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79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德国我们这样上中学》新书发布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9.12.2011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Dangdi 于 21.12.2011 18:58 编辑
- i  d4 h" d/ W5 P
- m7 P* U$ i1 H6 V! ?1 ]2 `6 h由华商报主办的活动“《在德国我们这样上中学》新书发布会”于2011年12月10日在法兰的乐园大酒楼大厅举行。
) e6 G5 C4 }8 u2 O; Y此次活动得到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毕马威,Georg Mueller Stiftung 酒庄,Schaefer Kalk GmbH & Co.KG, 法兰克福Amadeus等企业的盛情赞助。$ R: e! \/ A; l7 F/ a$ A2 \- |
5 Q) u: X+ |, a
参加活动的不仅有赞助商、媒体各界人事等,更主要的是此书的小作者们和他们的家长。活动的主持更别出心裁的由一位刚满11岁的小帅哥来担当主角。
4 r8 v& X* X. d: X" l. ^" S: F0 l3 I
发布会开始后,先由组委会的编辑:岩子,道钧,洪莉和徐徐给小作者们颁发新书。然后由中国驻法兰克福领事以及毕马威的代表给每位作者发礼物和红包以资奖励。作者们的年龄小到8、9岁,大到17岁左右,接过有自己作文的新书和各种礼物都乐不思蜀。主编徐徐女士代表众位编辑发言时谈及此书从构思到出版的历程更是感慨万分,激动不已……
! ^9 t  {3 e; T: i% z  `
) K; ?" J5 U" q8 q+ E: A' |- H新书《在德国我们这样上中学》里收集了48篇德国“移二代”学生自己写的有关德国学校生活,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文章。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描写向大家,特别是中国的学生们展示他们在德国的教育、生活模式。此作文集还未问世时,就引起很多德国华人家长以及中国中学生们的关注。大家都希望从孩子们的视野以及带有亲生体验的描写中了解德国的教育模式。7 o/ F7 E" I3 r% X* x' L6 A, p

0 W6 F& r1 f' a$ ]. O* K新书赠送过后,便轮到各位小作者大献才艺了,有朗读自己书中作文的,有表演乐器的,也有讲笑话的。多才多艺的演出给此次新书发布会添了不少色彩,节目表演期间不时会有的抽奖活动更是给大家带来了不少乐趣。
5 b3 k) W4 F* ^; t4 R9 }: i9 U  m+ i  H! D: x8 [
最后,在编辑们的带领下,小作者们手持新书,一起给大家拜了个早年。伴随着在场各位的大合唱 “I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此次新书发布会圆满地拉上了帷幕。- A' {! L/ n* e/ k8 n

' S1 O) z) C. z% l* O6 V德国开元网作为媒体被邀请参加此新书发布会,以下为当天照片。' k' D! e' L- a+ I) n
# {' ^" d/ w( G5 H' [
/ N: }2 W0 x/ c
" f$ X- B! n3 p% N

7 t0 Y5 O# O& c% f! L; E 6 V6 o& ^/ Y" y: a5 E

! f0 T; F) M1 H! }$ I
7 u& y5 F2 _0 ~) A' G* C9 z8 ]7 M& D3 S

3 u) N5 n- i9 h9 d4 G) _& B
" ~; K) e. a' @( p4 X* O* ~ , W0 [) g6 W) s; t

9 K. [6 T9 n3 b8 u0 T 3 x, T0 ^" D" {" ]

+ N2 \  @, X$ P' j, J! x
1 ~2 [3 f2 v! f6 G$ z  ?3 F1 [7 C% D# N% {( K

, B8 E+ G* L! P- g0 e
+ S2 f& |+ M: J+ I0 n7 _
" H3 U5 p$ {8 p. ~$ y/ D
$ |* o3 \: N) @( e2 N' @ 3 f! n9 L8 _) s3 P8 K

. ^) }$ B1 x! j7 Y
" T7 ]6 m" G! v& E3 H0 _
9 |& M# A* x& J& e/ w  B
: o* R- z7 v# A4 o8 ?2 \
6 X! ^! X. [- S* |( m5 ~ * M3 J/ K1 N4 `+ l6 O: X

) e' |3 Z& K3 \6 M2 h' g' P5 R" k, x  g

DSC_0071.JPG (129.83 KB, 下载次数: 13)

DSC_0071.JPG

DSC_0062.JPG (68.25 KB, 下载次数: 16)

DSC_0062.JPG
2#
发表于 19.12.2011 16:08:02 | 只看该作者
祖祖辈辈的希望留二代一定可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9.12.2011 16: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9.12.2011 18:06:50 | 只看该作者
每一段人生都有精彩点,生活在边远乡村的翠翠也同样在她的世界里绽放 “真善美”的光芒(见沈从文《边城》)。
4 I5 s% w8 W, R" q; b7 T每一段光鲜亮丽的背后都也只是平凡,卸下了华丽的装束,一切都归于平淡。6 U$ h8 D# g- b* a0 ~- k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恶来衬托她。4 V0 [$ s# A* i  s
高下相倾,前后相随,长短相形。这个世界充满着对比和辩证。; N4 x! J$ w; y; Y+ [

4 g) D3 x. x' e1 @- _6 U这些孩子和家庭相对于在祖国怀抱的同胞,自然是特别的。大家对他们的生活好奇,想通过他们的视角了解德国的中学教育。这是一部份人,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应该了解,却并不了解。他们以为来进行短暂的旅游“考察”就可以学到东西,他们错了。某些人应该翻开这本书,更多的了解先进国家的教育(不管它是否真的先进,也不管它的某些方式是否真的在中国可行),不实践如何出真知?
# d% F4 m) [  H! L2 P; o( u! i: v3 ^6 X+ Z6 d
说到这儿,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已经出来了,不用看这本书,不用对比优劣就已经出来了。-- 不懂得爱(爱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C8 H& U: ?% w+ N! u

  V# V$ W: U4 z# |3 @扯远了。。。。。。
1 a! b, K" g) b( m, s* I感觉你们活动很有意义的,不知道你们书哪儿能买?给国内教育局的人发了没?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9.12.2011 19: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3.12.2011 21:02:04 | 只看该作者
没觉得这些孩子如何赢 在起跑线上,也不觉得国内的家长真的需要了解这里的教育。这不过是这里华人家长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吧。生活在不同的环境,生活形态毕竟不同,没有什么好与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9.12.2011 23:41:11 | 只看该作者
ziyibaihe 发表于 23.12.2011 21:02 # |6 @  q6 t& E' r! |! a- N
没觉得这些孩子如何赢 在起跑线上,也不觉得国内的家长真的需要了解这里的教育。这不过是这里华人家长的一 ...

4 A) T, g0 C* {  c& q同意楼上的观点,不存在好坏之分。& j& E+ |8 t# @
& ~6 Z- n6 N& @% X$ E& V& V
但不可否认,这些孩子更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8 U8 k) p: d, {! R4 ?- `  r
% `7 v* z2 K9 p9 b: j2 ~
虽然一个例子并不能反应整个问题,可是“窥一斑可见全貌”这句话也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仍然记得小时候一次很深的打击,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上,老师问谁会的举手,大家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我会当然就举起了手,结果老师点到了我。我性格内向,回答声音比较小,他就叫我上台凑着他耳朵说,我上了讲台更紧张了,说不出来。他站直身对着全班同学说了一句话:“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场面、氛围就如同遛猴的,面对观众同时瞟眼看看猴说:“hi,它还耍脾气!”
/ h) `' |2 g3 a% F( r5 c2 `5 Q, o+ M# d# w- C4 s3 i4 Q. h9 F) H+ A
中国真的需要很多时间去追赶发达国家,特别是人的素质要提高。在这儿说来说去,都是无济于事的,权且当作宣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3.1.2012 14:3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5.2.2025 16: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