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66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不必再与某些肤浅的ID纠缠,因为他们不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6.2009 10: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0:05 编辑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如果你有跟反基们辩论的意向,请先看这边



不必再与某些肤浅的ID纠缠,因为他们不配。



--------------------------------------------------------------------------------





你配做反基督者么


提交日期:2004-12-23 关天茶舍

    因为电影《鹅毛笔》,我很欣赏这个被艺术加工了的萨德伯爵。里面有句台词我正好拿来用一用“做反基督者?你还不配!你只是个爱发牢骚的无赖。”
  
  其实爱发牢骚的人当然没底气自称反基督者,因为他头顶上始终有位天才的尼采高不可攀。如狂人呓语风格并不十足到位的方舟子。
  
  下面我们来借助西方哲学简史对做不来“反基督者”,空具义和拳外壳的同学进行基督教科普。
  
  首先,基督教哲学及其影响是西方文明不可摆脱的核心话题之一,网上刮攻击基督教之风大概跟中国拒绝和轻视哲学基础教育有直接关系。基督教哲学从教父时期到经院时期,经历过两次重要论战:是否接受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是否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
  
  前者终于圣·奥古斯丁的“信仰与理性同一”;后者终于圣·托马斯的“信仰与理性各行其是”。这后一项结论和原则,预示了启蒙主义和理性自由,伴随自然科学的解缚,于文艺复兴前后的全面勃兴。
  
  反基督教道德的武器主要是“怀疑论”。但怀疑论若不是作为否定辩证法的动力,而是为怀疑而怀疑的极端,那么它将直面两个困境:“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怀疑一切结论,本身就是独断论。
  
  尼采反形而上学,最终还是走向了唯意志主义的形而上学—畏惧对女人进行道德实践,这就是失败的预示;福柯强调知识谱系学,认为从中世纪基督教到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始终是“控制”的延续,任何话语和批判不能越出这一结构。所以他不能回答:其对知识的考古学本身又怎能超然而旁观呢?
  
  方舟子等人还做不到绝对的皮罗主义,因为怀疑者在行一种创生中的死亡,这个负担太沉重和深刻了。
  
  我所见的“反基督教”言论多在重复(甚至不及)千年前异教学者对《旧约》内容的质疑,却不见他们触及存在主义和自由主义中所蕴涵的保罗神学新解和“新约”的人本主义宗旨;拿撒勒的基督在同观福音书中始终强调其两个宗旨:“灭绝智慧人的智慧”(此由保罗在传教中宣扬和实践,借以反对希腊抽象思辩);“主渴望怜悯而非献祭”。当有人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摩西训诫时,基督回以“爱你的邻人,并为那逼迫你的人祈祷”—“经上说...但我教你...”这是道成肉身的神之子,向凡人言说可言说之理:一切惩罚的手段都是恶的,所以我(凡人)让爱从我出,而不让惩罚和训诫从我出,否则就是妄想用自己头脑的力量言说一切和评判一切,代上帝行事了。(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理性话语只言说可言说之物,并消解那些不必要和虚妄的哲学问题)
  
  方舟子等人用逻辑推论专注于《旧约》中的“恐吓”教条和故事,这一方法论特征很像基督驳斥的犹太祭司和文士。后者维护和抽象化教义,目的在于巩固其特权地位;那么前者意图几何?我看不透,因为望文生义的解释圣经,既不能让信的人不信,也不能让好感于基督教的人转生恶感。
  
  我只阐释一点,如何理解死亡。
  
  原罪之“罪”,根据词源学考据,乃意为“责”。祁克果认为这蕴涵着人犯原罪这一事件中,必然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亚当象征着人类的婴儿时期,其恐惧与好奇同一。因为接触外物的能力和数量有限,“恐惧”只意味着怀疑他物是否伤害自身,而不固定在某一特殊事物之上—同时,好奇纠缠着“恐惧”,陷入“欲罢不能,欲行又止”的境地,当“与神具备同样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诱惑出现时,原罪便发生了。“撒旦”一词愿意为“退去!”,当彼德不愿基督行神意而付死的时候,基督也高喊了一声“撒旦!”—“退去”所指的意念,与其说是人违抗神意,不若说是康德所谓“理性越出自己的领域,而向抽象的高空上升”;在黑格尔的理性神学中,“上升的理性”终于认定自身“在绝对精神上与上帝同一”了—一切可能性都指向终结了的必然结论,而这一前无古人的高峰则顷刻面临着体系的瓦解。
  
  《旧约》的故事只教你“畏惧”,畏惧死亡。加缪的荒谬以死为核心:当我面对生命终结的时候,一切价值都失去颜色,只有生命的延续是唯一价值。当人具备了成年人的理性后,他的好奇心在遁去,与好奇相纠葛的“恐惧”转而固定在引起伤害的人和事物上,成为具体的“害怕”。面临死亡之前,人们淡忘了当下恐惧所不得不行的“抉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保护我们免遭伤害(同时亦断绝创造力和更宽广的对话领域)的贝壳。直到生命要终止了,他才意识到面向世界进行选择的权利被剥夺—这是人们怕死的根源和可悲之处。
  
  死,象征着有限的生命和一切必然性所引起的反感;永生,象征着无限的选择和可能性所昭示的活力和新生。
  

-------------------------

  真的反基督者,我欣赏而不推崇之。因为他们不是被意识形态所束缚之人所能轻易理解的。比如尼采这个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的天才批判大师。而虔诚的清教徒康德比试图统一马克思主义和“自由学说”的萨特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存在主义神学。

  新教理论否定关于得救的任何结论,得救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确信感的增强,乃一以有限目标行实在之事的过程。我可不想下定义,那是政治课考察的方式。圣经和基督教无关?我没有此意啊。

  范畴的混淆是问题谬误的根源。“善、恶”是属于人类的道德属性,埃及人的长子被杀,摩西只是个警告者;摩西进攻杀死不敬神的同族,是在摩西与神对话后,得知神已转身不顾后的自行所为。这说明,神并没有赋予任何人惩罚别人的特权。及至训诫,基督也否定了“先知”们的这项权利。


    你们不可能恨基督徒,因为你的亲人没有死于基督徒刀下

  你们不可能恨基督,因为你不像犹太祭司那样因基督而被挑战了权威。
  
  所以,你们只是为了虚拟的快感而非必要的知识,而散发着针对某一目标的攻击言论。只因为基督教不会因为你的言论而全球追杀你。


我不反对,甚至欣赏很多批判基督教的人,因为这不但因着言论自由,更在于他们对思想的贡献。我所说“配不配”在于提醒一些人,不要为了“反基督”的虚幻快感,耽搁了自己的真理性进取

  其实我是准基督徒,我的观点是:已经受洗的朋友没有义务受这些所谓的反基督者攻击其信仰,他们可以在言论上不容忍.
  
  若做不到尼采和萨特的旨趣和深沉
,就不要来用转来转去的几篇肤浅文字来显露某些人幽默感的贫乏了
2#
发表于 8.6.2009 18:39:03 | 只看该作者
配不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东西有没有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基督教信仰强烈扭曲基督徒们的人性。我论证过了,欢迎你反驳:

    1)基督徒们相信“圣经”的记载都是真实的。
    2)“圣经”记载了耶和华/耶稣多次大规模屠杀婴儿,甚至__使_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这样令人发指的暴行。
    3)因此,基督徒们相信耶和华/耶稣真的大规模屠杀婴儿并且干过_使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这样的事。
    4)但是,基督徒们不仅不谴责这样的暴行,反而是赞美!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基督教信仰强烈地扭曲了基督徒们的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19:0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0:11 编辑
配不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东西有没有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嘁哩喀喳 发表于 8.6.2009 18:39


又在用某ID的看家本事:两回事法
每次讲到你的死穴,就拿 “不是一回事” 当借口来搪塞。

连自己这回事都没弄明白,还急着管别人那回事。

告诉你,我们的信仰跟你鬼扯的歪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某ID声称自己是“研究基督教的专家”,有证书不?
某ID声称自己前后颠倒纠缠不清的歪理为 “严密的论证”,要脸不?
某ID自己不知道活着为啥,还满大街嚎叫“拯救人性”,可笑不?
某ID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幼稚不?
某ID十年如一日重复几句扭曲的观点,无聊不?
某ID拾前人牙慧装做自己的论点,无耻不?
某ID自己不当中国人,还大吼“反基救中国”,虚伪不?

跟这种ID辩论,是人都觉得丢份。
对这种ID,直接采取藐视,鄙视以及蔑视的态度。
对这种ID发表的言论,丝毫没有反驳的意义,一律当P放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6.2009 20:20:46 | 只看该作者
又在用某ID的看家本事:两回事法
每次讲到你的死穴,就拿 “不是一回事” 当借口来搪塞。

连自己这回事都没弄明白,还急着管别人那回事。

告诉你,我们的信仰跟你鬼扯的歪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某ID声称自己是“研究基督教的专家”,有证书不?
某ID声称自己前后颠倒纠缠不清的歪理为 “严密的论证”,要脸不?
某ID自己不知道活着为啥,还满大街嚎叫“拯救人性”,可笑不?
某ID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幼稚不?
某ID十年如一日重复几句扭曲的观点,无聊不?
某ID拾前人牙慧装做自己的论点,无耻不?
某ID自己不当中国人,还大吼“反基救中国”,虚伪不?

跟这种ID辩论,是人都觉得丢份。
对这种ID,直接采取藐视,鄙视以及蔑视的态度。
对这种ID发表的言论,丝毫没有反驳的意义,一律当P放掉。
暴力美学 发表于 8.6.2009 19:05


哈哈哈!我的论证你反驳得了吗?反驳不了,还要假装是你不屑反驳,太不诚实了吧?

基督徒嘛,嘴巴的硬度和脸皮的厚度,我一贯是佩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0:35:18 | 只看该作者
某自以为是的ID肤浅猥琐的辩论目的被人识破之后,只能用大笑掩盖自己的心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1: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1:22:07 | 只看该作者
在爱中行走~分享德兰修女的一些话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你耗费多年所营造的东西,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最简单的事,犯错;最沉重的挫败,灰心;最大的缺点,坏脾气;最低劣的感觉,怨恨;最宝贵的礼物,宽恕;最愉悦的感觉,内心平静。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希望大家都能够宽容、快乐。而且不要忽视你将要遇到的困难,“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1:23:57 | 只看该作者
>>Näher

als die Luft zum Atmen

Näher als der Ring an deiner Hand

Näher als ein Sonnenstrahl und

Näher als dein Schatten an der Wand

Gott ist da

Zum greifen nah

Steckt in unsrer Haut

Jesus<<



>>Jesus, ich danke Dir dass Du mich liebst. Ich öffne Dir mein Leben. Ich bekenne Dir meine Schuld und bitte Dich um Vergebung. Ich danke Dir, dass Du am Kreuz für mich gestorben bist. Von heute an will ich Dir mit allem, was ich bin und habe, gehören. Danke, dass Du mir einen neue Beziehung zu Gott geschenkt hast: Mache mich zu einem Werkzeug Deines Friedens.

Am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1:3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1:44 编辑

麦克阿瑟将军的祷告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使他坚强到能够认识自己的软弱;
勇敢到能够面对惧怕;
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
在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
恳求塑造我的儿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
引导他认识你,同时又知道,
认识自己乃是知识的基石。
我祈祷,
愿你引导他不求安逸、舒适,
相反的,经过压力、艰难和挑战,
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
并学会怜悯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的人。
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心地纯洁,
目标远大;
使他在指挥别人之前,
先懂得驾驭自己;
永不忘记过去的教训,
又能伸展未来的理想。
当他拥有以上的一切,
我还要祈求,赐他足够的幽默感,
使他能够认真严肃,
却不致过分苛求自己。
恳求赐他谦卑,
使他永远牢记:
真正伟大中的平凡,
真正智慧中的开明,
真正勇力中的温柔。
如此,我这作父亲的,
才敢低声说:「我没有虚度此生。」

——麦克阿瑟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21:41:24 | 只看该作者
三位一体
作者:甘力克 | 出处:《寻寻问问》

“三位一体”的英文(Trinity)源于拉丁文trinitas,意思是“三”。基督教信仰建基于“三一神”教义之上,可是遍查整部圣经,也不见“三位一体”一词,因此教会历史上不时有人(尤其是异端的创立人)声称三位一体教义不合圣经。

也有人说三位一体教义不可置信——因为不可理解。阿他那修信经(Athanasian Creed ,C.AD 500)论到“三位一体”说:“......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

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名著《爱丽丝镜中世界》(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有一位“白皇后”,她有一个怪习惯,就是每天进早餐前必先叫自己相信六样不合情理的事——有人觉得这正是基督徒接受三位一体教义的写照。

也有人觉得三位一体教义不关痛痒——即使这教义是真理,可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重大意义?三位一体教义的讲论就算“叫好”,也肯定不会“叫座”。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三位一体教义?这教义合乎圣经吗?可信可解吗?与日常生活有关吗?

不合圣经?

“三位一体”一词的确没有在圣经出现过。第一位提起“三位一体”的神学家,是主后约一百八十年的安提阿主教提阿非罗(Theophilus of Antioch)。不过正如布鲁斯(F.F.Bruce)指出:“有人以为‘三位一体’一词没有在圣经出现过,‘三位一体教义’就一定不合圣经——这说法实在愚不可及!我们莫要给人误导了。”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犹太教信奉一神(参看申命记6:4),希伯来人的一神信仰,与他们邻国的多神信仰大相迳庭。新约圣经也毫不含糊的说:神只有一个(约翰福音5:44;罗马书3:30;提摩太前书1:17;雅各书2:19)。

第一代基督徒经历了两件事,从此刷新他们对神的认识。一、门徒亲眼目睹耶稣在世的服事(并耶稣死而复活),他们知道耶稣与别不同——耶稣是神!门徒也把耶稣当作神去敬拜他(例:约翰福音20:28)——门徒敬拜耶稣,并非依循古代罗马世界的多神主义敬拜方式,却以独一无二的敬拜方式:他们都知道耶稣是人,却有神的身份,但又不等同神。

二、第一代基督徒经验了圣灵,这经验超乎地上一切经验——是直接与神相交的经验!门徒知道圣灵是神,却不等同神,也不等同耶稣,但三者又互扣相关!门徒相信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但他们同时相信只有一个神。

以使徒约翰为例,他和其它福音书作者一样,清楚表明神只有一个(约翰福音5:44;17:3),却在约翰福音一起首就描述神的两个“位格”:“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巴刻(J.I.Packer)注道:这“道”拥有“位格”恒常与神相交,他本身也是神......,但约翰要说的还未说完......。约翰福音记载主耶稣的教训:圣灵也有位格......。约翰福音记述主耶稣如何向人提示“三位一体”:三个位格、一个神......。

三位一体的概念贯通整部新约圣经。有人认为旧约圣经也隐含三位一体的概念,其中一例是创世纪1:1-3:第一节提到神创造万有,第二节说“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第三节描述“神说:......”——神以话语创造万有,而约翰福音明说神的道(话语)就是耶稣(约 1:14)。由此可见,父、子、圣灵在圣经一开首就出现。

新约圣经的三位一体概念,可见诸关乎洗礼的教导:门徒为人施洗,是奉父、子、圣灵的名(“名”在原文是单数)为人施洗(太 28:19)。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的结束语(普通称为“祝福颂”)这样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诚然这两节经文没有明言“三位一体”,却已强烈暗示了这教义。

使徒保罗的教训,满含三位一体概念。斯托德(John Stott)为以弗所书注释时指出:以弗所书第一章的前半章、后半章,都“满含三位一体概念......,都以父神为主旨......,都特别论到神在基督里完成的工作......,都暗示圣灵的工作......,不论是基督教信仰、或是基督徒生命,都不可偏离三位一体教义。”

以弗所书第二章论到祷告:祷告是向父祷告,藉着耶稣,靠着圣灵(18节;详细解说参看《生命对答》第六章<为什么要祷告?怎样祷告?>)。以弗所书第三章论到圣灵的工作,也不离三位一体教义(这一点我们稍后还要详述)。以弗所书第四章前半章,保罗劝信徒彼此合一,理由是“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神,就是众人的父”(4-6节);保罗论到基督徒行事处世之道,也不忘以三位一体教义为纲;斯托德指出:“保罗教导信徒之际,不期然就提到神的三个位格——基督徒要‘以神为榜样’,‘学效基督’,‘不要叫圣灵担忧’。”

保罗在以弗所书论到敬拜,也不离三位一体教义(5:18-20)。斯托德说:“三位一体教义导引我们的灵修方向:我们被圣灵充满,就会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向父神献上感恩。”

不仅是以弗所书,保罗其它书信也见三位一体教义。哥林多前书这样描述属灵恩赐:“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12:4-6)

帖撒罗尼迦后书告诉我们:三位一体的神主动向世人提供救恩之门、永生之道:“神从起初拣选了你们,叫你们......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叫你们]得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荣光。”(2:13-14)

保罗不是唯一看重三位一体教义的新约作者。彼得讲述神的拣选,也包含三位一体教义:“......写信给那......照父神的先是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得前书1:1-2)

不过新约圣经始终不曾直接论述三位一体教义。初期教会也没有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实在经验作出系统化的陈述——直到后来异端盛行,教会才不得不就三位一体作出有条理、有系统的论述。

其中一个异端,是主后四世纪被教会开除会籍的亚流(Arius),他宣称耶稣的神性源于父神,兼且次于父神。亚流又认为“父、子、圣灵是截然不同的三个神,三个神本质各异”。主后六世纪亚历山大的斐罗波那(Philoponus of Alexandria)更宣扬“三神论”:三神本质一致,却互不相属相交——这异端与多神论无异。

有些异端偏重“三”,也有些异端偏重“一”,譬如撒伯留(Sabellius)就把三位一体说成是神的三个形态(而不是三个位格)。他认为父、子、圣灵不过是同一个神在不同作为中的象征名号(就像脸谱一样)。创世者、救赎者、圣化者、不过是同一个神的三个名号罢了。

主后三八一年君士坦丁堡会议(Council of Council of Nicaea)的延续。两次会议都为抗衡异端而开,教会从此确立三位一体教义(时至今日基督教正统仍然奉为圭臬)。阿他那修信经把三位一体教义表达得最清楚透彻:

吾人敬拜三位一体独有真神。三位不混不乱、不分不散,有父、有子、有圣灵。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

不可置信?

有人认为三位一体教义不可置信,因为这教义不可理解。阿他那修信经也这样说:“圣父深不可测,圣子深不可测,圣灵深不可测,......非三位深不可测之神......乃一位深不可测之神。”

神学家麦格思(Alister Mc Grath)认为很多人心里会嘀咕道:“说出这样的教训才是深不可测!”可是“深不可测”不等于“不可理解”——我们说三一神“深不可测”,意思是“三一神的本性不受人的理解力制约;人的脑袋有限,不可能透悉神的无限。”人必须承认三位一体教义不是显浅易懂的道理,这教义关乎神的本性,有限的人穷思极究也探不出无限的神的底蕴,这有什么出奇呢?基督教神学宗师奥古斯丁(Augustine)就三位一体教义写了足足十五卷著述,可说汇集古今论说的大成,兼且另辟蹊径——然而即使博学睿智如奥古斯丁,也不过为三位一体教义提供多一个观点罢了!神的本性,实非神学家可以阐明透彻。

有一个传道人以三位一体为题讲道,结束前问会众说:“大家都明白三位一体教义了?”有一个人回答说:“明白了。”传道人应道:“是吗?那么你一定误解了!”奥古斯丁说:“你自以为明白的神——必不是神!”奥古斯丁并不反智(否则他也不会写十五卷书论述三位一体),他的意思是:人不可能完全明白神;神的奥秘,人不可能完全参透。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钻研三位一体教义还有什么意思?”答案是:大有意思!人人都应该尽力了解三位一体教义,因为这教义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基督徒所相信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

很多人尝试用比喻说明三位一体的意思。圣米迦勒大教堂主任牧师派尔(David Prior)在一九九二年六月的英国《时报》(The Times)作了一个新颖的比喻:

上个主日我观看板球国际赛,在最紧张关头却不得不离开,因为晚间崇拜我要讲道,题目是“基督徒的三一神信仰”。临走之际我看到英国板球新星、擅长投旋转球的沙伊恩(Ian Salisbury)投出三个美妙绝伦的旋转球:第一投是侧旋、第二投是上旋、第三投是无定向旋。

我连日来搜索枯肠,要找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向会众讲解三位一体教义,不料此际比喻就在眼前——同一个位格,以三种不同、却相似的形式呈现——圣父创造我们,就像侧旋球,叫我们“感应他”;圣子救赎世人,就像上旋球,直闯我们的生命;圣灵多行奇事,就像无定向球,叫我们又惊又喜。

派尔的文章引发了两篇有趣的回应文章。第一篇文章作者莫理斯(R.A.Morris)说:

派尔的三位一体比喻实在错得离谱!他以为“三位一体”不过是神在不同时空的不同身份与作为——这样的神学谬误,在初期教会已被指正!我看与其让派尔谈论三位一体,倒不如请他谈论“三柱一门”(译注:指板球场内的三柱门)好了!

另一篇文章作者洛斯(Timothy Russ)说:我看派尔在圣三一主日应该多花时间研读教父著作——而不是观看板球比赛!因为他发表的三位一体比喻带有浓厚的撒伯留异端色彩——“一个位格,以三个形式呈现”,而不是“三个位格、一个神”。记得当日我离开电视之际,脑中盘旋着的疑虑是:“今天晚上还会不会有人上教堂?”

上述笔战表明一事:要为三位一体概念设比喻,实在绝不容易。

最常见的比喻,是三角形的比喻: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条边同属一个三角形。另一个较贴切的比喻,是圣帕提克(St.Patrick)r三叶草比喻:三叶草上每一部分(共分三部分)都属同一叶子,却不等同整片叶子(正如英国国旗由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三地的徽号组合而成)。也有人以水的三种形态为比喻:水、冰、蒸气。

也许宇宙本身就是最好的比喻:宇宙的组成也包括三部分:空间(长、阔、高)、时间(未来、现在、过去)、物质(能量、运动、现象)。

上述比喻的比喻物都是死物,用来比喻永活之神自然捉襟见肘,但这些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稍稍领会神“三而一”的概念。艾地森(John Eddison)在《跟你谈天》(Talking Children)用了书作比喻:一本书在同一时间有三个存在方式:在作者的心思里、在图书馆的摆架上、在读者的想象中。又有人以房子为比喻:建筑师(圣父)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业主(圣子)也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住客(圣灵)也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

如果比喻物是人又如何?有人借“家庭”来解释三位一体:一个家庭有父、有母、有子,却同属一个家庭——但这比喻很有斐罗波那异端的味道(三神论)。另有人以“角色身份”为喻:一个人在平日是消防员、在周末是足球员、在周日是渔夫——这比喻又似乎有撒伯留异端的影子(一神三态)。

要明了三位一体,必先留意三点:一、人的语言有限。奥地利哲学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指出:人的语言文字,连咖啡的味道也形容不出来!平常如咖啡的味道,人尚且未能描述透彻,何况三位一体?

二、人的智能常识有限。“小小脑袋,如何盛载神的浩瀚?”我们说神“三位一体”,其实借用了“吊诡”(Paradox)的说法。按照《简明牛津字典》解释,“吊诡”就是“表面看似自相矛盾,背后却可能合情合理”。科研出身的神学家麦格思举出自然科学中的一项吊诡为例:

其中一个例子是光的性质。在二十世纪初叶,科学家证实光的性质“异乎寻常”——光的性质有时像周波(wave),有时却又像粒子(particle)——但物质不可能又是周波、又是粒子,是截然不同的性质嘛!后来随着量子论(quantum theory)发展,科学家才明白上述“矛盾”并不关乎光的性质,之所以出现“矛盾”,并非因为人不懂得描述光的性质罢了——原来科学家对光的性质根本就未掌握透彻。

麦格思的意思是:人必须同时使用两个“矛盾”的模型,才足以描述光的性质(描述神则需要同时使用三个矛盾的模型)。

常人不需要懂得什么是周波、粒子、量子论,也“知道”光是什么。世上有光,我们才看得见眼前事物;我们工作、阅读、写作,都需要光;光从太阳发出,也从月亮映照出来;我们开启电灯开关,就可以得着光......。但如果我们是物理学家,就会有举探索光的性质,就自然会把周波、粒子、量子论挂在口边——可是普罗大众根本不需要拥有光学知识,也可以一眼认出光的所在。

我们不能充分了解三位一体教义,不等于三位一体教义没有意义。正如我不明白电视机的运作原理,但我知道电视机荧幕背后其实大有道理——我不明白罢了。

三、我们身处的世界有限,我们的心思亦有限。我觉得鲁益师(C.S.Lewis)的话很有意思:

说到这里,我必须求你耐心审察我下面的论述。你知道我们在某一空间之内,可以向三个方向移动:左右、前后、上下。任何移动轨迹不过是上述方向之一、之二、或三个方向的组合,这三个方向称为三维空间。如果只限一维,就只能画直线;增加一维,就能画平面图,譬如说,正方形就由四条直线组成;再加一维,就能得着立体,譬如说,正方体就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

你明白我要说什么吗?一维世界只有直线;二维世界也有直线,却可以组成平面;三维世界有直线、有平面,而平面可以组成立体。换言之,当你从简单层次向复杂层次迈进时,你不必摒弃较低层次的事物——那些事物仍在,只不过以全新的形式组合罢了,而这些组合方式,是你身处较低层次时无法想象得到的。

基督徒的神观也是样道理:人所在的层次不过是简单、且不实在的现实层次!在人所在的层次,“一位”就是“一体”,“两位”就是分开的“两体”。正如在二维世界,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图形,两个正方形是两个分开的图形。可是在神所在的层次,位格仍然存在,只不过以人想象不到的方式组合罢了。你会发现“三位”“一体”,正如一个正方体有六面,却仍然是一个正方体。当然,我们实在想不通“一体”怎能有“三位”——如果神造人只有两维思考的能力,我们也无法想得透“立体”的意思(但我们仍可以隐约推想得出“立体”的概念)。但我们如果肯努力思索,一个模糊、却具启发性的概念就出现了——世上有一位“超位格”的神!这概念不是人可以虚构出来的,但我们听到关乎这概念的事,却又会觉得这概念绝非凭空捏造——因为这全新的概念与其它已知的概念紧扣呼应。

你可能会问:“如果人根本想不透‘三位一体’的神是怎么一回事,那么,谈论神还有什么意思?”问得好!谈论神的确没有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接受三一神赐你的新生命——你可以随时接受这份礼物!你愿意的话,现在就是机会。

不关痛痒?

三位一体教义是基督徒的信仰核心,因为三位一体教义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神的本性,并神如何与受造物交往。

首先,三位一体教义让我们知道神是自足的——神创造万有并非出于需要。神的三个位格在创世前已经存在,他们在爱中连结,相知互通,不需要创造万物也可以付出爱。

其次,三位一体教义让我们知道:

基督徒要表明自己的宗教经验并对神的认识,就必须从神的三个位格逐一阐述。任何单一的意象、表义、模型,都不足以清楚表达神的实在。基督教的神观,是三位一体的神观——三个模型缺一不可:第一个模型,是超然物外的神——万有的创造主;第二个模型,是道成肉身的神——藉着耶稣基督向人启示;第三个模型,是内住的神——遍存且运行在万有当中。三位一体教义告诉我们:如果要阐明那位叫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神,就必须同时使用上述三个模型,任何单一模型都不足以描述基督徒与神相交的经验。

此外,唯有三一神可以满足人类最深的心灵需要。有一位职业治疗师,所接受的训练,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训练,她的心理学课本告诉她人类有三大心灵需要:一、参考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二、楷模(例:父母、师长);三、催化剂(例:辅导员、小组)。这个职业治疗师后来信了基督,发现神就是我们的参考点、耶稣就是我们的楷模、圣灵就是我们的催化剂——唯有三位一体的神可以满足人类最深的心灵需要。

神既是三位一体的神,我们深入探究神的本性,自然会触及三位一体教义。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新约圣经教义(洗礼、恩典、救赎、拣选、伦理、敬拜、合一等等)都包含三位一体教义。我们要认识神,就必须以三位一体教义为指引。

我想以一段经文作结——在以弗所书第三章使徒保罗为以弗所信徒祷告,求神叫他们被圣灵充满。保罗的信息提及神的三个位格: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14-19节)。

人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父神的实在。保罗的祷告对象,是那位创始成终的父神。保罗在罗马书八章详述了父神与圣灵的关系:“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14-16节)

人被圣灵充满,就能感受基督的爱。保罗向父神祈求,“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以弗所书3:17-19)

人被圣灵充满,也就得着圣灵的能力。保罗祈求父神“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16节)。主耶稣升天前所应许门徒的能力,就是这能力(徒 1:8)。

我们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父神的实在、基督的爱、圣灵的能力——三者不可分割。保罗为以弗所信徒向神祈求的,是“他的灵”、“基督”、“神一切所充满的”——是三而一、也是一而三。我们不能仅仅在头脑上探究神,也要以心、以生命经验神的实在。人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三一神的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12.2024 16:2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