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本世纪初舰船知识上关于运十的辩论(3)
[打印本页]
作者:
maxpayne
时间:
21.3.2008 20:00
标题:
本世纪初舰船知识上关于运十的辩论(3)
再论中国运十飞机!
蓝色水晶 3月24日 19:49:26
--------------------------------------------------------------------------------
看到关心运十飞机的朋友这么多,作为一个工作在上海飞机研究所(她的前身就是研制运十的708设计院)的年轻人,根据我手中掌握的有关运十的资料,以下内容摘抄于高粱先生的文章《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该文原载于《经济管理文摘》1999年第19期。)
6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多灾多难的时代,但又是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年代。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5年,我国决定洲际导弹上马。1970年。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振奋了民心,为个国人争得了荣誉,也从此为中国争得了和自己相称的国际地位。
还在1968年,我国轰6飞机(仿苏 Tu—16)试飞成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轰6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喷气式飞机。”陈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出国就是不能坐自己的飞机,地位就与别的国家不同。”197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上708工程—研制运10飞机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708的研制和协调总装基地放在上海,因为上海工业基础好,要充分利用。
中央主要领导对运10的研制十分关心、给以大力支持。1972年年1月,军委听取航空工业小组汇报的办公会上,叶剑英同志就指出,搞708上大客机,“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这是第一架大飞机。要从全国的设计人员中挑选出来比较好的,来审查设计。”“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用处,”“缓办远轰,集中力量先搞708”。
1973年有人提出买英国的VC—10飞机专利进行试制,周总理在74年2月批示:“同意不买这种专利,我们进口飞机品种已够多了”。保证自行研制运10不受干扰。李先念批示:“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搞出来,建国已有20多年了,出不了大型运输机总是不好吧!”
运10是中央直接指挥协调、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262个具体单位集体创作、密切协同的产物。叶剑英同志非常关心工程的进展。1971年12月,巴基斯坦一架 B—707飞机在新疆着陆时摔坏。1972年1月13日叶帅指示要迅速去剖析残骸,“弄清楚关键部位,并测绘下来”。上海708工程设计组负责人熊焰带队前往新疆工作3个多月,前后去了32个单位,约500人。708工程的具体组织者、空军副司令曹里怀同志每周都要听取他们的汇报,有时直接用电话向他们传达叶帅的指示和要求,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由于对这架残骸的剖析和研究,对 B—707的主要数据有了基本了解,并对此作了多项重要的改进,还采用了三叉戟等喷气式客机技术,才使我们的飞机设计跃上了60年代喷气客机的水平。开始试飞用的发动机仍是B—707( PW)的 JT—3D,708工程中已初步将这种发动机仿制出来。
运10的研制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获得了研制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它的研制突破了苏联飞机的设计规范,是我国第一次参照美国适航条例 FAR—25部标准研制的。事实上,运10是大量引用国外技术的,而决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是“闭关自守的产物”。可以说,是708工程的实施,给航空科研设计带来了一个飞跃。
历经艰难险阻,于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运10首飞上天。
运10客舱按经济舱布置是178座,混合级布置124座。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25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商载航程3150公里。与 B—707是同一量级。但不是B—707的翻版。共试制了两架,一架作静力强度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一架从1980年9月首次试飞上天后,飞到过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七次飞到拉萨。到1985年,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没有发生过问题,系列化的发展设想也曾着手考虑。
运10的的座公里耗油量优于伊尔—62和三叉戟飞机。80年代初,三叉戟飞机仍是我国民航机队的主力机种之一、运10能在主要性能上超过它,对航空工业还比较落后的我国来说,确是值得自豪的。
运10的研制费用总计5.377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建费1.747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西方研制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费用一般15—20亿美元)。
运10取得的初步成果说明,我国是能够把研制大飞机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而且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搞出100吨量级飞机的国家。
运10研制的成功,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协作,使我国拥有了自己制造大飞机的技术,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培养和锻炼了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民航工业打下了基础。这是我国航空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运10的试制,和西方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不少薄弱环节、问题和待做的工作。据业内人士的介绍,当时提出的主要问题有:(1)飞机的疲劳试验尚待进行,(2)当时选用国产高强度铝合金 LC4韧性较低,对缺口敏感性、耐应力腐蚀及疲劳性均较差,(3)油耗较高,(4)噪音较大(都已有改进方案)(5)如何达到适航性要求,由于国内尚缺少权威的实际工作机构,还有较大的难度等。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只是需要追加资金,将试验继续下去的问题。而质量问题只有在继续研制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而且这些问题恰恰说明了,我们研制干线飞机已经前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坚定不移地继续研制下去,相信到了20世纪末的今天,运10应该已经趋于完善并早已付诸实用,并且有了若干改进型,至少应该象运7那样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了。
运10首航成功后,国内舆论界称赞它是“自立更生与引进国外技术的一次很好的结合”。航空工业部曾称它是“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当时,西方对我国运10研制成功给以极大关注。路透社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
波音一位副总裁看了飞机,了解了情况之后说:如何研制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你们也毕业了,我们不过早毕业而已。美国道格拉斯一副总裁看了飞机之后说,你们航空工业一下子赶上来了15年。国内国外都曾经有人说运10是抄袭了 B—707,美国波音总裁看了飞机后说,运10不是B—707的翻版。因为机翼的翼型、机尾布局、机头、座舱和飞机的电子设备等,与 B—707大不相同,自然得不出翻版的结论,更不能向中国作什么侵权的追究。
尽管没有一份文件正式通知708工程中止,但实际情况是,已经上天的02号要继续试飞获取科研设计数据,因得不到科研费(只缺3000万圆人民币)而飞不下去;第三架飞机的半成品已配齐60%左右,却被遗弃。结果是:工程停下来了,成果被丢弃不用,队伍最后也“七零八落”。运10的总设计师马凤山同志因病和忧郁过早逝世。首席试飞员王金大同志对运10下马一再提意见而未得到答复。
运10是在无人负责、没有文件根据的情况下被拖黄的,下马属于“不合法”。但谁负责任?纸面上找不出采。航空界内不少同志说,如果周总理活着的话,不论从哪那方面讲,运l0都是不会下马的。
眼看着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当年在为国争光的崇高目标鼓舞下付出大量心血得到的成果被弃置,广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十分痛心。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研究所219位同志联名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 DC9超80(即麦道82),建议在运10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尽管当时国务院领导有批示“这是早已决定了的问题,不要再议了,否则一拖又是几年”,但航空部其实已经下决心已对外合作为主、放弃运10了。
运10的下马,洋人插手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985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 DC9超80( MD—80)于上海组装的生意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10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他们还到处吹嘘游说,说他们怎样受到中国领导人某某的接见,某某又怎样赞成他们的看法,等等。众所周知,在运10下马的同时,作为运10试制基地的上飞公司与麦道合作总装MD—80/90,而麦道的结局却是被波音兼并,我们在上海的麦道装配线也就走上了绝路。这是后话了。
其结果是,原准备做第三架运10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的最后结局,是在上海飞机制造厂为和麦道合作作准备、练铆钉枪用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曾经制造出自己的喷气客机的工人们,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直到1993年,台湾成功大学航空研究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航空中心的教授、专家,三批到上海,看了运10飞机及录像后表示:在七十年代国内自行研制大型喷气客机的成功,表明了中国在民机研制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有可能成为中国的 A—300系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1993年3月31日,台湾工研院院长看了运10后说:“我们为中国这一航空工业的重大成就感到自豪。”韩国代表说:你们有了这样的飞机,还怕什么波音、麦道!他们都对中止运10研制深表惋惜。
---------------------------------------
以上只是该文的一小部分内容,我的网站有全文下载,相信读后您会对中国民机工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及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愿意了解运十飞机更详细的情况请访问:
http://home.etang.com/crystal-tu
或
http://tukaikai.yeah.net
我在这里对回复我昨天的帖子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谢,再补充两句
美国光kc-135系列飞机现役就有800多架,预警机有多少架呢?
我们的il76改预警机能有几架,难道要全部进口(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俄罗斯的)?
以下是对论题再论中国运十飞机!的回复∶
造汽 3月25日 03:58:26
--------------------------------------------------------------------------------
造汽
(我前几贴均未见出现,不知是技术问题还是得罪了哪座尊神。)
我不用在感情上作什么呼吁了,因为没用,当年干运十的人泣血
呼吁都没有用,我们这些局外小八啦子有什么用?我是在运十
前面流过泪的,我只想冷静地指出至今仍对运十指三道四的冷笑派
的错误,先假设他们是懂航空工程,懂航空历史,懂中国的改革开放史。
(1)运十落后吗?泥活字印刷真落后,中国古人怎么不用电脑排板?
波音707真落后,我们都777了。是不是很滑稽?我们说的运十,是
20多年前的,我们从下列方面看。
基本设计:下单翼翼吊发动机,从B737以后,还有没有大型机非翼吊的新设计?
DC-9/MD80寿终正寝,只有B717寄人篱下,苟延残喘。TU154也是昨日黄花,
L-1011早以停产,DC-10/MD11也成了绝户,而且口杯不佳。三叉戟,VC10,
IL62一架架进入博物馆,B727依仗产量高,还在发挥余热。而从B747,757,
767,777,A300/310/320/319/330/340,TU204, IL86/96来,几乎都是
双发和四发的翼吊设计。当年我们没有仿照VC10。IL62或三叉戟,路走对了,
伟哉周公!然而,扼杀运十的MD,竟是技术走入尽头的尾吊,就算当年看
不到MD的结局,总也应知道技术的趋势。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评说当时国务院
的某公呢?
发动机:就算不能制造JT-3D,能获得MD的JT-8D,就不能得到CFM56?,下马
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而且是越来越开放啊。
航电/材料/系统:同发动机。
(2)运十没有市场吗?
运十试飞之初,为计划经济时代,只要决定用,无所谓市场不市场,一旦
使用,技术,成本就会改善,关键是技术不能中断,人员不会散架。这样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尤其到了我国航空市场起飞的阶段,运十后继型就会有
竞争力。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放弃了市场经济时代的机会,没
什么好说的。此外,我们现在为什么用H-6加油,用TU154做电子侦察机,
为什么用IL76做预警机?因为没有运十。网友已经提到C135,我不重复了。
(3)运十没有前途吗?
一旦建立大型飞机设计,实验,工艺开发,配套,制造和使用的人才,经验
和体制,何愁不发展,何愁不会有先进的运十后继机?难道我们是给MD之流
开免费培训中心吗?几个亿就是为了打扮自己,拉MD上门吗?
就是运十本身,其机体设计,正好符合了我国80年代以后的省际民航高峰,
它也是可以该成双发机,解决油耗和噪音问题,如采用CFM56的120座级,
JT-8D的150座级,或4发CFM56的180座远程型。
作为热爱中国工业的我,尽管知道某些领导人对中国其它经济民生上的发展
有很大的贡献,但对于他们在我国航空,汽车和军工工业决策上的所作所为,
一直难以苟同。我们有些人,一提到运十,动不动就是什么落后,垃圾,
什么古董,四人帮的产物云云,既没有分析总结,也没有认真思考,就
轻描淡写地下结论,象是于己无关。清动动脑子,请看看历史,请扪心自问,
“我”或者我们的领导人们,如果是这样的心态,中国的方方面面还有指望吗?
笑口常开 3月25日 16:23:31
--------------------------------------------------------------------------------
呜呼
共军 3月25日 16:32:06
--------------------------------------------------------------------------------
把运10改装警机最好!!!!
wmomo 3月26日 03:26:56
--------------------------------------------------------------------------------
崇洋媚外的何止你我这些区区小网民,现在人家马上要骑在头上又卡脖子,又拉屎拉尿了,还不知道原来还是自己的才可靠,那就真正悲哀!
海盗 3月26日 20:00:19
--------------------------------------------------------------------------------
从头再来一点不晚也不难,就说那个AE-100如果我们不拿航空定单作挑拨欧美的工(其实没什么用)现在也该有眉目乐。现在最好是赶紧打起来被制裁个几年咱们就什么都能搞出来了
locust 3月26日 21:14:39
--------------------------------------------------------------------------------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cshhj21 3月27日 01:40:07
--------------------------------------------------------------------------------
计划经济时代的家长作风已经毁了多少个运10,往事已不堪回首。21世纪是中国
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始,市场的需求已预示着运10的未来必定辉煌。
重装骑兵 3月28日 21:13:28
--------------------------------------------------------------------------------
下马是有些可惜, 但是再改下去最多是令一个歼8II
太行 3月30日 01:54:00
--------------------------------------------------------------------------------
谁知道AE100怎样了?!
ASA 3月30日 11:10:59
--------------------------------------------------------------------------------
放弃运十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当年测绘的米格19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回头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航空工业要振兴必须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建立新的游戏规则,打破封闭和关门造车引入新的竞争机制。如果还是靠这些人(如航空第一第二集团公司,他们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的直接责任者)来振兴航空无疑是痴人说梦话!因为您可以调查一下,在承担重点项目的企业中有多少是自愿去工作的博士和硕士(不是代培或委培的)?我看博士可能一个都没有,而在航空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机关里可能到有一些!能进去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入物,当然在学术上就应另当别论了。
航空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性的行业,所以必须要有一大批精英来为它工作和献身。那么为航空工业培养精英的北航如何呢?说句实话,它在退步!我实在不明白航空工业总公司为何将一个在教育方面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放在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而那个无所作为的校长一做竟然就三届,这也太不正常了。这是让北航发展还是退步?真是不寒而立。这次北航没有进入全国重点发展的十所院校内,就是一个结果。
现在有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有一些实力很强的单位对这个行业开始感兴趣了,这可能就是希望。
cep 6月26日 08:37:11
--------------------------------------------------------------------------------
该搞下去
xiejun 6月27日 17:53:26
--------------------------------------------------------------------------------
TO ASA:
运十和歼六的问题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707/727发展到747/777,布局几乎没有根本上的改观,这是由于民用运输机的本质所决定的。与波音几乎完全独立研制飞机的空中客车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似的布局。
而战机的作战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价值观是多元的,这一点与运输机单纯追求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
热的雪 6月27日 23:20:19
--------------------------------------------------------------------------------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