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8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认证版--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12.2009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再 版 序 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所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七月
                               公历二零零九年九月
序 言

诸位比丘、比丘尼、居士:
我今看到净慧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书,心境豁然顿开,受益匪浅,几点感悟供养给诸位。法师讲法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坚固其心;即信念之人和修道之人增益。二是指引路径;即引领行人如何走过险地,到达彼岸。对普通人,也有惊警作用。我行学多年,只在文字、经书、名相、理论上打转转,未能证悟,任光阴流逝,今日方知悲哀。

当下听闻妙法,犹如甘露润心田,震开自心两扇门。真修实证的人讲法,明了真空实相,通达佛理,让人注重修行。当今末法之时,涌现正法宏声,微显我佛真智。众生造作轮转,习气深重。只有依正法精神修行,方能弃转习气,改恶造作为善造作,改轮转生死为倒驾慈航。才不白得人身一回,才不枉听经闻法一次。吾等智劣,自以为是。今日方知:

人外有人天外天,知见不同度愚顽。
求证自性见真我,家乡报恩在佛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静坐禅行当下难。
六根著触无穷尽,当头棒喝感谢谁。

祝有幸读到者,依法早行,速证圣果, 共度群迷,同奔莲邦。  
         
      
受菩萨戒弟子:释正修
佛历二五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诸位仁者: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佛住世时,没有这部经;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期间才有。当时他走了三天三夜、断粮断水,后有野狼跟踪,在这种情况下体力不支昏倒在地,他最后一念是“我必死无疑”。当再次醒来时,却看到一位老者在他身边,而且给他备足了干粮和水。唐玄奘问老者是谁,老者给他讲了这部心经。当他再想细问时,房子没了,老者也没了,这时在空中,观世音菩萨显像。唐玄奘法师把这部心经带到古印度后又传回中国;所以这部经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所说。上述内容,是根据一些资料记述而讲。请不要争论,我未作考证,不影响经义内容。

一些人对“化身”这个概念理解的不准确,认为“化身”就是“化身”。请问:“化身”是以什么生命状态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界起什么作用?它的实相是怎样的?这在佛经上没有。没有证悟的人判定不准确。谈到化身的同时,就有“法身”和“报身”。这是在佛教里常说的“三身”。都说“佛正法住世”,却无人理解“住世”的真正含义。因为佛说的法,普通人做不到;佛的智慧,用满天下人的思维,也思维不了。

什么是佛的“法性身”?《华严经》是佛说给法身大士的,这是方便说;准确地说,是化身佛说给化身菩萨的。天龙八部、释梵天王、天众是报身众生;《华严经》不能说是佛给人说法,应该说是佛给众生说法。总的来说,欲界天天王是报身菩萨;进入色界、无色界的天王是化身菩萨。这是我观察证知,若有因果,我自承担,与诸位无关。佛法既深妙又很简单,这种说法在经书中我没看到过。我们就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当中。法性身是“愿力成就”;是一切能量的本源;是一个轮廓、范围,也可以说是世界涵盖的能量的总和。这里的一切是毗卢遮那佛的本源功德。这种法性,是一种能量,不是想象的。比如这个院子、房子里什么都有,这些都是修证而成就的,是证得来的。没有几大阿僧祇劫的修证,是成就不了的。“报身”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得到享受的也是主人。“报身”是“功德成就”。“报身”一定是在“法性身”之内享受,这个娑婆世界的真正主人是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成就才能带动法身成就、化身成就。各位现在都是报身,“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自己的“报身”修不出去,永远也没有化身成就。报身佛是“乐”的主人,是世界的宰主,是正定享受,是娑婆世界的真正主人。整个娑婆世界,包括天王也受之约束。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化身以两种形态存在于世,一是示现不同众生的形体而存在;二是以无影无形,以光能的形式存在。前一种好理解——观世音菩萨可以化身为一个出家人来这个世界,大势至菩萨可以化身一个在家人到这个世界。另一种不好理解,有修证功夫的人,或者乘愿再来的人不怀疑,因为他们可以见到,或者有的可以感觉到,有人听经闻法时感到身体发暖、清凉、有光等现象。化身以这种生命状态存在的时候,可以化三十二相,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但是又没有形像。真佛无相——不是以肉眼看到或肉耳听到的。这个世界也有证得化身成就的人,乘愿再来。观世音菩萨可以化佛身度众生,可以化三十二相度众生。为什么一些有化身成就的人还要修呢?十地菩萨只能以十种身度众生,不能以“佛身”化度。区别在于,十地菩萨成就了有限的功德。释迦牟尼佛虽然肉身入涅槃,但佛还在这个世界住世,你若修得有本事,佛可以每时每刻赐给你另一种能量。当你拜释迦牟尼佛舍利时,右绕三匝或七匝,佛就能赐给你能量,让你感知到。佛名义上灭度,但实无灭度。

前面介绍了“法身”、“化身”和“报身”的关系。声闻、缘觉只是请长假,是名义佛弟子。佛在说《楞严经》时,谈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这里非常奥妙,有的法师讲法,只是佛怎么说他怎么说,这样的“法师”讲的是“佛话”,用“佛话”去攻击有证悟的人。这样的人是“增上慢人”,没有真修实证,没有他自己证悟的话。声闻在修证过程当中,修到三果罗汉圆满时,没有发菩提心,直接进入到四果罗汉,就在相应的那层天享天福,而没有往生到其他佛国土去。由于这些人不能成就自己的化身、法身,没有往生到其它佛国土去;从实相上讲,声闻,缘觉只能在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国土成就。所以,声闻、缘觉是名义佛弟子,不究竟,没有成就自己的法性身,就没有成就自己的佛国土,经过八万四千大劫还是会堕落。只有发菩提心,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到兜率内院的菩萨才有机会成就自己的法身和化身。但是,声闻、缘觉是这个世界修行人的皈依处。因为修行必须从小乘学起,菩萨都是声闻、缘觉发菩提心修行而证得的;就像我们上学一样,大学必须从小学开始。那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根本原因是要成就法身和化身。看吕祖(吕祖是皈依弟子)的书上“僧道一般同”是什么境界?是“小乘人”的境界、是“钝根阿罗汉”的境界,道家称色界与无色界天仙的境界。他们定力极高,可是他们与声闻、缘觉一样,要办什么事情,必须亲自过去;而菩萨化身过来就可以,报身不用来。这种情况就是“智慧不足”。为什么智慧不足?基础是功德不足,只能成就有限的功德。因为每尊菩萨的成就,都不是在一个佛国土成就的。诸位要知道,一定要成就报身才能成就自己的佛国土。再深一步讲,只有圆满七地菩萨,具足化身成就以上的功德;才能有法身成就。讲心经应明确这些义理,有助于理解经义。诸位不用再从理论上探讨这些没有边际的事情,有些是实证得知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名淺釋】

“般若”是“智慧”,经名是“心到达智慧的彼岸”之义。再具体一点讲,就是“心到达智慧的彼岸还不算,还要到达无极限的程度”。“波罗蜜多”是“无极限”、“没有边际”。“般若波罗蜜”是化身成就的菩萨说的到达无极限彼岸的智慧。为什么菩萨用化身说?化身菩萨为什么要说这部经?佛教把禅定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一开始就说禅定。不但要进入禅定,而且还要进入深禅次定。什么是“深禅次定”?定境无边际,禅、密、净都有,净土的“念佛三昧”就是身、口、意三休息。你的身体各器官没待着,你的思维满天下乱串,你能说自己身、口、意三休息吗?处在一种“定”的状态,只有在“定”当中,才能观察到你想象不到的实相。必须是深禅次定,才能观察诸佛境界。

“般若波罗蜜”——彼岸的智慧只有通过禅定才能得到的,没有禅定功夫,没有这种境界就到达不了彼岸。离开禅定说“念佛回家”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有为的。净土宗证到念佛三昧,等于禅定。

禅定的境界什么样,“色、声、香、味、触、法”不起作用。佛说“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是你没有进入禅定的境界。否则绝不会用音声、燃香供养等有为的形式,求出三界。不入禅定的时候,一切皆是有为造作,不解决根本问题,还是五蕴思维在想。一些学佛人,几十年不入道,只研究理论,不依法修行,不进入禅定,只是做表面文章。正如一些法师讲的,以水济水,水越发越大;以火济火,火越烧越旺,去除妄想无有出期,都是不明白佛教真相。达摩祖师问他的弟子,“你们从我这得到什么了?”众弟子大多用语言回答,自称如何如何,只有一个弟子不言语只磕头,他才真正得道。用音声、言语,道就断了,因为那是虚妄有为的。进入禅定境界,没有语言。没有达到定的境界,很难逃出火宅。有人会问:“我们修净土的还有没有可能成就?”光念佛号不去静坐,成就是以后的事情。但现在还是要从当下做起,这是学佛的基础,学佛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身体。我怎么哄着你都不如你踏踏实实去坐,今天坐一个小时,以后就少坐一个小时,只要坐了就不会空过,肯定有成就的一天。脑子的念头多啊,念头就是身体五欲的需要。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是法界中物,身体总是有我需要,以法生心,离不开外部的世界,听什么染什么、见什么染什么。这个身体本身就是法,但是这个法是颠倒之法,这是有为的身体,功用、妙用都有。性是本源,住法生心,众生随种种法而著种种法生心。所以,有偈云“这点灵光道上来,只因逐妄随尘埃,今君要见回乡路,悟得心经道法开。”学佛证道要从空入手,“他人难用力,自度自家身,智者超三界,愚者生死轮”。自己不修无人代替,看别人吃饭,说别人吃饭,不解决自己饿的问题,他人帮不了你,当你证得空的境界时,才知“往来不相代,你我谁是谁”,这个世界好恐怖,“不觉两泪流”。为什么开悟的人都哭?这些年,这些时间白白浪费,今天才找到回家路,他谁都不怨,不怨天、不怨地、不怨佛,只恨自己,“有岸不回头”。观察自己,“随妄惹尘埃”,随业现像不识面,我们今天租这个屋,明天又租那个屋,改形换态到现在还不知主人公是谁。随业往来,随业现形;今生是狗,来生是猪。你看狗不咋地,你曾为狗,“无始劫来自租屋,至今不识主人公,随业现形不识面,地地道道可怜虫。”这是法师开示众生的证悟语。什么人最可怜?身在六道轮回中,自己浑然未觉;改形换态异新命时,还在感叹现代文明的好。佛教不排斥文明,修证的人,当你证到一定境界能去四王天时,会觉得宫殿很不一般。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原来如此。这真是颠倒的,你都不想多待一会儿。所以,佛菩萨倒驾慈航,来接引我们的主人公。我们的主人公是自性,方便说是神识,是心。把它接出去,不再改形换态,别再租屋子了,这个屋租到期了,“尽此一报身”,这才是我讲这部《心经》要明确的大义:从缘起讲到经名,只是从大义上给诸位略讲。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观自在”,观谁自在?首先是观自己的心自在,观世音菩萨观自己自在。化身菩萨说法,不是肉身说法。心自在,不是一句空话,不受三界、宇宙法则的限制。智慧没有达到彼岸,福德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自在不了。为什么?声闻、缘觉不行,去不了其它佛国土, 不是彻底的自在,福德慧德不足的人去不了佛国土。观世音菩萨是彻底的自在,十方佛国土,可以随意去化度众生。然后是自己自在,不是别人自在。我自己自在,没证到自在谈不了。我们普通人能不能证到,有修证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体在这个世界,身心每时每刻都享受到极乐世界的待遇,和观世音菩萨的“定境自在”完全是一回事。人只要好好修行都一定能达到,是可望可及的事情,可不是“僧道一般同”。如果人人是佛,那我们还修什么?不发菩提心,只成就声闻、缘觉,最后就不得自在。一般人认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那我还修行什么?另外,十地菩萨还有一念无明未破,自在有限。只有佛和诸大菩萨是彻底的自在、了义的自在;所以,修行人要累劫修行,积功累德。

概括地说,观自在的第一层意思是观我心自在;第二层意思是智慧到达彼岸的境界,圆融无碍。“智慧的彼岸无极限”,是佛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从地界方位上说的;从实相上说,也是佛的境界方可知晓。彼岸无极限的境界是圆融无碍,其他人都不能达到自在。《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回来到通天河,把经书放到龟背上,最后被掉到河里,这是应了十事九不全之理,现在的法师,讲经说法,都有意无意留个破绽,只是在证悟上不误人。在记忆的问题上可能是张冠李戴,有意无意使的障眼法,我们不要求全责备。你盼出名他怕出名,他的境界和你不一样,他不可能把佛的智慧境界全部说出来。另外,有所言说是显,无所言说才是真,你就那么相信语言吗?《金刚经》是一部破相的经,学佛人不执著,从眼下入手,修禅定从当下开始。你静坐三年五年,若想求善知识请教点什么,法师会告诉你;或者当面指出你的问题或其他一些重话,当头棒喝绝不挑好听的说,明明差了,再顺你意说那还是菩萨行人吗?顺你说是误你。

自在智慧达到彼岸,行、住、坐、卧无非是禅,这是在静坐基础上,进入禅定的境界。经常进入定境的人,和观世音菩萨的不受五蕴束缚一样,不管“色、受、想、行、识”哪个方面,包括自心起的念头,什么都不染著。自己的习性一出来,用一句佛号代替它。一定要知道净念不是思维在念,是体内颈部以下、胸部以上,有一个念佛的,绵绵密密,念得非常清楚,而且有规律,大脑一溜号稍有不注意就听不到。一句佛号感知间,这才是禅,才不受五蕴控制,一定要知道是从内心发出来的。能够净念的人什么状态,走路如同风摆柳,轻飘飘、软绵绵,处于虚空状态,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在禅定中,首先手没了、胳膊没了,最后头没了。佛教有个公案——“我的头怎么没了?”这是什么境界?空的境界,这是在禅定中证得的。有人说,那位法师怎么不慈悲啊?不理人啊?要知道,法师跟你说句话,那是浪费他享受的时间,那是法师的身命财,浪费不起。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没有了,六根不染六尘,这才是到达彼岸的智慧。十方国土自由往来,自由现身,度脱众生,这种到达彼岸的智慧,是一种超世间的智慧。智慧是哪里来的?是修行证得的。境界是观察到的实相。

从空的境界上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从实相上说,“上有佛道可成,下有众生可度”,这是让人在空相上无执著。为什么?由于人“有佛道可成”这一念,是空当中一种执著心,“下有众生可度”也是一种执著心。所以,一定要从空的境界上有那种智慧观照。从实相上说,我们天天在干什么?从静坐开始为了什么?这就是“上有佛道可成”,成佛后度众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是达到彼岸智慧成就后自然而然升起的一种行为、一种心态。有种人,一听说“人人是佛”就不修了,就去弘法,在家人有这种状况,出家人也有。从当下开始静坐,从实相上说,上成佛道,成阿罗汉都不究竟,不发菩提心成就不了自己的法身、化身,八万四千大劫后堕落;必须积功累德,广度众生,最后成佛,佛寿无量劫。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不也活八十多岁?我不修行不也活八十多岁吗?那是示现尔。不要看佛肉身,那是化身佛示现的。十方佛国土,无量亿化身,佛寿无量,无时无刻不在为众生说法,佛的生命状态就是这样,随时可以化现。人就不能化现,因为人不能给人化现,不具有化现的能量和智慧。人死有的做鬼,只能让家人有病,消耗别人体能,没有别的能力。 并不是鬼让人有病,而是它常在人身边,身体就像贴了一块冰,人体的热能就让它吸去,人有鬼秽病就是这个道理。佛能给人带来能量,法能给人带来快乐幸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个行字,我没见哪位法师做过详解,都是一带而过,但恰恰这个“行”字是这部经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处。“行”是一切修行的根源,信是道源功德母;若信了不行,那就什么也不是。普贤王菩萨的十大愿王,就是告诫众生要行的。信后众生的一切是从“行”字开始的,没有“行”哪来“般若”?一切智慧是从“行”字来的,那么怎么来理解“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中的“行”呢?

用身体去实践佛法就是“行”,离开我们肉体的实践不算“行”。诵经、烧香、拜四大名山、供养等等不算真行。身体静坐下去,无论你是学什么法门的,都离不开这个事,离开了静坐一事无成,我可以给你下断言。过去有记载,有人念“条埽噶哒”就能念成佛。这样的人确实有,但是特例。因为他傻,什么都做不了,就会念“条埽噶哒”,一念就成。你比谁都聪明,思维那么活跃,你能做到吗?这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案例。你让他想金银财宝他不会,而且当你观察到实相时会发现,这个人是多劫修行到这个时候了,你要知道他今生是示现来的。别以为他傻,你最瞧不起的人就有可能是菩萨,你想听什么,他偏不说什么,而说你过失是看你有点造化,点你三言两语重话,你有什么缺点怎么怎么地,你要不识人的话一错就是几十劫过去,最后绕了多少生多少世空过。因为一个“行”字特别关键。听完心经,我们也去“行”,多大岁数也得“行”。大迦叶尊者八十岁开始“行”头陀行。你看那位法师修得很好,你一天也没静坐,他密行几十年了,你知道吗?大迦叶尊者的头陀行都行多少年了。有的人拿着《楞严经》衡量周围学佛人,我讲你连一果罗汉都对照衡量不了;因为佛经说的是四禅天以下的境界。

学佛人从当下开始身体力行去坐,有坐就有证,没有证是颠倒的,随众生业报而颠倒。这个世界是幻化的,是颠倒的。我们内心想的随众生业报颠倒,外边所做还是颠倒的,一天不坐,用颠倒知见衡量这个,能衡量的了吗?佛早已证知了这个公式,人却不会用。而用人的颠倒套用这个公式,标准已经失衡,相去甚远。从静坐开始启修。观世音菩萨现的像是结跏趺坐(多数是),观世音菩萨天天在给我们说法,铸成铜像来给我们表法。十方诸佛坐道场,不是站道场,一定要明白结跏趺坐的目的。只有我们去行坐了,才能进入禅定,有定的境界,智慧就自然证得。说来说去,那只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永远不能到达彼岸,永远也不能得到彼岸的智慧。有人问,有的法师教我们去做善事,你怎么教我们去静坐呢?我讲讲静坐和做善事的关系,不去坐的误区在哪里。有人不知道不了解这个法理,认为一句阿弥陀佛,做善事就能成就。我要告诉诸位,做善事不能代替静坐,善事和静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静坐功夫的人,再去做善事,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稳固;不用担心张三会整我,李四会害我,处处是善缘,无需受良心的谴责。做买卖的为挣钱缺斤短两,你不怨他;自己说过话办过事心不安,你往那一坐就业力现前。不学佛的人,觉查不出来过失。做善事帮助人,周围都是善缘,心情非常愉快。看见要饭的要供养,谁有事能帮一定要帮。但做善事代替不了静坐,只为得到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否则的话,你刚一坐,老婆就七三八四的叨咕,你能坐住吗?在寺院有人骂你三分钟,你不起来跟他吵就算你修行很好了。没有一个做善事而得的好环境,我们怎么能顺心修道呢。过去人修行一段时间就去住茅棚、到山洞闭关,就是为了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在家人,从做善事开始,有的修塔造庙,有的放生等等,善待周围的人,用善巧语言,什么活都争着干,得到一个好的修行环境。怕就怕有人一边干活、一边叨咕;一边干活、一边埋怨,结果修行环境都被破坏了,别人还不理解。有人认为做善事更重要,就不去静坐了。我曾遇见三位出家人拿着佛像挂坠在大街上要与一位居士结缘;我问出家人这是干什么?出家人说,要度众生就得做善事。我又问“生死事大,做善事就能了脱生死吗?释迦牟尼佛就这样告诉我们的吗?”那三位出家人听后,施礼而去。出家人谦虚的很,在家人也应这样。要知道只做善事不能了脱生死,这只是辅助条件,是给人静坐念佛创造一个方便条件。做善事来自于自己的善言和善念,从心里培养,善念是根,不能做违逆自己良心的事,处处以佛心、菩萨心去善待周围的人。张口说话平平常常、非常柔软,谁听了谁高兴,不说讽刺和挖苦人的话,千万别有“我为人师”想,别总想去教别人;要想“我处处都不如他人”。我劝人穿点破衣服,干点粗活儿、累活儿,自己调转调转,体会体会,我高贵也和别人一样,去掉我慢心;若天天夸夸其谈,都是一些文文的说教,就把朴素的善念给忽略了。善念就是这么培育的,有善念才有善言,说话让听的人都高兴,不伤损任何人,这是讲在家人怎么培育善念。这时才能有善言,让人听你的话生欢喜心。但善言和修道的“棒喝”是两码事,大多数众生根基不够。有人说这个师父挺好的,总也不批评我,我说是因为你不值得批评。举个例子,某家有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天天干活,还挨父母的批评,依你们看,还是什么也不干的那两个好,但当家有大事要担当的话,父母肯定找那个天天干活的孩子去。你别看他干活出错挨批评,这是帮助他圆满呢,受到严厉的、狠狠的批评的一定是可造之材。

善言善行做善事,受到人天欢迎,各处神灵、天人都欢迎佩服。成佛得做天人师,天人不佩服,怎么能成天人师?修行好的人也可以受天王供养,不是这个人厉害所致,而是他的功德令人佩服;有修为的人,大仙(鬼秽)见了就害怕、就给叩头。有位居士虽然没有一点文化,却能把一些人身上的仙弄走,是她的德行和功德令人佩服,才能让大仙高高兴兴地离体。善心感天动地、龙天护佑、大慈大悲,聪明里面无慈悲。善念、善言、善行,是静坐产生禅的辅助条件,善言、善行、善事是标,静坐产生禅是证悟之本。标本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事情。一个修行成就高的人,一定说人话、办人事,把一切佛法都渗透到言行当中,化成无声的语言做出来,这样才令人佩服。所以,行非常关键。“观自在菩萨行深”关键在这个“行”字,离开“行”就没有下文,只有“行”才能进入禅定,只有“行”才能产生智慧。我们的善言、善行是“行”的另一面、是标,发菩提心到三果罗汉圆满时再发,在禅定之前可以去静坐,去住茅棚,然后再到世间去“行”。

一个“深”字,怎么来理解。是“深”就不是浅薄的智慧,是“深”就不是初行的智慧,只有到达深禅次定的境界,才能到达彼岸。进入一果罗汉是浅禅次定,一地菩萨是中禅次定;到达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时是深禅次定。深禅次定的表现是时间很长,可以几劫、几十劫坐道场,阿弥陀佛十劫坐道场。浅禅次定的表现为,走路可以禅定,吃饭可以禅定,看电视也可以禅定,气脉停了,自己清清楚楚,心里一句佛号绵绵密密,持续十分钟左右。有修行功夫的人,行、住、坐、卧都可以进入禅定。三车和尚的公案,别人看他似在睡觉,不知他可以睡中进入禅定;有人躺在那里却睡不着,夜不能眠,睡不着还闹心。有的人做梦,说给我解释解释,这是凡夫一个,还谈什么证悟!别看人睡觉也打呼噜,睡一宿只觉得像几分钟一样,进入禅定,享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快乐。这是学佛的人百分之百能达到的境界,谁实修谁就能得到这种禅定。

“般若”是梵语,译成中文是“智慧”。从广义上说(或者从大的方面说),从一句南无佛开始到成佛的那一天,整个过程都是“行般若”的过程。修行人虽然乞食化缘,一句南无佛号,开始进入般若状态,开始自觅“衣中珠”。有人感觉念佛号时一句一句好像都往心里装,那是我们平时经常念南无佛得来的;狭义的“般若”,是从新发意菩萨开始直至成佛的过程。人和人不一样,各有各的因缘,有的今生去坐就能成就品位菩萨,看自己坐的怎么样,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就在行智慧,也是积功累德的过程。例如,人从幼儿园开始(有的是胎教)的整个修学的过程都是培育他的智慧,不可能一个人在深山里出来就是博士后,从开始到有结果的过程都是般若。智慧是什么?智慧是功德圆满时了见佛性,智慧是自性具足。修行过程当中就有功德,做善事的过程也是功德,只是不让人贪著;智慧是超越人思维的灵感,是一种觉知,是神识本身具有的,是自性本身具足的能量,是万能的本源,也是彼岸无极限的。整个宇宙是法性身毗卢遮那佛在那支撑着呢。这个世界是五火神下界,各有各的神在那主宰着,这都是禅定当中依靠智慧所观察到的。四果罗汉能观察到八万四千大劫以内的事情,佛能超越,这才是彼岸无极限的智慧。什么是方法(技巧)?佛教认为是“善巧方便”。具体的说,就是根据什么人讲什么法,是智慧的显用,而不是智慧的本源,讲“善巧方便”的根本是智慧。佛、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我们现在不具足,那我们世间人应具有的智慧是什么?我问一个人“什么人最有智慧?”能找到什么人最有智慧,就知道什么人最愚蠢。如果光在理论上研究,肯定回答不了,所以不要把智慧和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个人没能答出。我告诉他,“欢迎别人帮助他的人最有智慧,也就是欢迎批评你的人,微笑面对天天给你出难题的人和说你不好的人,能做到这些的人最有智慧。反之,拒绝别人帮助的人最愚蠢。”你学佛别人帮助你,说你某某地方不足,你的“知见障”很严重,你能接受吗?观世音菩萨化成一个乞婆,到你跟前考验你,你能接受这种反面帮助吗?张子房他师父让他拣三次鞋,他都恭恭敬敬地把鞋递给师父,他师父才把治国之术、治军之术传给他。所以,拒绝从反面帮助的人最愚蠢,捧你多高,摔的多狠;经常从反面给你提出意见的人,让你时时注意克服自己的过失。谁要是说你三言两语,你就脾气来了,嗔恨心上来了,能说你有智慧吗?说智慧不是智慧,做智慧才是智慧!谁要是批评你,正是从反面帮你。佛说提婆达多的例子,正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对手高,才能成就英雄,你的对手多高,你的本事就有多大,你要是不能克服自己的反面,不但没智慧,而且后果很可怕;若是还不改,将来地狱会帮你;你不是好嗔恨吗?让你脱生成毒蛇、毒虫等,非得把你的过失矫正过来;你有能耐你好斗,就让你脱生成修罗,让你天天打架直至业了为止。学佛的人不拒绝任何从反面提出的不同意见,而且还要热烈欢迎、由衷感谢、欣然接受。你帮助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帮倒忙。有的人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状况,也不知道他的根基怎么样,就劝他学佛。我们帮助人的时候,要注意效果,如果一个人根基不够,若劝他信佛还会落埋怨。

智慧和德是什么关系?智慧是功和德的结合,慧德和福德的结合才是功德。什么是“功德”?功德是具足不同道位的条件。若证得品位菩萨、品位罗汉,本身就具足那种功德,有这个功德才是真功德。做点善事也不说,做无名英雄;帮助他人不被人知道,这样去帮才是真功德。若做些善事,恐怕别人不知道,被妄想所转,就变成了所谓的“人天福报”,人天福报很可怕。有智慧的人,才能行德事,做有德的事,普通人说你有德,是指在家行孝道,对子女要慈,夫妻行平等爱,对邻居能帮的帮,而不是挑剔。做事不损人利己,做官有官德,为老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不光说不练,不坑害老百姓等,这样才能培育自己的德本。

学佛人从一句南无佛开始,放生、供养等等,这样培育才能逐渐增长智慧。禅定到一定时候,无我想,对帮助别人无求想,天天行好事、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不求回报,这样的人是行菩萨道。有偈云:“众善奉行似无难,随喜功德乐人天。你善我善大家善,一善再善善无边。”特别是菩萨行人,帮完你无声无息地走了,都不知是谁。在家人容得下一人是好夫妻;容得下丈夫、妻子、儿女是好家庭;容得下双方父母是行孝道,这是德;能容天下众生者是菩萨;能容宇宙众生者为佛。众生无论造作什么恶事,都能容,就有这么大的容量,就是行菩萨道。做极恶事的人死后为鬼,鬼死后震碎为渐,千佛出世再转为人,佛都给一次机会重新生还为人。佛的德就这么大,衡量一下自己,别人有个小过失你看得比天还大,自己的过失再大,也看得比针还小。人的一切善行、善言之本,是善心为德。菩萨的慈悲愿力是德。六道众生,恶鬼是奸猾之徒,损人利己是奸,会算计、很乖巧,但有地狱等着呢。凡是进监狱的人,他敢杀人偷财物,都由于他没德才造作这么多坏事。智慧有什么作用;简单地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少受外界惩罚,不受六道惩罚,菩萨有智慧可以常在佛的身边,佛有智慧与宇宙同存,常寂光净土,常乐我净。智慧的功用永远也说不完,从过程当中不犯过失,到成功之后还能享用。

净念相继是从静坐开始,心无杂念,弃转习气,净念后由轻安到法喜,禅乐为食,法喜充满。若没做到这点是做不到静,静是净念的开始。由身体为第一需要,所以行才有智慧,从静坐入手,佛号不静不入心。所以佛说,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一切功德从行开始。怎么才有智慧,从静坐念佛开始就会有智慧。

“波罗蜜”为梵语,释为“彼岸”,是究竟,在宇宙中是究竟,从地界上方便说是极乐世界,新发意菩萨奔向彼岸时,道不退转。让他停留不学佛,他不干。平常人遇到困难就转弯,前进一步退两步、三步,有的一退几千年。声闻、缘觉难发菩提心,关键是因为遇到自身困难,如吃苦奉献不讨好,再加上自身的烦恼。为什么遇到困难就退转,因为没有到达彼岸的智慧。包括六地前的菩萨,在转人身的时候,遇到困难有退转心,但不退道。

“波罗蜜多”是无极限。什么多,佛教认为智慧没有边际;道家讲大道无有涯际,但有边际。有很多的含义,我简单说:
一、时间多,进入禅定功夫时,几劫几千劫。
二、内容多,凡夫—声闻—缘觉—菩萨,直至成佛的整个过程,各有因缘内容。
三、智慧多,从一声南无佛开始到声闻,缘觉,菩萨,不同时间包含不同的智慧。
四、众生的心多,去掉我、法二执的心,即差别心、执著心等等。从凡夫到成佛有很多阶段,佛去掉了这些习气。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相身度众生,这不是心多么,观世音菩萨没有千手千眼,能称千手千眼吗?观世音菩萨心多是智慧多,观世音菩萨依心而现身,以什么身度众生就现什么身。

【照見五蘊皆空】

“照见”不是眼睛看,是我们的身体进入禅定时,我们的神识观察的世间的事物,是“照见”;“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在定的境界上,连名字都不可得。人进入禅定中,一念就出定。进入禅定只是身体在无限畅快,一句佛号,似念似不念。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可怕,“五蕴”召至“五浊”,即劫浊、见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我们五蕴不空,逃不出五浊恶世,必须空掉五蕴,才能进入禅定境界;所以,禅定太重要。“照见”是回光返照,照自性,性里无五蕴,真空无尘埃。当我们进入禅定时,哪里有一点尘埃,天下都没有事了。成就了报身,还得成就法身和化身。大乘人和小乘人的境界不同,大乘人知道进入这一境界继续戒修。只有报身进入这一境界,才能成就法身和化身。要成就那两个身,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不是用嘴发的。一切苦皆由五蕴生,五蕴来自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六尘对六入,六入后累劫无明外现,为习气妄见,妄念是颠倒知见。一切的习气、妄见是五蕴里出现的状况。禅定里面有空的境界,空后方识“真我”,识“假我”,方可能解脱、逃离轮回之苦。当进入禅定时,自己的神识出去,看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堆臭肉,坐也好、躺也好,清清楚楚是什么状态。自己知道是假的,但是成道修道还得善待它、维修它,利用它,用它修行,脱离六尘,不受外界所染。五蕴皆空,才能逃离五浊恶世。所以,才有“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要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五蕴的资本,一切苦的苦本。因为身体有神识,有七魄住体——心、肝、脾、胃、肾,各有功用;还有意根,天天帮人打坏主意,性根天天帮人想不该想的事情,身根沾染世间的花花绿绿,也是六道轮回之本。身体造作,六贼当家做主,天天帮人打坏主意,身是苦本。有人会说,那我不要这个身体了,可不可以呢?不要身体就是中阴身,中阴身有识五蕴,是鬼;横死的人为鬼,鬼更苦,大庙不收、小庙不进,还没到枉死城,天天受罪、苦不堪言。

【舍利子】

释为佛子,舍利是佛的功德圆满所成就,广义为佛弟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本源自性,有形就是假相,无相才是真形。一切物体与空不染、不碍、不排斥,当我们的神识观察到世界的一切物体时,什么都不能阻碍,神识穿墙而过,对世间的阳光、雨露、美色、财宝皆不感兴趣。神识与这些就像水和油不染一样,不受其影响,一切有形有色的物体与它都不排斥。色的境界不受空的束缚,而进入定境,这就是“空不异色”。众生逐物心生,颠倒妄见,随物流转;空的境界不见物生心,不随物生心,而心能转万物,空能转万境。

【色即是空】

对身体而言,身体是色的存在,空是身体禅定的境界,无有身体,就无法进入空的境界。首先,没有身空,谈不上意空。空的过程是:身空、意空、心空、性空。神识离体,借假修真,还得利用这个身体,积聚功德,完成人修行的任务,这就是“色即是空”;证得身空,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大脑停止思维,正是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我们的身体是禅定的载体,我们的身体与宇宙相通,进入这一境界的高僧大德都知道这个境界。我们学佛人不是空谈的,证得时都有这个境界。到四果罗汉时,执著这个空的境界,执著身空、意空、心空,而不愿去度众生。这时,多说一句话都是以“身、命、财”为代价,以损失禅乐法喜为代价,所以说发菩提心很难。

【空即是色】

空是身空、意空、心空、性空,观世音菩萨及诸大菩萨才能证得性空,性空方能成佛,没有前三空就没有性空。
如一杯带有颜色的水,水和水之间有颜料,整杯水中有一种淡淡的颜色,但肉眼看不出缝隙来,这就是“空即是色”,两者互相包容,水又可蒸发出去。因此学佛人要善待自己的身体,别学佛几天这不吃、那不吃,黄脸病殃殃、走路恍当当,一看你谁还学佛?学佛的人,一定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让众人看到学佛好。进入禅定,必然出现境界,当一个人禅定到一定时候神识要出离肉体时,眼睛睁不开,即使晚上出来,也睁不开眼睛。为什么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就是因为我们神识到了外面睁不开眼睛,就像一个长时间在井下采煤的人,出井也不能马上见光。必须经常定空出体,才开天眼、慧眼。修证是积聚能量,精化气、气还神、神还虚、虚还无(道家到此)、无还妙有。神识才能看见物体,“照见五蕴皆空”。一开始耳朵如聋如哑,到了其他世界,由于功德不够什么也听不懂,不要以为定后什么都有,开悟是学佛修证的开始,还要靠自身去行证,还得靠积功累德,自然去打开,观世音菩萨绝不会帮你把眼界、耳界打开。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受想行識互相不排斥、不碍、不染污,这时言语道断。在定的境界不需要语言、音声。如果产生思维,定境马上就被破坏,有人执著念某本佛经,我说黑的是字,白的是纸。言语道断,往生极乐世界佛国土,不是靠音声说去的,都是神识自己证得的,都是自身的自性证得的。道不需要言语,佛也不能把谁“说”到极乐世界去。所以佛说,千劫多闻,不如一日修无漏学。言语道断、有念无空、定中无造作,空境习气不改,有偈云:“向前不如退步,做作不如自然,同居身努力,同住心向前”。我们前进不如让一步,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功德、善事让一让,你为学佛做作,你为做好事而做好事,被相所转,色、受、想、行、识全体现。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人、法皆空。人空、法空,当进入禅定以后,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是人空,定中无相、外现身相,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心无染。这个世界诸相是法空。神识不受诸法,对身体不受控制。没有修行的人出离肉体后,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大火等。人、法不空,六道不尽;法中有你,才受五行所控;法中无我,才能回家乡。“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出定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事物如何去面对?好事让给别人,好事是别人的,功德是别人的,坏事是自己的,这是转境。“诸相非相”,也是对“无常”讲的,这个世界什么都得变坏,贤劫结束后,这个地球一道流光就化掉,重新化现宇宙。修行到这时,才能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定的境界上,也没有诸相,有人看到这看到那。确实,天上的秘密不让你知道,临回来的时候,有人一定请你喝一杯水,让你忘掉这些事情;但不让功德大的人喝。学佛的人要知道,诸相非相是诸法空相。当到地府去,开始是领着你去,后来是自己去,看到你的家人,他们如聋如痴,想救他们都救不了,阎罗王是菩萨做,牛头马面是菩萨做,鬼王是菩萨做,他们的神通、能量、智慧都比四果罗汉高。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生灭是什么,在定中,法无生灭。太阳从哪里出落与他没有关系,他也没这个概念,这个世界的一切有为相,都对他不起作用。定中无生灭,这点灵光是道上来的,小乘人执著时就进入四果罗汉。虽然定中无生灭,我不应舍离这个肉体,我不该舍离众生,应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众生都觉悟,到那时侯才能分大乘、小乘。就像小孩五、六岁的时候,哭闹着说,“我可不要媳妇儿!” 没到时候,没资格说这话;到时候了,再考验你,看你能不能做到。生灭是对立的,有生就有灭;生灭是法则,是规律,谁也改不了,是诸神秉承佛的旨意,在执掌着,我们必须依照毗卢遮那佛的法则办事,非想非非想的天王也改不了,必须依照法则办事。在定的境界上,没有对立的问题,没有生灭法,不见“无常”见“有常”。我们的心性、神识,你承不承认也是旷世而来的,你觉不觉得它也存在。凡夫一到望乡台上就痛哭,挣的那点家业都让子孙败坏了,见到七殿阎君时,无话可说,都有这个过程,你是意识不到。有身体在、有口气在,你可以忏悔,可以改命,气断就要受报,这是生灭法则,没有诸佛的恩典谁也改不了。这段生命已定,借寿的人要还帐的,来生脱生成动物,也得短寿,那是高利贷。在定的境界,性无生灭。照见性无生灭,异形换态,连年不断换房东,到这个境界,“菩萨畏因”,做一件坏事都有因果跟着,说句过头的话我都不干;给我一万块求我,都不骂你一句,我真做不到。

“不垢不净”,定中法无垢净。垢净是生灭法,不究竟,就著两边。六祖大师云:“不思善、不思恶”,不见世间过。让你停止五蕴,在性上无垢净想,能证到吗?菩萨境界是空的境界,知道不见世间过,只有如法不如法,知道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愚痴。在性上没有垢净,一些学佛的禅师讲,我从空中来,我到空中去。有化身成就的可以超越,世间有这样的人,只是人家不露相;出世间后,才知道佛妙、法妙,不是剃光头就是法界真僧,真僧是菩萨,具足僧性功德才是真僧;所以,佛现僧相接引人。真僧是佛、是菩萨,你知道这个人多少世、多少劫出过家,大势至菩萨今生就现“在家身”在这个世间做善事,你能说他不是真僧?有人说那个法师怎么不出来弘法呢?你知道吗,人家在其他佛国土、其他星球随佛教化多少菩萨呢。要懂得这个“僧性”功德,人不知道的事无量无边,我们的肉体无论如何也带不到极乐世界;但身体缩小后,可即身成就。有修行好的,身体可以虹化,依世间眼光看,他是在家人,不现僧相,但他具足真僧性,不执著表面现象的话,他就是真僧。观世音菩萨现乞婆相,你能说他不是真僧吗?这是没染污的,你谬、他过,一个都没看见。天下一切的恶事皆是因果,只有佛的慈悲力可以化解,想用战争制止战争,战争还是要发生,以恶报恶,行不通。

“不增不减”,诸法无增减,千古如此,只有无常相,诸法无常相,动是经常的,静是暂时的,诸法也是这样。你念“阿弥陀佛”,没增加什么,不念也没减少什么,地球人再多也压不沉,没有变化的;相是法则产生的,再者说,虚空无增减,自性无增减,自性不因时间长而有增减,法无增减,本身具足,只是我们无名烦恼没有去掉。在定中,本不是因为我知道早而增加,知道晚而减少,只是没有变化的相。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定中无五蕴,神识不能感知五蕴,对色不起心,这就为“是故空中无色”。在证得空的境界当中我们的身体留在这个世界,我们的自性、神识,不受色的控制,可以离开这个世界到其他世界,到其他星球。不同星球的引力不同,有的星球上你得蹦着走,蹦即飞腾,只有前后平衡,没有左右平衡。到那个星球就要遵守那个星球的规律,才知道我们的色相都保留不了。身体是这样,是空中无色,在定中产生空的境界。定的境界是“人面桃花心无赏,美味佳肴性不参,明月自在清凉处,法喜充满无话言”。那为什么得定的人还要住世呢?“觉悟有情因缘事,法忍四相存世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合和,在法之中,得无生法忍,存在这个世间,学佛修道,化度众生。

【無眼耳鼻舌身意】

我们的身体是法相,神识离不了法相,离开世间相不起作用。而自性具足功能,离不开这个法相;若想我们的神识离开肉体,离开“眼、耳、鼻、舌、身、意”,活着就往生,就必须去修证。我们天天活在颠倒之中,他不当家做主,就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若不离诸法相,就离不开这个世间相。神识一旦离开身体,离开这个世界,这个相就没有作用了。相灭就像牛骨头、马骨头、人骨头一样,人活着时,要利用它修,有作用,神识一旦离开肉体就无作用了。我们体内为什么有“眼、耳、鼻、舌、身、意”?因为体内有七魄相助,肝主目(肝藏魂)、肾主耳(肾虚耳鸣)、心主舌、肺主鼻、脾主唇(消化),另外性器官和意根这两个魄在帮人打坏主意。断七魄,必须先从这两个魄先断,七十岁、八十岁的人说自己见钱不亲了,见色不起心了。但身断是强断,嘴上断了梦里还有。魄元神住体,帮人体内器官发挥功能作用。学佛的人要知道,进入禅定以后还必须积功累德把魄回归本位,各回天界,才能谈得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肝属目、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各有所属,受五行控制,相生相克,七魄牵着人走。地府那个魄不断,其他魄断不了,学佛人不禅定,不超越身体,不把“眼、耳、鼻、舌、身、意”空掉的话,六道轮回,无有出期。

【無色聲香味觸法】

“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我们天天被六根牵着走,想吃好的,好听不好听,好闻不好闻,有六根才有六尘,有六尘就有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定中内无根,外无尘,全部空掉,才能脱离六尘。“跳出三界”不是说的,是证得的。有化身成就的人可以喊这话,没有化身成就自称“跳出三界”就是大妄语成!学佛人,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定中无六尘。人可以分男女,在神识出离以后时,性上没有男女相,明白原来我的自身神识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这些诸相是牵引我进地狱的因缘,才知修行最好、进入禅定最好。我们在这个世界,怎么修行快呢?修忏悔法。忏悔法是随修行人生生世世的,修忏悔是正常的事情,十地菩萨还有一念无明,还得忏悔。遇到事情只找自己的过失,先说自己的不如法,让别人高兴,求得别人的原谅。我们无量劫的业力,天天忏悔也忏悔不完。我们该忏悔的要忏悔,不知的也要忏悔。发菩提心时,必然要修忏悔法,度众生要靠慈悲力,看谁的根基成熟了就度谁,绝不是看谁掉眼泪。乘愿再来的人,证得无生法忍,才有这个能力。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第一, 眼是贼,意是六贼之首,意是障道的魔根。无量劫来,自迷我们的      
归路,这是眼和意的功用。怎么个“无意识界”?定中眼根具足。心头山上一道光,中阴身见光眼睛一闭就自投地狱;行善的人,看见大道,童男童女接引生天。修行上在进入中禅次定时,往来娑婆世界,观见月球上的生命以不同形态出现。世间人研究月球有没有生命现象,而我们当中就有从月球来的。学佛人的神识到那去什么都能照见。还有的学佛人观察宇宙怎么那么蓝呢,那是生天的境界,别做圣解。

第二,遇境无心。不要看谁都比我强,学佛人不见世间过,对世间顺逆二境不贪著,那是一种功德,这是遇境无心。不染著、无眼自明、这是真明。无意真般若,我们在定中,自性具足,眼睛是学佛人的障碍,但闻、思、修又离不开它。《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哪里是我们的转身处?魔王最盛的地方是;五蕴盛处是;六根动处也是。别看六根不好,学佛离不开。无眼自明,无意真般若,必须把假的翻过来。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无明即烦恼,业障是也。业障是什么?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是造作的业因所结的果。业障可消掉,方法是:忏悔、静坐、念佛、诵经佛光照触,这是快速的消业方法。光忏悔不静坐念佛不行,必须静坐念佛。一定要该忏悔的忏悔、该静坐时静坐,身体不能搞垮,别起“贡高我慢”心。什么是秘诀?久坐是秘诀!

亦无无明尽。事事无心,无分别,能转万物。我们的心在万物而不被万物所转,善事好事,随喜不能高兴。否则乐极生悲,你高兴就有不高兴的事矫正你,一矫正你就起嗔恨心。终日吃饭不食一粒米,终日穿衣不着一缕丝,这是禅定证得空的一种境界。再往前才是真佛无相,光灼灼、赤条条,圆融无碍,定中不觉无明,也没有无明尽,也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思维想。修好的人,受天人供养,宣化上人,自称是墓中僧;就是活着往生极乐世界,而肉体还存于世间,修持当下活死人。“真我在家乡,真我在性中”,观世音菩萨能证得的,我们也一定能证得。只是肉体的四相存世间,七魄都回去了,还有心吗?你没静坐能证得到吗?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我们的性不觉老死,定中的一刻,超越生死,无老死。我们这个性无量劫中,虽然换房子,但房东没换过;所以不觉老死;也没有老死尽。是性无老死、神识无老死、心无老死,从无量劫中来到无量劫中去。心著诸相是凡夫,从修行上说确实如此;若心空诸相,就奔四圣道去。

【無苦集滅道】

菩萨境界可空“苦集灭道”,早已超越“苦集灭道”,菩萨无苦。“苦集灭道”是小乘人的境界,只有修证可灭苦证道。所以让小乘人发菩提心难,知道不究竟,但发菩提心要以身、命、财作代价。读《妙法莲花经》可以看到有三人修道,一人发心,供养另外二人修行,最后那二人修出去了。回过头来,二人脱生成他的儿子来度他,见佛闻法也修出去了。所以有“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之说。菩萨早已超越了“苦集灭道”,定中没有“苦集灭道”境界。这里虽然没说,但还应理解到无十二因缘,根尘不偶,无六入,无五浊。辟支佛境界高于声闻,辟支佛知苦本,十二因缘是苦本;所以,这里没有说十二因缘。辟支佛若这样不发菩提心,虽证得空的境界,但功德不具足也不行,不能成就自己的化身、法身,必然借人的房子,毗卢遮那佛是大房东,不是自己的国土早晚得给别人腾地方。

【無智亦無得】

智与愚相对,无智即自然,又具足一切智。一著两边出不了三界,我们的自性没有智慧之想,也没有高兴不高兴。在空的境界上,正如六祖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如宣化上人说的“我从空中来,我到空中去”。得与失相对,无得是真得。自性没有得与失想,性无诸相。有得就有失,有多大便宜占。就有多大的亏吃。明里吃亏暗里填还,若不是好道儿来的钱,不是老婆病就是儿子病,或子孙败坏殆尽。这是神力的自然调整,人善人欺天不欺。所以无智是真智,无得是真得。功德具足,才能出离三界。

【以無所得故】

一是去掉贪。我们在定中无贪,在一本书上看到古有一法师,贪善境界、贪讲法功德,讲的天花乱坠,但自己没有证得,因贪讲法而堕落牛道。为什么讲法讲到畜生道去了?因为有贪著,自己没证得,没有讲出佛法真实义理,贪名、贪求众生的供养,没有功德抵消掉。钱是业报,必须得还,要受报。我告诉诸位,“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让人去贪、破执;让我们不求名、不求利、去弘法利生,不求成佛,不求度众生,只去修证自己,默默的去行、去坐,就自然而然的能成就。这个贪著之心不好去,在梦中贪著也有业报,也是犯戒,贪善境界最可怕。修好的人看见自己的肉体在睡觉,而神识出来在肉体之上十公分的位置静坐念佛。

二是去掉我相。有我罪即生,是我们的身体贪著诸有,要去掉贪、去掉我,这些是一切罪业的根本。贪著功德、贪求供养,就有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最可怕,有地狱、畜生道跟着,这些都是超越人思维的法则,不好理解。所以,六祖大师说“我度的是上上根之人”。

【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古德讲:“一年学教,不如一日修道”。千劫听慧不如一日静坐,修无漏学。听慧是听别人的,是画饼充饥。菩萨依着彼岸无极限的智慧,这里讲的是以证得人空、法空为菩萨,报身享受到无比的快乐。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在极乐世界无比快乐,卢舍那佛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都是彼岸无极限。所以,要想成就就要静坐,定空生般若。

菩萨依彼岸智慧具足的原因是静坐念佛。学会静坐念佛没有白听,功德不可思议。思维听慧是画饼充饥,肉体一灭就什么都没有,静坐念佛不去三恶道。光做善事、好事,没有静坐念佛,死后只能到四王天,忉利天都去不了。我观察到很多人,一生念佛,有的从十八、九岁开始信佛,没有静坐,都在四王天做天民,享天福呢。所以一切智慧从静坐念佛开始。

【心無罣礙】

心外无法,心外无相。这是菩萨的心,不是众生心。

【無罣礙故】

心外无法,心外无相的原因。向自己的自性观世音内求。我们的神识去掉业报,业报减少时,证得福慧就能出离世间,静坐念佛是向自心求,游四大名山都是向外求,只有心外无相真般若。

【無有恐怖】

自性清明,有什么可以让自性害怕的呢?一切都无所畏。业报重的人越怕越有鬼,活着时这个不信、那个不信,有个人就是这样:刚作完手术,一闭眼睛就能看见有几个挎着筐的人来向他讨债,他很恐惧。内心有修证的人,神识出离肉体后清明自在,火不能烧、风不能击、刀兵水火都不起作用,真是如此,真实不虚。这里的恐怖是惧魔,要知道魔是我们的真善知识,是从反面帮助我们修道的朋友、兄弟姐妹。一遇到逆境界,就发脾气,这可不行;你要把制造恐怖的人当作帮助自己的人,是从反面帮助自己呢,是以赴地狱、去六道轮回作代价。所以,一个从反面帮助过你的人,要真感谢。《妙法莲花经》中,轻视一位常不轻菩萨要二百亿劫不闻佛法。菩萨行人不恐怖、不惧魔;否则,有谁还修菩萨行。恐由想有,怖由相生。

【遠離顛倒夢想】

梦想就是幻想,人颠倒、法相颠倒,产生不真实的想法,即生死诸有。这个世界上的人,由业报所生,受业报而来。这个世界设有各种迷魂阵:酒、色、财、气,花花世界,六道众生业力感召。可是,肥猪在圈里笑老牛,“你看我多好,吃完就睡,你还得下地干活。”认为猪比牛强,但几个月喂肥了就会被杀掉。当自己觉得比别人强时,就颠倒了。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谁都不如”,这样才能接受别人从反面帮助。远离生死,感召无生死之身,才是我们修行人所要达到的目标。我现在的两位师父,都往生到兜率内院了,这个世界上的人就有活着往生极乐世界的。远离颠倒,就是远离轮回,感召无生死之身,得变异生死之身,是我们学佛人应知道的。在修菩萨行的路上,就容易远离颠倒梦想。明心无颠倒,见性无梦想。

【究竟涅槃】

涅槃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菩萨究竟成佛,与宇宙同存,寿命可以超越无量亿劫,没有休止。菩萨行人必然成佛,阿罗汉寿八万四千大劫,是有余涅槃。菩萨行人知道“上有佛道可成,下有众生可度”,是实相。“人人是佛”是理性。“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空的一种境界。我就是一个凡夫,我可不敢说我是菩萨、是佛,我只是与诸位共参共勉。知道实相的重要,不走偏。一有幻想,就走偏,这就是“涅槃路上无朋伴,大道无人我是谁”。善知识是在学佛路上引导和引领你超凡入圣的人,但不能代替你修行,谁修谁证;谁证谁出世间,无人代替;进入涅槃,无人代替;你是你,我是我;涅槃大道上没有你、我想。在世上,善知识可以带你修证,进入涅槃。

【三世諸佛】

简单地说,佛以“千佛出世”为一劫,“三世诸佛”即,一、过去劫:即庄严劫,也是千佛出世;二、现在劫:是贤劫,也是千佛出世;三、未来劫:是星宿劫,也是千佛出世。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的,都是化身佛,真正的报身佛不来示现。那怎么感召到恭敬三世佛呢?做无心道人,与心无心是过去佛,就等于观见过去佛定空中。坐得住,寂然不动,就等于观见未来佛。应现三昧现在佛,不证得三味是妄想。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过去、现在、未来佛依具足彼岸无极限智慧的原因。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这里“得”当“证”讲,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广大正念、正行。真佛无相,又具足一切相,报身佛有相,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大宝莲花中卢舍那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都非常庄严。学佛修到十地菩萨时,佛自然会让你见到,真得真有。真佛无相,又具足一切像,是化身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因为证得了彼岸的智慧,智慧方能成就佛道;不能得到彼岸智慧,不能成就佛道。基础是从一句南无佛并静坐开始的,离开世间的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就无出世间智慧。怎么理解“千劫修道,一时悟道”?悟道就是证果,证果就有功德,有功德才有“往生”的资本。“一时悟道,千劫行道”,悟道不是修行的结束,而是行道的开始,又去千劫明白行道。你肉眼看不见,谁悟道行道,这个人多少生多少世都在出家修行,今生虽现白衣像,你不知道他正在其他星球随佛给菩萨讲法。你看不到谁千劫行道的因缘,你也不知道谁一时悟道。

【是大神咒】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咒也不能和彼岸的智慧相提并论,彼岸智慧威力勇猛,魔军自破。自证菩提是智慧,百邪不侵。我们天天和魔子、魔军打交道,首先是败在自己的心魔上。咒能约束邪魔,所以观世音菩萨说“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大明咒,具足广大光明、威力无比的智慧力。具体地讲,如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有巨大威神力,能摧毁一切魔障,常诵“大明咒”,不堕地狱、不堕畜生,有破魔军的功能。

【是無上咒】

自性具足智慧才称得上无上咒。

【是無等等咒】

此咒无有等齐之咒,什么咒也比不上彼岸的智慧。佛咒不如自性咒,什么咒都不如自性咒,自性的咒是具足智慧的源泉,不受任何限制,如同自性观世音,一切的魔蕴自破,一切智慧自然流露。

【能除一切苦】

一切苦要自己除,般若才能除掉这些苦。要自己用智慧之剑去除自心魔,才能破魔军。天天念这个咒不是般若智慧。要以智慧去除一切苦,般若智慧能转化一切苦。

【真實不虛】

如语实语,出世间法,诸法实相;世间法,诸法空性。观世音菩萨证得了这个境界,无条件地供养给众生,修证的人把这些无常的诸有相看破,不染、不著、不排斥。空性是对“无常”讲的,也是对自性本空讲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因空可入道。由于这样的缘,才说这个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揭諦揭諦是人空、法空。世间由禅定修行开始,是“金鸡三唱罢,拥出一轮红”。修行人进入禅定,快要出头了、快达到彼岸了,要往生极乐世界了。将来要倒驾慈航,回来度众生。空可破我、法二执。我、法二执一破,消息自然来,不需要别人传。

【波羅揭諦】

彼岸的菩萨真空存妙有。妙有是身妙,禅乐为食;妙有是心妙,报身享受,报身庄严,有福、有享受,法喜充满性妙,法性身妙有是功德具足。

【波羅僧揭諦】

彼岸的佛菩萨是真僧。佛是真僧,佛的境界是真僧境界。要靠禅定的智慧,证得僧性自在,成为真僧。再做众生的载法者,是波罗僧揭谛。菩萨也是载法者,发菩提心的人,默默奉行的人都会成为载法者。

【菩提薩婆訶】

“菩提”象征出三界。“菩提超三界,无生脱五行。”无生不受五行限制。“萨婆诃”是极乐无尽,无我、法二执,成为真僧,成就法身、报身和化身,享受极乐无限,与宇宙同存,没有穷尽的一天。我们学佛人的这种享受没有尽期,靠的是智慧。从一句南无佛开始,进入智慧。从静坐开始,进入智慧。特别是从行禅定开始,进入智慧。我欢迎各位都能早早地进入智慧,证得无限极乐的境界,功德圆满。


回 向
天仙不墜,國主清寧
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
智心圓成,同證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五零年三月
西历二零零七年四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14: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