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政治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1.2014 12: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我的政治感受

一.日本入侵时期
我1932年3月生于上海.童年和少年正值日本入侵的国难时期.对这场灾难最早的记忆是:   
1.家人抱着我看着街上列队驶过的铁甲车愤愤的说:”在别人的国土上耀武扬威,真不像话!”.                        2.八仙桌上铺迭上棉被,叫我们小孩躲在下面,说是要打仗了.
  3.”看了蒋的日记知道他心里还是想打的.”;”守卫人员晚上看见蒋显了原形,是乌龟精.” (这是<西安事变>期间家人们的议论.我不懂是怎么回事,但留下了蒋还是”好人”而且是”仙人”的第一印象.)
1937年春家父肺痨病故(终年44岁,生前是<世界书局>的会计师),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打仗在即.孤儿寡母一行五人只得逃难回萧山老家.但萧山地处交通咽喉是军事重镇,也不安全.所以又避居城外乡间的家庵中.不出所料,不久日机便轰炸萧山县城,老宅被炸毁,三伯父等被炸死.迫于形势我们又逃难到母亲的故乡,绍兴<三江>乡.我在那里受的启蒙,也在那里被沦陷:
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但当前是一盘散沙,东亚病夫.这是启蒙教育留存的深刻记忆.
当然, 当时只有数百数千的智力水平. 对千万,万万的数字概念都十分费解. 对 ”一盘散沙“ 是一直到老年才理解的. 应分二个层面: 一是广大民众当时过着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 压根没有 ”集体” 这个概念, 也就不会有什么 ”团结精神“. 其二当时的政治力量除执政的国民党, 还有割地为政的共产党, 此外地方军阀虽然名义上已归顺中央政府, 但仍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 国民党内又分为 “主战派” 和 “主和派”, 所以用”一盘散沙’来形容是确切的. 对民众方面给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 <三江>沦陷后, 因为那里有一座江闸 (新闸头), 所以驻有少数东洋兵. 一天午后人声嘈杂, 出房只见一个东洋兵一手提着步枪, 一手拉着一位大姐姐从院外进来, 跟随着十多位乡亲, 向后院走去. 事后大姐姐的母亲说求了东洋兵没有伤害她女儿. 可问母亲则说:”话总是这样说的”.乡亲中妇孺外也有年轻力壮的.可都容忍了这个矮小的东洋兵的暴行.事后还数落大姐姐:”没有满月又出来了”.当时家长教育孩子都把东洋兵比作洪水猛兽,不许单独上街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
民国三十年,我大哥学徒满师.为减轻母亲的负担,将我和长我七岁的二哥从绍兴送到上海,我寄养在他的一个朋友家里,二哥则留在亲戚打工的酱菜店(紫阳观)里.不到一年二哥<脚气病>病故,留在乡下的小弟(小我二岁)死于时疫.这都是日本侵华时期发生的事.
是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上海街头贴出宣传画,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各自戴着画有美英国旗的铜盆帽,在撒腿逃跑.宣传语是”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当年我虽不到十岁,但就看出这是欺骗.那有到你家里拳脚相加的交朋友的.
由于忙于太平洋战争,日本减慢了对上海的掠夺和破坏.给了我2年的求学时间.因为战争,学制六年的小学,我只完成了三份之一的学业.还记得此时在长安路小学有个日语教员,据说是个军医.文质彬彬,和颜悦色,用拉洋片的方式教词汇和用语,谁回答得好就将画片送给谁.但同学们心里都有数,他是敌人.一天美机飞经上海,大家都拥到窗口去观看.这个东洋人就露出了狰狞面目,大声呵责我们.
民国三十三年末,家兄病卧杭垣,举家去了杭州.出于经济原因在里西湖大佛寺香客房养病一年,几乎与世隔绝.就在此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在西湖断桥边看到了一支被遣送的东洋兵,已没有洪水猛兽的感觉了,自然十分高兴.应该提一下的是汪伪政权,当时是一无所知.直到胜利后才知道有这些汉奸,并且在参观提蓝桥监狱时看到了关在单独牢房里的陈璧君.
二.        民国时期
其实,从我1932年出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是民国时期.因为汪伪和平政府用的也是民国年号.所以这里指的是国民政府从1945.8.15日本投降到1949年迁至台湾的3年多时间.
1945年底或1946年初我从杭州返回上海.因为已过秋季,家兄给找了一所弄堂中学,上初一下.虽然是弄堂中学,国语钱先生对我的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这时每周一学校要开周会.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背诵<总理遗嘱>,然后校长和老师讲话或其他活动.当时有如同回到祖国的感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唤起民众.以求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 当时是不太理解的.其实就是要民众当家作主,自己治理国家.在取得政权后则还要经过军政,训政,民政三个阶段.后者好像是公民课<中国之命运>的内容.当时选举学生会成员,让侯选人坐在操场上,每人背后放一个碗..发给每个同学黄豆,投到自己中意的侯选人碗中.就是对青少年的训政.民主意识的培养.后来召开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副总统的唱票是电台直播的,沿街有收音机的商店都在播放,<孙科><李宗仁>的近半天.传播民主气芬.
这个时代其他的政治感受在新中国是要受清洗的,所以我结合二方面的观点来回忆.这首先要从<共产党>开始.当我还浸沉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一天大哥回家非常激动地说:”还要打仗,至少还要打三年,早知道这样就不回来了.”(抗日战争胜利前他在内地).我也从这时开始才关注共产党.先回忆我对党派认识过程.五岁时参加父亲的大殓,当时的殡仪馆可以寄存灵柩的,见有的复覆盖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有的覆盖青天白日旗,家人们在说这是政府大官,那是党的要员.这才知道国之外还有党;在小学五年级时,一天一同路同学问我蒋介石是什么党,我脱口而出是共产党.他说幸好你昨天未到校,否则也是一记手心.昨天校长来代课提问,这个回答的都是一记手心.我追问是什么党,是国民党.这才老老记住;现今大哥所说的打仗,就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打.因为国民党是执政党,所以就是政府与共产党打.因此政府的战后重建口号也变成了<戡乱建国>,还设立了<剿匪总司令部>.那时虽年少但已会思考:共产党为什么不好?当时最简洁的答案是传谣:”共产共妻,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人海战术.”这四句除末句含蓄,其他都是清楚明白的.”共妻”是诋毁.关键是”共产”.将富有人的财物分给穷苦人,对富人来说,用暴力劫取自己财物的人就是”匪”.对我家来说当时是城市平民,生活水平最多在平均水平线,共产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对共产党应持不拥护也不反对的态度;其后对共产党产生负面印象的事有:当时常有工潮学潮,政府指责是共产党策动的.看到工潮后商店被砸,街上一片琅籍,觉得共产党不应该;学校从苏北共区来了二位中年女教师,上课时提到家乡泪汪汪,误认为是共区不好.当时是没有人敢公开宣传共产党好的.国语钱先生的”国民党不好,但共产党也不合中国国情.”算是最公允的了.数十年后,江泽民在反自由化思潮时也说了,资本主义不合我国国情.但遗憾的是二人都没有说清中国国情是怎样的.
当时抨击政府(国民党)的不是,好像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腐败.我尚未进入社会,上层的事是不知道的.能看到的是警察,确实是无法无天地在街头肄意向行人敲诈勒索.但也有正面的形象,我们的几何老师是一位法官却愿意来校兼课.我去法院傍听过他的开庭,训斥外国律师衣冠不正,藐视中国法庭.是很威严的.最上层的应是后来陈伯达所说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但是当时听大人们的议论,只是宋孔二家,他们扰乱经济秩序,民有怨言.二陈很少听说.蒋中正则是众望所归的领袖,我更因有童年时的第一印象,自然是敬重他的.国语钱先生,在蒋当选总统后也感慨地说,不是他还有谁呢? 直到后期,才听到一位从北方流亡来的邻居的骂声,责蒋无能,”不用一年共产党就打到上海了”.但也未有对蒋的品德的指责.其二指责政府放纵美国纨绔兵的胡作非为.后来知道其实是共产党反美战略中的一着.我思想上是亲美崇美的.抗战胜利后见到过茄克背后写着中文告知的飞虎队员,知道他们是用生命来帮助中国抗日的.装备精良的新一军新六军也是在美援下建立起来的.我还去参观过虬江机器厂,吴淞机器厂(后来的机床厂,柴油机厂)也是他们援助的.所以认为美国绝对是朋友.这里不能不说一下钱先生讲的事:今天在外滩的街上行走,大风把帽子被吹到一栋大楼的窗户里去了.到门口比手划脚的告诉了看门的美国兵,美国兵进去竟然把帽子找了出来.在反美声中,钱先生的用意是不言自明的.至于崇美,我其实是赞赏美国的物质文明.因为当时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不了解的.第一次看到穿着雪白海军服的美国士兵驾驶吉普卡出现在上海,就感触到他们的富足.随后”玻璃皮包””玻璃皮鞋”(塑料制品,当时是新技术产品)等美国货的到来,更进一步加深了感受.而我能享受到的只是剩余物资.记忆犹新的就是美国士兵战时用的食品.小型砖块大小的纸盒,外面用蜡密封.里面装有饼干,果浆,午餐肉,巧克力等,分早中晚餐,配餐各不相同.
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个政治感受应是”剿共”.但我似乎没有什么感觉,而且亲朋好友同学间也是这样.原因是”事不关己”,二是国民党花的是美援,没有给老百姓增添额外的负担.所以对战事漠不关心,也不惊慌.即使已经打到了<大场>,<大代数>老师还在用数学的观点给我们分析蒋纬国使用”排炮”的作用.就是打到了市区也只一,二天不敢出门.在晒台可看到二个士兵坐在屋面上聊天.偶尔会听到一声漫无目标的子弹的呼啸声.当时国民党的士兵大多是职业兵是不会那样卖命的,何况打的是同胞.所以激烈的战斗场面,那是电影<战上海>里的事.1949.5.26共产党占领上海,我又进入了另一时期.当一开始听到”毛主席万岁”,”打倒蒋匪帮”的口号时.脑子里立即闪出:”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改朝换代”两个封建观念.其后接受教育才知道到这是一次革命.它将使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化.
三.        毛泽东时代
推翻反动政权,建立过渡政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所主张的社会制度).由于共产主义是尚未实现过的理论,所以过渡政权成立后的任务.一是对付反对共产主义的反革命.二是教育人民(包含无产阶级自身)认识这一理论,继续革命,搞好生产.这应是毛泽东的领导理念.
我接受思想教育(思想改造,洗脑)的程序应是这样的.首先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劳动光荣,剥削可耻”(实质是穷富观).接着组织参观<从猿到人----人类社会发展史展览会>.接受:”发展到阶级社会,一小部份人(资产阶级)占有了生产资料,剥削广大劳动群众(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造成贫富差别,抑止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它是共产主义的基石也是荣辱观的依据.其后便水到渠成的给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简洁定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但是要满足所需,必需物质高度丰富.因此要有一过渡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后来考虑到操作问题,改成”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但也正是这一环节终止了社会主义的进程).并断定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谁顺流而进就是先进,进步.反之逆流而动就是反动.因为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而革命应是有组织,有秩序的.于是认定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建立共产党为先锋队,领导革命.又因为共产主义只是理论,在革命进程中会出现各种意见分歧.所以需要树立一位无产阶级权威(即领袖)来仲裁决断,顺理成章.基于当时的年龄和社会地位,我是很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但仍甘居中游,不入团入党,不参报军干校.因为还是觉得事不关己.
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实际就是群众运动史,所以只要回忆各次运动也就记起了这段历史.
<镇压反革命运动>:当时我还是高中生,社会关系也清楚,所以没有受牵连的事.只是听听报告,参加对地痞恶霸的公审会,受受教育.54年在大学的政治学习,听邓小平在十五次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录音,其中有,他们说我们杀了两千万,那是没有的.杀了十七万是有的,为了巩固政权,没有办法吗!似是对运动的总结.
<土地改革运动>:它是差不多和镇反同时进行的.与我仍无切身关系.只是家庵几分薄地的百来斤租,母亲是不敢去收了.祖父(早已离世)的工商业兼地主身份也不敢回忆了.我则在火车站看到被民兵押解,瘦骨伶丁的逃亡地主,感到与宣传中凶暴残忍形象不一样.同学批评我是温情主义.
<抗美援朝运动>:也是这个时候进行的.当时的宣传是战火已烧到大门口.唇亡齿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此,对于群众首先要求从思想消除亲美,崇美,恐美情绪.然后有捐款捐物活动.青年学生则被动员参加军事干校.有同学去了干校,其中有爱国热情,也有就业因素.
<三反运动>:全名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是我工作后参加的第一个运动.当时我是公交公司修造厂的实习生.运动是这样进行的,有领导小组,下面有个打虎队.领导小组的成员不清楚,但知道打虎队是有最基层的工人群众参加的.各种渠道得到的嫌疑人.有干部(职员)有群众(工人)被送到打虎队,有他们审理案情.成绩是有的.但也有刑询迫供的现象,让跪角铁体罚.所以聪明的一进去就胡乱承认,免受皮肉之苦.听说有的单位还有跳楼的.所以有人认为运动过火了.但上层说”矫枉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还是肯定了群众运动.其余广大群众只是在下班后进行小组学习.记得只有一次公判轮胎厂厂长开大会,占用了小半天生产时间.因为那个时候还实行定额工时制,对生产时间还是珍惜的.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质就是将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收为公有的过程。由于中国民资的规模本来就不大,加上毛泽东的“定息赎买”政策,所以是很平稳顺利地完成的.家兄则无意识的由高级职员接受了资方代理人身份,文化大革命倒吃了苦头。
<统购统销,互助组,合作社运动>其中有些当时可能并不叫运动,但因为它运动了群众,所以我也把它算作运动.”统购统销”是土地改制后,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第一个举措.”积谷防灾”是农民的传统习惯.所以对强购余粮是不适应的.(我是从厂里一位锻工与家人的电话中感受到的);其二,土改是按人的数量分配土地使用权的,但是生产效益还决定于人的质量.记得童年在<三江>乡,有一位农民邻居.强要把他的手给我闻,很臭.因为那时南方是用湿肥的,浇地时他直接用手把屎块捏碎.他很能种田,听说卖掉粮食的钱,如是硬币要用筐来挑.后来在北方又看到一位壮汉,一点自留地就收了七,八袋(百斤)粮食.所以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就能有积余,如积余买田,再增加积余,劳力不够再雇工(剥削)便发展成了富农地主.这是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也是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根源所在.所以毛始终坚持走互助,合作到后来的公社的道路.反对包产到户的资本主义道路.
<肃反运动>这场运动主要是在上层建筑开展.当时我是山东大学的学生,记得那年暑假十八天不准出校门.我是一般群众,只是在小组范围听听被怀疑同学交代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参加过质询束星北的大会,只记得会后一位同学说:”系主任当起法官来了”.对于束星北结果好像什么也没肃出来(其实对广大师生也是如此).因此后来允许他在全校大会上发老骚.要学校发平反书给他的亲朋好友肃清影响,学校则说根本没肃你,平什么反.束则说你没有肃我,请我吃鸡吃鸭为什么.(后来好像是束自己发了二百份.我到南开他的老师胡刚复跟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在会上束又说,这都是百分之一,二,三搞出来的,我们要法治不要人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倒是华岗记不清在什么时候成了反革命.开始时他作报告全青岛有几千干部来听,因为他是辩证唯物论学者,很是风光.批判会时则形容憔悴疲惫,不像样了.只记得批的是:”说毛主席老糊涂了”,”他想当总理”.
在回忆此后的运动以前.我先要记述对国际关系和国家概念的认识,因为后来的运动多多少少与它们有关.  在新政权成立之初,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不承认,还进行封锁,把战火烧到家门口.所以支持的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苏联是老大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十月革命一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只能向苏联一边倒.苏联确也帮助了中国.<2.6轰炸>时,就听说有苏联空军的参与.以后156援建项目更是家喻户晓的.但从意识形态开始交恶,后来竟成了敌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创举.一是让民族资产阶级能温和地过渡,二是答谢小资产阶级在过去的革命中的支持.所以国旗上有他们的二颗星,属于人民.对共产主义主义来说国家则是个过渡.到了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国家和党都要消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更过渡中的过渡中的过渡.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反右运动>我的感觉是赫鲁晓夫否定斯太林,引起了东欧的动荡.东西欧物质生活的差距则是动荡的根本原因.因此”匈牙利十月事件”等动荡是反共的敌对势力和人民内部不满,两类矛盾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毛泽东未雨绸缪,一是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二是进行党的整风,欢迎党外人士帮助党整风.但是当时校园里出现过”不帮助党整风,不是好团员”等标语.可见群众的积极性并不高.参加的主要是被动员起来的班干部和肃反时受怨屈的同学.不料不久从上到而下,变成了反右运动-----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这些参与的”积极分子”都成了资产阶级右派.资产阶级右派应该是有的,如当时已完成所有制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不理解<国家>概念的政客,还提出要搞什么”政治设计院”.但是少数.而后来造数十万之众的扩大化的原由还是人治的那百分比,和基层领导的积极性.运动的形式很简单,就是报刊登载批判文章,开大小批判会,写大字报.从实质上来说<反右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对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它的资产就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影响.反右运动以后,知识分子是实话真话一概不敢说了.这正中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下怀.反右对我是造成伤害的,新婚妻子(同班同学)毕业分配前被追划为右派,造成二十年两地分居.
<大跃进运动>鉴于东欧动荡的经验,物质生活条件也会影响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任.所以毛意识到也要加速发展生产.又鉴于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是土法也能生产的.因此认为只要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这两项是可能跃进的.但由于群众的思想觉悟程度没有这么高,加上党内党外许多人的”胡调”.很快变成了各行各业的大跃进.不但跃进未成,反而浪费了资源,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我只在青岛参加了几天农田改造劳动.记得回校那天晚上学校用车送我们去市里的公共浴室洗澡,很感动.国庆日前夕在南开,通宵达旦的参加了金属物理专业同学自建小电炉车间的竣工.
<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了体现<按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当时农民的需求也只是吃饱穿暖.其后当然是希望公社社员<各尽所能>鼓足干劲,努力生产.但是还是一句话.过高的估计了农民的觉悟程度.又由于公社的资源水平不同,引发了平调风.也挫伤了积极性.结果是当年成熟的粮食都未能全数收割归仓.加上”分配”过度和薄弱的贮备基础.很快就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这个时期我的感受.一是周恩来的暗示.59年5月周忙里偷闲回母校访问一天.在图书馆侧门接见了部分师生并作了简短讲话.主要意思是去年生产有成绩.但中国人口多.一个数乘人口数就很大,被除以人口数就很小.南开办两千五百的规模就可以了.因为经济上工农业的投入是要保证的,能减的就是教育.应该说已很明确的暗示了困难时期的即将到来.果然60年初,城市户口冻结,粮食定量供应,各种食品也凭票供应.这对食量大的是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出现了增量法,瓜菜代等方法.对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干部按级别给予不同的食品补助,于是有豆干部蛋干部之说.工作上则做了劳逸结合的安排,有的处于半休状态.应对困难还是有序的.我没看到和听到有人直接饿死的情况.间接的则很难说了.至于我自己,因为食量不大,所以是很平稳的过来了.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大跃进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彭德怀认为这是领导人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表现,原本就不应该发动这场运动.毛泽东则认定发动群众运动是不错的,而是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导致失败的.这就涉及群众观点的原则问题.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革命的目的是要靠全阶级群众来实现的.不是封建皇朝的改朝换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少数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这时毛又生成一个观点,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依然存在阶级斗争,所以要继续革命.就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的是肃清反动势力及其影响,教育农民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我不够资格参加这场运动,所以运动的详情就不知道了.  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宣传各行各业的模范榜样人物.王杰,刘英俊,雷锋,焦裕禄.他们都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献出了生命.(我在小组发言中表达了,这些榜样人物确实很好,但现实生活中却看不到的思想.文化大革命中成了反动分子,进了牛棚.)从正面教育人民树立<一心为公>的无产阶级人生观. 另一方面是批判苏联的修正主义.其内容我的感觉,一是和美帝国主义搞和平共处.二是全民的国家,全民的党,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熄灭论.
<文化大革命运动> 回忆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得先回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这时与苏联已经交恶,斥对方是修正主义;仍认定美国是帝国主义.所以等于有了两个敌人.国内则所有制已完成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也得到了遏制.经济也在度过三年困难后有所复苏.是该<促生产>的时候了.但国际上被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得到外援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发愤图强,自力更生”.靠全国人民的努力来发展生产.但接受<大跃进>的教训.要注重两个方面.一阶级斗争,二群众的思想觉悟.在农村包产到户的问题,已是明显的两条道路的阶级斗争;”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则是在其他领域的反映.群众的思想觉悟情况又是怎样呢.民谣是:”小病大养,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力”.”社会主义不许饿死人”(对劳动不勤者);”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社会主义养懒人”(勤劳者的不满).对生产管理则是”计划跟不上变化,变化跟不上电话”;”一个正八个副.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对待公物是”地球那边有个加拿大,地球这边有个大家拿”.虽不能说这是普遍现象,但确是存在的.实质上它是”公”,”私”两个观念斗争的反映.是实现<各尽所能>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但在<按劳分配>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只能要求无产阶级自己为后来人作出牺牲,无条件的先付出<各尽所能>.不要去追究<按劳分配>.就是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时所提,要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可能就是指此.前面所说的正面教育的目的也是在此.但是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转变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观念上要作180度答的大旋转(英文旋转和革命是同义词)只靠正面教育是做不到的.因此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观念上的<破私立公>,来实现<各尽所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一场思想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大革命.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革命的性质决定革命的方式,开始时确只是发表批判文章,开批判会,写大字报和反右时一样.(在这之前学校已在开展教育革命.要求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至于发展成后来的形式,好像不是初衷.而是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而演变过来的(一个事物大都有正负两个方面.群众运动也是如此,邓小平攻其负面,贬之为”折腾”,进而被废除).文化大革命的负面形象,是一批本性打砸抢分子造成的.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破私立公>.那么被批判的对象,自然是私有观念的创始人和持有者----<封,资,修>.封建皇朝是最大的私有者,连国土和民众都是属于他的.但人已不存在,只能破坏它的遗迹,来消除其影响.资产阶级则是人还在,而且以前的各次运抵都没动过他,一定要批倒批臭,让私有观念无藏身之地;修正主义就是修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修正无产阶级正确革命路线.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它们的代表人物,它们是最危险的敌人.如果他们得逞,就会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让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所以也必须批到批臭还要踏上一只脚.还警示文化大革命搞一次不够,要搞七,八次;小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主要表现在”名”上,也是要批判的.批它的名利观和个人主义思想.其余地富反坏右,与<私>相关与<公>相勃的对则都是社会垃圾,是要被横扫的牛鬼蛇神.这些被革命的对象都是毫无抵抗的接受了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处置”走资派”时出了阻力.因为最初提的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经过群众运动的演绎.变成了自上至下,从大到小各级党组织的领导都是,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走资派.所以出现自卫反抗是不可避免的.随之群众组织便分成了造反派和保皇派.认为某一干部是革命的是保皇派,认为是修正主义的则是造反派.这样从观点不同开始演变成派性,由文斗发展成动枪动炮的武斗.周恩来文革初期的辛苦工作之一,就是在人民大会堂通宵达旦的接见红卫兵代表,调解他们的派性斗争.从头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开始,到走资派全党化.实质是一个如何看待老干部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民众树立<一心为公>的无产阶级人生观从而实现共产主义.而老干部的情况又怎样呢?由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此时第一代干部大都已是年近七旬.毛是七十二,邓六十二,红小鬼胡耀邦也已过天命之年.他们大部分人对<继续革命>已无认识,或已无参与的热情和精力.何况还有一些是革命的同路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共产党打下了江山革命已经成功.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他们已经不再是革命的动力了.毛泽东稍后也提出了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想法.陈毅领悟得早,文革初期就发过老骚,”难道我们这些人一点都没得用了”.再加上他们养尊处优的生活水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成为革命对象,也是情理中事.文化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因为它不仅未能使广大人民树立起<一心为公>的无产阶级人生观.反而连中华民族传统的”小公”也给泯灭了.(我这里的”小公’指的是,亲情,友情,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不是”为私”的品德.因为文革的教育,进行这些”小公”的前提是先要弄清楚对象是那个阶级的.也是此时我才明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的所指.) 二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没有做好.这可以从毛泽东自选的接班人林彪说起.既然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任务是<破私立公>,那么接班人就应该是有公心的人.林彪战功赫赫,建国后前十年几乎没默默无闻,由此推测他至少是淡薄名利的.第二有年龄上的优势.加上文革初期的表现,所以被选为接班人合情合理.但想不到竟然因一观点相左,而叛逃丧身.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对文化大革命也不理解.这从<五七一工程纪要>(正式文件之前的手抄本)里,他对毛泽东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只肯定毛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后发问,其后他(毛)还做了什么呢?明白的显示了对文化大革命的不认知.又批评毛是不讲情面的,连自己的秘书都被逼死.则是林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不理解.又没有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所以只能选择逃生之路.(文革时当遇到用情理不能解释的现象时,总是用”革命需要”一句话来应对.常用的例子是:卧底的地下党员,被民众误认为是敌人,死于自己人手里而毫无怨言). 林彪的死对社会震动很大,毛泽东也因此为革命前途担忧而悲痛.文化大革命运动从此时开始收场.干部老中青三结合,缓缓的走回头路.毛此时年近八十,虽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已力不从心了.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自始至终是个反面教员.所以感受必然有局限性.运动中运动员以外,群众分为三派;造反派,保皇派,逍遥派.逍遥派为极大多数,戏说他们的<斗批改>是”逗小孩,劈劈柴,改善生活”.学校停课,造反派安排的活动不紧,所以确实逍遥自在.文革开始前,学校在进行教育革命,方式是小组学习讨论而已.大该是5.16通知以后变为思想批判,形式扩展至大字报.我是教研窒的批判对象(运动员).接着党委瘫痪,红卫兵忙于串联.在无政府状态下,我有幸串联至杭州.11月又是毛主席天安门接见的百万师生之一. <大串联>结束,红卫兵回校搞斗批改.我也进入被无产阶级专政状态,就是被隔离进学习班,后来叫劳改队,贬称为”牛棚”.形式先是白天集中,晚上可以回家回宿舍,后来则晚上也不能回,也没有假日了.成员则是当权者,反动学术权威,有历史问题的,如参加过国民党,反动会道门,或是偷鸡摸狗经济上不干净的等等.人数一度达到七十多人,当时教职工只是六百多人.其后编制改变,我被安置到机械大队,此时牛棚里最多时是五个神:原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党外人士),两个强加罪名的教师和反动分子我. 至于对斗批改的感受,我觉得主要决定于掌权的红卫兵头头的素质,是善是恶.我们学校大多是善的,所以运动员吃的皮肉痛苦和人身折磨较少.一次去南大正好遇上对党委书记高仰云的小型批斗会.名为批斗实为拳打脚跌的一阵殴打.打得高直骂”你们比国民党还利害”.我们学校则有批斗会后将运动员留下,让”打手们”过过瘾的.至于运动中被迫害致死的,现在追忆的都是一些名流.其实平民百姓也不少,我校就有一位教师,因为自尊心太强,受不了隔离审查而跳楼自杀的.当时对这样的行为还要被定罪为”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死了白死.至于我自己,因为罪名最小,思想反动,怀疑怀疑社会主义而已.又加年轻,劳动表现好.所以只受过一次小型批斗会,而且是在喜哈声中结束的.思想上也从原先的”租父辈剥削了劳动人民,其报应为什么要落到我们后代身上”的怨恨.在对比走资派的境遇后,也有所解脱.那就是当你阻碍了革命的进程时就要被排除.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革命需要你当反面教员,你就应毫无怨言的服从安排.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共产主义社会,为后来人的美好生活.所以虽然我是<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对象.但是我还是认为<文化大革命>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次革命.不是党内的权力斗争,也不是毛泽东的错误.要有错误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错误.

                          

这两种说法结论是一样的,恢复了私有制.因为市场经济只姓”资”.                           
我是在宝坻县农村参加”抗震救灾”时,听到毛泽东逝世广播的.返校后一位要好的同事叹息的说毛死了,我回应”把人弄苦了,他自己也死了”.同事:”看你反动的”.毛逝世后第一件触动社会的事,是华国锋为毛建纪念堂,目的很明显是想借此来巩固自己接班人的地位.是违背毛泽东”不祝寿,不土葬”的意愿的.第二件就是”粉碎四人帮”了.因为与<9.13事件>一样是在无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公布的,所以是轰动的,但社会是稳定的.这是因为当年的红卫兵也已近而立之年,进入了现实生活.早已把”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将来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了.中年知识分子则因”四人帮”对周公的不敬,是偏向粉碎”一边的.”走资派”当然是”粉碎”的积极拥护者.我记忆深刻的是基础课部支部书记在批判江青时的一句话,”恨不得在她身上划一刀,再在伤口处洒上盐”.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就需要再往前追忆.那是在机械大队的批斗会上,也是一位支部书记,年近六旬的老人,被用细铁丝挂在头颈上的小黑板拉痛得喃喃地喊,”毛主席,毛主席”.然而广大民众还是传统的意识,是”革命旗手”,是”毛泽东的遗孀”是”反革命分子”我都听着,都是”好”.因此在”粉碎”庆祝大会上.华国锋用<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军队>来表示敬意.然而其后也是带同样的敬意,自己被废黜,离开了接班人的岗位.毛泽东时代也告终结.
四.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施政纲领.中止革命,全力发展经济.这就要求干部从极左路线(毛泽东思想)中解放出来,除了教育和斗争外.他也采用了赎买政策(毛泽东是赎买资本家),特设了优惠的<离休干部>制度.从而平稳的过渡到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是个时代人物.他的思想信念又是是什么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贫穷落后倍受欺辱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接受了它.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人.邓此时尚未成年,应是一个共产主义的追随者.按此来分析他晚年的言行就容易领会了.邓出名的一句话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连小孩在集市上私卖几个鸡蛋都是资本主义行为的当年,自然成为了民众敏感的话题.他的第二句话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后还应有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如果社会主义是贫穷,那么就放弃社会主义”.这从他把<社会主义>退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可看出.第三句话则是”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到了那个时候就更没有必要变了”.把它延伸就是”到了那个时候大陆也已退到资本主义社会了,你还变什么”.综上所述,邓具有的是一个爱国者的思想,和”主义”应该为国家服务的信念. 那么怎么解释他的具体操作呢?首先应该明确,当时大陆只有共产党这样一个组织严密,能控制社会每个细胞的政治力量.第二也为保护共产党人的既得利益.第三邓此时也已七十二岁高龄.所以他只能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利用旧瓶的好处,还在于它的”无产阶级权威”的人治,有利于邓推行”经济救国”的理念.所以后来一切有争议的问题都以邓说的为准绳.姓社姓资也由他仲裁从而顺利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但是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有个孕育期.在这期间急躁的人便怀疑是瓶子(体制)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两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管这个瓶子以前是做什么用的.但我现在正用着,是不容许破坏的.于是邓施用了”后人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办法,镇压了”六四运动”.是年85岁.嗣后淡出.其后五年一轮的接班人大都是CEO.虽然按照”人治”的传统都得有个”语录”,但大多是言之无物.由于市场经济走上正轨,政治风波也不再出现.只有硬学老前辈,出了个法轮功事件.在回归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朱,温两总理都有力的推了一把.前者是股份制(公私合营的逆过程),后者是股份制下的市场化运作.
毛泽东后的时代,用他思想来考量.很明显这是在党内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领导下,党内资产阶级用修正主义的方式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也很简单,就是采取软着陆的方式,让计划经济平稳有序的回归市场经济. 两种说法的结论是一样的,恢复了私有制.因为市场经济只姓”资”.因此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验也宣告失败.


五.  <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学的<永动机>
<共产主义运动>是二十世纪耗费最大的一个<人类社会学>实验.它吞噬了众多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与人力. 但是没有成功.为什么呢?我认为是这个理论违背了<大数事物统计分布>定律.而自然规律是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共产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财产公有制.用图表来表示就是按人口分布的一条水平直线.从情理上看来这好像确实是个最佳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案.但实验证明它却不是自然的统计分布.因为它没有给社会带来和谐与进步. 再说另一个理论基础”各尽所能”.马克思主义指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了每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也升华为人的本能.这与中国自古就有争论的命题<人之初性本善>十分相似.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就劳动而言.它也应该是,敬业乐业;照章办事;消极怠惰共存,并有它固有的分布曲线.这在参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验人员(职业革命家)的身上就能得到佐证.他们也分左中右,不可能都是清一色忠诚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共产主义和物理学中的永动机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它们都只能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因此已经过去的”革命”,”反革命”和”被革命”各方受到的伤害,也只能记在这个理论本身固有的错误上.
                 六.  <结束语>
我写这篇回忆的目的是想用真实的感受,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图卷提供一个像素.并期望能引出更多的像素,来弥补”革命需要”写出的”历史”的不足.更盼有共识之士来寻求”社会稳态分布函数”.信息时代的今天,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得到了它,可以用来判断”社会活动”对社会稳态的利弊.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2024 03: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