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huang51    时间: 4.4.2010 02:29
标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时间:2010年3月30日上午第一节 6 p+ \  p, {$ A9 Y/ L7 [- W' Z
  班级:鲁迅小学六(五)班 8 D* H( A( y' S5 A* X3 k$ }/ c
  导师:董丽雅 + V: a9 v5 Q  B0 b
  课件出示一首小诗:
6 H+ u) z2 F& ?- ^: z1 b% Z. s" |  三十八年 8 a9 y/ P( s0 ?& O9 g4 u# ~
  血雨腥风,你用铁肩和道义担示
0 k8 e& j$ s0 \  二十二个日夜 7 t  ]! {3 l3 E5 y( m- s$ t
  铁链下,你用学者身躯撑起了民族的豪气
% T- E3 }2 y5 D) H) S  四十分钟
. j1 T+ I) U- {  西交民巷,绞痛的历史字字清晰
9 p* _8 h+ l7 N: t0 V' k% h2 ?  十九个青年
* y8 J6 j9 z. }' Y- ]. o  注目、跟随、没有语言,那是静默的对峙 / p1 d3 i* R: ?9 ^# V
  千万民众的呼吸
! i7 l, G: Z) n  n2 E- V6 J  在高墙外,在青山中,在赤水畔,在山村,在原野 - R3 S( d/ R3 p% }, m- r( C
  80多年后的今天
  Y, c# J: j' _' L+ D  p  那一片崭新的赤旗世界,已经成长为华夏的大地 2 d+ x4 t$ _# q$ E! ^7 O
  师:这里有一首小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 t% U( U2 I9 r. K' `
  师:有谁知道这些数字的秘密?
) \! \# n% _6 h! o; G5 U: D  生:三十八年,就是李大钊活了38岁。
2 i7 R7 p' Q. S6 [+ R. X9 n  生:二十二个日夜,是李大钊在监狱里关了22天。
- t+ E8 ~) z0 h0 X  …… 再齐读这首诗。
; [( q  P6 A# x+ a  师:你能说说李大钊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6 k2 C7 H/ l9 U! f, O' @! M9 |  生:勇敢的人。 ) S- P& \0 Z/ {
  生:李大钊同志是个坚贞不屈的人。
% u) b6 r* P. \' ]! }  生:李大钊很了不起,他很伟大! * k0 v* b7 O1 \: \
  (老师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
+ h/ R! I" ?& Z  完成板书: % M% N9 g  A' a: l& A/ R; c
  父亲是一个 顾全大局、坚贞不屈、伟大的 革命者。
2 R1 B( O4 u: f4 B. \# i  评点: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 5 r$ S6 z) [; s* X
  师:李大钊在女儿的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一同走近那段历史,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风采、形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   B% f# s, [$ n
  (学生默读课文,边阅读边在书上圈画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问题。) 1 |7 i  j" v7 }8 |
  评点: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感悟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 v" p% d6 k  n! O" {, e7 I
  师:我发现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好吗?
4 Y% G& O: N5 r& Q# j4 w: e& }  生:读第五自然段,从“从来”看出很慈祥。 . N0 L% P8 X7 B- ?
  生:李大钊不但爱自己的国家,他也爱他的亲人。父亲不管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 ; ~6 V: {4 f5 D+ A# _3 M9 \3 Y+ N2 f
  师:作者描写与此相反的句子是?
$ e$ ]# M. w  x, A! R  生:(读)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9 R+ N, i7 I# b4 s' I* o& E  生:不应该,也不想让她知道。 # W6 L) x8 {; ~6 p
  师: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呢?找一找。
+ J. x, C) U* X" X/ U/ _  生:在李大钊被捕时,他“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说明他有胆识,心里已经有了被捕的准备。 ( t, H' K' h) b% M
  师:这一次,父亲“含糊”地回答,使你想到了什么? 9 s6 p" L, N( P& d$ ~
  生:局势很紧张。 7 h6 }4 r) r( }# j! X
  生:老师,在法庭上,我觉得课文里的“我”确实很机智、很勇敢!
! e3 ]. u) @. g! ]1 c! w  师:说说你的理由。
) `' W5 U/ _" L  生:你看,课文里几次提到敌人,都是那样的残暴。可是“我”却“骗”住了敌人,保住了哥哥。
- k9 i, `3 G  P  生:(急切地)我补充一句,当时的“我”很小,敌人这么凶狠,“我”都不怕,更能看出“我”勇敢、机智。 * d8 h, b# F1 l9 M1 d4 H2 i! ]; @
  师:课文重点回忆李大钊,为什么这里写了这么多“我”的事呢? ' E; e8 f! A) X( `' D
  评点:高质量的对话离不开“点拨”,“点拨”的功用就在于“化难为易,引向深入”。 ; I/ g( D/ g8 n
  生:(兴奋地)我知道了。父亲在敌人面前是那样的“镇定”“沉着”,是父亲的行动影响了”我”。
% }9 Q  C- K3 ]( a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 n3 A- ~& `9 j  师:读出问题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好呀,请讲。 0 O: J( R; m1 P& H* W% T
  生:她哥哥是干什么的?
8 _3 G- h" o% e  师:你们说她哥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 q8 S% A; H+ J' k1 \) @: ?1 X
  生:“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的哥哥一定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会是一个搞革命的青年。 $ u) j6 q" A5 C5 y: T# q
  师:有道理。不过关于她哥哥的事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一下资料。
) H* h9 |4 N# L/ M5 O8 [* g  评点: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生成的课堂信息有时会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她哥哥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李大钊同志的形象。 3 j, W& j+ i: N; u- P. Y2 t, U/ W
  师:课文最后“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此刻他的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那样的时刻,李大钊不能说,现在就让我们把他心中的话儿说出来吧!
- \$ h& q% u! |; h  生:我的好女儿,你懂事了,你长大了。 , ^* S- [, ]4 p3 j2 B' g
  生:好孩子,我很快就要被害了,你们一定要接着我的工作做下去。 & C  E& m$ |. w9 q, M
  生:女儿,我为你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0 R* n" t% _- y, V) p. U% F  师:读书,就是要把自己融入书里。你们读进了书里。
2 T3 H; {6 J$ z  生: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 a' H. y+ T2 K
  师:好!好一个“希望”的目光!千言万语尽在“瞅”中。 1 T& t! X5 u0 t, F, A* |% G) K
  生: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 B8 Y& d5 A; Q8 \0 `
  师:读得真好!父亲为什么不开枪?
/ H* `" a1 s) B: ~/ T/ a0 |  生:人多,枪也多,保护孩子,不给孩子留下阴影。
9 ?2 z, X4 d' Y  v( J  师:被捕场面历历在目,在女儿心里父爱如山。那么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完成板书:
+ W* y" ~$ ~$ m7 n+ m  父亲是一个 慈祥、有耐心、冷静、爱家爱儿女 的亲人。
$ p( ]" g  g& W+ G2 p$ f" v& V8 v  评点:对话式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体验、生命的交流。一个“希望”的目光,包含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老师惊叹 !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彼此间分享精神与幸福。
& V" ?# k4 A) }8 ]1 K! A* Z  师:同学们,你们把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读一读,会发现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7 _2 [" Z% q4 p5 m- C  生:前后写到4月28日,是父亲的遇难日。 , ]# d& d) o. H$ P7 {. P, V# U
  师:同学们,这叫开头与结尾互相照应。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 d# `! ^. q( {* J% x  _
  生:这是一篇回忆的文章,读书的时候让我们一直把心沉浸在回忆里。
; i2 p0 j, i) W  生:感觉课文很完整。
& M0 {0 q. ^4 {! c: G8 E  师:这样写的好处很多,使文章内容联系得很紧密,表示永记于心。前后照应,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8 P" X  D& [% u  Y; v. m5 z
  师:清明节快到了,在李大钊的墓前写一句话。 " W. g+ F2 r4 X4 v% m* H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课例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的是密切的关注,亲切的呵护,让“有益”的课堂生成的信息开出灿烂的花朵。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定教,尽管学生的发言是无序的,但这样的课堂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卸神“聚”!
7 P  W: g0 ?9 U% Z/ h7 p6 S; o, ]1 a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