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益西彭措堪布关于出世间道的开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9.2013 20:4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圆怀 于 25.9.2013 22:36 编辑


     

     出世间道最基本的是要了达苦集,生起出离心,要明白因果,再一个是要了达人无我。如果这三个内涵没有,那对出世间道是根本无法趣入的。这样的话,完全处于一种迷茫、一种无明的冲动,而这种习气是来自无始以来无数次的串习。


恭敬录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5.9.2013 20:46:14 | 只看该作者
恭敬录自《三主要道论简释》 宗喀巴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zhuyaodljs.php



甲二(论义)分三: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无二慧见。

乙一分三:一、需发出离心之理;二、能生出离心之方便法;三、生出离心之量。

丙一、需发出离心之理: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
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无有清净出离心,唯一寻求三有苦海安乐的众生,不能获得寂灭之法,所以,因贪执世间而被束缚于轮回的众生,首先应当寻求出离心。

     出离心即对三界六道生起强烈的厌烦心,想要从轮回的大苦海中出离。有些人认为,人道很苦,想从中出离,然后享受天界安乐,这只是相似的出离心。因三界之中,不论生于何道,皆为苦性,弥勒菩萨云:“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众生由于无明习气所感,无始以来即对三界的有漏安乐进行串习,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贪执,由此沉溺于生死大海中不得解脱。所以,修行人首先应该生起出离心,断除对轮回安乐的贪著,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道。

     昔日,世尊的弟弟难陀因贪恋妻子而不愿出家修行,后来虽由世尊引导趋入佛门,但出家后却不修学律仪想要逃跑。于是,世尊以神通力,领着难陀去往雪山,见到一盲眼母猿,世尊问难陀:“这盲猿与你的妻子班扎日嘎哪一个美?”难陀说:“我的妻子美,此猿百千分亦不及一。”世尊说:“那我们去天界吧。”至于天界,世尊让难陀自行前往,难陀见诸天子各住自宫,由众多天女围绕嬉戏,享受不可思议安乐受用,但是有一个宫殿内,虽然住了很多天女,却无有天子,于是问天女:“这是什么缘故?”天女说:“人间世尊的弟弟难陀,因守持净戒,死后将转生于天界,这就是他的宫殿。”难陀听后非常高兴,回到世尊跟前,世尊问:“诸天女与你的妻子,哪一个更美?”“诸天女更美,就像前面盲眼母猿与班扎日嘎的差别一样。”难陀回到人间后,为了将来能够享受天界安乐而守持清净戒律。世尊告诉诸比丘:“难陀是为了转生天界而出家,你们则是为了获得涅槃而出家,你们走的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和难陀讲话,不要与他坐在同一座垫上……”诸比丘皆如教奉行,这时难陀苦恼地想:诸位比丘均已舍弃我,但阿难是我的弟弟,应该不会如此对我。于是来到阿难面前,可是阿难亦离座而去,问其原因,阿难说这是世尊的吩咐,难陀听后非常难过。这时世尊来到难陀面前问他:“你是否想去地狱看一看?”他回答:“想去。”于是,世尊以神通引其至地狱处,难陀见有无量众生在感受痛苦,其中有一空锅,火焰熊熊炽燃,众多狱卒围绕,他问:“为什么锅中无有众生?”狱卒回答:“世尊的弟弟难陀为了获得天人安乐而守持戒律,由持戒所生善果穷尽后将会转生于此。”难陀听后非常害怕,从此以后彻底断除欲享天乐之心,发起猛厉出离心,为超离三界轮回而真实守护戒律,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因此,若无有出离心,则别解脱戒的真实戒体也得不到,小乘阿罗汉果亦难证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5.9.2013 21:02:12 | 只看该作者
恭敬录自《亲友书》讲记   龙树菩萨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庚二(真实宣说具智慧之道)分二:一、别说重要之见;二、真实之道。

辛一(别说重要之见)分二:一、抉择无我;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壬一、抉择无我:


当悟经说色非我,我不具色非依存,

色亦不依我而住,如是余四蕴皆空。



     关于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佛陀在《般若经》中有详细破斥,一一对应宣说得非常清楚,此处仅象征性地说明“我”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如果“我”存在,那与五蕴要么是一体,要么是他体,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既然如此,我们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以色蕴为例来观察,1)一体:色蕴可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它是众多的、无常的,与“我”的法相完全相违,与众生的执著也不相同,因此色蕴肯定不是“我”。就如《中论》所说,假如二者是一体,“我”要么有众多之过失,要么有阻碍性之过失,种种过失不一而足。(“色非我”)

     2)他体:如果“我”与色蕴是他体,那么“我”具不具有色蕴呢?如果具有,就像人具有瓶子一样,那么“我”必须要先成立。可是此处的“我”是一个尚待观察的法,其本体还没有成立,如此一来,“我”具有色蕴的说法,跟石女的儿子具有宝瓶的说法没有差别,所以“我”不具有色蕴。(“我不具色”)

     那么,色蕴与“我”是不是互相依靠呢?如果是“色依于我”,那“我”本体还没有成立,色蕴怎么依靠呢?我们可以说瓶子依靠柱子,但“我”尚未成立的话,色蕴想依靠“我”也不可能。(“非依存”)

     如果是“我依于色”,也同样不成立,犹如说石女的儿子依靠地板一样。(“色亦不依我而住”)

     后三者是从他体角度分析的。进行分析时,色蕴并不是“我”,也不是除“我”以外的他体法,因为“我”的本体没有成立,又如何与“我”是他体呢?两个有实法之间才叫他体,就像慈氏和近密两个人一样,但石女的儿子与柱子之间,绝对不能承许为他体。

     因此,“我”与色蕴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依此类推,“我”与受、想、行、识这四蕴,也不是一体或者他体。五蕴各自通过四相来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如《入中论》云:“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以上述方式进行推理,可知其余四蕴也没有“我”,这就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大山”。

     关于无我的道理,在座各位听得不少了,但只是听了还不行,平时要在修行中反复串习。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我”不存在,然而被无明缠缚的可怜众生,往往将不存在的假我执为实有。其实,承许究竟义中有“我”存在的人,并没有通达释迦牟尼佛甘露妙法的美味,《中论》云:“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在这个世间上,无数众生将本不存在的“我”,反而执著为实有,每天为了这个“我”而奔波,由于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一直在轮回中漂泊,还认为自己见解相当正确,并把很多人引入邪道中去。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对佛法的核心——无我法门有所了解,并经常串习这种境界。就算偶尔依靠中观或密法的见解,明白“我”不存在,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非常深重,把佛性遮蔽得严严实实,要想一直安住在无我境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做到长期串习,对无我的定解越来越稳固,那么凡是与“我”有关的烦恼,最终才可以销声匿迹。

     很多人没有学空性法门时,相续中的我执特别严重,不管是对色法也好、感受也好,一旦有人侵犯自己,绝对不能容忍。可是学了中观般若方面的教言之后,现在虽然也有我执,但只是偶尔产生一些烦恼,不像以前那样特别可怕。有些大德用“春风”来比喻说,冬天狂风肆起的时候,非常凛冽、难以阻挡,可是到了春天,虽然也吹着风,但风力温暖柔和,不像寒冬腊月的狂风。

     我们依靠闻思修行,可以逐渐减少我执,若真正通达无我之理,则称为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所谓的菩萨,又名勇识者,意即心特别坚强的人。在什么面前坚强呢?并不是遇到怨敌时非常勇敢,拿着宝剑刺入他的心脏,而是执著实有法产生烦恼时,能用无我的境界来消除实执,摧毁自相续中的我见。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关键要看他的我执是否比较少?是否经常不起烦恼?如果他天天愁眉苦脸,跟这个发脾气、跟那个吵架,不一定是真正的菩萨。尽管菩萨也可以显现忿怒相,但他内心是寂静调柔的,悲心、菩提心如如不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我教言是佛教中最殊胜、最深奥的,福报不够的人遇到这样的法门很容易退失。包括学习《入行论•智慧品》的有些居士,由于没有积累资粮,听闻空性法门时往往半途而废,怎么听也听不懂,最后充满失落感而退出。所以,能不能接受般若法门,与自己的根基和福报有密切关系,假如你前世没有承事诸如来、供养十方善逝和上师、积累殊胜资粮,今生遇到空性法门,恐怕会生起邪见或者退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最终修行不能善始善终。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般若法门,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自相续稍微与正道脱离,就要祈祷上师三宝,忏悔无始以来的罪障,一定不能离开无我空性。有相、有执著的任何法门,你求得再多也比不上空性法门,这方面的教言以后会给大家传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11.2024 12:4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