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学 佛 不 可 仅 敬 信 一 师 [打印本页]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9.1.2008 11:18
标题: 学 佛 不 可 仅 敬 信 一 师
很多同修学佛少不了找个师傅,或者是受戒、皈依时的授戒师。我们怎样对待师傅,同学佛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现在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比如有人讲学佛只能相信自己的师傅,只能听一个师父的。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过明确的开示。在《杂阿含经》(837 节)中佛对诸大比丘讲:

若信人者。生五种过患。彼人或时犯戒违律。为众所弃。恭敬其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重敬。众僧弃薄。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过患。
  
第一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赶出僧团之後,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老师, 我敬重的人是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所以, 我应该远离那些不懂我师父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师父伟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团所在恣问法要。」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这样的现象现在就有,把某一个人绝对崇拜。而断绝了自己听闻正法的道路,甚至犯下诽谤僧团的罪过。在学佛的道路上为自己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复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违律。众僧为作不见举。敬信彼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敬重。而今众僧作不见举。我今何缘复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过患。

第二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僧团处分自恣忏悔, 以致於在处分期间内不能够给这个盲目追随者开示法要,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老师, 我敬重的人是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他们尽然对我所敬重的人实施这样的处分, 所以, 我应该远离那些不懂我师父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师父伟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团所在请问法要。」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复次。彼人若持衣钵。余方游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着衣持钵。人间游行。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过患。

当所追随的师父到外地去参学、教化, 有一段长时间不在本地, 盲目崇拜者就这样想∶「我的师父不在僧团当中, 只有他的教法才是正确无误的, 其他人所讲的都不是正确的, 他既然不在, 我也就没有可以学习效法的对象, 那我就不必再去僧团学习佛法了。」因为不再亲近僧团学习正法, 对於僧团也不敬重, 因为不恭敬亲近、供养僧众, 於是就不再听闻、学习佛法。因为懒惰、散漫不亲近佛法的缘故, 受到外境的迁染, 慢慢的就被世俗给转化过去, 之前所学得的正法也就退失。

复次。彼所信敬人舍戒还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舍戒还俗。我今不应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过患。

当所崇拜的人舍戒还俗,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这样想∶「那些法一定是有问题的、错误的、偏颇的, 我伟大的师父就是因为看到这些所以才会舍戒还俗, 我的师父这样, 我当然也要跟随我的师父舍弃那些错误的、有问题的、偏颇的教法。」因为这个缘故, 他再也不亲近清静的僧团, 因为不亲近僧团, 对於佛法也就一无所知, 再加上之前师父舍戒还俗的印像, 便否定之前所学得的正法。於是恶业流转, 善法退失殆尽。

复次。彼所信敬人身坏命终。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今已命终。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过患。

所崇拜的人命终, 盲目的追随者就想∶「我的老师已经死了, 在僧团当中, 我再也没有可以信赖的对象可以追随, 我就不必再去僧团那里参学了。」因为有这个想法的缘故, 所以再也不亲近圣贤僧、出世清净福田僧, 因为不再亲近学习的缘故, 所以就学不到应该学习的正法。 久而久之就懈怠懒惰, 不再奉行正法, 於是善法退失, 恶业流转。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因为有以上五个重大过失在, 所以啊! 各位比丘要学习对佛、法、僧的敬重, 对於佛、法、僧要能够真正的奉行,能够如理学习、亲证, 才能够在学佛的路上有所成就.

如果我们不能够依佛所说,听信邪知邪见,唯一信仰某个人,就会犯下如上错误,不仅错失佛法,而且会有恶业缠搏。学佛首先要依止的是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是某个人。

最后我们要知道的是:佛法中的三皈依法,皈依佛法僧,中的僧宝,也称为僧伽是指大众、和合众,梵汉语合称为僧众、和合僧、僧团的意思。或者说是出家剃发,从佛学道,具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性德,而住于四向四果的圣弟子,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 《大智度论》卷三云(大正25·80a )︰‘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

[ 本帖最后由 acarewang 于 2.2.2008 12:22 编辑 ]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9.1.2008 12:50
对!我对这样的观点双手赞同!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来思考,而 不是把经书里的论点照读。
作者: jasonal    时间: 30.1.2008 23:23
学佛的人,是怎么看待释迦牟尼的?是怎么看待释迦牟尼所传之道呢?
如果有什么经书或者高僧所传之道与释迦牟尼的相矛盾,你怎么来看待呢?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01:09
和本师佛陀的道矛盾的经书,我想应该是不会有的。即使有,我想我们也应该好好读一下,想一想,为什么那本经书和佛陀的理论相矛盾。我们不会事先否定它,而是经过思考再去决定,如果自己个人的智慧不够,可以和同修相讨论。

我想即使会有一些新的领悟,我们也应该感谢佛陀,他让我们去不断地思考,也许会有一些思想和他原来想的不一样,我想佛祖他也会和我们一起来讨论的。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31.1.2008 02:56
原帖由 jasonal 于 30.1.2008 23:23 发表
学佛的人,是怎么看待释迦牟尼的?是怎么看待释迦牟尼所传之道呢?
如果有什么经书或者高僧所传之道与释迦牟尼的相矛盾,你怎么来看待呢?


首先应该分清信佛和学佛区别,随便问身边人的信仰,或许张口而来,我信佛,我信主等等。很多时候人们把崇拜,崇信,兴趣,甚至盲从都归结成简单的一个信字。而学佛就必须有这个信字作为基础,在产生信念的情况下去了解,去深入。就如我们去学文化,为什么要学?就是你深信文化可以改变你的知识层次,对你生活有莫大帮助。这种信心是坚定不疑的。那么作为学佛的人,要是没有对佛陀的坚定信心,何谈学佛?

佛陀(也就是通常讲的释迦牟尼佛),是在因地已经成佛,因缘降临人间,弘扬正法,助万物众生超越轮回,永入涅磐的教育家,思想家。这点多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是必须明确的。这不同于其他信仰层次上的神,佛陀是在从心入手来点化我们。这必须结合我们自身修行的实践。也就是俗语讲的“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教徒都会一生去实践佛陀的教诲。而不只是等着被救渡。被动的接受有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执着,一种盲从。万事由缘起,由缘灭,而所有的缘起缘灭都在乎一心。我们所经历的“成住坏空”无一不是一个心字。了解自己的心,这是了解一切真相的基础。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寻找-拿起-放下-忘记的过程。人人心中都有佛,开悟后你就是佛。这点正是佛陀交给我们的,要信自己,修自己,做自己。而不是去等待什么救赎,自救救人。

不可否认,人都有偏颇的观点,这和思维的局限性有关,因为很多东西自己已经在心里有了标准,也或者这种标准来自大家心里共同的认可。但是未必这种标准就是对的,就是真理。尤其在现在末法时代,正法被很多邪法,非正法保围。让很多初入佛门的佛子还有一些人搞不清方向。容易误入歧途。这时候我们必须明确,首先就是依法不依人,这点是佛陀反复强调的。佛陀讲的法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修行的人,和分别的心上。真正的高僧大德,都是深入经藏的,他们不会说出不符合佛理的话。当然更不会到处去宣扬自己是佛,是菩萨,自己多伟大的事情。那些所谓的神通,对于佛弟子来说是不应该去盲目追求或者崇拜的。因为佛陀要求所有弟子不能随便示现神通。所以如果遇到什么人对你说他是大德,是佛菩萨转世,会什么神通,那么请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如法的佛子。或许很多问题都有争论,哪怕是佛教内部,这时候不必去言听计从,这时候就要记住依法不依人这句话了。一个观点和佛法矛盾的人,不会是高僧。除非所谓的这个法不是真正的佛法,亦或者是这个所谓的高僧并不是正法弟子。

说这么多,不知道解答你的困惑没有?有不足请指出,末学只是从个人的修行经历和观点上来解释你的问题。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03:10
师兄说得很细了,他应该明白的。欢迎他将他的问题写出来大家来讨论!
作者: 游侠    时间: 31.1.2008 10:26
标题: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补充一点我的看法:高僧大德也是人,对佛法的解释也可能不是句句正确,或者说法时某些细节有误。这不妨碍我们向他学习。但是,我们不盲信。而经书,是经过人记载,翻译的。另外,也有后人编的。如果读到确实与佛陀的教导相违的,自然不能接受。佛陀也教导我们,佛法真义不是文字能完全无误的表达的,需要我们领悟,而不是死读经文。所以,佛陀除了依法不依人,还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教导。
作者: jasonal    时间: 31.1.2008 11:52
所以,佛陀所传的应该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了。那佛陀所传的基本教义有哪些呢?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1:55
建议师兄去佛教网上或是论坛上转发过来一些初学者释疑这样的文章,其实
jasonal 问的问题, 也是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搞一个置顶帖,把常见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列出来,加以解答。

阿弥陀佛。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2:00
原帖由 jasonal 于 31.1.2008 11:52 发表
所以,佛陀所传的应该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了。那佛陀所传的基本教义有哪些呢?


我的学识远不及各位师兄,但是我想是不这样的
佛陀的基本教义写在很多不同的经书中,有一些经书是佛教的基本典藏。但是我想在中国有众多不同的宗派,每个宗派的基本经书也好象不是完全一样的。

佛给我们众礼佛信徒的启示就是不断地领悟真知,以期达至佛的境界。这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大家的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智慧。象师兄所言,经书也因翻译编写的原因,其实各个版本都有一些不同。

其实在这些经书之外,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对一切的领悟。
作者: 游侠    时间: 31.1.2008 12:43
佛陀说法49年。佛陀既传了基本教义,也传了许多修行的方法。如果说最基本的,我的理解是: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有前因就有后果,而又是不断变化的。
众生皆可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净化,而超越凡世生老病死等等一切苦厄,最终成佛。
作者: jasonal    时间: 31.1.2008 13:25
"众生皆可成佛" 是佛陀所传的吗?
作者: 游侠    时间: 31.1.2008 13:47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释迦牟尼开悟后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未证得”。
作者: jasonal    时间: 31.1.2008 14:09
这句话是出自哪本经书?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4:10
原帖由 jasonal 于 31.1.2008 13:25 发表
"众生皆可成佛" 是佛陀所传的吗?


可以成佛,并不是说你一定就能成佛,能不能成,看自身修为。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4:15
原帖由 jasonal 于 31.1.2008 14:09 发表
这句话是出自哪本经书?


这出自于 华严经

华严经》的原文是这样:  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
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师兄用更通俗的解释性语言说给你听,直接用原文,恐你看不明白。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31.1.2008 14:17
可以很简单的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所谓佛性并不是所谓神通。而是一种最深层次的慈悲,一种体悟究竟的信心。比如一个没有接触过佛法,但是他会悲天悯人,会乐善好施,会渴望了解生命的真谛,那么他就是一种潜意识佛性的激发。所谓的皆可成佛,这是依据因缘的。我们都具备这个成佛的因,那么这个缘却是不尽相同。在我们人类世界,即生成佛的只有佛陀。我们只有通过观心,观行。不断拿起,放下。最终体悟佛法的解脱方式。来达到佛陀一样的涅磐境界。所谓涅磐就是出轮回,证生死。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远离颠倒梦想。佛陀给了我们众生一个希望,一个定义,也同时给了我们成佛法门。我们必须依个人因缘去实修。不妄想,勤精进。皆可成佛!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4:17
善知識。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
  (敦煌本《坛经》,T48.338b)

  何名大善知。解最上乘法直是正路。是大善知識。是大因緣。所為化道令得見佛。一切善法皆因大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云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姓悟。須得善知識示道見性。
作者: jasonal    时间: 31.1.2008 16:16
敢问,除了佛陀是佛教里公认的佛外,还有谁成佛了?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經過從四念處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習,便可以達到涅槃,永遠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證得阿羅漢。

岂不是说,阿罗汉也是出轮回的吗?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6:34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19 发表
佛教是否相信万物都有生命?而且严禁杀生?如果是,那么为何还要吃蔬菜?蔬菜就没有生命了么?请指教,谢谢


杀生是不能杀动物,植物的生命是没有大脑控制的。而且植物不在6道轮回之中。

所谓生,在佛教论点中,我的理解应该是在六道轮回之内的生命。

语言是灵活的,生命的定义也依你怎么来理解而定。
你若是说石头也有生命,泥土也有生命,如果照这样来论,我们人类完全 不应该有任何房屋。
佛教中有一点很好,就是没有教信徒去认死理,万事都没有绝对的。
所以我们不必去为了争论而争论,你说是吗?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6:36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28 发表

悲天悯人,会乐善好施,就是有佛性了?杀人狂都会有悲天悯人的时候,尤其对于亲人。另外如果一个人为了亲人去做坏事,请问他是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成了佛又能怎样?证生死?为什么要证生死?不觉得所谓的佛法都是 ...


哈哈,同学你的问题很有意思。

杀人狂,按照中国法律是要死刑的,他成不成佛,我也不知道啊。

佛法只度有缘人,基本上不会主动作任何宣传,你信与不信都是你的自由啊。你不信,也没有人向你传教一定让你信有,你信了,也是你自己的选择啊。
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啊。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31.1.2008 16:39 编辑 ]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31.1.2008 16:37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22 发表

成佛是指永生么?还是仍旧是死亡?如果说是永生,那么佛陀在哪?你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在心中?还是仍旧那句:信则灵,不信就不灵?都是些虚无的东西,你说有,你拿不出证据,我说没有,也拿不出证据,于是 ...


如果你能够 成佛,你就知道佛陀在哪了。佛不在生死轮回中。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31.1.2008 17:24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22 发表

成佛是指永生么?还是仍旧是死亡?如果说是永生,那么佛陀在哪?你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在心中?还是仍旧那句:信则灵,不信就不灵?都是些虚无的东西,你说有,你拿不出证据,我说没有,也拿不出证据,于是 ...


证据本来就是内心执着的一种东西,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找证据,找到最后能找多少?能明白多少?与其找事物存在的证据,不如找自己生死的证据。佛是不生不灭的状态。就如水,你能证明它的生死吗?所谓生死其实就是人类给自己生命的规律的一种表述。生死对于人只是一个过程,你不明白它,但是又必须随它走,逃不过。等你明白它,或许你就了解了生死,就能去出离它。所谓出离是精神和灵魂,不是只肉体,因为肉体是有机体,谁也逃不出自然规律。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31.1.2008 17:34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28 发表

悲天悯人,会乐善好施,就是有佛性了?杀人狂都会有悲天悯人的时候,尤其对于亲人。另外如果一个人为了亲人去做坏事,请问他是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成了佛又能怎样?证生死?为什么要证生死?不觉得所谓的佛法都是 ...


所谓的佛性并不一定是你永远不做坏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正如一直被讨论的人之初,其性善恶,毕竟都是不完美的有机体,那么就必须按照人类的规则去界定好坏善恶,但是你见过哪个人一辈子不做错事吗?你有见过哪个一辈子只做好事,没有出错时候呢?我所解释的佛性只是浅层次一种共性。不能因为某件事情去定义他的善恶,就如病毒细胞,人身体都有,它爆发,你就说他存在,它永远不爆发那么就必须否认它的存在吗?亦或者是病毒在体内偶尔爆发,你会感冒发烧,等好了是不是我们又要继续否定它的存在呢?这个人心里的善念佛性一样。不要以面概全。我们讲的证生死的证不是证明,而是证悟,这种证悟应该是实践-开悟。
片面强调佛法虚无缥缈其实经常会遇到,那么什么不虚无缥缈?你今天得到,明天失去的就是实在?感情也是虚无缥缈,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那么是不是也就不应该落为实在?
更多时候我们应该不要去总是想什么存在,什么实在,什么正确,什么错误,更多时候去想想自己的结论观点哪里来,自己是谁。这点我想比那些凭空想象好的多。人更多需要的是去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领悟和自我成就,而不是坐享其成。那种外力改变一切的方式本来就有问题。
作者: 游侠    时间: 31.1.2008 17:55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佛教相信众生皆可成佛,所以也相信过去未来一切世界中有无量佛陀。这点是佛教界公认的。

阿罗汉也已出轮回,但是还不究竟。停留在自我的解脱。佛陀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停留在自我的解脱。所以有大乘之说。
作者: 游侠    时间: 31.1.2008 18:21
原帖由 beson 于 31.1.2008 16:28 发表

悲天悯人,会乐善好施,就是有佛性了?杀人狂都会有悲天悯人的时候,尤其对于亲人。另外如果一个人为了亲人去做坏事,请问他是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成了佛又能怎样?证生死?为什么要证生死?不觉得所谓的佛法都是 ...


众生都有佛性,你也可以暂且解释为,一切生命都有个善良的本性,不过是被污染了。杀人狂都会有悲天悯人的时候,也就说明这一点。这与佛教本身没有关系。佛陀是觉悟者。他教导我们如何去除污染。成了佛就是完全去除了污染。这对无论信什么教的人都没有不敬的地方吧。你说呢?

其实,佛教并没有说为了成佛才应该行善。相反。佛教教人要无所求的行善。

佛教的道理和修行方法有不同层次,一点都不虚无缥缈。你静下心来,可以感到佛教的道理无处不在的。

今天时间不多。下次再谈。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1.2.2008 23:02
原帖由 jasonal 于 31.1.2008 16:16 发表
敢问,除了佛陀是佛教里公认的佛外,还有谁成佛了?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經過從四念處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習,便可以達到涅槃,永遠從輪迴中解 ...


上面三位师兄说的很清楚了。
你说出了释迦牟尼成佛之外,还有谁成佛了?说说还活在世的有哪些把。
密宗宁玛派高僧,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院长,金刚上师 门措空行母
密宗宁玛派教主,阿丘法王
其他人我就不清楚了。

小乘的罗汉也彻底脱离了轮回,只是没有证悟究竟。佛是获得了远离一切戏论执著,不住二边的涅磐,而小乘的罗汉只能住于一个涅磐的边。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1.2.2008 23:09
你说到的什么净土在哪里,实际上从地方上看并不是关键的观点。
有人刚刚从道教转向修学佛教,于是向别人问了同样的问题。说六道之外又是什么地方呢?觉得肯定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六道之外。其实道教为了应付佛教的挑战,也模仿佛教天道的种种划分,不但炮制了道教版本的三十三天,而且坚持说无色界天之上还有几重天,就是三清的住所太清境,上清境,玉清境。其实这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净土所闹得笑话而已了。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1.2.2008 23:27
关于劝人向善,我的理解和几位师兄也不太一样啊。

佛教也很赞叹能有慈悲心的人,但是慈悲心为众多善教所共有,绝对不是佛教的决定性特征。佛教修行的关键是菩提心,就是为了一切众生都能解脱轮回的伟大发愿和行为。因此,一个根本不信佛教的人,绝对没有可能升起哪怕是世俗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只要心相续中升起过一个刹那菩提心的众生,哪怕一个牦牛,都值得我们顶礼。同时在心相续中升起菩提心的那一个刹那,你的名字意义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已经成为一个大乘的菩萨了。

反之,毁谤心相续中升起过哪怕一个刹那菩提心的众生,也会造业无边。如果对一个发心的菩萨升起哪怕一个刹那的嗔恨心,将要感受在地域中长达一个大劫的果报。正常男士弹指所需要的时间为弹指间,一个弹指间有六十四个刹那。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1.2.2008 23:28
所以佛教不是慈悲心,而是菩提心。
作者: jasonal    时间: 2.2.2008 00:07
佛教似乎不认为有灵魂的吧,那出入轮回的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一切皆空吗?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00:29
谁说一切皆空是指什么都没有啊???这个理解好象不太合乎汉语常识。。。

我们中国同胞,不能信了外国的教就连中国的语言都忘差不多了。。。
:)

我的理解,所谓空,是指名利,金钱,身外之物,应该放在心之外。请师兄们指点。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2.2.2008 13:55 编辑 ]
作者: jasonal    时间: 2.2.2008 12:27
转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
徒,而是‘神我外道’。

当然我不认为此人所说代表佛陀的教导。
但是佛教里宗派过多,自相矛盾的也太多,所以我前面才会问,到底应该以哪个为基础,与此基础矛盾的,是否属于伪教?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2:50
原帖由 jasonal 于 2.2.2008 12:27 发表
转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
徒,而是‘神我外道’。

当然我不认为此人所说代表佛陀的教导。
但是 ...


从我对佛教的了解,我觉得佛教是讲神识的(也就是通俗讲的灵魂)。 纵观藏密的生死书中对中阴身的描述和地藏经中业力所感地狱罪报的示现,这个神识是主角。没有神识,那么什么去轮回,什么去极乐?要是那样,就正如民间讲的,死了就一了百了,那么我们还修什么净土?讲什么涅磐呢?所以我觉得佛教所讲的神识和其他宗教或者民间所描述的灵魂有差别。这点问题是需要仔细去研究和感悟的。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2:54
标题: 佛教轮回说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众生由于恩爱执著、迷惑造业的影响,而在三界六道之中流转生死,受诸苦恼不能解脱。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故名轮回。《心地观经》说:“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轮回又称流转、生死、轮转、生死轮回、轮回转生。《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说:“贪欲、嗔恚及以愚痴,皆悉缘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诸苦因,犹如种子能生于芽,众生以是轮回三有。”[1]《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也说:“众生没在生死海,轮回五趣无出期。”[2]《法华经》亦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轮回在三有和五趣的众生,都是被贪嗔痴等生死因缘所困缚,丝毫不得自在。所以,解脱轮回之苦,也就成为人生的一件重要大事,更是救护众生的指导方针了。

质实而言,轮回的本意即是“不稳定”,生活在不稳定的时空当中,世界的美丑和情绪的苦乐,都难以预测,难以把握,难以稳定,难以自如。

从时空的现象来说,每一种生命的现象都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因素。时空维度的差别,而导致了对世界观感的不同。而且各种不同的世界观感,可以在生死之际,进行彼此转换,此即生命现象的轮回。

从我们的情绪而言,每一个众生的情绪也都是极不稳定的。内心世界的苦乐感受,也就直接影响了生活态度和人生品味。而这些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品味,又是可以通过观摩、训练来改变的,在起心动念之际,彼此就能互相转换,这就是现实情绪的轮回。

凡夫具有强烈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是轮回生死的众生。佛菩萨解放了这种不稳定,因此是超越生死轮回的觉者。



一、生命现象的轮回

对于我们处在分段生死之中的人来说,三世轮回的道理,是很难明白的。但对生命现象的千差万别,却是可以肯定的。通过现代的科研调查,西方国家许许多多的“死亡经验报告”和“前生记忆事例”,已经论证了轮回的真实性。

站在现实的“我”的角度来看,如果现实这一切可以算作是“真的存在”,那么,三世轮回也应该如昨天、今天、明天一样的存在。生命如同一条河流,有上游、中游和下游,这条河弯弯曲曲,一期生命就如所见到的眼前拐弯的一段河面风光而已,我们不知道它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但它必有来去。在河流的任何地方投下任何东西,这些东西就一定会伴随着河流往下游移动,常人所见到的只是河流的表面,因为常人的生命之河是受了严重的污染,如果清理了生命之河中的种种烦恼污染,便会明白生命中哪些是现在投下去的东西,哪些是过去就投下去的。所以说:“菩萨怕因,凡夫怕果”。从这点上讲,学佛修行就是一项生命的环保工作。临终关怀也是一项使生命更加庄严的绿色行动。

所以,相信三世轮回和因果循环,就是相信生命本身的一种规律。因为生命的内涵要远远丰富于生命的表面形式:表面短暂的,内在却是永恒的;表面错乱无序的,内在却是规矩宁静的。这些都能够在现实的生命中深深地感受到。

对于轮回的现象,在各种经典中有详细的描述,如《法句经》之〈生死品〉中说:“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观佛三昧经》卷六说:“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说:“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观念法门》说:“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

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轮回的主体是“神识”,轮回的动力是“诸欲因缘”,轮回的处所是“三界六道”,轮回的形式是“舍身受身”,轮回的原因是“罪障深重”,轮回的结果是“受诸苦毒”。如此段段分离的生死状况,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分段生死。在神识受业力所驱动的情况下,生命长河中的不稳定情景也就显得那么必然,那么实际。

轮回的主体就是神识,可以相比中国人所说的灵魂(但不同于灵魂),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所以叫神识。《宝积经》说:“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增一阿含经》卷七说:“吾是神识也,吾是形体之具也。”《药师经》说:“彼自身卧在本处,具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楞严经》卷八说:“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地狱。”解脱轮回之后,神识就被净化了。所以,佛教不主张“灵魂永恒不灭”,而主张生命全体的缘起缘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无我、无我所,没有主宰。

从轮回的环境来说,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从轮回的现象来说,就是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是三类六种有情的生命现象,各道众生在时空维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吉凶祸福、智慧贤愚上,也是各不相同。如同电视具有六个频道一样,三恶道纯粹是悲剧的内容,三善道就是喜剧的画面,其背后的导演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轮回的主体——神识。轮回的其它因素,似乎都只是各种演员、场景和道具。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轮回中扮演一个喜剧的角色,当然也可以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同时,根据导演的需求和场景的情况,随时可以改变悲剧和喜剧的角色,这就是生命现象的轮回。

在轮回中的我们,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极不自由,也不能真正获得永恒的安定。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需要获得喜剧的三善道,而不应去那悲剧的三恶道。因为在善道里,我们才更有机会突破轮回的束缚。所以佛教临终关怀的起码要求,就是在临终者行将选择善道和恶道的时候,我们能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能够以欢喜的心情去转世(换频道),从而使之有机会再进一步努力,解脱生死之苦。当然,根本目的就在临终或者中阴之时,能够引导他们摆脱轮回的束缚,从而获得彻底的解脱——使他们自己当导演。



二、现实情绪的轮回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式,都是随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丑好坏来展现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各种情形和性质,实际上都存在于我们的情绪之中。

据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曾经问志公禅师,如果有天堂地狱,能否带他去亲自一看。志公说可以。当时禅师就对着梁武帝破口大骂,惹得梁武帝怒火中烧,拔剑就砍志公禅师的脑袋。禅师一看,赶紧躲到柱子的后面,大声叫道:“这就是地狱”。梁武帝猛然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才立即表示惭愧,并向志公禅师道歉。禅师就从柱子后面出来,大声笑道:“这就是天堂”。梁武帝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这是一种“推因知果”的解答方式。六道轮回的因就是善念和恶念,杀盗淫等十恶是三恶道的因,不杀不盗不邪淫等十善就是三善道的因。只要具有这些善与恶的心念,就会在条件具足的情况下,因缘和合,而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现前一念心的善和恶,就已经决定了当时体现的生命素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念和情绪,就是如此的不稳定和循环不已,此即现实情绪的轮回。

如果从“依果寻因”的角度来看,那么生命现象的轮回就是现实情绪轮回的外在表现。情绪的轮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情景,也直接相对应于六道的性质。亦即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六大类,对应情况是:



六道情绪对应表

六道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道

天道

情绪

无奈

不满

无知

好胜

正义

纯善

表现

嗔恨

贪欲

愚痴

激烈

五戒

十善



每个人都有这六类情绪,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不停地重复着这些无奈或者善良,这就是“轮回”的意思。当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处于无奈、不满、无知时,他所体现的现实生命就是痛苦的、黑暗的;而当一个人的情绪时常处在挑战、正义、纯善时,他的现实生命也就充满了光明和喜悦。这是必然之理,也是因果缘起的立足点。

在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中,无明、爱、取三烦恼,就是轮回的动力,即是现实轮回的主要情绪,即所谓“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因此,对于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就能体现出生命层次的提高。这也是佛教临终关怀之所以要特别对于老、病、死者进行引导的悲心所在。希望凭藉这种关怀,能够使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都能够获得更加完美自由的生命。因为,轮回的束缚,是完全可以超越的。



三、超越轮回的束缚

既然轮回就是生命和情绪循环不已的现象,具有不稳定性,具有无尽的局限和束缚,那么,消除这种不稳定和解脱这些束缚,也就成为改善生命的终极目标了。所以,解脱生死轮回,就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义趣所在。

六道轮回之所以能够超越,是因为轮回的束缚乃是虚妄不实的幻象。六道都是由于凡夫众生的虚妄分别而导致的,轮回的本身并没有一个永恒真实的自我。轮回主体的神识就是“我执”的体现,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一个误会!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围绕这个被误会的“我”,而造作了各种善恶好坏的事业,随着这些善恶事业的力量,推动这个虚妄自我的主体——神识而上下循环,苦乐纷陈,轮回不已。

那么,只要能够解除生命中的这种“误会”,消除由于误会而产生的“我执”,停止以“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解放这个被束缚的“自我”,净化生命中的负面因素,使生命呈现其本来面目,就能够超越以“我”为轴心的苦轮,从此彻底解脱生死轮回。

超越轮回束缚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是“禅定”与“智慧”。修习禅定就可以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使生命逐渐臻至稳定安详;修习智慧则可以解脱烦恼痛苦的束缚,从而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洒脱境界,还我生命的真实。在定、慧都到了圆满极致的时候,宁静和光明的佛性,就完全显露出来。此时,我们才算真正有了永恒的皈依。

所以,佛教的临终关怀就是以“超越轮回的束缚”为目的,以适当的方法,使临终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消除对自我的疑虑和误会。使其在生死危难的关键时刻,得以醒悟,回归自由的生命乐园——净土。

误会消除了,误会引起的六道轮回也终止了;生命觉醒了,觉醒之后的身心世界也没有障碍了。正如永嘉大师所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在知道众生轮回六道,苦不堪言,确实是世间最根本的大事之后,那就应该妥善地解决这桩大事,使人生充满觉悟的激情和超越的智慧,觉悟乃人生之真谛。只有通过对生命的究竟觉醒,才能够免除梦幻颠倒的生死之苦,才能够于大千世界之中来去自如。因此,“以觉为本”也就成为佛教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之标的了。

[1] 见《大正藏》卷三,第644页中。
[2] 见《大正藏》卷三,第295页上。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2:56
标题: 神识不灭的科学观(转贴)
神识不灭的科学观
明果
自古以来,大宗教家、大哲学家等无不坚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例如犹太族的摩西、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我国的老子和孔子等,都亲证灵魂(神识)不灭,轮回确有。大哲学家如希□的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国的叔本华等,都认定心灵不灭。毕达哥拉斯说:“不洁的灵魂,因为灵气重浊,而堕地狱。”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也有关于地狱的描述。叔本华也说:“死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
  值得高兴的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索灵魂的奥秘。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英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后,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结论。柏颇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世界科学家们所采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贡献的科学成就而被英国女王册封爵位。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和实验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
  美国加州工学院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史柏理博士,曾经以其分解人类大脑两半球的详细功能学说而获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他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必要的非物质,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控制着大脑的每部分,制约着合计一百亿个脑神经细胞的机械功能的本能活动。”
  全世界很有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下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冯纽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学家誉之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诺贝尔文学奖金桂冠诗人汉斯贝德说过:“我有时不禁这样想,像约翰冯纽曼那样聪明的脑子,是不是显示着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我们人类更超越的种族?”
  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伦敦博士此语,与佛经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及“相由心生”等不谋而合。这正接近了佛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及“有相皆妄”的境界,也正证明了佛经内对于宇宙奥秘早有精微细致的认识了!对照佛经来多看这些大科学家的论著,越来越感觉到佛经是超越太空时代的科学文献!
  1963年诺贝尔物理发明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这位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力支持冯纽曼博士的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份:“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有些顶尖科学物理学家把冯纽曼的逻辑更向前推进一步,说:“量子学可作为超感能力(心力)的理论基础。”最敢言的科学家之中,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奥立弗柯斯达狄布赫格非常向往于爱因斯坦与朴多斯基与鲁珊三人合创的“宇宙中光速最快”学说(EPR学说),但是他亦倾倒于量子物理学说。
  爱因斯坦与其合创学说者所注意到的量子物理学预言这样说:“当两个双生般完全相同的分子被创造成完全相同物质的特性时,科学家若对它们两个分子之任何一个的观察,就会推动两个分子的另一个的‘立即’反应,纵然那另一个分子可能是在宇宙的另一端!”
  狄布赫格强调称:“爱因斯坦的三氏(三人)学说──光速最快说(没有任何其他速度比光速更快)并不完全正确,这学说无法解释上述的立即反应。”
  狄布赫格将从事一项新的实验,希望击破及推翻爱因斯坦的EPR学说,他认为“宇宙中光速最快”是似是而非的真理。他要用反传统的实验来证明:心力比光速更快!
  狄布赫格认为:两个相同而又分隔于宇宙两端的分子,只有在物体直接接触之时才可适用爱因斯坦三氏的“光速最快”理论,否则,EPR学说是不能解释两分子的遥远无限空间的立即反应的。
  上面一直都是在说明“心力”、“识力”的速度是立即的,而且是最迅速的,比光速更快的,而心力显然是由大脑内的非物质辐射超微波所发出来的“识”与“慧’。1984年,加拿大著名佛学家冯冯先生在香港《内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心力速度超过光速。从念佛修禅中获得佛力引导的心力可立即穿越字宙时空;佛力又比心力更快、更强不知有多少亿万倍。”
  如今,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些世界上顶尖科学家已经开始求证心力比光速更快,他们已经逐渐步趋佛经的先见真理。很多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被佛教的真理及禅定所解放的潜能所折服。因在“超级导性”上的先进发现而荣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教经论和坐禅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的真正内明的状况。这位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过很多著名的科学奖,包括著名的“菲列兹伦敦科学发明奖”,那是奖贺他的初次引起科学界注意的量子物理学的内涵精神,即“心力”与“识我灵魂”。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神经学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谛文逊博士,根据科学家的灵魂不灭理论,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灵魂不灭和转世轮回(再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出版了著作进行论述。他说:“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现实事例的证据,证实东方古老的灵魂转世轮回的理论是真实的。”
  将佛学与科学同参互证的科学家为数不少。西方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菱说:“古老的佛教典籍《华严经》中所叙,与现代物理学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事统一场论等尖端科学项目研究的日本著名科学家松下真一,发现佛学中的许多精义与现代一些科学实验所证实的结果极为一致,为此他着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其论述令人惊叹!此外,佛教宇宙观中对宇宙的一些定量,宇宙中心说、时空相对观,观测宇宙的四维或多维空间、天文观等,与现代科学的内容及结论极相近似,令人叹服,真是不可思议!正是因为佛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才使西方各国开始重视沸法,重新认识来自东方的智慧和真理。
  正如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12:59
标题: 请你正确理解中文!
《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

法师写的是 不相信 永恒不变的灵魂
我感觉不算矛盾吧,也算不上伪教吧。就算有不同的理解,其实也没有不正常的。

你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2.2.2008 13:55 编辑 ]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3:07
标题: 佛教不立灵魂说
最近有朋友在论坛上发帖子,询问是否有办法是自己的灵魂在死亡之后粉碎而不连累别人。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心中非常地沉重。有师兄以佛教藏识、中有等就是灵魂的观点给予了一点的解释。随引起了我的一点想法。

    灵魂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研究,几万年前人类就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而,大致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肉体死亡以后,进而视之为不朽的精神实体。 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承认灵魂的存在,然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野。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为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的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在佛教轮回转生之说中,有一个概念,叫“神识”。所谓神识者,即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如《宝积经》上说:“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涯,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现色。”《增一阿含经》上有言:“吾是神识也,吾是形体之具也。”《药师经》经说:“彼自身卧在本处,具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楞严经》说:“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地狱。”等等。

    近代有学者为方便大众接受,就说佛教“神识”这个概念相当于灵魂说。但更有大德认为如此有混淆佛教根本法义之处。一切佛法皆以因缘法为基础,贯穿于其中的就是三世因果的相用。人肉体死亡之后,佛教认为依然有业随身,这里的业随身,就是指个人的神识。所以,这个神识也是一个个人善、恶、无记业的因果体,无形无相,随业显形,随业成命,自受业报。神识随自身业报的消增改变而改变,个人的业报个人受,轮回道上独自承担,别人是无法替代的。这与世间学说所说的灵魂是不灭的、不变的、有形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也是佛教不同于一切世间学说的根本所在。依此众生就有了改变自我命运的机缘,这就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也是一切事实的真相。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3:08
标题: 印光法师开示-谈中阴身
白话:凡夫居士 译

谈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所谓中阴身七天会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会投生等说法,不可以执着。中阴身的死生,是就众生无明心中,所出现的生灭之相来说的,不可以呆板的用世间人的死生之相来论。中阴身的受生,快的话一弹指之间,就会向三恶道或六道中去投胎,慢的话会到四十九天,甚至超过四十九天。

刚死的人,能使认识的人,在白天或晚上见到他们,他们与生人接触,甚至交谈,这种情形不仅中阴身可以,就连已经在善道或恶道中受生的人,也能在朋友及亲人的面前现形。虽然说这是本人意念的示现,其实此权力是造化主所操作的,因为祂要告诉世间的人,人死了之后,神识是不会息灭的,善恶的果报不是假的。否则阳世间的人不知道阴世间的事,则人死了之后,形体就朽坏,神识就飘散的瞎眼之论,一定会使很多人群相附和,这样就会使世间的人,全都陷入没有因果,没有来生后世的邪见深坑之中,会使善人也不警惕努力的修行品德,会使恶人更加穷凶恶极的造恶了。虽然佛陀说善恶有报,但是不能证明,谁肯相信呢?

现在由于亡故之人现形来告之,所以证明佛陀没有说谎,果报确实是有的,因此不但善人更加做善事,就连恶人的心,被这种情形与因果的道理折服,而也不致于太过恶劣。天地的鬼神,想要人们明白这些事,所以会有死亡的人在阳世间现身,阳世间的人到地府去判案子等事,这些都是用来帮助佛法,协助世间人事的治理的,此种道理甚是微细,然而关系很大。这种事,古往今来的书上有很多的记载,不过书上都没有说明这种权宜法的原因,及这种事所带来的利益。

中阴身虽然离开了身躯,但是依旧有身躯的知见,由于有身躯的知见,所以就认为需要衣服及饮食来滋养此身,这是因为凡夫的业障深重,不知道五阴本来就是空的,所以仍然认为自己与世间人没有差异。如果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则当下就能脱离此身体而无需依止,这时就能五蕴都空而诸苦都消灭,真心显现而万德圆彰了。亡者的境界并非都相同,所以生者不妨随个人的知见来为他们办理资生之物,譬如焚烧冥衣,生者存着给亡者衣服的心就可以了,至于衣服的大小长短,岂能刚好?只要生者有这份心,而死者也领这份情,如此所施所受就适宜,由此可见一切诸法,是随着心念转变的大道理。

死亡之后,尚未到六道受生之间,就叫做中阴身,如果已经到六道受生,就不能叫做中阴身,至于他们附在人的身上,讲说苦乐之事,这都是神识的作用。投生一定是由于神识与父母的精子与卵子和合的,在受胎时,神识就已经住在胎中了。有人出生时,才被人见到他进入母亲的房中,这是因为父母行淫时,有其它人的神识代他受胎,等到要出生时,本人的神识才来,而代替的识神就会离开。

欲海回狂第三卷第十二页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中,也曾经问过此问题,书中原来的回答不太合理,我已经替他改正过来,你可以查看。原来的回答是说:「譬如鸡的蛋,有的有受精,有的没有受精,没有神识托的胎,就好像没有受精的鸡蛋。」要知道没有受精的鸡蛋,即使鸡孵了,也是不会生出小鸡的,因此怎么能用此来比喻呢?我只希望把这个道理讲明白,所以就不避讳替作者改过,而把原因告诉你。

圆泽的母亲,怀孕了三年,就是这种情形,不过这是就一般情况来讲,要知道众生的业力是不可思议的,譬如净土之业已经修成的人,色身尚未亡故,而神识就已经出现在净土,而恶业深重的人,身体虽卧病在床,神识则已经在地府中受到罪罚了。有人的寿命虽然尚未尽,而神识确已经投生了,因此当他将要出生时,全部的心神才会附到胎体中,这种情形也并非完全没有,不过代为受胎的情形是比较多的。三界的诸法,都是心所变现出来的,众生虽然在昏迷之中,然而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之处,正是心力不可思议之处,也是诸佛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之处。

最近十几年来,我的眼力不能用,所以没有变法广引经论来证明,不过我所说的道理,都不是自己想出来的知见,因为这样是有罪过的。生死,是众生的大事,因果,是教化众生的大权宜之法,希望阁下能多多宣讲因果报应之事,以便成为你转烦恼及生死,成为菩提及涅盘的一大助缘,这样法门就有幸,众生也有幸了。

原文:《印光法师文钞》上册,页二一九,复范古农居士书二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3:10
说了这么多,希望你能对佛教所提及的神识有所了解。欢迎你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不管你是佛教徒也好,不是也好,探寻生命和人生的真谛是每个人的过程。
作者: jasonal    时间: 2.2.2008 13:21
我实在不想和你破口对骂。
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修为不够,那就不应该随口乱说。你应该管好你的口舌,还有你打字的手指。

我来好好的问你,永恒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不灭的东西?
不灭的东西,至少从产生之后算起,那么就是永恒的吧。所以不灭等于永恒,这个没有错吧。
既然是不灭的,其中必定有不变的东西,不然什么都变了,岂不是就都灭了?
既然佛陀也承认灵魂(神识)不灭,那就是有永恒的灵魂了。
这岂不是和xx法师说的有矛盾了?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13:31
原帖由 jasonal 于 2.2.2008 13:21 发表
我实在不想和你破口对骂。
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修为不够,那就不应该随口乱说。你应该管好你的口舌,还有你打字的手指。

我来好好的问你,永恒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不灭的东西?
不灭的东西,至少从产生之后算起,那么 ...


哈哈,那就让大家看看一个基督徒怎么样来佛教版骂人吧。

永恒 和不灭 
的意思,你自己查字典去找吧。

我的确修为不深,所以回复的时候,可能带着一些不好的情绪。

师兄的修为高,可以耐心回答你,我先闪了。
:)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2.2.2008 13:53 编辑 ]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2.2.2008 14:51
我感觉不灭和永恒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我没有看过原来的文章,也不能断章取义的说明究竟法师的永恒是就什么方面来说的。如果理解成这样,永恒就是不能包括变化。比如某些外道认为人死后的灵魂永远保持不变,或者永久在天堂里,或者永久在地域里受苦。这个当然是外道的误解,法师反驳的灵魂永恒可能是这个意思。

佛教讲的神识不灭,纵然这里把神识勉强理解成灵魂,那也和灵魂永恒不同。不灭不否认形态的变化,可以在轮回中变化形态,可是不会消失。所以和一个永恒的灵魂分明不是一个意思呀。

[ 本帖最后由 横眉冷对波旬魔 于 2.2.2008 18:18 编辑 ]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2.2.2008 15:04
关于空性的甚深见解,不是用日常的语言能说清楚的,藏传佛教的波若论专门讲了这个问题。但并不是可以任意解释。

你说的佛教很多宗派互相矛盾,我也对你的表态持反对态度。你不妨仔细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多少能人研究佛经,难道我们真的比他们聪明很多马?佛经怎么能让一个基本不了解佛教的人轻易就否定了?

所以佛陀说的很对,我们有时候必须要从自己的傲慢心上找原因。如果自己潜意识里觉得佛经就是那么回事,我随随便便弄一弄就反驳了,那就太主观臆断了。换句话说,如果众多的宗派真的有不同见解,那也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佛经,很多时候没有对错的差别。至于某些有争议的宗派,其关于教理的分歧也远远不是我等之辈能轻言对错的。

高僧们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很多时候不得不用比较粗浅的文字作答。如果在描述上有些不同就叫矛盾,那就不是一个真正客观的态度了。

[ 本帖最后由 横眉冷对波旬魔 于 2.2.2008 18:30 编辑 ]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15:39
很希望大家都来讨论,不管是佛教徒还是其他宗教信仰者。可以各抒己见,但是不要针锋相对,更不要采取敌视的态度和口气。我不希望这种火药味在佛理人生板块出现。所以希望大家心平气和讨论研究。静中求真知。
作者: jasonal    时间: 2.2.2008 16:01
原帖由 横眉冷对波旬魔 于 2.2.2008 15:04 发表
所以佛陀说的很对,我们有时候必须要从自己的傲慢心上找原因。如果自己潜意识里觉得佛经就是那么回事,我随随便便弄一弄就反驳了,那就太主观臆断了。


这点我完全同意。人总是把自己的愚昧当作聪明。如果不能谦卑下来,就会和真理擦肩而过。
没有看过就作出评价正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只是佛经太多,即使要看也不知道从哪本看起。

我不知道这位法师对佛经的研究有多深,然而这位法师的文章里对其他宗教经典的看法是在太过粗陋,带着极深的偏见和傲慢,不免让人怀疑他研究的到底是哪些经书。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16:37
原帖由 jasonal 于 2.2.2008 16:01 发表


这点我完全同意。人总是把自己的愚昧当作聪明。如果不能谦卑下来,就会和真理擦肩而过。
没有看过就作出评价正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只是佛经太多,即使要看也不知道从哪本看起。

我不知道这位法师对佛经的研究 ...


你对法师的评价也有可能是基于你对他的文字不是很理解,因为他也许年龄大了,用的汉语还是有很多文言的成分。所以你有时也很有可能不是很理解,或是理解错了。

所以可以来交流一下。师兄们会给你一些建议的。
作者: 横眉冷对波旬魔    时间: 2.2.2008 18:43
ok,ok.
刚才斑竹批评的很对。我想我的措辞很不合适,现在我向外道人士jasonal同学正式道歉。关于刚才帖子中的措辞也有所改变。所以发现某些基督徒涵养确实比我好,惭愧。

印顺法师似乎以正统佛教自居,对密宗的批评十分严重,甚至根本没有做过调查就下结论。密宗当代的高僧也有过谴责。他对其他的宗派也有很多看法,因此是属于佛教中的一个极端人物,争论也很多。所以不要拿印顺法师的观点当成是一定正确的。刚才他说的关于灵魂和神识的说法,我并没有见过,不敢肯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19:05
标题: 回复 51# 的帖子
我感觉大家都是常人。
不用特意要道歉什么的。大家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不要说别的宗教不好,这一点,我想佛教做得是比较好的。当然有个别的人也许会有一些不适当的说法,也不代表佛教界就不尊重别的宗教。我想佛教的人,还是比较尊重别的宗教的。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2.2.2008 22:52 编辑 ]
作者: acarewang    时间: 2.2.2008 20:02
其实这个世界是清者自清的。我们修习,一是修心,二是修性。如果去太分辨事物的对错是非,那么就有了分别心。而这种分别心是修习的大忌。所有众生都是自己的冤亲债主,相逢交错都是缘。那么我们就去把握。不管谁,只要他有一念真诚,我们就该用心去成就他,去用佛法来帮助他。哪怕是其他宗教朋友,佛教讲广开方便之门。这就是我们修的平等心。所谓心远地自偏吗!要是别人怒,我们亦怒,那么讨论无法继续,变疏导为对峙了。平常心,平等心,清静心,慈悲心都是我们该去实修的。古有佛祖割肉喂鹰的大无私,那么一点小小的误解和诋毁不至于让我们忘记佛陀的教诲吧。所以只有我们淡定,那么才能去体会周围。无所谓生气平静,无所谓你是我非,都是一心而已。清静平等放下念佛。清静道场的清静也不仅是环境,而是修者的心。
作者: brotheryu    时间: 2.2.2008 20:12
师兄教育的对,我前一阵子是太浮躁,听到一些话就会比较情绪化。
我还要加强修为。

[ 本帖最后由 brotheryu 于 2.2.2008 22:50 编辑 ]
作者: 游侠    时间: 4.2.2008 11:53
时间不多,简单说两句。

1)大家都有好的本愿,但是正如佛陀所说,当然包括我在内,为无明所盖,我慢和嗔心难免常常冒头。大家共勉。

2)来这板块,就是与佛有缘。不管出发点和观点如何。

3)我的理解是,不管人们用什么字或词去形容,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描述这“永恒”“不变”的东西。尤其“灵魂”是被其他宗教信仰赋有特殊意义的词。用它来形容,容易误解。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一切无常,但是由因缘相连,一个生命不会真正完全消失。这联系着某个生命的前生后世的东西,具体是否有形,是一个东西,还是分散的,我们不必知道。如果被某个概念框住了,反而对我们自己觉悟有碍。
作者: jinjun777    时间: 5.2.2008 14:17
标题: 说的好!
俺坚决拥护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