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81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杰:為義受苦與收穫幸福──在敵基督的國度如何盡基督徒的本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1.2008 21: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余杰‧於成都某團契講道內容

作者簡介:
  1973年生於四川,北京大學文學碩士。2003年聖誕節前夕受洗歸主,目前參與北京方舟教會事工,主編大型基督教思想文化叢刊《橄欖枝》。
  部份作品集結為《火與冰》出版,於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背景下,對北大現狀和中國社會、文化、教育等批判,引起巨大回響,兩年間發行百萬冊,被視為九○年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批評立場回歸的標幟之一。此後數年,主要致力於文化、時政等評論,也從事小說、遊記、詩歌、報導文學和電視記錄片等寫作,並繼續展開近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學術論文集結為《彷徨英雄路》。迄今出版作品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處女作《火與冰》被席殊讀書俱樂部評為1998年文學類「十大好書」。《為自由而戰》獲《亞洲周刊》英文版之「2000年度最佳評論獎」。2002年獲紐約「萬人傑文化新聞獎」。2006年,長篇小說《香草山》獲香港信義宗神學院湯清基督教文藝獎。
  2003年入選美國「國際訪問者計劃」為訪問學者。另曾受邀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法國外交部訪問學者,以及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巴黎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等參與學術會議或演講。2006年5月,以中國家庭教會成員和異議作家的身份,受邀赴美國白宮與布希總統見面。
2#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為義受苦與收穫幸福(上)──在敵基督的國度如何盡基督徒的本份

/余杰‧於成都某團契講道內容

  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譭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他藉著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13-21)
我們受苦的時候,上帝在哪裡?
  苦難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境遇,一個基督徒如何理解和面對苦難呢?苦難是神刻意安排來考驗人的嗎?若是如此,神豈不過於殘酷?人類受苦原因有很多種,有因犯罪受苦,有因堅持公義受苦,而只有後者的受苦才是基督徒的本份,才與「收穫幸福」緊緊相連,才是我們信仰的彰顯與榮耀。

  使徒彼得指出,基督徒受苦即是受祝福的人,也就是說,「受苦」與「受祝福」是同時臨到的,而不是先受苦、後受祝福。所以,我們成為基督徒並不意味從此便能風調雨順的生活,相反,我們的人生道路仍會經常遇到暴風驟雨。但是,藉著我們與耶穌基督的聯合,耶穌基督的復活使我們也獲得復活,那世上的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彼得告訴信徒:「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這句話從表面上看,似乎不切實際,因為從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基督徒因行善而受傷害的事實,兩千年來一直不斷發生著。

  彼得是否對基督徒的現實處境過於樂觀呢?他的真實意思究竟是什麼?這句話可與保羅的教誨連起來思考,保羅說過:「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馬書8:31) 而彼得所要表達的也是這相同意思:要相信上帝保守的能力!我們固然會遇到傷害,但我們既已接受了耶穌的救恩、在靈裏與耶穌聯合,我們的精神就不會受到實質傷害,沒有誰能破壞、阻止我們的永生。既然認定我們所信的上帝滿有能力、是早已預知一切和安排一切的上帝,又何必懼怕那些「殺死人的身體之後就不能再做什麼」的人呢?因此,我們不能像小信的人那樣,怕這怕那、如履薄冰,而應當在任何時刻都持守基督信仰。

  下一句,彼得退一步來說:「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基督徒並不是必然受苦,但如果苦難真的降臨,基督徒就當坦然接受,以致在受苦過程中收穫幸福,在過程中與耶穌一起背十字架,因為主耶穌說過「不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即便深陷苦難之中,基督徒也永不絕望,因為深知我們每一根頭髮上帝都數過,將來要度過的每一天,上帝也都有奇妙的安排,而且上帝從不會讓我們「承擔無法承擔的苦難」。只有那些忘記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的基督徒,才會埋怨上帝給自己帶來太多、太重的苦難。事實上,人間一切的苦難在十字架面前算得了什麼呢?


■  
  「我們受苦的時候,上帝在哪裡?」這是數千年來無數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曾經提出的疑問。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念的佛教徒,經常會反問基督徒:911恐怖襲擊中有那麼多虔誠的基督徒遇難,當襲擊發生時,上帝究竟在哪裡?上帝為什麼不阻止慘劇?中國大陸一次又一次發生大規模礦難,幾十個、上百個礦工被埋葬在黑暗的礦井下面,上帝又在哪裡?上帝為什麼不讓他們脫離災難、獲得光明?上帝疏忽了嗎?或者上帝剛好在此時此刻打了盹?當三百萬名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被殺害,三千萬中國人被毛澤東的苛政所造成的大饑荒害死,上帝有看到嗎?這些可怕的浩劫,究竟是對信仰的否定還是對信仰的驗證呢?
  許多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深受佛教思想的滲透,所以在面對苦難時會有「報應」式的解答。對於這類思考和質問,基督徒如何看待呢?猶太學者喬費茲‧切姆提出了這樣的格言:「對於有信仰的人,不會有任何問題;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不會有任何答案。」當年猶太人在集中營面臨死亡的時候,一些信徒會唱著這首歌,歌詞源於猶太經典梅莫尼德第十二條信仰原則:「我相信完美的信仰,救世主就要降臨,救世主就要降臨,我確信,儘管需要等待,但我仍然確信!」面對死亡,信徒們催促神學家哈伯斯塔姆老師逃亡,但哈伯斯塔姆不願意,還反問:「為什麼要藏起來?一個人要在救世主面前藏起來嗎?」在特裏布林卡集中營,猶太拉比夏皮拉也告訴他的門徒說:「我們不能譴責上帝的行為;如果命中註定我們要在這個贖罪期為救世主的來臨獻祭,並要因此經受烈火煎熬的話,那麼,我們應該為自己有此殊榮而感到驕傲。」

  真正的信仰者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對人的愛;無神論者儘管也會為他們所堅持的信念獻出生命,但卻無法從「歷史的鐵律」中獲得愛和安慰。這就是信與不信之間的根本區別。中共早期領袖瞿秋白是最具知識分子氣質的革命家,因此在中共「優敗劣勝」的機制中被淘汰出局,被刻意留在江西給國民黨俘虜。瞿秋白拒絕蔣介石的招降,最後走向了刑場,但他在生命最後時刻已經對馬克思主義產生深刻的懷疑,臨終時說了一句讓人費解的話:「中國的豆腐天下第一。」在這句話背後,其實是一種巨大的虛無感。換言之,瞿秋白的生命並沒有從馬克思主義僵硬的歷史理性中獲得任何的愛與安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只能算是一種「次信仰」或「偽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說,瞿秋白是在虛空和孤獨中死去的,所以沒有那些在集中營裡死去的猶太人幸福。絕大多數有信仰的集中營倖存者都表示:「上帝在哪裡?我不得不有所信仰。如果人沒有信仰,只是一個動物。」他們堅信,苦難是上帝隱藏仁慈的形式,苦難代表人類有機會更加接近上帝。

  可以說,沒有二戰中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就不可能有戰後全世界對猶太人何去何從的關心,也就不可能有以色列的建國。從以色列建國歷史來看,這個在當代國際政治局勢中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國家,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戰火,又在阿拉伯國家的環伺之中,竟然奇蹟般地生存下來,並且生機勃勃。2005年我從電視上看到數百名美籍猶太人回到以色列定居的新聞,許多人一下飛機就跪下來親吻土地,場面非常感人。這再度證明了上帝對猶太民族命運的應許,也表明了猶太人的受苦是其獲得幸福的前奏。

  猶太人的苦難,與中國人的苦難有極大的相似性。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猶太人因受苦而得福,我們也就能夠對中國人的多災多難保持一種心平氣和。苦難在哪裡顯多,恩典也必在哪裡顯多!基督徒不必害怕、不必驚慌,只要心中尊主為大,走在真理的道路上,以仁義和聖潔作為鎧甲,我們就能戰勝苦難,在永生的盼望中無畏地度過地上的客旅生涯。正如保羅所說:「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3-24)


■  
基督徒的身份是我們的光榮
  彼得接著告訴我們,基督徒如何處理與外邦人的關係,又如何在塵世中生活。真正的基督徒不能關起門來才敢說出自己的身份;比在教會內作見證更重要的,是要在外邦人中「活出耶穌」,而且在撒旦掌管的世界中成為「光明之子」。偷偷摸摸的基督徒是不會被上帝喜悅的。耶穌來到世上時,可曾偷偷摸摸地傳道?耶穌一向是光明正大地對著所有人——包括傲慢的官吏和文士們——講道。耶穌不會考慮話語策略、時空限制,因為他在任何一個地方講的話,都同樣能放在普天之下任何地方講,從未有過在這個地方說這類話、在那個地方說那類話的「策略考量」。
  真理就像光一樣,本來就是戰勝黑暗的,光豈能與黑暗妥協並存呢?我們的信仰絕對不是秘密的信仰,或者「地下黨員」式的信仰,因為耶穌說過:「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檯上嗎?」(馬可福音4:21),又說:「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檯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路加福音8:16) 無論你是大主教、神學家、總統或平民,在上帝的眼中都一樣的寶貝。作為基督徒,當然要效法耶穌,時刻彰顯我們的身份,並以這種身份為榮。

  彼得向所有的基督徒提出了四項彰顯基督徒身份的行為準則,而這準則並不因為是宣教士或平信徒而有所不同。第一,「心裏要尊主基督為聖」。上帝之所以是上帝,正因祂不是被人束之高閣、頂禮膜拜的偶像(基督信仰最反對的就是偶像崇拜,而中國恰恰是一個最盛行偶像崇拜的國度);上帝之所以是上帝,乃因祂是活生生的,且活在我們心中,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又以愛來光照我們,對我們的生命施行其應有的主權和治權。早期教父哲學家克萊門勸希臘人放棄偶像崇拜、接受基督為生命的救主時,他說:「讓我們依靠燦爛的智慧,使真理的光芒射至極遠,照耀每一個地方,照亮那些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們,把他們從迷途中拯救出來。」

  我們在心裏尊基督為聖,也正如彼得及使徒在面對威逼時驕傲地宣稱「順從神而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使徒行傳5:29)。既然我們遵從的是上帝真切的啟示,就不怕全世界的反對,即使全世界都說耶穌不存在,也絲毫動搖不了這信仰。我們信仰,並非因為周圍有很多人有相同信仰,也並非因為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乃是因為親身體驗到上帝對自己的愛和救恩。所以即使世上只剩幾個、幾十個信徒,我們也不會放棄這信仰。使徒時代不就是如此嗎?當年耶穌所挑選的,只是一些卑微、愚拙、不堪的僕人,從世俗觀點看他們,或謂「人生的失敗者」,而且在耶穌受難的時候他們大都逃散了。然而,就是這些卑微、愚拙、不堪的僕人們,把主的福音傳遍世界。

  第二,「要有溫柔、敬畏的心,和無虧的良心」。前者是對他人的態度,後者是對自己的態度。基督徒的人際關係應當被信仰穿透,獨處時的心思意念應當被信仰穿透;信仰不是一種平時放置某處、關鍵時刻再拿出來運用的工具。信仰就是我們生活、生命的最高原則!

  在面對他人、尤其是外邦人的時候,我們當保持溫柔和敬畏的心。溫柔,是指對待比我們弱的人而言,就如耶穌所說「我心裏柔和謙卑」。耶穌以溫柔的態度對待罪犯、妓女和兒童,接納他們、安慰他們、關心他們、愛他們,還教導信徒:「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特蕾莎修女便是這樣做的,她在服侍那些垂死的人時,不會因他是基督徒便對他好一些,或因他是伊斯蘭教徒便對他差一些;她在每一個人的眼睛裏都看到了「耶穌的影子」。基督徒沒有敵人,無論遇到如何可惡的、背逆的、骯髒的人,都應當以溫柔的心向他傳播福音;即使遇到激烈挑釁或故意刁難,也不能憑藉血氣去回應,而應以愛來轉化之,正如中國古語謂之「滴水穿石」也。

  敬畏,則是指對待那些強者、掌權者而言。耶穌制止彼得的暴力反抗,順服地掛上了十字架,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也沒放棄堅守真理。耶穌在面對猶太祭司長和羅馬總督彼拉多的審問時,所表現出的態度是不卑不亢、不怨不怒、有禮有節的氣度,既願意尊重對方的權柄,又能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絕不含糊或退讓。這就是我們在面對強者時所應效法的榜樣。


■  
  彼得接著將焦點轉到自身──基督徒在對待自己的時候,要長存「無虧的良心」。保羅在公會裏對審訊時,曾豪情萬丈地宣稱:「弟兄們,我在上帝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至今日。」(使徒行傳23:1) 我們若有無虧的良心,便能純潔並堅定信仰,自信亦如同磐石般不可動搖,就不會畏懼驚濤駭浪的衝擊。
  因此,不必猜測別人對「我」的評價,別人的否定不會損傷「我」的名譽,別人的讚揚也不會增加「我」的光彩,因為所有的評價都由上帝真實判斷。我不因基督徒的身份而羞愧,也不會掩藏這種身份;相反,我要把這種身份大大彰顯出來,而且把它當作自己的「第一身份」。例如我個人來說,我願意驕傲地宣稱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基督徒,第二身份是我妻子的丈夫、是我父母的兒子,第三身份才是作家或文字工作者。「無虧的良心」必然帶來如同活水江河般的勇氣。 (待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21:04:49 | 只看该作者

為義受苦與收穫幸福(下)──在敵基督的國度如何盡基督徒的本份

/余杰‧於成都某團契講道內容


(…接續)
  第三,「要常作準備」。基督徒不能當「沈默的羔羊」,而必須開口傳福音,回答各人。即便是對那些拒絕信仰、嘲笑信仰、侮辱信仰的人,比如像打著「科學萬能」招牌的方舟子等人,我們也不能不屑回應,或者採取與之同等的方法來污辱之;相反地,我們依然要心平氣和回答之。
  我們的回答,不是為了顯示自己信仰的高貴,不是為了展現自己被揀選的幸運,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尊嚴;我們回答,乃是「為了他們」的緣故,一方面顯出接納與寬恕,另一方面也讓他們能正面理解基督信仰,使他們有傾聽福音的機會。既然人是上帝所造,人就不是頑石,既然連頑石也有點頭的那一天,那麼,人必然會有得救的契機。誰能想到昔日大肆迫害基督徒的掃羅,後來居然成了教會的棟樑保羅呢?所以我相信,即使是惡毒地辱罵上帝的方舟子,也可能會是被上帝使用的器皿。

  「常作準備」,究竟是作什麼準備呢?是真理的武裝,讀經和禱告,這應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保羅說過:「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羅馬書13:12)「光明的兵器」是指什麼呢?就是耶穌的話語,就是整本聖經!不熟悉聖經的基督徒不是好基督徒,正如游泳健將不熟悉水性、漁夫不懂得潮汐規律、農夫不知莊稼生長的節氣一樣的可笑。在充分作好真理的裝備之後,我們才能如保羅所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

  第四,「在何事上被譭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這就是說,我們應當勇敢面對世人的各種譭謗。彼得說「耶穌曾一次為罪受苦」,這個「罪」並不是耶穌本人的罪,因為耶穌本是「無罪的羔羊」;這個「罪」乃是指我們的罪,耶穌是為我們的罪而死。耶穌這樣一個無罪的人,尚且受到譭謗,而我們這些有罪的人受各種譭謗自是理所當然的了。況且耶穌早就說過,我們會因他的緣故而招致世人的仇恨。

  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當我成為基督徒以後,僅僅只因基督徒的身分就遭致各種各樣的污辱,已然超過了對我以前所有文章和觀點的污辱。但感謝主,在經過長久的、恒切的禱告後,我從主那裡得到了安慰。祂真真切切地告訴我,無須同他們爭辯,在主內有真平安!於是,我得以有力量將這一切的攻擊像對待蜘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即可。面對譭謗,基督徒惟一的應對方法是:讓生命本身為福音答辯。


■  
通過洗禮實現公義,實現與耶穌基督的聯合
  耶穌為什麼要在十字架上受死呢?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耶穌的死,是聖經從舊約到新約的轉捩點;耶穌的死,更成為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以他的權能而言,完全可以避免死亡,那麼,耶穌受死的價值究竟何在?彼得在此解開了這個疑問,耶穌受死的意義,「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彼得前書3:18)
  上帝完全可以用強制的手段來消滅這個不義的世界,祂既是全能的主宰,如此處理自己的創造物也完全是無可指摘的。但是,上帝並沒有這樣做,這正顯明了上帝對人的慈愛和憐憫。上帝派遣祂的獨生子耶穌來到這個不義的世界上,以其無罪之身來為人們的罪受死,耶穌以自己的受難來顯明公義之道和基督信仰的偉大。

  然而,自從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以後,在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關鍵時刻,許多教會和基督徒並沒有效法基督,沒有堅守公義。中世紀的時候,日益體制化的教會一度淪為王權的傀儡和守財奴。十二世紀的法國,修道士克萊沃到法國南部巡視時,哀歎地說:「教堂裏沒有信徒,信徒沒有神甫,神甫沒有威信,教徒沒有基督。教堂不再被認為神聖,聖事也不被認為神聖,節期無人遵守,兒童不受洗禮。」有編年史這樣寫道:「人民站在異端一邊,討厭富裕的主教;主教只知道搜刮錢財,不愛護老百姓。」還有一位無名的教會人士驚呼:「我們這些教會領導人,比教會初代時期基督的門徒還膽怯!我們因懼怕非教會人士,竟然否認或不講真理,甚至否認真理的化身——基督!當搶劫者掠奪窮人,我們不去營救;當封建領主虐待孤兒寡婦,我們不挺身而出。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對此竟然保持沈默。」

  由於政教合一的天主教會的墮落,上帝才揀選出忠心的僕人馬丁路德以及約翰加爾文,讓他們兩人帶領宗教改革運動,促使新教(基督教)在血與火中誕生。翻閱兩千年的教會史,我發現一個中心問題:人生活在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上,不斷地犯罪,這樣的人如何能夠來到上帝的面前?

  人和人組成的教會都不可能以自己的能力來實現公義,人和人組成的教會只有來到上帝面前才能「接近公義」。那麼,人怎樣才能來到上帝面前呢?我們是不斷犯罪的人,根本不配來到上帝面前。然而,這種不可能要怎樣變成可能呢?那就是通過洗禮,實現與耶穌基督的聯合。這種聯合,比我們在世界上的任何血緣及倫理關係都更加重要。

  彼得把洗禮的儀式與挪亞方舟的故事連繫起來,在彼得前書三章13-21節這段經文中,說耶穌基督在屬靈的實存領域中,曾藉挪亞向那些被拘禁在監牢裏的靈傳道。這事發生在他們從前不信的時候,那時上帝一直容忍等待著,而方舟也正在建造。彼得用這段經文去鼓勵受洗的基督徒,應當在周圍不信者的環境中大膽作見證,就如同挪亞一般。彼得也對受洗的基督徒保證,你們雖然只是少數,但上帝已經拯救了你們,你們已經獲得永生。彼得更宣告說,末日必有審判,而且耶穌基督一定會戰勝所有逼迫基督徒的邪惡勢力。


■  
  洗禮,是基督徒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也是一種宣告──舊我的死亡和新我的誕生。彼得時代的洗禮是採浸水方式,全身入水的洗禮更生動地代表人的靈魂一度進入死亡的墳墓中,好似身體曾被洪水淹沒而死。洗禮的水又好比上帝施行審判的洪水,顯明我們犯罪應受的刑罰。一個不徹底認罪悔改的人,不配受洗禮,如果勉勉強強地或只因一時激情而接受洗禮,最終將失去信仰。
  受洗之前必須經歷的心靈之旅是「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使徒行傳2:38)。我們受洗時,從水中出來,就如同人類經過了大洪水而得救。洗禮象徵著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也象徵著我們的死亡與復活。如果說挪亞逃入了方舟,那麼,我們就逃進了耶穌基督的懷抱,進入了上帝的保守中。

  彼得強調,洗禮的意義不在乎洗去肉體的污穢,而在於「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受洗等於向祂祈求:「主啊!我現在受此洗禮,一方面我的身體得到外表潔淨,另一方面我也懇求您潔淨我的內心,赦免我的罪,叫我在您面前重新顯得正直。」請大家注意求這個動詞,根據希臘文的原意,它是「祈求、懇求」,也就是說,我們靠自己的能力不可能獲得無虧的良心,我們只能來到上帝面前祈求祂、懇求祂,我們只能藉著耶穌的復活而得著。耶穌的復活,已敗壞那掌死權的,釋放了受罪轄制的人。當受洗的人從水中出來,就象徵著那人與耶穌基督一同從死裏復活,上帝也藉此賜下無虧的良心,使人堅守公義。

  一個基督徒受洗之後、擁有無虧的良心之後,其生命必發生變化。如果一個基督徒受洗前後的生命是一模一樣的,那麼洗禮對他毫無意義。基督徒的生命應當有什麼樣的變化呢?保羅說「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在受洗之後,你是否立志作光、作鹽?你是否立志如主禱文所說「讓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尤其在今天彎曲背謬的中國,基督徒的生命能否彰顯上帝的榮耀,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考驗。具體地說,這種變化之一,是出現在你朋友圈子裡的變化,此後與你最親密的朋友不再是昔日的「狐朋狗友」,而是教會裏的弟兄姊妹。每一個基督徒必然擁有一群屬靈上的好朋友,互相攙扶幫助,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我們還要清醒地意識到,基督信仰與我們的文化傳統、社會生活裡的種種「潛規則」是不可能相容並存的。換言之,信仰與罪不可能和平共處,這是基督徒必須為信仰付出的代價。主耶穌都已經為我們的罪甘願受死,我們還能繼續深陷罪中、怡然自得嗎?親愛的弟兄姊妹,在受洗之後,你是否更多地對罪敏感?當你回顧過往的罪時,當你禁不住犯罪時,你的心是否憂傷痛悔?當你對罪敏感、對罪排斥,也就是對公義的嚮往、追求。基督徒應當在「與罪爭戰」和「追求公義」這兩方面向著主的標竿直跑,上帝必看顧我們奔跑的腳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6.1.2008 22:24: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章写得有点好笑,什么叫敌基督的国度?
基督教自己就把别的宗教当成敌人一样去攻击,我想就算没有共产党,基督教在中国也不会特别受欢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7.1.2008 18:56:03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的话则不属于攻击基督教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8.1.2008 11: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批评与敌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阿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8.1.2008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你们说的属于批评,我们说的属于诅咒和攻击,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8.1.2008 11: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8.1.2008 11:2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earby 于 28.1.2008 11:25 发表
你们说的属于批评,我们说的属于诅咒和攻击,呵呵


姐妹,
请你冷静地看看我们的所有回复。
我们表达最多的是,基督教是喜欢拿别人来说事,借以抬高自己的。不幸的是,我们信的教,常常是你们恶毒攻击的对象。我们并不反对基督,但是我看到一些中国同胞在这里接受了基督后变成的样子,我就更不会信基督了。

我们只是被攻击后,出来说明一些情况而已,如果你把这个看成是对基督的攻击,那我可以告诉你,绝大多数的佛教师兄弟是不会出来和你们讨论的。我也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借用你的观点,把我们的讨论看成是攻击的话,那基督教真是到处挑起是非战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8.1.2008 11:3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earby 于 28.1.2008 11:25 发表
你知道阿门的意思吗?


如果我问你,你一定要让我去和上帝对话,才会知道的。。。
哈哈

不过基督教在这里发表反共反华的文章,成为政治的一个战场。我想是很不合适的。

你自己也应该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用一些宗教的观点,回过头来攻击自己的祖国,是何等的行为。

中国并不完美,中国的发展已经进行了30年,我们不能期待这短短的30年完成一切的变革,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一些宗教,不但恶毒攻击别的宗教,还在别的国家的内政指手划脚,干涉政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1.2024 21:0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