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王顺卿总领事参访德国德生堂中医药材公司
7 q& U6 m0 {+ p
+ |: B9 @" f/ z1 Q, m; X V' u本刊慕尼黑讯 (赵娇)11月20日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王顺卿总领事受邀参观并访问了位于巴伐利亚州的德生堂(HerbaSinica)中医药材公司,听取了德生堂总经理钟文君以及恩煦海(Eberhard Hilsdorf)关于德生堂的业务发展、中草药在德国的应用现状等相关介绍并参观了德生堂的配制、物流、储藏车间。教育领事戴继强等陪同访问。
; A6 D$ N0 A. F- W/ m% Q. @, T( v中德中医学领域合作日益密切
4 i% w# c+ ]3 ? 据报道,1980年5月16日中国卫生部和德国联邦卫生部签署了卫生合作协定,将包括针灸、药用植物疗法等在内的传统中医学纳入中德医药学科的交流合作项目。从此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在德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德国已有30多家主流医院设有中医门诊,50,000名中医大夫以及2000家左右不同规模的中医诊所。王顺卿总领事说,中德两国中医机构以及医科大学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和合作是推动中医在德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介绍,1974年施诺伦贝格尔建立了德国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德国中医研究所”,此后德国各中医科研机构展开了中医研究课题,并和国内的中医院进行了广泛交流。$ [% m. h- ^3 l+ a G# U
2012年7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与巴伐利亚州环境及公共卫生部在签署了《关于中医药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巴伐利亚州环境及公共卫生部部长马策-胡柏博士和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达成了共识,共同努力促进和继续发展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的培训与教学(交流学生、硕士及博士课程教育、临床技能培训等)、科学研究(组织中医药大会、中西医合作临场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与巴伐利亚州环境及公共卫生部还会努力争取实现中方病人在巴伐利亚州的医疗机构就诊以及双方交换医疗专业人员的计划。与此同时,中德医科大学之间合作办学也开始兴起。2012年10月份,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德国德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Deggendorf)合作实施“巴特•魁茨汀健康校区”项目,共同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而早在21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与德国施道丁格集团公司就联合在巴伐利亚州的巴特•魁茨汀市设立了德国首家中医临床医院。中德中医学领域日益密切的合作交流,推动了中医近30年来在德国的快速发展,并标志着西方对中医学和中医药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 M$ o+ u1 R' E
中草药在德国的认同之路任重道远
( t* t; O1 c p5 F% a9 b2 K中医近年来在德国的快速发展让针灸被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所认识和接受。然而,将中医等同于针灸的错误认识随着针灸的日益普及也变得普遍起来。钟文君说,针灸只占到传统中医的10%,而中医的精华-中草药在德国还没有得到认同。德生堂的德方经理兼药剂师Hilsdorf先生感叹说,很可惜,在德国针灸没能和中草药结合起来运用到治疗中去,人们对中草药的成份及其疗效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z. R+ C0 ^1 C2 Y5 j* L
中草药在德国发展障碍重重有多层次的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中草药只能以“药品原料”的身份进入欧洲市场。通俗地说,根据西方的药物标准,中草药在欧盟法律上不被认同为“药品”,因而不允许进入药品市场。另外,根据2005年颁布的欧盟《传统草药制品法案》,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传统草药必须重新登记注册方可进入市场。同时,准许登记进入欧盟市场的传统草药必须证明其至少安全使用了30年,其中至少15年是在欧盟市场上安全使用。苛刻的注册和认证条件无疑加大了中草药在德国发展和推广的难度。此外,据钟文君经理介绍,德国对进口的中草药质量控制非常严格,每味中草药在注册之前都要花巨资检验其成分,以及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
# q5 d3 W7 b0 W% O& w* F3 {+ Z钟文君向王顺卿总领事介绍了德生堂从1996年建立以来在德国发展中草药方面取得的成绩。据介绍,为了生产并供应优质的中草药,德生堂自2001年在湖南和辽宁建立基地,开始亲自种植中草药。在通过了德国政府的PIC-GMP认证的复检后,德生堂成为了德国政府推荐的中药材批发商。目前德生堂日常出口中药材200多个品种,每年向全德近3000个药房提供中草药饮片约50吨。- Q) e$ i% Y0 q% _8 w8 o0 u) y
王顺卿总领事肯定了德生堂多年来在德国推广中草药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他说,我国中药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仅占5%的份额,中药出口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中医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其“辩证论治”的医理与“唯成份论”西医截然不同。要让西方从根本上接受中医,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并继续加强中德双方在中医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他表示“未来是属于中医的”,并表示会继续为在德国推广中医药事业提供支持。- b2 B' A% V# J" |: E
8 g+ d! j4 C8 I7 i7 F3 }6 m/ R" K9 b
% q5 g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