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心经》中的心是什么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6.10.2015 12: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佛教的释迦牟尼佛所开示之许多经典当中,流传最广,而且大家也最有印象的,首推《心经》这一部简短的经文。 《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佛陀在第二转法轮时期,讲述般若无分别智的大品和小品般若诸经六百多卷的浓缩版,短短两百多字的经文当中,把一切法的根源,法界真相本心之体性,说明得清清楚楚。任何人想要很快地知道佛陀说法四十年的精华,只要好好从《心经》中去了解这个本心的体性,就可以事半功倍,在后续佛法更深入的研究或是修行中,能够快速而正确地抓到重点,避免走冤枉路。
在《心经》的各种中文译本中,以唐朝玄奘菩萨的译文,总共两百六十个字,为大家最熟悉的内容。我们就以这个版本,来说明《心经》中这个法界真相本心的体性。在还没做详细说明之前,我们必须把这经文的前提叙述一下:整段经文之中完全没有出现「心」这个字,但是因为这部经的名称为《心经》,因此所叙述的内容都是以这个法界真相「本心」为对象在说明,这是《心经》的前提。

一、「五蕴皆空」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经文的一开始, 佛陀就说观自在(观世音)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观照到自己的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及识蕴,都是空的。但是这「五蕴皆空」的「空」有两个层次,现象界和实相界的解释:现象界的解释是说五蕴都是空无虚幻无常的,终久都会坏灭;但是在实相界的解释中,则是这些五蕴都是由俱有空性本质,也就是说虽然空无形色,但却有其实质作用的「本心」所产生出来的,是故五蕴都是由空性的本心所产生。如果只是用现象界的五蕴都是空无虚幻无常来解释,就会落入外道一切法空的「断灭论」之中,成为「断灭空」,因此后面实相界的解释不可以省略。这一段实相界的解释,马上由佛陀接着开示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复如是。」所证明。如果这里所讲的「空」只是在说现象界的空无、虚幻的话,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色(物质)就是空无、虚幻,而空无、虚幻就是色(物质),这样就会变成在空无虚幻中会产生物质,就会落入「无中生有」的窘境,连在世间法中都无法解释得通,更何况佛法?因此这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要从实相界来解释,就是这个虽然无形无色,但是有实质作用的本心,藉由四大地、水、火、风因缘的和合,而产生了物质的色法,因此色法从空性本心而来,「色不异空」,而由空性本心产生了色法,故「空不异色」。其他的四蕴受、想、行、识也都是一样由空性本心所产生,故「受、想、行、識亦复如是。」

二、法界真相本心之体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陀在开示一切诸法从现象界和实相界来看的两种空,也就是现象界的空相和实相界的空性之后,就开始说明这法界真相本心的体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不生不灭」是说这本心从无量劫长远以前,祂就一直存在,从来没有被出生过,而且也永远不会被消灭掉。有情众生的五蕴,含意识觉知心,都会经历一世的生死坏灭,但是本心却永远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则是说这本心没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因此祂不会去分别污垢或是清净。 「不增不减」是说由于这本心不生不灭,因此祂不会分裂成两个,也不会从两个合并成为一个。因此,十方世界所有有情所俱有的这些「本心」的总数永远固定不变,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三、法界真相本心在空性实相境界之中,无有现象界之一切法
接着佛陀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这一段开示表面上似乎否定了一切法,因此有很多人误会而下结论说佛陀在第二转法轮的开示为「一切法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空无虚妄的。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原因就是忽略了这一部经文的前提为叙述法界真相的「本心」。如果把这个「本心」当做前提,从这个本心的立场来看世间的一切法,不是从世间法意识觉知心的立场,就真的如佛陀所开示的,空性本心的立场中没有色法,没有受想行识之法,乃至无智慧也没有所得。修行人因为亲证了这个无所得的法,所以才称为菩萨,「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

四、结论
《心经》中整段的经文中完全没有出现「心」这个字,但是全部经文的内容都是在说法界真相的「本心」。而这个「本心」,绝对不是夜夜会断灭的意识觉知心,本心和意识觉知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心。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透过各种修行的法门,来找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本心,而不是要将意识觉知心修练到一念不生,期望最后能够变成离见闻觉知的本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因为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心。
要分辨哪个是意识觉知心?哪个是「本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心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两句话。 「本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任何会生灭的心,都不是这个法界真相的本心,也就是说睡着无梦时就不见了的心都不是这个本心。 「不垢不净」则是说明这个本心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性,任何会分辨垢净、是非善恶、聪明愚钝、轮回解脱等境界的心体都是第六识意识的境界,不是这个本心的体性。
《心经》中所说的这个「本心」,在经典中,根据祂的许多体性,有各种不同的名字,例如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心、异熟识、阿陀那识、第八识、真如、如、本际、实际等。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但是所指的都是同一个本体,只是根据当时所要叙述的是祂的哪一个体性,而随顺以那个体性来称呼祂。因此当在阅读经典时,能够把握这一个原则,就不会被表面的文字所混淆,而能快速掌握经典中真正的义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无本师 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2025 12: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