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原大战”张学良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4.2010 10:5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初掌政权的张学良,在内政和外交上连续办了几件大事,继东北易帜、"杨常事件"和"中东路事件"之后,他又办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并由此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百万大军在中原开战

    1928年6月,北伐军和平接收京津地区后,国民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在1929年1月召开的全国编遣会议上,蒋介石以裁军为手段来削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更加剧了彼此的矛盾。蒋介石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军力,在1929年一年之中,先后打败了李宗仁、冯玉祥、张发奎、唐生智、石友三等诸路军阀。

    阎锡山知道蒋介石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他,于是决定主动出击,联络已经受到蒋介石打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领导的桂系、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集团、粤系张发奎以及汪精卫领导的国民党改组派和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酝酿各派联合起来共同反蒋。一场新军阀的混战已如箭在弦上。

    首先出招的是阎锡山。1930年3月15日,由冯、阎、李3个集团的57名将领联名发出反蒋通电,一致拥护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阎锡山于4月1日在太原宣誓就职,随后冯玉祥、李宗仁也分别宣誓就职。阎锡山等发出的反蒋通电,张学良没有署名,至于阎锡山委任他为"副总司令",张学良更认为是无稽之谈,根本不予理会。

    蒋介石不甘示弱,立刻接招,于4月5日下令免去阎锡山本兼各职,并下达了对阎的通缉令。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讨伐阎、冯的誓师大会。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东起山东,西至湖北襄樊,南达湖南,北及河北,战线绵延数千里。战争初期,反蒋一方处于优势,先后攻占了济南、长沙等地。7月,蒋介石进行反攻,双方互有胜负,一时难决雌雄。

        张学良成了"香饽饽"

    形势的发展让张学良的地位骤然突出起来。张学良拥有东北军30万人,其海军、空军实力更是在全国首屈一指。谁赢得了张学良的支持,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各方代表云集沈阳,对张学良进行游说和拉拢。蒋介石的代表除方本仁、李石曾外,还有吴铁城、张群等重量级人物。阎锡山先后派出了贾景德、梁汝舟、傅作义等十余名代表。此外,冯玉祥的代表薛笃弼,石友三的代表门致中,桂系代表何千里,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的代表陈公博也先后抵沈。形形色色,各为其主,摇唇鼓舌,频频活动,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在这种形势下,6月5日,张学良趁东北各要员到沈为他祝寿之机,商议应付时局大计。东北内部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汲金纯等老派人物,坚持东北中立,不与任何方面合作,主张保境安民。正如张作相所言:"咱们吃高粱米的,哪能斗得过南蛮子,最好离他们远远的"。而王树翰、刘哲、刘尚清、沈鸿烈等人则主张出兵关内,帮助蒋介石,并借机再图大业。张学良一时举棋不定,遂决定继续观察时局发展,再定进退。

    1930年7月,张学良在出席葫芦岛港开工典礼后,去北戴河休养,各派代表又如"跟屁虫"似的跟了过来。一时间,本来宁静幽雅的避暑胜地变成了南北政要们频繁出入的喧嚣场所。

    在争取张学良的工作中,蒋介石的招数比阎锡山、冯玉祥更胜一筹。他除了采取物质收买外,还派遣与张学良关系甚笃的张群、吴铁成、方本仁等追着张学良打麻将,从沈阳打到葫芦岛,又从葫芦岛打到北戴河。本来,张学良强调,咱们打的是"卫生麻将",不谈国事。但张群几个人却在嘻嘻哈哈中打起了"政治麻将"。出了一张九万,就说,这是蒋总司令给你的;出了个一饼,就说,这是阎锡山给你的,画饼充饥。

    6月21日,蒋介石加大了筹码,以国民政府名义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并专程派张群将委任状及大印送到沈阳,劝张学良立即出兵入关。但张学良以"德薄才庸"为由拒绝,对出兵助蒋一事也不做肯定的答复。

    尽管张学良一再奉劝各方息争,但其内心是有倾向性的。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张学良也悄悄地打下了助蒋的"腹稿"。在张群、吴铁城等人的不断劝促下,张学良口头答应,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军即可出兵。张群等立即将这一喜讯报告南京。蒋介石闻讯如同捞到了救命稻草,立刻倾全力向济南进攻。张群对张学良说:"蒋公信了你的话,已把全部力量都投到了济南,你要是说话不算,可要了蒋公的命了。"张学良微微一笑,说:"等打下济南再说吧。"

        十万东北军入关

    1930年9月1日,阎锡山宣布另成立国民政府,亲任国府主席,并于9月9日9时9分,在中南海怀仁堂宣誓就职。4个"9",阎锡山认为这个时间太吉利了。然而9天后,张学良一纸电文就把阎锡山的美梦吓醒了,所以有人挖苦说:"阎锡山四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从个人关系上来讲,张学良与蒋介石、阎锡山没有远近亲疏。支持谁,完全出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利益的考虑。张学良认为,无论是从中国全局还是从东北地区的利益看,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所以,当阎锡山、冯玉祥在北平建立反对派政府,中国又将陷入内战内耗之中时,张学良再也不能作壁上观了。

    9月10日,张学良在沈阳北陵别墅召开东北军政会议,密商应对中原大战的方针。会议连开5天,在9月15日的会议上,张学良详细陈述出兵华北的原因和意义。他说:"目前国事日非,如非国内统一,更不足以对外。最近阎、冯军队已退至黄河北岸,蒋军已攻下济南,我方应实践出兵关内的诺言。"张学良认为:"反蒋的北方军事联盟只是一个不稳定的松散联盟,即使打败南京政府,日后各派系的纷争也在所难免。这样,混乱纷争的局面还要延长。蒋介石虽不完全可靠,但较之北方这些乌合之众,尚略胜一筹。故为整个大局着想,必须早日息争议和,从速实现国家统一。"张学良的分析,有理有据,最终使东北政务委员会成员统一了认识,一致通过"出兵关内,调停内战"的决议。

    1930年9月17日,张学良发布了进军关内的动员令,先行编组两个军,总共10万人,由于学忠、王树常分任第一军和二军军长。同日,张学良接见了阎锡山、冯玉祥的代表贾景德、薛笃弼、孙传芳,表明了东北拥蒋的态度,贾景德等人听了,犹如冷水浇头。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明确表示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出兵华北,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张学良此举轰动了整个世界,在中国政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张学良出兵助蒋的消息一传出,反蒋同盟便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阎锡山在石家庄听到这一消息后,在地上来回兜圈子,边走边说:"完啦!完啦!咋个办呢?咋个办呢?"随后宣布辞去新组建的政府主席职务。汪精卫得知张学良已经出兵,不得不匆匆离开北平,并对外表白了他的无奈:现在奉天已经诉诸武力,我们只有撤离北平了。兵锋未到,反蒋联盟在政治上已承认失败。

    与反蒋一派恰恰相反,张学良挥军入关,南京方面一片欢腾。蒋介石乘机于20日向阎、冯发动政治攻势,完全以胜利者的口气警告说:诸君今日已无路可逃......功罪在此须臾。

    9月19日,王树常和于学忠两将军统帅东北军10万精锐之师,挥师入关,在反蒋联盟军背后发起进攻。整个战局发生急剧变化,仅十几天,东北军就完成了对华北的占领。在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联合夹击下,反蒋联盟军迅速土崩瓦解。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二人通电下野,太原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即告取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完胜而结束。

    持续半年多的战争,由于张学良的介入而迅速停息,实现了和平,中外为之赞叹不已。当时德国的一家报纸为此特刊载了张学良的大幅照片,对张学良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张学良登上政治生涯巅峰

    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后,权力和荣誉接踵而来,张学良的政治生涯达到最辉煌的顶点。

    张学良助蒋有功,被蒋介石正式委以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10月9日,就职典礼在辽宁省政府大礼堂隆重举行。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到辽宁省政府的大街上,站满了警察、宪兵及张学良的卫队。国民政府的航空兵司令部特派了9架飞机飞到沈阳上空,散发传单。各国领事、机关、法团的领袖及各界代表800多人到场。就职典礼上,张学良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精神抖擞。吴铁城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张群代表国民政府致词,张学良从张群手中接过委任状后致答词。

    1930年11月,张学良应邀赴南京。蒋介石不仅派张群到天津迎接张学良,而且从天津到南京的路上,随处可见欢迎张学良的标语:"欢迎促进统一,巩固边防,劳苦功高,竭诚拥护中央之张副司令!""张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张副司令是国家统一的表率!"

    12日,张学良到达南京,受到极其隆重的礼遇和接待。张学良专车抵达长江浦口车站,顿时军乐大作,仪仗队举枪致敬。何应钦夫妇、朱培德、宋子文等都到站台迎接。张学良身着黄呢军装,精神焕发,态度从容,下车和欢迎者握手寒暄后,步出车站,登上"威胜"号军舰过长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通济"号上的官兵列队甲板上,举枪致敬,并奏欢迎上将乐曲,鸣礼炮19响。与此同时,停泊在江中、岸边的各国商船、军舰均悬旗致敬,当"威胜"舰抵达南京下关靠岸时,所有各种舰船,一齐鸣笛,对张学良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致敬。

    南京城内到处都是欢迎的人群,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举着彩旗,舞着彩带,伫立在马路两旁,翘首相望,以一睹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副司令风采。最让张学良感到受宠若惊的是,蒋介石竟以对等的身份,而不是以对待下属的方式来欢迎他。晚上,蒋介石夫妇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宴。宴会结束后,张学良仍兴奋不已,连夜致电东北军政要员,传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学良此次来国府,受到蒋主席极为热忱之欢迎,规格之高,实出学良的想象"。

    在南京逗留期间,张学良作为第一号新闻人物,接受了各方记者采访,并应邀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在蒋介石夫妇陪同下,张学良还检阅了坦克车队,拜谒了中山陵。

    12月18日,于凤至到达南京,宋美龄出面接待,同样给予隆重的礼遇。宋母倪桂珍还将于凤至认作干女儿,于凤至便顺理成章地与宋霭龄、宋美龄结拜为干姐妹。同时,蒋介石和张学良也结拜为盟兄弟,关系迅速升温。

    南京期间,张学良多次与蒋介石商谈,在军事、政治、善后等诸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可以说,张学良的南京之行收获满满。首先,加强了他与蒋介石,东北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相互了解,消除了双方潜在的分歧,为南北合作铺平了道路;其次,为东北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自治体制,确定了明确的操作标准。

    此时,张学良的官场生涯可谓登峰造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如果说,"九一八通电"轰动了世界,那么,此次进南京又搅动了中华大地。张学良在南京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刻。12月8日,张学良夫妇离开南京抵达天津后,给蒋介石夫妇拍发了一份感谢电,感激之情,钦佩之语,跃然纸上。

    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司令后,负责节制辽、吉、黑、晋、察、热、绥、冀八省军队,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张学良管辖,一批东北人物也被委以重任。东北在全国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张学良名利双收。

    1931年4月,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在北平设立,张学良自沈阳抵达北平,主持行营工作。此后,一直到逝世,他再也没有回过东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11.4.2010 14: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3:1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