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圆怀 于 24.7.2013 00:15 编辑
论名:《胜出天神赞》
本论赞叹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各种佛赞在印度是相当多的,汉地也为数不少,藏地各大教派的论师们也经常通过不同的诗学妙音来赞颂佛的圆满功德。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及饶益有情、证悟缘起等各个侧面来赞叹。但这里赞叹的角度,主要是胜过一切天神,而不是
像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在《缘起赞》中所说的证悟缘起,也不是佛陀的相好圆满等等。
在当今世上,许多人分不清楚佛与神之间的差别,包括汉地的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到底该皈依神还是皈依佛,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所谓的“神”,下文将会剖析到,包括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派系中都拜神,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家家户户,包括中国南方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神传统。不过佛陀远远超过天神,因为天神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伤害众生等不良行为,虽然暂时可赐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对究竟解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皈依。学习本论之后,大家应该分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神,知道神并不是究竟的皈依处。
《藏汉大字典》和有些论典中,将本论称为《胜出灭神赞》,这肯定不合理。“灭”和“天”的字形比较相似,可能是他们打错了。
作者:德雪达波论师
作者在印度相当出名,他与《殊胜赞》的作者脱准珠杰,都出生于婆罗门家,两人是亲兄弟,由于祖祖辈辈都崇拜大自在天,所以他们从小就信奉婆罗门教。当长大之后,他们既学了婆罗门教十八门为主的知识,同时也学了佛教的一些教理,发现佛教有许多殊胜之处。
为了选择其一,他们当时发愿:若没见到大自在天,则不行持任何善法。发愿之后,二人依靠神足通,前往现在的冈底斯神山(1) 。到了那里,在白云缭绕中见到了大自在天及天后俄玛得瓦的化身,他们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立即对圣尊进行供养。就在此时,有五百比丘犹如红色飞禽般降落下来,大自在天的化身见后,马上前去顶礼供养,并告诉他们:“信奉我的教派,并不能获得真实利益,三界导师佛陀才是最究竟的皈依处。”听到这话,兄弟俩以智慧进行分析,觉得佛教的见修行果确实比婆罗门教更胜一筹,于是选择了佛教。随后他们皈依出家,成为佛门中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后来,脱准珠杰造了《殊胜赞》(2) 、德雪达波造了《胜出天神赞》,以歌颂佛陀的伟大及其超胜诸天神之处。佛陀的赞文虽有千千万万,但是在印度,这两个赞文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甚至还谱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信众中广为传唱。此文传至藏地并被翻译出来后,不管是哪个教派的寺院和大德都经常念诵,包括夏天安居的时候,僧人们也会不断地诵持。
记得在20年前,我第一次到马尔康某寺院传法,途中遇到我寺院的拉雪堪布,在他面前,我得到了这两个赞文的传承。当时我一路上思维它的法义,对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共的信心,那时候自己有很多感触,这种不共的信心,并非来源于佛陀的神通神变。
藏地各寺院对本论都很重视,希望汉地的修行人通过这次学习,一方面要区分开神与佛的差别,同时也要多念诵这样的金刚语,来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若能如此,我们的信心不容易退转,且生生世世不会转生邪见之家!
下面把本论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
梵语: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汉语:胜出天神赞
梵语与汉语相对照,“得瓦”意为天神,“阿德夏雅”意为胜出,“多札”意为赞颂,合在一起就是“胜出天神赞”。
顶礼一切如来!
此赞文虽然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但作者顶礼的对象是——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断证圆满的所有如来。在他们足下,以身口意三门恭敬作礼。
-----------------------------------------
1): 冈底斯神山:位于西藏与尼泊尔交界处。在古印度,崇拜大自在神的外道徒经常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北上西藏来朝拜冈底斯山,转山诵经,祈祷大自在神的护佑。直至今日,仍有许多印度人来西藏转山朝拜,虔诚地祈求大自在神及诸神的护佑。
2): 上师已翻译出来了,以后有时间会为大家传讲。
恭录自《胜出天神赞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