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名: 瑞典 / Sweden <br />首都: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br />時差: GMT+0200 <br />語言: 瑞典語屬於日耳曼語系,和丹麥語及挪威語之間,基本上是互通的。同為日耳曼語系的英語,和瑞典語的發音也極為相似,為瑞典的主要外國語。 <br /> <br /><br />提到瑞典,你可能會想到諾貝爾和平獎、ABBA合唱團或是Volvo 汽車,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瑞典是世界上維持和平狀態最久的國家之一,也不知道它是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世界第三大的音樂輸出國。 由於中立國的地位使瑞典維持近200年的和平,得以發展成世界工業大國的地位。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更進一步使瑞典從軍備輸出中得利,成為歐洲經濟強權。然而,瑞典實行的社會主義政策,必須支出龐大的社會福利津則,則抑制了部份的經濟發展。 在地理環境方面,陸地鄰國有瑞典與芬蘭和挪威,國界則有一半臨海,北方深入北極圈。地形複雜,主要為冰河時期造成的冰蝕湖,加上斷層作用造成海水入侵,造成湖泊點點,是美麗的水鄉澤國。 首都斯德哥爾摩橫跨十四個個島嶼,市區建築典雅,素有「水上美人」之稱。市內的市政廳被譽為「20世紀歐洲最美的建築物」。新建的藝術博物館則是西方二十世紀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展現瑞典人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中部的西維蘭有超過六千個大小湖泊、數不清的河流和泉水,組成獨樹一格的美麗景致。西維蘭也是瑞典民俗文化保存最良好的地區,到這裡宛如拜訪童話小鎮。至於瑞典的南部區域,則深受丹麥文化影響,處處可見中古世紀的城堡和教堂。 瑞典對我們而言也許很遙遠,但這個崇尚和平、景色秀麗、經濟高度發展、又深具文化涵養的國家,實在值得細細品味。 <br />95%的瑞典人為路德教派基督徒。 <br /><br />人口總數近九百萬人,密度每平方公里20人,第一大城斯德哥爾摩有150萬居民。瑞典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接受大量政治移民,所以目前國內約有一百多萬的外國人口。 沙米人(Sami)是北方的原住民,或稱作拉普人(Lapps)。他們是三、四千年前從芬蘭南部往北移居而來。今日沙米人居住的區域及遍北歐半島北部,以飼養馴鹿,觀光業及林業為生。 <br /><br />據考證,瑞典歷史來自西元前1萬2千年,歐陸的獵人首度抵達瑞典這片土地,並且定居下來。根據發掘的古物判斷,這地區應在西元前16世紀多右,發展出和多瑙河的貿易行為,後來因塞爾特人勢力的擴張而中止。關於這地區的文字記載,直到中世紀末才出現。 第九世紀左右是輝煌的維京(Viking)時期,這時期的瑞典瑞典的冒險家已涉足俄羅斯、羅馬、拜占庭帝國、甚至阿拉伯。基督教在9世紀時傳入瑞典,12世紀瑞典正式成為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王國。西元1319年,瑞典與挪威合併,更進一步於1397年,與丹麥形成卡瑪聯盟 (Kalmar Union)。起初是丹麥主導這個聯盟,但是1520年發生的屠殺瑞典貴族事件,引發瑞典人的強烈反彈,進而推出古斯塔夫一世(Gustavus Vasa)為國王,開始強盛的瓦薩王朝。 在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1611-32在位)的領導下,瑞典三十年戰爭,成功的抵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略。加上查理十世(Charles X, 1654-60在位)更成功戰勝波蘭和丹麥,使得瑞典成為歐洲強權之一,控制芬蘭、拉脫維亞和波羅的海沿岸。瑞典王國的光榮一直維持到17世紀,瑞典在北方大戰 (Northern War, 1700-1721) 中大敗給俄羅斯為止。 拿破崙獨霸歐洲的期間,瑞典人全力抵擋法國軍隊,但最終失敗,割讓芬蘭給俄國 (1809),但挪威仍和瑞典聯盟直至1905年。 19世紀是個工業急速發展的時代,政治自由化的呼聲也逐漸形成。接下來的數百年間,瑞典極力避免參與世界性戰爭,全力發展經濟和社會福利立法,使得瑞典成為世界上最富裕也最進步的國家之一。 1991年執政半世紀之久的社會民主黨在大選中失,由中間靠右路線的政黨獲勝,比爾德(Carl Bildt)任首相。1992年的經濟蕭條和通貨危機迫使比爾德領導的政府提高稅率,減少服務。但是政策失民心,1994年大選,社會民主黨在卡爾森的領導下重掌政權。瑞典於1995年加入歐盟組織。 <br />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