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帝国的兴衰<br><br>黄光锐<br><br><br>作者按:本来是想谈谈美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不过现在看来谈论美国的“后维多 <br>利亚时期”已经不是太“前卫”的举动了。<br><br><br>维多利亚女王与帕默斯顿勋爵<br><br>一八三七年,年仅十八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直到她在一九○一年 <br>逝世。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当中,英国控制全球海权,主宰世界贸易,其广 <br>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在维多利亚时期, <br>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 <br>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br><br>帕默斯顿这个名字中国人可能有些陌生,不过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大 <br>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十九世纪中叶 <br>的欧洲,帕默斯顿勋爵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此公于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国外交大臣, <br>先后担任外相长达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直 <br>到他于一八六五年去世。在这三十五年当中,维多利亚帝国的对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顿 <br>的左右。其谋略之深远、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纵观几百年来世界外交史,除了 <br>中国大外交家周恩来,再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br><br>让中国人永世不忘的鸦片战争,正是当时担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顿所发动的。一九九 <br>七年香港回归之际,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巨片>真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 <br>正如这部传世之作片首的题词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 <br>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br><br>一八三九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br>忠报国。不过,以林则徐的精明强干,只要他对海外的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就决不会 <br>选择一八三九年来查禁鸦片。林则徐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他真正的对手不是 <br>广州的那群鸦片贩子,而是远在伦敦的帕默斯顿。<br><br>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体。英国步步东来直至用坚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门是必 <br>然要发生的事情,但这场战争在一八三九年爆发却又有其偶然性。对西方缺乏最起码 <br>了解的大清王朝误打误撞的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机。恰恰正是在一八三九年,帕默 <br>斯顿办成了一件在欧洲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他创建了一个国家。<br><br>法国东北部和荷兰南部沿海地区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平原,任何控制了这里的敌对势力 <br>都会构成对英伦三岛的巨大压力。一八一五年,正是在这片平原上的滑铁卢,威灵顿 <br>公爵击败拿破仑,解除了有史以来对英国最大的威胁。自此之后,确保这片土地不落 <br>入任何欧洲大陆强权之手便一直是英国的目标。英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维也纳和 <br>会把这片土地划归荷兰的结果是一八三○年革命爆发。一时间,法国、普鲁士、俄罗 <br>斯和奥地利各国军队云集,眼看一场大战就要到来。<br><br>刚刚出任外相的帕默斯顿清醒的认识到,要想确保这片平原不成为反英势力的跳板, <br>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不仅要独立,而且要中立,而她 <br>的中立必须得到欧洲的一致承认。经过整整九年坚持不懈的奔走斡旋连横合纵,在关 <br>键时刻几次动用英国主力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陈兵示威,帕默斯顿终于成为奇迹的创造 <br>者。一八三九年,英法普奥俄五大欧洲强国签署了承认比利时独立的公约,并庄严的 <br>宣誓公认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未经比利时的请求,缔约国军队不得踏入比利时一步。<br><br>倘若林则徐禁烟是在一八三○年,全力周旋比利时事务的帕默斯顿就很可能无暇东顾, <br>被集中在本土的英国舰队也根本抽不出兵力开赴远东。而一八三九年比利时公约刚刚 <br>签署,整个欧洲听到帕默斯顿勋爵的大名都在发抖。在讨论“广州事件”的内阁会议 <br>上,外交大臣用拳头锤着桌子咆哮道:“这不仅关系到英国商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 <br>女王陛下的尊严。”战争的决策就这么定下来了。<br><br>比利时公约对于俄奥两家关系不大,乐得做顺水人情;法德却都受到了这片缓冲带的 <br>限制;占了大便宜的只有英国一家。帕默斯顿的成功一举奠定了英国“欧洲大陆势力 <br>均衡”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变成了欧洲的“正义与公理”。一八七○年 <br>普法战争期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即援引这项公约要求交战双方不得侵犯比利时的中 <br>立,俨然是欧洲秩序维护者的派头。一九一四年英国对德宣战同样是援引比利时公约, <br>劳合乔治在演说中公开斥责德国背信弃义入侵比利时是“不折不扣的恶棍”。相比美 <br>国当年在“上海公报”中全盘接受中国的条件,如今又拿着恶棍的帽子到处乱扣,不 <br>能不反衬出不列颠绅士“帝国的手腕”是何等的老辣!<br><br>倘若是以帕默斯顿一流的手法,海湾战争之后必然是在优势地位下和萨达姆签署和约, <br>随即恢复和伊拉克的贸易;同时和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签署条约,从法律上确定美国 <br>驻军的权利;再抓住机会压以色列让步,按照当年美国自己制订的联合国决议实现以 <br>巴分治。如果以色列不放心,那可以正式签署美以共同防御条约,甚至安排以色列加 <br>入北约。现在回头看,那是和平解决以巴争端,从而使美国摆脱中东负担唯一的机会。 <br>倘若当年走出这三步棋,中东早就全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何至于如今搞得如此被动!<br><br><br>维多利亚帝国的衰落<br><br>“帝国的手腕”再厉害,也必须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帕默斯顿敢于发动鸦片战争, <br>还不是因为英国海军部告诉他:“只要英国一艘战舰,半个夏天就能消灭清朝的全部 <br>水师。”维多利亚帝国的统治地位在一八六五年帕默斯顿逝世之际达到了顶峰:“北 <br>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 <br>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仳鲁送来白银,南非进 <br>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br>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br><br>把这些用词稍加改动,就可以立即用来形容美国人以当今世界主人自居的感受:欧洲 <br>各国是美国的小兄弟;俄国人是美国的手下败将;印度人给美国编写电脑程序;中国 <br>人给美国制造日用百货;被打趴下了的日本则是美国领导下的仆从国家;欧佩克进贡 <br>石油,台湾人求赐军火;联合国是美国的传声筒;北约是美国的御用打手;世界银行 <br>是美国的慈善机构;从格鲁吉亚到菲律宾,美国大兵正在充当保护人;从东亚到非洲, <br>绿色的美元是财富的象征;至于山姆大叔不大方便出手的事情,自有土耳其以色列澳 <br>大利亚巴基斯坦等无数小伙计鞍前马后......<br><br>现在的时光是美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美国甚至比当年的维多利亚帝国更加强大。 <br>然而,当维多利亚女王在一九○一年逝世时,又有多少英国人能意识到大英帝国百年 <br>的全盛时期即将随她而去,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那两场可怕的战争?事实上,维多利 <br>亚帝国兴盛的缘由恰恰正是其必然衰落之所在。大国的兴衰又岂是人力可以强求的?<br><br>英格兰占据压倒优势的制造业、英格兰坚不可摧的海上优势和英格兰无与伦比的金融 <br>体系构成了维多利亚帝国兴盛的三大支柱。一八六○年的英国以全世界区区百分之二 <br>的人口,却生产了全球百分之五十三的钢铁和百分之五十的煤炭,消耗了世界一半的 <br>原棉,控制着三分之一的世界海运。大英帝国一年的能源消耗竟然是俄罗斯的一百五 <br>十五倍!经济学界估计,当时英国一国的工业在欧洲占约百分之六十,全世界约百分 <br>之四十五,可谓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场”。<br><br>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给予了她海上霸权的地位。作为岛国,英 <br>国的安全不象欧洲大陆国家那样依赖强大的陆军。当拿破仑的大军所向披靡之际,近 <br>乎于疯狂的造舰运动使得皇家海军的实力比其主要对手的总和还远为强大。克里米亚 <br>战争中英国参战之前俄国舰队的耀武扬威和英国参战之后俄国人在远程大炮轰击下的 <br>东躲西藏,在整个欧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权的垄断让英国人得以放手扩展自己 <br>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的“海外属地”在维多利亚时期以每年十万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 <br>当英国第一枚邮票发行时,凡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都有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br><br>海权保护下的英伦三岛成了欧洲的安全天堂,发达的工商业和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理 <br>想的投资场所,议会又制订出一项项法律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十九世纪中叶起,伦敦 <br>的金融业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成为制造业、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中心。可以看出, <br>英国这三大优势相辅相成,组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的太阳。<br><br>然而,太阳也有落山的时候。一八七三年的全球大萧条之后,大英帝国的三大支柱迅 <br>速动摇,其速度之快和似乎也和英国不可一世的统治地位成正比。<br><br>在大萧条的冲击下,自由贸易体系全面崩溃。新兴的美国和德国筑起关税壁垒,严重 <br>打击了英国的出口;而美德企业却迅速的吸收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而后来居上。一九一 <br>三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已经下降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三点六,落到了美德两国之后。 <br>在技术领域,英国也已优势不再。欧洲人最先发明的汽车却是在美国实现了大规模生 <br>产;以严谨认真著称的德国人则在化学工业上占据了领导地位。技术进步迅速扩展到 <br>了军事领域,空军和潜艇的投入战场对英格兰的海权构成致命打击。过去以长长的一 <br>支舰队维持英国的安全,犹如千钧系之于一发。现在,欧洲大陆上的强权既可以从空 <br>中威胁英伦三岛,也可以从水下攻击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英国人欧洲安全天堂的日子 <br>到头了。本土“绝对安全”和制造业优势地位的丧失不可避免的冲击到英国的金融体 <br>系,大批资金从欧洲流向北美。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严重威胁了英国的殖 <br>民利益。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把大英帝国推进了危险的下坠螺旋。邱吉尔打赢了两场对 <br>德国的大战,却无法挽回英国跌落成一个不多不少的中等强国。<br><br>当年欧洲发明的汽车技术在地域广阔的美国得到全面发展,而今天美国推出的网络技 <br>术同样是在亚洲更有前途。用导弹防御维护本土的“绝对安全”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br>而人们却已经发现美国人的假账原来比谁做得都大。这难道不和维多利亚时期的往事 <br>惊人的相似吗?难道不值得那些口头反美内心崇美的“爱国者”们深思吗?林则徐在 <br>鸦片战争中失败了,可今天的香港又是属于谁的呢?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br><br>传说当年吴王称霸大赏功臣,不料功劳最大的孙武却坚辞相国之任,固请还山。吴王 <br>请伍子胥力挽,孙子答曰:“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今四境无忧,王恃其强盛, <br>骄乐必生。吾非欲自全,并欲全子。”即使是深谙春秋手法的帕默斯顿勋爵恐怕也悟 <br>不到这一层上。<br><br>西方文明解放人的欲望,并从中产生惊人的力量。于是人们便总是迷信力量的强大, <br>以为强大就能带来永恒。可是从罗马到苏联,西方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强盛无比的帝国 <br>又有哪一个能传到千秋万载?有哪一个能逃避先上升后下坠的“马鞍型曲线”?不, <br>他们不会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们不会明白林则徐为什么会写下他生平最得意的对子: <br>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r><br>(作者为新世纪国际事务学会理事) <br><br><br><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