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香港中資券商首席論壇昨日在港舉行。論壇聚焦香港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分享境內外資本市場對香港未來的憧憬和規劃,以及中資券商在當中的發揮。海通國際宏觀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黃少明建議,「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提供了一個近水樓台的機遇,本港應針對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更緊密聯繫、有計劃地開展相關人才儲備和布局工作等。\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 王嘉傑 現時香港的資本市場在互聯互通的背景下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大灣區的建設和「一帶一路」專案的推進給香港金融業帶來重大業務機遇。黃少明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着眼於大資源、大基建、大金融。大基建板塊就是基建方面互相連通;大資源則是能源、礦產、油氣這樣重要的資源供給。這兩個大的戰略都需要巨額資金,成萬億、幾十萬億,這些大的戰略為香港金融業注入了新能量。他提醒香港要把握這些機遇,需要與「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國家,當中涉及東南亞、**伯、非洲、東歐等建立更加緊密聯繫,而有關做法與過往跟歐美發達經濟體長期聯繫是不同的,有優勢不一定能夠全盤照搬,因為這些國家文化不同,語言亦不一定是英語。 大灣區朝兩方向發展 另外,同場的廣發証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很重要一點就是創新和技術進步。大灣區亦要為這兩個方向發展,第一是通過金融創新支持國內或者大灣區製造業升級。第二是提升人民幣資產作為全球配置資產的作用。當中,香港為中心的金融市場完全可以發揮作用,充分利用港澳相對廉價的資金回歸本源,支持灣區經濟,令區內製造業升級。此外,通過資本市場開放和整合,中資券商可以在香港,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並且能提高人民幣作為資產全球配置地位。 有研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佔中國GDP的12%。建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宏觀研究主管崔歷表示,期望大灣區的城市群通過更深入的融合產生化學變化,尤其現時是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交流會更方便,如何與客戶互動、增強對需求的敏感度是為大灣區發展持續創新的條件。香港可利用自身開放性及在商業上的敏感性,助力內地製造業開放、升級和創新。 至於中資券商應如何把握機遇,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中資券商要在全球化、「一帶一路」發揮作用必須要在香港這邊提升研究能力,並且要在傳統專案上做得更好,不過目前中資券商在香港的研究部搭建和研究實力上遇到瓶頸,未來需要有所突破,以在機構業務上、在二級市場上,爭取在金融產品的定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