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社评:对维基解密网站打个问号 [打印本页]

作者: Paul    时间: 2.12.2010 21:25
标题: 社评:对维基解密网站打个问号
2010-12-02 08:38      环球时报
  因曝光美国机密文件,“维基解密”在世界声名大噪,其创始人阿桑奇被媒体冠上不畏强权的“黑客罗宾汉”称号。但细究维基解密,种种疑点又若隐若现。一个最大的问号是:一个“专揭美国丑”的网站,在西方真能生存下去吗?

  历史上与西方的国家利益和秘密“过不去”的组织,从未被西方主流社会接纳过,西方著名的非政府机构都与行政当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反主流的民间组织,基本处于社会的边缘,没有谁产生过持续、大范围的影响力。

  今年异军突起的维基解密几次“刺痛了”美国,7月该网站公布了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文件,近日又曝光了25万份美国外交文件,后一次行动甚至被称为“全球外交的9·11”。然而我们注意到,维基解密揭的这些“短”,对美国来说或者是些陈芝麻,或者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新闻,美国很快就消化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务院已经公开谴责维基解密,但它的谴责只是增加了后者的全球知名度。双方的拳脚都未向对方的心窝踢,像是花拳绣腿,让人觉得它们彼此有某种默契。

  互联网是美国创立的,如今的域名根服务器都在美国,谷歌、脸谱等影响了世界的网站都是美国公司,美国还从来没在互联网上吃过政治的亏,维基解密用什么让世界相信它是一个例外呢?

  维基解密宣称在全球有大量“志愿者”,能够无偿得到文件。但它一下子拿到世界第一情报大国美国的几十万份“机密文件”,中情局只逮住一个23岁的一等兵,这个故事让很多情报界的人听上去“像是传说”。

  因为一点怀疑,就断言美国政府在与维基解密上演一场“苦肉计”,未免过于轻率。但对用美国“机密文件”突然走红的维基解密留个心眼,对于中国
这样的国家却是必要的。

  或许成熟的西方社会,对自身土壤生长出来的维基解密有着天然的免疫力,它给西方带来的好处,有可能很快超过它最初带来的麻烦。今后真正面对维基解密挑战的,将是社会承受力相对脆弱的非西方国家。如果维基解密的权威得以确立,它在西方只是逗逗乐,在非西方世界,却可能通过“解密”真假难辨的文件颠覆一个国家。

  此前有媒体披露,阿桑奇在启动网站之初,就致函潜在的投资人称:“该项目主要靶子将是俄罗斯、中国和中亚等专制国家”。希望这只是他当初为了拿到钱“随便说说”。

  信息全球化正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卷入,然而对信息的控制力及承受力,各国大不相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传播和控制信息的绝对制高点,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信息世界的位置不断上升,但仍处于相对的低处。因此第一,我们在西方强大的信息能力面前不能做“不设防的国家”;第二,我们要通过继续的改革开放提升信息能力,避免永远做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弱者。

作者: Paul    时间: 2.12.2010 21:31
本帖最后由 Paul 于 2.12.2010 21:31 编辑

普京称维基解密对他与俄总统关系的评价不道德

  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俄新网1日报道,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CNN)采访时称,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对他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关系的评价既粗鲁又不道德。
  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星期一(11月29日)公布了一批美国外交人员的公函,里面包含大量对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贬低言论,其中也提到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把他们比作漫画英雄罗宾与蝙蝠侠。
  普京说:“问题的实质在于,这是我们的相互协作问题,它是国家内政的重要因素。但是,坦白的说,我们从没有料到,这(对相互协作的评价)会是如此傲慢、粗鲁和不道德。”
  CNN英文网站1日刊登了其王牌主播拉里•金对普京的采访片断。这次采访将于莫斯科时间12月1日夜至2日凌晨在电视频道播出。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09:27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0:07 编辑

《环球时报》的文章口气太衰了,好像中国是头号受害者,看美国的哈哈笑,多好!要淡定,不要像希拉里那样猴急。

www.wikileaks.org


维基解密曝光诸多美国外交内幕

华盛顿11月28日电  

迄今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28日如期发生。当天,“维基解密”网站曝光逾25万份据称是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将诸多美国外交内幕和盘托出。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包括25万多份外交电报及八千份外交指示,多数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约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间。
  这些被认为是往来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约270个驻外使领馆的机密文件记录了诸多外交内幕,例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曾签发指示,命令外交官搜集联合国高官的手机号、电邮地址、信用卡号甚至飞行里程卡号,并要求刺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领导、决策风格以及对联合国秘书处的影响力;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反复敦促美国攻打伊朗核设施,直言应“砍下那条蛇的头”;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曾对美国建言,2010年年底之前是攻打伊朗核设施的最佳时机;
  ——美国在劝说别国接收关塔那摩监狱囚犯时讨价还价,曾告诉斯洛维尼亚只有同意接收囚犯才能面见总统奥巴马,而小国基里巴斯接收囚犯后,曾得到美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奖励;
  除诸多外交内幕,被曝光的机密文件还穿插“首脑秘闻”。比如在一份电报中,美国外交官声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2009年访美时与一名“妖娆”的乌克兰金发女护士形影不离,而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去年访问阿联酋时,被发现竟然携带了巨额美元现金。
  28日公布文档前,“维基解密”已对外做出预告。为了尽可能降低文档曝光后对美国外交关系的损害,美国政府近几日一直忙于“灭火”,国务卿希拉里更亲自致电多国外长做出解释,提前打定“预防针”。
  作为一家专门揭弊的网站,“维基解密”今年7月和10月曾分别公布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和近40万份伊拉克战争机密文件。前者将驻阿富汗美军滥杀平民的种种细节曝光,后者则指仅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伊拉克战争就造成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0:15
维基解密再爆料:俄罗斯是“黑道国家”

根据“维基解密”(WikiLeaks.org)网站公布的外交机密电文,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官相信,俄罗斯政府是以总理普京为核心、集贪污、独裁于一身的窃国政体(kleptocracy),官员、企业寡头(oligarchs)与黑社会沆瀣一气,打造“如假包换的黑道国家”(virtual mafia state)。电文也提到,二○○六年俄罗斯反水间谍利特维内柯离奇中毒命案,美国相信当时担任总统的普京可能知情。

  普京在一日晚间播出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中,强力反击维基解密电文中的评论,强调俄罗斯民主进步,并确认俄罗斯仍是美国的伙伴,在伊朗和朝鲜核计划问题上与华府合作。不过,他也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俄罗斯内政。

  “维基解密”公布的机密电文,描绘俄罗斯政治体制的阴暗面,包括光是官员收贿金额一年就估计高达三千亿美元。

  普京警告美勿干涉内政

  电文指出,俄罗斯特务利用黑道老大进行诸如军火走私、洗钱等犯罪活动,警方、情报机构乃至检方等执法单位则是黑道的靠山。猖獗的贿赂就像是地下税制,供警方、官员及前身为国安会(KGB)的联邦安全局(FSB)自肥之用。

  这份机密电文的主要说法来自西班牙检察官龚萨雷兹,他花了十几年时间追查俄罗斯黑道在西班牙的活动。他今年一月向美国官员简报时说,俄罗斯是“道地的黑道国家”。

  数以千计的窃听情资可证明俄罗斯特定政党与黑道挂钩,例如自由民主党(LDP)根本就是情报系统纠集许多重大罪犯所成立的打手。情报官员一手安排走私军火给库德族团体,让土耳其动荡不安,而且幕后策划二○○九年北极海货运船疑似走私飞弹给伊朗。

  此外,电文提到,在二○○六年前KGB间谍、后反水流亡的利特维内柯中毒死在伦敦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弗里德在巴黎与法国资深外交顾问会谈时,质疑依据普京向来谨慎的作风,难道他不晓得“情报恶棍有没有从中搞鬼”?

  俄总统如蝙蝠侠副手

  另一份二月间发出的电文也指出,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说“俄罗斯民主已消失”。还有一名美国外交官形容,俄罗斯现任总统梅德维杰夫对普京唯命是从,两人关系宛如“蝙蝠侠”与副手“罗宾”。

  对此,普京在接受CNN主持人赖利金访问时强力反击,指控这些说法“严重夸大、失礼”、“非常不道德”,目的是中伤他们两人其中之一。他表示:“这跟我们的互动有关,而这在我国内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也强调,俄罗斯在伊朗与朝鲜核武相关的重大议题上与美国合作,盖茨对俄罗斯民主是受到“严重误导”,强调俄罗斯早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就选择了民主之路,“我们不会误入歧途”。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0:17
美国批维基解密创始人不是记者而是“政治演员”

原题:Assange a 'political actor', not journalist: US

  据印度《经济时报》12月3日报道,美国国务院表示,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是一个“政治演员”,而非他自诩的“记者”,他决心破坏全世界范围内正常的外交运作。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PJ Crowley)3日表示:“阿桑奇不是一个记者,他是一个告密者,是一个政治演员,他有自己的政治议程。”他补充道:“他正在破坏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及双边合作基础,并试图破坏解决国际和地区之间问题的国际体系。”

  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曝光逾25万份据称是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揭露美国许多不符合国际规则的秘密作为,将诸多美国外交内幕和盘托出,被称为美国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美国国务院、司法及国防部成立了专家小组,研究是否能以反间谍罪来惩治阿桑奇。

  阿桑奇宣称,他追求的是揭发说谎、腐败及草菅人命的政府恶行,这项工作类似记者,是在替大众争取知情权,属于言论自由的保障范围。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0:28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0:28 编辑

维基解密是否损美国外交 国务卿副国务卿不同调
2010年12月02日

维基解密披露的25万份据称来自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是否损害美国的外交?在海外“消毒”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在国内直面国会议员质询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前者认为不会干扰美国的外交,后者直言将严重损害美国的外交。

  维基解密事件令美国国务院意外增加了一个棘手工作——为此事“灭火”。希拉里不仅第一时间与许多国家的外长通话以求谅解,而且还第一时间出访“消毒”,利用这两天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欧洲安全暨合作组织”54国高峰会之机亲自对与会的各国外长作解释。

  在1日的记者会上,希拉里说,自己在与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会晤时向他们保证,这些文件的泄漏不会以任何方式干扰美国的外交或者承诺继续进行的重要工作。她表示,自己没有听到任何国家表示因此事而无法与美国继续合作或讨论重要事情。

  然而,正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的伯恩斯却未能与希拉里遥相呼应,在议员压力之下,他坦诚相告,称这次维基解密事件将给美国的外交努力造成重大伤害,并指责维基解密的行为是“背信弃义的卑鄙行为”。

  伯恩斯还透露,为了“灭火”希拉里简直是日以夜继地与无数国家领导人通话,尽可能地向他们表达遗憾。

  对于正副国务卿的不同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在当天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他不认为希拉里和伯恩斯的讲话存在分歧。“文件泄露将使那些在全球性事件中向我们提供信息和观点的人处于危险之中,在近期内,这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困难。”克劳利说:“我们正在积极地尽一切努力来减少这种影响。”

  维基解密事件被指可能会危及美国与多个国家的关系,这一事件也使希拉里面临巨大压力。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1月30日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公开呼吁希拉里辞职。对此,白宫和国务院分别站出来力挺希拉里。白宫发言人吉布斯1日指阿桑奇的呼吁很荒谬,并称奥巴马非常信任和钦佩希拉里。克劳利在也为希拉里辩护,称这次文件泄漏与她的领导没有直接关系。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2:47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2:58 编辑

2008年底,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Medvedev)和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Putin)的怪异关系,梅德韦杰夫这位高级合作者就是“正在扮演普京版蝙蝠侠的罗宾”。
最近几天以来,“维基解密”网站因公布美国秘密外交电报而造成的影响一直在持续发酵,继日前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39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红色通缉令”以后,英国媒体12月2日爆料称,阿桑奇目前身在英国而且当地警方已经掌握了他的下落,只是尚未对他实施抓捕。
10月到英国
12月2日,英国《独立报》援引警方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英国警方清楚阿桑奇住在哪里,并掌握了他的电话号码。据称,阿桑奇在今年10月抵达英国以后便主动与当地警方进行了联系,目前他就躲藏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
据英国媒体称,“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目前藏匿在伦敦,英国警方已掌握其确切藏身位置和电话号码,但目前英国严重犯罪调查机构却拒绝批准对他的抓捕。
美禁止浏览解密网站
12月1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不要登录“维基解密”网站。而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鼓励美国外交人员多多上网,利用“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智能手机等推进美国的民间外交。
最近两天一直在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12月1日宣布终止两者之间的合作,当天下午,“维基解密”通过微博证实了上述消息。
前同事另立门户
阿桑奇如今可谓是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是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度人物”的热门人选,不过他的前同事、前“维基解密”发言人丹尼尔·多姆沙伊特12月1日在德国接受采访时却指责阿桑奇做事风格过于武断。

由于不满阿桑奇的武断作风和过分关注美国事务,多姆沙伊特·贝格和另外几名前“维基解密”工作人员计划在12月中旬创立一家类似的解密网站,不过多姆沙伊特·贝格强调这个尚未起好名字的网站不会成为“维基解密”的竞争者,它只是为全球网民提供了一个接触更多所谓机密材料的途径。
普京因密报内容怒批美国
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密报,美国外交人员曾将俄罗斯总理普京比作“蝙蝠侠”,而将总统梅德韦杰夫比作“罗宾”。对此,普京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称美国外交人员的此种行为是“粗鲁且不道德的”,他同时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俄罗斯内政。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2:47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3:00 编辑

维基解密公布美外交密件第四日媒体看点

  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北京时间12月2日继续发布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以下是此次解密以来第四天各媒体主要看点,以下均已发布媒体当地时间为准。
  第四天,12月2日,星期四
  英国《卫报》
  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黑手党国家”,腐败横行,政府和有组织犯罪团伙的行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普京被指责在任时积累了大量的“非法收入”。多个消息来源声称,这些钱被隐藏在海外。华盛顿驻欧洲的最高级别外交官声称,普京可能知道有关在伦敦谋杀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的事情。
  英国和美国官员就绕开一个禁止使用集束炸弹的提议进行了合作,允许美国在英国领土上保存集束炸弹,无视禁止使用集束炸弹的条约已经生效。议会对这一机密协议不知情,时任英国外相的米利班德批准了这一机密协议。
  美国外交官认为,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对去年发生的大屠杀事件负有责任。联合国曾就大屠杀事件进行过战争罪行调查。
  美国外交官称,俄罗斯曾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格鲁吉亚分裂分子提供了武器,在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之前曾实施了秘密行动以削弱格鲁吉亚。
  美国外交官形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是一位低级别人物,他是 “蝙蝠侠”普京的助手罗宾。
  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称,对乌克兰和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供应与俄罗斯黑帮有联系。
  美国大使称,长期担任莫斯科市长职务的卢日科夫位于“腐败金字塔”的顶部,“腐败金字塔” 涉及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警队、俄安全部门、政治党派、犯罪集团。
  一名外交部官员称,米利班德在去年斯里兰卡人道主义危机期间大力主张向斯提供援助和关注人权的动机是为了赢得居住在英国的泰米尔裔选民的选票。
  德国《明镜》周刊
  美国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未来能大有作为持怀疑态度,认为普京是幕后的主导者。
  在帮助建设格鲁吉亚的军力后,美国曾在2008年格俄战争爆发前进行了最后的外交努力,试图避免战争。华盛顿驻格鲁吉亚大使警告格鲁吉亚,战争将使其失去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宝贵支持。布什和他的国务卿赖斯在公开场合继续表态称将支持格鲁吉亚。
  外交电报称,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削弱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控制。在乌克兰新总统亚努科维奇就任后,他们试图使他成为美国的伙伴,从而给克里姆林宫一个外交打击。
  法国《世界报》
  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向俄罗斯提供大笔贷款。大使馆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充分理由。
  西班牙《国家报》
  美国驻马德里使馆在过去七年里最大的一个目标是使西班牙放弃对被控在巴格达杀害一名西班牙电视摄像师的三名美军士兵的刑事指控。那名电视摄像师2003年4月8日在巴格达身亡,美军的一辆坦克对他和其他报道伊拉克战争记者所居住的巴勒斯坦饭店进行了炮击。美国外交官就这一案件与西班牙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了一系列会谈。
  美国《纽约时报》
  一封标题为“质疑普京的职业道德”的文件援引传闻称,俄罗斯总理普京经常不去办公室上班。
  美国外交官警告称,加拿大越来越对美国感到不信任。他们称,加拿大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美国人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他们还说,加拿大人持不友好态度的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加拿大一直在充当“蝙蝠侠”美国的助手罗宾。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2:47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2:50 编辑

维基解密引爆美外交911

——揭美侮辱领袖 盟友敌几无幸免

尽管美政府极力制止但始终无法阻挠“维基解密”网站前公开大批美务院与个驻外使领馆往来机密外交文件更令华府尴尬其驻外使馆对外领袖尖酸批评彻底曝光这宗美外交史最大规模泄密事件被形容为“全球外交”势必引发重大外交危机使美深陷窘境

“维基解密”公布逾万份外交报及,份外交指示中有美外交官形容意大总理贝卢斯科尼“太自负且无能”又沉溺派对德总理默克尔被形容为“怕风险、无创意”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只服从总理普京指示犹如蝙蝠侠助手罗宾文又指贝老和普京关系特别亲密引起美紧张及疑虑

意大外长弗拉蒂尼形容这次美外交内幕曝光“世界外交史”或会“炸毁”美与其家互信关系指公开密件“刑事行为”希望意法院能调查此事

沙特促“斩蛇头”攻伊朗

文件又记录了诸外交内幕例如沙特王阿卜杜拉曾反复敦促美攻打伊朗核设施直言应“斩蛇头”以列防长巴拉克也曾美于今底前攻打伊朗核设施最佳时机另外月篇文引述息士指出伊朗最高领袖卡梅内伊患有末血癌能只剩几个月性命向反对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得悉后着手为接替卡梅内伊铺路其中份文显示沙特阿拉伯曾向中提出沙特愿意保证向中供应石以减少中方依赖伊朗供换取中采取行动阻止伊朗发展核武

谈韩朝统 爆卡扎菲艳遇

在朝鲜半岛局势美韩官员曾讨论到旦朝鲜因困境和政治渡问题崩溃时朝韩统能性还有文件指发现伊朗从朝鲜取得射程涵盖西欧精确导弹

除了外交内幕文件还穿插“首脑秘闻”例如美外交官声称比亚领导卡扎菲去访美时与名“性感妖媚”乌克兰发女护士形影不离
这些机密文件无属“最高机密”但.万份被标识为“秘密”,份标为“内部”即太敏感而不能与外政府分享其中,份同属“秘密”及“内部”超万美政府员及士兵阅读这些文件包括些职位极低

奥巴马令检讨保密工作

奥巴马政府昨令所有政府机构立即检讨现有保密工作包括确保职员无法接触职责以外机密文件

创办阿桑奇前发声明称次公开外交文反映美如何刺探联合及盟友机密、如何对附属贪污及侵犯权视若无睹以及如何与中立家台底交易及为美企业游说。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2:50
11月30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于29日公布了首批极其敏感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这些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公布,立刻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紧张,而这一次曝光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机密性,已经被国际外交专家解读为“美国外交911事件”。

  据了解,此次曝光的文件内容以美国驻各国大使传回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为主,其中包括美国驻法大使形容法国总统是个敏感而独裁的人;美国驻北京大使认为中国政府涉入网络骇客行动的文件。

  大量美国外交密电文件遭到曝光后,美国政府极为震怒,并谴责维基解密网的行为是不计后果且危险的行为。而美国国务院在至阿桑奇极其律师的一份公开信中指出,维基解密网泄露的机密文件将使“无数无辜个人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应对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行为,美国五角大楼也采取了一些因对措施,不过这些措施似乎有些亡羊补牢之举。而美国五角大楼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取消所有可移动存储器和可移动介质的输入能力,所有从加密计算机系统向非加密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的行为,用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常用技巧的方法监控可疑电脑活动。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2:51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3:07 编辑


11月30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于29日公布了首批极其敏感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这些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公布,立刻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紧张,而这一次曝光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机密性,已经被国际外交专家解读为“美国外交911事件”。

  据了解,此次曝光的文件内容以美国驻各国大使传回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为主,其中包括美国驻法大使形容法国总统是个敏感而独裁的人;美国驻北京大使认为中国政府涉入网络骇客行动的文件。

  大量美国外交密电文件遭到曝光后,美国政府极为震怒,并谴责维基解密网的行为是不计后果且危险的行为。而美国国务院在至阿桑奇极其律师的一份公开信中指出,维基解密网泄露的机密文件将使“无数无辜个人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应对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行为,美国五角大楼也采取了一些因对措施,不过这些措施似乎有些亡羊补牢之举。而美国五角大楼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取消所有可移动存储器和可移动介质的输入能力,所有从加密计算机系统向非加密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的行为,用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常用技巧的方法监控可疑电脑活动。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3:06
维基解密引爆美国外交9-11 外交官加班道歉


“维基解密”网站11月28日开始逐步公布251287份美国驻外250多个大使馆和领事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秘密电报,这是迄今最大的机密文件解密事件,给世界一个“史无前例的洞察美国政府外交活动”的机会,也可能引发美国的全球外交危机。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国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也将陆续发表电报摘要。

美国暗查联合国领导人 收集DNA信息

据解密文件透露,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签署命令,要求美国外交官暗中调查联合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收集他们详细的生物信息、通信时所使用的密码、信用卡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电话、传真和传呼号码,甚至还有航空会员账号信息。美国在发给驻刚果、乌干达和卢旺达等国的外交官的指令上说明了生物信息包括DNA、指纹和眼球虹膜。

这项任务的调查对象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各位副秘书长、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专门机构的负责人及其主要顾问、秘书长的高级助手、维和行动的负责人等。针对潘基文的调查还包括收集分析他的管理和决策风格等信息。

针对联合国高官的监视行动牵涉到美国所有重要的情报部门,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美国政府发出的这些指令只署上“克林顿”或是“赖斯”的名字,分别代表了现任和前任美国国务卿。这些指令显示美国利用其1.15万名驻外工作人员收集了盟国与敌国的大量高度敏感信息。

美国政府这些指令的泄露很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联合国此前曾表示,窃听秘书长的行为是不合法的,1946联合国通过的有关特权和豁免的决议里提道:“联合国场所不可侵犯。无论在何处的联合国财产与资产都应该免于搜查、征用、没收和其它任何形式的干扰,不管这种干扰来自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司法或立法方面。”

沙特很尴尬 劝美国打伊朗被曝光

尽管伊朗一直坚称其核项目旨在提供能源,美国驻中东国家大使馆发回的电报显示,美国、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怀疑伊朗已经接近拥有核武器,因此希望能用武力阻止这一进程。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多次劝告美国攻击伊朗以终止其核武器项目”。2008年4月,阿卜杜拉与美国彼得雷乌斯将军会谈时还提出“斩掉毒蛇的头”。美国外交官注意到,沙特的外交人员在伊朗问题上态度比较温和,“但是,王室高级成员给我们的建议就有很大不同,更为好战”。

这些电报还强调了以色列渴望保持地区核垄断的地位,并准备好单独对抗伊朗。2009年6月,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估计,“从现在开始还有6到18个月时间或许可以阻止伊朗得到核武器”,过了这段时间,“任何军事方案都不可避免会造成附带损害”。

此外,解密电报还显示,沙特、阿联酋和埃及领导人称伊朗是“邪恶的”,一个“现存的威胁”和一个“将要给我们带来战争的”国家。去年,以色列军事情报负责人亚德林少将警告:“以色列不能低估伊朗,不能像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那样受到惊吓。”

巴林国王哈马德与美国外交官会谈时曾“强烈要求终止伊朗核项目,不惜使用任何必要的措施。让其存在的危险大于阻止它而产生的危险”。时任约旦参议院议长里法伊告诉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轰炸伊朗,或接受伊朗有核武的事实,制裁或激励都是没用的。”

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扎耶德赞成对伊朗使用武力,而且越早越好。“我相信他会把我们带到战争……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个人而言,我不能冒险与内贾德这样的总统打交道,他年轻又具侵略性。”

美国说了不少别国领导人的坏话

称德国外长虚荣、没能力

希拉里急忙致电“赔罪”

维基解密网28日晚公布的秘密文件,其中有大量关于德国政治家的评价。这一消息破坏了德国高层的安宁,引发震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特别致电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为泄密事件致歉。

维基解密网公布的秘密文件形成于2006年到2009年之间,有含时间、地点及人名在内的详细情报来源。所有文件中有1719份来自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其中对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很关注。大部分涉及他的文件认为其能力有限,有虚荣心,并且对美国持批评态度。

美国外交官认为,韦斯特韦勒缺乏外交经验,对待美国的举动具有两面性,“他的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这是美国现任大使的原话。2009年9月22日的一份文件中称他性格奔放,因而很难在与默克尔的争论中甘居下风。

称内贾德为“希特勒”

说金正日患癫痫

最新公布的机密文件称,美国国务院曾在内部绝密文件中对相关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坦率的”评论。比如,美国将伊朗总统内贾德比作是“希特勒”,将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作是“赤裸君王”,还说他“脸皮薄”;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是“特富龙天使”;称俄罗斯总理普京为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而总统梅德韦杰夫有些“多虑、犹豫不决”。

解密文件还显示,美国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患癫痫病,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是个偏执狂,而且过于软弱,而利比亚领导人的全职护士是一个“性感的金发女郎”。

“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国务院文件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喜欢东方而不是西方”,并且他“对欧洲没有感情”。

美国国务院评价萨科齐“脸皮薄”

津巴布韦总统被称为“疯狂的老男人”

美国外交官慌了

加班加点四处道歉

维基解密再次公布新一批美国政府机密文件之后,白宫谴责维基解密的举动是“不顾后果”、“危险”。白宫发表声明说,这可能会危害美国和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声明还说,机密文件被公开有可能给美国外交官、情报人员等带来危险。

美国国务院已经要求外交官们放弃休息和周末时间,紧急与相关国家的外交部门联系和沟通,以减少这些国家对涉及的相关电报内容的愤怒。美国国务院官员称,此次公开的一些机密文件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国务院的内部信息,所以用词都非常坦率,缺少外交官经常使用的掩饰性词汇。一些文件还涉及俄罗斯、阿富汗及其他中亚国家官员涉嫌腐败的问题。这些泄露的文件足以令外国政府和领袖们难堪,恐怕也将给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英国外交部对这些机密信息被透露予以谴责,其发言人称:“我们谴责任何没有经过授权的解密行为……这会损害国家安保、不符合国家利益。”

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把此次电报泄密事件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并表示这会“毁掉各国间的信任关系”。

五角大楼

动用“黑客”让维基封口

美国五角大楼28日在谴责维基解密网爆料行为的同时,还公开了一套行动方案,以应对今后再有秘密文件遭曝光。

五角大楼行动方案包括取消所有可移动存储器和可移动介质的输入能力,限制所有从加密计算机系统向非加密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的行为,用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常用的方法监控可疑电脑活动。

当天,维基解密网就遭遇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以致网页难以登录。不过,这家网站仍在几个小时后公布了敏感外交文件。

对五角大楼的“封口”行动,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通过微博称,即使黑客让我们的网络垮掉,“推特”网、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国家报》、德国《明镜》周刊、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也会刊载出来。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3:31
“维基解密”将公布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


据一位维基解密前合作人透露,维基解密即将公布的文件包括 251,287 份外交电报,8,000 个美国国务院外交命令。其中有 15,652 份文件为“机密”级文件。维基解密此次的合作媒体有纽约时报、世界报、国家报以及明镜周刊。合作媒体已经开始分析这些外交文件。

明镜周刊透露,在即将公开的文件中,有一份 1966 年的电报,但大多数都是 2004 年以后的电报。有 9,005 份文件是 2010 年 1 月和 2 月的。有 40.5% 是“秘密”级文件,6% 是“机密”级文件,没有“绝密”级文件。

另有消息称,大约有 500 - 1000 份文件与法国有关。

美国对此已紧急照会十余国,让他们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已经紧急照会的国家包括: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丹麦
挪威
以色列
俄罗斯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芬兰
阿富汗
波兰
冰岛

英国政府向一些媒体发送了“DA Notice”(国防命令),让其不要报道涉及英国国家机密的内容。
据香港电台报道,希拉里·克林顿就此事亲自致电中国外长杨洁篪,但未透露通话内容。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3:54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3:54 编辑

维基解密遭域名服务商封杀


EveryDNS.net网站份声明截图。


EveryDNS.net微博内容截图。


维基解密网微博证实。
  北京时间12月3日下午消息,据科技网站skeptic geek报道,为维基解密网站提供DNS服务的美国域名服务商EveryDNS.net以其基础设施遭到威胁为由,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日晚上10点中止了对维基解密网站的服务。

  EveryDNS.net在声明中表示,和其它用户一样,提供给维基解密的服务是免费的。服务被中断是因为维基解密网站违反了有关“成员不应当干涉另一名用户的使用和运用服务、或者另一方使用和运用类似服务”。

  EveryDNS.net表示,维基解密网站成为大规模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对象,这些攻击已使EveryDNS.net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遭到威胁,未来的攻击也将产生类似的效果。近50万个其它网络也在使用EveryDNS.net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维基解密网站在其微博中证实:“美国everydns.net在声称遭到大量攻击后中止了维基解密网站的域名服务。让我们强大起来。https://donations.datacell.com/。”

  维基解密网站正不断遭遇麻烦。亚马逊已宣布不再为其提供服务器支持。美国参议员利伯曼已提交了一份法案,法案将规定任何人刊登美国情报来源的名字将是一项联邦罪行。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7:20
维基泄密:外交界“9·11”事件

  希拉里暗查潘基文 意总理视普京为“大佬同伴”

   2010年11月28日晚开始,受到攻击的“维基泄密”网站(WikiLeaks)通过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陆续公布了自己获得的至少251287份美国驻外250多个使领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电报内容。

   大多数电报由大使、领事及其他外交官起草,内容包括他们对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的分析、搜集到的有关人员和事件的背景资料,以及具体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信息。他们在信件中还经常会对外国政治家和他们的动机发表批评性言论。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在密件公开前就已担心,此事将成为“外交界的9·11”,将“摧毁国家间的信任”。

   这些外交文件多数发送于2007年到今年2月之间,被怀疑是由一名22岁的前美国情报分析员从美国数据库中偷偷下载,并上传至“维基泄密”的。“维基泄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称,电报涉及“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每起重大事件”。

   这是“维基泄密”第四次将机密文件公之于众。该网站曾于4月曝光美军在巴格达杀伤平民的片段,于7月通过《纽约时报》等媒体公布了7万多份美军关于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件,于10月公开了约40万份美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机密文件。“维基泄密”还宣布,将于明年年初公布它所掌握的美国一家大型银行数以万计的内部文件。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表示对泄密事件展开刑事调查,国际刑警组织也于12月1日发出红色通缉令,以强奸和性骚扰罪名通缉阿桑奇。

  希拉里下令暗查潘基文

   不断披露中的电报揭示出,美国国务院已将其部分外交工作者的角色延伸至间谍领域,美国外交官同时还担负搜集其他国家及组织领导人情报的任务。

   2009年7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签署“国家人工情报搜集令”,要求外交官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其他国家的高官进行调查。情报搜集令使用了“人工情报”(Humint)这个间谍术语,似乎模糊了外交官和间谍的界限。该指令发至30个美国驻外大使馆,包括柏林。前国务卿赖斯此前也曾多次下达类似命令。

   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外交工作者搜集的对象“清单”,都明确地体现在电报中:“办公及所在组织名称,名字、职位和名片上的其它信息,电话、手机、寻呼机、传真号码”,以及“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的‘控键’、email地址、网址识别-URL,信用卡账户,经常乘坐的航班的乘客号码,工作日程及其它相关的生物特征信息”。在美国,“生物特征信息”通常指虹膜扫描、指纹和DNA信息。此外,美国还想掌握潘基文的管理和决策模式及其对秘书处影响力的信息,还有他与秘书在伊朗等问题上的计划和意图。电报文件还体现出美国对联合国哪个议题最感兴趣。它们包括:达尔富尔/苏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伊朗和朝鲜。

   一些电报还要求外交官获取支持外国军方和情报机构通信的具体电信网络及某些外国官员的各种个人信息。搜集信息似乎成了外交官的主要工作。

   2008年10月,美国国务院要求驻以色列、约旦、埃及等地大使馆获取“巴勒斯坦在影响美国在巴以谈判中的地位方面的计划、意图和努力”等信息,同时要求搜集关于“以色列领导人在管理以美关系方面的意图和策略”的信息。2009年4月,美国驻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外交官领命了解当地农作物产量、艾滋病患者率以及中国在非洲对铜、钴和石油的探寻情况。2009年6月在一封发给美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电报中,美国国务院要求获取“保加利亚领导人与俄罗斯官员或商人的私交的具体信息”。希拉里还曾要求获得有关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精神健康状况的汇报。

   电报中经常提及“线人”的名字和身份。《明镜》周刊在整理所获电报的过程中描述:“美国在柏林有一个广大的线人网络”,“线人甚至遍及德国各州的首府”。2009年10月,一个来自德国自由民主党的线人向美国外交官提供了关于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党和韦斯特韦勒的自由民主党在组成联合政府前的谈判信息。他“年轻、积极进取、忠实于党派”,美国驻柏林大使菲利普·默菲在2009年10月9日编号为229153的电报中这样描述道。

  辣评各国领导人

   美国国务院与使馆的机密电报中还经常夹杂着对国外领导人及其动机的批评性言论。

   在美国驻柏林使馆发送的一份报告中,德国外长、自由民主党领袖韦斯特韦勒被形容为能力有限、虚荣、对美国持批评态度,且“性格奔放”,因此很难在与默克尔的“每次争论”中甘居下风。但在外交政策问题上,总理默克尔才是更宜接触的人,她具有“更多执政和外交经验”。一些电报还将默克尔称作安格拉·“特氟龙”·默克尔,因为她就像特氟龙做的不沾锅,没有什么问题能黏住她。但“她不愿冒险、缺乏创意”。

   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被美国的外交官描述为固执己见、脸皮薄、难以捉摸、欺压部长和员工,但是个聪明的政治策略家。去年登陆日纪念日,萨科齐邀请英国首相布朗和加拿大总理哈珀参加,是因为“他的政府已经危在旦夕”。还有外交官形容他“情绪敏感、专制”。

   美国从驻莫斯科使馆那里也获得了大量信息,这也是为何华府不看好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未来的原因。外交电报明确地写着:普京才是“司机”。外交官评价,梅德韦杰夫的表现“平凡无奇,这对其职业寿命有潜在的影响”。该评价发出6天后,外交官总结:“梅德韦杰夫是‘头条人物’,普京才是‘一把手’。”电报还“爆料”,有传闻说,普京经常不去办公室。

   普京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亲密”关系,也是美国外交官们关注的内容。美国驻罗马外交官在电报中记录,有一次受邀前往贝卢斯科尼的乡间别墅做客时,电话铃突然响起,正是普京打来的。贝卢斯科尼还盛情招待过普京的女儿。贝卢斯科尼为了参加普京的生日聚会,还曾放到访的约旦国王的“鸽子”。2009年初,美国驻意大利大使发送了一份长达9页的日志来汇报俄意关系。“贝卢斯科尼认为,普京是他亲密的私人朋友。他与普京的接触还将继续多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日志中还写道,贝卢斯科尼崇拜普京硬汉式的统治作风,并将其视作“大佬同伴”。

   除此之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伊朗总统内贾德、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土耳其外长等等领导人,都被美国的外交官说过“坏话”。

  编译自《纽约时报》、《卫报》、《明镜》周刊、路透社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3.12.2010 17:24
【美国外交密电】维基解密告诉你真相

  爆料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这次在最新一波的机密文件中指出,美国在欧洲和中东的盟友,正在推动针对伊朗核子威胁强硬的反击行动;除此之外,还有25万份往来于美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务院的外交密电公文,包括美国驻北京大使,认为中国政府涉入网路骇客行动的文件,这些外交密电如果全部曝光,外交专家形容,对于美国来说形同外交911。

  维基解密爆料网站大爆料,揭露美国国务卿希拉蕊要求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针对联合国官员情搜,摆明冲着美国总统欧巴马来。维基解密创办人朱利安:“在欧巴马政权底下,还有更多爆料内容透过媒体曝光,数量更胜以往。”

  这一次爆料内容的机密性,已经被国际专家解读为“全球外交的911”,包括美国在欧洲和中东的盟友,私底下正对伊朗核子威胁秘密采取强硬反击,也透过维基解密一览无遗。CNN记者:“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头条要闻,过去2天已经有许多外交机密被揭露。”

  这一次遭到曝光的机密内容,以美国各驻外大使传回国务院的电报为主,驻法大使形容法国总统是个敏感而独裁的人,义大利总统不负责任又无能;中国政府则和网路骇客脱不了关系。CNN记者:“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和国际网路骇客有关,这则爆料是来自美国驻北京的单位。”

  25万份机密公文现在全被维基解密给掌握,不过这回维基解密比以往更聪明,没把资讯一次摆在网路上,而是采用一次只公布一部分的方式,也让美国政府危机处理一个头两个大。

  日政府或潜伏美情报员

  泄密网站“维基解密”近日公布的25万份美国外交机加密文件,披露了大量外交内幕,以及美国对多国领导人的批评,令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风暴。分析称,泄密事件背后反映出在21世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机密确实非常困难,同时也凸显“9.11”事件后鼓励分享信息的政策存在极大风险,对华盛顿来说,犹如一把“双面刃”。

  密件披露日本政府或潜伏美情报人员

  日本新闻网报道说,“维基解密”公布的这批美国外交机密文件中,已经发现有5697条发自东京,其中1660条属“机密文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

  日本首相官邸怀疑,在日本政府各机关中,可能潜伏着一些替美国政府出力的情报人员。

  消息说,发自东京的电文都是2006年以后的文件,其中227条是“秘密文件”(secret),3810条是“非机密文件”(unclassified)。包括冲绳在内的与日本相关的电文共有6722条,其中可能包括从东京以外地区发出的电文。

  日本政府正计划对这些文件进行核实,确定哪些是政府准许向美国政府传递的,哪些文件是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情报人员收集发送的,以便查出“危险分子”。

  美外交官对多国领导人评价刻薄

  香港《文汇报》报道说,解密文件显示,美国外交人员对多个国家领导人显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以负面批评居多。其中: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被指“相当软弱,且容易相信阴谋论”。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就“是个‘疯老头’”。

  英国安德鲁王子“在国外的粗鲁行为令美国人震惊”。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像(纳粹领袖)希特勒”。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则是“靠一群无能顾问管治国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个“怕风险、无创意”的人,德国外长韦勒则有虚荣心,“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美国外交官眼中是个“脸皮薄的独裁者,易怒且专制”,被比做“没穿衣的国王”。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太自负且无能;生理上、政治上都很软弱;常在深宵开派对,没能充分休息”。

  22岁情报分析员搅乱天下

  分析认为,机密文件接连外泄,将美国一些“不能说的秘密”彻底曝光,无疑让美国外交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除了泄密者要负上责任,但归根究底,华盛顿方面更是难辞其咎。

  据报道,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因各自为政,未分享有用情报,以致无法及时制止恐袭而饱受批评。

  因此,华盛顿当局决定将多个政府数据文件库连系起来,希望让重要情报在更便捷和更保密的情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大多数人分享,并标以“Sipdis”字样,作为机密电报的标签。

  报道称,“Sipdis”全写是Siprnet Distribution(秘密互联网协议分布),而Siprne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保密IP路由网络”,是美军在全球使用的内联网,独立于民用互联网,由美国国防部负责运作。

  标注了“Sipdis”的外交电文,会自动下载到大使馆的机密网站上,不单国务院职员可以获取内容,连接上Siprnet的美军也一样可以。统计数字显示,获准登入Siprnet的人数达300多万人,大大增加了数据外泄的风险。

  情报部门和军方人员更容易获取政府机密。例如早前曝光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文件,便是由陆军情报分析员曼宁偷取和泄露,显示有关政策早已为泄密种下祸根。

  报道称,这批新泄密的外交电文于年初交到媒体手中,全部储存于一个USB盘内,档案大小共为1.6GB。报道指,泄密者据信是22岁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他是之前“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军密件提供者,自4月起已被单独囚禁。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4.12.2010 20:35
维基解密“流浪”互联网

12月4日上午消息,本周五,维基解密(WikiLeaks)成了互联网流浪汉,从一个网站迁到了另一个网站。之所以如此狼狈,是遭到了政府和黑客的围剿,对方的目的是阻止他们直接与公众联系。

  信息大战

  由于披露了一批机密而坦率的外交电报,该组织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陷入尴尬境地。在一家美国公司切断了wikileaks.org的流量后,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新家”,但随后,法国政府又准备将他们从这个新家驱逐出来。

  到了周五晚些时,维基解密已经至少换了三个新家。

  美国互联网言论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联合创始人约翰·佩里·巴罗(John Perry Barlow)说:“首次真正的信息大战开始了。战场是维基解密,你们都是军队。”他的这条信息随后被维基解密转发给了30万名粉丝。

  法律压力

  在瑞典政府应英国官员要求修改了对他的逮捕令后,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面临的法律压力陡增。

  英国执法部门拒绝透露阿桑奇是否或何时逮捕阿桑奇。阿桑奇的律师们也已经表示,他们相信,能够收到任何针对阿桑奇逮捕行动的通知。但截至周五下午,他们仍未收到逮捕令。

  在今年8月去过一趟瑞典后,这位39岁的澳大利亚人便被指控强奸和其他性犯罪。

  阿桑奇表示,逮捕他不会阻止维基解密和全球多家大报披露美国的外交电报。他还威胁称,一旦被羁押,就将加速信息的发布。

  早有准备

  最近几天,维基解密和多家报纸已经披露了数万份电报。阿桑奇表示,所有这些电报都已经通过很强的加密方式发送给数万人。如果他遭遇不测,这些数据的破解密码就会发布出去,所有的机密都将同时公之于世。

  阿桑奇在与英国《卫报》的读者进行网络交流时说:“历史将会胜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能否幸存?这取决于你们。”《卫报》也参与了本次解密活动。

  维基解密并非完全依靠网站来散布机密文件,如果网站无法运行,他们还将继续与新闻机构直接交流。但是网站提供了一个与公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帮助该组织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机密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从匿名人士那里获得的。

  在与《卫报》读者的网络聊天中,阿桑奇承诺将尽可能提高网站的可用性。他说:“请放心,我对公众无法轻易获取或搜索我三年半的工作和其他内容感到深感不满。”

  更换域名

  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的EveryDNS原本为wikileaks.org提供流量解析,但在遭遇到黑客攻击,并使其网络的其他部分面临威胁后,该公司周四终止了这一服务。维基解密随后转移到了一个瑞士域名wikileaks.ch,并且寻求激进分子的支持。

  互联网安全公司Sophos研究员法拉瑟·霍华德(Fraser Howard)表示,失去了EveryDNS的支持只是很小的损失,因为维基解密还可以更换其他域名。“这很像是打鼹鼠游戏。”他说。

  瑞士的网址会将流量导向法国的服务器,但法国工业部长贝松(Eric Besson)却表示,为一个“破坏外交机密,并将受到外交机密保护的人置于危险之中”的网站提供托管是不可接受的。

  法国网络托管公司OVH总经理奥克他付·卡拉巴(Octave Klaba)证实,在一名客户要求一个“对抗攻击的专用服务器”后,该公司从周四便开始托管维基解密。

  卡拉巴表示,该公司已经就在法国领土上托管该网站是否合法询问过一名法官。“这与政治领域无关,也与OVH的要求或判断无关,而要取决于法院判决。”他说。

  网络攻击

  维基解密本周已经多次下线,原因可能是遭受了DoS(拒绝服务)攻击。在这种攻击中,被流氓软件操纵的远程电脑会通过大量的数据包来轰炸一家网站,使之无法访问。要确定攻击的幕后黑手非常困难。这种攻击很容易实施,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部署。

  这一系列攻击始于上周日,当时正值维基解密公布这批外交电报的前夕。为了应对洪水般的流量,维基解密转移到了亚马逊的托管服务中,该服务拥有大量服务器,而且可以按需租赁以应对流量激增。

  但是在美国国会工作人员询问其与维基解密的关系后,亚马逊周三便停止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亚马逊表示,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部分原因是担心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及无辜。

  美国调查

  美国正在针对维基解密泄露外交电报一事展开刑事调查。美国联邦总检察长艾里克·霍德尔(Eric Holder)本周表示,这些解密行为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外交工作以及美国与全世界的关系。

  在华盛顿,有望于明年1月接管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拉马·史密斯(Lamar Smith)表示,他计划就该问题举行听证会。

  美国内华达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因赛(John Ensign)提出了一个议案,希望修改美国《间谍法》,从而为公诉人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对阿桑奇及其组织提起刑事诉讼。但是未来几周内通过一项新法律的可能性很小。

  阿桑奇还在他的祖国面临法律风险。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如果可能,将会响应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令,逮捕阿桑奇。

  Wikileaks.ch归瑞士海盗党所有。这是一家两年前成立的组织,旨在保护信息自由。该组织官员表示,他们已经为阿桑奇提供了如何在瑞士寻求政治庇护的信息。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4.12.2010 20:45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4.12.2010 20:48 编辑

维基解密

   “维基解密”Wikileaks(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2010年7月26日,“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这一大宗军事情报泄密事件,被认为是美国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的“2.0版本”。

维基解密: http://www.wikileaks.org/ 瑞士WikiLeaks.ch、荷兰WikiLeaks.nl、德国WikiLeaks.de、芬兰WikiLeaks.fi还健在
目录

网站简介
泄密事件
报道原则
进军泰国
涉密文件“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美军表示
美国国防部
转移服务器
否认传闻
伊战文件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囚犯肋骨被打断
美军袭击平民
文传电报泄密涉及英国的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涉及日本的内容
Siprnet网络
美军密件提供者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
评估威胁
创始人介绍人物简介
生活颠沛
引发争议
遭到抓捕
出现内讧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外交内幕
首脑秘闻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网站简介
泄密事件
报道原则
进军泰国
涉密文件 “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美军表示
美国国防部
转移服务器
否认传闻
伊战文件 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囚犯肋骨被打断
美军袭击平民
文传电报泄密
涉及英国的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涉及日本的内容
Siprnet网络美军密件提供者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评估威胁创始人介绍
人物简介
生活颠沛
引发争议
遭到抓捕
出现内讧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
外交内幕
首脑秘闻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展开

网站简介
  “维基解密”网站成立于2006  阿桑奇手持揭发阿富汗战争真实状况的报纸
年,但在2007年1月才首次在网络上露面。它一直自我标榜为:反对权力过度扩张的政府[1],支持公民活动家、记者以及其他挑战强权的人士。该网站自打运营以来,就让不少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头痛不已。
  “维基解密”虽然致力于揭露机密,但它自己却“深藏不露”:该网站没有公布自己的办公地址和电话号码,也没列举该网站的主要运营者的姓名,甚至连办公邮箱都没留。外界既不知道它的总部在哪,更不知雇员是哪些人。
  目前,“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做了很多事情。它的创始者说,那些上传材料的人也都是匿名。由于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该网站创立者为澳大利亚记者朱利安•阿桑奇,该网站由一些新闻记者、技术人员以及活动家来运行,内容可谓“兼收并蓄”。其核心管理人员有5人,其中一人名叫丹尼尔•施密特。施密特现年32岁,是一名德国人,生活在柏林。他长得又高又瘦,戴一副黑边眼镜,留着小胡子。此前,他在一家私人公司当网络工程师,后辞职专门运作该网站。和其他负责人一样,他实际上是在自己家工作,也不拿工资,尽管他是全职工作,每天工作数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施密特有两台笔记本电脑,这就是他的办公工具。丹尼尔•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维基解密"所传递的信息是,你要么自己选择透明,要么"被透明"。”
  5名核心人员每天更新网站的内容,将网友上传的材料去芜存精。这些材料有1/3的   
被立即删除,其中包括一些人自己胡乱编写的所谓揭露性材料、恶搞的东西以及伪造的文件。其余的则由数百名专家来帮助审核。数百名专家中既有法律人士,也有笔迹鉴定专家和视频加密专家。当然,他们都是志愿者。平均每天约有30份敏感文件被网友贴到该网站上,供全球网民观看。
  为了免遭人身攻击或吃官司,只有施密特和阿桑奇公开了自己在网站中扮演的角色。


泄密事件
  美国军方机密报  “维基解密”
告称,Wikileaks 网站的行为已经对美国军方机构的“情报安全和运作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份机密报告称,该网站上泄漏的一些机密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军方在国内和海外的运作安全。”这份报告是由军方反谍报机构于2008年制作的,不过本周一这份报告的内容被泄露到了网上。这份报告指出,如果能对有关文件的泄密者进行检控,那么无疑会对那些妄图利用Wikileaks.org网站泄漏其它军方机密的人 “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另外,这份报告还指责Wikileaks.org网站鼓吹不会对泄漏的任何文件进行审核,并公开支持和鼓励情报犯罪活动,违反了国 家安全法,已经构成煽动罪和间谍罪。
  不过美国军方情报事务的发言人,海军少校Col Lee Packnett则表示他对Wikileaks网站的泄密事件并不知情,因此无法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而专门负责为军队提供敌国武器情报的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IC)目前也没有对此事件作出回复。根据联邦间谍法案的规定,只要情报的持有机 构认为被泄密的情报有可能对国防构成威胁,那么任何一种泄漏与国防有关信息的行为均可被判犯罪。法案中的另外一节还指出,间接向国外人士泄漏国防信息也可 被判有罪,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被判死罪。   
不过部分支持第一修正案的法学家则指责联邦间谍法案的有关定罪规定是违宪的,而保守派人士则坚决支持这些定罪规定。据《纽约时报》透露,在布什执政 期间,一些国防情报部门曾经未经许可私自窃听居民的通话,而这种举动本身已经构成了犯罪。另外在最近发生的一起情报泄密案件中,两位亲以色列的政治说客被 控泄漏了美国政府处理伊朗事务的机密策略,并泄漏了部分与基地组织犯罪网有关的机密信息等情报,他们因此被控犯有泄漏美国国防情报罪,尽管此案最后因证据 不足而宣判两位人士无罪释放,但审案的法官在审案过程中却明确表示联邦间谍法案的规定“完全符合宪法的规定”。
  另外,据情报部门的这份报告指出,Wikileaks网站过去也曾泄漏过美国国防部的机密文件,2004年,该网站便曾登载过一份有关伊拉克费卢杰 地区的机密文件,报告中并多次引用了这则泄密事例来阐明该网站对国防安全构成的危害。不过目前,Wikileaks网站已经将这份机密情报删 除,Wikileaks网站没有解释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文件从网站上删除。
  从2001年911事件算起,Wikileaks网站上一共刊登了数千页的机密国防文件,期间曾有一家瑞士银行在旧金山法院起诉这家网站,指控其泄 漏了机密情报,并要求当局关闭这家网站,Wikileaks网站最终在官司中胜出。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缺乏运转基金,上月这家网站已经被迫暂时关闭。
  2005年,Wikileaks网站曾经刊登了一份有关美军在伊拉克地区交战准则的机密文件,据《纽约时报》报道,驻巴格达美军司令官的发言人 Gregory J. Smith当时曾指责这家网站称:“我们不会对这份文档的真实性做任何评论。不过我们要提醒Wikileaks网站注意的是,他们 这样随便发布自认为是机密文件的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另外,如果这份泄漏出来的文件内容是真的,那么无疑会对美国军人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报道原则
  “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做了很多事情。它的创始者说,那些上传材料的人也都是匿名。由于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这个全球性的“泄密机器”也不受传统的记者规则以及平衡报道原则的限制,这点也让人深为忧虑。现在,主流的新闻媒体也密切关注该网站。
  但是,该网站的盈利模式仍是个问题。直到现在,该网站的运营资金仍来自志愿者的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据说费用每年为3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借助现在的超高人气,该网站正想方设法吸引新的捐助者以及基金会的支持。


进军泰国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泰国政府近日出于安全考虑封杀了“维基解密”网站,然而该网站又开设了“泰解密”(ThaiLeaks)网,向泰国人提供泄密信息。 据报道,泰国信息和通讯技术部一名女发言人近日称,泰国政府一个监察机构已经发布了紧急禁令,禁止本地访问维基解密网。 然而,“维基解密”在推特(Twitter)微博网站上创建了一个链接,点开链接即可看到一个名叫“泰解密”的网站,这个网站和被封杀的泰国版“维基解密”提供的内容完全相同。 “泰解密”的首页上发布了一则英文声明,称泰国政府封杀“维基解密”的行为妨碍了泰国人民参与“网络自由运动”,并表示“泰解密”将把“维基解密”网上有关泰国的全部“敏感信息”公布出来,用户可直接下载。据悉,这些信息中包括一段泰国王储私人派对的视频。[2]


涉密文件
“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维基揭秘网总编辑朱利安•阿桑奇18日声  “维基解密”张贴出大量保密文档
称,美国国防部表示愿意与这家网站商议如何帮助后者审查即将发布的剩余1.5万份阿富汗战争涉密文件,以便屏蔽美军“线人”个人资料等敏感信息。国防部当天回应,否认与维基揭秘网存在任何直接接触。
  据报道,维基揭秘网7月25日公布大约7.7万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曝光不少战争内幕。这家网站打算晚些时候公布剩余1.5万份秘密文件,但需逐行审查、屏蔽敏感信息,以免给一些机构或个人带来不必要威胁。
  阿桑奇18日说,美国陆军犯罪调查指挥部在维基揭秘网与美国国防部之间“穿针引线”,帮助双方实现接触。不过,美国国防部否认与维基揭秘网存在任何直接接触。[3]
美军表示
  据外电报道,美国五角大楼18日表示,不会与“维基解密”网站讨论去除将要公开的第二批阿战机密文件中的关键信息。
  此前“维基解密”网站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军试图与该网站谈判,要求其将1.5万份机密文件中的敏感信息全部删除。但是五角大楼否认了这一情况。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表示:“我们与‘维基解密’没有直接接触。我们没有兴趣讨论清理机密文件的问题。”
  “维基解密”网站已经泄漏了将近7.7万份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美军机密文件,并计划将另外1.5万份机密文件也公诸于众。[4]
美国国防部
  据美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8月18日表示,美国国防部已表明愿意就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与该网站进行磋商,帮助其审查这些文件,删除可能对民众造成伤害的信息。不过国防部方面则否认愿意与其合作。
  阿桑奇18日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本周通过律师收到的信息,五角大楼首席律师表示目前愿意就此问题同我们磋商。” 不过五角大楼对合作意愿的说法予以否认,他们只承认15日安排了其首席律师与维基解密网律师蒂莫尼•马图申斯基之间的电话沟通。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证实,因为马图申斯基的电话并未接通,所以他们16日致信给他,要求维基解密网返还阿富汗战争文件。五角大楼首席律师耶赫•约翰逊在信  维基解密网总编辑阿桑奇
中写道:“美国国防部不会与维基解密网协商公布美国政府其他机密文件的‘缩略’版本或‘净化’版本。”
  马图申斯基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15日没有安排与五角大楼进行电话沟通,不过最近与美国陆军犯罪调查司令部的一名探员通过几次电话。15那天该探员曾给他打电话,不过没有接通。马图申斯基补充说,该探员此前曾建议安排一次阿桑奇与国防部官员之间的会议,但并未提及电话沟通的事宜。
  维基解密网于7月25日公开了9万多页美军在阿富汗的战地情报机密文件,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展示出战争中的数千例“罪行”。更猛的“料”是其中巴基斯坦暗中支援塔利班、共谋打击美军的内容。
  阿桑奇8月18日再次重申,维基解密网计划在2周到1个月内发布第二批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5]


转移服务器
  北京时间2010年8月31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上周五报道,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的部分服务器已经被转移到地下30米的防爆机房中。  部分服务器已被转移到地下30米防爆机房中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经常会向客户表示,他们的机房是“防弹”的。而因为数次披露美军机密信息而名声大噪的维基解密网站服务器现在则被转移到了一个“防爆”机房中。
  据挪威新闻网站VG Nett上周五报道,部分维基解密的服务器已经被转移到瑞典宽带服务提供商Bahnhof的Pionen数据中心里。该数据中心将维基解密的数据存储于地下30米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二战时期修建的核掩体,将山丘的岩石挖空后修建而成,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该数据中心只有一个入口,而且配有半米厚的金属门作为保护。在维基解密网站上月公布了数千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的机密资料后,引发了美军的强烈不满,因此该数据中心现在有可能还会为其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
  8月初,瑞典海盗党(Pirate Party)开始托管维基解密的IT运营,但目前还不清楚该机构为何要将维基解密的服务器转移到Pionen数据中心里。


否认传闻
  北京时间10月23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该组织存在内讧,并自诩为维基解密的“避雷针”。
  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维基解密的总编辑否认了内讧传闻。但他并未谈论这些传闻对维基解密的潜在影响。阿桑奇本人目前正在因两起强奸和性骚扰案件面临瑞典当局的调查。
  维基解密今年7月披露了《阿富汗战争日记》(Afghan War Diary),其中包含了7万多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档。但自那以后,该组织的部分志愿者已经退出,原因是不认同该组织的行为方式以及阿桑奇本人的个性和风格。
  但阿桑奇表示:“这个组织不会让任何人成为靶子。我们总是期待着大量的批评。我的职责就是充当避雷针……吸引外界对我们工作的批评,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职责。”
  “另一方面,我获得了过分的信任。”他说。
  维基解密的部分批评来自于内部。维基解密的一名长期志愿者兼发言人安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Daniel Domscheit-Berg)上月退出了该组织。他表示,阿桑奇的个性正在偏离维基解密最初的使命:发布小型的揭秘信息,而不只是像《阿富汗战争日记》那样庞大而引人注目的信息。
  维基解密的新发言人克里斯汀•拉分森(Kristinn Hrafnsson)表示,维基解密公布的资料比该组织或阿桑奇本人重要得多,而且该组织已经试图表达这种观点。“在维基解密的历史上,没有人声称我们发布的信息不真实。”他说。
  离开维基解密后,多姆沙伊特-伯格表示,该网站收到了几个国家的大量新信息,但尚未发布。他说:“现在的信息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处理能力。”
  他表示,过去几周内,已经有大量新的志愿者加盟了维基解密,以取代离开的志愿者。他说,维基解密或许会宕机,但远未停止。
  资金也是一大问题。上周,一家曾经为维基解密收集捐款的英国公司终止了与该组织的合作。
  阿桑奇今年8月表示,审查秘密信息是“一个费钱的工作”。
  在《阿富汗战争日记》泄露后,瑞典检察官宣布,他们正在对阿桑奇的两起强奸和性骚扰案展开调查。瑞典总检察长玛丽安(Marianne Ny)在上月发表的声明中说:“有理由相信存在犯罪行为。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我认为应该被归为强奸。”但她表示,在做出最终决定前,还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调查。
  阿桑奇则坚称自己无辜,并且对半岛电视台表示,这一指控是一次“诽谤活动”。
  本周,阿桑奇申请瑞典居住权的申请被驳回,原因是他未能满足所有要求。瑞典移民官员拒绝公布细节信息。
  阿桑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得十分活跃,他回答了很多有关维基解密内讧的问题,但却屡次拒绝就强奸和性骚扰调查进行回应。对于这一指控对维基解密产生的影响,他也拒绝发表评论。
  在被记者屡次追问的情况下,他最终愤然离席,终止了采访  阿桑奇就维基解密披露伊战召开新闻发布会



伊战文件
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2010年10月22日表态称,该网新解密的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大屠杀”,同时谴责美军方未能对虐囚、滥杀平民等事件展开合理调查。[6]  美国陆军打死伊拉克平民的尸体
据报道,“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对美国有线新闻网说,这40万份伊战文件逐层记录了伊拉克战争6年时间里,美军在伊拉克作战的情况,包括美军纪录他们所见、所闻以及所做事情的报告。
  这些文件中纪录到,6年来,有10.9万人在伊战中丧命,其中63%是伊拉克平民;与此对比,此前的报告称,9年的阿富汗战争导致2万人丧命。对此阿桑奇表示,伊拉克战争的丧生人数是阿富汗战争的5倍,与阿战相比,可谓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屠杀”。
  阿桑奇说,这些机密文件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对死者更
    他是在自己家附近玩耍时遭射杀的。
为详细的描述,包括他们在哪场行动中死亡,以及死去的地点等。披露这批文件,让这些曾经默默无闻,对人们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数字的死者,有了自己的纪录,从此为世人所知。 阿桑奇指出,所要公布的这批文件引起的震感非同小可,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一个方面了解目前阿富汗战争的复杂情况。 “维基解密”此前表示将于2010年10月23日在欧洲发布约40万份涉及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秘密文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这批文件中记载了多起美驻伊部队虐囚及滥杀平民事件,但知情的美军方没有就此进行合理调查,由此遭到阿桑奇抨击。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在“维基解密”披露的档案中,一份美军报告引起了舆论的注意。这份报告记载了驻伊美军军官在审讯囚犯时为了从其口中获得情报,故意威胁要将他移交给伊拉克“狼旅”。
  根据报告的记载,负责审讯的美军军官对这名囚犯说,如果把他移交给“狼旅”,那么他就将永远也无法再见家人,并将承受酷刑带来的“所有疼痛和折磨”。
  最终美军是否将这名囚犯移交给了狼旅还不清楚,不过美军从2004年到2005年在伊拉克中部城市萨迈拉的作战报告纪录了美军将其他战俘和被捕的武装分子移交给“狼旅”的情况。
  这些作战报告多次纪录,美军当时反复地攻打萨迈拉,并将作战中捕获的战俘交给“狼旅”“进一步审问”,其中一份日期为2004年11月29日的报告写道“5名被捕者被交给伊拉克内政部进行进一步审问”,而次日的另一份报告记载“这些被捕者又被交给了内政部第二突击旅(即狼旅)进一步审问”。
囚犯肋骨被打断
  这些文件与《纽约时报》当时驻萨迈拉记者彼得•马亚斯的描述相印证。
  马亚斯曾描述说,当“狼旅”在殴打和虐待囚犯时,“美军士兵和美军顾问就站在旁边袖手旁观”。
  “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文件披露了“狼旅”虐囚的残忍细节。这份文件记载,一名“狼旅”的看守人员开枪将一名伊拉克囚犯的腿射伤,而这名囚犯在此后被关押期间继续受到残酷殴打和虐待。他的数根肋骨被看守人员打断,身上有多处裂伤,背上也有遭到鞭打的痕迹。但美国军方却对此视而不见,给出的最后结论只是“无需进一步调查”。[7]
美军袭击平民
  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度机密文件,经常受到该网站的“垂青”。有两起著名的泄密事件就是该网站“首发”。美国阿拉斯加州前州长佩林的私人电子邮件被黑客窃取之后,佩林的私人电子邮箱就被  被美军直升机开火击毙的平民
公布在该网站上。另外,美国中情局报告、备忘录以及监控录像,也能在该网看到。
  2010年4月,这个运行了3年的网站名声大噪,因为它发布了美军直升机攻击伊拉克平民的视频,吸引了全世界网民的关注。视频内容是,2007年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袭击巴格达的一群伊拉克人,造成数名平民死亡,包括两名路透社雇员。该视频共有800万人次的浏览量。
  此前,五角大楼一直阻止该视频传出。视频传出后,4月5日,五角大楼声称对伤及无辜感到遗憾。
  另据美国“反战网”2010年4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批评“维基解密”网站说,该网站“不负责任”,只是曝光整个战争中无甚价值的东西。按照“反战网”的话说,盖茨哀叹,“‘维基解密’可以发布任何它想发布的东西,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美国并非对该网站无动于衷,它想通过内部排查泄密者,防止机密文件进一步泄露。
  2008年一份标注为“机密/不得向外国发布”的美国国防部评估报告说,“要考虑到‘维基解密’会获得机密的国防部报告”,因为此前已有机密文件发布在该网站上。该评估报告建议“认定、曝光、终止雇佣或采取法律行动来对付现在或以前的提供内幕者、泄密人”。有意思的是,该报告也被“维基解密”泄密。
  施密特说,他们还打算发布新的泄密材料,包括美国在阿富汗轰炸平民的视频,相信到时也会有上百万的点击率。
  但是施密特称,该网站成立的初衷并非只是披露西方政府的机密,而是揭秘发展中国家极权政权的腐败和恶行。《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该网站的爆料也惹火了一些国家,一些企业也打算收集材料控告它。
  [7]


文传电报泄密
  维基解密网站在2010年11月28日公布新一批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这次公布的是美国驻外使馆发送给美国国务院的25万份秘密文传电报,这些文件包括美国的一些外交交易,以及美国外交官对一些国家的秘密观点。据英国媒体报道,公布的内容中包括美国对英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以及对英国首相等的指责等。
涉及英国的内容
  新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如对英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指责,对英国首相卡梅伦政治方面的批评,对一些英国王室成员不恰当言行的评价,以及对有关英国议员详尽情报的要求等。[8]
  英国媒体称,这些文件的公布将使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他的前任布朗陷入尴尬境地,这些被泄露的文件将显示英国首相并非令人尊敬的人物。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英国谴责这种未经授权的公布机密文件的行为,也谴责在英国公布这些文件的细节,这种行为将损害国家安全,而不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将使人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这位发言人还说,英美之间具有牢固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将会持续下去。英国国防部此前曾敦促媒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要公布这些文件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新公布的文件中有大量关于德国政治家的评价。在降临节第一个星期日,这一消息破坏了德国高层的和平安宁,并在各方引起震动。[9]
  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阻止这些文件的公布,为了预防负面影响,国务卿希拉里上周五特别致电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对此泄密事件致歉。美国驻德国大使墨尔非在今晨出版的德国《画报周刊》上发表讲话,谴责维基解密发表这些文件,指其是对人类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极大破坏,并警告这个举动将会对一些人带来生命危险。然而这一切努力并没有让维基解密止步。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形成于2006到2009年之间,有含时间、地点及人名在内的详细情报来源。对美国的盟国来说,这件事只是令美国人尴尬而已,而对世界范围尤其是那些敌对国家来说,秘密文件的公布则意味着亲美人士的生命或许受到威胁。
  所有文件中有1719份来自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其中对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给与更多关注。大部分涉及他的文件认为其能力有限,有虚荣心,并且对美国持批评态度。美国外交官认为,和这位“迷一样的人”交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韦斯特韦勒缺乏外交经验,对待美国的举动具有两面性,“他的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这是美国现任大使的原话。2009年9月22日的一份文件中称他性格奔放,因而很难在与默克尔的争论中甘居下风。在韦斯特韦勒刚刚接手外交部长职位时,美国外交官评价他“还需要对这一行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该秘密文件含有对默克尔的评价,虽不十分友好却持肯定意见。对国防部长古藤贝格的评价则十分积极。
  总得来说,美国外交官认为在外交问题上,德国政府是美国比较值得信任的伙伴。
  维基解密文件公布几分钟之后,美国大使墨尔非即在电视上表示道歉,德国政府高层也相继发表电视讲话,一方面谴责这种泄密行为,另一方面则强调这件事不会影响德美正常的外交关系。
涉及日本的内容
  “维基解密”公布的这批美国外交机密文件中,已经发现有5697条发自东京,其中1660条属“机密文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日本首相官邸怀疑,在日本政府各机关中,可能潜伏着一些替美国政府出力的情报人员。[10]
  消息说,发自东京的电文都是2006年以后的文件,其中227条是“秘密文件”(secret),3810条是“非机密文件”(unclassified)。包括冲绳在内的与日本相关的电文共有6722条,其中可能包括从东京以外地区发出的电文。
  日本政府正计划对这些文件进行核实,确定哪些是政府准许向美国政府传递的,哪些文件是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情报人员收集发送的,以便查出“危险分子”。


Siprnet网络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因各自为政,未分享有用情报,以致无法及时制止恐袭而饱受批评。因此,华盛顿当局决定将多个政府数据文件库连系起来,希望让重要情报在更便捷和更保密的情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大多数人分享,并标以“Sipdis”字样,作为机密电报的标签。
  报道称,“Sipdis”全写是Siprnet Distribution(秘密互联网协议分布),而Siprne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保密IP路由网络”,是美军在全球使用的内联网,独立于民用互联网,由美国国防部负责运作。标注了“Sipdis”的外交电文,会自动下载到大使馆的机密网站上,不单国务院职员可以获取内容,连接上Siprnet的美军也一样可以。统计数字显示,获准登入Siprnet的人数达300多万人,大大增加了数据外泄的风险。


美军密件提供者
  泄密者据信是22岁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他是之前“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军密件提供者,自4月起已被单独囚禁。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半岛网在一篇评论中写道:“‘维基解密’公布的伊战文件中包含了极其庞大的数据,揭示了一幅超越以往任何伊战公开信息的战争图景。”半岛网着重强调了”维基解密“公布的文件中涉及的伊战死亡人数:10.9万人死亡,其中至少包括6.6万平民,这是此前从未公布过的。美军和英军一直强调不清楚伊战平民死亡的数字。
  英国《卫报》着重报道伊战战俘在被伊拉克安全部队关押期间遭受虐待。
  美国《纽约时报》也选取了许多虐囚和滥杀事件进行报道。但却对此次公布文件的重要性泼了盆冷水,声称这些文件“并没有披露震撼性的内容”,只不过提供了一些细节和伊战的大背景。该报指出,这些文件在美国政府文件中属于机密级别最低的几类。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
  法国《世界报》则对这些文件的重要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世界报》指出,这些文件不仅仅披露了伊战为平民带来的惨重伤亡,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罕有的机会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观察这场战争。“这是第一次‘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讲述了士兵们的厌倦、荒唐和每天的压力。”
  以色列《哈阿雷兹日报》则从各国政府的反应给出了评价,该报评论称“在阿拉伯世界,此次泄露的伊战文件既没有引起震惊,也没有引起惊惧。美国政府真正的任务是平息国内的公共舆论压力,而不是顾及阿拉伯政府和人民”。[7]


评估威胁
  美国国防部官员2010年10月22日说,五角大楼正在检查伊拉克战争相关文件,以评估国际解密网站“维基泄秘”可能发布的有关伊拉克战争文件的“破坏力”。
  “维基泄秘”先前宣布,可能于2010年10月23日在欧洲发布约40万份涉及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秘密文件。五角大楼发言人戴夫•拉潘说,国防部不清楚“维基泄秘”可能发布什么文件,但估计与该网站2010年7月发布的阿富汗战争文件类似。
  拉潘说,国防部组建了一个120人的小组,梳理伊拉克战争数据库,评
  估这次泄密可能给美军士兵、与美军合作的伊拉克人,以及美军在伊行动带来的威胁。他们查看的内容包括伊拉克战场美军各战术单位上报的重大行动报告。官员们认为,遭泄密的报告可能包含与美军合作的部分伊拉克人姓名等内容。
  拉潘说,从规模上看,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数量远大于“维基泄秘”泄露的阿富汗战争文件,但从情报内容上看,两者可能十分近似。他说,这些报告会对美军造成威胁,但并非“致命威胁”,因为它们不包含情报来源及获取情报的手段等关键信息。
  五角大楼另一位发言人杰夫•莫雷尔说,国防部强烈谴责“维基泄秘”的行为。他说,前线战术单位的重大行动报告记载了对战场的初步观察,其信息未经分析整理,不能体现伊拉克战争全貌。这些报告可能包括伤亡事件、路边炸弹袭击、伊拉克人与美方合作情况等内容。
  “维基泄秘”2010年7月发布的阿富汗战争美军秘密文件涉及大量美军在阿富汗的活动与线人情况,招致五角大楼强烈抗议。
  [11]


创始人介绍
人物简介
  阿桑奇现年39岁,澳大利亚人。他在澳大利亚的童年生活颠沛流离。
  阿桑奇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到他1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16岁时,孤独的阿桑奇成为了一名网络黑客。
  1995年,他因黑客行为被裁定25项罪名成立,差点入狱。然而,他解密的决心未变,并于2006年创建维基解密网。他的朋友称这是“天才之举”。[12]
  截至20世纪末,他卷入总计30起计算机犯罪案件,包括侵入美国警察和美军网络等,但最终均以缴纳罚金了事。
  2006年,维基揭秘网站诞生,阿桑奇任总编辑,他号称网站有三大宗旨,即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
  有消息称,近些年来阿桑奇辗转多国,行踪不定,但偏好住在冰岛和瑞典,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对其有利。2007年,阿桑奇将维基揭秘网站的服务器从美国迁至瑞典。[13]
  2010年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已经对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并提醒各成员国逮捕阿桑奇。据报道,国际刑警组织在网站上表示,基于瑞典当局11月18日发出的“红色通缉令”,决定协助瑞典检方,在全球范围内通缉阿桑奇。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被指涉嫌性骚扰和强奸。
生活颠沛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餐馆中,阿桑奇说话声音很小,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阿桑奇表示,自己已经被特工盯上,出于自我保护目的,自己和一些支持者使用加密手机,不断更换手机号,住宾馆时用化名,头发也染了。在外住宿时,不是睡沙发就是睡地板,而且用现金结账,不用信用卡。
     
“每当想到余生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的时候,情绪就会低沉,我就会拿着一本书静静阅读。现在的生活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阿桑奇说他靠向朋友借钱度日。如果阿桑奇接受法庭的审判,可能他的余生就会在监狱里度过。涉嫌泄露机密文件给“维基解密”的美国士兵布拉德利•曼宁被判了52年监禁。
  阿桑奇说,“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辛,但自从踏上这条道路,我决心走下去,从来不后悔,也从来不妥协,这令我陷入一种特殊的局势中”,未来几周对他来说“最危险”。
  在瑞典惹上绯闻,在德国丢了电脑,在英国提心吊胆,连祖国澳大利亚都暗示不会保护他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官员说,他们正援引《1917年间谍法》评判阿桑奇的行为,要求阿桑奇“归还”拥有的一切政府文件并承诺今后不公开、搜集新文件。
  无奈之下,阿桑奇选择“走为上策”。然而,找到合适的避难国并不容易。公开秘密文件后,他来到瑞典并申请居留许可,希望借那里对新闻自由的宽容保护自己。
  阿桑奇在瑞典先是感受到热烈气氛,但好景不长。“他们称我为新闻业的詹姆斯•邦德,”阿桑奇回忆道,“我有了大量‘粉丝’,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最终给我带来麻烦。”
  因与两名瑞典女性的关系,阿桑奇受到强奸和性骚扰指控。阿桑奇自称双方是自愿行为,认为指控是“诋毁行动”的一部分。
  就指控内容,检察部门仍在调查中。然而,阿桑奇在瑞典为自己和维基解密网找到避难所的设想无疑化为泡影。
  他9月底离开瑞典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他乘坐的航班上没几个人,但他遗失装有3台保密电脑的行李。行李迄今没出现,阿桑奇怀疑行李可能中途遭人截走。
  前往冰岛躲避的计划也落空。阿桑奇如今住在英国,因为他所持的澳大利亚护照让他可以在英国待半年。入境时,阿桑奇还担心会在机场被捕。阿桑奇认为,冰岛和英国等国容易受美国影响。
  在他的祖国澳大利亚,几名政府官员暗示他,如果美国提出指控,澳大利亚政府愿意合作。阿桑奇说,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告诉他:“你在规则之外行事,所以就得在规则外对付你。”
  澳大利亚联邦调查局11月30日表示,一旦阿桑奇回到澳洲,将立即实施拘捕。[12]
引发争议
  外来麻烦让阿桑奇心烦,而来自团队内部的争议更让他头疼。
  阿桑奇在瑞典受指控一事曝光后,维基解密网内部压力临近爆炸点。一些与他密切合作的人选择“公开背叛”。
  《纽约时报》记者在冰岛、瑞典、英国、美国和德国采访数十名与阿桑奇共事的人或支持他的人,得到的印象是,这名网站首要革新者有人格魅力,但随着名气上升,行为开始变得独断专行、古怪和反复无常。
  一些维基解密网支持者对阿桑奇独自决定不经删节公开一些阿富汗战争文件感到极其不安。已公开文件中,一些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阿富汗部队提供情报的阿富汗人的名字并没有被隐去。阿桑奇认为,未经删节公开相关信息是自己深思熟虑、判断利弊后作出的决定。
  他的处事方式也在内部引起一些争议。一些网站支持者接受采访时称,阿桑奇容不下不同意见,如果与他发生冲突,结果就是“卷铺盖走人”。冰岛志愿者麦卡锡因看不惯阿桑奇的行为,最近疏远维基解密网。他说,大约有10多个“幻想破灭的志愿者”最近离队,有更多人可能会跟着离开。麦卡锡说,维基解密网发言人今年夏末被阿桑奇以“坏行为”为由停职。
  针对批评,阿桑奇称除维基解密网发言人外,迄今没有核心志愿者离开。[12]
遭到抓捕
  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已表示,将依据美国1917年的反间谍法来处理阿桑奇泄密,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可能面临间谍罪指控。
  阿桑奇此前想获得瑞典定居权但遭拒,瑞典两名妇女还以“性骚扰”罪对其提出指控。随后,阿桑奇希望避难柏林,也未能成行。
  他目前身在伦敦,签证将于明年初到期。澳大利亚政府似乎认为,“违反游戏规则”的阿桑奇失去受“规则保护”的资格。
  红色通缉令
  据外电报道,国际刑警组织12月1日表示,已经对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并提醒各成员国逮捕阿桑奇。
  据报道,国际刑警组织在网站上表示,基于瑞士当局11月18日发出的“红色通缉令”,决定协助瑞士检方,在全球范围内通缉阿桑奇。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被指涉嫌性骚扰和强奸。 据资料,“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最著名的一种国际通报。它的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的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各国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可据此通报立即逮捕在逃犯。红色通缉令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进行临时拘留的国际证书。无论哪个成员国接到“红色通缉令”,应立即布置本国警力予以查证;如发现被通缉人员的下落,就迅速组织逮捕行动,将其缉拿归案。
  阿桑奇目前下落不明,他此前对瑞士上诉法院提出的撤销逮捕令申请被驳回。与此同时,阿桑奇可能面临着在其它国家逮捕并被引渡回瑞士的命运。
  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由于先后曝光总数数十万份的机密文件,披露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以及外交方面的内幕,在国际社会的“名声大振”,支持者认为他是追求真相的先锋斗士,反对者如美国当局则强烈谴责泄密行为,称其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出现内讧
  有消息称,在公布了7万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后,维基揭秘网的部分志愿者已退出,原因是他们不认同该组织的行为方式和阿桑奇的个性及风格。
  资金也是阿桑奇的一大问题。上周,一家曾经为维基揭秘网收集捐款的英国公司终止了与该组织的合作。阿桑奇指责其背后有美国 “黑手”,但美国予以否认。[13]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据法新社11月29日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报道,厄瓜多尔周一宣布,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无条件提供庇护所。阿桑奇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
  厄瓜多副外长鲁卡斯在Ecuadorinmediato网站上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向他无条件的提供庇护住所。我们准备邀请阿桑奇来厄瓜多尔,这样他就可以将他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文件自由的呈现出来,不仅仅在网络上,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公开论坛。”
  针对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的国际逮捕令已于11月中旬正式发布,这个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涉嫌在瑞典对两名女性实施强奸和性骚扰。
  美国方面也对阿桑奇公布25万份秘密外交电报一事展开犯罪调查,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最近向外泄露了三类大规模美国政府机密文件。白宫将泄漏政府机密文件的人称为“最为首要的罪犯”,但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并没有对阿桑奇提出任何指控。维基解密向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新闻媒体机构公开的机密文件,充分曝光了美国幕后实施的外交行动。
  报道称,厄瓜多尔政府一直是美洲少数几个同美国白宫政见不统一的政权。鲁卡斯表示,尽管厄瓜多尔一直奉行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但此次涉及泄密的文件内容包含了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总统称维基解密犯错,触犯美法律
  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11月30日一度宣布,将向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提供庇护。
  该国外交部副部长卢卡斯称,正式邀请阿桑奇前往厄瓜多尔工作和居住,并希望维基解密公开所有涉及美国在拉美地区外交的文件。厄瓜多尔外交部官员也正设法联络行迹不明的阿桑奇。卢卡斯说:“我们将邀请他来厄瓜多尔居住,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附加条件。”
  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当天,厄瓜多尔政府迅速否认相关邀请。
  当晚召开记者会时,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宣称,维基解密“犯了一个错误,泄露了一些信息,触犯了美国法律。”他明确表示:“我们没有发出官方邀请。此前只是外交部副部长的个人言论,没有得到我的批准。”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瑞典警方2日表示,他们将对维基揭秘网站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布一份新的国际通缉令,由于程序错误,旧的通缉令不适用于英国。
  据英国媒体报道称,阿桑奇目前藏匿在伦敦,英国警方已掌握其确切藏身位置和电话号码,但迄今尚未批准根据国际通缉令对其实施抓捕。
  阿桑奇被指在今年8月对两名瑞典女子进行了“强奸”和“猥亵”。瑞典检控机构11月18日签发了针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阿桑奇提出了无罪的抗辩,但瑞典上诉法庭上周驳回了他的请求,裁定他有罪。
  瑞典最高法院文件称,“最高法院审阅了有关材料,没有找到受理(阿桑奇)上诉的理由。”文件称,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受理上诉。
  据英国报纸媒体报道称,阿桑奇目前藏匿在伦敦,英国警方已掌握其确切藏身位置和电话号码,但迄今尚未批准根据国际通缉令对其实施抓捕。
  阿桑奇的律师2日表示,英国警方以及其它几个国家的安全部门知道阿桑奇的下落。但他不肯透露阿桑奇现在所在的确切位置。
  英国《独立报》的报道称,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今年39岁,是一名澳大利亚人,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大量美国外交密电。今年10月在到达英国后,他向英国警方提供了详尽的联系方式。
  美国机密文件外泄给美国当局造成重大国际损失,他们已承诺采取行动终止这样的行为。11月29日,美国司法部长艾里克•霍德尔表示,司法部“正在积极就此事进行调查”,他坚称奥巴马政府采取行动的承诺“并非武力威胁”。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
  中新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记者 德永健)迄今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2010年11月28日如期发生。当天,“维基解密”网站曝光逾25万份据称是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将诸多美国外交内幕和盘托出。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包括25万多份外交电报及八千份外交指示,多数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约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间。
外交内幕
  这些被认为是往来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约270个驻外使领馆的机密文件记录了诸多外交内幕,例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曾签发指示,命令外交官搜集联合国高官的手机号、电邮地址、信用卡号甚至飞行里程卡号,并要求刺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领导、决策风格以及对联合国秘书处的影响力;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反复敦促美国攻打伊朗核设施,直言应“砍下那条蛇的头”;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曾对美国建言,2010年年底之前是攻打伊朗核设施的最佳时机;
  ——美国在劝说别国接收关塔那摩监狱囚犯时讨价还价,曾告诉斯洛文尼亚只有同意接收囚犯才能面见总统奥巴马,而小国基里巴斯接收囚犯后,曾得到美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奖励;
首脑秘闻
  除诸多外交内幕,被曝光的机密文件还穿插“首脑秘闻”。比如在一份电报中,美国外交官声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2009年访美时与一名“妖娆”的乌克兰金发女护士形影不离,而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去年访问阿联酋时,被发现竟然携带了巨额美元现金。[14]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
  “维基解密”远未停歇,史上最强即将登场。11月29日最新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披露,“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11月初接受该杂志专访时言之凿凿地表示,他目前还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一多半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搞垮一两个银行没问题,这就是“维基解密”想要的结果。  “维基解密”阿桑奇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
在11月11日细雨绵绵的早上,阿桑奇在英国伦敦某公寓接受了《福布斯》记者专访。他一头标志性的银发已被染成了棕色,阿桑奇说这样是为了防止有人追踪他。谈话中,阿桑奇延续其一贯的神秘谨慎作风,回答记者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前都会沉思片刻,想好后才缓缓给出答案。
  阿桑奇表示,他目前还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一多半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计划在明年年初公之于众;届时“涉案”财团或银行将被折腾倒闭,其影响将不亚于当年的“安然丑闻”。
  什么时候?哪家银行?都有哪些文件?对于此类问题,阿桑奇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他仅表示,即将在明年初曝光的机密资料会在美国经济界掀起另一场“安然”风波,再次让公众了解到公司内部交易、暗箱操作等种种龌龊丑行。阿桑奇甚至为即将到来的解密起好了名字———“巨量解密”,据称这一系列解密将逐步升级,其带来的冲击力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解密”事件。
  美国务院“封杀”维基揭秘 1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不要登录维基揭秘网站。而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鼓励外交人员多上网,利用“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智能手机等推进美国的民间外交。
  自11月28日起,维基揭秘陆续公布了25万份美国秘密外交电报,此事被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瑞士一名外交和信息技术专家指出,维基揭秘此次公布的电报内容使美国外交部门处境尴尬,“一方面,由于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外交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影响更多民众,另一方面,他们又得设法保证某些重要信息的保密性”。
  美国国务院的禁令并非首创。今年早些时候,维基揭秘曾公布大量美国国防部有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报告,当时五角大楼下令禁止员工登录该网站。
  美国网站终止合作
  最近几天为维基揭秘网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1日宣布,终止两者之间的合作。当天下午,维基揭秘通过微博证实了上述消息。维基揭秘在微博中表示,他们遭到了亚马逊的驱逐,现在只好租用欧洲国家的服务器。
  一向对维基揭秘持批判态度的美国参议员乔•利伯曼表示:“亚马逊终止与维基揭秘的行动是一个正确决定,它为其他(提供服务器支持的)公司树立了榜样,不应该让维基揭秘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机密信息四处扩散。”
  亚马逊是美国著名的在线图书销售商,在美国多个地方设有服务器,同时还向其他网站出租服务器。维基揭秘原本使用的是欧洲网络公司的服务器,但在它大量公布美国外交的秘密电报以后,它所租用的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被迫选择与亚马逊合作。
  维基解密(WikiLeaks)
  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于2010年11月29日公开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让人一窥美国驻全球各地大使馆如何在幕后讨价还价、美国外交人员对外国领袖的坦率看法,以及有关恐怖活动与核扩散的敏感资料。 维基解密这次公开的主要是274个美国驻外使馆在过去三年发送给国务院的25万1287份秘密电报,其中一些电报甚至是今年2月底发出的,当中有1万5652份是机密资料。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4.12.2010 20:50
维基解密创始人答网友问 揭穿西方言论自由虚伪本质

据英国《卫报》网站12月3日消息,近日掀起美国“外交界9 11事件”的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 阿桑奇接受了《卫报》网站的网友提问。阿桑奇在回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政府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并表示如果他和同事遭遇不测,有更多关键文件将自动解密。他坚信,历史将会获胜,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揭穿西方言论虚假“自由”

有网友说,西方政府一直标榜其法律保护新闻自由,并认为以此能树立政府的道德权威,然而对维基解密和阿桑奇的法律制裁将会削弱这种论调,这名网友便问阿桑奇对此事的看法。阿桑奇指出,西方政府已经通过一张由合同、贷款、控股、银行股份等工具织成的大网,将基本的权力关系财政化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言论很容易“自由”,因为政治的变化基本上不会导致这些基本工具的改变。

在阿桑奇看来,西方社会里的言论之所以是“自由的”,因为它几乎不会对权力造成任何影响。人们应该将审查制度视为能够体现一个国家里言论潜在力量的指标。

阿桑奇表示:“美国对我们的攻击令人充满希望,这表明言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力量,能够打破财政化大网形成的枷锁。”

***遭到死亡威胁 也收获极大信任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曾料到公布这些文件会对世界产生这么大影响,他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阿桑奇表示,他一直相信维基解密会对世界产生影响,2007年它就曾经改变了肯尼亚大选的结果。

他坦言自己和同事曾受到死亡威胁,这是公开记录在案的,但他们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与超级大国周旋。

有网友提到,针对维基解密的这场辩论已经非常个人化,甚至变成人身攻击,维基解密的对手试图让公众相信阿桑奇是一个强奸妇女的恐怖分子,阿桑奇为什么还要让维基解密面对公众?阿桑奇回答说,他起初曾尽力防止维基解密为人所知,但后来人们对他的身份极为好奇,甚至有人出来冒充维基解密的代表。

“必须要有人对公众负责;领导人只有勇敢面对公众,才有资格要求消息来源承担更大风险。我就像一根避雷针。我遭到了大量攻击,但也收获了极大信任。”阿桑奇答道。

***想念祖国澳大利亚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拥有澳大利亚护照,有没有可能现在回澳大利亚。这名网友担心阿桑奇因为公布了该国政府的机密文件,有可能刚下飞机即被逮捕。

阿桑奇坦言:“作为澳大利亚公民,我非常想念我的祖国。”然而他也指出,在过去几周内,澳大利亚总理和司法部长都明确表示,不仅不可能允许他回国,还将积极协助美国政府追捕他和他的雇员。阿桑奇对此表示十分不满。

***坚信世界更美好

有网友问,如果维基解密网站被亚马逊之类的主机服务提供商“踢出”,维基解密是否有第二手准备;维基解密公布的保密材料已经广泛散播,这是否意味着停止服务并不等于抗争的结束。

阿桑奇介绍说,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万人获得了此次“密电门”相关的加密文件,一旦阿桑奇和同事们遭遇不测,这些文件的关键部分将自动公开。此外,多家新闻机构也掌握有这些资料。

阿桑奇最后强调:“历史将会胜利。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能否幸存?这取决于你们。”(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4.12.2010 20:53
“维基解密”重创美国形象

  维基解密推动的“外交信息公开”风暴,已空前冲击了美国全球外交,重创奥巴马政府所努力重塑的美国形象。

  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25万多份美国驻外使领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秘密电报,这是迄今最大的机密文件解密事件,给世界一个“史无前例的洞察美国政府外交活动”的机会,也对美国外交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不得不第一时间出面扑火,连日向多国致歉。

  “维基解密”是如何影响白宫和美国国务院的呢?首先,此次泄密冲击美国的反恐大业及行动能力。泄密文件显示,在打击基地组织的战斗中,也门曾充当美国的挡箭牌。也门领导人告诉美军司令,当美国用导弹攻击“基地”组织时,也门将称这些攻击来自也门军队。而此前“维基解密”呈现的9.2万份美军在阿富汗战场的军事行动内部资料,使人们对阿富汗战争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战争比官方描述的要更加残酷。10月新解密的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又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屠杀”。大量丑闻相继被爆出,加深了国际社会对该地区前景的担忧,也冲击了美国的反恐及海外行动能力。

  其次,“维基解密”令美国外交面临信任危机,美国情报收集能力受损。解密文件提及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支持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尽管他们在本国声明中说得截然相反。这些涉及美国重要利益地区的外交真相被曝光,对美国外交可信度和信誉的损害不可估量。各国的防范可能会由此加强,今后美国收集情报将更加困难。

  最后,泄密事件危及美国形象并冲击双边关系。改善和重塑美国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国家形象是奥巴马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美国外交人员被揭私底下以尖酸刻薄言词批评外国领袖,质疑他们的意图、能力,甚至损害其尊严,多国政府纷表震怒。这对致力于修复和重建同全世界伙伴和盟国关系的奥巴马政府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奥巴马一直希望重启美俄关系,但密电中俄罗斯被描述成一个以普京为核心的“腐败国家”,这必然损害美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本信任。同样的是土耳其。奥巴马曾将土耳其称为“美国的一个极重要盟友”,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外交电报中却称,土总理埃尔多安领导的政府目光短浅,这种“口是心非”的外交立场将让美土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有格言称:“一国外交官就是送一个诚实的人到国外去替他的国家说谎”,但这种说法在网络时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已经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大变革,历来公开与隐秘并存的外交领域恐怕也难置身事外。目前可以认定的是,维基解密推动的“外交信息公开”风暴,已空前冲击了美国全球外交,重创奥巴马政府所努力重塑的美国形象。
作者: Paul    时间: 4.12.2010 21:51
Vesper_Lynd 发表于 3.12.2010 09:27
《环球时报》的文章口气太衰了,好像中国是头号受害者,看美国的哈哈笑,多好!要淡定,不要像希拉里那样猴 ...

呵呵,现在暂时看来还没有问题。但是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米国的有关部门与阿桑齐达成免罪协议,条件是利用该网站针对某些国家定向的释放危害信息呢?当然,俺也希望是自己想得太多,不过联想到中情局利用制造假情报来对付塔利班和傻大木的劣迹,做出这种事来也不稀奇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5.12.2010 10:39
维基解密的机密战争:真相的后果


摘要:《时代周刊》网络版本周撰文,分析了美国机密文件泄露的原因以及机密文件的保护状况,并据此提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究竟怎样处理机密信息最合适。

  以下为文章全文翻译: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伊拉克的哨所里,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下载了几万份外交电文到刻录光盘中。美国军方认为,曼宁触犯了美国法典第18部第1030(a)(1)条。美国法典的这一条主要针对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下载。不过,这并不是普通的犯罪。据称,曼宁将这些电子文档发布给了自称“信息自由活动家”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以及他创建的革命性的维基解密网站,他做了一件意义深远得多的事情:促使政府思考现在这个只需按一下按键私人通信就能迅速传遍世界的时代什么是真正的机密并评估怎样改变自己的行为。

  自11月28日起,维基解密发布了25万多份美国外交电文。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未经授权的当代机密信息泄露事件。这其中包括一万一千份标记为绝密的文档。据美国政府所称,发布此类信息中任何一条都会严重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在美国,这一事件迫使各部门之间禁止共享情报,并采用新措施来控制电子文档。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到最低级别政府官员的所有外交官员都在采取措施降低泄密事件对外国同仁的影响。

  维基泄密事件的后果才刚开始显现。例如,伊朗总统内贾德从泄密文件了解到,尽管它的阿拉伯邻居们在公开场合对伊朗示好,私底下却呼吁美国打击伊朗位于德黑兰的核项目。这一泄密是否会减少伊朗讨价还价的余地,或者伊朗领导人是否会坚持立场并谈判中采取更不合作的态度,这一切都还有待观察。显然的是,无论在伊朗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维基泄密事件都会改变历史。

  不过,泄露的秘密中并不全都那么重要。有意思甚至搞笑的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有4名金发乌克兰护士,而英国王室的年轻一代仍然能够把脚伸到嘴里面。这些信息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最终证明,这些伪造的机密信息使维基解密的存在成为可能。以它们应得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这样可能会更容易保护真正的秘密。

  自特洛伊木马计以来,政府就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意图保密。与此同时,政府也一直受到泄密的困扰。一些信息确实应当保密,但另一些却没有必要:如果联军部队没有提前几天发现罗伯特•李(Robert Lee)将军的命令藏在雪茄里,那么美国内战的安蒂特姆河战役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然而,在过去几年中,政府将越来越多的文档设定为保密,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想将每天的时间也列为机密。根据美国信息安全监督办公室的数据,美国政府指定的机密文件从1996年的105163份上升到了2009年的183224份,增幅达75%。同时,使用这些机密创建的文件和其他通信材料数量翻了接近十倍,从1996年的5685462份上升至2009年的54651765份。毫无疑问,有权限访问这些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多。2008年,美国政府问责局发现,仅五角大楼就将为63万人授予了权限。

  由于世界上更多地方有更多的人处理更多机密,自然就更难追踪它们。但更重要的是,它降低了政府在机密信息判定方面的可信度。在1971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案例的判决中,最高法院法官大法官Potter Stewart称“什么都保密就等于什么都没保密。”

  政府将越来越多不是机密的信息视作机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观点、备忘录和传闻的传播比人类历史任何时候都容易。总之,正如刚发生的事件一样,机密信息就很有可能泄露,特别是有阿桑奇这样的人下定决心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他曾是一名黑客,随后成为一名流亡政治活动家。他认为,所有信息都应当自由传播,政府事务的保密是对公民的一种侵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布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美国军队杀害伊拉克平民的视频,到所谓的“气候门”事件。阿桑奇只是一名追求平等,并且不愿守密的人。有传闻称,阿桑奇可能拥有属于美国银行高管,存有5GB内容的硬盘,这一消息导致美国银行股价11月30日下跌3%。阿桑奇目前因强奸案遭到政府的通缉,但他不承认这一罪行。在藏身之处,他通过Skype接受了《时代周刊》的采访。他表示,维基解密试图使世界更符合公民利益,并对抗那些滥用职权推动世界背道而驰的组织和机构。

  旧况

  不过,外界并不认为阿桑奇的行为对世界有利。过去20年中,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在与机密信息的泛滥作斗争,他们均认为,政府事务中的一些信息需要被保密。希拉里11月29日表示:“几乎所有工作中人们都需要依靠机密通信。”然而,随着所谓的机密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并且知道维基解密等网站可以发布这些信息,那么问题再次出现:美国政府,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仍然可以按照希拉里想要的方式依靠机密通信来完成任务?

  不久之前,这一问题的答案会比较简单:“是”。冷战时期,维基解密这样的机构不可能存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敏感信息总是勤奋地妥善处理,以防前苏联特工的窃取。前苏联也随时防止机密信息被美国特工窃取。在华盛顿,机密文件的拷贝经过编号,并在每一工作日结束时进行清点,锁至相应的保险箱中。一些文档甚至含有水印,以表明文档的来源和作者,并防止被复制。通信传输受到限制,非常敏感的材料只能在私有网络中通过国家安全局提供的加密技术传输。

  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开始。最初,美国政府抵抗信息技术的吸引力。但80年代末,在企业界,互联网以及快速数据存储和获取的发展使得查找和共享大规模的信息成为可能。然而在政府中,各个部门之前缺乏互信,并且拒绝共享文件。这一状况由来已久。例如二战后,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和中央情报局一直不知道,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军方已经破译了前苏联的密码本。情报部门之间相互的猜疑一直延续至柏林墙的倒塌,之后仍然继续。

  这一状况也使美国政府付出代价。2005年,“911”事件的调查委员会发现,政府部门之间糟糕的信息共享是政府应对“911”恐怖袭击的最大败笔。例如,联邦调查局已经知道“基地”组织的支持者扎卡利亚•穆萨维(Zacarias Moussaoui)试图了解航班信息,但却并未通知中央情报局,即便中情局正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将要到来的航班的详细信息。在“911”事件的余波过后,情报部门之间共享信息成为强制要求。

  为了响应新环境,美国国务院创建了“网络中心外交数据库”(以下简称“NCD”)。美国国务院以最高的保密等级将信息存储在这一数据库中。政府的各部门则通过各自的安全网络访问这些信息。五角大楼的网络创建于1995年,名为“安全互联网协议路由网络”(以下简称“SIPRNet”)。然而,从五角大楼最高长官到各战地情报人员,军队的所有人员都可以使用该网络。

  方便信息共享是一回事,这值得表扬,但这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信息成为机密。1995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布了12958号总统令,授予包括总统在内的20名人员将信息归类为绝密的权限。这意味着,一旦这些信息泄露,那么美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危害。然而,这一总统令允许这20人将加密权限授予另外的1336人。实际情况甚至更复杂。根据1997年美国两党的国会报告,大约有200万名政府雇员和100万名工业承包商被授予此类权限。

  然而,更多的政府官员有权给文档加密意味着,更多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查看这些文档的权限。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深入调查中,《华盛顿邮报》发现,有85.4万名政府和非政府人员有权查看保密等级最高的绝密信息。很难确保这些人都可靠,尤其是权限的授予存在缺陷,而且并不严密。美国政府问责局曾经抽查了3500份用于批准五角大楼人员授权的调查报告,发现其中87%至少缺少一份政府调查标准所需的文档。这些文档包括被调查人员此前供职情况等。其中12%的报告甚至缺少被授权对象的面谈记录。自2005年以来,美国政府问责局已经将有缺陷的授权流程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问题,现在依旧是这种状况。

  危害更大的是,外界对政府不信任的发展速度超过机密信息的增长速度。美国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里安(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1997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机密信息在90年代的快速增长,保持机密的必要性正在下降。莫里安表示:“几乎所有信息都被宣布为机密,但实际上并非所有信息都是机密,泄露信息也没有任何惩罚。”随着更多信息被泄露,政府的可信度也受到影响:这些信息要么很重要,泄密的惩罚太轻;要么完全不重要,没有保密的必要。信息安全监督办公室主管威廉•博桑科(William Bosanko)表示,当内部人员不再对政府对机密的判断有信心时,他们将自行做出判断,这将带来大问题。

  阿桑奇的经历

  无论外界对他持什么样的看法,阿桑奇现在都有能力对什么是机密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因此而名声大噪。

  阿桑奇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他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父母经营着一家剧院。14岁以前,阿桑奇曾经搬家超过30次。父母离异后,他和他的弟弟随母亲生活。1991年,由于黑客行为以及其他与计算机相关的犯罪,阿桑奇与其他几名同龄人被逮捕并受到指控。阿桑奇随后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数学专业,但未能毕业。他曾经表示,他退学是因为他的同学为美国国防部“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从事研究工作。人们普遍认为,该机构发明了互联网。它同时也研究先进武器。阿桑奇随后成为一名才能卓越的程序员,并于1997年为从事人权工作者开发了一款加密系统。

  2006年初,阿桑奇意识到,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密信息越来越多给他创造了机会。受五角大楼文件泄密的启发,阿桑奇于2006年12月创办了维基解密。他创办这一网站的理念是为任何不同意某一组织活动或机密的人提供一个发布信息的场所,无论他们是谁,身处何时何地。阿桑奇称,最初聘请了一些活动家运营该网站,现在该网站已经有5名全职员工和约40名志愿者,还有约800人临时帮忙。阿桑奇自己则继续从一个国家流浪到另一个国家,经常声称自己被跟踪。据称,因为两名女性遭到阿桑奇的性侵犯和非法胁迫而提出指控,瑞典当局已经针对阿桑奇发出逮捕令。阿桑奇否认这一指控,但国际刑警组织则对他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上线第一年,维基解密的数据库中有120万份文档。据该网站称,目前每天收到1万份新文档。这上百万份文档中,有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独家新闻,包括对肯尼亚前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Daniel Arap Moi)的腐败指控,秘密的科学教会手册以及美国关塔那摩监狱的工作手册,该手册泄露狱方准备隐藏来自国际红十字会的囚犯。

  最初,阿桑奇并未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政府对他的态度更多是觉得有趣,而不是担心。然而,在布拉德利•曼宁的事件发生之后,情况开始转变。曼宁现年22岁,他去年前往巴格达,担任美军的情报分析员。今年5月,他对加州的一名黑客表示,他能够访问SIPRNet和“联合国际情报通信系统”(以下简称“JWICS”)。这两个系统主要供政府官员和承包商传输机密信息使用。此前,SIPRNet和JWICS的用户不能将数据下载到可移动设备中,但美军中央司令部一度取消了这一限制。

  今年5月,曼宁对他的黑客朋友表示,他已经将数据下载至一个带有Lady Gaga标签的CD中。他向维基解密提供了一段来自阿富汗的视频,一份美国军方有关维基解密安全威胁的机密文档,以及26万份美国外交文件。这名黑客告发了曼宁的行为。政府官员表示,曼宁是外交文件泄密案的唯一嫌疑人。曼宁的律师则没有做出回应。5月底,美国军方逮捕了曼宁。但为时已晚,维基解密已经获得了这些文件。

  阿桑奇有可能在吹牛(他曾给《时代周刊》做了一堂关于国父的讲座),又有点殉道者的意味。他对外的形象更像是一名特别有才的做秀人物。由于维基解密此前公布的一些文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阿桑奇随后就发布了吸引全球媒体目光的信息。维基解密发布的一段2007年4月来自伊拉克战场的视频震惊了美国人。阿桑奇表示:“媒体审查和政府的反应非常强烈,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阿桑奇对许多事情态度激进。对于英国措辞强硬的“官方保密法案”,阿桑奇表示,英国政府仍然存在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他计划消除这一切。对于自己的做法,阿桑奇则谈到了推动美国宪法诞生的“革命行动”,并称间谍法案当前的覆盖范围太广。

  阿桑奇本人可能有朝一日面临该法案的惩罚,因为美国政府对阿桑奇的态度逐渐转向敌意。美国国会议员皮特•金(Peter King)将维基解密称作恐怖组织。11月29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德尔(Eriv Holder)表示,美国司法部将调查此事。不过,即使阿桑奇被逮捕,也很难起诉他。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目前调查主要集中在曼宁身上。一名官员表示:“这种案子的先例不多,因此我们需要确定,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维基解密是否可以视为媒体。”

  修复系统

  某种程度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与阿桑奇的看法一致,即机密信息应当越来越少。2009年1月21日就职当天,奥巴马向政府机构发信,呼吁政府机构追求开放透明。奥巴马随后发起一项政府部门之间的评估活动,并催生了2009年12月29日的总统令。该总统令要求数百万“派生”信息保密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学习哪些信息应当加密,哪些应当取消加密。该总统令还要求政府部门引入外部专家审核加密指引。最重要的是,奥巴马的总统令要求信息保密人员在他们创建的文档上署名。目前,信息加密改革的主要阻力来自美国国防部。一名政府官员表示,国防部对这样的改革持“抗拒”态度,因为国防部普遍认为,保守秘密能够保障军队的安全。作为回应,奥巴马今年7月要求所有部门发布新规,在今年底之前实施2009年12月的总统令。目前五角大楼已经制定了新规的草案。

  不过,这种共同看法并不能使奥巴马和阿桑奇结盟。奥巴马发现,重建政府的可信度非常困难。阿桑奇没有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容易。希拉里表示,大规模披露加密信息将导致人民的生命处于危险中,并威胁国家安全,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一些共同问题的解决。维基解密的做法也导致美国收紧了安全政策。泄密事件让美国加紧而不是放松了其安全协议。泄密后第二天,在征求白宫的意见后,美国国务院切断了NCD和SIPRNet的连接。美军中央司令部则重新封杀了可移动设备,并要求下载任何机密文件到不安全的设备都要经他人批准,并将安装软件监控对机密信息的可疑处理。

  这些举措是否有效仍然未知。美国情报部门一名前官员表示:“世界正在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与徒劳无功地迷恋过去那样保护几百万条秘密相比,使用更少的机密开展工作最终将占据优势。”然而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不过,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x)对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盖茨曾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以及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他11月30日表示:“这一事件是否令人尴尬?是的。是否令人难堪?是的。对美国外交政策造成的后果呢?我认为不太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若无其事,这也是美国历任总统希望在保密该保密的东西和公开该公开的东西寻找平衡并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原因。1971年,美国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在他对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的观点中定义了这样的平衡。他表示:“真正有效的内部安全系统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披露信息,并认识到只有能够维持可信度才能最好地保护机密。”这是发自美国建国精神的智慧之言,这段话也被阿桑奇充满钦佩地引用在维基解密网站上。
作者: Paul    时间: 5.12.2010 10:54
本帖最后由 Paul 于 5.12.2010 10:55 编辑

回复 Vesper_Lynd 的帖子

放弃平壤说 中国颇尴尬 朝鲜成中国迈向大国的包袱
http://forum.kaiyuan.de/forum.php?mod=redirect&;tid=509695&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5.12.2010 20:08
美政府警告学生勿沾惹维基解密 恐断送前程


  美国国务院警告未来有志从事外交工作的学生,最好不要沾惹维基解密,否则恐断送前途。

  报道称,维基解密连续几波爆料让美国陷入极端尴尬的处境。对此,美国政府展开强力反击,要用各种方式孤立维基解密。

  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就业服务处几天前发送e-mail给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学生,称他们接获一个目前在美国国务院服务的校友来电,说维基解密最近公开美国外交密电的作法,已经构成泄密,学生要是去淌浑水,无论是上网讨论或是散播,都会让人质疑他未来是否有能力从事需要保密的工作。而若留下这个污点,恐怕会影响未来进入美国政府服务的机会。
作者: Paul    时间: 5.12.2010 20:10
这个网站所谓“揭秘”的内容,依我看还是得打个大问号
作者: wohnung    时间: 5.12.2010 21:18
都是装模作样的
大众知道了机密
又能够怎样的呢

西方白痴就是白痴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1:02
维基解密镜像站点数量超过350个

12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解密镜像站点数量已经超过350个。

  目前维基解密的主站点wikileaks.org已经无法访问,网站搬到了瑞士域名wikileaks.ch下,但不管搬到哪里,都持续遭受来自外界的DDOS攻击。在这么强大的攻击压力之下,为了努力保证信息访问的通畅,维基解密已经同意别人镜像他们的网站。从维基解密的镜像列表中可以看到,镜像网站的数量已经有355个,其中还包括了IPv6网站。

  现在镜像网站的数量在持续增加,所在国家也是遍布全球,甚至还有汤加后缀名to结尾的网站。不过很明显列表中来自美国的网站非常少。虽然无法根据网址后缀判断拥有人的居住地,但可以肯定,美国镜像站拥有者很可能隐藏或提供了虚假信息。

  维基解密网站还贴出了如何制作镜像站点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维基揭秘也意识到了镜像站点会给当事人带来危险。所以在制作镜像站点的网页中,参与者必须勾选以下的“声明”才能继续:“我知道拥有www.wikileaks.org虚拟主机可能是危险的,我不在意相关风险。”

  维基解密病毒似的传播,会对维基解密造成何种影响,相关国家该如何应对,目前尚无定论。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1:22
维基解密公开美国在全世界多处重要设施清单

据英国广播公司12月6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公开了一份据称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清单,详细列出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处重要设施,涉及输油管道、通信基地、钴矿等。英国媒体警告称这份清单很可能为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提供绝好的目标。


西方媒体如何评价周恩来:是建造者而不是诗人1942年汪精卫赴日“朝觐”东条英机照(图)斯大林去世时的中国:毛泽东天安门献花圈经济大发展:70年代朝鲜的官方宣传照(图)香港二战后最惨重火灾:民众15楼跳下求生前苏联的动车组:直接加挂火箭推进器(图)淑女变女王的魔法书[花小钱过优越生活]女金融师的次贷爱情走寻常路读非常书非常趣味民俗知识选登周公解梦具体应用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009年2月,美国国务院要求包括大使馆、领事馆在内的各个机构详细列出全球范围内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设施,并指出,这些设施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旦失去,便会对美国公共健康、经济秩序、国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维基解密网站自称获得了这份清单,并表示范围遍布全球,相当一部分都是涉及医学、工业方面的设施。

    根据“维基解密”公开的清单,这些设施包括:位于西伯利亚的输油管道、位于刚果(金)的钴矿、位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抗蛇毒工厂、位于丹麦的一个胰岛素工厂、分布在英国康沃尔郡和苏格兰的卫星通讯基地,以及位于英国爱丁堡的航空工厂、事关核动力潜艇的海军工程企业等。

    清单中还对其中一些设施的重要性做了描述。比如,位于西伯利亚西部纳德姆市的天然气管道枢纽被描述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天然气设施”,“是由俄罗斯将天然气输往西欧的重要节点”。清单中标出了这些设施所在的城镇,不过没有精确到街道。

    “维基解密”的这一做法被英国《泰晤士报》形容为给恐怖分子提供了潜在的袭击目标,该报日前以大字标题《维基解密为恐怖分子提供袭击美国的目标》报道了此事。英国前国防大臣、外交大臣聂伟敬也对“维基解密”的做法予以谴责,他说:“这是恐怖分子们最爱的信息,这种做法再次显示维基解密是不负责任的,他们的做法近乎于犯罪。”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3:13
维基解密披露陆克文对华鹰派一面 建议美或需采取武力制华

维基解密披露陆克文对华鹰派一面。《路透社》报导,根据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外交密电,现任澳洲外长陆克文曾向美国发出建议指出,若中国不能遵从国际行为准则,美国或许需要采取武力制华。不过,陆克文今日对此辩解称,中澳关系「充满活力」。

  维基解密网站上周开始披露美国外交密电,其中一份文件涉及当时任澳洲总理陆克文2009年3月与美国国务卿希拉莉的会谈内容。

  陆克文拒绝证实密电内容,但表示中澳之间是一种开放性的关系,并提到了他的一个观点,即随著中国与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中澳关系未来或出现难题。

  据泄露的机密文件称,希拉莉曾私下向陆克文征求对华政策建议,而陆克文回答说,要敦促中国有效融入国际社会,但如果一切方面都出了问题,也要做好动武准备。

  这份美国外交密电表示,陆克文还提议成立一个类似欧盟的亚太共同体,主要用于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以及保证美国继续积极参于该地区事务。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3:24
美国向“维基解密”亮剑

“维基解密”11月28日公布了近25万份来自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文件后,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这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极大的难堪,它不仅严重影响美国的外交形象,也对美国与盟友关系造成隔阂;也有人指责,这是奥巴马政府内部信息共享政策过于宽松,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失败。为此,美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激进手段来预防未来的泄露事件,并要对泄密者绳之以法。

据《纽约时报》29日报道,“维基解密”公布的共计25万份国务院的秘密文件几乎包括了“美国外交战略的一切方面”,其中最为主要内容有:美国与巴基斯坦关于核燃料的谈判僵持不下;认为朝鲜最终将解体;美国希望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与有可能接收这些囚犯的国家讨价还价情况;怀疑阿富汗政府的腐败,却不敢出手治理;打击恐怖主义的文件前后矛盾等等。其内容还涉及到外国领导人隐私及美国与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游说等极其敏感的内容。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9日对记者称,她对国务院25万份资料外泄事件深表遗憾。她表示,这些资料的公开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破坏了美国与同盟伙伴的关系,而且影响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与沟通的协商机制,削弱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一同解决问题的努力。希拉里称,为预防泄露事件再次发生,美国政府正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手段。针对这次全球规模的外泄事件,国务院已成立了工作小组并持续和美国在全球的各外派单位保持联系并进行追踪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五角大楼28日公布了加强信息控制的新措施,将采取短期和长期措施来防止机密信息被盗取,旨在防止再次发生机密信息被窃。新措施包括:禁止官员在可移动媒介上“书写任何东西”。这将被作为一个暂时的技术解决方案,以防止发生机密数据被移动至非保密系统的行为;限制批准将机密系统内数据移动至非机密系统计算机设施的数量。同时,国防部还将开发监控和探测可疑、异常用户行为的程序。五角大楼发言人惠特曼表示,国防部公布实施这些新措施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打击欲通过非准许手段获取机密信息的行为。

希拉里称,除国防部等地采取的新安全保障措施之外,美国国务院将采取具体行动保护国务院信息,使这类破坏无法也不会再度发生。美国国务院已经切断了军方进入其外交电报数据库的路径,以防止今后再次发生泄密事件。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29日对记者表示,奥巴马政府对于资讯偷窃与外泄事件,将会持续进行全面调查,不排除未来采取法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检察长霍尔德29日称,在“维基解密”案中,美国司法部将会对任何被发现违反美国法律的人提出诉讼。国务院也已致函“维基解密”网站负责人阿桑奇,警告他泄露行为违反美国法律并将带来严重后果。

美国国务院呼吁网站不要公开秘密文件,任何泄露文件行为都是违法的,还会危害无数无辜人士。但“维基解密”网站依旧还是我行我素。据最新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称,他明年初还将继续“曝料”。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3:49
维基解密揭示英国对美国存在偏执依赖

12月4日下午消息,维基解密周六公布的秘密外交电文显示,英国保守党官员曾在英国大选之前向美国承诺,如果保守党上台执政,将加大从美国的军购力度。

  秘密文件显示,今年5月的英国大选之前,美国外交官曾在外交电文中嘲讽英国政界人士对英美两国特殊关系存在焦虑,称英国政界对美国存在“偏执的依赖情绪”,并建议美国政府利用英国政界的这一点,为美国获取更大的利益。

  秘密文件显示,现任英国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曾对美国外交人员表示,如果保守党上台执政,将从美国购买更多军备;福克斯当时表示,提高美英协同力是重中之重,因为美英两国未来将继续并肩作战;他还表示对美国在阿富汗的领导权充满信心,并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现任英国外交大臣威廉·豪格(William Hague)则向美国驻英大使承诺,如若保守党赢得大选,他将奉行亲美的外交路线。豪格曾在与美国官员谈话时表示,他和保守党全体成员都坚定支持北约政策,也是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方针路线的信徒。豪格还在另一次与美国外交人员的会议中指出,不论谁当选英国首相,都将很快意识到美英关系的重要性;英国希望政府奉行亲美政策,也需要政府奉行亲美政策,整个世界都需要维护好与美国的关系。

  维基解密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其他美国外交电文显示,美国政府对英国驻军在局势动荡的阿富汗的表现感到失望。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周五试图安抚英国方面的情绪,希拉里肯定了英国军队在阿富汗发挥的作用,称她对英国驻军做出的巨大努力感到由衷钦佩。

  希拉里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如果其他人对英国所作贡献存在质疑,她将深感遗憾。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3:51
维基解密公布美外交密件第五日媒体看点

12月6日讯 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12月3日继续发布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以下是此次解密以来第五天各媒体主要看点,以下均已发布媒体当地时间为准。

  第五天,12月3日,星期五

  英国《卫报》

  外交电报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北约部队的美国指挥官就英国军队未能在桑金地区恢复安全形势提出批评。

  外交电报披露,阿富汗政府存在广泛的腐败现象,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去年在携带5200万美元现金飞抵迪拜时曾被制止并遭到盘问。

  美国驻伦敦使馆在布朗出任首相一年后就认为布朗的首相职务将不保。它得出的结论认为,糟糕的执政记录使布朗从一个政治灾难走向另一个政治灾难。布朗在雷曼兄弟破产后领导向银行注资的行动使他获得了一些称赞,但他的政府在数个月后被认为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美国使馆的电报表明,布朗就粮食峰会、全球核裁军、英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提出的国际倡议都未能得到美国人的重视,美国人对这些倡议可以说是持鄙视的态度。

  失望的外交官和外国政治家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古怪、情绪化、容易相信阴谋论”。他的部长们还指责他参与了犯罪活动,其中包括下令向负责与塔利班谈判的高级官员发出人身威胁。

  美国外交官报告称,他们怀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达成的秘密交易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个人好处。传闻称,俄方承诺将给贝卢斯科尼大笔能源合同。另一份备忘录援引贝卢斯科尼的一位朋友称,贝卢斯科尼喜欢派对使其在身体和政治上付出了代价。

  美国官员没有理会英国有关美国间谍飞机从英国塞浦路斯空军基地起飞的抗议。工党大臣们担心,英国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美国酷刑活动的从犯。工党大臣们对美国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转运恐怖疑犯的活动感到不快。

  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一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称,英国外交部就被从英国所属的迪戈加西亚驱逐的数千名居民的困境一事上误导了英国议会。英国官员私下承认,有关将该岛宣布为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的最新计划将终结他们返回迪戈加西亚的任何可能性。大臣们在公开场合则声称,建立海洋公园的计划不会对他们的返回权造成任何影响。

  电报披露了华盛顿对布朗可能继任者的看法。米利班德被认为“太聪明”,阿兰-约翰逊被认为“缺乏杀手本能”,哈里特-哈尔曼在“政策问题上是一位轻重级人物,但很精通政党间的互动。”

  美国使馆电报称,受雇对阿富汗警察进行培训的外国承包商发生了吸毒、付钱请年轻的“跳舞男孩”为他们提供娱乐服务的丑闻。内政部长请求美国使馆施加压力以封杀相关报道。阿富汗政府担心,如果媒体刊登相关的报道将会危及一些人的生命,它尤其担心这一事件的视频被曝光。

  美军方对国际社会筹集用于建设阿富汗军队的数十亿美元盟国资金收取15%的管理费。德国威胁取消提供这些款项,因为它担心这笔钱将会进入美国财政部。

  美国驻喀布尔使馆电报称,伊朗正向一些阿富汗宗教和政治领导人提供资金,培养阿富汗宗教学者、训练塔利班武装分子,甚至试图影响议员。

  美国已对墨西哥军队赢得打击毒品战争的胜利失去了信心,称墨西哥军队的反毒行动缓慢、笨拙,根本不是“手段高超”毒贩子的对手。

  美国使馆电报确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弟弟、坎大哈省高级官员瓦里-卡尔扎伊是腐败官员。他被形容为掌控经济资源、提供保护和庇护。卡尔扎伊的两个兄弟计划在美国申请庇难,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呆在阿富汗,他们把钱也转移出了阿富汗。他们曾担心卡尔扎伊在去年的选举中失利。

  美国外交电报称,奥巴马政府和卡尔扎伊决心拒绝与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举行会谈,他们一直试图分化塔利班。卡尔扎伊有时曾公开表示愿意与奥马尔举行会谈,但电报显示,他私下的立场是相反的。

  美国的一份备忘录称,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在拉丁美洲团结峰会上“差点大打出手”。备忘录称,这是“香蕉共和国谈话的最糟糕表达方式。”

  美国外交官称,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虚荣、多疑、戒备心强、严格、非常保守”、“什么都管”、是一个“说谎高手。”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在他去世前四个月称赞了俄罗斯总理普京,称他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的成绩要优于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索尔仁尼琴1974年被前苏联驱逐,他在20年后返回俄罗斯。

  美国一封机密外交电报称,摩尔多瓦总统表示愿意向他的一名政治对手提供1000万美元贿赂,以便让他在大选中失利的政府继续执政。

  美国《纽约时报》

  阿富汗已成为贿赂、敲诈、盗取公款活动司空见惯的国家。美国使馆在形容阿富汗新内阁可能组成人员时指出,阿富汗农业部长看起来是唯一一位没有贿赂传闻的部长。

  德国《明镜》周刊

  德国对美国试图就德国为改善阿富汗军队状况的一个信托资金所捐赠的5千万欧元资金收取15%的管理费感到不快。一位德国高级外交官抱怨称,将很难向德国纳税人解释这一费用。

  美国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之间的不信任关系很深。卡尔扎伊确信,美国已支持其对手阿卜杜拉。

  美国国务院对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关系密切感到不安。泄露的电报声称,有消息称两人之间有私下的商业交易。两位领导人都否认了这一传闻。

  美国外交官对俄罗斯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势力不断增强感到担心,他们认为,有组织犯罪集团与莫斯科政府最高层有联系。

  法国《世界报》

  尽管公众反对阿富汗战争,萨科齐非常关注选举因素,但法国仍承诺继续其在阿富汗的任务。由于担心萨科齐试图与美国拉开距离以提高其支持度,外交官建议奥巴马,给萨科齐打电话将能产生一个决定性影响。奥巴马被告知:“奉承将会能到很好的作用。”

  伊朗正在用它在伊拉克采用的手段来扩大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它向武装分子团伙提供支持,向政治家提供金钱。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3:53
"维基解密"网:平民情报局

核心提示:没错,那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

美军2007年误杀路透社记者实况录像

“发现带武器的人。”(纳米尔正把摄像机扛上肩。)


“维基解密”网站LOGO。

今年4月5日,英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段2007年7月拍摄的美军绝密视频,显示两名驻伊美军飞行员驾驶“阿帕奇”直升机杀害12名伊拉克平民,其中包括22岁的路透社摄影师纳米尔以及他的助手兼司机、40岁的萨伊德,另外还有两名儿童受伤。此外,视频中还附有一段直升机飞行员一边开火一边与地面联络人员嬉笑的对话录音。这段视频被“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爆料后,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提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恐怕很多人还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科学家操纵数据支持气候变暖的“气候门”事件,以及一段曝光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杀戮无辜的视频,你恐怕会恍然大悟。没错,这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美军射杀无辜视频的出炉或许能给你答案。

B计划

3月30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格莱蒂加塔街,冰雪纷飞,一片寂静。就是这样一个早上,一个名叫朱利安·保罗·阿桑治的高个子澳大利亚人过来求租。他穿着一件长至脚踝的防雪服,身边带着几个人。“我们是记者,”他告诉房东,“我们过来采访火山的事。”房东离开后,阿桑治迅速拉上窗帘,保证无论日夜都密不透光。在他看来,这所房子现在已变成一间战情室,他们称之为“碉堡”。

大约六七台电脑布设在客厅内。冰岛志愿者如约来到,在阿桑治的指挥下,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要处理的是“B计划”——这是阿桑治为一段录像所取的代号。该录像2007年在伊拉克从一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的座舱中拍摄,内容是美国士兵杀害了至少12个人,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

花三个月破解

坐在“碉堡”里一个小木桌前,阿桑治显得筋疲力尽。他面前有两台电脑,一台联网,一台不联,因为上面装满了各类保密军事文件,这就是谍报领域所说的保证“安全隔离”。大约晚上六点,阿桑治从桌边站起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硬盘,里面装的是“B计划”。这段录像描述了一群美兵在巴格达东部执行一次任务的经过。录像经过数字加密,“维基解密”花了三个月时间破解。非常善于破译密码的阿桑治说,解开这个文件“有点难度”。

重新拼凑细节

事件发生次日,美国陆军一名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联军正在与敌人作战。”阿桑治希望“B计划”可以打破美军说法。“

原始版本的录像还是一团乱麻,一些与背景分离的片断。阿桑治和“碉堡”里其他人花了很多时间把细节拼凑起来:执行任务的部队番号,他们的指挥结构、行动规则,士兵进行无线电通讯时使用的行话。最重要的是,地面的伊拉克人是否有武器,是哪些武器。

编辑过的短片长18分钟。至于音频,编辑做了改动,去掉了士兵的声音,留下了无线电设备的噼啪声和呼呼声。阿桑治同意了这个版本。

YouTube获700万点击

4月5日,日出后几个小时,阿桑治终于站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一个小厅内,准备向大约40名应邀前来的记者介绍《间接谋杀》了。他播放了短片,不时暂停,讨论细节。

原始和编辑过的录像在“维基解密”建立的网站上公布了,YouTube和其他一些站点也发表了。光是在YouTube,就有超过700万观众看了《间接谋杀》。

素描

创始人阿桑治

穷追猛打,从不手软

2008年,“维基解密”贴出了基督教科学派的手册,该教派律师要求网站删除这些资料。作为回应,阿桑治贴出了更多科学派的内部资料,并宣布,“‘维基解密’不会向科学基督教的法律威胁低头,恰如它没有向瑞士银行、俄罗斯海外干细胞研究中心、非洲前腐败官员或五角大楼的威胁低头一样。”

在网络文章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阿桑治对潜在敌人穷追猛打,从不手软。而在更常接受的电视采访中,他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在镁光灯下,身材瘦高、一头银发、眼神冰凉、额头宽广的他像是降临到地球上的外星生物,来向人类传递某些隐藏的秘密,而他生硬的举止和缓慢的男中音更是强化了这种印象。

而在私下里,阿桑治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大头虾。他很爱玩闹,常会忘了预订机票,或者预订了却不记得付钱,付了钱却又忘了去机场坐飞机。这种时候,对照网站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显得非常天真。

三问“维基解密”

如何曝光机密?

阿桑治和同事专门搜集各国政府和机构视为机密的文件和图片,在一个名为“维基解密”(WikiLeaks.org)的网站上发布。自三年前上线以来,这家网站已经公布了一长串秘密材料,包括关塔那摩D营的标准运作程序、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发给萨拉·佩琳私人雅虎账号的“气候门”邮件。因为“维基解密”准确来说并非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另类媒体,这些密件的发布尤其引人注目。

如何做到保密?

“维基解密”没有领工资的员工,没有复印机、办公桌、办公室。阿桑治甚至连个家都没有,他从一个国家旅行到另外一个国家。与此同时,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帮助网站维护其复杂的架构,只有大约三到五个人是全职为网站工作,核心成员仅以名字首字母称呼———比如M———即便在“维基解密”内部,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是通过加过密的网络聊天进行。

如何不被删除?

阿桑治还要保证录像发布到网上以后不会被删掉。他说,“维基解密”的内容放在全世界二十多个服务器上,有数百个域名(这些费用主要用获得的捐助来支付,少数志愿者也会主动创建“镜像站点”以示支持),“它是一个不受监控的系统,不留痕迹地(别人无法追踪信息来源)泄露大批量文件,供公众分析”,如果某个政府或公司想从“维基解密”上移除某项内容,它就得拆除整个互联网。至今为止,网站收到了过百次律师威胁,但几乎没有一家真的发起诉讼。

从天才黑客到扒粪者 “维基解密”网诞生记

阿桑治的名字来自阿桑,或者桑先生,那是一位中国移民,19世纪早期来到澳大利亚的星期四岛定居,他的后代后来移居到大陆。

16岁时,阿桑治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电脑成为他的门户。昵称Mendax的阿桑治渐渐成为能侵入最安全网络的程序高手,他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团队(后来被人称为“国际颠覆分子”)。他们进入欧洲和北美的电脑系统,包括美国国防部和拉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系统。

1991年9月,阿桑治20岁时,进入了加拿大北电集团的主要终端(位于墨尔本),开始闲逛。“国际颠覆”对北电系统的入侵似乎是“气象行动”取得突破的重要时刻。调查人员监控电话线。阿桑治最终被捕,随后他被控31项黑客和相关罪名。首席检察官这样描述阿桑治的网络漫游:“就像万

能的上帝到处闲逛,为所欲为。”

1999年,经历了30多场听证和上诉后,阿桑治和妻子达成了一份监护协议。案子过后没多久,阿桑治原来深棕色的头发就变成了银白色。

阿桑治筋疲力尽。他驾着摩托,在越南游走。他干过各种工作。他开始觉得,所谓的人类斗争不是左对右,宗教对理性,而是个人对机构。他草拟了一个类似宣言的东西,论述说,不合理的统治本质上就是个阴谋,是管理者“合谋保密,损害公众利益”的产物。他说,当一个政权的内部交流之线被打断,阴谋者内流动的信息就会缩小,当它接近于零,阴谋也就消解了。因此,泄密和解密正是信息战争的工具。

这些理念很快变成了“维基解密”网站。

■揭秘

三段视频震惊世界

第一段就让人心惊,部分是因为士兵们的闲聊完全超越了普通闲聊的底线。“他妈的,抓到他们就把他们开膛破肚。”其中一人说。机上人员看到街上有大约10来个人在缓慢前行,并报告说其中5到6人持有AK-47。当阿帕奇开火时,机上人员看见人群中混着一名路透社记者,他随身带的长焦镜头被当成了火箭筒。阿帕奇扫射了25秒,几乎瞬间就将所有人击毙。


时隔不久,第二阶段就开始了。当阿帕奇还在流着血的人堆上方盘旋时,机上人员注意到有一名受伤的幸存者正在挣扎。突然,一辆车开过来,三名手无寸铁的人跑过来帮助伤者。“有人进入现场,看上去可能,嗯,在搬运尸体和武器,”阿帕奇开火了,打死了那些人和他们想救的人,并伤到了两个坐在车前座的孩子。

第三阶段,直升机上人员收到一个无线电命令,说至少有6名武装人员进入某居民区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这时,两名未带武器人员进入了建筑物内。尽管士兵们看到了他们,还是依原计划实施了攻击:三枚“地狱之火”导弹摧毁了那栋房子。路人被烟尘吞没了。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4:39
维基解密为什么“钟爱”伊朗

12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朱利安曾经说过,“维基解密的目标是破坏目前既定的秩序”。现在,随着维基解密25万份文件的依次揭露,这个目标的实现已经越来越可能,中东地区首当其冲。
维基解密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朗核问题,文件里称沙特阿拉伯国王多次劝说美国进攻伊朗而终止伊朗的核计划,而伊朗也曾经参与了操作伊拉克选举等事件。可以说,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核项目和伊朗与日俱增的地区影响力感到担忧。
中东地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都认识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话语权和重要性,他们从美国购买武器,完全依赖美国为自己的人们提供安全感。其中的一份电报显示,海湾地区有人称:“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美国人一定知道怎么做。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美国人一定会帮我们解决。”
阿拉伯国家还是希望美国能阻止伊朗的核计划,但是他们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地盘附近开打。当然,这些阿拉伯国家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增加海湾地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比如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这样就会让伊朗失去在这一地区的核垄断,从而达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中东地区是美国“政策”控制的一个典型,美国的控制政策虎头蛇尾、并且不负责任,对很多国家予以承诺但又不兑现。可以说,维基解密“伤害”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尊严。美国之所以大动干戈缉拿阿桑奇·朱利安,也是因为他让美国又有了一个“坏名声”。
译自《纽约时报》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4:42
维基解密遭大部分阿联酋国家封杀

北京时间12月6日晚间消息,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日前遭到大部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的封杀。

  当前,阿联酋电信(Etisalat)用户已无法访问维基解密网站最新域名wikileaks.ch。一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居民称:“从上周六开始,我就无法访问维基解密的最新域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政府封杀了维基解密,称有碍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法国政府也将阻止维基解密使用法国服务器。

  上个月底,维基解密再次公开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内容涉及到反恐、核扩散等敏感话题。

  上周四,维基解密美国域名系统供应商EveryDNS停止为维基解密美国域名wikileaks.org提供服务。周五,维基解密被迫改用瑞士域名wikileaks.ch。

  上周,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建议大学生不要在Facebook或Twitter等网站上讨论维基解密事件,否则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

  但这并未影响网民支持维基解密的热情,目前,Facebook网站上的支持者数量已经超过78万,而Twitter也超过38万。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4:59
《时代周刊》文章:维基揭秘引发的深层思考

《时代周刊》杂志2010年12月13日刊封面图片  

最新的176卷第24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将于2010年12月13日正式出刊,而《时代周刊》官方网站提前发布了这期杂志的封面文章。该文标题为“维基揭秘引发的深层思考”。文章作者对美国为何近期会出现严重的泄密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作者还认为,维基揭秘网站(WikiLeaks)之所以能成功,它实际上是拜美国保密体制漏洞所赐。现摘译如下。

  一等兵Bradley  Manning因去年11月违法在伊拉克的美军前哨站处下载上千份外交文件而被美陆军认定为犯罪。有传言称他把这些电子版本文件交给了自称为提倡信息自由的活动人士阿桑奇(Julian  Assange),这些文件随后被挂在其叛逆性的网站维基揭秘上。Manning的举动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次事件会使各国政府自问,究竟何为真正秘密和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在私人通信可让信息在全球迅速传递的时代中应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维基揭秘从11月28日起公开的25万份以上外交电讯,是美国史上最大一宗未经授权而公开机密内容的行为。其包括1.1万份标有保密标记的文件,按美政府的定义,公布其中任何一份文件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伤害。泄密事件还迫使美国内取消了政府机构之间共享情报的制度,并对电子文本秘密档案采取新的控制措施。美国务院从国务卿希拉里,到最底层的官员纷纷出动,以缓解因泄密事件对外国政府带来的影响。

  事件影响余波还只是刚开始显露。可以设想它不仅影响到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而且还影响到包括伊朗和周边阿拉伯邻国在内的中东地区局势。泄密究竟是否会让这些地区的形势变得更不利于今后的谈判,现只能拭目以待。显而易见的是,维基揭秘的行为可能会改变这些地区的历史。

  然而,自古以来的政府总是试图将行为意图保密,它们因此一直被泄密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有些信息确实应保守秘密,泄密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各国政府在此前数年内所标注的保密信息是如此之多,它不禁让人们怀疑政府会对每天时间都要做出保密分级。

  据美国信息安全监督办公室(U.S. Information Security Oversight Office,ISOO)公布的数据,由政府界定的新秘密项数量,已从1996年的105,163项,增加到2009年的183,224项,大增75%。同期,在各种密级下制定的文件和通信材料数量的增长,达到令人震惊的近10倍,从1996年的5,685,462份,激增至2009年的54,651,765份。接触大量各式保密信息的人员数量同样也在猛增。政府问责局(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在2008年发现,仅五角大楼一地批准可接触保密信息的人员数量就达63万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在全球各地接触秘密信息,跟踪这些人会变得更困难。令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这种现象使得政府评价究竟哪些内容应归为保密类的可信性遭到削弱。当五角大楼1971年发生详细阐述美国卷入越战的文件被泄密给《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时,最高法院前任大法官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对此评论道,当所有事情都具有保密性质时,实际上就没有事情是保密的。人们因不满或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在漠视这套制度,事实上,它受到决意要自我保护和自我推销的一批人的操纵。

  并非只有政府在要求把更多实际上并不需要保密的事务列入保密等级。因为当今信息科技的迅猛进展,使得传播信息、观点、备忘提示和闲言碎语,比人类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快速和大范围传播所见所闻的势头必然会扩大。人们一旦在具备了解到刚发生事情的零星信息的潜能后,特别是有了阿桑奇这类人物时,他们会通过传播手段现实自己的潜能。

  阿桑奇这位亡命天涯的澳大利亚骇客,发起了一场旨在自由获取所有信息和政府在公共事务上保密是对民众侮辱的征讨运动。若无泄密者,阿桑奇什么也不是。阿桑奇通过Skype网络电话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宣称,维基揭秘是在努力让整个世界更文明,抵制把文明推向反面的企业权力滥用。

  但是,阿桑奇自认为在为世界做好事的观点未得到另一些人的认同。前20年的每位美国总统都在努力解决保密扩大化的问题,但他们仍认为一些公共事务需要一定程度的机密性和保密措施。国务卿希拉里上月末表示,几乎在所有职业中,人们需要靠保密性的沟通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但随着秘密的事务越来越多,接触秘密事务的人越来越多,以及了解到存在着随时准备接受揭秘的维基揭秘网站的人越来越多时,问题已变成了美国、或世上任何国家的政府,是否真的只能按希拉里所说的,要依赖保密性沟通才能做自己的工作。

  几十年前的局面可能会使大范围保密有必要。维基揭秘活动不太可能在冷战期间出现。因美苏双方间谍的活动频繁,政府内复制秘密材料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有些秘密文件甚至采用水印标记,以表明它们是原始版本和起草者,防止复制和易于跟踪去处。电信往来同样受制约。在处理非常敏感材料时,通信内容只能由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数学家进行加密后,在专用网络上传送。

  当IT革命出现后,美国政府最初抵制它的诱惑。但互联网和数据快速存储和调用的革命,让工商界能在1980年代末以难以想象的规模来寻找和共享信息。然而,政府部门间因彼此信任程度低,却经常拒绝共享信息。如此糟糕的信任状况有着很长的历史,前总统杜鲁门和中情局(CIA)从来就不了解,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陆军曾在二战后破译了苏联的密码手册。这种政府机构间的相互猜忌直到柏林墙倒塌,甚至仍延续至今。

  彼此不信任产生实实在在的代价。国会调查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的委员会发现,糟糕的信息共享是政府在应对这次袭击事件中的最大失败因素。例如,FBI早已了解基地组织的支持者试图在美学习驾驶飞机,但未把情报通知CIA,而后者还在极力想了解这场正在来临的袭击阴谋的细节。

  前总统克林顿曾签发过12958总统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12958),它规定包括总统本人在内的20位官员才有权认定文件是否具有保密性质,意味着若这类文件一旦泄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严重后果。但这份命令也奇怪地允许这20人能够授权下属的1336位官员有同样的职能。但这还不是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据两党联立的国会治理政府保密问题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披露,如此授权认定文件保密性质的人数最终约达200万个政府官员和100万个军事工业承包商。

  授权认定文件保密性质的人数越多,政府人员需要获准接触保密材料的人数也就越多。《华盛顿邮报》今年初对美国保密制度的深度调查结果发现,政府内外获准接触绝密级文件的人数达85.4万人。要确保这么多人都靠得住,无泄密绝非易事,特别是当允许接触保密材料的规定毛病百出,缺乏严格性时。GAO任意抽取了3500份官员们用以确定是否给予国防部人员接触保密事务的调查报告样本,最后发现,87%的报告都因至少缺乏一类联邦政府调查标准要求的基础文档资料而不合保密规定。GAO自2005年以来一直重视整顿涉密人员制度,此问题对美国安全形成的风险最高。

  更有害的可能是,政府内部的根本性不信任环境,让保密性四处泛滥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负责治理政府保密问题的参议员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最紧迫的是减少限定为保密的内容。正因为事事都要保密,实际上事事也都不保密,由此对泄密也不追究。泄密问题越多,政府的可信性就越糟。

  ISOO负责人William  Bosanko指出,一旦深受信任的内幕人士失去对政府评定保密制度的信任后,这些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评定原则。这必然要出大问题。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的知名度已变得如此之高,他因此就具有了决定哪些应保密,哪些不应的权力。据维基揭秘公布的信息,网站头一年的数据库中存储的揭秘文件已达120万份,并称每天平均还收到1万份新材料。其中包括政界贪污腐败、基督教科学组织派(Church of Scientology)的秘密手册,以及关塔那摩监狱隐藏被关押的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人员等秘密。

  阿桑奇自称,网站专职人员仅5位,另有40位志愿者和800位临时帮忙者。他本人则过着游牧般生活,经常在数个国家之间流动,并声称被跟踪。瑞典警方已对他发出逮捕令,要调查他涉嫌强奸、调戏和非法恐吓。他否认指控。但国际警察组织也对他签发了红色通缉令。

  美国政府最初是以善意忽视的态度对待阿桑奇的行为。这位维基揭秘的开创者把激进主义与自学成才的博学结合为一体。当有人请他评价英国强硬的官员保密法时,他称僵死的封建制度的一条胳膊仍搭在每个英国人的肩膀上,维基揭秘的使命就是要取下这条胳膊。当《时代周刊》要他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时,他大谈诞生美国宪法的革命运动,以及评价美国的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涉面太宽,因此成为它从未经过最高法院认真考验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美政府对阿桑奇采取敌意态度时,他可能某一天会亲自在法院接受考验。已有国会议员称维基揭秘是恐怖组织。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 Holder)表示,司法部正调查此事。问题是即使阿桑奇能被抓获,但起诉他却异常困难,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问题还涉及到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是否能认定维基揭秘是媒体组织。

  奥巴马的确至少在一点上与阿桑奇相同。前者也在思考如何减少保密内容。他去年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就向各政府机构发布了提高开放和透明性的命令。他在去年年底又签发了关于在政府机构间审核制定保密材料的总统令。命令要求有权制定保密材料的人员,应在制定保密材料和减少涉密关卡上接受定期培训。命令还要求各机构聘请外部保密专家审核其制订的保密准则和制度。可能最重要的是,奥巴马的命令迫使为材料划定密级的官员们,要在他们制造的保密材料上标明自己的信息。

  除此以外,奥巴马绝不可能是阿桑奇的同路人。奥巴马要做的是重建政府的可信性,尽管困难重重。而阿桑奇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也不再会像以前那样轻松。由于大规模泄漏秘密事件让许多人处在生命危险中,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美国与其他国家在解决国际问题上的努力也受到削弱,因此,泄密事件只会让政府更加收紧,而不是放松安全标准。

  今后的保密制度是否能更有效保护国家安全,现姑且存疑。有前情报专家表示,整个世界正以无可逆转的势头朝着开放性前进,只有更少地依靠保密办法的国家和组织,最终会比仅依靠穷其心智的低效保密信息来维护安全的一类具有更大优势。

  前大法官斯图尔特曾就政府应如何在保密和开放、透明间取得平衡做过精彩描述。他认为,一个真正有效的内部安全系统的特征,是尽可能地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公认只有在真正实现政府的可信性时,保密才有最大效果。然而,此至理名言也是阿桑奇很钦佩地挂在维基揭秘网站上的座右铭。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5:09
英国卫报五日引述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文报导,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三月在华府会晤时任澳洲总理的陆克文时,特别点出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挑战。中国握有大笔美国国债,希拉里因此问陆克文:“对于你(欠债)的银行,你要如何硬起来?”

  希拉里当时表明,“美国希望中国获得成功,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并以中国领导人可以容忍的速度推动民主”。但是,中国握有八千七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让希拉里感叹美国难以对最大的债主采取强硬态度。

  陆克文则向希拉里表示,鼓励中国有效融入国际社会,负起更大责任的同时,也应“准备部署武力,以因应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任澳洲外长的陆克文当时回答说,自己“在中国政策上显然是现实主义者”。陆克文当时还对希拉里说,中国领导人对台湾议题“非常情绪化,而且不太有理性”。

  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则在今年一月的备忘录中记载:“二○○九年是美中修补关系的一年,二○一○则是考验美中关系的一年。”

  洪博培表示:“中国持续针对美国有关达赖、军售台湾、网路自由等议题的立场表达强烈不满,并以之充当可能拒与美国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藉口。”

  洪博培又说:“美国政府向中国抱怨歧视性政策,却没有可靠的报复行动或其他足资对抗的手段,因此中国对于美方的抱怨愈来愈置之不理。中国在这波全球经济危机出现后,经济地位相对强势,导致上述趋势日益明显。”

  洪博培另外指出,中国近年来对外改采强硬与胁迫政策,得罪许多国家。他同时引用部分观察家的说法指出,这是中国政府为安抚国内舆论而特别设计的表面姿态。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5:14
维基解密为自保 或曝更震撼机密 遭封杀数百新站窜起

爆料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创办人阿桑吉的律师,5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追缉阿桑吉的行动,似乎出于「政治动机」。

阿桑吉(Julian Assange)的律师史蒂芬兹(Mark Stephens)表示,任何想把阿桑吉送往瑞典的意图,可能就是把他送往美国的先兆,「似乎隐藏在背后的政治动机,让我真的非常担心。」

史蒂芬兹告诉BBC,对阿桑吉采取的法律行动,似乎是容许美国引渡国家的「政治花招」。他并警告,为求自保,维基解密可能会公布更震撼机密。

史蒂芬兹指出,维基解密握有其它机密资料,并视这些数据形同「热核装置」,如果为了自保,将会予以披露。

瑞典检方先前发出国际通缉令,依涉嫌性侵等罪名追缉阿桑吉。

维基解密决定披露25万笔美国外交机密电文,在全球引爆巨大震撼后,阿桑吉3日现身网络聊天室表示,于接获死亡威胁后,他已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封杀维基解密 数百新站窜起

法新社报导,尽管美国供货商关闭维基解密(WikiLeaks)原本网站wikileaks.org,但镜像网站却让维基解密得以继续运作,欢迎见证「芭芭拉史翠珊效应」(Barbra Streisand Effect)。

网络难以捉摸又无影无形的特性,让维基解密得以领先敌人一步。

维基解密原本的网址被关闭后,又以瑞士网址http ://www.wikileaks.ch/重出江湖。

不到24个小时,网络世界就出现数十个维基解密的镜像网站。

部分网站是维基解密亲自架设,其它网站则是由计算机高手所架,他们决意要让维基解密披露的数据保留在网络上。

镜像网站是原网站的翻版,确保维基解密11月28日以来,所披露的大批美国外交电文仍然可以被各方检视。

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午4时30分,http://blue touff.com/2010/12/03/acceder-a-wikileaks/网站上已经列出数百个维基解密的镜像网站。

因为数据已经被备份到服务器上,而服务器可能架设在全球任何地方,想要封锁数据就像要筛子不漏水一样难。

芭芭拉史翠珊效应一词的典故是出自几年前,有名摄影师对美国女星芭芭拉史翠珊的住宅拍了一张照片。

芭芭拉史翠珊随后就提出告诉,说摄影师侵犯她的权利,设法要让照片自网络上移除:但不可避免地,有数百人将照片复制到他们的网站上。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5:16
  据「维基解密」披露,美国政府对中国采歧视性的外资政策不满,掂无有效的报复措施,使得中国逐渐傲慢。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年初向国务院建议,对中国应采「挥棒」政策,迫其开放国内市场。

  今年一月洪博培在其备忘录上说,二○○九年为美中关系修复年,今年则是考验年。美国失业率高达一○%,中国却享有庞大贸易顺差,加上中国限制外资进入,采不公平开放政策;还有人民币汇率问题,谷歌(Google)在中国市场处境艰难,使得美中关系更加紧张。

  洪博培的备忘录列为美国机密外交电文。他说,美国政府向中国抱怨歧视性政策,「但没有可靠的报复或其它反制措施,使得中国对美方的抱怨充耳不闻。」

  中国经历这波全球经济危机后国力增强,使上述趋势愈发明显。洪博培说,「中国人傲慢认为,凡事由她决定,剧本由她写,不需要让外国业者知道内容。」如今,美国可以考虑采具体的「棒子」措施,迫其开放市场,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进口产品课征碳税等。采取行动时,需考量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程度。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5:18
根据维基解密文件,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认为沙特阿拉伯是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虔诚军(Lashkar-e-Taiba)等恐怖组织最大的资金来源,但是沙特政府不愿遏止资金输送。

据英国《卫报》12月5号报导,在2009年12月的电报中,希拉里.克林顿表示,沙特阿拉伯王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沙特内的恐怖主义威胁,但是沙特官员没有把来自沙特的恐怖主义金融输出作为战略重点。尽管沙特政府在积极调查和拘捕涉嫌金融家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捐助者仍是全世界逊尼派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

其他被列为恐怖分子资金源的阿拉伯国家有卡塔尔、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根据一项报告,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哈卡尼网络(Haqqani network)从阿联酋的企业得到大量资金。塔利班并在阿联酋的普什图人社区勒索资金。

科威特被描述为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源和中转站。科威特政府在国内反抗恐怖袭击,但是却不愿意采取行动反对科威特金融家和在科威特外推进策划袭击者。

卡塔尔则被认为与美国合作反抗恐怖主义的总体程度是最糟糕的地区。

备忘录还对打击恐怖分子融资的战略方法提出建议,包括:积极查明、破坏和阻止恐怖分子捐资者;采取适当法律措施,如有效起诉恐怖金融家以躬追究其责任,以及传递强大讯息来阻止其他人;大力监督慈善机构,确保这些机构不向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贡献力量;严格执行联合国1267号制裁决议;以及完全遵循打击洗钱和为恐怖主义融资的国际标准。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5:39
俄情报部门:维基解密若敢揭俄机密将永远消失


  秘密搜集多国政要丑闻   一旦曝光恐陷外交危机

  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这几天最大的烦心事是什么?如果从处理事件的人数和范围来看,答案不是朝韩冲突,而是几天后“维基解密”即将曝光的一大批美国外交密件。美国国务院24日表示,美国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美各外交机构开始行动起来,向驻在国政府通报密件外泄可能造成的后果。这是“维基解密”针对美国政府的第三波泄密潮,前两次曝光的有关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虐杀无辜等丑闻尽管让美国尴尬,但这些事人们早已“心中有数”。对这次可能泄密的文件,路透社、《华盛顿邮报》都称可能涉及其他国家高层的腐败或与美国私下交易的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质疑聚焦到一个点:美国到底对别国做了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美国对此支支吾吾,但承认可能“破坏各国朋友的信任”,甚至导致“许多美外交官被驱逐”。英国《每日邮报》称,这次泄密文件一旦曝光,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内的多国外交高官都会“突发心脏病”。


  美国做最坏打算应对泄密

  “美国目前做了最坏的打算,因为外泄的机密文件可能涉及到多个问题和众多国家。”2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面对各国记者的追问无奈地这样表示。两次让美国陷入情报外泄尴尬境地的“维基解密”网站22日宣布,将曝光大量美国外交机密文件,“数量将是上月躬的关于伊拉克战争文件的7倍”。法新社称,该网站曝光的美国伊拉克战争文件约40万份,这次可能高达300万件。

  对这次即将曝光文件的内容,“维基解密”网站没有说明。24日,该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在社交网站上宣称,未来几天“世界历史将被我们改写”。对于各大媒体的追问,美国官员语焉不详。克劳利在记者会上称,这会造成我们的外交人员与外国朋友的关系紧张。一旦这种信任被出卖,登上报纸的头版或成为电视台和无线电台的热点新闻,将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法新社称,美国各驻外使馆已开始通知驻在国政府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事情。

  据美联社报道,五角大楼发言人戴维&#·拉潘上校24日表示,国防部也就可能发生的泄密事件通知了国会各委员会。他说,虽然可能泄密的文件被认为属于国务院,但其中或许会包含有关军事战术或泄露“线人”身份的情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伊丽莎白&#·金在给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的电子邮件中说,“维基解密”可能要披露的文件“触及美国大量非常敏感的外交政策问题”。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国防部为此已经组成了一个60人至100人的应对小组。

  路透社称,与前两次一样,这次“维基解密”可能已经将文件传给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等媒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认为,白宫相信传媒已经得到了这些材料,只等约定时间(本周末或下周初)一起刊登,因此现在补救堵漏为时已晚。


  美国搜集外国政要腐败秘密?

  此前“维基解密”披露的有关美国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涉及战场动向和情报,但没有太多令人震惊的内容。这一次美国政府却如此紧张,让许多国际媒体纷纷打探其中的内容。《华盛顿邮报》24日引述美国政府内部一名匿名官员的话称,这些即将被曝光的文件中可能包含美国外交官与驻在国政治异议者或一些关系友好的高官私下交易的会谈记录,这些外交内幕一旦躬,可能会导致美国外交官被驱逐。报道称,许多文件是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发出的,这也就意味着白宫无法与这一事件撇开关系。令美国官员感到忧虑的是,一些文件可能包含美国外交官与很多国家的反对派领导人、持不同政见者或者人权主义者之间的会谈细节,一旦遭到曝光他们就可能被报复,尤其是在那些独裁国家中。

  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称,这次被曝光的可能主要是美欧政要之间的秘密交易,特别是在阿富汗战争和关塔那摩基地问题上的交易有关。《每日邮报》则猜测,这批文件可能包括美国外交官对中东国家领导人能力及道德的尖锐评估。

  路透社25日援引了解美国国务院密件内容的3位消息人士的话则称,这些文件提到了众多外国高官政要涉嫌腐败的内容,其敏感程度足以引起严重的外交事件。在这些外交密件中,美国外交人员直白详尽地描述了他们了解到的外国政府和官员涉嫌腐败的秘密,如公之于世可能令奥巴马政府陷于外交危机。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在文件中被点名的国家包括俄罗斯、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包括东亚和欧洲一些国家。


  让“丑陋的政客交易曝光”

  对“维基解密”接连泄美国的密,此前美国人有很多争论,许多美国人曾担心泄密会伤害美国士兵的安全。对这次泄密事件,民众的质疑越来越多集中到美国政府身上。一位名叫“戴维”的网民在美国广播公司的相关报道后留言说,“如果有人对于腐败还感到惊讶的话,那么我告诉你,美国在腐败问题上绝不是一个生面孔”。一个自称“耐”的网民说,“无论美国政府是否涉嫌与他国政要之间的腐败问题,至少美国现行的外交政策让人感到是愚蠢的”。

  在国际上,加拿大被曝出是这次泄密文件的相关国家。加拿大《环球邮报》24日称,美国驻加大使当天打电话向加外交部长通报了此事。加拿大驻美大使馆的莱兹曼表示,加拿大还无法得知有哪些秘密被曝光,但加政府担心,一些和关塔那摩扣押的加籍囚犯海德尔的信息会被披露。海德尔被美国长期关押,未能及时遣返加拿大服刑,加政府一直饱受指责和压力,被批保护本国公民不力。文章还称,泄密文件还可能涉及加政府为何会让军队长期滞留阿富汗的问题等,但目前只能拭目以待。在《多伦多星报》的相关报道后,有加拿大网友留言称,这次泄密或许可以让“丑陋的政客交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被西方媒体认定是相关国家的俄罗斯,官方目前尚未就此作出反应,但在俄newsland等网站上,这一消息吸引了许多网民。一位名为贝克的俄罗斯网民表示,尽快公布这一资料吧,这样可以清除在外交部门的腐败和叛节分子。一个名为vitok7的网民表示,这显然是美国使馆资助或贿赂一些国家反对派的丑恶内幕的曝光,俄罗斯对此并不用过于担心。它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对俄罗斯影响不会太大。此前,“维基解密”曾威胁准备公布关于俄罗斯的秘密,但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官员发出强硬声明称,“维基解密”网站如果披露俄罗斯机密,将会永远消失。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6:35
《福布斯》封面文章:维基揭秘盯上了工商业

《福布斯》2010年12月20日刊封面图片   

最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将于12月20日出刊,《福布斯》官方网站提前将最新一期封面文章于2010年11月底正式发布。文章标题为“维基揭秘盯上了工商业”。文章报道了在很罕见的采访场合下,"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org)"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向《福布斯》记者披露了公开五角大楼和国务院的秘密文件只是自己事业的开始。他未来的目标是更大的揭秘活动。现摘译如下:

  阿桑奇称,美国一家银行明年初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内部信息都被公开。数以千计的内部文件将会既无银行高管的许可,又无事前警告下在维基解密网站上曝光。外泄的数据让该银行的秘密通过网络在消费者、竞争者和行业监管者面前一览无余,并由他们做出审查和评判。

  为谨慎起见,阿桑奇未对是哪家银行、在何时、有哪些文件会被曝光给出任何线索。他的说法因此无法核实。但他总会对发出的威胁锲而不舍。他上月在伦敦接受采访时,他把将要揭秘的丑闻与安然公司的劣迹相提并论,称这是对企业恶劣经营行为所做的生动全面剖析。人们可以将其视为堕落生态系统(ecosystem of corruption)。他认为,所有要披露的丑陋行径都与对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熟视无睹,以及与给予支持的高管的决定有关。监督不复存在,高管们只考虑自己的优先权,盘算如何实现自身利益。

  一位早年的墨尔本的电脑骇客,今天充任揭秘者的阿桑奇坚信,今后还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按照他的说法,这些不愿过早公开的秘密,将是维基揭秘网站尚未公开的最有影响力秘密的一部份。他去年利用信息乱局揭秘的重磅信息,包括7.6万份阿富汗战争和另一批39.2万份的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此次信息泄密事件,是美国史上军事机密文件安全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它激起了反战运动的活跃,也激怒了五角大楼。

  无论赞扬还是责骂,阿桑奇都必将成为正不知不觉来临的透明时代的先行者。在大量披露了军事行动中的荒唐事后,阿桑奇现欲揭开企业界的丑事。他自称掌握了有关制药企业未公开的,具有毁灭杀伤性的材料。他还称握有不少金融企业的林林总总丑闻。他声称还了解到了从英国石油(BP)到阿拉巴马石油公司的各能源企业都想要破坏对方油田的各种丑陋阴谋。与信息化的简易爆炸装置(informational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s)一样,他掌控着爆炸的时机。

  多年前曾有过要采用影印件来泄漏五角大楼的越战密件者丹尼尔-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而现代揭秘者,或怀有憎恨情绪的内部员工可用笔记本电脑、USB或移动硬盘来大量收集表明有罪的材料,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上传文件网站(online drop sites),或直接交给维基揭秘网站方式向外悄悄扩散。

  大企业究竟会怎样应对威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无人会向《福布斯》解释这一些,而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也无回应。美商务部前官员James Lewis认为,维基揭秘倍受瞩目,它有着跨国界和法律制约不到的性质。这为企业增加了名声上的风险。

  今年,美国在金融改革的法律中把揭露不法行为的激励奖金提高至6-7位数,以鼓励告发不端行为的业内人士。维基揭秘增加了一种破解企业信息的新途径。由于隐私和让匿名举报变得更容易的密码编辑科技的进步,它因此给受良心谴责或想要报复者提供了机会。

  维基揭秘的技术和意识形态的例子已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潜在揭秘者,并聚集起一批推动透明度的人士要在冰岛建立一个像合法避难地的希望之乡。这种形势同样也促使网络安全业和华府想要尽快找到能够一劳永逸地堵住信息泄密科技。

  阿桑奇现已无可长期居住的地方。他自嘲维基揭秘就像是处在移动中的生产企业,每个人在不停地流动。同事们自今年4月起就没有过修整机会。在存储众多维基揭秘服务器的瑞典,当局签发了指控阿桑奇强奸的逮捕令。他否认此指控,辩称当局在使用玷污名誉的策略。他同样害怕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若干国家停留,担心当地官员会以各种理由拘留他。若阿桑奇入狱,维基揭秘会陷入麻烦。维基揭秘发言人虽然称公司有应急计划,但缺少了阿桑奇会让网站在公众中的形象受损。同时,他的消息来源因变节者的离开而开始枯竭,一些老朋友和关系网也在反对他的专制管理作风。

  但所有不利因素都不能阻止阿桑奇进行新的揭秘。他表示,工商界因此会看到揭秘带来的巨大影响。维基揭秘今年10月曾暂时关闭了文件上传系统。阿桑奇表示,这是因网站收到的信息太多,使其感到缺乏公开这些信息的财力。网站有时每天接到数千份上传的材料。他称,网站揭秘的信息来源也随着其影响力扩大而呈指数级数增长。

  即使阿桑奇所说的一小部份内容能被证实,那么,他已是掌握了任何谍报机构都会拼死想要得到信息宝藏的人。这位世上要求透明度呼声最高的人,现在则是世上最大的保密者。据他称,将要公开秘密中的半数与私人工商业有关。

  阿桑奇在前4年间的忙碌令从华盛顿到肯尼亚腐败当局的各国政府感到尴尬。维基揭秘2008年把一份宣称瑞士Julius  Baer银行侵吞来自瑞士政府的客户利润的文件挂到了网上,该银行的劣行用开曼群岛注册的壳公司进行掩护。Julius  Baer曾控告维基揭秘非法公开从用户处盗得的信息。网站此后又公开了一些来自制药界的,暗示行业说客对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资助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开发项目施加影响,并最终让计划流产的秘密文件。

  荷兰的大宗商品期货公司托克(Trafigura)去年曾申请一项阻止英国媒体报道该公司在象牙海岸倾倒数吨有毒垃圾和化学物的禁令。但是,禁令阻止不了维基揭秘公开这一信息。托克最终不得不因此赔偿2亿多美元以求和解。

  人们现在还不知道美国公司会如何应对维基揭秘的进攻,仅靠法律诉讼一定无效。由于维基揭秘只起到传送文件渠道的作用,因此它在美国受合法保护。即使有企业赢得控告维基揭秘的官司,那么当局也无法关闭它,因为阿桑奇已把网站资产遍布在世界各国,仅取缔一地的活动解决不了问题的全部。

  其实企业预防维基揭秘的最好办法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抵制腐败的诱惑,避免成为其针对的目标。智者的建议是,企业掀开自己的遮丑布,让外界一览无余。企业必须要拿出诚意,仔细审查自己的经营过程,让诚实成为经营内容的一部份。

  然而,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做法是提高网络安全,以阻隔秘密外泄。尽管《福布斯》分别给包括科技、能源和金融业的若干企业打电话,倾听他们对此的回应,但无一家企业想谈论反揭秘策略。但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发现,约25%的美、英、法、德和加拿大的企业今年启动了针对揭秘行为的软件系统,另有三分之一在考虑采取相同防御策略。而另据密歇根州特拉弗斯城(Traverse City)的私人研究咨询公司Ponemon  Institute去年的调研报告称,有60%的企业员工承认,他们在离开前工作地时带走了一些该企业的敏感信息。

  联邦政府也在进行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反揭秘工作。美国防部高等研究项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网络安全首席研究员March  Zatko率领的技术团队,前期一直在研究针对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能偶尔出现泄密的策略。他现在着手的新项目同样雄心勃勃,要铲除任何以数字方式泄漏秘密的可能。

  Zatko领导的团队同时还在解决电话网络的泄密问题。他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安装了昂贵安全软件的电话网络,只要想做,有人仍可在不被发现的情形下窃取到有价值信息。Zatko自今年8月起就着手内部人网络威胁项目(Cyber  Insider Threat,Cinder)。Zatko表示,政府不只是在采取逐步改善侦测的手段,而且还要尽快把威胁连根铲除。

  然而,关闭维基揭秘并不能遏制提倡透明度运动的势头。有一批人士现在聚集在冰岛。因维基揭秘让冰岛银行体系崩溃的腐败信息曝光后,冰岛至此成为全球最大揭秘活动的基地。

  尽管冰岛政府还在继续对银行体系的丑闻进行调查,尚未发出刑事犯罪指控,但维基揭秘的大名已享誉冰岛各阶层。阿桑奇和另一位德国籍员工于去年底被邀在冰岛举行的言论自由大会上发表演讲。据美国推动网络空间自由人士John  Perry Barlow的判断,因为政府的开放态度,工商业秘密和揭秘者行为都会受到法律保护,有着独立精神和近期揭出巨大爆炸性丑闻的冰岛将成为促进透明度运动的安全港。

  在冰岛金融体系崩溃后,去年4月当选冰岛议员的诗人Birgitta Jonsdottir成为积极推动这一趋势的活跃分子。她倡议发起了冰岛现代媒体运动(Icelandic Modern Media Initiative,Immi)。它呼吁冰岛积极吸收世上所有保护信息来源、信息自由和透明度的法律,甚至要设立一个类似诺贝尔奖形式的国际奖励机制,以鼓励人们自由表明观点。她还在议会推动了一致通过的决议,要颁布一系列实施Immi的法律,让冰岛成为世上揭秘者的合法友善之地。

  Jonsdottir和若干冰岛政界人士虽急于推动在Immi上的立法,但它现在还无相应的法律框架。即使有了相应法律,但仍可能无法为一些冰岛之外组织和相关资产提供保护。Immi还可能遭到美国和欧盟的抵制,特别是涉及到军事秘密。揭露企业秘密的行为也可能产生副作用。难怪有英国法学界人士称,冰岛由此可能成为全球诽谤之都。

  Jonsdottir和支持者们并不认为Immi会起到保护各国罪恶的作用。诽谤、版权侵权和儿童色情等行为在冰岛仍是犯罪。Jonsdottir也不认为Immi的设想只是为了保护维基揭秘这个组织。该网站不需要帮助,其信息、提交文件过程都经过精心编码,其基础设备遍布世界各国,故要网站停止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Immi实际上是在培育一类新式媒体和揭秘者的披露信息渠道,它们不会依赖维基揭秘的技术手段和资源。现在已有数家规模较小,像专门关注非洲事务的SaharaReporters或Thaileaks.info的揭秘渠道。这些地区性网站在不断披露杀伤力很大的秘密。此外,有维基揭秘的德国员工因不满意阿桑奇只专注揭秘影响力大的秘密,而离开去创建自己的揭秘机构。他们认为,世上最终应有1000家像维基揭秘这样的揭秘组织。

  阿桑奇想要澄清人们对他的误解。他虽有叛逆者的名望,但他并不是一个反对工商业者。他对媒体侧重报道他曾是入侵过五角大楼和北美电信(Nortel)网络的骇客而愤怒。他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创业者。

  他认为揭秘行为会给自由市场增添润滑剂。他称,“在开放、诚实型和不诚实、封闭型企业间的斗争中,维基揭秘会给道德低下的企业带来巨大名誉重压。”

  阿桑奇带来的重压当然并不总会像他所言的那样公平。这取决于他在何处选择惩罚的目标,以及何时把揭秘的信息公之于众,而他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不论好坏,维基揭秘已成为他的表演空间。

  与真实的信仰者相同,阿桑奇只是在以最简单的方式看到自己的行为。他提醒人们,没有信息流通的市场是不可能存在的。工商界今后会理解和感激他的做法。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痛苦的丑闻,那么痛苦只是有罪者才应得到的。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6:36
纽约时报:维基解密削弱政府密谋能力

  导读:《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如果没有隐私,一个政府就无法维持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战略,难以为继,而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正在竭力削弱政府的密谋能力。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最近,维基解密公开了大量美国国务院保密文件,在美国和欧洲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被视为一起国家安全事件。许多人在思考:保密文件来源是否已经受到牵连?美国与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巴基斯坦等国的关系是否受到永久性伤害?

  但是,维基解密发起的这场运动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通过揭露政府的不法行为,维基解密及其领导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将互联网隐私的中心议题从个人转移到了政府。

  泄密发生后,一些最尖锐的批评家指出,维基解密所知甚少,只能抨击美国外交人员私下评估世界各国领导人,以羞辱美国,却未能将任何严重不法行为公之于众。政府所遭受的损失,仅仅是丧失了处理外交事务所需要的保密性。

  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评论员唐库•瓦拉达拉金(Tunku Varadarajan)支持上述观点,他说:“为了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外交必须划清‘咨询过程’与‘工作结果’直接的界限。人们需要经过咨询、思考、头脑风暴、与他人争辩等过程,才能得出一个正式结论,或一个公开表达的观点,并允许(合法)批评。”

  因此,如果没有隐私,一个政府就无法维持错综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战略。换句话说,没有隐私,就无法思考。而政府显然是需要思考的。

  如果瓦拉达拉金不是在讨论地缘政治,如果他没有把阿桑奇称为马克思主义者,那么他的这番言论听起来很像那些担心互联网会毁了下一代的评论人士。

  这些年轻人缺乏自由表达思想或做事的能力,只能被互联网环境所主导。他们不会去购买那些没有受到网民推荐的书籍,不看广告就无法使用搜索引擎,通过网络建立或解除朋友关系。

  作家、评论家査蒂•史密斯(Zadie Smith)评估了Facebook及其他网络技术给她的学生造成的危害。她担心,过多的分享会导致这些年轻人不再期待任何精神生活。

  是形式还是人应为此承担责任并不重要。她写道:“我梦想着一个为已经消失了的一群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一个私密的人,一个对世界和她自己都充满神秘的人。”

  互联网经济依赖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以便提供更好的广告,或允许好友分享消费信息。与之类似,外交官员也需要收集信息,发挥社交功能。

  2006年,在创办维基解密前,阿桑奇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家与恐怖分子阴谋》的文章,表达了他对独裁政府的看法。他特别指出,应当断绝施行苛政的政府之间的联络:“一个无法思考的政府是没有力量,难以为继的。”

  上周,学者亚伦•巴迪(Aaron Bady)撰写了一篇有关《国家与恐怖分子阴谋》的分析文章,称阿桑奇对抗独裁政府的战略是“削弱它密谋的能力,阻碍它进行‘思考’。”换句话说,政府需要知道何时该三缄其口。而维基解密正竭力使一切公之于众。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7:15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6.12.2010 17:16 编辑

英国警方最快本周逮捕阿桑奇

  在披露美国大批外交密电而引发“世界外交9·11事件”震动之后,目前,“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的个人处境及其网站的命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昨天有报道称,阿桑奇最早可能在本周被英国警方逮捕。一旦被捕,英国当局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将其引渡。另一则对阿桑奇不利的消息是,“维基揭秘”失去了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EBay旗下的网络支付处理商PayPal上周六宣布,决定停止“维基揭秘”的账户和服务。这对于阿桑奇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就在上周,一直为“维基揭秘”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也拒绝进一步提供相关支持。

  阿桑奇现年39岁,2006年12月创建维基揭秘网。这家网站今年公布大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秘密文件,曝光众多内幕,引起轰动。

  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已经下令,除非具有相应的安全等级或授权,否则联邦政府雇员和承包商不得阅读“维基揭秘”和新闻媒体公开的机密电文和文件。美国白宫下属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上周五发出通知,通知声明:不管是张贴在公共网站或是泄露给媒体,机密信息仍然是机密信息。除非美国政府对其解密,否则联邦雇员和承包商都得参照相关法令进行处理。美国国务院也警告未来有志从事外交工作的学生,最好不要沾惹“维基揭秘”,否则恐断送前途。

  “维基揭秘”财路被断

  EBay旗下的全球最大网上支付平台PayPal上周六宣布,由于“维基揭秘”从事非法业务、违反公司的服务政策,因此决定停止其账户和服务。这意味着“维基揭秘”将无法通过PayPal再获取捐赠者的网络捐款。

  事实上,通过PayPal获取捐赠是“维基揭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有报道称,这个账户的背后是德国一个以一位知名黑客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也是“维基揭秘”获得资助的最可靠的渠道。早前有报道称,“维基揭秘”每年需要约20万美元以支持其运营花销——主要是网络费、租金、网站服务器的存储成本、硬件和员工的外出花销;此外,如果“维基揭秘”决定向五位成员支付薪水,每年需要约60万欧元。阿桑奇今年7月曾表示,“维基揭秘”自2010年年初起已经筹集到约100万美元。

  阿桑奇威胁要曝更多猛料

  “维基揭秘”昨天指责PayPal慑于美国政府的压力而采取这一举动。而为了应对网站可能面临被关闭的命运,阿桑奇还通过网络散播了一个包含着未经审查、加密的“毒药丸”文件包,据估计里面包含了英国石油公司(简称BP)和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内容。《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称,这个包裹中的一份文件——取名“保险”的文档——已经被成千上万的支持者从“维基揭秘”网站上成功下载。但专家上周称,实际上这个加密文件是打不开的。

  阿桑奇警告称,任何试图阻碍其揭秘行动的政府都将面临引发新一轮潮水般国家和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他警告称,如果他被捕或者“维基揭秘”网站被永久性地关闭,他将泄露“保险”文档中的机密内容,他还暗示,这些内容未经审查,对于美国在全球的联盟伙伴国可能带来直接性的安全威胁。“所有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发布这些材料的密码,这将立马传播出去。”他说。

  “阿桑奇是聪明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策略。他会希望这能够威慑到想要采取针对他个人行动的任何人。”英国计算机安全专家劳里说。

  英国管事警官在休假

  不过,尽管如此,阿桑奇仍然面临被警方逮捕的可能。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不具名的英国警方消息来源称,阿桑奇最早本周可能被捕。据悉,他目前藏身于英国伦敦附近一处秘密地点。

  “他昨晚仍然自由……因为原本应该签署逮捕令的官员目前仍在休假。”英国一家媒体昨天报道称,瑞典司法当局现在已发出新的欧洲范围内的通缉令,上面增加了英国警方先前指出缺失的信息,阿桑奇面临的指控是强奸罪,但他本人坚决否认。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警方也在调查阿桑奇是否曾触犯当地法律。外交部长陆克文说,澳大利亚政府谴责网站泄露机密的外交电报和资料。由于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陆克文也指出,政府也会根据联邦警察的建议,考虑是否取消阿桑奇的护照。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7:17
美国政府严禁雇员阅读维基解密泄露电文


12月5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已经下令,除非具有相应的安全等级或授权,否则联邦政府雇员和承包商不得阅读维基解密和新闻媒体公开的机密电文和文件。

  美国白宫下属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周五发出通知,通知声明:不管是张贴在公共网站或是泄露给媒体,机密信息仍然是机密信息。除非美国政府对其解密,否则联邦雇员和承包商都得参照相关法令进行处理。

  一位白宫官员周六表示,该通知同样适用于政府电脑,以及雇员或承包商拥有的私人设备。政府不建议各机构在政府电脑系统上封锁维基解密网站或相关网站,也不禁止联邦雇员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但是,如果之前他们“不小心”下载了这些机密文件,必须告知所在单位的“信息安全办公室”。

  美国国防部也在一则通知中告诉下属军事人员和承包商,没有适当的授权就浏览这些信息违反了长期存在的规章制度,尽管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上是对公众开放的。在本周六的一次声明中,一位女发言人也表示,在非机密的政府电脑上浏览或下载机密文件是安全违规行为。

  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在所有的员工电脑和无线网络上屏蔽了维基解密网站,并指出未经授权公开这些机密文件并不能改变这些文件的状态,也不会使这些文件自动解密。

  地处华盛顿的非盈利组织,电子隐私信息中心执行董事马克•卢腾伯格(Marc Rotenberg)表示,尽管政府希望保住机密信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看起来完全是徒劳之举。卢腾伯格表示,他的组织也不支持公开这些信息,但现在再采用堵的方法恐怕是晚了一点。机密信息已经遍布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美国政府的这些行为显然没有使维基解密的工作人员气馁,他们不停地在Twitter上发文,嘲讽这项举措,周六就有一条推文这么写到:数字麦卡锡主义:美国军方试图恐吓官兵不要阅读维基解密。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6.12.2010 17:28
德刊解答美国外交电报泄漏事件六大疑问

11月29日讯 29日晨超过25万份美国国务院外交电报在网上曝光,由于所披露文件内容过于敏感,美国甚至全球外交因此蒙上阴影。对此德国《明镜》周刊就“维基解密”公布美国国务院机密外交电报一事的五大最常见疑问进行了解答,以下是相关问题及解答。

  这些文件的内容是什么?

  “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文件包括251287份美国驻全球各地使馆、领事馆或者代表处发给美国华盛顿国务院的电报和近8000多份国务院发给全球各地驻外机构的指示。

  只有一封电报发自1966年,大多数电报发自2004年及以后,美国于2004年建立了SIPRNet,电报的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增加,今年头两个月发出的电报数量就达9005封。“维基解密”未能获得在这一时间段之后的电报。这些电报的文字量是相当于《明镜周刊》66年来所刊登的文字总量。

  《明镜周刊》、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和西班牙的《国家报》对“维基解密”提供的电报进行了阅读、分析和核实。每封电报都包括日期、作者、地址、保密等级和报告文本内容。电报文本还经常提及线人的名字,《明镜周刊》及其网站因此决定不公布大部分电报,我们所刊登的电报或者电报节选中对人名和其它细节进行了技术处理以模糊线人的身份。当然,如果线人的身份非常重要,具有政治意义的话,我们未对他的身份进行保密。

  大多数电报由大使、领事或者他们的工作人员起草,包括他们对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分析、访谈、对有关人员决定和事件信息的背景材料。电报在许多情况提供了具体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信息情况。

  这些材料来自何处,材料的爆炸性如何?

  如同“维基解密”先前获得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日志,这些电报也是通过美国SIPRNet(保密IP路由网络)发送的。这一美国政府网络被用于传送保密级别可达“机密”和“秘密”的材料。美国政府称,机密材料如果被公布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维基解密”未获得被列为“绝密”的电报。

  约半数使馆电报不是秘密性质的,40.5%的电报被列为“机密”,只有6%的电报即15652封电报被列为“秘密”,其中4330封电报被加注了“非外国”标识,意思着不应提供给非美国公民阅读。

  近250万人可以访问SIPRNet,许多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访问该网。经验表明,这一网络的最大用户是美国国防部,美军人员行动中心里的特制计算机可以看到这些保密信息。进入程序和密码基本上每隔150天更换一次。能阅读到最高级“绝密”文件的美国人达85万人之多。外交电报的泄漏只是一件迟早的事情。

  你如何阅读这些电报?

  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日志相比,外交电报的阅读难度要小很多,例如,它们所包括的缩写要更少,它们是在办公室的环境里起草的。不过,外交电报的电头有一些规定,需要就此进行一些解释,例如国务院所发信息的报头是V和ZCZC打头的。报头的保密等级ZNY标识意味着电报必须通过保密线路传送,加上SSSS意味着这一信息是秘密信息。

  情报的可靠性如何?

  外交官在电报中报告全球发生的事情,他们在这样作的时候经常会对外国政治家和他们的动机发表批评性言论,他们认为这些电报的内容在未来二十五年内是不会解密的,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美国大使和特使们在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包括了许多传闻和谣言。

  这些文件的一个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们可以使我们听到外交官和政治家说真话,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言论不会被公开。不过,应当指出,无法确保消息来源是在说真话,他可能只是在转述道听途说的传闻,或者是有意识地进行误导或说谎。

  是否提供了全套记录?

  目前很不清楚是否提供了一整套文件,有关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一些报告可能被包括其中。从理论上说,就文件所讨论的时间或者议题,这些文件的内容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尽管我们知道这些材料来自美国保密网络,但我们不知道“维基解密”的文件提供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复制这些材料的,例如,文件提供者是否受到了时间的压力或者在这么作的过程中中断,他或她可能选择特定材料或者随机挑选材料,或者复制了能复制的所有文件。他或者她也可能是根据一个未知的标准选择材料进行复制的。提供文件的个人可能后来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挑选。缺少“绝密”文件是因为它们是通过不同方式发送的,或者提供文件人士可能无法接触到那些文件或者选择不去试图接触那些文件。

  其它国家是如何处理内部通信的?

  这些内部文件所反映的坦率程度并不是异常的。当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听到的外交官言论都是精心构思的,但就内部文件而言,外交官所用的措词是相当明确的。其他国家的情况同美国一样。

  从技术角度而言,美国人使用的系统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德国也依靠类似网络:德国2004年建设的保密内部网络把所有德国驻外使馆和领事馆与外交部联系在一起。德国外交官的通信采用四种保密等级:“加密信息-内部使用。”、“加密信息-秘密”、“机密”、“严格机密”。它使用SINA加密系统。目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访问德国保密内部网络。

作者: Paul    时间: 6.12.2010 20:50
呵呵 不着急,越是爆炸性的消息越在后头呢

今天不是又爆出来澳大利亚的前任亲华总理怂恿美国对咱们动武吗?
http://forum.kaiyuan.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954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7.12.2010 13:38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7.12.2010 13:39 编辑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被捕 被指涉嫌强奸

12月7日电 据外电报道,英国警方12月7日表示,“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于当天遭到逮捕,他被指涉嫌强奸。

  据报道,伦敦警方在一份声明中称,现年39岁的阿桑奇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上午9时30分左右在伦敦一间警察局现身,其后遭到了警察的拘捕。阿桑奇将于当天稍晚时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

  声明写道:“12月7日上午,基于瑞典当局对朱利安-阿桑奇涉嫌强奸的指控,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引渡和国际协助处(Extradition and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Unit of 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将其逮捕。”

  之前报道称,本月2日时,瑞典警方对阿桑奇发布了新的国际通缉令,这个通缉令适用于英国。英国警方已经接到了将阿桑奇引渡到斯德哥尔摩进行审判的请求。

  但在伦敦的阿桑奇律师罗宾逊说,阿桑奇可能将抗拒回到瑞典,他担心瑞典方面会将他交给美国司法单位。罗宾逊指责瑞典追缉阿桑奇的行动显然出于“政治动机”。

  罗宾逊还表示,任何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都不会影响维基解密网站继续公布持有的25万份密件。

  阿桑奇被指在今年8月对两名瑞典女子进行了“强奸”和“猥亵”。瑞典检控机构11月18日签发了针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阿桑奇提出了无罪的抗辩,但瑞典上诉法庭上周驳回了他的请求,裁定他有罪。
作者: Vesper_Lynd    时间: 7.12.2010 14:10
美司法部长称将依法追究维基解密创始人刑责

12月7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有关对大量公开美外交电文的“维基解密”网站展开搜查一事,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于美国当地时间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不仅限于旨在取缔间谍的有关法律,通过运用广泛的法令来追究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刑事责任。

  而搜查这一课题有悖于保障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若外交电文等秘密文书的泄漏属言论自由的范畴,就有可能无法将其判定为有罪。这是令美国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
作者: wohnung    时间: 7.12.2010 14:58
本帖最后由 wohnung 于 7.12.2010 15:03 编辑

妈的!
一下子又是前任副总统
搞三搞四,说环保
让全球开个24小时的电视机

这个家伙就是个记者嘛。。。
不好好当记者居然当恐怖分子

都是想出风头的笨蛋
作者: Paul    时间: 7.12.2010 17:09
回复 wohnung 的帖子

也有消息说,因为奥黑前段时间的政策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所以被修理了~

作者: wohnung    时间: 7.12.2010 21:16
Paul 发表于 7.12.2010 17:09
回复 wohnung 的帖子

也有消息说,因为奥黑前段时间的政策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所以被修理了~

现在都以利益为主了
就是现实,没办法!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