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神秘的西藏(新增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5:58
                          神圣的布达拉宫                          

100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6)

1001.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5:59
                         布达拉之夜                        

100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1004.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1
                         大昭寺佛光                        

100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3)

1006.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2
                         八宿县石刻                        

100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1009.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3
                         大昭寺卧鹿法轮                        

100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1003.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4
                         仁达摩崖石刻                        

101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1011.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5
                         卡玛多塔林                        

101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1012.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6
                         雅鲁藏布大峡谷                        

101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015.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7
                         南迦巴瓦峰                        

101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1016.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8
                         多雄拉冰川                        

101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1017.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9
                         色季拉林海                        

101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1018.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09
                         珠穆朗玛峰                        

101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019.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0
                         班禅夏宫                        

102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020.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1
                         扎寺主殿                        

102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1023.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3
                         晚霞纳木错                        

102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1025.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3
                         迷人的藏北                        

102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029.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4
                         神山圣湖                        

103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031.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5
                         岗仁波齐                        

103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033.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6
                         古格王朝遗址                        

103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

1035.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6
                         扎达土林                        

103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1034.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7
                         扎达转塔                        

103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036.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8
                         雍布拉康                        

103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

1037.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18
                         圣湖—羊卓雍湖                        

104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040.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3
                         走进布达拉宫<br>                        

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1.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4
                         布达拉宫大佛<br>                        

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3.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5
                         拉萨河谷山貌<br>                        

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5.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6
                         美丽的雅鲁藏布江<br>                        

t1b.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t1b.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7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ohmy.gif' border='0' valign='absmiddle' alt='ohmy.gif'><!--endemo-->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ohmy.gif' border='0' valign='absmiddle' alt='ohmy.gif'><!--endemo-->                          

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8.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8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biggrin.gif' border='0' valign='absmiddle' alt='biggrin.gif'><!--endemo-->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biggrin.gif' border='0' valign='absmiddle' alt='biggrin.gif'><!--endemo-->                          

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2.jpg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4.12.2002 16:29
                         外景建筑                        

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7.jpg

作者: 天一    时间: 4.12.2002 16:40
                         好!<!--emo&(y)--><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valign='absmiddle' alt='thumbs_up.gif'><!--endemo--><br><br>辛苦了!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08
                          为了加深大家对西藏的了解,现推出西藏旅游日记!!!<br><img src='http://www.abcd.edu.cn/~hua/images/tibet/map.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2
                          西藏,九寨沟,香格里拉和神农架 对我来说都是梦幻般的地方,虽然还没去过,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去的。。。。。。。<br><br> <br> 西藏二十天        <br>  这里是我在西藏的二十多天时间中的部分日记。当然,放在这里之前,我都做了润色。尤其是最后的两篇:我在归途中病了一场,日记里只留下寥寥几句,所以几乎就是重新写的。好在虽然已经过了半年,但当时的一切还都历历在目,或者甚至变得更清晰了。我不擅写,尤其更不擅抒情,所以我只是尽量记录下我经历的和看到的。但我想这样也好,最终,一切都要由你自己去看去感受。我不以我的情绪去污染你。<br>  二十多天也许不算很短,但我总还觉得仓促,到的地方太少,所到之处也都如走马看花,留下颇多遗憾。所以我常对人说,这次旅行只能算作是一次“预习”。将来一定有一天,我还会重新踏上那片土地的。也许到那时,你会是我的旅伴?<br><br> <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2
                          1997年7月19日   星期六 <br><br>  昨日到了西宁与众人汇合,上了来格尔木的火车。<br>  今天(当然,从昨晚开始),火车穿越柴达木盆地。早上早早地醒了,希望能看见日出。然而火车从盆地擦边而过,东边的山脉让我只看到成片的鱼肚白──直至红霞。可太阳,却是一出现就在半空中了,晃着我的眼睛。盆地上空的云很低。都象从天上流下来了一样,瀑布一样的,一片一片悬着。<br>  柴达木盆地中,几乎全是戈壁、荒漠和盐碱地。铁路边时有人种的地,却看不到他们的家。车站也是,孤零零的在荒漠中,人们下了车,就又上了等着的汽车,汽车就不知开向哪去了。近中午,地面上连那些生的黄枯枯的没什么生机的一团团的草也没了。全是碎砂石。凸出地面的一样是土黄色的砂岩,风化出各种嶙峋的形态,让我觉得象画册里的新疆。<br>  过了一个不知什么地点,土地突然就变了颜色。盐湖区到了。土黄的砂地变成了深褐色,看起来好象是湿的。不知是不是蒸发了的湖。<br>  不久就到了察尔汗盐湖。火车向着从两边包围过来的无边的银色水面,一往无前地冲了过去,但盐湖看起来就似乎一直在前边那么远。我一直好奇车到湖边是什么情形,然而知道最后,才发现已经从两个大盐湖中间穿了过去。<br>  蒸发了的盐池,呈现出一种鲜艳的浅浅的绿色。就是在黄龙的五彩池中见到的那种颜色。盐很粗糙地在池中堆起一堆一堆,发黄,很难看。<br><br>  格尔木和想象中大不一样。以为会是个藏式的小镇,但实际却是按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的模样在建设着。没有藏民。是回民和撒拉族。城市小,却又不象小镇子的那种亲切,也不象大城市的那种勤劳,是一种初发迹的庸懒。天9:30才黑,大小商店却一律7:30就关了门。本来想去买毽子踢的,只好做罢了。于是打了盘台球,还挺便宜。<br><br>补记:<br>  格尔木海拔2800米,比想象中要低的多。昨晚做实验似的在广场狂奔了两圈,到第二圈的后程,才有些不适了。我们跑步的时候,听见远远的有人在鼓掌叫好。<br>  空气极为干燥,且干净。阳光把物体照得没有体积感,暗面和影面完全模糊到了一起。山被照得一幅版画似的奇怪效果。<br> <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3
                          1997年7月21日   星期一<br><br><br>昆仑主峰——玉珠峰<br>   入藏。<br>  大概该是十五了吧。昨天,出了昆仑山口,汽车奔行在高原上的时候,月亮突然就圆圆的挂在车左舷的地平线上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脸上的环形山清晰而有表情,就象梅里艾的“飞向月球”里那个笑呵呵的东西。这时候太阳刚从右舷下了山,余辉还在。草原上的一片片形状奇怪的小水塘,反射着淡青和暖红,在已经漆黑一片的地上,明晃晃的星罗棋布着。<br>  车到一处完全是红土路基的地方停下等候,前边又在修路了。 <br>  下车与值班的解放军聊了几句,得知有两个北航的学生骑自行车入藏,当日上午刚经过此处。这里还是青海,未到唐古拉山口。海拔据说有4500米以上。下车时觉得有点虚,走了几步就好多了。我们车的后边,跟着的一辆大卡车,是阿里的。从拉萨到阿里,据说仍有七天的行程。同车的那个四川小伙子,很向往“随手可以捡文物”的阿里。我也很向往,但这次是来不及了。如果有下次……<br>  车由于一路走走停停,晚了很多。夜里12点才到达沱沱河。过“长江第一桥”的时候,我正睡着,没看见。又行六个多小时后,我醒来,见车正下坡,又从时间估算,以为已过了唐古拉山口。但向前望有成排的高大雪山,我又猜,大概那才是吧。东方山际又露出了鱼肚白。6:30时,车停了一下,听见前边的人说,“看唐古拉山口的碑。”我找了半天,由于坐在车右,终于没看见。大概不是很大──不象昆仑山口那个,还配着两座很丑的石雕。但在右侧我看到了玛尼堆,有两个藏族女人正在祈祷。<br>  车只一歇,立刻又前行了,从此一路下坡。两侧的山越来越向上升起,使我又没看成日出。<br><br>  车入藏后,从藏北无人区擦边而过,经安多,至那曲,牧人渐渐多了起来。牧草也更肥美。看车旁老黑牛低头吃草的认真神态,不禁莞尔。草原还是那种草原,目力所及全是绿绒垫子,没有树,地势平缓的起伏着,完整地接下大片大片云的暗影。草原边际上的雪山由于没有尺度感,看起来都很近。过当雄时看到一座山在雪线以上直立着大半个身子,很酷的。看地图,那就是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峰了。在那一排山的背后,有神秘的那木错。<br>  到这时,终于感到拉萨遥遥的有了盼头。但车下卖冰棍的人说,还要3小时。<br>  从羊八井一拐弯,进入了一条山谷。长着很旺的青稞,流着一条不太清的(但是干净的)河。车在最后一段最为疯狂的颠簸后,一出山谷,到了拉萨。此时晚上7:30了。<br>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3
                          1997年7月22日   星期二<br><br>  拉萨是一个很适于步行的城市。<br>  从我们住的地矿局招待所向西过一个街区,就是布达拉宫了。向东两、三个街区,就到老房子密布,古风完整的大昭寺、八角街地带。<br>  今天我们就在这三、五个街区,也就是东半个拉萨,走了两个来回。 <br>  城市的尺度是这样的,街道的尺度也很舒服。路不太宽,但足够本不太多的汽车走。两边都是两、三层上下的房子,临街一间连一间的小店。人行道却不窄,藏民、喇嘛在街头说笑着闲逛或乞讨、化缘;背着高过脑袋的大包的老外大步流星,挎着相机的观光者东张西望,野狗懒洋洋地在墙角睡觉。<br>  在八角街遇见一个喇嘛坐在墙角,手里转着经轮,口中念念有词,地上铺着一张什么垫子,上边放什么东西记不清了,只清楚的记得有两粒色子。是算命的吧。我对他举起相机,他很友好地冲我笑。我按了快门,冲他竖个大拇指,他又笑了。<br>  八角街让初来者眼花缭乱。但我们终于没有买什么,只是到处看。吃了一顿藏饭,拌了一次糌粑。那老板先示范着拌了一碗,拌完碗干干净净的不用再洗;而我拌完,碗里还剩下不少痕迹。不过味道还对。大口瓶装的自制酸奶子酸极了,口感特别好,回味有一丝甜。  <br>  在街上游走的时候,见到信徒在转大昭寺。先见一个年轻喇嘛,手上带着一对金属的护具,很奋勇地扑下去向前一滑,在石板地上发出铿锵的声音。行人自动地让开一条路。他很忘我地一步步大步向前磕着。我想这声音是他的精神支柱之一,他在欣赏。另<br> <br><br> 一个年纪大些,没有带任何东西。看到他的时候,灰头土脸,正从地上爬起来。一个年老的藏婆婆和他说了两句话,给他一些钱,他很平静的接了,慢慢先跪再爬最后伏下,继续磕头前进了。<br>  进过一家画唐卡的铺子。艺人手中的那幅很快就要完成了。佛的神态极其安详而亲切。颜色很鲜丽,背后衬着凝重的蓝天,佛的头上、衣上饰了金粉,闪着光。我们问,他说画这样一幅要十八天,卖700元。我想着我们画表现图“骗”甲方的价码,心中暗暗惭愧。<br>  明天要去布达拉宫了。<br>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4
                          1997年7月23日   星期三<br><br><br>转经路起点的塔   布达拉之伟大,让我不知该怎么记了。那博大和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远不是我这点可怜的文笔所能写出来的。只好先简单记下一些故事和听来的掌故。<br><br>  一早上我都很紧张,因为我们无意中走上了一条倒行逆施的路,反向转了布达拉一圈。这一圈全是转经轮,无数的信徒在转行,无不对逆行的我们侧目。我心中越走越沉。<br>  来日再来赎罪吧。<br><br>  布达拉的红、白两宫,象征政、教合一。红宫主教,白宫主政。显然是教的地位要高一些。<br>  白宫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放的地方。过了几间阴暗的厅,出到一片屋顶平台,再入,就是红宫了。红宫顶上的七座金顶,对应着下边的七座陵塔。<br> <br>  我们跟在一帮日本人后面,托他们导游的关系,进了不开放的十三世达赖陵堂。陵塔建于1936年,即达赖圆寂后三年。用纯金590公斤。这是宫里第二大的陵塔了。藏在一处很底的堂内,下了好几层梯子才到。很阴森。<br>  其他的陵堂都在顶上了。除了最大的五世达赖塔用金超过3700公斤,其余的都“不太大”,一百多公斤金子吧!据说是因为五世达赖首先实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功绩最大。各世达赖在世时用的殿,分别供着他们当时的宝座和袈裟。只有现世的14世达赖,宝座随便的扔在一间主供无量寿佛的店里。不问,就错过了。宝座上倒也有人扔的几毛钱,但少的可怜了。<br>  问那里的喇嘛,都避口不谈现世达赖再转世的问题,只说他现在身体还好着呢。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br> <br><br>  宫顶层最重要的一间殿,很小,但据说是松赞干布所建,布达拉宫的第一间。殿里供着宗喀巴和历世达赖的足印,有一只很小的,象小孩。主供的一尊立佛,不大,但吓我一跳:喇嘛说,那是楠木自然形成的,未加雕刻。世间共有四尊,另三尊在印度和尼泊尔。看那佛像的神态,我真的无法相信。也许这真的是一个有神灵的世界。<br>  宫里的很多喇嘛通藏、汉、英、日四门语言!<br><br>  下午去了罗布林卡,只是在最深处有个小动物园,圈养了几只猴子、梅花鹿、藏羚羊,和狗熊。没什么意思。倒是看到一大群的喇嘛,也来游玩,围着关大黑熊的笼子看个没够。大概是从外地来圣地朝香的喇嘛吧。<br>  但在达赖的行宫听到屋顶传来的歌声,是合唱,伴以敲击的节奏,很好听。唱个不停,循环又有时变调。我用随身听录了一大段。可惜只闻其声,不可见人。我们试图上那楼梯,被一个喇嘛阻止了。<br>  <br><br><br><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4
                          1997年7月24日  星期四<br><br>  今日离开拉萨往泽当,去赶那里的雅砻文化节。<br>  车早9:00从拉萨开出,一开始路好得出人意料。后来省悟到,这是机场路。果然,过了贡嘎机场后,路一下就变得“一般般”了。<br>  在曲水过了雅鲁藏布江后,就一直沿江而行。江面很宽,看来很浅。12:25,我们到了桑耶寺渡口,远远看到了对面的桑耶寺。昨天问的导游说,这里过江要一个小时,然后还有40分钟的汽车。看着好象并不大远嘛。<br>  等到了泽当,听说藏戏是在26号,于是决定改变计划,找车折回桑耶寺去。到渡口,不想却正碰上早上没赶上车的李甫他们二人。同乘一条给寺庙运木头的船过江,谁想一过就是两个小时。船吃水太深,只好在河里来回折着,寻找航道。这时我们才体会到了江面的宽阔,尺度感的丧失。<br>  到对岸时已是4:30,去庙,又坐了半小时的卡车才到寺。<br>  本来有些担心晚了庙关门,谁知晚了反有好处。稀里糊涂地从边门进了庙,一不小心就省了门票钱。庙里已经没什么人,大殿值班的就一个小喇嘛。我们分散扯开空挡,楼上楼下的照相。<br>  介绍上说桑耶寺义为“出乎意料之寺”,是西藏最早的“佛、法、僧”三宝齐全的完整寺庙。雅砻地区作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果然有些真东西。正方形平面的大殿,据说是一层藏式、二层汉式,三层印度式。但我才疏学浅,不大分辨的清。其实那两种风格,也都是藏化了的。 <br>  但大殿的形式确实是很稳重而有气势。四角攒尖的大坡顶坡度很缓,因此从比例上就很稳健。而四角的四座出檐深远的小亭,又带来一分轻灵。殿里几层都有着内容不同但一样精彩的壁画和佛像。在第三层意外地发现一尊欢喜佛的泥塑佛坐像(从前见过的只有壁画和小铜的怖畏金刚立佛)。<br>  出来时给小喇嘛们拍了不少照片。听李甫他们说,看见小喇嘛们屋里也挂着明星大海报。又说日喀则那尼姑的屋里也有那种俩小孩亲嘴的大画。<br>  出来后又遇上了二字班其余人等,建筑系11人大会师,同包车船回泽当。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5
                          1997年7月25日   星期五<br><br>  今晨,本打算到雅砻岛林卡去的,但出招待所走不几步,就见那边桥头一大群人。原来雅砻文化节的开幕式,就在这里了。心中暗自庆幸多长了个心眼,没有走错路。这几天来已充分体会了和藏民交流的问题。他们虽然多少都能听能讲汉话,但估计还是不很牢靠。听力和表达都有点障碍,交给你的回答,就很难说有多大可靠性了。<br>  开幕式上警力强大,戒备森严,然而想不到,相机就是通行证。只要是有相机的人,如我,都尽可以到场地中间,象记者一样大摇大摆(哪怕你只拿个小“傻瓜”),招摇过市,在表演的队伍中随意照相。<br>  当然,表演之前还是领导讲话,要命的是还都要用藏语译一遍。听得很烦。领导说,雅砻文化节上的民俗文化展示,是对达赖集团的西藏“文化消亡、宗教消亡、民族消亡”谬论的有力反驳。<br>  后来的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族歌舞表演很精彩,让我这来猎奇的人过足了瘾,也费足了胶卷。但心中还是隐隐觉得有点不足。这次西藏之行,目前所到之处,都已打上了太多的现代和商业的印记,给我的印象,论民风之淳,似乎还不及川北和甘南的藏区。<br>  马丽华的书中也写着,多少种民间艺术已经失传。虽然有群众文化馆在收集整理,有这样的集中展示,但它毕竟已经不是从前的纯粹的民间艺术了。舞蹈很好,也很民族,但也排成了方队。那火边的纵情歌舞,会不会真的有消失的一天呢?<br>  但这也许是发展的必然代价吧,和达赖不达赖的也许没什么关系。这个社会一向前,有些东西也许就必然要放进博物馆了。难道为了所谓民族文化的需要(为了我们这些猎奇者的愿望),就永远的禁止他们发展进步了吗?<br>  这问题太大了,远不是我所能了解的。<br>  上次在罗布林卡所看到的──不,听到的──歌舞,现在已知道了是在劳动,在修理泥屋顶,那歌声是劳动的号子,那伴奏的敲击声是用专门的平整工具打击泥浆时发出的。<br>  有幸,也算见识过真的自然状态下的民族歌舞了。<br> <br><br>昌珠寺藏经殿   下午包了辆手扶拖拉机去昌珠寺和雍布拉康,才50元。<br>  昌珠寺是这里最古老的寺之一了,雅砻文明的重要遗产。但现在很破败。我们又找了旁门左道,没有买票。进门,在一圈游廊和大殿只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内院,给我一种建筑空间上的新鲜感。而游人的稀少又给人一份闲适。但镇寺之宝,那幅珍贵的珍珠唐卡是不示人的了。<br>  几天来发现在藏庙中,普遍的特点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部分,在室内外游走很灵活。廊、梯、台阶或屋顶平台,作为交通用组合起来不拘一格,常有意外的空间趣味。(也因此使我们得以免票。) <br>  雍布拉康有着同样的特点。<br>  山不高,但爬起来还是很累。毕竟是高原嘛。雍布拉康小小的却很庄严地站在那小山顶上。“母鹿后腿上的宫堡”,名字很怪:山是母鹿吗?这是藏史上的第一座宫殿,曾做文成公主的夏宫,现为格鲁派寺庙。但寺中喇嘛不懂汉语,问不到什么东西。看他们一个个手捧小学语文课本,正在学。<br>  山下一大片麦(青稞?)田,长得甚好,不知是不是就是传说藏域的第一片耕地所在。<br>  上山途中有临村小孩跑来兜售水晶石。我们没买,想自己找找看,但果然没那么容易找的。那些晶体看起来很真实。那些孩子唱着一支我们很熟悉的歌:李娜的“青藏高原”。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被传唱,才真的说明了它的成功啊。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5
                          1997年7月26日   星期六<br><br>   今天是文化节的赛马会。早晨起来紧跟着二字班的哥们走近道去雅砻岛的林卡。穿过农田、村庄和丛林,前边居然是好大一片草地。更好的是----草地上有人在踢球。于是在赛马开始之前,我们在海拔3700米的草皮球场上踢了半小时的球。果然是上气不接下气也!冲几步,就得喘一会,踢了半小时,实在是精疲力尽。倒是那两个当地的藏族小伙子,体力甚是充沛,其中一个的技术也不错呢。我心想,高原训练果然厉害。 <br>  赛马节是藏民的大节日。过去在牧区,几十里只有一户人家,全靠每年赛马节的时候大家聚一聚,乐一乐,交换一下生活物资。<br>  上午的赛马和赛牦牛更象是一种游戏,很不严格。没人发令,大家自己出发。<br>  ——有人骑无鞍马;<br>  ——有马不服管,拒不向前跑;<br>  ——有马扔下骑手自己跑;<br>  有条野狗总跟在马后面追。大家都为它喝彩,倒把它吓着了,离终点几步时候却拐了弯。<br>  所有的骑手,都松开了缰绳,张开双臂如鹰般腾在马上,只是不时地加上一鞭。那马便飞起来一样的跑。<br>  而后来的牦牛,则很吓人的淘气地冲向人群。人们争后恐先地退。牦牛清理赛道,比警察管用多了。<br>  而我呢,又一次凭相机享受了特权。快门开到连拍档,吃了无数的胶卷。<br><br>  赛事结束后没有人走。草地周围早搭满了帐篷,大的是各个大单位的“俱乐部”,小的是藏民自家的。人们自带了饭菜、酥油茶、卡垫,席地而坐,边吃边聊,也打麻将、打牌,也有用贝壳做筹码,玩几把色子。那筹码的规格很统一,在八角街见过卖的。掷色子有专用的皮垫子和木碗,扣上去的时候“嘭嘭”的响。还有藏族的流浪歌者串行其间,弹唱一曲,讨碗酥油茶喝。<br>  我们什么也没有,就四处闲逛着。草地中间有文工团的文艺演出,有群众的拔河比赛,人山人海。<br>  见到卖“拉萨格力森鲜啤”的摊子,老板说比他们在拉萨的酒吧里要便宜一半多。买了一扎喝,口感果然和一般啤酒不同,很细很软。和老板聊起来,知道他是拉萨人,但75年就去了北京上民院,一口京片子。聊的高兴,老板又请了我们一轮。<br>  下午回程,运气很好。先搭卡车到了贡嘎,看了机场──算“调研”吧,然后立刻又搭上另一车回了拉萨。离开才几天的拉萨,已经象家一样觉得亲切。大家都很为这一天的高效率高兴,晚上大吃了一顿。<br>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6
                          1997年7月27日   星期日<br><br>  早上赶到大昭寺,不想今天周日不开。于是乘5路车转往色拉寺。这里倒是开。但天下起了雨。<br>  色拉寺是一座村子。有一措钦(正殿),三扎仓(僧院),下辖三十二个康村(僧舍)。原法定僧众5500人,为拉萨三大寺之一。<br>  一个扎仓也是一间大殿,中间是经堂,周围有小拉康(殿堂)供各种佛像。在某一扎仓(吉扎仓?忘了。)的一间拉康,藏民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排队转过供台,向供台上的酥油灯中添油,或是献上一条哈达,然后在值班喇嘛的念颂声中,俯下身,用头去碰台下的一条木头。那木头不知是日积月累还是原本如此,已有了个大坑,包着哈达。问喇嘛,得知台上龛内供的那个凶神,乃是马头明王。拜者中多是穿民族服装的,也有穿着时髦的青年。很多人带了小孩来让他们去拜。回想在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今天这个不开的日子也仍有那么多人在不停地磕长头。这真的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br>  在楼上见着个小喇嘛,长得很可爱。给他照了相,他要我寄给他。留了个地址,是藏文。他很认真地指着解释:这一行是我的名字,这一行是地址:拉萨色拉寺。小孩十一岁,粗通汉语。<br>  下去找方便之所,却又听到了在罗布林卡听过的那种歌声。循声找去,这回是在一间殿里修理地面。因而得以看其舞蹈。那打击节奏的劳动工具是一形如搋子的东西,一根杆,下面一个饼状物。劳动者边唱,边围绕着那东西自由舞步,男女唱和。还有一人手里空空,在里面以太空步般的步法滑来滑去,不知是不是监工在检查质量。<br>  寺后山上很高的地方还有一殿,雨中云低,宛若天上。听说旁边一山顶上就是拉萨的天葬台。同行中一人胃疼,又下着雨,就没有上去。<br><br>  晚上去转布达拉宫,欲数清一圈有多少个转经桶——也算时赎那日倒行逆施的罪。结果六个人得出五个结果来:2053,2042,2012,2020,2016。另一人中途放弃了。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6
                          1997年7月28日   星期一<br><br>  今日听从李甫他们的劝告,早起随第一批香客混入了大昭寺。<br>  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人依然那么多。很多人似乎一天并不进去,就在这里磕头。真该好好观察一下,他们每天在这里要磕上多少个头。<br>  大昭寺的主殿只一间,但正方形的大经堂周边围绕着很多小室,每间供有八、九座“一套”的佛像,文殊、观音、弥勒、金刚护法等。有一殿是九座欢喜佛。我们随在香客后边排队转大殿,他们磕头,上香,向长明灯里添酥油。我们则是旁观者了。突然有个老头过来很凶的指着我,我正一楞不知所措,别人赶紧提醒我把帽子摘下来。他们说这个老头──也是个香客──刚刚曾经很严厉地一把把我们一个女孩的帽子从头上掳下来。<br>  大昭寺的建筑很不同。柱头上的挑出托梁构件,刻有飞天人像,举双手托住大梁。挑出的大梁下还有成排的狮身人面像,从形式上看,大概是起类似斗拱的支撑作用。但由于狮子的前腿因此悬了空,显得无处着力,腿上还挂了一面锣,看起来很是怪异。我看到大批香客转弯的地方,那棵柱子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被摸的没了形状。<br>  小殿的木门板上呈横向排列一行行木刻,手法简约,形状似有埃及之风。而在梁正对柱头的地方,有立人像的木刻,身体微扭成S形,似乎象南亚(吴哥窟)的姿态。 <br>  偶然抬头,看见二楼回廊上,晨光从金顶下的高窗泄入,道道分明,光辉而静谧。心里升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忍不住不举相机地偷拍了几张。<br>  三楼是珍宝陈列室,主要是酥油花。但有一面墙的壁画,全黑底金线,略填色块,十分精彩。<br>  大殿中,主供的文成公主带来的佛祖十二岁等身像,坐高足有一米八。还看到一尊十世班禅坐像,很传神,也很庄严。大小应也是等身。  <br><br> <br><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7
                          1997年7月30日   星期三<br><br>  从拉萨到当雄镇是190公里,然后再到纳木错还有60公里的山路。早上五点从拉萨出发,四个小时到了当雄,而后边那60公里,又花了两个小时。<br>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海拔大约有4000米。湖水是深深的蓝色,比青海湖还要深。这是西藏主要的圣湖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湖边就是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念青唐古拉。象这样成对的神山圣湖,能与它们齐名的,大概只有阿里的岗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那对我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了。<br>  车停在湖边的草原牧场上(由于我们把价压到了800,司机不肯再向前开到岛上去了。也好。那还有很远的路,而且要买票了。)前面的念青唐古拉山,被云遮住看不见头。转回身去,背后还有一大片不知是什么雪山。而雪山到湖之间,就都是草原了。在这样开阔的空间中,人失去了对距离的判断力。不知这草原到底有多大。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面前这汪深蓝,望不到边。<br>  草原上踱着六匹不知哪家的马,四白两黑,自由的,披着长发,如天马。其实这里本来也可称得上天堂的了。<br>  那马因我们的到来,淌过小溪慢慢往远处去了。这里曲曲折折流淌着数条小溪,干扰着我们向湖边或去追逐天马的路。水都很浅,而对岸,都在让我们既产生希望,又怀疑自己能力的距离上。我们很快大都湿了鞋甚至裤子。<br>  湖边有巨大的水鸟,时而叫着从头顶飞过。我们在地上捡长长的灰色的鸟羽,做印地安的头饰,照相;在湖边露出水面的小草包上跳来跳去,捡已干净到洁白的马头骨回来。<br>  这里真是很该住几天的。似乎这里才最象我们想象中的西藏。 <br><br>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8
                          1997年8月1日   星期五<br><br>  昨天坐了一天的车到日喀则,从早上9:00直到下午5:00。一路上水箱不断地开锅。<br>  日喀则很小,一目及尽。在车上,很远就看到了扎什伦布寺的三座金顶。下车到邮局,想买份地图,不料得到的回答是带着吃惊的口气的:“日喀则哪有地图啊!”小姐显然觉得这样的要求是非分的。<br>  但运气也还算好,还在到处找旅馆的时候,忽然有个长得很黑很酷的藏族酷哥上来问我们道:“你们要去哪里,去不去樟木?”<br>  于是很顺利地约好了一辆丰田,去萨迦、定日、樟木,今天出发,三天返回。只是酷哥开出的价钱──三千,最终没能压下来。想着在拉萨时那导游说最便宜也得九百一天,这还不算很贵,也就认了。酷哥是一家叫“旦增”的旅社的老板。但我们却没有住他那里。<br>  然而,今天却没有走成,因为车没有准备好。只好改明天了,今天就玩日喀则。扎寺就在城边,走着就去了。同为黄教的六大寺之一,和色拉寺类似,扎寺也是个很大的村子。最主要的殿有三座,也就是远处可见的三座金顶所在:一是供二十六米高的强巴铜佛(未来佛,即弥勒佛),一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陵塔殿,再就是十世班禅大师的陵塔殿了。后两座都是几年前新建的。当年,前世班禅的陵塔在文革中尽毁,幸有信徒将法体私下保存,因此后经国务院特批,由十世班禅主持修建了这合葬塔。而十世班禅正是因此事过度操劳,积劳成疾,撒手尘寰。于是国务院又特批并拨黄金,修了十世班禅陵塔。<br>  因为扎寺的这两大主殿都是新建的,没有历史的沉淀,也因为这些天来看庙看得有点疲了,扎寺看得很快,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看着十世班禅的陵塔与前所见殊无二致,而前些年还常在电视中见到的大师,已经被塑了金身,端坐塔中。第一次见同时代的佛,心里觉得有些恍惚,那感觉怪怪的,说不清。寺后有座很怪的建筑,依着山,高高扁扁的,象堵大墙。问喇嘛,才知原来是展佛的。扎寺的展佛节,喇嘛说是在五月。<br>  遇到一大帮人,自称也是北京来的,然而其中有两个,听口音确凿是广东人。这倒也不奇怪。我们这一拨,不也有个福建人。因而一开口,总被当成是台湾的。他们显然不是学生了,直接坐飞机来的。好象是六女一男,记不清了。今年真奇怪,好象流行一帮女孩一起出来玩,或者最多带上一个“党代表”。遇上好几拨这样的了。他们就住在那个旦增旅社,说不错。<br>  从扎寺出来,想包个拖拉机去夏鲁寺,连问了两辆,居然都不认识路。于是做罢了。夏鲁寺是元代汉式风格的,于藏地,固然是很新鲜,但于我们,兴趣就小了。<br>  晚上去爬山。在城角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很庞大的废墟。不知是何时的何物,看来简直象一座布达拉宫。(后来知道,那是日喀则宗山的遗址。)古堡的断壁直上直下数丈高,坐在上面照相是不能往下看的。山顶也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我们于是也捡石头堆了一座,愿明天的旅途顺利。 <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8
                          1997年8月2日   星期六<br><br><br>萨迦寺门前的经石   经半日车行,中午到达萨迦----被李甫称为最脏也最诡异的地方。<br>  很脏是真的。庙也比较破败。但花教的符号一眼可见:墙上涂着彩条,从庙到民居,莫不如此。庙里很多殿都供着一位留小胡子的活佛的象,大概就是萨迦派祖师,蒙古大国师八思巴了。还有本寺历代活佛的像。他们的帽子很奇特,方帽上斜拉着人字形的白带。<br>  大殿楼上关着一只女妖。<br>  很昏暗的室内,画着原始恐怖的壁画,女妖像面目狰狞,穿大白袍子,被铁链锁住手脚。(铁链是我们的猜测了,根本看不清。) <br>  也算够诡异吧。<br>  还有一件够诡异的事情是在另一间小殿的入口,门廊下挂着好几只动物的标本。正中央是一匹狼,旁边三只山猫(野狐狸?肥肥的)标本制作很粗糙,开膛处露着干草。但形态完整,皮毛也不错。<br><br> <br><br>  傍晚时分,到达老定日----岗嘎镇。远远看到珠峰,被一大片云遮着,只在云下露出一对宽大的肩膀。周围的大山上空也全是云。于是我们等。<br>  等着等着,周围的云或就地遁形无踪,或渐渐地向珠峰集中,这回珠峰是完全不见了。一大片云顶在其顶上,原先可见的肩,也被雾迷住了没了踪影。而顶上,却长出了一根巨大的云柱,形如向月而嚎的狼,忽如又变成哈巴狗、小老鼠。<br>  山没看成,云的表现也算精彩了。 <br>珠峰的云柱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8
                          1997年8月3日   星期日<br><br><br> 珠峰<br><br>   早上起来,先看珠峰。云散了。只在珠峰和她下面的一排“小”山之间,留下了薄薄的一小片,更显出了珠峰的高。旁边的一座昨日被遮住的大山,现在也完整地现身了。从地图上看,该是卓奥友峰,8021米。卓奥友是一群山,雪峰连着雪峰,而珠峰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在前边的一排山衬托下,显出一种寂寞高手的孤傲。<br>  车从定日出来,行不远,发现了看珠峰的一个新角度。但云已经起来了,刚才还很完整的身形,已经又被遮住了。以后的风景,都是常见的:荒原、河水、牧草、高大平缓的山丘,远处的雪峰。。。荒原上有星罗棋布的土红色废墟,司机光明说,也不知这是何年的东西了。但似乎该是很久远的。有些稍大或稍集中,似乎象宫堡了。 <br>  车又爬上一片高地,周围有了新的巨峰。本来在车上一路唱歌的我们,发现下了车已经不能按原速唱完一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里据说也有5000多米了。但我们很高兴还有劲跑了几步。和刚上高原时相比显然已经适应多了。再往前走,见到个巨大的玛尼堆,还有“珠峰自然保护区”的石碑。有群老外在那里踢毽子,我们也凑过去玩了一会。<br>  过了这个山口,车开始狂下,不择路地冲。然后就又进了山,几道弯后,到了聂拉木,一个山谷中依山而建的镇子。出镇,刚转过一道山口,风景突然一变,有了树。山上挂下一条条白练,有些就直接地浇在我们的车顶上。植被丰茂,有百年的古松,参天直立,却伸出虬曲的枝条。山谷中一条大河,水流湍急。我想起了九寨沟。<br>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樟木就在这样的山谷中现身了。<br>  经指点我们看到了远远的友谊桥,但海关就在眼下,是不能过去的。山中潮湿而多雨,云就在镇子顶上没了山头。<br>  这里据说是可以买到很便宜的走私瑞士表的,但我们不识货,未敢冒失。又据说这里的冬虫夏草极便宜且无假。但今天医药公司不开门。但这里的仔裤确实是很便宜。奇怪。<br>  晚上玩了把藏式吉他。初见是八根弦,正踌躇,发现原来只有四音,每音两弦。所以只弹单音也不会觉得单薄。主人说是在尼泊尔买的,350元。琴是“Givson”牌,让人怀疑是想冒“Gibson”。主人和朋友聊天间,时时地唱起歌来。虽然声音很小,但一样有宽广悠远的味道。她很喜欢我带来的美国Pick,我最后送给了她。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9
                          8月6日   星期三<br><br>  从樟木回来极不顺利。头一天车在路上爆了三次胎,备胎也用掉了,我们只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里等待过往的车辆,买他们的备胎——又得是同一个型号的,还得他愿意卖。结果第一天晚上只开回定日。想起来时到这里曾遇到一辆车,胎都爆了只好全灌上沙子开到了这里。——好歹我们还没有落到那一步。<br>  路上我病了一场。头天在樟木喝了不干净的泉水,爬山又吹了风,结果在定日发了一夜的高烧,然后昨天闹着肚子回到日喀则。<br>  今天一早又搭上班车,来到江孜。江孜,过去的后藏重镇,没有象拉萨、日喀则那么多的建设,保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藏式小城。<br>  城中的宗山上,就是著名的抗英炮台。电影《红河谷》的故事,主要就取材于此。但我其实并没有看那电影,从电视上看了片段,觉得全凭风光抓人罢了,演员虽然穿着藏装,但一看还是汉人,不伦不类的。这炮台其实就是江孜的宗城堡。“宗”是旧时西藏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与县。宗的长官——宗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一般都修筑在小山上,便于防御而且富于威严。也许是由于两天没吃饭了,爬山很累。半山腰的一进小院已经开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陈列着抗英战斗的文物,讲述着当年战斗的故事。英军惊异于藏民族的勇敢无畏,而我们则惊异于他们的淳朴和英军的残忍无耻。山顶的城堡边,我们发现了一个地牢。既然是地牢,当然没有窗。只在很高的地方有几个小洞,进不来多少光。牢里几片大石墙,将大屋子分割成一条一条狭小的过道,上面架着大粗木头。我们伸手试了试高度,正好可以把我们吊在那。<br>  从宗山堡的顶上可以俯瞰全镇,看到一片片藏式的民居,形成大片的肌理,几条胡同或直或曲,在其间穿行,成了很好的构图。山下不远就是白居寺了。周围大小的胡同最后都指向了那里。我们于是下山。途中,身后忽然响起歌声。回头看是跟在后边不远一个藏族的姑娘,边走着就旁若无人地大声唱起来,唱的又是那首“青藏高原”,声音就想这里的天空一样清亮高亢。我们于是放慢脚步,等着听最后那一声高音——最后终于折服了。<br>  白居寺的看门人一张口就说票价三十。我们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人,他居然不信,要看我们的身份证。这真是从没遇到过。好在我们都随身带了身份证,才得以享受中国公民的票价。白居寺主要因十万佛塔而著名。佛塔九层,周身一百零八门,内佛像和壁画佛据说共有十万之多。那些佛像的风格各异,有些佛似乎像印度人,有些又像我们在内地见到的样子。<br>  站在塔上再回头看宗山堡的背面,显得更加高峻了<br> <br><br> <br><br>                          
作者: 天一    时间: 6.12.2002 21:19
                          8月9日   星期六<br><br>  今天一早,他们坐上回格尔木的汽车走了。我的飞机票是后天的。<br>  一个人没事,又去转八角街。无意中发现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招牌上写着“订做、修理天珠”。“天珠”不就是那种“三眼珠”“五眼珠”的吗?对于它的来历,一直还没闹清楚。藏民说,那是龙脑袋里的一块骨头。<br>  进屋看,老板两口子正忙着制做呢。我就坐下来一边看一边跟他聊。<br>  老板是个浙江人,84年就来了拉萨。看他做那珠子其实也很简单,用的材料就是补牙的那种高分子材料,加油画颜料调色。用一根车条做芯,裹上几层铅皮做配重,外面糊一团白树脂,用个模子一压,成型——该是深色的部分,都凹下去。于是一个胎做成了。剪掉毛边,挂着凉干,再在外边包一层深色的树脂——主要是填到凹槽里去,再凉干后打磨光滑,最后抽去车条就行了。老板指着做好挂着的一串一串告诉我,按大小(“眼”的多少)不同,批发价从0.50到1.50不等。看来我在摊上买的时候给的价钱还基本不差了。要价却总是一、二十一个的,因为他们总说这是“天珠”!<br>  我又问那个问题:“天珠”到底是什么?老板却也说不上来。但他告诉我,确实是有真的天珠的,样子就和这个几乎一样,但是完全天然形成的。他就曾经修理过真的天珠:把断成两截的用树脂接起来。这样一个珠子值上千——如果是完好的真品,就值上万了!<br>  天然宝石能形成这样规则的图案,有些不可思议。但想想布达拉宫那尊天然形成的楠木佛像,也就不算什么了吧。我早已开始相信,这里是一片有神灵的土地了。前天回拉萨的路上,时常就有彩虹在车前方出现——虽然没有下雨。最后,看到一道彩虹直指向布达拉宫。<br>  但是有神灵并不妨碍商业的运行。老板告诉我这条街上许多的所谓“骨制品”也是这么做的。象我买的那种鹰神,他也做过,批发价30块。我买的时候,听到过六、七种不同的报价,最低的65,最高的300——那一定是把我当香港人了。<br>  老板听说我是北京来的,告诉我琉璃厂也有他的货。他还为一个据说是为拍电影的人做过一批假玉器。我看了图样,都是照文物做的,玉带、玉佩什么的。他似乎对仿制文物技术很感兴趣,还有意去北京发展——因为我告诉他北京这些东西卖的很贵。而且他的原料也都是从东北进来的。<br>  临了我又问他关于绿松石,他说那种石头其实原产应该在河北一带。藏族那么喜欢,是因为那是当年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所以现在这里卖的松石,多数是用高压把颜料压进石头里边做成的。<br>                          
作者: munich    时间: 14.3.2003 20:45
第一次来这个板块看,就先进了这个主题,因为西藏一直都是我向往的地方。然后就被cappucino的照片所吸引了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ohm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ohmy.gif'><!--endemo--> ,一个人不禁不断的发出赞叹声,看来一生不去一次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上,真是白活了。<br>本来我是不喜欢读什么游记之类的文章的,没想到看了天一的日记,忍不住一口气读下来,一个字,爽!天一谦虚了,你的文采不错吗。读的我感觉象自己去了一趟那里是的。我真的是掉进你写的东西里面去了,等我看到最后一篇8月9日星期六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后面的了,你不是说你是后天的飞机吗,按道理,还应该有10号的日记呀。是不是还没有贴呀?看的真是太过瘾了。<br>真的,以后去西藏一定先找你咨询一下。 <!--emo&--><img src='http://bbs.kaiyuan.info/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endemo-->  
作者: 张帅    时间: 15.9.2008 18:27
nice pictures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