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月29日(阴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10.2007 11:4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简介】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也是佛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名称解释】
  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是观世音的简称,又称观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vara菩萨发展而来。s音节发sh音,本译观自在。由于念错,s音节发si音,意译为观世音。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所谓观音,即是说神通广大的观世音,时时都在观照着世间受苦受难的众生,一旦称诵其名。她就立刻前往解救。
  四观音:
  如意观音,右手持如意,象征事事如意,立于莲花上,安定人心。
  Guan yin with Ru Yi ,representing a smooth pursue ,absorbing human troubles and sufferings.
  持莲观音,两手持莲茎,内心世界园觉无碍,远离欲望。
  Guan Yin with Lotus in hand,symbolising the fully enlightened mind,away from all delusions.
  合掌观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观音合掌微笑敬礼,耐心倾听,尊重他人。
  Guan Yin with Joint Palms,with a smile, listens to all cries with great patience.
  持经观音,即声闻观音,声闻是闻佛音教导而开悟,以其大愿,引导众生开大智慧。
  Guan Yin with Sutra,helps beings attain wisdom and enlightenment through the Dharma.
  【佛经记载】(白话)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著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当时宝藏佛,马上为他授记说:“你观察忆念诸天人民、以及三恶道中一切众生,而生起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一切的苦恼,为了令众生住于安稳快乐的处所之缘故,我今日应当命名你为‘观世音’,无量寿佛入涅盘后,第二个恒河沙数等阿僧祇劫,彼国土转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宝物,无量无边,是安乐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树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又根据《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广大久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其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是言说赞叹所不能穷尽。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区域之内,有一个国王名曰‘威德’,称王于一千个世界之中,那时威德王,在他的园林楼观当中,入于三昧禅定的时候,在国王左右有两朵莲华,从地里涌出,有两位童子,化生于莲华之中,与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头面接足顶礼世尊,听佛说法。
  当时两位童子即说偈颂曰:‘诸天龙鬼神,听我师子吼,我们今天在如来前,立大誓愿发菩提心。生死流转无量劫来,想要推算其源始边际而却不可知(不可得)。诸佛为了度脱一个众生的缘故,尚且无数劫地行菩萨道,何况如今只是数劫的时间,即可度脱无量众生,圆满修行菩提之道,却反而生起疲乏厌倦的心呢?我等若从今日起,仍然生起贪欲心,如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今日我等说真实语,远离虚妄不实之心。我等若从今日起,起于声闻自利的心,不乐于度脱众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则是欺骗世尊。我等亦不求缘觉圣果,不只是自我济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万亿劫中,以大悲心度脱众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国土,清净安乐美妙庄严,愿我成佛道之时,我的国土超越此百千亿倍的庄严。我国土中没有声闻众,也没有缘觉乘,只有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其数目无有限量。一切众生清净无垢,悉皆具足最上胜妙的喜乐,出生在正知正见的佛法当中,总持一切诸佛法藏。我们这些誓愿如果真实不虚,应当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当二位童子说完如是偈颂之后,即时大地普遍震动,百千众多的乐神及种种乐器,演奏发出和谐优雅的乐音。光明亮丽的微妙服饰,旋转地从天上降落下来,诸天天神在虚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种种美好末香,其所散发的香气普遍地流溢熏染开来,欢喜愉悦了众生的心。当时的威德王难道还有别人吗?那就是我释迦牟尼是也,而那时的两位童子,就是现今的观世音、以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此二位大菩萨,于金光师子游戏如来之处,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将来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时劫之后,阿弥陀佛当入涅盘。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与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寿命相等。阿弥陀佛住世及入涅盘后,所度化的众生,其数量悉皆相同平等、无量无边。阿弥陀佛入涅盘后,某些众生即见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萨证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时时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常住不灭。阿弥陀佛示现灭度之后,极乐世界一切宝物,流水浴池各色莲华,以及众宝所成的一切行树,仍然恒常演说法音,与阿弥陀佛亲身说法没有差异。
  极乐世界正法时期灭尽之后,于当夜过中夜分,明相现前时,观世音菩萨在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而然七种宝物,以种种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国土世界庄严美妙的情景,即使诸佛世尊,经过如恒河沙数的时劫,也没有办法说得穷尽。其国土之中没有声闻缘觉这种名号,纯粹都是发菩提心的大菩萨,充满了整个国土,这个国土世界名称为‘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著他住世的年岁,得大势菩萨皆亲近供养不相远离,乃至于到入涅盘时。入涅盘后,得大势菩萨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的正法灭尽。正法灭尽之后,得大势菩萨即在此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一样,他的国土世界、所放的无量光明、所具的无量寿命,以及诸菩萨众的数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无差别。”
  如同上面两部经所记载的,观世音菩萨于因地初心所发起的本愿功德,及摄取净土庄严佛国的德行,与阿弥陀佛本起因地的发心,了无差别。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净庄严,是如此的殊胜、如此的殊胜啊!其他如三十二种因应众生苦难的随类应化身,十四种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无边神力,四种不可思议无作无为的胜妙德用,具足一切无碍神通,广修种种善巧方便,完备的描述就像《楞严经》、《法华经》,及其他诸经所说的,现在并不全部引用节录。
  又《大悲经》言:佛在补陀落伽山,观世音菩萨的宫殿,众宝庄严的道场之中。此时观世音菩萨,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说明自己于过去无量亿劫前,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所,承受学习‘大悲心大陀罗尼’(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顿时超越到第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缘故,生生世世所在之处,皆得恒常在诸佛面前莲华化生。因此观世音菩萨发誓愿说:“假使有众生,能受持读诵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诸佛清净国土者,我即发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
  观世音菩萨说完之后,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为‘正法明如来’。由于他的大悲愿力,为了发起一切菩萨的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你们大家应当常常供养观世音菩萨,专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以得无量的福德,可灭无量的罪业,临命终后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根据这段经文,应当可以知道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以及专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此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者,与那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同样都能够往生净土,此二者福慧果报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请诸位修行者深思之。
  【形象演变】
  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个男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至于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多现女身之理,据钱文忠教授讲是:观世音本源印度,为男像,留小胡子,入新疆后渐丰满(当时唐朝流行丰满),又不知何时,东传途中,失去胡子,又用送子之像,变成女身。
  现在的各种形象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形象众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观音菩萨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
  一种观点认为,观世音菩萨由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徒的请求,所以呈现出各种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密教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有马头观音(即明王部中的马头明王)、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等。
  【道场】
  在中国,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传说一日本和尚欲带观音像回国,途经南海,遭风暴而无法成行,遂于普陀山建观音道场。至今,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观音院"。庙堂里,观世音一般放在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之后的大悲殿来供奉。
2#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7 11:43:38 | 只看该作者
【诗歌】  观世音菩萨赞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湾湾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传入中国】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那时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随着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大批出家的尼姑和女信徒。历史证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国站住脚根,必须汉化、世俗化。因此必须造出一位女菩萨,满足民间信众的需要。
  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观世音的身上。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士,可变现三十二种应身,周游法界,普度众生。因此干脆就让他变为女菩萨,这大约在隋唐之际。
  【民间的信仰】
  恰恰是这样中国化和世俗化了的观音,成为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信仰。同样,也是厦门民间最流行的信仰。把旧时那些观音亭之类的小店都忽略去不算,现今厦门供奉观音的寺庙就有30多处。厦门最大的寺院南普陀,是闽南最大也是全国有名的观音梵刹。据说观音诞生于农历二月卜九,涅盘于九月十九,成道于六月十九。这三个日子厦门皆称为"佛祖生"。每逢这三日,南普陀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火之鼎盛,令人吃惊。
  不仅仅在寺院,在厦门许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着观音像,早晚一炉香。
  观音崇拜在厦门民间历久不衰,实在值得思索。仔细想来.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许许多多并不了解观世音来历的善男信女对观音的崇拜,是一种对"善"的希望和追求 。
  【民间的传说】
  到了北宋,中国人又创造了新的关于观音身世的故事。说是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干手干眼的观世音。 这个故事揉进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为"仙长"),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
  【《西游记》中的观世音】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伤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参果树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天蓬元帅、西海龙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使人间万民得到慈爱、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7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
    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唐西天天竺 伽梵达摩译
  
  1.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āmó。hēlàdáná。duōlàyèyě。)
  2. 南无。阿唎耶。(nāmó。ōulìyě。)
  3.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póllújiédì。shuòbólàyě。)
  4. 菩提萨埵婆耶。(pútísàduōpóyě。)
  5. 摩诃萨埵婆耶。(móhēsàduōpóyě。)
  6. 摩诃迦卢尼迦耶。(móhējiālúníjiāyě。)
  7. 唵。(ān。)
  8. 萨皤啰罚曳。(sàpólàfáyì。)
  9. 数怛那怛写。(shùdánádáxià。)
  10.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nāmóxījílìduō。yīméngōulìyě。)
  11.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póllújídì。shìfōlàléngtuópó。)
  12. 南无。那啰谨墀。(nāmó。nálàjìnchí。)
  13.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xīlìmóhēpóduōshāmiē。)
  14. 萨婆阿他。豆输朋。(sàpóōutā。dòushūpéng。)
  15. 阿逝孕。(ōushìyùn。)
  16.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sàpósàduō。nāmópósàduō。nāmópóqié。)
  17. 摩罚特豆。(mófátèdòu。)
  18. 怛侄他。(dázhītā。)
  19. 唵。阿婆卢醯。(ān。ōupólúxī。)
  20. 卢迦帝。(lújiādì。)
  21. 迦罗帝。(jiāluódì。)
  22. 夷醯唎。(yíxīlì。)
  23. 摩诃菩提萨埵。(móhēpútísàduó。)
  24. 萨婆萨婆。(sàpósàpó。)
  25. 摩啰摩啰。(mólàmólà。)
  26. 摩醯摩醯。唎驮孕。(móxīmóxī。lìtuóyùn。)
  27. 俱卢俱卢。羯蒙。(jùlújùlú。jiéméng。)
  28.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dùlúdùlú。fáshéyēdì。)
  29. 摩诃罚阇耶帝。(móhēfáshéyēdì。)
  30. 陀啰陀啰。(tuólàtuólà。)
  31. 地唎尼。(dìlìní。)
  32. 室佛啰耶。(shìfōlàyě。)
  33. 遮啰遮啰。(zhēlàzhēlà。)
  34. 摩么。罚摩啰。(mómó。fámólà。)
  35. 穆帝隶。(mùdìlì。)
  36. 伊醯伊醯。(yīxīyīxī。)
  37. 室那室那。(shìnàshìnà。)
  38. 阿罗嘇。佛啰舍利。(ōulàshēn。fōlàshèlì。)
  39. 罚沙罚参。(fáshāfáshēn。)
  40. 佛啰舍耶。(fōlàshèyě。)
  41. 呼嚧呼嚧摩啰。(hūlūhūlūmólà。)
  42. 呼嚧呼嚧醯利。(hūlūhūlūxīlì。)
  43. 娑啰娑啰。(suōlàsuōlà。)
  44. 悉唎悉唎。(xīlìxīlì。)
  45. 苏嚧苏嚧。(sūlúsūlú。)
  46. 菩提夜。菩提夜。(pútíyè。pútíyè。)
  47. 菩驮夜。菩驮夜。(pútuóyè。pútuóyè。)
  48. 弥帝唎夜。(mídìlìyè。)
  49. 那啰谨墀。(nálàjìnchí。)
  50. 地利瑟尼那。(dìlìsènínà。)
  51. 婆夜摩那。(pōyèmónà。)
  52. 娑婆诃。(suōpóhē。)
  53. 悉陀夜。(xītuóyè。)
  54. 娑婆诃。(suōpóhē。)
  55. 摩诃悉陀夜。(móhēxītuóyè。)
  56. 娑婆诃。(suōpóhē。)
  57. 悉陀喻艺。(xītuóyùyì。)
  58. 室皤啰耶。(shìpólàyě。)
  59. 娑婆诃。(suōpóhē。)
  60. 那啰谨墀。(nálàjìnchí。)
  61. 娑婆诃。(suōpóhē。)
  62. 摩啰那啰。(mólànálà。)
  63. 娑婆诃。(suōpóhē。)
  64. 悉啰僧。阿穆佉耶。(xīlàsēng。ōumùqiéyě。)
  65. 娑婆诃。(suōpóhē。)
  66.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suōpómóhē。ōuxītuóyè。)
  67. 娑婆诃。(suōpóhē。)
  68. 者吉啰。阿悉陀夜。(zhějílà。ōuxītuóyè。)
  69. 娑婆诃。(suōpóhē。)
  70. 波陀摩。羯悉陀夜。(bōtuómó。jiéxītuóyè。)
  71. 娑婆诃。(suōpóhē。)
  72.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nálàjìnchí。póqiélàyě。)
  73. 娑婆诃。(suōpóhē。)
  74. 摩婆利。胜羯啰夜。(mópólì。shèngjiélàyè。)
  75. 娑婆诃。(suōpóhē。)
  76.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āmóhēlàdáná。duōlàyèyě。)
  77. 南无阿唎耶。(nāmóōulìyě。)
  78. 婆嚧吉帝。(pólūjídì。)
  79. 烁皤啰耶。(shuòpólàyě。)
  80. 娑婆诃。(suōpóhē。)
  81. 唵。悉殿都。(ān。 xīdiàndū。)
  82. 漫多啰。(mànduōlà。)
  83. 跋陀耶。(bátuóyě。)
  84. 娑婆诃。(suōpóhē。)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又称为《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7 11:55:41 | 只看该作者
于此日斋戒,皈依都很殊胜!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9.10.2007 13:3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23: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