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八品 静虑
丙三之丁二(世俗菩提心能增上为静虑品)分二:一、品名;二、正论。
戊一、品名:静虑。
戊二分三:一、略说连接下文;二、绝断静虑之违品;三、修真实之静虑。
己一、略说连接下文:
发起精进已,意当住禅定;
心意涣散者,危陷惑牙间。
修行人发起精进以后,应该将心意安住于禅定,因为心意沉掉涣散的人,如同居住在烦恼巨兽的利齿之间,危险万状。
己二(绝断静虑之违品)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
身心若寂静,散乱即不生,
故应舍世间,尽弃诸俗虑。
如果身心远离了世俗尘嚣和欲望获得寂静时,种种散乱就不会生起,所以应舍离世间,进而完全抛弃一切尘俗的思虑。
庚二(广说)分二:一、断世间;二、舍妄念。
辛一分四:一、需断世间之理由;二、绝断贪于内有情界;三、绝断贪于外财等世间;四、断已依止寂静处。
壬一、需断世间之理由:
贪亲爱利等,则难舍世间;
故当尽弃彼,随智修观行。
如果贪恋亲友,爱执名利等俗事,自己则很难舍离世间,所以应当完全舍弃一切世俗贪爱,并依循智者所说的方法去思维修习。
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
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依靠禅定所生的胜观,才能灭尽种种烦恼种子。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应当首先努力求得寂止,而想修成寂止又须先使内心远离世间贪著。
壬二、绝断贪于内有情界:
自身本无常,犹贪无常人,
纵历百千生,不见所爱人。
自己的身命本来就是无常易坏之法,如果还要贪爱无常的亲友而造罪,那只有堕入恶趣,纵然历经百千次的转生,也没有机会遇见自己所喜爱的人。
未遇则不喜,不能入等至;
纵见不知足,如昔因爱苦。
如果不能亲近所爱的人,心里则闷闷不乐,无法趋入等持;即使见了面,也不会知足,仍然像未见时一样因永无满足的贪爱而痛苦。
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
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
如果贪执有情,则会障蔽洞见诸法实相的智慧,也会毁坏导向解脱的厌离生死之心,最终要遭受轮回诸苦的逼迫而忧恼。
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
无常众亲友,亦坏真常法。
如果一心思念所贪爱的亲人,今生将毫无意义地虚度,而且所贪爱的众亲友,还会破坏对真常安乐法的证悟。
行为同凡愚,必堕三恶趣;
心若赴圣境,何需近凡愚?
如果自己的行为和凡愚者一样,那必定会堕向三恶趣,自心如果向往解脱圣境,何必亲近愚痴凡夫而增加逆缘呢?
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
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
刹那之间,他们会成为密友,而不小心得罪了,须臾间又会变成仇敌,对于本应欢喜信受的善行也会生起嗔恚,异生凡夫真是难以取悦啊!
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
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
进献忠言时,他们不但要生嗔恨,还会反劝我们放弃各种善法,如果不听从他们的恶言,他们便会大发嗔怒而堕入恶趣。
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
逆耳更生嗔,处俗怎得益。
对胜于自己者生嫉妒;对与自己相等者,则争强好胜;对卑微的人又生傲慢;受到称赞又会骄矜自满;听到逆耳之言更是怒气冲冲,与这样的凡夫俗子交往怎会有利益呢?
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
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
与凡愚者亲近交往,必定会导致自己犯下自赞毁他的罪过,并且喜好闲谈世间的欲乐盛事,与一些无聊之事,伤风败德的不善之事。
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
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
总之,和愚昧的亲友交往过密,只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他们对我的修行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我也不能给他们真正的利益。
故应远凡愚,会时喜相迎,
亦莫太亲密,善系君子谊。
因此应该远离凡愚俗人,一旦遇上了,应和颜悦色地善待他们,但是不要过于亲密,应善巧地采取君子之交的不亲不疏。
犹如蜂采蜜,为法化缘已,
如昔未谋面,淡然而处之。
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修行人为了维持修法而外出化缘,以后也应如同素昧平生,以平常淡然之心与他人相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