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德国联邦议院将决定是否对器官捐献法进行修改。若新规通过,这就意味着,如果生前没有主动提出反对,每一位公民都将默认为器官捐献者。
据德媒《焦点》今日报道,2020年1月16日(即明日),德国联邦议院将决定是否修改德国有关器官捐赠的法律。此前,每个德国公民需要在生前主动提出捐献器官,才会成为器官捐献者。若新规通过,只要生前没有反对,每一位公民将自默认成为器官捐献者。
德国捐献器官数量减少,新规出台将帮助更多患者
平均而言,每位捐赠者可以为三名以上重病患者提供新的生活机会。2010年德国共有1296位器官捐献者,而到了2019年器官捐献者的数量减少到了932人,捐献的器官数量减少到2995。
虽然从统计学上来看,这个波动是属于正常的,但目前,德国超过9000人正需要器官捐献,每年约有1000人身体会恶化到即便有了器官捐献,也无法再进行植入,只能等死。
图源:Focus
器官捐献的数量较少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社会的注意。近些年来,一些法规政策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化,例如医院会给器官移植医生更高的待遇,对医护人员如何与病人亲属更好沟通,如何更好的照顾到病人亲属情绪的都进行了更多的培训等。
新规带来的好处:每个人都将参与这个话题
如今,很多死者器官是否捐献都由家属决定,然而大部分家属都是直接拒绝,不管死者是否想要捐献器官。德国医学会中央伦理委员会委员迪特·比恩巴赫尔(Dieter Birnbacher)认为:死者家属拒绝器官捐献很大程度与该国家社会背景有关,在德国,大部分人对高科技医疗技术的信任度不高,因此都持沉默或拒绝的态度。若每个人都在生前都参与到这个话题当中,自行决定自己生后器官的去留将会更好。
图源:tagesspiegel
默许捐献器官新规将面临道德挑战
在西班牙的情况是,心血管骤停后即可进行器官捐献移植,但这个在德国是不被允许的。在德国的情况是,必须要大脑,小脑和脑干的整体功能彻底地,不可逆转地停止了才能确认死亡。死亡确认必须由两个医生独立检查,才能最终确定。
肾脏器官可以等到20个小时后再移植也可以,但某些器官只能保存很短的时间,例如心脏,心脏在死者确认死亡之后只能保存4个小时,及时进行移植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默许器官移植手术这个问题着实存在着一定的道德挑战。
图源:RTL
欧洲各国逐步开始实施器官捐赠“默认同意”制
欧盟的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移植器官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从2017年1月1日起,法国的此项器官捐献新法已正式生效。荷兰也将于今年七月开始正式实施器官捐献“默认同意”制。西班牙和比利时表示也将在器官移植上采取“预设默许”的制度,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率。
图源:der Hausarzt
Focus街头采访民众意见,德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
明天将要投票决定是否同意该项新规出台,为此德媒《焦点》专门做了一项街头采访,随机调查德国民众的看法。街头采访结果一目了然,德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
记者:对于德国法律上将默认所有公民都自动成为器官捐献者,您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者们:我觉得很好.../ 我觉得这个新规很有意义, 更加让我觉得有意义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器官去留都有决定权.../ 如果我的生命已经终止了,但器官还可以用,那么用他们来帮助别人是很好的.../ 给别人继续生活的机会时很有意义的...
记者:您愿意捐献器官吗?
被采访者们:愿意/ 愿意/ 愿意/ 愿意...
器官捐献确实能够给很多人新的希望,有的问题讨论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对于器官捐献“默认同意”制你有什么看法呢?若是你,你愿意主动捐献器官吗?若你有什么看法、建议,请在下方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
„Soll jeder Deutscheautomatisch Organspender sein? Straßenumfrage mit klarem Ergebnis“, Focus, am 15.01.2020
„Organspende:Zahl der gespendeten Organe 2019 leicht rückläufig“, Focus, am 15.01.2020
„法国器官捐献新法:生前没有提出反对 死后默认同意捐赠“,新华网,am 15.01.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