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股民活该受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1.2013 13: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股市经历了不长不短的20年历史。回头看,大家都知道谁得益了:基本上是大股东和PE投资者。谁亏钱了?捐款者们集体亏钱,但是依然爱心不死,拼命为股市辩护。他们只要听到负面的分析或者声音,便大为光火,甚至大开国骂。
  H股指数出现以来,正好19年。这19年以来,中国的名义GDP增长了十倍左右,但是,H股指数只是增长了46%左右。你苦心等待19年,只是赚取46%!
  这里我提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账。他们的业绩包含两个部分:真实的部分,和虚假的部分。真实的部分虽然跟中国经济一起增长,但是虚假的部分没可能一直增长,而且经常下降。所以,他们的业绩总量在上市以后要么下降,要么只是缓慢增长,大大低于IPO时候的豪言壮语。那么股价自然可想而知。
  很多公司(国企和民企)在IPO之前,得到了母公司的“照顾”,比如,用低价为上市公司提供产品,服务或者资金,用高价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母公司还把原来的包袱(比如劳动力或者江河日下的业务)承接过去,美其名曰“无私的剥离”。
  有些母公司还为上市公司承担IPO过程中的费用。更有甚者,直截了当做假账。然后,上市之后,他们就用每年的低增长,或者业绩下滑来冲销过去的夸张。名曰“洗澡”。
  有的学者做过美欧股市的研究,发现几十年来,上市公司在IPO之后的两年普遍跑输大市。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IPO时机的选择,以及股民的脆弱(遇到路演和推销,就心动。喜新厌旧,等等)。但是中国公司的情况特别严重。为什么?现在你知道个中原因了。
  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同样欺诈股民。他们为了培养更多的当地公司上市,在资金,税收,环保和其它方面网开一面,官商勾结,欺骗股民,种下了很多恶果。当然, 国有企业的“注资”同样祸害无穷,因为注资并不代表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注资的事情不可持续。它们推高投资者的期望,最终都是以悲哀结局。
  在中国和香港市场上,这种恶行不仅不被大家谴责,和鄙视,反而被追捧!这简直是可笑。所以,中国和香港的股民活该受罪。另外,监管当局视而不见,也有责任。 很多上市公司公然在年报和路演过程中,把此类恶行当成“投资故事”和“亮点”来推销给市场。股民们呢?笑贫不笑娼。
  当然,IPO圈到了钱,落袋为安。你的钱也就成了他们的钱。如果以后没有可能继续圈钱(比如增发),那么,他们的本来面目就开始显现了。
  本人最近出版一本新书,专门分析中国的影子银行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次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书中,我专门用一章分析中港的股市为什么不会有表现。我引用了巴菲特对美国股市的分析。他把1964-1998年那34年的美国股市分成两个17年。前面17年,美国经济腾飞,但是道琼斯指数在17年里面基本没有上升, 原因是通胀太严重。在第二个17年,虽然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但是,由于通胀得到控制,名义利率很快下降,结果道琼斯指数上升了十倍!没错,十倍!
  巴菲特的结论是,股市在短期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一个决定因素:(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取决于通胀率。1977年,他在 Fortune 杂志发表了另外一篇很长的文章(“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通胀如何伤害股民)。他指出,在持续通胀的情况下,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成本的上升。虽然他们的产品售价也在上升,但是,他们的成本上升似乎更快,而且他们真实的税收负担也在上升。而且,对资产估值的折现率(discount rate)也会因为名义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这个分析,如果套用到过去二十年的中国,难道不是太恰当了吗?对于H股和红筹股来说,虽然由于联系汇率,香港的投资者因为折现率的上升而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中国股票的“稀缺性价值”越来越小了。
  另外,其它很多因素也妨碍了中国股票的表现:
  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届,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连续性。
  第三,喝红酒和大手大脚的花钱文化。花股东的钱不心疼。
  第四,他们太喜欢发行新股,摊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2.2024 08: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