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在近3年的战事中,新中国将主力部队70个军中的40个军投入了朝鲜战场。将近130万人在狭小的半岛地形上与具有强大火力的美军周旋,难免付出相当的死伤代价。至于战俘方面,美军与南朝鲜军被俘5万人,其中美军约9000多人。北朝鲜军包括了朝鲜战争初期溃败的高达13万人,志愿军战俘则在2万人左右,其中被俘最多的是第五次战役,有1.7万多人被俘,其中第60军180师有5000多人被俘。<br />9月6日,双方直接遣返战俘“交换完毕”,但是,美军手上尚有14235名志愿军战俘未被遣返,美方称这些战俘自己拒绝返回共产主义阵营。当时,板门店附近的军事分界线南北两边都设立了“不直接遣返”战俘营,在分界线以北的“北营”尚有359名联合国军战俘;分界线以南的“南营”有22604名中朝军队战俘,其中中国战俘14704人。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中国战俘只有14235人,之所以多出400人来,是因为其中混入了由台湾“国防部政治部”派来“争夺反共义士”的专职特务,他们千方百计在被俘志愿军中做策动工作。<br /><br />中美最后就这些战俘去向问题达成了协议,即采取自愿原则。战俘们可以自由选择回大陆或去台湾,新中国代表和美国代表都有90天的时间对志愿军战俘进行调查和说服的“解释”工作。这项工作由中立国印度主持,以确保任何一方不得采取胁迫手段,所有战俘的选择确实是出于自愿的。<br /><br />在印度代表主持的解释营帐中,战俘们依序进入解释营,分别聆听中共代表与美军代表的解释,最后战俘们做出决定,回大陆的由中共代表的这边出口出去,去台湾的则由美军代表这头出去。3个月后,所有战俘均完成解释“工作”,大约有600多名志愿军战俘选择回大陆,去台湾的则有1.4万多人。至此,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共两万战俘,只有三分之一返回大陆。<br /><br />赖名汤参与运送战俘的“洛逊计划”<br /><br />1954年1月20日,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将南营重新移交给联合国军看管,由联合国军负责把这一万多名志愿军战俘运送往台湾。当年任职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厅长赖名汤负责该次行动。<br /><br />1954年1月23日,1.4万多名志愿军战俘全部换上国民党军装,于凌晨3时许,分乘225辆美军大卡车,离开中立区印度村。上午8时起由韩国仁川港搭上16艘美国军舰,浩浩荡荡地驶向基隆。惟一显示与台湾相关的是台湾出动海军5艘中字号登陆舰。<br /><br />为了迎接这一刻,国民党动员了许多欢迎群众,开启了所有的宣传机器,把来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称为“反共义士”,并将1月23日这天定为“自由日”。能成功策动1.4万多志愿军战俘来到台湾,对当时的台湾蒋介石政权的确是一件“喜事”。<br /><br />志愿军战俘交由蒋经国领导下的一个辅导组织负责,逐个审查后,补入“国军”基层监视使用。<br /><br /> 志愿军战俘去台的原因<br /><br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志愿军战俘选择去台湾呢?从解放军成员的结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国共内战三年中,双方军队几乎是以每年70万至100万的兵员呈现互为消长之势。解放军兵员的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国民党的战俘。<br /><br />在解放军军威如日中天而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优劣之势极为分明时,国民党投诚士兵被无可置疑的生存选择淹没;不过在意外的状况下,他们成为美军的战俘,而国民党在台湾似又出现新的生机时,这种心理的复杂性便瞬间浮现了,加上国民党人员直接面对面地煽风点火,新的偏向就产生了。<br /><br />选择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绝大部分都是原国民党官兵。当然,也有少数志愿军战俘并非原国民党军人,而是有革命资历的共产党干部。或许因为累积了长年的政治经验而变得极端世故,他们判断即使回大陆也将面临困难的处境,组织上不可能再信任他们,更不可能重用他们,有关的政治审查恐将永无休止。因此还不如靠到国民党这边,凭着这一点被利用的价值,虽谈不上荣华富螅??兰葡喽缘匕踩??br><br /><br />40年后,两岸局势又换了人间,国民党老兵开始返回大陆探亲,大陆政府明令地方单位盛情招待。去台的那1.4万多志愿军战俘,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从国民党军中退伍。文化层次较低者终生清苦,以劳力糊口;文化层次较高、较有本事者,则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成了公司的老板。一些前志愿军战俘如今以台商的身份,西装革履地回到大陆本乡,受到地方统战部门的热情接待。 <br />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