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青青 于 15.4.2012 14:40 编辑
这个故事的道理和琦钰兄的同出一辙:自信与盲目,胆怯与躲避。
这两女人是非常能穿一条裤子的挚友,从前在学校就一同奋战在Gender studies领域,理论上一鼻孔出气,生活中气味相投。
她在网上不紧不慢地结识了一位挺温和的男性,是他给她发的站短。正好她的铁战友去东部参加活动,就给了她他的qq。他们在网上聊了不一会儿,
她没透露qq号的来源,只是说哪一天在他所在的城市滞留1小时,想认识他这个大男人,并确定了具体时间,碰头地点,
而且说:我在明处,你可以当路过,合适就去喝一杯茶。这俩女人也就是给男女方提供个思考的过程,建立了第一印象后再继续,
那种还没相识就订旅馆的事好不了。他qq上马上给了电话及三个字的姓名。让她当时心头一热:他急切地出卖了自己,这份信耐沉重了些。
她们可以互通许多,男人也是热情地互相推荐。到了碰头的那时段,她站在那儿,自己觉得挺威武不屈的,不过她有自信的底气。
她没有看到他,一个小时的最后15分钟,她给他发了短信:没能见到你,觉得失望。我想你的决定应该是最合适的。祝你愉快。他没有任何反应,蒸发似的。
两女人怎么也不能体谅这个男人的懦弱。
能被想像成3p,倒也是Gender studies行内热衷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