很好的。其实主要是你做事的目的性,是为了利己还是为了利他!
作者: 游侠    时间: 13.3.2006 16:20
<!--QuoteBegin-SilverNote-害怕淋雨的伞+11.03.2006, 21:14 --><div class='quotetop'>QUOTE(SilverNote-害怕淋雨的伞 @ 11.03.2006, 21:14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我有个原则性问题请教,佛教讲<br /><br />舍离一切,而无染着。<br /><br />是不是说如果银行里储蓄过了一<br />定数量,不捐出去。就不能叫做<br />佛教徒?<br />[right][snapback]92391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关键在于“无染着”。<br /><br />出家人自然没有财产,也不许(戒)聚财。居家者都有财产,只是多少不一而已,一贫如洗者除外。自古大居士都是很有钱的。但是他们不吝财。他们乐于布施。他们不住于相。佛经上有名的给孤独长者,维摩诘,都是有钱的大居士。他们都没有把财产全部捐出去的。<br />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18.3.2006 14:53
<!--QuoteBegin-acarewang+09.03.2006, 13:47 --><div class='quotetop'>QUOTE(acarewang @ 09.03.2006, 13:47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其实佛教的每个教派都有其律则,有些情况下或许感觉到轻松,其实就我了解作为密宗都有很严格的戒律,嘎举派也一样,尤其我记得米勒日巴尊者,这位倡导轻松修行的智者,一直就没有自己坐床的寺庙,一直是游方状态,然后从第一世大宝法王一直到现在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坐床的寺院都是西藏楚布寺,从法王转世认定一直到坐床,都是要严格按照戒律修行,包括每个仁波切都应该是闭关3年3月零3天的,这是必须的,那些大活佛,比如创古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等,都是需要更深层次的修行才可以达到的境界,<br />下面这个记录片是关于十七世大宝法王的,希望能对各位同修有帮助!<br />1。寻找香格里拉---大宝法王:<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1.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1.rm</a><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2.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12.rm</a><br />2。寻找香格里拉---传承:<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1.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1.rm</a><br /><a href='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2.rm' target='_blank'>http://download.buda.idv.tw/multi/dbfw22.rm</a><br /><br />阿弥陀佛!<br />[right][snapback]921531[/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谢谢&#33; 受益受益.<br />Om Mani Padme Hum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18.3.2006 16:53
<!--QuoteBegin-游侠+10.03.2006, 13:44 --><div class='quotetop'>QUOTE(游侠 @ 10.03.2006, 13:44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br /><br />把佛教<b>纯粹</b>看作为一门哲学来学习,而不是按佛陀的教导去修炼,那恐怕不是正路吧。我觉得你把这些人抬得太高了点。<br /><br />自然,由此入门也无不可。只是入门以后呢?<br /><br />我所听或读到的,关于Nydahl 的生活态度方面的评论,包括对其本人的采访录,说到的不是他遇见活佛前的事,而是作为“lama”的言行。当然,我并没有与其本人接触过。<br /><br />抛开个人与宗派,戒。定。慧。从戒开始,八正道,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要正行(语,业,命)。密宗并没有例外。我们学佛,要理解佛教的真谛,然后以此来衡量所听到,看到,以及自己的言行。如果你由此得出结论,Nydahl 堪称 lama,那就没错。<br /><br />密宗非常强调上师的作用。所以,拜错师是比较危险的事。本人的态度是:三人行,必有我师。<b>依法不依人</b>。<br /><br />活佛也有很多。佛陀有无量化身。观音菩萨等等诸菩萨都有无量化身。哪个活佛真是如来化身,要看他的言行,不是看他是谁封册或指定或自称的。所以,尽管多听多看,但不要迷信。<br /><br />你说呢?<br />[right][snapback]922378[/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谢谢游侠&#33;<br />本人还是有些不同观点,<br />年代.朝代.时代不停地前进,人们的思维生活环境也更着往前走&#33;<br />随着人们的思维变化佛教也不停地改善创新.<br />我不能把那些以哲学理解佛教的人看低,也更不能说他们的理解不是正路&#33;<br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理解方式.不管是错于对,众生一生都是在学习中&#33;入门后还是要苦学&#33;理解佛教的真谛也是通过错走进对的吧&#33;至少我是这样&#33;<br />何况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大大改变人们的思维&#33;<br />之一名普通的外国Lama能做到那些,我是很佩服了&#33;至于他私人生活的&quot;丑闻&quot;今生来世改正就是了&#33;<br />观音菩萨等等诸菩萨都有无量化身是知道些&#33;<br />但我的问题就像西游记所出现得现象:真假菩萨呀....<br />其中一个肯定是假的,菩萨每次下凡都是以一个化身所出现&#33;<br />如你所说不能看他们是谁封册或指定,主要看活佛的言行.今天有两个Karmapa的问题一半就可以算是开了&#33;<br />要是按宗教形式来说,册封是最主要的选定转世过程之一,一般是由前世指定&#33;你我众生当然要看自己的造化了,一般也是以高僧所算&#33;<br />迷信,要是做个计算,我想大陆普通老百姓的信佛程度=80/100是迷信&#33;有什么好办法呢???(是不是应该把这个拿主题来论论)<br />最终我还是不知道对2个Karmapa的最佳解释应该是什么&#33;<br />三人行,我是学生&#33;&#33;&#33;<br />请大家多多教导&#33;&#33;&#33;<br />再次感谢游侠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18.3.2006 17:38
<!--QuoteBegin-SilverNote-害怕淋雨的伞+11.03.2006, 22:14 --><div class='quotetop'>QUOTE(SilverNote-害怕淋雨的伞 @ 11.03.2006, 22:14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我有个原则性问题请教,佛教讲<br /><br />舍离一切,而无染着。<br /><br />是不是说如果银行里储蓄过了一<br />定数量,不捐出去。就不能叫做<br />佛教徒?<br />[right][snapback]92391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妙理契合无缘大悲心,以空即色悲愿无穷尽, <br />以色即空无明无无明,令众度厄复得全慧命。
作者: 游侠    时间: 22.3.2006 11:14
<!--QuoteBegin-silencedeyak+18.03.2006, 16:53 --><div class='quotetop'>QUOTE(silencedeyak @ 18.03.2006, 16:5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谢谢游侠&#33;<br />本人还是有些不同观点,<br />年代.朝代.时代不停地前进,人们的思维生活环境也更着往前走&#33;<br />随着人们的思维变化佛教也不停地改善创新.<br />我不能把那些以哲学理解佛教的人看低,也更不能说他们的理解不是正路&#33;<br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理解方式.不管是错于对,众生一生都是在学习中&#33;入门后还是要苦学&#33;理解佛教的真谛也是通过错走进对的吧&#33;至少我是这样&#33;<br />何况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大大改变人们的思维&#33;<br />[right][snapback]92925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不客气。有不同观点没关系。觉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也不能简单地说对与错。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中。<br /><br /><!--QuoteBegin-silencedeyak+18.03.2006, 16:53 --><div class='quotetop'>QUOTE(silencedeyak @ 18.03.2006, 16:5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之一名普通的外国Lama能做到那些,我是很佩服了&#33;至于他私人生活的&quot;丑闻&quot;今生来世改正就是了&#33;<br />[right][snapback]92925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作为个人,也许是这样。作为 “Lama”,就不是这么简单了。<br /><br /><!--QuoteBegin-silencedeyak+18.03.2006, 16:53 --><div class='quotetop'>QUOTE(silencedeyak @ 18.03.2006, 16:5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观音菩萨等等诸菩萨都有无量化身是知道些&#33;<br />但我的问题就像西游记所出现得现象:真假菩萨呀....<br />其中一个肯定是假的,菩萨每次下凡都是以一个化身所出现&#33;<br />如你所说不能看他们是谁封册或指定,主要看活佛的言行.今天有两个Karmapa的问题一半就可以算是开了&#33;<br />要是按宗教形式来说,册封是最主要的选定转世过程之一,一般是由前世指定&#33;你我众生当然要看自己的造化了,一般也是以高僧所算&#33;<br />迷信,要是做个计算,我想大陆普通老百姓的信佛程度=80/100是迷信&#33;有什么好办法呢???(是不是应该把这个拿主题来论论)<br />最终我还是不知道对2个Karmapa的最佳解释应该是什么&#33;<br />[right][snapback]92925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佛经说,佛菩萨法身满虚空。化身也是,随缘显化。并没有说“菩萨每次下凡都是以一个化身所出现。”<br /><br />按宗教形式来说,Karmapa 也许只能有一个。不过,我认为,活佛只是佛在信徒们眼中的一个实相。如果这个实相在某些信徒们的心中是佛的化身,那它就是真的活佛。否则,就不是。这样,有多少 Karmapa 就无所谓了。<br /><br />佛说,不可以声相见如来。<br /><span style='color:blue'>“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span><br /><br />你若拜 Karmapa, 拜的是佛,不是这肉身。如果 Karmapa 在你的心中不是佛的化身,那你就不要拜。<br /><br />这是我的理解。
作者: silencedeyak    时间: 26.3.2006 23:20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br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br /><br />Om Mani Padme Hum <br /><br />多谢游侠指导
作者: 游侠    时间: 29.3.2006 13:36
不必客气。绝对谈不上指导。大家交流,一同进步。<br />
作者: AltWerther    时间: 29.3.2006 17:15
这么麻烦,还真没想到
作者: desertrose    时间: 23.4.2006 19:55
ding<br />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