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如果五月花号上载的是中国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蓝田玉
时间:
7.6.2004 18:15
脑中突然浮起一个非常奇特的想法:如果五月花号上坐的是102名中国人,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br> 我们不妨来做这样的假设。<br> 在过去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中,数量众多的中国人因为各种原因背井离乡飘洋出海。但他们的出走模式,绝对不可能像"五月花号"那样复杂无序,出走者们肯定有一个权威的组织者或一个组织架构,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小孩都服从在这一组织者的领导和决策之下。<br> 这位组织者,可能是一位族长,可能是一个长者,也可能是一位武力和智力上的强者,他组织这群乌合之众的力量源于多方面,也许是武力或智力,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权威。他对于船上人所采取的统治方式,大多是个人决策,至多是开明专制(即以某种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但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个人手中),他不需要船上绝大部分人的拥护,而只需要一小部分人的拥护和其他人的顺从即可,至于拥护者是基于对领袖的信仰还是基于共同的利益,顺从者是出于信任还是出于对强权的畏惧而把自己的未知的命运托付给另一个同类,似乎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 <br> 船上的人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领袖身上,在服从的同时只能向上苍祈祷:领袖是英明的;领袖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公心;领袖的判断力优于所有的人;领袖不会犯重大错误;如果领袖能有一种宽容度能听取不同的意见的话,那他就是一个英明的领袖,值得三呼万岁了。 <br> 所以这种组织架构根本不需要所有的成年男子来签定什么宪章,因为也没人会相信这种承诺有什么约束力和执行力。对于中国人而言(或者说是习惯于人治结构的所有人),如果领袖能将人民引向幸福。那么,要那种吵吵闹闹如菜市场的民主干什么?既然船已经到达了新大陆,还有什么比马上登陆在领袖的领导下建设一个新家园更重要的呢?将船停下来去讨论什么宪章岂不是浪费时间?<br> 的确,这种思维方式也没错:民主讨论最后得出来的结果的确未必就比领袖的判断力高明,它更多的是一种冲突利益的相互妥协,如果各方利益始终没办法妥协解决的话,那么民主将成为一种扯皮和无谓的争执。仅就效率而言,民主比起人治麻烦且缺乏效率。 <br> 于是,"五月花号"上的中国人上了岸,在新大陆中建立一个新的家园。<br> 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雨水意味着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机会。人们在领袖的领导下,与饥饿、疾病、自然灾害及土著人的入侵做着斗争,新家园在领袖的智慧和意志下得到了生存和繁荣,而不是民主表决。<br> 但是,危机在繁荣中滋生并迅速蔓延,人治结构的内在缺陷将可能导致新王国的毁灭,不是毁于外来攻击,而是毁于萧墙之内。 <br> "五月花号"上的中国人在领袖率领下所建立的新王国可能发生下列几种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地发生而且重复发生的故事模式。<br> 在人治社会中,领袖为了培养自己的支持者(或者叫亲信),就得利用自己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权的掌控,通过制定某种政策或者随意地把更多的利益分配给他们,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由于分配上的不公,新王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者阶层和利益受损者阶层,因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正如孟子所说的许多的社会冲突源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冲突越演越烈直至不可调和。 <br> 冲突的结果不外乎几种模式:不断的冲突导致内耗,偶有妥协和平衡,但平衡毕竟是短暂的,冲突却是永恒的。<br> 最后,新王国发生了动荡,反抗者称之为起义或革命,并提出某种挑战于旧分配规则的令人心动的口号,如"均贫富,等贵贱"之类,甚至借用一些神秘力量,如"替天行道","斩妖除魔"之类,以期号召更多的旧秩序的失意者参加到他们中来。 <br> 统治者则将这种挑战称之为造反或暴乱,并动用各种国家暴力工具镇压之。冲突的第一种结果是反抗者在一定时间内被制服,但谁都明白,反抗还是会再度发生的,无非等火山口再度聚集足够的能量。另一种结果是:反抗者取得了成功,但事实证明,反抗者用来吸引人们的诸如"均田免粮"的口号只能是一种用来煽动和鼓惑的理想,因为没有任何形式的国家可以在不征税的状态中存在的。口号只能是口号,理想最终也只能是空想。当反抗者成为统治者之后,建立设的政权之后,一切就另当别论了。<br> 于是,反抗者成了新的统治者,出于让步和对于记忆犹新的暴乱的恐惧,政策相对宽松,动荡所带来的人口的急剧减少,使得农耕文明中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有所减缓。<br> "五月花"上的中国人在新大陆所建立的王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如同在它的母国所曾经和正在发生的一模一样。<br> 另一种故事发展的模式是:领袖是英明的,且得到人民的拥护,但在他日近老暮时却面临着接班人挑选的问题。<br> 于是,在国王日益衰老的时候,每一个有接班可能甚至根本没有接班机会的子女都在做着夺权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拉帮结派,网罗党羽,收买人心,诽谤和攻击对手等等。于是,人心和王国的各种资源被配置到这项活动中,其成本远远包括选举的成本,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和"胜利者是不应该被指责的"的指导思想下,为达到权力接班的目的,手段的卑鄙与血腥已无人过问。事实上,游戏规则的设置也注定了游戏的参与者没有退出机制,要么走向胜利,要么集体走向毁灭。称之为集体是因为这一规则不仅适用于权力争夺者,也适用于所有参与并帮助他的人。所有的人被捆绑在不同的战车上参加同一战斗,去角逐唯一的胜出机会。母国历史的经验也告诉他们这种争夺战都是血腥的,只不过血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轻者如玄武门之变,以发生在一个清晨以小规模战斗即解决了不改朝而换代的问题,或由康熙皇帝的九子夺谪,所有的血腥都发生在殿堂之上,平头百姓只有在最后阶段才被告知谁是他们的新主子。重者如西晋时的七国之乱、明朝建文帝时的靖难之乱,历时数年,士卒和平民死者数以百万,民众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其实质性的结果无非是皇帝由哥哥换成了弟弟或由侄儿换成了叔叔。 <br> "五月花号"上的中国人注定无法逃脱母国的种种不幸和宿命。因为他们携带到新大陆的文化基因,全部源于母国,同样的结局也就注定无路可逃了。如果我们用生物学的方法论分析这个社会学的命题,那就是:"五月花号"上的欧洲人思想中所携带的,是不同于也不见容于旧王国的新的变异基因,这种基因虽然只是潜伏在旧文化的体制内,但是其旺盛的生命力,终将在新大陆的土壤上催生一种新的品种或者说是生命模式。<br> 而"五月花"上的中国人,所携带的思想基因,并不带有变异或反抗的成份在里面。在新家园中,所能做的,只能是对旧大陆的抄袭和复重,如同你所带的是苹果的种子,种下去长出来的只能是苹果树,无论是在新大陆还是旧大陆。 <br>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五月花号"上的中国人所携带的思想种子中不可能有对封建王权的基因呢?<br> 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对这个问题琢磨了许多,却始终无法从法律学科自身寻找到答案。<br> 于是,我将释疑的目光投向了历史学。<br> 我很快找到了答案。<br> 欧洲文明渊源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这两种文明的社会形态虽然只处于奴隶社会阶段,但古希腊的城邦制、罗马的元老院和公民大会,都有着很好的市民自治的传统。 <br> 但随着蛮族的入侵和罗马帝国的崩溃,中世纪的欧洲也随着沦陷在封建王权和宗教的精神桎梏双重铁幕之下。<br> 王权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极权制建立了自己的金字塔统治,而宗教法庭对于异端的思想更是举起了大棒。且不说哥白尼和布鲁诺,在中世纪,仅西班牙一地,被宗教法庭冠以女巫之名烧死的妇女就有数万名之众,罪名是晚上骑着扫帚在空中飞来飞去,而且大部分案件都有证人出庭作证。<br> 人们在痛苦之中寻找着答案,这也是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内在动因。<br> 多年的战乱,文明仅余废墟,但思想却随着典籍保存下来。也正是这种被封建王权和宗教法庭恐惧着并以异端的名义加以戕杀的东西,在旧大陆找不到生存的土壤,随着一群旧秩序的异端们在新大陆找到了重生。 <br>中国人呢?<br> 览遍中国历史书的每一个角落,上古时代尧、舜、禹的禅让于贤的胸襟虽然令中国的史学家们始终津津乐道,但这毕竟只存在于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部落的人们必须依靠群体合作才能活下去的生存压力状态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领袖的权力不断增值,私欲也随之膨胀,这也就是大禹的儿子夏启在其父死后断然毁灭传统而携权力为自有的原因。<br> 我长期思考而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政治传统中,即使是在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没有一个哪怕是小国家采取民主城邦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甚至连民众自治的基础理论都没有。 <br> 民众自治制度在中国土地上理论和实践的长期缺失,是中国法制土壤贫脊薄弱的初始原因。<br> 同时,中国国家地理位置上的相对封闭性也影响了中国通过外交往从其它文明中学习这一经验。<br> 事实上,地理的封闭性只是一种遁词。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玄奘西行,无论是张骞出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br> 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华文明中自大自恋的文化基因造成了中国人以天朝大国自命的封闭式心态,从而影响了中国人对域外文明的容纳和学习。这种自恋情结,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后,国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中,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或者说在今天的中国都依稀可见其身影。 <br> 当年的当权者和士大夫,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视为四方蛮夷,而将中华文明视为正统和天道,宁愿抱着故纸堆寻找考据注解以证明自己的正统与清高,也不愿去解读并学习敌人的长处,以期"师夷长技以制夷"。<br> 一种封闭而自大的文明决不可能产生不断自我超越的变异基因,也注定其走向衰亡的必然命运。同样,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最后的悲壮,其最结的结局,无非也是以义和团式的狂野冲锋,来证明自己不值钱的勇敢而已。 <br> 从这个意义而言,也注定了如果1620年的"五月花号"上载的是中国人的话,在看到海岸线的时候,他们决计是不可能停下来去订立那样的一份契约。<br><br>史料与趣闻-《五月花号公约》<br> <br><br>契约殖民地的先驱是1620年由一批清教徒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这些清教徒是英国清教中的激进派,他们因不满英国国教的奢侈腐败而移居荷兰,原希望借助那里的宽容气氛来保持他们的宗教信仰,但很快发现事与愿违。荷兰在宗教上的自由与宽容反而使清教徒的后代对英国清教产生了抵触。得知弗吉尼亚开发北美后,这批清教徒便与弗吉尼亚公司协商,希望在后者所拥有的领地上建立一个宗教殖民地。弗吉尼亚公司同意了清教徒的要求,准许他们建立一个"特殊的殖民地",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r><br> 1620年,一百多名清教徒乘坐名为"五月花号"的船从荷兰起程,来到现今位于<br> <br>马萨诸塞南部的普利茅斯。登陆前,船上的41名清教徒殖民者在甲板上签署了一份文件,即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公约宣布:<br><br><br> 我们所有在下列文件上签署姓名的人……是为了荣耀上帝的神明、传播基督的信仰和我们国君的荣誉而远涉重洋,(我们)立志在弗吉尼亚北部地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和相互之间面前共同而神圣地宣布:为了建立良好的秩序,保护我们的生命,推进上述的目的,我们在此立约组成一个公民的政治实体;我们将不时地实施、制定和建立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最有效的和最有利于殖民地共同利益的公平的法律、法令、宪法及官员,我们承诺将服从和遵守这些法律和官员的管理。 <br><br><br> 《五月花号公约》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契约性文件,在美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比温斯多普的布道词早10年问世,更因为它是宗教契约转化为政治契约的最有力的历史证明。公约岁短,但宣示了殖民地的目的,政治实体的基础和殖民地政府的权力。虽然公约援引上帝的旨意为其存在的根据,但不难看出,清教徒们更注重的是世俗的政治实体的运作;上帝的意志是一种高于一切的神圣法律,是一种不容怀疑的对全体清教徒的神圣约束,是世俗政府的法律基础。通过公约,签字的清教徒相互认可了自己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并将这种特殊关系(或相对于非教会正式成员的宗教特权)转化为了一种政治特权。 <br><br><br> 当五月花号的清教徒们登陆后,在公约上签字的41名清教徒理所当然成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第一批有选举权的自由人,这批人中有一半未能活过6个月,剩下的一半就成为殖民地的政治的核心成员。他们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通过法律,选举总督和总督助理,并在1636年通过了"统一基本法",对殖民地的政治结构和居民权利作了文字上的规定。普利茅斯殖民地建立后始终未能得到王室特许状或其他批准件,而只是从后来的马萨诸塞得到了土地的赠予。1639年后,殖民地代表大会变成了殖民地议会,非教会成员的自由人也可以被选入议会。(摘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王希著)<br> <br>
作者:
冰狐
时间:
7.6.2004 20:16
好文,但还有一点没有解释清楚<br>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城邦制、而罗 马会有元老院和公民大会,都会形成有很好的市民自治的传统<br>市民自治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br>为什么中国没有?<br>是因为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是以道德的观念来叫化人吗?<br>这又和中国人的起源有关吗?我是说中国人诞生的地理环境,是否从一开始就导致<br>他们群居,那是说中国人一开始就知道善恶?<br>望解释之<br>谢
作者:
蓝田玉
时间:
8.6.2004 09:11
<!--emo&:huh:--><img src='http://www.kaiyuan.de/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hu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huh.gif' /><!--endemo-->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从我们以前学的传统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但是究竟古希腊和古中国的生产力差别有多大,我就不知道了。
作者:
冰狐
时间:
8.6.2004 14:09
我觉得首先还是和成长的自然条件有关系<br>人类起源后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中国地区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br>的自然环境实际上比欧洲差很多,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抗争,导致后来生产力比欧洲强大<br>文明也就先进些。后来又因为中国始终是内陆地区,而且人口众多,这样观察下去,可以逐渐意会到中国人自己思维方式的形成。
作者:
碧云天黄叶地
时间:
8.6.2004 22:55
<!--QuoteBegin-冰狐+Jun 7 2004, 20:16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冰狐 @ Jun 7 2004, 20:16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好文,但还有一点没有解释清楚<br>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城邦制、而罗 马会有元老院和公民大会,都会形成有很好的市民自治的传统<br>市民自治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br>为什么中国没有?<br>是因为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是以道德的观念来叫化人吗?<br>这又和中国人的起源有关吗?我是说中国人诞生的地理环境,是否从一开始就导致<br>他们群居,那是说中国人一开始就知道善恶?<br>望解释之<br>谢 <!--QuoteEnd--> </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 <!--QuoteEEnd--><br> 如果要谈论历史上的问题,还是要有些积累才好 <!--emo&
--><img src='http://www.kaiyuan.de/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ohm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ohmy.gif' /><!--endemo--> <br><br>古希腊时期称为欧洲历史的黄金时代是不为过份的。看看咱们今天世界的主流意识取向:民主相之于专制,科学相之于技术,体育相之于战争。。。又哪里是没有源头呢?当年罗马征服希腊之后,上流社会人士对孩子的教育都以请到希腊教师为荣。此后,更是一脉相承,管他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革命,法国的革命,还有现在鼻子顶天的老美文化。。。<br><br>但若真的东西相较,也要成王败寇么 <!--emo&:unsure:--><img src='http://www.kaiyuan.de/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unsur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unsure.gif' /><!--endemo--> <br><br>
作者:
山民甲
时间:
21.5.2007 19:39
看过留言 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作者:
陵光
时间:
21.5.2007 19:51
作者连“兰芳共和国”都不知道,废文一篇。
作者:
山民甲
时间:
21.5.2007 19:57
兰芳共和国<br /><br /><br /><br />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全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1770年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成为“兰芳共和国”。 兰芳大统制建立时, 第一任总长是陈兰伯, 第二任总长是罗芳伯, 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br /><br />兰芳共和国最初并非政治组织,而是一家贸易公司。是时不少广东人前往南洋谋生,由于广东人善长经商,因此不少从事贸易的人都很受当地酋长的敬重。当时由于不少欧洲人前往当地骚扰,所以当地有华人社团从广东省招请团练,来到南洋担当类似保鏣的角色,当中势力最大的是兰芳公司。后来不少酋长都要求兰芳公司保护他们,所以兰芳公司当时的老板罗芳伯就在当地成立共和国,并担任国家的元首,总揽国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而各部族的内部事务,仍然由酋长负责。此外,由于罗芳伯得知洋人对清朝仍然非常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不过由于担心清朝可能不满,罗芳伯向清朝称臣时决定仍使用“兰芳公司”之名,而非“兰芳共和国”。此举果然使洋人大为顾忌,从而停止对当地的骚扰。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兰芳共和国的成功,亦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成为成员部族。在最高峰时,兰芳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占有整个婆罗洲岛。1795年罗芳伯病故后,由江戍伯继任其位。<br /><br />兰芳共和国以东万津为首都,并将立国1777年当年定为兰芳元年。国家元首称大唐总长或是大唐客长,意思是华人作客海外的首长,且“国之大事皆众咨议而行”,以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传承,前后历任十二位总长。后来由于清朝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趁著中法战争的爆发,荷兰开始重新部署占领行动。公元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虽进行了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其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不过,由于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应,荷兰并未公开宣称已占领兰芳地区,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以便进行统治。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兰芳共和国自立国至灭亡,共经历一百多年。<br /><br />逃往苏门答腊的华人一直往西迁徙,并于马来亚半岛定居。当中的一位后人后来更成为了东南亚的显赫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br /><br />
作者:
山民甲
时间:
21.5.2007 20:05
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在18、19世纪,东南亚曾经出现过一个华人建立的现代共和国家――兰芳共和国,前后共存在110年。 <br /><br /> 兰芳共和国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 <br /><br /> 兰芳共和国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间存在于南洋婆罗洲(现印度尼西亚占据称加里曼丹岛)上的华人国家。创立者为广东梅州人罗芳伯。后来被荷兰人消灭。 <br /><br /> 在婆罗洲上很早就有华人定居生活,从事贸易的占大多数,他们往往组成自己的公司,以罗芳伯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对南洋的侵略加剧,罗芳伯顺应时势和当地华人以及落后民族为保护自己生存权利的要求,于1770年建立兰芳共和国,定都东万津,他被拥戴为大总制。 <br /><br /> 在南洋国家之中,他按照中国的传统,建元兰芳,公元1770年为兰芳元年。他仿效西方当时才出现的民主制,规定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须咨询人民群众之后,才能施行。最难能可贵的两点是:他没有称帝,帝制自为。兰芳共和国建立不久,他就派人赶到北京向中央政府汇报相关情况,并进贡方物。又拒绝了人们要他称王的请求,而是称总制、大唐总长,并且规定,他及后世领导人都不能把兰芳共和国变为一姓人的“家天下”。 <br /><br /> 兰芳共和国先后民选了12任领导人,他们领导华人以及归附的落后民族改进农业技术、扩大矿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组织军事训练,使兰芳共和国的实力和影响大增,更多落后民族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br /><br /> 兰芳共和国的发展壮大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于他们的南洋落后民族的嫉恨。随着大陆的日益沉沦,失去了支持的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华人小国,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败,这个华人小国也不幸灭亡。“兰芳”共存在了110年。后婆罗洲由荷兰转给印度尼西亚,改名为加里曼丹岛。 <br /><br /> 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罗芳伯当了19 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随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7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br /><br /> 我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还有多个 <br /><br /> 这是我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国家: <br /><br />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br /><br />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br /><br /> 福建省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另一个没有特定名称的王国。于19世纪被向东扩张的英国消灭; <br /><br /> 还有暹罗王国的开国国王郑昭; <br /><br /> 三佛齐国王张琏(广东饶平人); <br /><br /> 婆罗国王某(福建人); <br /><br /> 爪哇顺塔国王某(广东潮州人); <br /><br /> 以上华人国家均于19世纪亡于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的侵略狂潮中。 <br /><br /> 在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中可以找到对这些国家的简单记载。 <br /><br /> 兰芳国创立者曾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清朝皇帝不予受理 <br /><br /> 有人感觉很奇怪,经受了几千年帝制传统熏陶的华人,到海外后为什么会建立起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其建国,比美国还早6年,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欧美的新风尚根本不可能波及东南亚。 <br /><br />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大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大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 <br /><br /> 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这当然有害怕告发的原因在内。 <br /><br /> 后来,他们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清朝皇帝不予受理,根本不理睬这些天朝弃民,或者根本不能容忍南方的汉人在海外建个国家。 <br /><br /> 罗芳伯在中国国内,也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特殊身份。到海外后,因为他才能过人,所以被大家推为首领。带领众多海外华人,谋求共同的利益。后来因为华人势力太大了,有好几万,当地土著居民也归附了好几十万,他们帮助浡泥王平了叛,浡泥王看华人的势力已成,不得已拱手让位。兰芳国能建立起来,主要还是华人群体实力很强的缘故。罗芳伯是华人势力的代表,是由华人们推选出来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在华人圈内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大家能一起推选他,也能够一起废了他。所以,罗芳伯敢于向土著居民称王,但不敢在华人面前称王。 <br /><br /> 罗芳伯以特有的政治天才,推行民主政权建设,于1776年创立共和体制,定名为“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世界诸国堪称第一,比华盛顿1787年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共和体制还早11年。 <br /><br /> 由于史料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罗芳伯搞的是自由平等的现代政治,还是不堪入目的帮会统治,或者自由平等与帮会政治兼而有之,就如同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不管怎样,从中国人的功业来研究共和体制,是不容易得出结论的。但历史理应为罗芳伯等人写上一笔。 <br /><br /> 摘自《共鸣》2006年第3期
作者:
deependarken
时间:
21.5.2007 22:45
1 美国独立的原因是税务问题<br />与啥共和理念无关<br /><br />2 美国立国精神也与新教无关 那都是后人加上去的<br /><br />3 五月花之前 欧洲各国移民已在新大陆对原住民进行大规模屠杀<br />以法国英国最有效率<br /><br />西岸商人完全是基于财务考量主张独立<br />美国立国便是以 私产权利 为主要精神<br />与啥公民意识一点狗屁关系都没有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