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年张学良没能回大陆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1.2008 00:0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学良究竟为什么晚年不返回祖国大陆定居而最后客死在异国的檀香山?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拟从邓颖超派人赴美为张学良送去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给邓颖超的复信谈起,从中管窥这位著名爱国将领暮年归乡之志不能如愿的内幕。

邓颖超写信诚邀张学良

长期以来,史学界特别是东北张学良研究者们一直都在争论邓颖超是否真有一封信函寄给在美国的张学良。新世纪伊始,我们有幸见到了邓颖超这封信的影印件。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格外重视。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得知后,专一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说:“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的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会上,江泽民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使其归来的事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并作了四项重要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究竟派什么人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却遇到了困难。当时,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别考虑到了张学良以前在东北军的旧部,如原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万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最后经中央书记处多次讨论,确定由吕正操赴美迎接张学良。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东北军的旧部袍泽;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他是几位人选中曾任职务最高的一位。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以后,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亲自召见了他。

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由于当时邓颖超尚不知道赴美欢迎张学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谁,所以她那封信上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暂空。信的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

春祺!

邓颖超

1991年5月20日

这已是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件是一年前张学良在台北举行90岁寿庆时她致的贺电。那时,她的贺电高高悬挂在台北圆山饭店昆仑厅祝寿的礼堂正中,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关注。这次亲笔写成的邀请函,语言更加诚挚热情,充分表达了中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位离国多年的爱国将军的敬重之情。

吕正操一行5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悄悄从北京启程直飞旧金山以后,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张学良早在几天前即从此地飞往美国东部城市纽约去访问亲友了。留在旧金山的是赵四小姐及她的儿子张闾琳。在这里,吕正操出席了为赵一荻庆寿而举行的活动,然后便率领随员飞赴纽约。

张学良亲笔信敬复邓颖超

5月29日,吕正操在纽约曼哈顿贝祖贻夫人的住所里首次会见了老上司张学良。初次见面,吕正操只是礼节性的晤谈和赠送寿礼。第二天上午,吕正操在曼哈顿一家瑞士银行的经理办公室里,避开所有外人和张学良进行了一次长达1小时之久的单独谈话。他首先转交了邓颖超的亲笔信。张学良看到邓颖超的亲笔信,感慨万端。他顾不得使用放大镜,将发花的眼睛贴近信纸反复看了两遍。然后,他对吕正操动情地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

接着,吕正操又向张学良转达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问候以及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良好意愿。张学良听后颇受感动。但是,由于事体重大,他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在随即开始的各界人士为张学良举办的祝寿活动中,中共代表吕正操考虑到种种不便没有出席这类公开的活动。6月4日,张学良在纽约的祝寿活动结束以后,他主动提出再次会晤吕正操。地点则安排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官邸里。

这次谈话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谈话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吕正操着重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张学良对中国共产党的上述主张深表赞同,并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一份微薄之力。他向吕正操表示:“我过去就是做这件事的。我愿意保存我的这个身份,迟早有一天会用上。我虽然90多岁了,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出力。”

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露了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他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写道:

周夫人

颖超大姐惠鉴:

×××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另转请×××转陈愚见。

肃此

敬颂夏安!

张××顿首再拜

6月2日

张学良在纽约出席旅美华人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后不久,即与夫人赵一荻于1991年6月27日经夏威夷飞回了台湾。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了回乡之便,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海内外媒体对此议论纷纭。香港《信报》记者以专访的方式发表了一篇题为《张学良动向:先回台湾再作道理》的文章,其中说:“张学良以他的行动证明他为人重义,舍弃了从美国径赴大陆,早日了却扫祭亡父墓庐,并一偿半个世纪多渴望亲睹家乡面貌的愿望。……据接近少帅的人士透露,他这次在纽约与吕正操见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中共派吕正操到美参加为张祝寿,与张接触,可谓高招。在吕正操向少帅表示大陆的人特别是东北家乡的人都热切欢迎少帅早日回去看看时,张学良心有难处地委婉谢绝了。他在纽约三个月的停留期间,外界(包括美国方面)都在注视他在中国统一、两岸和谈中会扮演什么角色。可以看出,在纽约方面,美华协会发起为他隆重庆寿以前,他是避谈统一的,即使接受记者访问,也只谈东北军旧事。直到6月3日庆寿以后,公开露了面,而且与中共人士晤见。在6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能够替国家统一做什么贡献时,张学良微笑了一下说:‘我现在是闲云野鹤,我真能有什么贡献吗?我还是那么说,只要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张学良还告诉国民党:‘不要怕和共产党谈。’……”

正是由于张学良在第一次访美后并没如愿返回他毕生翘首的祖国大陆,特别是事隔一年以后,当张学良再次离开台湾去夏威夷做永久性定居以后,各种有关他为什么在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就有几个不同版本在海内外的媒体上炒作。

是因生病不回大陆吗

媒体认定的第一个理由是:张氏夫妇系因生病而失去了回大陆探亲的机会。

不错,张学良在晚年确曾染患过多种疾病。从1936年被蒋介石幽禁时起,直到1990年真正获得了人身自由,漫长的岁月里张学良先后得过几次重病:1944年抗战期间,张学良曾在贵阳得过当时极为难以医治的盲肠炎(即现在看来只是小手术的阑尾炎),后经手术治疗,终于痊愈;第二次是1954年在台湾高雄,张学良患突发性咯血,病情危重,后经抢救得以脱险;第三次是1964年的肠胃综合症,入台北荣民总医院治疗近半年,初时怀疑是肠癌,后经复查乃一般痢疾,不久即愈;第四次是1993年10月25日深夜张学良忽然头疼难忍,猝然晕倒,被家人急送到荣民总医院进行抢救。经主治医师赖继有等人的连夜抢救,认定张学良患有急性脑血肿,起因是张氏的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由于病发突然,所以在他颅内已经造成了弥漫性血肿,病情相当危急。这是张学良晚年患染的最严重疾病。当时的张学良已届93岁高龄,年龄较大,病情较危,且病变出现在颅脑的要害部位,因此荣民总医院感到抢救的希望不大。谁也没有想到,经过几天的紧急抢救,张学良竟然奇迹般地得以生还,这在台湾脑外科不能说不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张学良非但没有因为年纪过大而形成脑疝或死亡性休克,而且竟然在入院一个月后即得以康复出院,又像常人一样在院落里散步了!显而易见,他决非因为这场突发疾病而改变了回大陆探亲的初衷。

1993年,当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媒介纷纷发文猜测张学良为什么不回祖国大陆时,海外报刊的主要关注焦点大多在张学良是“因病”不能实现夙愿上。其中一家有影响的华文报纸说:“近几年来,张学良要返回东北老家探亲的消息不少,然而,物换星移,时间流淌,至今仍未见张学良踏上回大陆的归途。有的估计:张学良毕竟是年至93岁高龄的耋耄,可能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有的猜测:张学良有过不参与政治的表示,可能是避政治之嫌,一再推迟赴大陆的行程。但是事实上这几种猜测都缺少根据。”

据当时刚刚赴台湾面拜张学良的东北大学校长蒋仲乐先生说:“张学良仍然很想回大陆看看,尤其是对东北老家总是一往情深。但他近期不能回大陆,其中之原因,既不是有人说的身体欠佳,也不是有人猜测的张学良有意回避政治的顾虑。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随他60多年的夫人赵一荻有病在身。总不能在夫人患病的时候自己一人去大陆吧。此乃人之常情。张学良与赵女士相濡以沫一生,形影不离。张学良想回大陆看看,肯定是希望偕夫人一起起程。”蒋仲乐在台湾还听说张学良准备陪夫人到美国加州和夏威夷去治疗和疗养,那里一些条件要比台湾好些。至于张学良什么时候回大陆,他认为在当时情况下是很难有肯定的时间表的。

自然,另一种说法也难以成立,那就是日本记者野川在张学良第一次访美回台后不久在日本《读卖新闻》上撰文所说的“张学良有机会回大陆而不能回的原因,是他在美国纽约期间,被医生查出左脚生了数枚阻碍他行走的骨刺”。

事实上,张学良脚生骨刺也确有其事,但不是在美国查出,而是1992年1月张学良回台后到荣民总医院治疗感冒时查出的。当时,医生发现在他的右脚(而不是野川所说的左脚)小趾骨上生出了两个小小的骨刺。他们认为这两枚骨刺虽小,但必须马上采取控制性治疗,不然会发展到影响步行走路。后来,张学良在台湾一边治疗,一边从北投旧宅搬到台北天母的一幢住宅楼里,以电梯上下代步,就是因为生了骨刺的原因。以上都是事实,然而,这也不是张学良不能回大陆的根本原因。

少帅是因惧怕日本天皇而不敢回国吗

1992年8月26日,台湾《联合报》刊载了特派记者程川康写的一条新闻:《张学良决定近期回乡探亲》。他在此文中这样写道:“可靠消息来源指出,背负西安事变责任,在台湾幽居长达40余年的前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决定近期偕夫人由台搭乘华航班机取道香港启德机场,转乘中国民航班机返回东北辽宁老家,与阔别56年的家人、乡亲和旧部作短暂团聚,了却有生之年最大心愿和怀乡之情。张将军的确切返乡日期,将视身体状况及东北气候而定。一般预料本月底及9月初可能成行。但另一条消息说,张将军在荣民总医院治气管炎康复出院后,很快将安排搭机返回东北老家。而张将军已在前天出院。张指出,此次返回东北老家后的第一个心愿,是前往父亲张作霖的坟墓前拜祭,以了却50年来没能亲自扫墓的愧疚……”

这条消息发出后,不但台湾和东南亚各报刊蜂起转载,就是祖国大陆几家有影响的传媒也深信张学良必回大陆无疑。因为这条消息的来源相当可靠,且又是程川康亲自采访张学良本人所得,可信度非同一般。然而,1992年的秋天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张学良非但没有在当年9月返回祖国东北,而且到了1993年春天,他也没有回乡探亲的行动。更让人大感惊奇的是,不久后他竟然再次带着夫人赵一荻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了长期定居国外的准备。这其中的内幕究竟如何?海外报界对张学良并没有如期实现自己的归乡之诺,再次发出种种奇谈怪论。其中最让人吃惊的解释是:张学良因为返回东北的时机与日本天皇访华时间相碰,而不得不放弃了他计划多时的回乡计划。

海外媒体的解释说,日本天皇宣布当年10月赴北京访问,此时恰好张学良就在国内。而日本人在历史上与爱国心重的张学良素有宿仇旧恨。当年日本关东军不但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他的父亲张作霖,而且随后又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夺取了张氏家族在东北三省惨淡经营几十年所得到的半壁江山。所以,张学良不希望在他回乡探亲的时候,与日本天皇明仁同时出现在祖国大陆的土地上。由于张学良仇恨日本,所以他才断然取消了当年返回祖国东北的计划,致使一个美好的归乡之梦再次胎死腹中。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92年9月张学良原定回国的时间,确实与后来新华社宣布的日本天皇明仁的访华日程相碰,这是事实。但对于张学良来说,日本天皇的访华决不会构成他回国的阻碍。

后来,据一位去台湾访问过张学良的东北籍人士说,此种捕风捉影的传闻,就连张学良本人听了也颇感奇怪。

能够否定上述推测的证据,莫过于张学良本人生前的谈话记录。1990年,张学良首次在台湾会见记者时,他那个“缄默五十年,张学良现在有话要说”的长篇访谈,就是和日本NHK电视公司记者进行的。这次访谈在台北凯悦饭店进行,用了三个下午的时间,其中多次谈到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当然,谈话中他也毫不留情地当着日本记者的面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但是,当他谈到在1921年第一次出国就是到日本观看秋操时,随口说了下面一段话:“如果可能,我还想再次到日本去看看。也许是上了年纪了,更想了,想看看新日本是什么样子?想亲眼看看……”

张学良的话,让那些持“张学良不回大陆是因为日本天皇访华”之说的人不攻自破。任何人都知道,张学良并不害怕和天皇明仁同时在中国大陆上出现,因为他本人如果当真在晚年实现了再访日本的愿望,那么他到了日本本土之上,岂不是每天都要和日本天皇同在一块土地上吗?所以,这条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是赵一荻阻拦少帅归乡吗

毋庸讳言,赵一荻在台湾和在夏威夷期间,都曾公开或私下流露出她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意思,有些话甚至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她上述心态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让张学良改变主意和动摇归乡信念的消极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举证说:在台湾期间,即便与张学良私交甚好的台湾“新闻局”处长郭冠英、《联合报》资深记者周玉莞等可以随便接近张学良的人,想对这位世纪老人进行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事先得到赵一荻的首恳。这就更不要说张少帅的重大回乡探亲计划了。他们认为一切都因为中间有赵一荻作梗,才使张学良的回乡计划不能如期实现。这些说法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把张学良临死前始终不能回东北的责任都强加在赵一荻身上,也未免有失公正。

赵一荻之所以多次公开表示不希望张学良回到大陆,并非如外界所非议的那样是因为她对家乡和祖国没有感情。恰恰相反,赵一荻对祖国和故乡的情结之深,决不逊于少帅。她平时偶尔流露出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只言片语,有些话确属实情。如她曾说:“他(指张学良)现在连走路都要坐轮椅,还能乘飞机长途旅行吗?”有些话则是因为她和少帅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才不得不那样说。特别是她在台湾时公开表示的“张学良不想回大陆”等语,极可能都是被当时政治局势所左右。只有熟悉赵一荻的亲属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位当年在天津长大的江浙才女的思乡之心。赵一荻思念祖国亲人的心情,从她仅有的几封给亲人的信中即可窥见一斑。

1990年,赵一荻在台北的幽居生活刚刚结束,就辗转收到了侄儿赵允辛写来的一封信。当赵一荻从这封由海峡对岸飞来的家书中获悉三嫂仍然健在的消息后,马上亲笔给她写了一封信:

三嫂:

你给我写的信和毛笔字及相片皆已收到。前两天又收到允辛的信和姆妈的相片。听说您的腿有毛病不能走路,不知是什么病?是否能医治?实在是非常的挂念。您一共有几位儿女?现在是住在哪一位侄儿家里?日常的生活是否有人照顾?请来信告诉我。

日子过得真是快,我离家已经60年了,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在了。我真是非常的感谢您这样的孝顺姆妈,侍奉她几十年,而且给她一个温暖和快乐的家。我们姐妹都亏欠了她,她在世的时候未能尽孝。

小妹

1990年3月14日

从这封家书中,不难看出她怀念亲人之情。一个对亲人有如此深厚感情的人,她会不思念自己的故乡?

同年秋天,赵一荻也给她在北京的侄女赵允安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她的思乡之情更是溢于字里行间。

她在信中写道:
允安:

你的信,我已收到。真是不幸,刚同你们(指赵允安、赵允平、赵允辛等人)联络上,你们的母亲(指赵允安的生母,赵一荻的三嫂柴志芬女士)已经不在了。无论如何,她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怀念的。

我离家已经60年了,和你们都没有见过面,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够团聚。我和允宜(赵允安的亲姐姐,在台湾)已经联络上,并且还见过几次面(此前赵一荻与赵允宜虽然都居住在台湾,但因为政治的原因,台湾当局不允许赵一荻随便与外界接触)。她告诉我许多关于你们的祖母(指赵一荻的生母吕葆贞女士,已故)和母亲(指赵允安的母亲柴志芬女士)的事。

你现在是否还在学校作(做)事(指赵允安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供职)?你家里的近况如何?希望你常给我写信来,因为我非常关心。我以前曾经给允辛寄过几本我的证道小册子,即《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和《大使命》。不久,我亦会给你寄几本去,希望你们看看。

谢谢你,把你六婶(指赵一荻的六哥赵国基夫人吴靖)的地址给我。我已和她通过信,希望你有功夫的时候给我写信。愿上帝祝福、看顾你和你的一家。

好姑姑

1990年9月1日

这封信比上一封更加真诚恳切。她明确地写上“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够团聚”,又一次自叹:“我离家已经六十年了!”所以,从赵一荻几封家书中所流露出来的思乡、思亲的感情,应该是她心灵最真诚的表露。凡是了解张学良和赵一荻去台前后的内情,以及她随张学良在无法回大陆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以古稀高龄远涉重洋奔赴美国夏威夷定居的人,都会对赵一荻在记者面前表示不希望张学良回大陆的谈话内含有真正的诠释。鉴于此,那种所谓赵一荻百般阻拦张学良回祖国大陆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14: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