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于11月20日表示,她将参加明年的德国大选寻求再次连任总理。
去年6月G7合影,除默克尔外,其他四位领导人都做出“再见”手势,似乎预示了他们的谢幕。默克尔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西方衣钵的继承人”,默克尔是欧洲最后一位还站着的领导人。
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说,她本人曾多次被问及是否会再度参选,当时她回答将选择“适当时机”宣布决定,“现在就是合适的时机”。
然而,在11月20日她确定参选到12月6日她发表重要讲话这段期间,三个案件令德国仿佛再历科隆新年性侵事件,民情汹涌。
禁止布卡的“时机”
12月3日,德国南部城市弗赖堡警方通报,一名17岁阿富汗难民被捕,他涉嫌在当地性侵并杀害一名叫玛丽亚(Maria Ladenburger)的19岁女大学生。
这名嫌犯2015年以难民身份抵达德国,他一直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死者父亲为欧盟亲难民高官,她生前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个难民家庭做志愿者。
由于德国公共电视一台在当天新闻节目档里只字不提弗莱堡强奸凶杀案嫌疑犯落网的消息,不提嫌疑人来自阿富汗和其难民背景,每年被强制性为公共电视付费的德国民众对德广播电视联会发难,这一惨案迅速上升成了一个类似科隆性侵事件期间的媒体和政治事件。
作为回应,电视一台新闻编辑部在脸书上发了一个帖子解释不发消息的原因:该案只具“地区性意义”。德国民众对电视一台的解释表达了不解和愤慨,#RegionaleBedeutung(地区性意义)词条下,网民火力全开。
而在德媒与外媒的新闻分析里,还有另外两宗强奸案频繁地被与弗莱堡奸杀案一起讨论。12月5日,德国波鸿警方通报逮捕8月16日与11月16日两宗强奸及人身伤害案的嫌疑人,一位31岁的伊拉克籍避难申请者。受害者是两名中国女留学生。
12月6日,在德国执政党基民盟(CDU)代表大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了长约80分钟的讲话,她在谈到主张广泛禁止伊斯兰面罩服布卡(Burka)时,得到了全场长时间的掌声。
作为一位有技术含量的甩锅好手(详见笔者另一文章《[url=]默克尔认错,真有“技术含量”[/url]》),默克尔在“合适的时机”停止了她长期以来的摇摆态度,用“向布卡开枪”的表态来模糊了迫在眉睫的“有难民背景的强奸及性侵案泛滥”的政治形势可能带来的棘手焦点。
用禁止敏感伊斯兰女性服饰来避开在德伊斯兰男性难民(申请者)任性荷尔蒙问题的锋头,时机选择简直完美。
当默克尔谈布卡的时候她在谈什么
今年7月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等政要就已提出一系列安全措施,其中包括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德国境内穿布卡,其背景是当时德国发生多起宗教背景的恐袭事件,令默克尔的移民政策备受批评。
在关于禁止“布坚尼”泳衣的讨论中,默克尔一直态度暧昧。她曾公开表示,“从我的立场来看,完全蒙面的女性是有机会完全融入德国社会的。”她认为全身包裹是融合障碍但反对全面禁止布卡。
当时默克尔在基民盟会议上强调宗教自由和宽容,她说,公开显示信仰的权利也包括遵守相关衣着规定,所以,全面禁止全身包裹衣装很困难。
2016年9月,默克尔姐妹党派CSU的领头人,其难民政策的长期反对者泽霍夫(Horst Seehofer)就提出要广泛禁止布卡,“谁没有布卡和尼卡活不下去的话就该另找国家呆着去。”“德国必须保持德国,我们作为一个开放国家的理念不能被移民和难民所改变。我们不该去适应移民,这是该他们做的事。”
如此率性的表达当然惹来非议。
默克尔当时隐晦地批评说:有些政客啊,就是喜欢用口号和简单化的答案来讨取竞选优势。
而她自己日前的表达是“在德国,我们说‘露出你的脸来’,把脸部全面罩住的做法在这里不合适,任何法律规定的区域都应该禁止。”“在德国,我们不希望看到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我们的法律比部落规则、伊斯兰教法及个人所持的荣辱观等更具优先权。”
嗯,在似曾相识的言论语调里,仿佛能隐约听到有人愉快地自打脸的声音。
原来,她谈布卡时谈的还有竞选优势,“简单化的答案”其实不简单。
在德国谈难民与性侵,怎样的正确才是政治正确
德国媒体和政客们之所以对移/难民与性侵之间的关联讳莫如深,无非是所谓政治正确的考量。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民认为,媒体对有犯罪记录的难民有意做偏向性报道甚至干脆不报道,在弗莱堡案子上正是如此。
有人在网上开办了“XY Einzelfall”项目,这个项目将2016年年初以来难民和移民的犯罪记录在谷歌地图上标识下来,它的经营者说消息来源都是警方和媒体的报道。
他们对弗莱堡强奸杀人案在推特上说,弗莱堡案不是个案,他们在今年已经记录了超过195起强奸案以及300起杀人案。“XY个案”的主人在脸书上驳回人们对其“煽动仇视全部移民”的指责,也表示同右翼极端以及歧视性言论划清界限。
此外,Rapefugees.net网站收集强奸以及企图强奸的案例,而这些案子按照该网站主人的说法都是移民犯下的。网站写道,公共媒体企图将这个问题“大事化小”,而他们自己则不愿将整个战场交给“右翼极端分子”。
根据有限的官方公布数据,2014年与2015年全德国性侵案件分别为36864、36532起,其中,由外国人作案的性侵事件从949起增加到1683起,占比则从2.6%上升到4.6%。2016年的相关比例尚未公布,但可想而知。
弗莱堡绿党籍市长萨洛蒙(Dieter Salomon)在接受德意志电台的访谈时认为,不分青红皂白的笼统谴责没有任何意义:“您可以想象,凶手是一名美国游客,人们会说,‘如果没有美国游客,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或者,作案人是波兰人或者是捷克人,人们会说’我们现在要重新考虑欧盟的自由流动政策’吗?”
萨洛蒙口才不错嘛
问题在于,不会有美国或波兰游客在过去一年多内被持续地大面积地被揭露在火车站群体性侵女性,在游泳池性侵他人,强奸甚至杀害民众。为什么?答案“不可说”,却是症结所在。
且让我们从另一个被公开报道的政府举措来谈这个敏感的关联。
2016年4月1日开始,德国家庭部(BMFSFJ)决定投入2亿欧元来改善德国难民营内妇女儿童被大面积性侵的局面。
青年部长克兰戴克(Ralf Kleindiek)说:不幸的是在难民营里的妇女儿童无法避免被暴力对待和性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障她们被保护,不但在人员方面投入,还会设置可锁的居室和分隔的厕所。
德国家庭部的发言人赫伯(Verena Herb)表示,即便目前(没有呈现大数据)只有各个具体案件的资料,但证据显示案件数目巨大,其中还未包括未被报告的案件。“许多难民营里的妇女怯于讨论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因为她们担心被送回家。”
现在问题来了:一个令德国政府要投入两个亿想解决的难民营性侵问题,为什么在难民营外反复发生同类案件,民众的反弹就成了“笼统的谴责”?难道有证据显示跨出难民营的大门,相关男性的荷尔蒙分泌和社会及文化认知就会马上不同?
弗莱堡的那位德国女孩是在回家路上被奸杀的。那两位中国女生会带着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回到自己的国家。是的,她们都不用担心“被遣送回家”,但是她们遭受的与难民营内的妇女并无二致,公共游泳池里那些德国小男孩小女孩遭受的与难民营内的儿童并无二致。
而默克尔政府对此没有投入资金的考量和举措,却反复提醒德国民众:不能因个别案件就将问题泛化论。
在因新年群体性侵案引咎辞职后,科隆警局负责人阿尔博斯(Albers)公开请求案件受害女性的原谅,他说:“我深深明白这样的经历会为女性带来何等不可弥补的创伤。”而被性侵的女性有因此怀孕的,有出庭作证却还是因证据不足而眼见嫌疑人逃脱法网的。不了了之成了这个案件的实际收场。
800位受害女性的伤痛无人能解,而2000多位参与性侵的男性大部分仍逍遥法外。绝大多数的德国女性从此失去了安全感,相当部分女性从此改变或放弃了晨跑、夜间会友等一年多以前她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自由和享受。
从科隆惊魂夜到弗莱堡女冤魂,德国还要走多长的路,才走到正确的那一条?
两难之选:怕她再发病,还是怕他搞不定?
默克尔在竞选讲话时表示世界“已经被打乱了”,国内安全、伊斯兰极端主义、移民和欧洲前途都是关键性的问题。她还指出2015年夏末难民潮涌入德国的一幕不能再次重演:“这种情况不能,也不应该、不允许再次出现。”
此处本该有掌声,如果2015年德国的那道门不是正好被她本人任性打开的话。
科隆案件的大部分嫌疑人据信多为北非各国男性,他们本无机会大量地涌入德国,然而他们“被邀请”来了;来自这些国家的经济移民被德国官方确认不在被接受为难民之列,同时是导致罪案率上升的主要外国人团体,然而现在怎么遣送以数十万计的他们回去却成了老大难问题。
当年与默克尔合影的,像难民还是更像经济移民?
德国警察联会主席温德(Rainer Wend)批评称:正是默克尔的开门政策令弗莱堡女孩、其他受害者、广大民众和警方陷入本可避免的困局,而这样的困局会在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和恶化。
“如果我们的国家对大量移民涌入带来的危险能善作考量和准备,这些受害者就不会出现。我们国家的风险正在持续上升。”
他同时回应那些认为民众笼统谴责难民的评论说:“当受害人家属在哀悼而受害人在承担无法言表的痛苦,那些‘欢迎文化’的捍卫者们却异常沉默,没有一句同情的话语,没有任何自我反省,只是一味傲慢地坚持自己所谓的道德高地。”
即使难民潮不再现,门被默克尔再关上,德国已经被撕裂和被改变了。
最近媒体热捧某照片,照片里小伙伴们撤的撤倒的倒,默克尔俨然成为了欧洲抵挡民粹主义的最后机会。事实却是:德国国内民粹主义的崛起与开门政策息息相关,她难辞其咎。
可为什么默克尔仍然决定竞选?
德国国内目前没有在经验和民意支持上可与她抗衡的竞争对手。民调数据显示,她的党内和国内支持率尽管低迷,却仍然甩出对手N条街。参选于她,并非成王败寇,而是囊中取物。
美国大选时众多选民表示对希拉里和川普并无好感,只是无奈要在骗子和疯子之间做个选择。
而德国选民要面对类似的尴尬:怕她再发病,还是怕他们搞不定?
与此同时,默克尔扯开竞选大旗,继续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说“合适”的话。
你要问默克尔如何考量德国民众的平安与福祉?
回答有“辣”有“不辣”,你想听哪个?
* M4 [; p. D0 \* \9 n, r
W3 e+ H+ \1 a( j7 v1 E
转载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