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才是真正的文圣与武圣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1.8.2006 22:32:1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最近在西安的考古界很熱閙一番,繼對秦始皇陵地測後,又對阿房宮遺址考測,得出結論,項羽沒有焚燒阿房宮。又有人説,此説法不凖確,幚項羽平反為時尚早。在我認為,項羽沒有燒阿房宮是武聖人,燒了阿房宮也還是武聖人,都應立祠廟祭祀這位武聖人。中國人到處建寺廟,供奉着跪拜着各種各樣的神仙和聖人。其中最多的是孔廟和關帝廟,一位是文聖孔子,一位是武聖關羽。其实中國人拜錯了文武聖人,文聖不應該封為孔子,而應該是倉頡;武聖不應該封為關羽,而應該是項羽。 <br /><br />孔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不小的,他是中國儒家的創始人。但中國文化並不單只是儒家,還有陰陽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佛教等多種學說,也就是說儒家學說不能涵蓋中國文化。孔子生前坎坷經歷,史書載: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鄭東門。鄭人或問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頭似堯,其項若皋陶,肩類子産。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儽儽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如喪家狗,然哉。然哉。”死後也未得殊榮。直到漢朝才得到利用和尊重。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孔子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和受到尊敬。漢平帝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到唐朝初,國子學所祀奉的有周公和孔子,且以周公为主,孔子配享。唐貞觀二年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加封文宣王。宋太宗追諡為“至聖文宣王”。元武宗詔加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嘉靖後穪為“至聖先師”。清順治定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br /><br />孔子實在不是文聖,哪位才是文聖呢?文聖應是倉頡,他是中國文字的創造神,他發明的造字“六書”,實在是功比天高。倉頡是黄帝的史官,他是雙瞳四目,“見鳥獸蹄迒之蹟,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說文解字序》還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倉頡造字的“六書”原指:象形、形事、形意、形聲、假借、轉注,後改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倉頡造字,有的人認為不足信,但又找不到足够的證據來否定。其理由是: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産物,豈能為個人獨創之。不錯,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産物,但如果没有專門人去收集研究,又怎能流傳使用呢。《傳書》言:“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倉頡作書,天雨粟。說明人類掌握了倉頡造的文字符號,能够使自然生産出更多的糧食來;或者文字符號的威力有似于龍捲風的威力,能將倉庫裏的粟米吹飛某地,謂之雨粟。總之倉頡造文字,大大推動了生産力的發展。倉頡作書,鬼夜哭。古代社會,生産力低下,妖魔鬼怪白天逞兇,夜黑為暴,人類無力抵抗。而倉頡造文字,使人類更快地掌握了生活經驗,提高了戰勝病魔的能力,妖魔鬼怪再也不敢白天逞兇,只好在深夜裏哭泣了。總之倉頡造文字,大大推動了人類自身的發展能力。倉頡作書,使中華民族跨入了文明的門檻。有了倉頡造的文字,可以闡述易學的原理,可以道出道教的眞諦,可以論出儒家的倫理,可以悟寫佛教的禪机,更可以學習馬列主義,宣傳孫中山、毛澤東、蔣中正的思想,還可以表述各自的主張、學說、理論、觀點、講話等。總之,如果没有倉頡造的文字,我們至今還處在黑暗蒙昧時代。倉頡應是中國人頂禮膜拜的文聖人。 <br /><br />倉頡是個什麼樣子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是怎樣造字的,誰也不知道。我個人猜測,他發明文字肯定有記載的,只是給强暴的秦始皇燒掉了,因為專制統治者最怕老百姓懂文字,有文化。于是後人只能在暴秦的灰燼中撿到一些殘骨破甲,依稀還能辯認出倉頡有雙瞳的人,掌握了造字六法。“倉頡”二字,含意甚為深藴。“倉”字,据《說文解字》釋“穀藏也,蒼黄取而藏之,故謂之倉。從食省。囗象倉形。凡倉之屬皆從倉。”段玉裁注:“藏为臧,臧即善,善而存之為藏。”意思是將好的穀子留藏起來,以備食之需,引伸為將古文字收集整理好,以備君王黄帝使用之需。“頡”字,一邊為“吉”,一邊為“頁”,為形聲字。形旁“頁”為頭,是思維的工具,聲旁“吉”,說明人類思維能力,已經提高到相當水平。“吉”字上為“士”,下為“口”。“士”者,反映了人的思維能從十歸納為一,又能從一演繹為十,能進行歸納演繹邏輯思維的人為“士”,從“士”的“口”中說出來的必定“吉祥”,能用倉頡造的文字來把握世界也必定是吉祥的。然而對於能給我們帯來吉祥的倉頡,對於倉頡造字的偉大功勞,在中國歷史上,在中國文化史上,都没有給予充分的地位。在中國大地上有多少間文祠以祭祀倉頡夫子,其祠廟哪有孔廟之多,其香火也不及孔廟鼎盛。更有之,随着“革命”的年代,大有人要革漢字的命,要取消漢字,要走拼音文字的道路。連現代文豪魯迅也大力詛咒漢字:“如果不想大家來給舊文字作犧牲,就得犧牲掉舊文字。”“方塊漢字眞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已死”。“倘要中國的文化一同向上,就必須提倡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匿名  发表于 12.8.2006 17:42:35
3#
发表于 31.8.2006 14:5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00:0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