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7.2010 07: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

                               --净慧法师讲



    在这里我为诸位讲一个哲学命题,唯物与唯心主义。


    所谓的唯物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停留在人的意识上。而不承认思维感知不到的第七识魄和第八识神识乃至第九识自性、第十识纯净性。只有佛、菩萨或老实依佛法修行的人,才证知以金木水火土为属性特征的宇宙光能魄的存在;和自身具有神识与性的光能存在。

   这种光能说到底或了义说、究竟说,虽不是物质形态,但又是物质属性;即以光体为存在方式的不能独立或能独立的高智慧高能量的自心性识。不能独立的为众生,能独立的为佛菩萨。这样的圣人于世间才能证知世界上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即唯一佛乘。

   佛菩萨的神通妙力都来源于通彻宇宙又在宇宙中万彻万能的智慧能量。又以光能为载体成就不同的生命现象才是智慧无极限的觉者,成就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培育慈悲、增长智慧的过程。否则,停止在意识上的唯物主义,停留在思维上的唯心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而是三界之内有欲、有求、有想或无想的六道众生;或有为、有染、有漏的诸外道。

   这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这一绝对真理的证知不是在语言、文字等一切文化现象上求得,也不能在一切物质属性变化规律的科学现象中找到。

   所谓的地球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世间法则。离开地球乃至太阳系,就不能适用其它星球或世界的生命文明与法则。只有出世间的文明,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乐我净。这里的光能也为比喻说,实则似光非光;似有还无,似无尚有,真实存在,又具妙有。




             --摘自《大般涅槃经》略释认证版--净慧法师
2#
发表于 23.7.2010 09:3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4.7.2010 08: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5.7.2010 10: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5.9.2010 07:16:07 | 只看该作者
供养楼上大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四】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烦恼因果,烦恼众生,众生身中怎么还有妙药王呢?

佛说,如众生能修清净梵行,是身中有妙药王,能医众生烦恼生死大病。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么样才能修清净梵行呢?

佛说,有的众生有烦恼因,有烦恼果;有的众生没有烦恼因,也有烦恼果。没有烦恼因的为清净梵行;即众生的身体是烦恼果,持戒修行远离烦恼因。怎么远离烦恼因呢?

第一,观受是一切诸漏的直接乐因;如男欢女爱有感受,占有财物有感受,烦闷时娱乐旅游等都有感受。这种受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内外都漏。漏失了美好的时间,漏失了梵行的机遇。由感受舒服而心生爱身、爱人、爱财、爱玩、爱享受等。感受又是什么因缘而生呢?因为都是由爱因缘和合而生,在和合时有感受,而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修清净梵行要离和合断爱。

第二,观果报是苦;由受生爱,由爱生取,得到诸有后,相伴而生的是生老病死等世间八种痛苦,又有三恶道果报苦等。知贪著感受五欲乐苦报后,应先修八正道;再观三种受相;一种是苦受相;二种是乐受相;三种是不苦不乐相。苦受相有一人孤单苦、贫穷苦、生老病死苦等,都要承受之相。受不苦不乐相为人生随众,人家骑马我骑驴,前面还有挑担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外表看很好,可是如夫妻吵架,财产纷争,人与人之间争斗凶杀,抢劫和地震及水火风灾等,都要承受之相。乐受相来自三种触;一是无明触;二是明触;三是非明无明触。明触是修行人身体发出的喜乐;无明触与非明无明触,增长身心苦乐之受。受是因又是果,因果循环。

第三,观爱受苦果报;由爱因生一切诸有,诸有是苦;如修行人贪爱,不断受因,就不能断生老病死等苦,不能得无漏之道。修行人应断触,触断以后,受就自灭,受灭爱也随着灭。

第四,观受爱因缘解脱;受爱因缘是由想生,众生见色贪受而生颠倒想。一切没有得正道的众生,都是这么颠倒想。如修行不能入定的人,应修空想观;即从自身或男女、房舍、卧具等选其一,先想小,再想大,再想无量大。如能入定的人,从十个一切入去观想;即从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选其一,或分前五后五及十个一切入处一起观想,也先从小到欲界,大到色界,无量大到无色界。这二个观想后,再观想灭,想灭后受自灭,想受灭后为解脱。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灭一切法为解脱,怎么又说想受灭为解脱呢?

佛说,这么说有二种缘因;一种是根据听法对象理解法义的程度,有时因法说众生,有时因众生说法;想受灭,是灭一切法的修持方法。二种是,想因触生,触有凡夫的烦恼触和圣人的解脱触。凡夫的烦恼触是无明生,而观想破颠倒想,破颠倒想为爱灭,爱灭则触灭,触灭则无明灭,无明灭则解脱,解脱则法喜生,胜世间一切触乐。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圣人有没有颠倒想和烦恼呢?

佛说,你怎么问圣人有无颠倒想呢!

迦叶菩萨回答说,圣人对牛作牛想、也说是牛等,就是颠倒想。

佛说,世间凡夫有二种想;一是世间流行想;二是执著想。圣人只有世间流行想,而没有执著想。凡夫为恶觉观,于世间流行生执著想。圣人为善觉观,于世间流行不生执著想。凡夫为颠倒想,圣人不为颠倒想。同时,圣人有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到执著世间流行的恶想,果报在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和人道。世间流行为色声香味触,贪求五欲为执著想。执著想是凡夫的欲望,因欲望强烈,才有世间以恶对待父母、僧人以及不惜生命的去行打骂、奸欺、杀害等事。圣人自有智慧能灭恶想,不生欲心,不受恶受,则无恶果报。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到凡夫的烦恼与业共行,本身因烦恼能造作业,自身苦报又是过去世造作业的报果。凡夫身口意三种业,身口为外业,意为内业;身行口说为作业,作业有果报;意想而身未行口未说,不为作业,也无果报。造作业的因是凡夫内求受、外求有。凡夫因烦恼作业有四种果报;一是黑黑果报;二是白白果报;三是杂杂果报;四是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黑黑果报是凡夫因烦恼,作十不善业,果报在三恶道。白白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但能修十善业,报在天人。杂杂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又修十善业,又作十不善业,报在北俱芦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为人。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既修十善业,又持戒修行正法等无漏业,没有果报而能离开六道,往生佛国净土。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十二因缘。能观十二因缘的人,不造新业,破除旧业。深知三界诸苦都从烦恼的业因缘而生,天人五衰相现时如同地狱苦,人得重病生不如死时如同地狱苦。苦因是烦恼,苦果是受身。凡夫有二种求;一是求身;二是求财。身求为内求,求财为外求。内求能作业,外求能满足内求。内求为业因,外求为业果;如凡夫能修行八正道,把十二因缘倒过来断,就会解脱六道之苦。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清净梵行呢?

佛说,一切法是;即此经佛说诸善法是。此经能包含一切诸法;具体一点说,三十七道品是;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有漏之法能作无漏法因,佛怎么不说有漏为清净梵行呢?

佛说,一切有漏即颠倒,不是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第一法是有漏还是无漏呢?为什么不是清净梵行呢?

佛说,四加行中世间第一法是有漏。因为,是修行人修无漏法身心所证,身心在世间为有为;所以,有漏。而清净梵行是从初发心学佛至修行证得菩提全过程的行持、愿力和智慧。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所行为什么不是清净梵行呢?

佛说,众生思维万念有漏,想心见三颠倒,又增加诸漏。为什么是颠倒呢?因为,众生自性中哪里有男女相,哪里有财物,哪里有诸法。所以,颠倒。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知根知毕竟呢?

佛说,三十七道品为知根。修行三十七道品的根本是学佛的善欲念心,也称初发道心。又觉得学佛受益,觉得受益再去用戒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同时,又修行和听闻受持善法,又定中生智慧,又远离生死烦恼,证得解脱。知毕竟是解脱后,为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于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怎么初发道心为本呢?

佛说,要说成佛之因,是初发道心;要说怎么成佛是不放逸。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在其它经中为什么说三十七道品是佛的根本呢?

佛说,如众生不为自证佛道,谁还会去修行三十七道品呢!由此,想自证佛果的人,道心是根本。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明触呢?

佛说,明触为善意接触;如亲近善知识为触,能听到正法为触等。善意接触后,能够善意接受,善意接受后能善思维,善思维能破诸恶烦恼,破诸烦恼后能专念,专念后能入定,入定后生智慧,智慧力能破烦恼,能破烦恼为最胜;即欲、念、定、智是修行的主导。如说修行三十七道品,证得四禅喜乐,只能是正常的事;如能破烦恼而证得解脱,是真的很了不起的事;如只证得世间乐与出世间的乐,证得罗汉果解脱不是毕竟;如能断除三十七道品所行诸法事,才算毕竟,即大般涅槃;如修行人想即生成就道业,那就出家,或在家修出家行,受比丘戒或菩萨戒,依法禅行定力,证得智慧和果位。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根本、因、增三法有什么区别吗?

佛说,根本是初发道心;因是相续不断,精勤修行;增是增长智慧,在心里灭掉世间假相,证知出世间真相。另外,根本是行做,光说佛法而不行是空话,依法而行才是成道的根本。因是果,有行才有证,有证才有果位,果位才是真正的功德。增是用,有果位的人才有神通妙力,弘法利生。在未来世;即正法时代结束以后,逐渐开始空说佛法,以种善根为根本;不亲近善知识,不依正法修行为因;只用佛法作幌子,贪求名闻利养为增。可是仍有以求正法修行为根本的人;得证悟智慧和果位为因;弘法利生,广度群迷为增;再以受持大乘经典见道为根本,修道为因,证阿罗汉果为增。根本是成道正因;因是弘法的正方便;增是自证功德。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怎样才能成就毕竟涅槃呢?

佛说,菩萨与四众弟子能修十想,不受他人怎么样所影响,自己知什么是善与不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人一定得毕竟涅槃。十种想是;一有无常想;二有苦想;三有无我想;四有厌离世间杂食想;五有世间一切没有乐趣想;六有身死想;七有做过很多罪过想;八有远离生死解脱想;九有地球都有消失的那一天,何况财物等灭想;十有无爱想。

是人一定得毕竟涅槃;这是佛为菩萨与四众弟子打的保票,修与不修完全在自己。



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有无常想呢?

佛说,菩萨有二种;一是初发心菩萨;二是证道后又行道菩萨。这里只说初发心菩萨,不说行道菩萨。因为品位菩萨报身在佛净土,没有无常;化身来此世间的菩萨,早已知无常想。所以,只对初发心菩萨说。初发心菩萨观无常想时,有粗细二想;粗想无常,是对世间事物有内无常与外无常的变化。内法的无常变化是,观自身变化,童、少、青、壮、老、死的无常变化不能停留;财物无时与多时少时等无常变化也不能停留;所作善事功德和恶事果报,随时间变化留于后世;世间千秋功罪任由评说等。外法的无常变化是,世间众生无常,听法知天道无常,世界成、住、坏、空劫数无常等。细想无常是观世间一切内外之物,都是在质量变化下成就破相、坏相。就用人体作比喻有十种变化;一是细胞膜时;二是细胞时;三是受精卵时;四是肉团时;五是肢体时;六是婴儿时;七是童子时;八是少年时;九是青壮时;十是衰老时。情念上又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无常变化,又有内外八苦,都是身无常,法无常。修苦想;是一切无常才有苦想,是观苦想而修空。知生是苦、灭是苦,世间生活也是苦,身体是诸苦之器。修无我我想;五蕴之身是假我,空苦无常总轮回。持戒修行破假相,诸法无我才是我。众生迷而和合,诸法因缘和合,和合灭则法灭,和合灭则众生灭。修厌离食想;食有触、转、思、识四种,人类属于触食。众生为贪食而身口意作业,为贪食身心受种种苦。修厌离食想之人,虽知饮食能让身体健康;但能舍身出家,所食是药,对美食与不净食,始终不生贪爱之心;如见净食可虚观不净,若乞食愿让同修得饱,良药能疗毒身百病。修世间不可乐想;一切众生都是生老病死,三界天人无非地狱人,无非各类畜生道,贫也一生,富也一世,荒冢一堆草没了。一切美音财物等都是过眼云烟,空无实际,转眼即是百年、千年、万年。修死想;人有一息为寿,寿命在一息之间,若能以七日七夜及一日一时的时间,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利益众生,都是此生最大的事,也是最大的善事。有此六想后,还要有常久修道想,乐于修道想,没有恨谁妒谁想,希望人类和平等善愿想,心不轻仁想,定乐自在想。遇事常思己过,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之苦,不再爱著诸法。这样想为圆满十想,得正知见,是为解脱,到达彼岸。



这时,迦叶菩萨以偈赞佛,“自来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已为天人师,胜出声闻及缘觉。”

这里“自未得度先度他”说的是初发心菩萨,道力坚固后才发愿度众生。否则,小心别让众生把自己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16:4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