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36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的不纯洁 —— 一夫一妻并非人类本能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6.11.2006 18:09:39 | 只看该作者
与黑猩猩一样,人类的祖先不会和异性伴侣厮守终生。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化史中,一夫一妻制度也从来不是主流。男人们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牺牲,彼此约定每人只能拥有一位妻子,但这也不能保证婚姻的纯洁。<br /><br />◎相爱──为了白头偕老?<br /><br />人们为什么受情欲支配并因此常常为爱痴狂?进化论学者、神经学家和遗传学专家正努力解答这些自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问题。通过对遗传物质、大脑和血液的分析研究,他们逐渐揭开了爱和性神秘的面纱。在人体内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人们产生了爱。繁殖后代的欲望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思维举止。人类的目的只有一个:改进下一代的基因。<br /><br />科学家们也思考过传统的婚姻问题:人们相爱真的只是为了与伴侣白头偕老吗?日益增加的离婚率是否反倒表明了人类的本性呢?<br /><br />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菲舍尔在这方面堪称典型。施罗德至今已经结婚四次了,而菲舍尔则即将同他的第五任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按照个别人文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理解,这两人正“顺应了时代的发展”。<br /><br />当今许多前卫的人文学者都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人类原始的同居方式。如今,妇女们更加频繁地更换伴侣,因为她们在经济上已不再依附于人了。一对伴侣其实只愿意生活到共同的孩子出世为止。<br /><br />◎男性追求数量女性追求质量<br /><br />行为学家们认为,杂交也是人类的本性,但人类同猴子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可以厮守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女性需要一位可靠的伴侣来协助她们养育后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优于其它物种的原因,不在于人类能够直立行走、或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于他们懂得对后代“投资”。这也使得人一离开母亲肚子的时候,就拥有了发达的大脑。<br /><br />学者们曾经对6个大洲上分属于37种不同文化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妇女们并非在寻觅最帅最酷的男性,她们需要的是强壮、有作为而且给人良好感觉的伴侣。<br /><br />性行为对男人而言不存在太多的付出,然而对妇女而言,则意味着沉重的九个月的孕期。九个月后,负担并未就此终结。妇女们还要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她们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一位能干的男性对母亲和孩子而言都至关重要的。<br /><br />但这时妇女们又面临着一个古老的问题:男人们通常都很花心。一夜情似乎成了男性的一个保留节目。<br /><br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们让一位漂亮性感的女子在大学校园里向男人们发出诱人的邀请:“你愿意今晚去我那里同我做爱吗?”75%的男性当即表示愿意;另外25%的人虽然有些犹豫,但却希望能换个合适的时间再聚。<br /><br />同样的实验换到女性身上,结果就大大不同。只有6%的女性愿意跟随酷男去他的住处,但对于做爱,她们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实验揭示出男女在繁殖后代问题上的分歧:男性追求数量,而女性讲求质量。<br /><br />◎荷尔蒙和恋爱<br /><br />是什么力量促使男男女女下决心长相厮守、共同养育后代呢?生物学家认为,这是荷尔蒙的力量。人们的性爱行为正是受到荷尔蒙的作用。人体内的睾丸酮和肾上腺素使各组织运转加快,让人产生“性”趣。这时,人们便开始谈情说爱。<br /><br />性爱时人体内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和化学变化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恋爱时人血液中的复合胺含量明显减少,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患上强迫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身上,难怪常言道:恋爱最疯狂!<br /><br />恋爱时人体内的睾丸酮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男性血液中的睾丸酮含量要比女性多。一旦坠入了爱河以后,男性的睾丸酮含量骤减而女性的则明显增加,因此,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女性化,而女性则男性化。这时的男人表现得友好并善解人意,而女人则容易冲动。这样,男女之间的差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这更有利于双方建立一种持久的关系。爱的力量可以持续数月乃至几十年。人类学家猜测,荷尔蒙的作用让男女厮守,一直到共同的孩子出世。<br /><br />◎女性的“基因交易”<br /><br />那么这之后呢?在第一个孩子降生后,激情逐渐平息下来,感情危机也出现了。<br /><br />人体内有一些特殊的荷尔蒙,如脑下垂体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这些激素帮助人“忠贞不渝”。<br /><br />一些人天真地认为,人类像天鹅一样,很容易白头偕老。但事实证明,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本性。<br /><br />生物学家将男性的侵略性视作不忠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动物中很普遍,雄性总是为了争夺雌性而争斗。结果是,雄性努力地将更多雌性占为己有,并采取种种预防措施来排斥其他雄性的染指。这种行为也可以称作嫉妒。按科学家的解释,人类女性的孕期不定,而且她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交配对象,这就让男人产生了莫名的恐怖:他无法确定妻子生下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骨肉。<br /><br />据说在欧洲和美国,10%的孩子是偷情的产物。这样,男人对孩子和家庭的投入也就没有了保证。男人一旦将对女人的控制放松,他辛苦的付出可能就浪费在别人的孩子身上。然而这对妇女而言却是有益的,她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优秀的基因。她可能同一个忠实可靠的“气管炎”生活在一起,却同野汉生下孩子。科学家们将这种行为称作“基因交易”。自古以来,妇女们就通过这种交易来获取优良的基因。<br /><br />尽管男女都可能滥性,但情况却不同。男人试图让自己的基因被尽可能多的女性接收,而女人则是一方面要找一个可靠的伴侣来共同抚养孩子,另一方面却通过与其他人做爱来获取优良的基因。<br /><br />◎一夫一妻制从来不是主流<br /><br />上世纪40年代,人文学者乔治·马尔多奇曾对23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类型进行了考证。在它们中只有43个接受了一夫一妻制,大部分社会盛行着一夫多妻制。<br /><br />在北美的印第安文明、南美的印加文明、亚洲和非洲的土着文明中,社会普遍接受一夫多妻制。当然,妻室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古兰经里就明确规定穆斯林最多只能拥有四个妻子。在西非的阿斯汗提,国王可以拥有3333个妻子。在印加,家室的大小严格按照男人的权利和财富来界定,印加村寨中最年长者可以拥有7个妻子;一般的诸侯能拥有15个妻子;国王则拥有后宫上千佳丽;王侯有权“让自己的神庙中充满女人”,而贫穷者只能“挑剩下的”。这种制度在生物史上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妇女能将自己的基因同最成功最显赫的男人基因相结合。<br /><br />一夫多妻制相当普遍,但其相反的模式──一妻多夫制就极为少见了。巴西某地的婚配方式十分灵活: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并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可以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人结婚。<br /><br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一夫一妻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大多数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像西方那样有着规范的一夫一妻制。在印度的一些地区,通奸被视作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男人不能容忍他的妻子同别人勾搭,反倒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玻利维亚东部某地,尽管当地居民也有着固定的婚配关系,但男人可以同妻子的妹妹或自己的嫂子睡觉;女人同样适用于这套规则,她们可以同丈夫的兄弟或自己姐妹的男人上床。<br /><br />◎男人之间的妥协<br /><br />一夫一妻制并非自然形成的。我们,无论男女,我们的天性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那为什么一夫一妻制会最终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体系呢?一夫一妻制是文化的产物,它因宗教而生,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少数男人掌握了大量女人而其他男人不得不瓜分剩下的,那会是怎样的状况?还有就是如果和其他男性分享自己的伴侣,男人们会怎么想呢?很简单,这将引发愤怒、争斗、不安全感甚至是屠杀。<br /><br />在许多科学家看来,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间达成的一项协议。他们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和防止因为女人而彼此争斗带来损失。这一协议要求社会上所有男人或多或少地享有平等的权利,好让最无能的家伙也有理由讨个老婆。<br /><br />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间平等的产物。即使是权贵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他们放弃了一夫多妻制来换取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对男性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妥协和牺牲。<br /><br />妇女们则不能对此说“不”。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因此婚姻对她们而言,意味着一生的生活保障。长期以来,在西方文明里,妇女一直被视作男性的财产。她们的首要任务是生育小孩以延续家族的香火。在古罗马,法官们在遗产案件的审理中根据婚配情况来判定死者后人是否有继承权。日耳曼人则将婚姻视作两个族群间的协约,婚姻同其他法律协定没有质的区别。男人只要支付一定金额,就能娶到一位女子,而她便成为了他的财产。对于妇女而言,她们因婚姻获得了家庭地位、法律保障以及稳定的社会地位。<br /><br />◎离婚不再值得抱怨<br /><br />几百年来,妇女们为了获得生存资料和安全保障而守节。21世纪初,这种状况发生了改观。妇女们不再完全依附于男人们的“救济”,她们自己也能工作。古老的“性协定”失效了,在教堂里许诺的“至死不分离”便成了空话。今天,许多夫妇在新婚后没几年就劳燕分飞。<br /><br />如今,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正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已经开始习惯于监护人的不断变化。许多社会学家已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的概念:“家庭,只要有生活在一起至少两个人认为它是,那么它就是了。”<br /><br />性学家施密特对这些现象一直持批评态度。他解释说,性文化应经历了够多的变革,如今的人们已“不堪重负”。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们遵循着恋爱和婚姻的规则;而70年代的人则将第一次性爱的年龄往前推了约四年;80年代出生的人则已因为“纵欲过度”而心力交瘁了。<br /><br />施密特也不否认,如今的婚姻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些社会学家将其视作“革命”:人们同居的唯一理由是彼此之间有感觉。人们因为彼此受益而生活在一起,一些人也从中体会到了肉欲的快感。总之,性、婚姻和家庭正如一种资源一样,要被人们充分利用。<br /><br />然而,一旦共处的感觉不再,分手就成了最佳的选择。但几十年来,很少有人再为此抱怨,人们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一旦对婚姻生活感到没有希望,人们就会去寻找一些合适的理由来了断。<br /><br />然而,在汉堡大学新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在30岁以上的受访这中,有83%以上表达了他们希望同伴侣相伴终生的心声。看来,美满持久的婚姻终究是人们所期望的,尽管这只是人们内心中一种美好而又虚幻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6.11.2006 18:17:45 | 只看该作者
美《外交政策》:35年后一夫一妻制将崩溃<br /><br />据成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期刊为纪念创刊35周年,邀请了全球16位精英放眼未来,分析哪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当然之事物,到了2040年将已不复存在。结果,这些精英认为在科技对社会的冲击下,包括一夫一妻制、汽车废气、医生诊所、自由生育和小儿麻□症等在35年后都不再存在。<br /><br />这群包括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专家小组认为,世人往往以为道德有恒久不变的标准,其实不然。两百年以前,没有人预见离婚会合法,如今离婚是家常便饭;两百年以前,同性恋是禁忌,如今同志满街都是,甚至还有合法的同性婚姻。<br /><br />以一夫一妻制为例,他们认为只不过是一种社会习俗,迟早会崩溃。在民主和自由市场的制度下,社会变得愈来愈透明,任何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如有不检点,在严格检视下都会无所遁形,从而暴露出一夫一妻制的伪善。<br /><br />此外,个人自由的增加、寿命的延长乃至科技的进步,都会使一夫一妻制更形落伍。普遍的生育控制,更为拥有多伴侣去除一个重要的生物障碍。<br /><br />这群精英指出,世人终将承认,同时间爱上不同的人是合乎人性的;这是时代的潮流,任何宗教或其他势力都无法抵挡。这场革命将从欧洲开始,接□是美洲,最后普及到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11.2006 18:20:43 | 只看该作者
尽管这篇文章放在这个板块也许并不合适,但毕竟其中或多或少联系到了历史问题,暂且这么搁置~~~ <!--emo&(h)--><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hades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hades_smile.gif' /><!--endemo--> <br /><br />也许一夫一妻制真的只是基督教和私有制结合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6.11.2006 18:50:49 | 只看该作者
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情人常变化,什么玩意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7.11.2006 09:14:21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br /><br />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功利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3.12.2006 10: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4.12.2006 12:19:13 | 只看该作者
革命不彻底。。。还是。。。<br />彻底不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9.12.2006 06:46:0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传说中的&quot;共产共妻&#39;&#39;是真的,英特那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9.12.2006 07:10:33 | 只看该作者
网上好象刚刚出了个央视国际歌恶搞的视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9.12.2006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央视人的悲哀。。。太被压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12.2024 23:5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