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包拯与海瑞谁为头牌清官?(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9.2007 09:5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清官说少不少,说多不多,魏征、狄仁杰、寇准、况钟、徐九经、于谦、于成龙、林则徐......尽管我可以举出很多,但是和古往今来如恒河沙数的官吏数目相比,这个比例实在是太小。尽管清官廉吏的数量不算很多。但是“彼为巨盗,我为清官”,作为长期以来贪官赃吏的对立面,他们的形象显得高大而灿烂,一直格外引人瞩目。直到现在,以清官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等仍然容易形成热点。在刚才清官的列举当中,我有意遗漏了两个最有名的清官――没错,“北包拯,南海瑞”,中国古代清廉官员的代表人物,首推此二人。其实包拯是安徽合肥人,不完全算北方,只是他做官为政的地点多在北方。我曾在合肥参观过包拯墓,墓园临河而起,规模很大,建筑随势起落,苍松翠柏,虽然临近现代化的闹市,但是整个园内显得古朴幽静。那个著名的家训碑上“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的铮铮之言,至今留在脑海不去。
  历史上的包拯,乃科举进士出身而从政。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曾经向仁宗皇帝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赃官则是民贼。他任谏官时候,三次上奏弹劾外戚。他曾经出任京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改革苛政、发展生产、减轻民役为己任,提出宽民利国的为政思想,其中陈州放粮的故事被改编成戏剧,家喻户晓。北宋时候的开封府虽然地处京畿,但是民风粗砺,鱼龙混杂,一向号称难治。包拯后来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在一年内就将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惩治不法权贵敢于下狠手,致令那些骄横的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包公个人的生活也比较俭朴,“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虽然欧阳修曾评价包拯“少有文采”,而且比起北宋时期的名臣如韩琦、富弼、范仲淹等,他的政绩也许稍逊一筹,但其清廉公正的政风是不可否认的。
  在民间传说里,包拯富于传奇色彩,相传他是文曲星下凡,能够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可以“夜审阴,日断阳”,从村庄里小小的牛舌案到惊动朝野的“狸猫换太子”,都可以弄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老百姓的心里,包拯是青天,成为了为民作主的典型代表,他曾经坐衙的开封府成为了人们心中决断是非的最佳场所。包拯的清名传于天下,史书上说“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后来的很多文艺作品,都写入了包拯的形象,元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后来的小说《包公案》、《三侠五义》等,都有清官包拯这一人物,京剧里面的包公戏为数也很不少。可见包拯的身上,寄托了老百姓太多的希望和期待,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估计持异议的人不多。
  当然包青天说到底只是为了撑住赵宋王朝的一片天,是皇帝手下的一个能干的私人法官,他并不会也不会想到去触动统治阶层的整体利益。他惩办贪官污吏只能是些个别的案例,因为包拯再清,只能清其辖下,国土上的其余广大州府县治,又当如何?又比如说传为美谈的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虽说体现出包拯的严厉执法,但是龙、虎、狗内中所藏的封建等级思想也是昭然。总的来说,包拯的一生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官方和民间同时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一点能做到很不容易,这可能和包拯所处的宋朝当时整体上仍处在上升阶段有关吧。下面的海瑞与他相比就有点不那么幸运了。
  海瑞要论起知名度,在“文革”前的名声远不如包拯响亮,由于后来吴晗那出闹得风风雨雨的《海瑞罢官》,他开始成了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的清官。海瑞一生以刚直不阿名世,人称“南包公”、“海青天”。海瑞的脾气很直,他自号刚峰,其清名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刚直和较真,当然也由于这一点而让人嫉恨。他开始做官的时候就个性很强,见了御史不跪,遂有“笔架学士”之名。
  他曾经任淳安知县,自己在家磨谷种菜,自给自足,老母生日只买两斤肉。他在任上不但决不徇私受贿,而且敢于惩治豪强权贵,连大员胡宗宪的儿子他也敢修理,另一个御史鄢懋卿也因为貌似节俭,实为大贪而被他戏弄了一番。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得罪了严嵩一党,海瑞随即遭到了政治迫害,被迫退休之后,地方官曾清丈土地以定赋税,把海瑞家的土地少算了一亩八分。海瑞得知后,立刻公布出自己的土地亩数,不要占一点点便宜。直到严嵩倒台,海瑞又复出为京官,他看到世宗皇帝迷信道教长生之术,不理朝纲,海瑞就事先备好棺材,以死上疏,就是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言词激烈,把皇帝骂了一顿,希望皇上“翻然悔悟,日视正朝……洗数十年君道之误!” ,胆子可真够大的。幸好皇帝得知他已经备好棺材,看他是个书呆子,结果叫锦衣卫拷打了他一顿。
  但是海瑞的名声到底不及包拯,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自己的某些做法确实有懈可击。首先,在断案原则上,海瑞并不完全基于公正。对于疑案的判决,他的主张有点武断而且不讲理:“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这个断案标准完全符合封建礼法和等级的要求,当然为道德家所喜。然而,只要事实客观存在,法前人人平等,那么无论“屈”谁都是不对的,所以这段话完全不符合法治精神。另外海瑞曾经要求土地争议的解决一律要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这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草根农民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是很少使用书面契约来发生借贷关系的,这样一来,肯定有人在海瑞貌似公平的判决下蒙冤。
  海瑞的某些私德也为人所诟病:据明人记载他癖好易妾,一生娶三妻,倒曾经两次出妻,第二任妻子更是新婚即被逐出家门,房寰曾经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甚至在逾花甲之年,还纳了两个侍妾,以至引起妻妾相争,有两人同日自缢,成了时人讥评的话柄。这就使人对海瑞在生活中的为人,尤其是对待女性的态度存有疑问。海瑞还曾经为居家小德而逼死自己几岁的幼女,更加令人觉得其为人的刻板苛严。这些事情在男性主宰家庭的时代只是个人私德,但是总让现代人对海瑞的印象打了折扣。
  海瑞是足够清廉的,他为民请命的硬气没几个人能比,他死后竟然连殓资都没有,这一点包拯也及不上他。但是由于他的为人和脾气实在不招大多数人喜欢;官位不显又一生顽强地与权臣豪强搏斗,历尽孤苦;明王朝当时的整体衰弱,更使得他的所有努力如同沧海一粟,所以他被大书特书的机会并不如包拯。他所处的社会和官场环境比包拯要恶劣的多,所以他在官场的强硬坚韧显得尤为皎皎不群,有人称其为“古今第一真男子”,是很高的评价了。
  民谚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国人对于公正的期望,历来似乎只能寄于神仙、清官,最多再加上些行侠仗义的好汉。神仙本是缥缈之说,侠士可遇不可求,那就只有栏轿喊冤一途,期盼遇上一个清官主持公道。只是那么庞大的社会,岂是区区几个清官就可以匡正?企盼清官的情节来源于整个社会法治的缺失。有人说过只有跪着的人民,才期待清官,此言非虚。我们古时候是讲究以礼定分,以儒化法的,礼和儒都压在法的上头,特权阶层的人物才有最终的发言权。古时候定案问罪,多数并不以法为准,而是讲究合情、合理、合法,合乎礼,就可以构成枉法的理由。“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慷慨激昂,实际上却只流于口号,是当不得真的。
  依赖清官,这当然是一种基于人治的思想。“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再清的官也视自己为百姓的父母,还是要强调居高临下,替别人作主。而要替人作主,又完全依赖个人的品行和判断,即便是贤人也不等于就是完人,不会犯错误。如果个人的修为稍稍不够,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彻底的公心,难免会作出错误的主来。孟德斯鸠言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人治的弊端我以为也就在于此。大儒孔子曾利用职权杀掉了少正卯,所宣称的罪名只不过是心术不正,行为怪癖,喜欢辩论,不合道德等等。而这些指责,充其量是一些为人和思想上的分歧而已,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有史家认为未必属实,但是也无法证伪,如果这是事实,可见人治之恶端,实自圣人始。简单地依赖大人清明公正,并不是一件解决社会矛盾的法宝。
  尽管如此,我也绝不会去指责老百姓的这种“清官情结”。道理想来是很简单:有公平完善的法制么?没有,那好,请你马上致力于公平和完善。还做不到么?那好,请你做清官!不过说实话,我这些话虽然看上去掷地有声,其实已经让了几步,终究是有几分苍白无力的了。但是纵然有点无力,也比无为要好得多!清官群体总是一份珍贵的社会财富,不仅仅是聊胜于无那么简单的。清廉是一种操守,是一种至少可以在贪污腐败盛行的社会中,给人带来一点慰藉和温暖的东西。“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金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包拯的诗句里面,凝结着中国千年来深厚的道德力量,哪怕这种道德力量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如暗夜中的萤火,哪怕它只能够照亮自己和自己身边的那点立锥之地,人们毕竟还需要一点信念的指引吧。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人们如此敬仰包拯海瑞,无非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公廉。包拯墓园内有井名“廉泉”,相传贪官不敢饮。倒不知如今的大小官员、衮衮诸公,可都能欣然坦荡,心平气和地笑掬一捧饮?
2#
发表于 12.9.2007 18:3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2.9.2007 18:38:17 | 只看该作者
论效果  包拯 的影响力大

海瑞这样的 不过是一个不怕死的粪青而已---它的特别不过是读书读得不错  

但是 做事情的方法不入同一时代的其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9.2007 11:49:18 | 只看该作者
清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力在,而且人正直。

其他的么,干了一辈子,不给自己些好处,不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3.9.2007 12:4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玫瑰 于 13.9.2007 12:49 发表
清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力在,而且人正直。

其他的么,干了一辈子,不给自己些好处,不是人~


单线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3.9.2007 12: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3.9.2007 17:13: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小子盗世欺名

顶多是没把朝廷的东西往自己家哪。哪里比的了文哥。把家里的东西贴给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3.9.2007 17:2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慕尼黑不眠夜 的帖子

除了这么多典型。。
归根结底。。差不多都是要怪那头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08: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