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最欣赏的一段对话, 世人皆有所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2008 11: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请教予盾
问:做买卖不应该以次冲好,短斤缺两,欺诈顾客,忽悠顾客买自己的产品...对吧.有几个商人能做到啊.如果能做到就不赚钱了.有的黑心商人甚至于人的生命不顾,不择手段.食品添加剂苏丹红...

答一曰:你若能做个诚实的商人,本着一颗服务大众的心理,童叟不欺,可以肯定,即使你命中无财(以前很少行财布施),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因为此刻的你,行的是大布施,心量大故。量大福大。黑商表面上能暂时赚钱,不能说赚,是偷,怀着一颗盗心去偷,这种做法是很折福的,所偷的皆是命中有的,自己前世修得,命中若没这个财去抢都抢不到。因起盗心故,命中本该有的十之八九很快化为乌有。君子乐得做君子,小心冤枉做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对曰:法界的事情不是我们可以用语言或者用肉眼来评价的,要知道我们任何事情的当下都贯通着三世,如果业力凭着当下的努力就可以转变,那真是比佛还厉害了,佛可以空一切相化万智,却不能既灭定业,你说的话很积极,但并不真实,这个世界上好人没有好报的实在太多了,坏人可以享福而且善终的,也实在太多了,我的眼前就很多,这又怎么解释呢,所以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的来评价法界的事情,并不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就可以改变当下的,那要看业力的深浅,你的仇家,并不是对他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解恩怨的,可能要说百句,万句,或者几世,一点点的去感化,意思就是说,并不是这一世你尽心尽力的做一个好人,就一定能当下改变你的某些业力的,可能要到下一世对不对,所以有很多好人在当下并没有什么好报,只能说改变了贯通三世的某些因果.如果真的象你说的这样,那根本就不需要佛来教化我们了,因为好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很多好人到最后,他们之所以动摇了做好人的信心,不就是因为你说的话并不是真的吗

答一曰:看你怎理解了,业力能否当下转变,要看当下发心的真诚度,举个例子,如你所说“好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很多好人到最后,他们之所以动摇了做好人的信心”,这些好人为什么会动摇了做好人的信心?他做好人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好人有好报?见不到好报就退却信心了?若是做好人只为了有好报,你想想这发的是什么心?是贪心呀!基于一己私利或一家、一个团体的私利呀!这种发心怎能把业力转过来?要当下转业力为愿力,必须彻底放下“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一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丝毫为自己。比如说念佛,念佛能否治愈绝症?有人可以,大多数不行。什么道理?能治愈的是真念佛,不能治愈的仅是口中念佛,心里依旧念“病”。好人没有好报,那是旧业未完全报尽,若他不是好人的话结果一定更糟。一个真正的好人,被人打死了,能始终保持不生一丝毫的嗔恨心,世间人看是好人没有好报,而佛告诉我们,此人已消了无量劫的生死重罪。(可参阅《赠一阿含经》,有例子)坏人可以享福而且善终的,那是他福报太大,寿命到了,仍有余福。但因他行坏故,很可能前世所修的本可以享受无量劫的福报,在短短几十年光景耗尽无余。

对曰:好难,在这个末法时期能够做到象你说的这样的人真的太少,简直没有,不象正法住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能得到开悟甚至解脱,而现在当今的社会,能够成就的真的毕竟太少了,佛也早知道我们根本做不到了,所以只能到下一次轮回时再来不辞辛苦的教化,倒驾慈航这个词语就是这么被我们这些冥顽不灵的众生折腾出来的,所以我说师兄你的话是很积极向上的,但并不现实,非善巧方便了

答一曰:人身难得,佛法更难闻。今生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那是无量的善根福德现前,若不发大勇猛心把握,下次遇到佛法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很可能贤劫千佛灭度,自己仍在三恶道无法出离。纵得人身,能闻正法,听到的还是这些劝我们发大心的教语。我们无始以来流转六道,皆因对这些决定现实的教语不能信受奉行,被六道迷惑了,以为六道里的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才是现实之法,更有甚者,连因缘果报都不相信。一个众生若能发大心,且能保发心不退,可以说烦恼已经开始转向菩提了,真能处处起心动念无一丝毫自私自利,见惑中的身见破了,虽然离断尽见思烦恼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能保证不会堕落三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等弥勒下生,遇佛授记。佛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很难发大心,故特为末法众生演说净土法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往生净土的条件,佛在经典里说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烦恼特重,被所谓的“现实”蒙蔽,真的很难发菩提心,偶尔发个次把,但没几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幸好藕益大师为我们进一步解释“菩提心”:深心切愿求生净土,是名无上菩提心。发大心念念为一切众生我们做不到,深心切愿求生净土还是可以的,关键是否真信真愿真念佛。 菩提心,即“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第四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往生净土后,菩提心才能真正落实。

对曰:十方三世都在你一念之间啊,生佛不二,空有不二,禅净不二,显密不二, 什么是佛什么是我们,你这样的说法有违佛道印祖开释过,"无所见之见乃真见了"自然是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了,有形之净土最高境界也是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无所见之见乃真见了"这话虽然是净却有浓浓的禅味,禅宗大德却经常跑来开释我们,参禅不如念佛.禅是体,净是用,禅净本就是一体.莲宗宝鉴上一开始就说,禅净本来就是一间屋子,只是后来的弟子非要把这间屋子中间弄起栅栏垒起墙头来, 大部分人认为禅宗不适合现代人学,那何为净土宗的往生,往生是指你死了以后还是说当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禅宗讲的是当下,净土宗讲的是往生,其实就是换了个名词,弄的你心里就有分别了?你这一念分别就又造了八万四千个生死,你知道吗?那佛为什么又讲禅又讲净的,既然都一样了,干吗把不二法门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那是因为善巧方便,因为当机而说.我并没有否定师兄说的话不对,而是真的不当机,世人不能理解的,非但不是善巧,还说不定让顿根的人留下口业,这样哪里是教化众生,可以说是送人家下地狱了,禅与净土别无二别,那为什么佛却分别道出,就是因为净土在末法时候众生的根性可以接受,而禅宗不好接受,但仅仅真的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我们却彼此分别,实在可悲, 我并没有否定师兄,看的出师兄善根雄厚,只是希望师兄再精进些,如果老是这样类似的解释,然后世人再跟着去理解,法不灭是不可能的了,法为何要灭,我们学佛之人难辞其咎的. 我看到师兄每次给人解释问题的时候真的有些教条化和理论化,确实说的头头是道,师兄的法执真的太重,世人妄见有法,其实实无有法啊,希望师兄精进, 一个个都说末法众生的业力大,根性差,我说这些话纯粹是推卸责任,世俗,虚伪的话,法灭是因为被我们这些学佛之人糟蹋灭的,难道不是吗,法会灭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责任,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学偏的话,那世人怎么对佛法理解的越来越不正了

答一曰: 十方三世,不离当念。这是佛说,决定是真相,佛也告诉我们,一弹指顷为60刹那,1刹那间有900念头生灭,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个念头生灭,末学是感觉不到了,也就是说,末学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所知道的仅仅是很粗很粗的念头而已。末学该如何把握“当念”? 生佛不二,空有不二,禅净不二,显密不二,这是入不二法门的境界,末学没入,生佛、空有、禅净、显密等等不二对末学来说真的太玄太玄,拿较容易理解的“自、他”来说吧,自他不二,我们能少点自私自利,少点贪嗔痴慢就很不错了,有多少人能把所有的“他们”都当成真的自己呢?放不下“自我”,依旧分自分他,怎入不二法门呢? 印祖:无所见之见乃真见了。这说到理上了,层次太高太高,末学契入不了。心经说过“五蕴皆空”,可末学也“空”不了,针扎我的手,我会感觉很痛很痛,怎做到无所痛呢?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师兄,我们是不是犯了一个错误,只讲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的平等而忽略了身边一切事物的平等?平等心怎去修呢?有自有他的观念算真平等吗?我们谈“不分别”是不是只停留在文字的层次上?认为别人在分别,这个念头不也是一种分别吗? 如示,末学的确执着很重很重,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佛座下的各大阿罗汉没我的份,六祖接引43位上上根性的众生,也没我的份,根性劣呀!象我这般的人若不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师兄您说说还有没其他法子?

对曰:关于你如何把握当念,其实很简单,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无非就是佛让我们不要执着时间的相,的确有些微妙,其实如来的法比你做什么学什么都简单,只是佛要是直接把话就那么简单的说了,恐怕没一个人会相信,十方三世,无非是空间和时间的相,你说你所知道的都是很粗很粗的念头,说到这里师兄又在分别念头的粗细了,师兄要在这粗细的相上说法,恐怕说三万大劫也说不完,而且你的法因缘于相,又归于相,你又得到什么,那就等于佛这49年又白说了说到不二,佛法本身就是不二法门.一真法界,怎么能有两个定义,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若有二意,就非佛法了,佛法非佛法,理从事中来,纸上谈兵当然没有意义,很多人四处求法,哪里知道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就是佛法,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很多得道的大德都说,什么是佛?他们说无事的凡夫就是佛,一点不假,缘来则应,缘去则散,针扎在你身上,你当然会疼了,没说不让你疼啊,疼就疼了,不是让你天天惦记着我的手那次被扎的好疼,也不是让你因为疼而起心动念,下次他疼他的,你是你,疼就让他疼,你别动心就行了,不执着不是说让你不做事了,不执着不是说让你非要疼也喊不疼了,很多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用做事了,这样的人都是在抬死杠.你说你怎么也空不了,那我问你,你要想空什么呢?自性本来清净,妄本就是空,明明就是空,你却非要再去空它,你又空了什么,宣化上人就开释过这个问题,他说世人是妄上追妄,修行的人是头上按头,原来又是一点不假,佛说的不算,这些大德一次次不辞辛苦的倒驾回来开释,真的是徒劳了很多人总认为有个法,可佛说了49年都在说无法可得,法不孤起,那是仗境方生,若无你无我,又有何法可说,平等心如何修,其实根本不用我来告诉你,佛天天在你耳朵边上唠叨,你却来问我怎么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是无上的正等正觉,什么是无上的正等正觉,是无上的正确的平等和无上的正确的觉悟啊,我们再来看看佛菩萨们发的愿,第一个就是:"若有一未成佛者我誓不取正觉"那好,现在我来问你,你成佛了吗?我成佛了吗?好象我们都没有吧,那好了,再回去看看佛的愿,有一未成佛不取正觉,哈哈,说到这里了,起码咱两害的佛没取正觉啊,这话我们几乎天天能听的到,请师兄仔细参透一下吧,很有味道的,我已经反复参了三四个月了,虽然仅仅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一个佛愿而已,但是多么的阿耨多罗啊,你若能明白的话,自然就知道怎么去修平等心了其实佛法似海,唯信着能入,真的又是一次一点不假啊 ,所谓的善根就是指我们信的程度的深浅,菩萨们坚信佛的话,没有半点的置疑,佛怎么说他们怎么做,好不犹豫的,所以他们成了充满法性的法身大士,不用师兄非要说这个我做不到,那个话我不理解,你只要除去心中的迷惑,不要去想那些迷惑,佛怎么说就怎么做,你当下也是法身大士了, 

答一曰: 真能不执着,已经超越三界了,针扎手应该不会痛吧,因已“无我”,无我自然无我所。心里还有痛感,最起码表明自己还离不了这个针扎手的痛相,别说不动心,人不跳起来就很不错了 参话头末学还没这本事,离开心意识曰参,第6识不去分别,第7识不去执着,第8识不落印象才是真正的参。 自性本自清净,话是不错,可末学没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此之前,一大堆的烦恼缘何而生?太多太多了,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年纪渐迈的家母,背着书包的女儿......,如是一切,能离得开这些境缘去谈般若吗?我是离不开的,相信大多数的同修如我一样。法身大士,以法界为身之士,一切有情无情皆是我身,众生苦即我苦,众生病故我病,他们的这种尽虚空、遍法界的心量怎么修来的?净业三福,佛在经典里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是十方三世佛成佛的正因,净业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我们不从这开始修,逐步拓开心量至虚空法界,是不是没了底气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于一切法不执着、不分别,这是佛对上上根性的众生讲的,这类众生在正法时期早就度尽了,剩下来的是我们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五戒十善;一向专念于阿弥陀佛等等诸多教诲,这才是对我们说的,都是分别执着呀。
2#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11:16:57 | 只看该作者
对曰:"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这话说的好,让我想起楞严经上的一句话,"理则顿悟,事则渐次"意思差不多吧,我想问师兄的是,如果前面的理根本没有明白的话,那后面的事,如何渐次呢去修呢?举个例子来说,你要去朋友家做客,要走到朋友家的确需要一步一步的去走过去,但是倘若你连你朋友家的方向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话,怎么走?看的出师兄真的在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的走,但走到哪里去真的是不知道了,现实中,当今这个社会,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也算真的不少了,很明显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走师兄所说的路子,却又为何成就数目甚少呢?估计说到这里,一般的人又开始在身外找借口了,什么业障深?魔道重的?把责任都推在身外了,口口声声这样说的师兄大有人在的,我绝非妄言.
   
楞严经上提到了渐次,但圆觉经上不是这么说的,圆觉经上说:"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知离即觉,亦无渐次".为什么到了圆觉这里却连方便与渐次都否定了呢?圆觉经上又有一句话:"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皆不可取",金刚经上说:"非法,非非法."这里就是指的当下,无所取,无所弃.再回来说针扎在手上的例子,针扎你手上会疼,的确会疼的,佛从没说过不让你疼,只是反复的告诉你,疼的这个不是你的真汝心啊,对不对,我想师兄应该能承认这话.理就在这里,师兄说摆脱不了疼痛,呵呵,不是你摆脱不了,我也摆脱不了,那个疼佛菩萨也摆脱不了,南怀谨老师开释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说的很好,拿来引用一下,他说:"了生死不是了你肉体的生死,而是了你心中的爱憎."我一想是对啊,佛菩萨一次次来的时候,他们的那个肉体也没摆脱生老病死啊,象三藏法师,宣化上人等等很多大德,他们到了最后都示现病痛状态,你去问问他们,疼不疼啊,哈哈.记得宣化上人在给你弟子们讲完六祖檀经的时候,就问弟子们:"我讲了一天了,你们也听了一天了,你们累不累啊,要是累,那还是凡夫,要是不累,那就跟外面草木石头一个样,那你们到底累不累啊"哈哈,看这话说的多么好,拿来对照对照师兄吧,师兄说手会疼,又想着能让他不疼,你看,疼与不疼,是不是都落偏了啊,空因有而有,有因空而有,死因生而有,疼当然是因不疼而存在,烦恼因快乐而生,似乎师兄非要拧着找一个相了.能不落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11:17:32 | 只看该作者
圆觉处处讲当下,楞严处处讲渐次,哈哈,很矛盾吧,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一真法界从来不二的,圆觉是体,楞严是用,很多大德都讲过这么一个例子,灯与灯光,有灯自然有光,有光也一定有灯,灯是体,光是用,本来就不可分割的一体,你能说在我家放一个灯,我家不亮,你家那里亮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手会疼,你如何面对手的疼,就是圆觉的理,手再疼,那就是楞严的修了,修到什么程度呢?修到你能转境界就可以了,针扎手,这是境界,你疼是因为你跟着这个境界跑了,但是这个疼的心,又不是真正的你,能知道疼的哪个,其实他根本没疼,不但没疼,还从来没生过,也一样没死过.倒驾的大德们,粉碎虚空,坐一微尘中都能转大FA LUN,这就是心能转境,也是佛的伟大秘密之处,而我们只是成天让心跟着境跑.好象疼与不疼不是问题的重点了.
      
手疼仅仅是个例子,它代表的是我们遇见的一切境界,佛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怎么才叫用智慧面对,一提到这里,大部分人都会以积极向善的论调来说,就以为是智慧了,可六祖为什么又提出不思善,不思恶的说法,这些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去领悟的,迷时千卷少吗,我把论坛灌的洪水泛滥好象也是毫无益处的,办法很简单,把佛和大德们说的话,谨记于心,不用记很多,只要是佛说的,随便记几句就行,然后经常反复思量思量,吃饭也想,睡觉也想,走路也想,拉屎也想,日子久了就自然会通的,怕的是你没这样去做,仅存的有心人,估计也都跑到六祖说的思善里面去了,转转悠悠就这样成了末法了

可能有人会反对我这样说话,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拿着佛的善巧,当究竟,正如楞严所说,:"以指指月,指非是月"弄的最后连自己手指头都没了,岂不可悲吗,又或许是我希望师兄们精进的速度过于急切,我总觉得,我们的责任着真的很大,我们影响着整个末法的众生,佛法既然都知道如此的难闻,既然我们闻了,却又把他毁掉,当然,我们没有一个人想他毁掉,但却有一天天的衰落,或许我们的路真的走错了,我们需要结合事实去说话,去思量一下,不要再夸夸其谈的把法灭的责任全部推出去,说的好象自己很明白,什么事都不关自己一样,真的希望师兄们都能再精进,而我看到的却是很多师兄,以为眼前的法就能成就而停止不前,从此满足现状,但有句话我必须说出来,末法的法灭,外面的人无所谓,但我们学佛的人,难辞其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1.2008 11:18:21 | 只看该作者
答一曰:全修即证,全事即理。

我想去朋友家,但不知道路,可以问人,佛不妄语,他老人家指的路应该不会错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了,会找到的。总比不肯一步一步走,只光猜想着朋友家是个怎样子的要实际。
所能见的成就者当然是少数的,并不是方法不对,而是这条路太漫长,佛告诉我们,从初发心到究竟圆满佛位需历三大阿僧祈劫,三大阿僧祈劫是个什么概念?阿僧祈为52位数,单位是劫。世界的一次成住坏空曰一大劫。短短几十年中若真见到个成就者,那真是稀有难逢了。

佛说“理则顿悟,事则渐次”,这是真悟后的境界,真入不二法门,原来三大阿僧祈劫乃至于无量阿僧祈劫亦如一念,念劫圆融。十方三世亦是一时一处。我们去北京还要买机票,几点起飞几点到,身在此地就不能同时在彼,生在新社会也回不到大唐盛世,不二法门入了没,没入。

痛的心是不是我的心?佛说不是真心,有真就有妄,有真有妄落二了,真与妄是不是一?真是不是妄?真心与妄心是不是同一颗心?一念曰真,有二即妄。是一或二,源头只有一处。
(佛菩萨一次次来的时候,他们的那个肉体也没摆脱生老病死),那是因为我们眼睛出了毛病,只能见到佛的应化身,众生用的是生灭心,故所见一切相皆有生灭。上等根性的众生能见佛的报身,永恒不灭。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可见《无量寿经》。佛为什么示现生老病死,示现灭度,阿含经里有说明,这里不多说了,能使一切有为法不变易者,无有是处。

知幻即离,知离即觉。层次太高太高!我们这种根性决定不能马上“顿”到,哪一天,有人对你说,你的眼睛是“幻”的,应当舍离,我们能离吗?经典有一故事,说是一罗汉入城托钵,有一女人见到罗汉而起贪欲,罗汉当即把自己的眼睛挖下来,先破除女人的贪欲心,随后为之说法。这位罗汉是真知幻了,故能舍只眼睛如唾沫般容易。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支解身体,终不生一丝毫嗔恚,我们被别人骂几句,也能气上个好几天,知幻即离,这是“知”是真知还是假知?这个离,如何顿离得了?

心能转境,则同如来。怎转?说转就能一下转了吗?黑夜也是境界,为什么还要点灯?心念一转把黑变百岂不省事?只要你未断尽分别执着,自性本具的光明未透露之前,你的境界永远存在白天黑夜。

佛告诉我们要用智慧面对,但佛也说过,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般若智慧由定而来,因戒而得定,我们不从戒律入手,如何开慧?六祖提出不思善,不思恶,那是“自净其意”,众善奉行而不以之为善,不着善相,诸恶莫作亦不见他恶,护住自己清净平等之心。您抓住佛说的几句话反复思量,请问这是思善还是思恶?若您认为这是既不思善亦不思恶,那究竟是思个啥?思空?思有?积极向善的论调在经典里比比皆是,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闻就闻到了,行呢?闻思修三慧,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以指指月,指非是月。您不顺着手指的方向能见到月亮吗?换句话说,你不按照经典里的教诲,认真落实,能契入经典所指向的境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2.2025 18: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