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家人如何修行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6.2006 11:46:56 | 只看该作者
在家人如何修行<br /><br /><br />             沈家桢博士<br /><br />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说的“如筏喻者”,特别感到有兴趣,这里先以“如筏喻者”作个引子。<br />  “如筏喻者”是以划船渡大海为譬喻。筏或者船是譬喻佛法,渡大海是譬喻从轮回生死到解脱成佛的过程。轮回生死譬喻此岸,解脱成佛乃称彼岸,此大海茫茫,非有船不得渡。<br />  各位你们可以说都已经是上了船的人。上了船的人应该说已有希望到彼岸。可是世上也有很多人上了船之后,又改变主意,跳回此岸。有的船老是在此岸港口不离开,有的船虽已划到海中,但不知划向何方,有的船则老是在兜圈子。我很盼望大家不仅是上了船,而且知道彼岸的方向,正在朝这个方向一直划去。<br />世上已上船的人,如果是剃度出家的,我们称之为出家人;如果并未剃度出家的,我们称之为在家人。因此,我这个题目中的在家人,并不是指世上所有未剃度出家的人,而是指已有缘接触佛法、已有缘找到一条船、已有缘上了船、已有缘握桨在手、已有缘在划船,或者已有缘认清方向,正在朝这个方向划船前进的这批在家人,正好比如各位。应该如何修行最是有效?如何修行最不浪费时间?是我想和各位讨论的题目。<br />  我十六岁有缘接触佛法,可以说上了一条小船,六十几年中划划停停,有时候兜圈子,甚至于倒退。近年来,虽然自己觉得好像比较能用得上劲,方向也似乎看准了些,但究竟已离此岸多远,实在不敢讲;会不会又划回此岸,也不敢讲。所以说的,我是一个十足的在家人,从来没有出过家,凡在家人所有的妻子、子女、贪嗔疑慢我都有。虽然现在已逐渐减少,譬如说妻子已先走了,嗔恚也比从前减少,但六十余年中多少有一些领会,有一些在酸甜苦辣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深深感觉到修行的不容易,而在家人修行似乎障碍更多。这里之所以选这个题目,也是因为觉得在家人修行实在不易,觉得我这多年中得到的一点经验,应该贡献出来,以供大家作参考或是借鉴,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不吝指教。<br />  修行这个名词,原有广义狭义之分。这个题目是专指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是广义的包括了修人天福报的十善道,换句话说,是有相布施及无相布施都包括在内,而布施也包括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简称之,也可以说是指修一切善法。<br />  在家人要想修行,只有靠自己,要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这是我六十年来所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br />  出家人过的是寺庙生活,有做功课的殿堂,有庄严的佛菩萨像时时看着他,有一定的时间共同做功课——早课、晚课及参加各种法会,还有师父师长的督促指导及师兄师弟的互相鼓励。我们在家人没有这种福报,而且在家人的环境也远比出家人乱而杂,上事父母,下养子女,不但谋生的负担重,外境的引诱也多,特别是在美国的中国年轻父母,想到将来子女读大学的费用,每每觉得压力很重。因此,在家人要修行,实在不容易,不但错了方向没有人纠正您,也极容易感到疲厌而生退心。所以,在家人修行,顶重要的是要严格管理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我愿意再强调一次,这是我六十年中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br /><br />自己订功课<br />  怎样订您自己的功课呢?当然每个人不会相同。我也订过不少不同的功课,试验过好几种法门,我目前的结论共有四点,想贡献给大家。<br />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更变。<br />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内一定要止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止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止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什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彻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br />  第三点,要细心认识自己。先问一问自己,您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认识您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在家人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如果您对自己没有了解,不知道您的嗜好、长处及弱点,不明了自己的个性,很可能盲修瞎练,浪费时间,甚至于走入邪途。<br />  怎样去认识您自己呢?先从大处着手,细心体会一下您自己的个性。不要去想这种个性是好还是坏?也不要听别人这么说,就以为您是如此,而是要坦白找出您自己的个性是哪种类型。下面两个例子是比较偏向于极端的例子,您的个性可能介乎两者之间,不过也可以找出倾向。<br />  第一种类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为自己着想,将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怕和人结交,怕找麻烦,也因此不喜欢帮人?所谓独善其身,个性趋向孤独。这是一种个性的类型。<br />  另一种类型——你对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关心,却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替别人着想,有极强的同情心,有仗义打抱不平的胸怀,不计自己的利害,有时会弄得焦头烂额,不以为苦。为人慷慨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答应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骂。这又是一种个性的类型。<br />  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下,您是近乎哪一种类型。<br />  各位,这两种类型都不坏。您只要自己认清楚了您是近乎那一种类型,运用发挥您的长处,避去您的缺点,一样可以成功。我的所谓成功,是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br />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一种类型的人,我建议您先从修学原始佛教入手。四念住是一帖对症良药。如果您对于研读中国古文的经典没有问题,四圣谛、八正道等哲理及教法,都是好的,应该细心研究。倘您宿根深厚,一样可以得果。《金刚经》中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修学原始佛教达到的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受外境的影响。第一种类型的人,比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响,也比第二种类型的人所接触的外境简单,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br />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二种类型的人,我建议您读一读《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您的心胸放大。学大乘佛法,顶要紧的是冲淡我相,而扩大心胸是破我相的基础。第二种类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将心胸放大,则人我之分趋淡,分别计较减轻,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br />  至于认识您自己的弱点,是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或是自慢骄傲?唯有自己坦白承认您的幻躯有哪些弱点,方能设法避免,方能自己提醒,不走上造恶业的因缘,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须时时警惕的重要步骤。<br />  第四点,要尽量将你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这初听好像并不容易,其实并不难,养成习惯之后,效用很大。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最可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是布施。其要诀是将布施的念头常常放在心上,留心抓住机会。要记住凡是影响人们愈广愈大愈久的机会,即是功德福报,其作用也愈大。<br />  我们都已经是上了船的人,应该知道布施并不只是捐钱。布施有法施、财施、无畏施,范围很广。<br />  现在我将上面的四点再归纳一下,这是各位可以自己订的功课:<br />  一、要订立一个可行的早课。<br />  二、一年至少要认真参加一次七天或七天以上的修行法会。<br />  三、要随时检讨认识自己。<br />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修行,随时抓住机会。<br />  因为在家人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了您多少忙,所以健康对您十分重要。近年来,美国社会已经由医治疾病逐渐进步为预防疾病,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各位同修对这一方面的新知识,尽量接受。您身体健康,住世久长,修行、种福、积功德的机会也就增加,这非常重要。<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06: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