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9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督教 新教 与几大教派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1.2006 19:40:0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br /><br />   基督教综述<br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quot;新教&quot;,又称&quot;抗罗宗&quot;或&quot;抗议宗&quot;,在中国称为&quot;耶稣教&quot;。所以,基督教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br />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br /><br />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历史书和杂集四类,共39卷,其中记录了天地起源、犹太人的来源和历史以及古代犹太人的文学作品。《新约》包括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共27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 <br /><br />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   基督教的教义比较复杂,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quot;博爱&quot;。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quot;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quot;(《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quot;爱人如己&quot;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爱人如己。 </span></span><br />    基督教诞生至今已两千年,除了耶稣,还涌现了许多对基督教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彼得、约翰、雅各等十二门徒,保罗、巴拿巴等使徒,对基督教神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奥古斯丁,以及马丁.路德、闵采尔、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现在,基督教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教徒遍布四大洲。 <br /><br />      基督在中国:www.christ.org.cn <br /><br />     基督教互联网:www.church.org.hk <br /><br />     基督教网上灵粮:web.singnet.com.sg\~pchong <br /><br />     The Great Jubilee of the Year 2000:www.jubil2000.org <br /><br />     福音中华:www.fuyin.com <br /><br />     Goshen:www.goshen.net <br /><br />     卫理神学研究院:www.methedist.org.tw/mgst <br /><br />     宇宙光全人类关怀传播中心:www.cosmic-light.org <br /><br />     711.net(搜索引擎):www.711.net <br /><br />     香港基督教网站:www.chistian.org.hk <br /><br />     基督之家:www.hoc.org <br /><br />     神召神学院:www.edc.org.hk <br /><br />     加利利基督教网站:galilee.campus.org.tw <br /> <br />
2#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42:40 | 只看该作者
<br /><br /><br /><br />   新教<br />    新教是与东正教、天主教并列的三大基督教派别之一,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教,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亦译为抗罗宗或更正宗。中国的新教各教会则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 <br />    15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许多新兴民族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王侯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新教就是随着一系列宗教改革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教所代表的抗议原则和精神可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如英国威克里夫派和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胡斯运动和意大利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和茨温利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原因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在克兰麦的协助下,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在此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内部又出现了许多派别,教义也有了各种发展和变化。17世纪,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结果产生了一些脱离国教的新宗派,如长老会、公理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同一时期,在德国也出现了以斯彭内尔为代表的虔敬运动,与英国清教徒运动相呼应。 <br /><br />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首先,新教救法论的核心,主张得救是&quot;本乎恩也因着信&quot;。基督教认为人都是有罪的,不能自救,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将救恩赐给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来自上帝的恩典,这是基督教各教派都承认的。至于如何得到这种恩典,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还要凭借圣事,通过教阶制的神职人员才能将救恩颁赐给信徒。在新教看来,这是把圣事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一种&quot;交易&quot;,不仅违背《圣经》的教训,而且带来许多弊端。新教认为得救的真谛在于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凭借信心,通过圣灵的工作,使信徒和耶稣成为一体。由于这种神秘的结合,基督的救赎就在信徒身上实现。新教认为行善是应该的,但这是重生得救得表现,而不是一种功德,本身没有使人得救的效能。其次,新教冲淡了神职人员和一般信徒之间的差别,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救,那么信徒人人均可成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介。此外,信徒还可以互相代祷,每个信徒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顾相助的权力和义务,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职。第三,天主教虽然不否认《圣经》的权威性,但把《圣经》的解释权归于教会,实际上把有关宗教信仰的一切问题的最高权威集中在天主教会和教皇身上。新教则主张惟有《圣经》才是最高权威,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新教一般虽接受最初几次公会议关于三一论和基督论等的教义和有关的信经,也认为教父遗训有指导作用,值得尊重,但认为不能把它们和《圣经》同等看待。当然新教更不受后来天主教历次公会议的决议和教会法规的约束。宗教改革后,新教将《圣经》译为各民族语言,并致力于《圣经》的传播和注释工作。但新教各派对《圣经》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在新教内部,对《圣经》作为最高权威的理解,也长期存在着争论。 </span></span>    新教派别众多,但以三大主流教派为主,即分布于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路德宗,分布于瑞士、荷兰、苏格兰和德国一部分的归正宗以及分布于英格兰的安立甘宗。全世界新教徒约3.6亿,三分之二集中于欧洲和北美。 <br /> <br /> <br />
3#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44:15 | 只看该作者
<br /><br />路德宗<br />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总称。因其强调&quot;因信称义&quot;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 <br />    路德宗是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形成的。1546年马丁·路德去世,其追随者内部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长期争论。1580年,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产生五十周年,86个路德宗邦立教会代表和约8000名路德宗牧师签署接受了将《奥格斯堡信纲》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大纳西信经》以及马丁·路德的《教理问答》和其他几个有关文献一起编成的《协同书》,教义之争方告结束。但在德意志,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战争很快蔓延成一场欧洲大战,结果,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归正宗获得了与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会从此确立。 <br /><br />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span></span><br />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 <br /><br />    路德宗在中国活动范围甚广。1847年,德国礼贤会来华传教。同年,瑞士巴色会也到中国传教,这个教会的传教士大多是德国人。1850年,又有德国信义会来华传教。这三个差会主要在广东传教。19世纪末,有德国、丹麦和挪威的三个路德宗差会在广东、东北、河南和湖北等地传教。1900年后,又有八个美国路德宗差会在华中地区传教。据1922年的统计,路德宗有十八个差会在华,来自德国、丹麦、挪威、美国、芬兰和瑞典等六国。1920年,该宗部分差会联合组成中华信义会总会,但参加的各差会仍保持原有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地域,并选派代表参加组成中华信义会大议会。至四十年代末期,中华信义会总会增加到16处,信徒约60000余人。该宗少数差会不愿意参加联合,另有七个差会隶属于内地会系统。路德宗教会在华活动很多,除办有医院、中小学校、神学院、书报部、印行《信义报》外,1922年,中华信义会湖北总会(瑞典信义会差会)还在湖南益阳桃花岭创办过信义大学。 <br /><br />    路德宗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新教派别,在国际互联网上,也有一些关于路德宗的站点,如: <br /><br />    基督教(新教)在中国:www.china.org.cn/PretestantismInChina <br /><br />    Project Wittenberg(马丁·路德的著述和路德教会的著作):      <br /><br />    www.iclnet.org/pub/resources/text/wittenberg<br /><br /><br /><br />
4#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46:40 | 只看该作者
<br />   安立甘宗<br />  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与路德宗、归正宗合称新教三大流派,中国常称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联合王国其他地方及其他国家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于英国国教会。 <br />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⒌墓叵担?晾錾?滓皇涝蛴只指戳擞⒏窭冀袒岬亩懒ⅰF涫蓖ü?囊晾錾?追ò冈诔绨莨呃?嫌兴?母铮?诮桃濉⒔坦嫔先员3痔熘鹘袒岽?场?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br /><br />  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安立甘宗以《圣经》为教义基础,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在教会管理上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管理。安立甘宗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祷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种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阐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三十九条信纲》,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该宗其他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span></span>安立甘宗的圣职分为主教、会长(相当于其他宗派的牧师)、会吏三级,基本教政单位是教区,大部分地区由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br /> <br /> <br />
5#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49:06 | 只看该作者
<br /><br />归正宗<br />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quot;归正&quot;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br />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r />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br /><br />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span></span><br />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br /><br />  归正宗于17世纪传入印度尼西亚,教徒人数占该宗亚洲教徒的三分之一。在中东,美国归正宗的国外宣教组织加强了与东正教小教派和东方教会的联系。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地的归正会则与其他新教徒组成了联合教会。非洲归正宗最初由荷兰人传入,后胡格诺派和德国归正宗教徒流亡南非建立了教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属西印度群岛也有很多归正宗教徒。拉丁美洲的归正宗教徒有一半以上在巴西。在中国,归正会一般属归正宗(亦称长老宗)。1842年传入后,在沿海地区按不同传教系统成立了36个组织,1916年联合为中华长老联合会,后改称中华基督教大会,为新教在华的最大宗派之一。 <br /><br />  1877年,世界归正会联盟成立。1948年,绝大多数归正会和长老会加入了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并参加了许多全国性和地方性协进会。1970年组成了世界归正宗教会联盟。现在,归正宗是世界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新教派别。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归正宗和长老会的站点,如: <br /><br /><br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阿根廷新兴教会:www.sinheng.org.ar <br /><br /><br />  蒙特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www.dsuper.net/~tpcm <br /><br /><br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光教会:market.net.tw/~tkchurch <br /><br /><br />  台湾淡水国语礼拜堂:www.touc.edu.tw/tkc  <br /><br /><br />
6#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50:33 | 只看该作者
<br />   卫斯理宗<br />  卫斯理宗是新教宗派之一,亦译卫理宗或循道宗。该宗是以创始人、英国神学家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卫理公会、循道公会等)的统称。 <br />    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出生于英国林肯郡,其父是圣公会牧师。1714-1724年,他先后在伦敦查特豪斯学校和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学习,1926年进牛津大学林肯学院为研究生,1728年,按立牧职,任其父的助理牧师。1735年,他与其弟查理前往北美传教,但成效甚微。1738年回国后,他开始巡回露天布道,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和经验,终身不辍。1739年,他在布里斯托成立第一所循道教堂,此后,他的传教活动扩大到全国,人称卫斯理运动。1747年起,他多次去爱尔兰、苏格兰传道。他本期望在英国国教范围内开展传道活动,但遭伦敦主教拒绝,结果卫斯理宗脱离国教,形成了新的独立宗派。卫斯理强调人们必须信奉上帝,开始新的生活,只有将纯真的信仰与虔诚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得救。他主张基督徒必须追求圣洁、完善的生活,强调自身内省与圣灵的工作,坚持《圣经》的权威。同时他关心社会问题,主张废除奴隶制,倡导公共教育,致力于法制和监狱改革。 <br /><br />   18世纪初期,牛津大学学生组织圣洁会,卫斯理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该组织成员立誓经常参加圣餐,认真研究《圣经》,定期访问监狱,主张按其所认为合乎《圣经》的教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该派当时被戏称为循规蹈矩者,这个戏称后来成为该派的正式名称,沿用至今。1738年,卫斯理前往布里斯托尔,在生活极端艰苦的矿工中传道,成为该宗在社会底层活动的开端。卫斯理的助手中平信徒多于圣职人员,在被国教会忽视的下层群众中获得了支持。1784年,伦敦主教拒绝任命该派成员去北美传教,卫斯理认为《圣经》允许派立长老和监督,遂自行派立科克和阿斯贝利为教区长,另两人为牧师前往北美,同年组织&quot;百人大会&quot;管理本派事务。1795年,该派彻底脱离英国国教,成为独立宗派。卫斯理派主要在英美两国发展。在英国,卫斯理派与国教教会分裂后,在工业区中下层群众中发展较快。后由于在教政体制上的分歧,卫斯理派曾陆续分裂为几派,20世纪以来,各派又重新联合,1932年联合组成不列颠与爱尔兰循道公会。美国卫斯理派主要由爱尔兰移民传入,1784年,美国建立会督制的卫斯理公教会。南北战争时,因废奴问题分裂为美以美会和监理公会。1939年,两派及较小的美普会联合成立卫理公会。1968年,卫理公会又与福音联合弟兄会合并组成联合卫理公会。加拿大卫斯理宗起初分属英国和美国的体系,1874年成立加拿大循道会,1925年和其他非主教制宗派联合,组成加拿大联合教会。1847年,美以美会传入中国。后英美卫斯理宗各派系陆续在中国各地建立教会,分称监理会、圣道会、循道会、遵循会、循理会、福音会等。1940年联合称为卫理公会。 <br /><br />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 卫斯理派宣称忠于《圣经》,忠于传统信经教义,并自认为属于新教改革传统,多数接受阿明乌主义,认为得救既凭借神恩,亦取决于个人自由选择。所有人都有得救的可能,靠着圣灵,人可以在此生达到对上帝、对他人完全的爱,获得完善的基督徒品格。在神学上,卫斯理派不重思辨,不强求一致,强调圣灵有使人信仰及改造信徒生活的力量。卫斯理派还认为宗教的核心在于人与上帝的切身联系,在社会观点上重视下层社会,主张社会改良。 </span></span><br />    英美两国的卫斯理宗在组织制度上有一些差异。美国卫斯理宗采用会督制,会督由教会总议会选举产生,总议会每4年举行一次,下有教区年会议及地区会议。英国卫斯理宗教会多不赞成会督制,而是由选举产生的平教徒和教士组成全国总议会,在教义、圣职和礼仪上指导地区和地方堂会。圣礼由牧师主持,其他礼仪可由没有圣职的平信徒&quot;传道人&quot;主持,所有圣职人员一律平等。<br /> <br /> <br />   <br />
7#
 楼主| 发表于 3.1.2006 19:52:59 | 只看该作者
<br /><br />   公理宗<br />   公理宗是新教的一个宗派,该宗主要主张各个教堂的会众组成独立的教会,并由其教徒公众管理。由于该宗主要从教会的组织体制上来划分,故它的一些教堂可能在别的方面又属其他宗派。 <br />  公理宗起源于16世纪的英格兰,当时英国已出现一些由会众自行管理的教会组织。1582年勃朗著书宣传独立于国家和国教,有权管理自身事务的&quot;自行集合的教会&quot;,这些理论被一些独立的教徒接受而形成一个新宗派,后经巴罗、格林伍德和彭瑞等人的努力,人数有所增加。伊丽莎白一世时该派遭迫害,上述三人都被处死,不少成员逃亡荷兰。英格兰长期国会时期,公理宗信徒回国,被称为独立派,与长老派对立,以后与浸礼派和第五王国派接近,在社会上日益活跃。共和国时期,在彼得斯、欧文和古德温等人领导下有所发展。1620年,第一批分离派流亡者乘&quot;五月花&quot;号帆船抵达美国,公理宗因此传入北美。1648年,美国清教徒发表《剑桥宣言》,接受《威斯敏斯特信纲》的神学立场,而在教政上保持公理制。进入20世纪,公理宗影响下降。英格兰和威尔士公理会于1972年与英格兰长老会合并为联合归正会。美国一些公理会于1913年发表《堪萨斯城宣言》,与加尔文主义决裂,1961年与福音归正会合并为联合基督教会。1949年,一些国家的公理宗教会于美国的波士顿召开会议,成立国际公理宗协会,1970年加入世界归正会联盟(长老宗与公理宗)。该宗对英语国家有较大影响,至今英语语系各国仍有不少独立自主的地域性公理宗协会组织以及不参加任何协会的独立教会。 <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r />  公理宗的信仰与英语国家新教的福音派相近,但更自由化。它们坚持《圣经》的权威,但对个人理解上的差异,采取互相尊重的态度。公理宗主张教会虽然可以发表信纲,但不认为信纲有权威性,他们认为凡承认耶稣是我主这一基本信仰者,即可参加教会。该派特别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并认为国家应对各种不同的信仰都采取宽容态度。 <br /><br />  公理宗认为教派的基础是上帝之道,故在礼拜中注重讲道。他们认为耶稣所立圣礼仅洗礼和圣餐两项。公理宗不赞成设立统管各教会的上级领导机构,但允许建立由各教会自由参加的联谊性机构,反对国教观念和教区制。他们认为教会主要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灵性生活的共同体,是由响应基督呼召而与之结成圣约并做其门徒的人组成的;全体信徒在教务会议上对教会事务行使平等权力,聘任牧师由教务会议决定,执事由会众选出;牧师权威不来自其地位而来自证道与圣礼之施行;教会资金均来自捐献。</span></span> <br /> <br />
8#
发表于 16.1.2006 21:16:2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025 18: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