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兰是寂寞的。 <br> 当你来到那片称为高地的北部,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车行在路上,方圆百十公里,除了大山还是大山,除了林地还是林地,一路上几乎不见人家。一条狭小的公路,犹如一弯凝滞的河水,蜿蜒盘曲,沿着沟涧,顺着地势,山脚下,河道边,荒原中,丛林里,悄悄地延伸开来,显得有点单薄,有些寂寞。便是偶尔来往的车辆,也多是悄悄地交错滑过,没有鸣笛,也没有超速超重的那种刺耳的呼啸。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而那多变的天气,或晴或阴或雨或风,说变就变,犹如一个神经质的少妇,使你莫名她精彩而无常的瞬息万变。天空压得极低,远处的山顶,都被云层盖得密密严严,人就象困在一个若大的鸡蛋壳里,空旷得有点压抑,寂寞得有些难堪。但若要游历此边风景,这般寂寞,又恰在好处,妙处更是无可言说。 <br> 这块土地,是冰河世纪的最后一个据点,如今,它离那冰天雪地依然不算遥远。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苏格兰与众不同的环境风貌。它的奇秀之美,也正归结于它个性的山与恣意的水。那山,不高,也不大,而是以奇特取胜。在高地山区,四处都是起伏的山脉,也许是造物主的宠爱,或是大自然的偏心,这里的山地,多多少少都有些怪模怪样。山的外型,平淡无奇,多是些平缓浑圆,起伏不大的曲线,没有一点锋利或突兀的气势。多以粗笨的馒头形状,三三两两,四平八稳地散坐在这块寂寞的高原上。山角下的大片荒原,又四处散落着巨大的圆石,布满黑色的苔痕。极地的地貌,非常有意思。公路两旁,一边是阳光灿烂,青山绿草,而另一边,却是天幕沉沉,黑峰苍藓,阴阳两界,格外非明,使人如梦如幻。极地高原,天空离我们好象分外的近,白云飘飘,迷雾缈缈,四处的山顶几乎都看不见,全藏在那云里雾中。这般情景,总使人不免联想起神仙来。若真有,那苏格兰的仙人,也应该穿着格子呢的KILT,鼓着腮梆子吹风笛吧。想想看,这样的神仙,倒也有趣得紧。 <br> 有山的地方自然离不开水。苏格兰的水流,充沛得让你嫉妒,干净得叫人想哭。在其境内,瀑布、湖泊、山泉、溪流,几乎遍地皆是。那水虽然干净,但并不清澈,而是带有淡淡的黄色,是那种锈黄色。问及导游,导游说是因为土质的缘故,我深不以为然。因为在苏格兰很少见到裸露的土地,而且,那种土黄与这种锈黄绝不一样。我以为与这里的地质矿岩有关。苏格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记得我们参观那帘瀑布(Falls of Foyers),风景处就立有纪念碑,上面标注几个工业大公司铝产品的原材料正采集于此地。据说,那驰名世界的苏格兰威士忌(Whisky),也正得益于这样独特的矿质水源。无论如何,这样的水并不令人讨厌,在那黑黝黝的岩石陪伴中,在那郁葱葱的林木映衬下,那地道原始的风貌,呈现出一汪幽幽的清静,一股纯纯的可爱。 <br> 水源是如此的丰富,水的姿态又是那样的多变。一路走来,山水相衬,一动一静,非常好看。或从山涧里细细地拉成一道白色的细线,或是沿着河谷山涧急急地奔涌而来,有时,也会在几座山的包围中,汇成一个汪洋如海的湖泊。当车沿着尼斯湖(Loch Ness)畔缓缓前行,那水域给人的第一感觉,竟是你不敢相信是湖。漫漫一条海岸线,水面浩翰,茫茫无边,竟有大海的气势。自然,有这种错觉的不至我一个。Loch一词在苏格兰语中本就有“类似峡湾的海湾”之义讲。想想看,一个长36公里,平均宽度达2公里的湖泊,是大气得有些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湖(Lake)了。这湖里据说有水怪,每年都吸引大批好奇的游客。美丽的传说,又为苏格兰的水浓浓抹上一笔神秘的色彩。 <br> 车行路上,你会发现,荒野的水流多是狂放不羁的。或在平缓宽大的河床上打滚嬉戏,或在突兀起伏的山涧里翻腾冲浪。静静地倾听窗外,除了风声,便是这哗哗的流水声。有些单调,也有些夸张,可它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折腾着。我知道,那是他们过于寂寞的缘故。这些淘气的水流,一旦流经城镇,又会非常收敛,非常规矩,多是缓缓的,温顺的流过。作为礼貌的回报,城镇的居民也会把河道修理得整整齐齐,维护得干干净净。河畔多是草坪、花卉和一些漂亮的树木,然后安静地摆放几把漆得黑亮的椅子,外加几个不张扬的垃圾筒。于是,鸽子,野鸭,老人和小孩,同河水一起享受那暖暖的阳光,徐徐的清风。 <br> 一路走来,视野所到之处,除了这美丽的山,那活泼的水,剩下的就是那诱人的绿了。山坡上,荒地里,公路边,浅浅深深,高高低低,都是大片大片喜人的绿。顺着起伏多变的地势,漫无边际地缓铺开来,或森林,或灌木,或草地,构成一幅多层次,立体式的绿色世界。山上林木多以松彬为主,长得高大挺拔,秀致从容,据说最古老的松林竟有8000年的历史;而河边洼地又多以槐柳(对此我不敢肯定必是槐柳)居多,因为四季多风,繁密的枝条竟被吹成一个方向的定格,就如电视剧里丑角那夸张的吹风机头,很有意思。 而在这片绿色世界的平缓地带,又多是被岩石砌成的矮墙划分大小不等的圈地,放牧着黑白相间的奶牛,或是成群成群的黑脸绵羊。它们在自己的领地里静静地吃草,安详地散步。最令我遗憾的是,在这片高地待了一周多,竟没听过苏格兰的羊叫,也没见过一个苏格兰牧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看来这绵羊奶牛也随苏格兰人的脾气,内敛沉默,而且很守秩序。 <br> 牛羊以外,点缀这片绿野的,便是那零零散散的农户人家了。因为靠山近林,房子多是就地取材,岩石砌墙,松木搭顶;因为多雨,房顶多是构成极其陡陗的人字坡形,上面覆以石片。房子外表,多饰以白黑两色,我想大概是从黑脸绵羊的审美学里得到启示吧。蓝天下,绿野里,这种白黑相间的房间,煞是醒目,透着一种玲珑的轻盈与可爱。那岩木结构,保持着浑然厚朴的本色,取之大自然,融于大自然,以不张扬的姿态,暗含着天人合一的蕴味。与此相比,国内的旅游景点,那粗笨僵硬的水泥建筑,那刺目俗艳的外表招牌,就不免有些煞风景了。? <br> 行走在漫山遍野的绿色里,使得想见一块裸露的土地,竟成了一种过于奢侈的想法。自然,那黑褐色的土地还是有的,特别是低地,在那缓缓的丘陵坡地上,总会发现大片大片的苏格兰农场。苏格兰地广人稀(领土面积与英格兰相仿,全境只有500多万人口,而英格兰是4850万),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大多都搬到城镇居住,如今纯粹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那些农场,方圆百里,只见牛羊,只见耕地,却难得一见人的踪迹,便是有房子,也是孤零零的几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