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打印本页]

作者: 玫瑰    时间: 1.9.2007 13:20
标题: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公元1402年,朱棣继承了皇帝之位后,下诏在北京城营建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包括宫殿楼在内的建筑共786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紫禁城取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表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征,另外皇宫戒备森严,又是禁地,所以称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紫禁城的房屋传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只比天帝的一万间少半间,据现代古建筑物专家的科学统计,故宫大小宫、殿、堂、楼、阁等共有房屋8700多间。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称金銮殿,现在人们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广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的地方。举行盛典时,文武官、仪仗队近千人在此整齐地排列等待谒见皇帝,由于过于宽广,大臣们可以说完全看不到在殿内的皇帝,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銮殿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向太和殿延伸的台阶,雕凿着云和龙的纹样,这样的台阶只能允许皇帝一人通过。上面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金銮宝座。宝座正上方有“盘龙藻井”。藻井上雕刻着一条龙,龙嘴下面叼着一个晶亮的圆球,称为“轩辕镜”。据说它是中国古代祖先“轩辕氏”制造的,可以分辨真假天子,袁世凯登基时,因为心虚害怕轩辕镜会掉下来砸死自己,于是下令将龙椅往后移了若干寸。

永乐帝在营建紫禁城时,将处理各种政务公事的场所外朝和皇帝的个人生活场所内廷分开了,在保和殿的北侧是内廷,也就是皇帝的住处。内廷的进出口乾清门前,放置着雌雄各一只金狮。

尽管当时的永乐帝把宫殿造得异常高大,戒备十分森严,甚至想用这些铜铸石雕猛兽慑服他的臣民,但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改变了紫禁城的命运,宣统皇帝溥仪成为了在紫禁城的最后一个皇帝,也被称为末代皇帝。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水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有4个门,南有午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缜密布局举世无双,堪称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偌大的故宫处处体现中国文化。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不可不看的外朝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高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状元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就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活动的场所。清朝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皇帝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更有趣的是,故宫的一草一木都有某种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紫禁城”这个名字就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其中紫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垣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紫”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故宫里的地名,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传统的儒家理念。

作者: vanhch    时间: 3.9.2007 12:46
你干脆把故宫里的每个园子都给介绍一遍,也省得我们去旅游了。
作者: 玫瑰    时间: 3.9.2007 19:10
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怎么能彼此替代?
作者: AlterWerther    时间: 3.9.2007 19:20
标题: 回复 #2 vanhch 的帖子
上次进去的时候。。门票要5分钱。。。
作者: 玫瑰    时间: 3.9.2007 19:31
多少年前了。。
作者: AlterWerther    时间: 3.9.2007 20:06
标题: 回复 #5 玫瑰 的帖子
为这个。。放弃了一支冰棍。。奶油的。。。
作者: 玫瑰    时间: 3.9.2007 22:07
原帖由 AlterWerther 于 3.9.2007 21:06 发表
为这个。。放弃了一支冰棍。。奶油的。。。

老顽童~
作者: vanhch    时间: 3.9.2007 22:30
我上次去的时候,要50元,因此求玫瑰多介绍一点
作者: 大银猫    时间: 3.9.2007 23:37
当年票都是爹妈买的, 没问多少钱.....
作者: 纳兰薇雨    时间: 7.9.2007 22:21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和故宫鸟瞰图片.

20_40_4ff7aba42924ead.gif (205.11 KB, 下载次数: 8)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故宫鸟瞰.jpg (219.57 KB, 下载次数: 5)

故宫鸟瞰

故宫鸟瞰

作者: 纳兰薇雨    时间: 7.9.2007 22:40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也有。





[ 本帖最后由 纳兰薇雨 于 7.9.2007 23:43 编辑 ]

午门.jpg (26.75 KB, 下载次数: 4)

午门

午门

午门2.jpg (36.68 KB, 下载次数: 7)

午门

午门

午门北面.JPG (30.12 KB, 下载次数: 4)

午门北面

午门北面

午门3.jpg (99.37 KB, 下载次数: 9)

午门3.jpg

午门5.JPG (19.67 KB, 下载次数: 8)

午门5.JPG

午门北面.JPG (30.12 KB, 下载次数: 9)

午门北面

午门北面

午门匾额彩画.JPG (35.4 KB, 下载次数: 5)

午门匾额彩画

午门匾额彩画

午门夜景.JPG (13.14 KB, 下载次数: 6)

午门夜景

午门夜景

作者: 纳兰薇雨    时间: 7.9.2007 22:46
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 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00㎡。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光绪十四年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与昭德门,第二年三门重建。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明清故宫有巍巍三大宫殿,然而,却又有御门之典,皇帝听政在“门”。
  
这门,是“天子五门”之一。就说故宫的太和门,其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叫“太和门”。它堪称我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它的门内,是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在“天子五门”的序列中,它该相对于应门。“应门者,居此以应治”,明代皇帝就在这座奉天门早朝,处理政务,所谓御门听政。
  
明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载有“常朝御门仪”。此仪,朱元璋南京开国时即已制定。后迁都北京,奉天门即是极门是御门听政的场所。《明会典》记:
  
近仪,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候上御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百官以次出。
  
明代的御门听政,隆庆六年时定为每旬三次,逢三、六、九日为期。

太和门.jpg (26.68 KB, 下载次数: 9)

太和门.jpg

太和门前东侧铜狮.JPG (30.72 KB, 下载次数: 8)

太和门前东侧铜狮.JPG

太和门前的金水河.JPG (38.87 KB, 下载次数: 6)

太和门前的金水河.JPG

太和门夜景.JPG (17.27 KB, 下载次数: 9)

太和门夜景.JPG

作者: 七夜    时间: 8.9.2007 19:23
想家了。
作者: 山民甲    时间: 8.9.2007 20:14
原帖由 AlterWerther 于 3.9.2007 20:20 发表
上次进去的时候。。门票要5分钱。。。


叔叔

俺爹也说过这样的话
作者: 纳兰薇雨    时间: 14.9.2007 22:13
同志们还对故宫感兴趣么? 俺这有全一套故宫中各个宫殿的图片和详解, 都是自己搜集的. 要有兴趣俺就辛苦点, 接着帖了. 要米有, 俺就白白鸟:provo: :pig2:

[ 本帖最后由 纳兰薇雨 于 14.9.2007 23:15 编辑 ]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