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之影响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2.7.2005 08:06:3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br /> 发信人: hisgeo (以便以谢·科学养猫), 信区: Christianity<br />标  题: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之影响(zt,有点长)<br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07月08日01:21:49 星期五), 站内信件<br /><br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之影响<br />文章提交者:tomato9527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a href='http://www.cat898.com' target='_blank'>http://www.cat898.com</a> <br /><br />「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br />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马太福音十叁章 31~32 <br />节 <br /><br />??这世上有些人曾在人类的一部份学问中,或是人类的一部份生活中做过转换性的改<br />变,因此使得他们的名字永远被珍藏在人类历史的记录中。但是耶稣基督,这位曾经活<br />过的最伟大的人,在各方面实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部份——只是大部份的人都不知<br />道。每年圣诞节的最大悲哀,不在于它已沦为商业性质(不雅来说是那样),乃在于它的<br />世俗化。人们已经忘了自己亏负这位神有多少,而这就是人类最大的悲剧!<br /><br />??耶稣在启示录廿一章 5节中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看哪」一字,希<br />腊文为idou,意思是「好好地注意」、「专心地看」、「仔细地审查」)耶稣在这世上所<br />接触到的每件事,他都彻底地将之改变了。当他出生到这个世界时,他碰触到了时间;<br />他有了生日,而那个生日完全地改变了人类计算时间的方式。<br /><br />??有人说他将时代之河的路转向了另一边,并将世纪作了移转。现在整个世界是以基<br />督之前(B.C.)以及基督之后(A.D.)作为时间的计算。不幸的是,在多数的情况中,这个<br />世代的人都不知道A.D.的意思是指 Anno Domini,即「主的年」。<br /><br />??最叫人讽刺的是,连那些最刻薄的无神论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亦得注明这个承认<br />基督的日期。包括无神论的苏联也被迫在其宪法中,一行一行地承认她成立于主后1917<br />年。或是当你在图书馆中看到一本本的书,甚至其中的某几本充满了强烈的反基督教谩<br />骂——也会因着印上出版或著作的日期,而涉及到耶稣基督。<br /><br /><br /><br />〖 芥菜种的成长 〗<br /><br />??耶稣曾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芥菜种本身是一种很小的种子;但是当它完全长大<br />之后,它会为众多的鸟提供树荫和休憩之所。这个比喻当然可以指每一个接受耶稣的人<br />;但亦可指这世界上的基督教。<br /><br />??基督教的根是微不足道且卑微的——是由一位巡回布道的犹太人教师,在罗马政府<br />统治下的以色列乡间传道并行神迹达叁年半之久,而衍生出来的。然而今日遍及世上大<br />多数的国家,已有十八亿以上的人公开承认自己是信靠他的!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以唯<br />独事奉他,作为其生命的宗旨和目标。<br /><br />??在基督所处的时代中,皇帝和官长都是极有权柄的人,然而今日他们的躯体早已腐<br />朽在棺木中,他们的灵魂正在等候末日的审判。今日他们不再有跟随者,亦无人崇拜他<br />们,更遑论会有人去事奉他们,或等候听凭他们的命令行事了。<br /><br />??但是耶稣却非如此!比起他,拿破仑的政治权势是如何地威风,但是他说:「如果<br />有哪一个罗马皇帝能在坟墓中继续统治,那是不可思议的。 但耶稣基督就是如此。」(<br />虽然我们在这一方面并不同意他,因为耶稣并非死的;他是活的。)拿破仑亦曾说过:「<br />我在历史中,遍寻不着与耶稣基督相似的人,或任何与福音相近者……;国家过去了,<br />王权瓦解了,但教会仍然存在。」<br /><br />??不论教会的起源是何等地卑微,它在这地上所做的有益改变甚过任何其他的运动或<br />势力所带来的。为了综览历世以来基督教所做的某些积极贡献,以下是一些重点:<br /><br />??——医院基本上是从中世纪开始的。<br />??——大学也是在中世纪开始的。此外世界上大多数最优秀的大学,都是由基督徒为<br />了基督教的目的而创办的。<br />??——让大众识字并接受教育。<br />??——资本主义和自由企业。<br />??——议会制的政府,特别是在美国经验中可以见到的。<br />??——政治权力的分离。<br />??——公民的自由。<br />??——废除奴隶,不论在古代或是较为近代。<br />??——现代科学。<br />??——由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br />??——妇女地位的提升。<br />??——爱心和恩慈;好撒玛利亚人的伦理。<br />??——公义的更高标准。<br />??——一般人的地位提升。<br />??——将奸淫、同性恋,以及其他对性别的扭曲加以定罪,有助于保全人类,并且使<br />许多人免于心痛。<br />??——高度关切人类的生活。<br />??——教化许多文明人和末开化之文化。<br />??——编整并着手书写成许多世界的语言。<br />??——许多伟大创作艺术灵感的启发。<br />??——因福音,使无数被更新的生命对社会而言,由负债转为资产。<br />??——无数灵魂的永远得救。<br /><br />??最后一提的是,灵魂的得救是基督教传扬的最主要目的。上述所列之所有其他好处<br />,基本上只是当基督信仰应用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副产品。本书其馀的部份,乃在致力<br />于证明所有这些对人类的益处,皆是如何起源于基督教的信仰。<br /><br />??当耶稣基督取了人的样式。以人从未曾梦想过的尊贵和与生俱来的价值,陶冶了全<br />人类的觉醒。无论耶稣碰过或做过什麽,都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命的那个层面。许多人<br />会读到基督生平中无数偶发的小事件,而他们却从未想过那些不经意被提到的「小」事<br />,却曾经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br /><br /><br /><br />〖 如果耶稣未曾出生 〗<br /><br />??许多人都很熟悉的一部 1946 年杰出古典电影「奇妙的生命」(It is a Wonderful <br />Life),在片中,由詹姆史都华所扮演的角色人物,有一个机会看到,如果他自己未曾出<br />生,人生将会是怎样。在很多方面,这部由卡普拉(Frank Capra)所执导的震撼人心的电<br />影即是本书的跳板。这部电影的主要重点是,每个人的生命对任何其他人的生命都会有<br />所影响。如果他们未曾出生,他们的缺席将会产生许多裂口。而本书的重点乃是,耶稣<br />基督在人类历史上有极重大之影响——胜过任何其他人。如果他未曾来过,这裂口会是<br />一有如大陆般深广的大峡谷。<br /><br />??基督对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本书的目的是要探视我们所能评估的部份,进而<br />看到基督的影响力能被正确地追踪出来的诸多不同生命领域。<br /><br /><br /><br />〖 有人希望基督从未来过 〗<br /><br />??并非每一个人都乐见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十九世纪的无神论哲学家尼采发明<br />「上帝死了」的新词,将基督教比喻成污染这世界的毒药。他这麽说到耶稣:「他死得<br />太早了;如果他达到更成熟的地步,他会自己废掉他的教义!」尼采说历史是罗马(外邦<br />人)和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战争;而他为以色列(透过基督教)获胜,并十字架<br />此刻已经战胜了所有其他更崇高的道德之事实感到悲叹。尼采在他的《敌基督》(The <br />Anti Christ)一书中写到:我要定罪基督教;我给基督教会一种出自控告者之口的最严<br />厉谴责。对我来说,它是所有可想像的腐败中之最巨者;它乃是叫人去从事最终的腐败<br />。基督教会所带来的腐败是无孔不入的;它将有价值的转变成没有价值的,将每个真理<br />转变成谎言,而将诚实转变为灵魂的虚伪。<br /><br />??尼采认为所谓的英雄应该是「一群掠夺的兽,为一征服和支配人的人种。」根据尼<br />采和稍后的希特勒的说法,这些日耳曼民族的战士是被谁或是被甚麽所腐化的?答案就<br />是基督教。「这辉煌的统治种族之所以腐化的原因,第一是被天主教对女性美德的赞扬<br />,第二是被清教徒和改革派的平民典范,第叁是因与劣等的民族通婚而造成的。」尼采<br />悲哀的说:「如果耶稣从未来过,我们『奴隶道德』的腐败就不曾进入人类当中了。」<br />尼采的许多理念被他的哲学门徒希特勒付诸实行,结果导致了大约一千六百万的人民丧<br />失了宝贵的生命。<br /><br />??在《我的奋斗》(Mein Kampf)一书中,希特勒对于教会延续了犹太人的理念和律法<br />这件事,大大地予以谴责。希特勒认为一旦将犹太人连根拔起,就能完全将基督教斩草<br />除根。由贺曼雷宁(Herman Rauschning)记录的一段私人对话中,就在这位国家社会主义<br />者得势之后不久,希特勒曾说∶就历史来说,基督教不过是一个犹太人的宗派。耶路撒<br />冷被毁之后,按逻辑来说,基督教那种如奴役一般的伦理也必须被灭绝才是。为了德国<br />人民和世人,我一定要知道何时该用一些自由人和像神之人的图画,去面对这个来自中<br />亚奴隶式的伦理。它不仅只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问题,更是全人类的大事。我们在对抗<br />的是人类所带给自己的最古老咒诅;更是在对抗人类被扭曲的最正确本能。啊!这位沙<br />漠之神、这位发狂、愚拙、充满复仇的亚洲暴君,竟敢用他的权谋来制定律法。……犹<br />太人和基督徒都中了那毒,而那毒泻除了人类自由和奇妙的本能,并且将它们降低至像<br />狗般的丑陋层次。<br /><br />??尼采和希特勒都巴不得基督从未出生,尚有一些人的所见略同。例如马克门(Charle<br />s Lam Markmann)曾经写了一本颇孚众望有关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历史的书,名叫<br />《最尊贵的呼声》(The Noblest Cry),他说:如果当时另一受赞叹的希腊文明异教徒,<br />和他们的罗马继承者能有智慧地一笑将犹太教废止,这世界就可免于活在基督教两千年<br />的疾病侵袭下。」<br /><br />??接续的十二章将要一览基督教对世界文化所做之重要贡献的十二个领域。之后,我<br />们将讨论教会往历史中的一些负面记录,并将讨论到教会所犯的罪行,尝试从基督教的<br />角度来明白十字军、宗教法庭、反犹太主义运动等事件的始末。然后在接下的篇章中,<br />亦将讨论到无神论所带来的罪的结果。我们也将说明后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如何胆敢涉<br />入更血腥的历史当中,只因为来自基督教信仰的规范被挪去了。我们也将那一再谣传的<br />一个莫须有之说法「在奉基督名下被杀的人远多过奉别的名被杀的人」予以破解埋葬。<br />紧接着,我们将以一短篇「我们将往何处去」做为结束。<br /><br />??教会历史书通常都会将基督教的影响一世纪接一世纪的编入目录。我不采以逐一的<br />论点方式记载,而是着重在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力,一件接着一件,从改变人类<br />生命的价值到改变个人的生活,这是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可感受到的。十九世纪一篇由无<br />名氏所写的文章中,即可让我们透视到基督所带来的生命力及影响力。<br /><br /><br /><br />〖 一个孤独的生命 〗<br /><br />??他出生于一个偏僻的乡村。是一农妇的儿子。然后成长于另一个村庄。在那里他作<br />木匠的工作直到叁十岁。接下来约叁年他是一位巡回的传道者。他从未写过书。也从未<br />开过公司,没结过婚,更不可能有一个家。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去过大城市。从未<br />离开他的出生地超过两百哩。未曾做过任何一件被人看为伟大的事。他除了自己以外别<br />无任何的凭证。<br /><br />??当民意的浪潮反对他时,他才卅叁岁。他的朋友逃跑了,他们当中的一个不认他,<br />他被交给他的仇敌,并且经过嘲讽式的审判。他在两个强盗之间被钉上十字架。当他垂<br />死之时,执行死刑者为他在这世上仅有的财产,他的外衣拈阄。当他断气之后,他因一<br />位朋友的怜悯被放在借来的坟墓中。十九个世纪来了又走了,而今他仍是人类的中心人<br />物。<br /><br />??若你将所有曾经作战过的军队,所有曾经航行过的舰队,所有曾经开过的着名议会<br />,所有曾经统治过的君王都集合起来,你会发现它们对这世上人类生命的影响力,都不<br />如这个孤独的生命来得多。<br /><br /><br /><br />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影响 <br />=======================================================<br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一章 27 节<br /><br />??一个世纪之前,一位法国的工程师问他的学生说:「什么是矿坑中最宝贵的东西?<br />」在学生们列举了各式各样的矿物之后,他修正他们说:「矿坑中最宝贵的是矿工。」<br />这点我十分同意,并且我认为这一种对人类生命的观点,是只有当人被耶稣基督的福音<br />深深打动之后,才可能具有的。<br /><br />??在基督出生之前,这星球上的人命是极为不值钱的。在受基督教影响之前,人的生<br />命是可以被牺牲的。即使是今天,在末被基督或基督教打动的世界各地,生命都仍是极<br />不值钱的。然而耶稣基督说:「看啊!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示录21章 5节)这个宣<br />告为人类在看待生命的价值观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不仅如此,基督教更在犹太人<br />与外邦人之间的鸿沟上搭了一座桥,前者首先领受了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神圣启示,<br />而后者几乎毫不看重人类生命的价值。然而此时,当我们这些在后基督教西方世界的人<br />放弃我们的犹太——基督教遗产之时,以致使得生命又再次变得不值钱了。<br /><br /><br /><br />〖 儿童 〗<br /><br />??在古代,将孩童作为献祭之物是一个极普遍的现象。考古学家在外邦寺庙的附近挖<br />出了曾被拿来献祭之婴孩的古墓,例如古代的迦太基。在犹太人征服应许地之前,迦南<br />人将孩童杀掉作为献祭是极为普遍的事。古代拜邪恶之神巴力和他的妻子亚斯他录的先<br />知均以献祭当作为敬拜的一部份。本世纪稍早,芝加哥大学的东方研究所在亚哈时代的<br />撒玛利亚地层中,挖掘到了一个亚斯他录庙的遗址。考古学家哈雷(HaIey)记载到:离这<br />庙宇几步之远有一个墓地,里面发现了几个罐子,其中装了曾在这庙中被献祭之婴孩的<br />骸骨......。巴力和亚斯他录的先知是被公认的孩童谋杀者。然而人类生命价值完全不<br />受到重视的地方,绝对不仅只是在近东而已。在近东、中东和远东,生命都是廉价的。<br /><br />??在古代的罗马或希腊,一个被怀在腹中的胎儿常是危险的,正如在现代的世俗影响<br />下,宝贵的胎儿又得再一次面临危险一般。在那些日子中,堕胎的情形十分猖獗,遗弃<br />更是常见。虚弱或有缺陷的婴孩常被丢弃在森林或山边,让野兽给吃掉、或任其饿死,<br />或是被夜里暗中环伺在旁的陌生人捡去,按照他们心中所想望的去任意对待他们。其实<br />当时许多父母是会遗弃所有残缺之婴孩的。也有些父母是因着贫穷而丢弃孩子。他们更<br />常放弃女婴,因为女性被认为是下等之人。<br /><br />??更糟的是,那些活过婴儿期而长大的孩童(大约是那些出生者的三分之二),反成了<br />他们父亲的财产;他可以任由自己的喜好杀掉他们。生出来的孩于只有一半活着超过八<br />岁,部份是因为普遍的杀婴造成的,饥荒和疾病则是另外两大因素。杀婴不仅是合法的<br />,也是值得嘉许的。杀一个罗马人是谋杀,但是杀自己的孩子却是一件美事。更甚的是<br />,父亲可以对孩子实施绝对的专制。他可以杀掉他们,可以将他们卖为奴隶,可以令他<br />们嫁娶,也可以叫他们离婚,同时还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br /><br />??乔治格兰特(George Grant)在他的书《第三回合》(Third Time Around)中,说到教<br />会如何在过去有效的对抗堕胎,并且今日又是如何再一次地站在前线来对抗之。他又进<br />一步加入他所看凶有关古代罗马人对生命的藐视:<br /><br />??根据几百年来家长制的古老传统,一个罗马人的出生并非是生物的自然现象。只有<br />当家庭同意时,婴孩才会被接纳进入这个世界。对一个罗马人来说,他不是领受了一个<br />孩子;而是取得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家庭在生下孩子之后,立即决定不要养他——字面<br />上来说,把他带到世界上来——再把他丢掉就是了。这时新生的婴孩就会被带到一些特<br />别高的地方或是围墙处丢弃,任其死亡。<br /><br />??福克斯(Robin Lane Fox)为牛津大学的一位学者,他亦指出这些风俗习惯在古罗马<br />是极为普遍且广泛的现象:<br /><br />??遗弃只是阻止繁殖的诸多方式之一。在当时堕胎是可以自由执行的,加上医学的资<br />源更助长了过早的「避孕」。但是,这两件事的执行之间,其界限是模糊的,至少对何<br />时才当用药物来「阻止」生育的方面就很难界定。而限制生育一事并不是只在贫穷的阶<br />级中推行。由于分配财产是很普遍的事,因此孩子长大后,将分散他的资产,所以有钱<br />人也会经常刻意的限制继承人的数目。可悲的是,由于任何年龄的男人都可以和他们的<br />奴隶睡在一起,因此私生子是生活中一项极当遍的事实。然而,这样的孩子所跟随的是<br />他们母亲的奴隶地位,有关继承的法律和社会的地位,完全歧视这些因父亲一时放纵所<br />生下的孩子。<br /><br />??简而言之,在古罗马世界中婴儿受胎和生出都是极危险的事。人的生命是极度的不<br />值钱。但是耶稣基督来了,祂不以处女怀孕为耻,反而谦卑成为人的样式。从那时起,<br />基督徒即视生命为神圣的,即使是对尚未出生的生命亦然。在古罗马时代,基督徒拯救<br />了许多这类的婴孩,并按着信心抚育他们。同样的,在今天,即使是实际环境不断在误<br />导着,基督徒仍然透过许多未婚妈妈之家来帮助上千个怀孕的妇女。<br /><br />??在早期教会里,堕胎的情形消失了,杀婴和弃婴的事件也消失了。把这些孩子领到<br />教会来的呼吁也发出来。开始设有弃婴之家、孤儿院、托儿所等来收容这些孩子。基于<br />对生命更重视的观点,这些实施帮助西方文化建立了人类生命伦理的基础,这基础一直<br />持续到今天——虽然现在仍不断地受到严厉的抨击。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因耶稣基<br />督而有的,如果祂从未出生,我们就永远看不见这种人类对生命价值观的改变。<br /><br />??原本,可怕的命运等候着古罗马、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孩童。就如希律计画屠杀了<br />无辜的孩子,但是当基督一来,无辜者便全然得胜。耶稣聚集小孩到祂的面前,说:「<br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马太福音19章 14节)祂的话让孩子在人的心中<br />重新获得重视,这份重视给予他们被尊严的对待。在耶稣说神是人类的天父之后,不仅<br />彻底地改变了作父亲的对儿女的态度,并且在父亲这一生的角色上,也呈现出全新的型<br />态。<br /><br />??透过祂的教会,耶稣终于了结了杀婴之事。耶稣的影响赐予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肯<br />定,并使杀婴成为不合法的行为,基督教人士全然唾弃这种行为,并将之视为残暴的罪<br />行。因着基督教对罗马帝国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使得这份视人类生命为神圣尊严的原则<br />植入了法典之中。二十多年前,当沃特(Sherwood Wirt)还是葛理翰布道团「抉择」杂志<br />的编辑时,他写了一本重要的书叫做《福音的社会良心》(The Social Conscience of <br />the Evangelical)。沃特指出基督的教会对人类生命的积极影响力,也特别举两位承认<br />自己是基督徒的皇帝的作法作为例证:<br /><br />??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康士坦丁(280?-337)和查士丁尼皇帝(483-565)订立了许多<br />永久性的法律改革。就如淫荡和残暴的运动要被查检;新的立法中规定要保护奴隶、囚<br />犯、残障者和被弃的妇女。允许孩童有法律上的权利,弃婴是被禁止的。此外,法律也<br />开始保护女人,提升她们原本卑微的地位。医院和孤儿院纷纷建立,被用来照顾弃婴。<br />个别的决斗和私底下的决战完全禁止,烙印奴隶之事更是销声匿迹。<br /><br />??沃特引述第二世纪一封「致丢格邢妥书信」(Letters to Diognetus)继续说明这个<br />事实。在信中作者指出基督徒「结婚......生育子女;但他们不会遗弃自已的孩于。」<br />这话暗示杀婴在当时是极平常的事,只有在基督徒中是个例外。<br /><br />??在建立人类生命尊严方面,第六世纪的基督徒皇帝查士丁尼的角色是具十分意义的<br />。简而言之,查士丁尼命令当时地位最高的法学家,将之前他们相信的最好法典和司法<br />专家意见中最好的论说,均编纂成一法典既要,其中也有一些是查士丁尼的诏书,如此<br />即成「查士丁尼法典」。此法典清楚的宣布杀婴和堕胎是不合法的:<br /><br />??那些遗弃孩童、任意置他们于死地,以及那些用药物来堕胎的人,均要受到法律严<br />厉的制裁——不论是一般人或教会中的人——罪名是谋杀。一旦发生遗弃现象,捡到孩<br />子的人要视他为受过洗的孩子,并用基督的爱心和怜悯对待他。此时,他们可以正式立<br />据被收养,正如我们自己被收养进入恩典的国度中一般。<br /><br />??格兰特指出第七世纪时,在一个叫温森(Vaison)的议会中决议:「借着鼓励那些有<br />信心照顾并安慰被遗弃者的人,来重申并扩大这一胎儿保护法令。」那段时期,教会不<br />断地严申其收养的承诺来藉以成为堕胎法的替代方案。<br /><br />??格兰特证明在过去的许多世代中,教会如何透过话语和行动,实际地提升人类的胎<br />、幼儿生命观。在检视过初代教会以及早期中世纪教会对人类生命价值影响的许多证据<br />之后,格兰特总结道:<br /><br />??中世纪教会发挥这份爆炸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力之前,这些自原始时代就有的恶意堕<br />胎、杀婴、丢弃婴儿等行为,在欧沙卜哟每日生活中原本是正常的一部份。之后,即被<br />视为是污秽丑陋的行为,正如它实际的情形。如此前所未有对胎幼儿生命的共识,是由<br />一个宇宙性的文化改革所爆发出来的;更是藉由一般的法令、教会的法规,和怜悯的行<br />动所催化出来的。虽然自从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及中世纪的面纱消失以来的五百年当中,<br />这份伟大的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然而即使如今炮火猛烈,它仍屹立不摇—<br />—清楚的证明其基础的深厚。<br /><br />??今天在西方世界的人以用这观念是理所当然存在的,因为它们已深埋其文化中好几<br />个世纪。然而如果基督从未出生,它就会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人命仍是相当低<br />贱的。<br /><br /><br /><br />                                                            〖 女人 〗<br /><br />??在受到基督教影响之前,女人的生命也是相当没有价值的。古老的文化中妻子始终<br />是她丈夫的财产。在印度、中国、罗马和希腊,一般人觉得女人不能也没有资格喊独立(<br />虽然早在第三世纪时,就有罗马的上流阶层女人要求独立)。亚里斯多德说女人的地位乃<br />是介于自由人和奴隶之间。当我们了解奴隶在古代是多么没有价值时,就会知道那时女<br />人的命运是何等地悲惨。柏拉图教导人们说,如果一个男人过着懦夫般的生活,他就会<br />转投胎为一个女人;而如果一个女人过着苟且的生活,她就会转投胎为一只鸟。<br /><br />??在古罗马的社会中。我们发现女人的命运好不到那里——对那些幸运存活过婴儿期<br />的女人而言。小女孩被丢弃的数目远超过男孩。在《外邦和基督教》(Pagans and <br />Christians)一书中,作者福克斯指出由于杀害女婴极为普遍,以致影响到了当时的婚姻<br />制度:<br /><br />??古代婚姻延误的,情形并不明显,因为人们昔遍有将出生女婴丢弃的习惯,这使得<br />成年的女孩在供应上极为短缺,因此当时她们的平均结婚年龄较低......习惯性的弃婴<br />更进一步地减少了家庭成员的数目,并使得两性之间的平衡大为破坏。<br /><br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是因基督教长期以来的影响,才停止了这个古代的杀婴<br />习俗,一直到今日又因着普遍地实施堕胎,才使得这种野蛮行为再度恢复。<br /><br />??单单为了性别歧视而杀害掉女婴的,并不只发生在古代。当传教士或欧洲的探险家<br />去到福音尚未影响到的地方时,他们发现了类似的骇人习俗——特别是以女婴做为目标<br />的习俗。例如,十九世纪时有两位挪威籍女传教士苏菲罗伊特和安娜雅科布松(Sofie <br />Reuter and Anna Jakobsen)即发现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残杀女婴是一极普遍的习俗。她<br />们于l880年的记事中写着:<br /><br />??一对夫妻若有超过一个或两个女儿,便是特例。如果再生出女孩,就立即将之丢弃<br />。丢弃的方法有很多种:她可能被丢到荒地,做为野狗或野狼的食物;也可能被父亲带<br />去「婴儿塔」弃置,在那儿她会因暴露、饥饿和被鸟掠食而很快的死亡。也有人将小婴<br />孩埋在她们所出生的房间泥土地中。如果屋旁正好有河流经过的,那么小孩就很自然的<br />被丢入其中。<br /><br />??亚当斯密(Adam Smith)写于 I776 年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br />证实了这点。他说道:「在所有的(中国)大城镇中,每晚都有很多的婴儿被丢弃在街道<br />上,或是像小狗一样地被丢进水里淹死。据说这种恐怖的任务执行还是某些人的营生工<br />具呢。」这事就发生在两百年前,在耶稣基督尚未影响中国之前。<br /><br />??但是就在这两个世纪中,因着积极的宣教行动,女性的生活在许多的国家和上百个<br />种族中,由于福音生根在这些文化中,而大大获得改善。现就举上面提到过的两个勇敢<br />宣教士为例,罗伊特和雅科布松开始每日搜寻遗弃孩子的地点,从死亡边缘救出一些中<br />国的女孩,将之抚养长大,并带领她们进入基督教的信仰。<br /><br />??另一个是印度的例子。在基督教影响印度之前,作遗孀的只能情愿或不情愿地被焚<br />烧于她们丈夫的葬礼柴堆上——这就是可怕而闻名的陪葬仪式。「陪葬」一字本身的字<br />义即为「好女人」,意指印度人认为能为丈夫殉葬的就是一个好女人。可想而知,这个<br />仪式是多么地震惊到一些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宣教士。<br /><br />??不仅如此,杀婴——特别是杀女婴——在伟大的宣教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去<br />到印度之前,亦是极普遍的习俗。克理和其它的基督徒当然十分憎恶看到人们将小孩丢<br />进海里。这些古世代的仪式——陪葬与杀婴,最后终于在十九世纪初被全面停止,而这<br />完全是透过宣教士向英国当局积极游说的结果。可悲的是,基督教的影响力在今日的印<br />度中已越来越小,我们可以见到为数极多的性别歧视之行为死灰复燃。选择性的堕胎—<br />—特别是杀害那些尚未出生的女婴——正全面被广泛的施行出来,这手术令最热心倡导<br />男女平等者倍感焦急。而这在全远东;区都普遍地实施着。<br /><br />??印度尚有「小寡妇」等这类习俗,一当这样的女孩长大后就送入庙中做为庙妓。在<br />二十世纪,Dohnavur团契(编注:Dohnaver团契正式成立于 1927 年印度南部的Dohnavur<br />,为救援收养受害之幼童。)的宣教士贾艾梅姊妹与这习俗对抗,带领了许多女孩脱离这<br />种景况,并将之带入基督教的团体。在上一个世纪中,司布真曾经提到有一位印度女人<br />对一位宣教士说:「你们的圣经一定是女人写的。」「为什么?」对方问道,「因为它<br />说了许多对女人非常仁慈的事,我们印度的学者从不提到我们,只会责备我们。」<br /><br />??在基督教进入之前,非洲也有类似的陪葬习俗。当一族的酋长死后,妻妾必须都要<br />被杀同葬。这种习俗也是在基督教深入这块大陆之后便终止了。<br /><br />??在基督福音未深入的地球之其它地区,女人生命的价值仍然是低廉的。我曾亲眼在<br />中东地区看见一个事实,有四个男人在下棋,而另一边则有个男人,可能是个较下阶层<br />的人,和两只套上犁的动物一同耕地。其中一只动物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一条牛,然而<br />另一只动物是什么,我却无法判断,一直到它们同时转动方向,我才看到原来竟是个女<br />人!很可能她是在回廊下棋的男子中之一的妻子,然而待遇差别竟是那么的大。可见在<br />基督未到之前的地区,女人的生命是多么不受尊敬和廉价。基督为女人所做的事是不可<br />思议的,祂将她们提升到极高的地位——高过她们从未想望过的地位。<br /><br />??讽刺的是,今日拥有女权的人并不将之归功于基督和基督教;反倒说这个教义在压<br />迫女性。实际上,基督教已大大提升了女性的地位。如果基督未曾来过,如果葛萝拉(Gl<br />oria Steinern,女权运动者)能侥幸活过童年,今天也一定是要被迫戴着面纱的。<br /><br /><br /><br />〖 老年人 〗<br /><br />??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比较尊敬老年人的民族,不过也是在基督教传入后,才开始有为<br />老人家盖养老院的观念。在整个历史中,许多部落和种族都曾杀害他们当中的老年人,<br />就像杀害他们不要的孩子一样。爱斯基摩人过去是让老年人坐在冰筏上漂流出海,来将<br />之遗弃!不管方法如何,模式都是一样。在基督之前,老年人的价值是由每个部落的特<br />有惯例来作决定。由于基督的来临,所有人类的生命都有了价值,其中亦包括老年人。<br /><br />??当然,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过去在照顾老年人的话题上绝不曾像今天这么多。<br />即使连1892年这么近的年代,当时世界上一百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超过六十五岁。唯<br />独透过现代医药的发明,今日的人才能活得这么长久。因故,老人关怀的议题在过去年<br />代里,并不像杀婴问题那么地被看重。<br /><br />??然而,在英国由于今日的人们逐渐远离了神和神的法则,以致回复到一种更外邦化<br />的生命观。我们看见人类正在逐步走向杀害老年人的行动——无论是称为慈悲的致死或<br />是安乐死。今天有许多人主张应当给那些缺乏某种「生命品质」的老年人安乐死,以免<br />阻碍了年陉一辈的路!今天常儿一种遗弃老人的可怕方式,那就是「把老奶奶当成如垃<br />圾般地倒掉」。意指把老年人带到医院或某个挤满人潮的地方,将之丢弃在那里,我们<br />不仅无视于基督对人类生命的尊重观点,更以廉价而华丽的观点取而代之!<br /><br /><br /><br />〖 奴隶 〗<br /><br />??罗马帝国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奴隶,雅典的人口中则是四分之三为奴隶。奴隶的生命<br />是可以让主人随意处置的。经过许多世纪之后,在基督教的主张下,奴隶制度终于逐渐<br />废除,先是在古代世界中,稍后则是在十九世纪时,大部份是透过这位强而有力的福音<br />派者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的努力而有的。它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当然也有<br />一些虔诚的基督徒也正是奴隶的主人。然而无论如何,这个折磨人类数千年的奴隶制度<br />,主要还是透过基督徒的努力而终结的。<br /><br />??在古代世界中,奴隶的生活就像是身处地狱般。芬德利(Findlay)教授说,在雅典被<br />允许进入法庭作证必须先予以拷打;而一个自由人则是在发誓之后就可以进入作证,这<br />是法律规定的。在罗马人中,如果一个家庭的主人被杀,他家中所有的奴隶便一律处死<br />,并不需要经过合法的审判;当要利用另一个人的时候,则把家中的一个女奴赐给客人<br />过夜,算是款待的普遍习俗。透过奴隶制度真叫我们看见这个暴政是何等地的龌龊,以<br />及古代人类又是何等的堕落。当我们想到古代世界中奴隶人口的比率是何的大时,就更<br />叫人无法心安了。沃特即说出了这种恐布的情况:<br /><br />??斯巴达设有系统式的恐怖政策,全是用来实施在奴隶身上。世界各处的原始部落亦<br />都认为奴隶是完全没有尊严和权利的。在过去几世纪中,甚至在今天许多偏远的地区里<br />,数以百万计的被奴役者,其生命之存亡因其身分而变得无关紧要。这是何以古代的战<br />士宁死也不愿被俘掳的原因,他们这么做并不一定是勇敢或是高贵,而是很实际。即使<br />是在颇有知识修养的雅典和罗马人家中,在那里管家的奴隶可能会受到较人性化的对待<br />,并被允许拥有特权,然而他们的生命也绝不会就因此脱离危险。当时就有四百个属于<br />罗马塞肯达贵族的奴隶被一同命令处死的例子,只因为当主人被谋杀时,他们均在他主<br />人的房屋里。<br /><br />??在古时,即使是同种族的人亦彼此奴役。那些他们所拜的神只并不关心奴隶。奴隶<br />们没有权利,与社会无关,与国家无关,与神无关。但是当福音开始在人们的心里生根<br />,一霎时便改变了。从圣经中保罗自监狱写给腓利门的简短书信里,让我们了解到当时<br />的整个社会状况。腓利门是一位富有的基督徒主人,阿尼西母是从腓利门家中逃跑出来<br />的奴隶,曾与保罗一同坐监。由于保罗同时带领了这两个人信耶稣,因此他在这封委托<br />阿尼西母带去给腓利门的信中说道:「接纳他(阿尼西母),不要再当他是奴隶,而要把<br />他当成亲爱的弟兄。」<br /><br />??有上百万的人听过这话而无不动容的。这是世人曾听过最具革命性的观念——一个<br />奴隶,一个原本仅被视为「活的工具」的人,却也可以是一个亲爱的弟兄。这种观念真<br />是完全不可思议和难以相信!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带着基督教兄弟关系的观念,融化了<br />奴隶的脚镣,就像冰柱在东升的太阳面前被融化了一般。<br /><br />??批评基督教者指出,保罗或其它初代教会的领导者均缺乏直接向奴隶制度挑战的勇<br />气,因而只能与奴隶站在同一线上。在《阿西莫夫圣经指引:新约》(Asimov&#39;s Guide <br />to the Bible :The New Testament)一书中,已故的世俗论者阿西莫夫(Isaac Asimov)<br />写到:<br /><br />??虽然保罗力劝腓利门要对奴隶阿尼西母仁慈,因阿尼西母如今在基督教中已是腓利<br />门的兄弟,但保罗没有在任何地方暗示奴隶制度有可能是错的或不道德的制度。的确,<br />保罗甚至劝戒奴隶要顺服他的主人,因此不论基督教的教义是多么前所未有,但也绝非<br />是社会改革的教义。<br /><br />??其它的世俗主义者也持相同的观点。牛津的学者福克斯即写道,第二和第三世纪的<br />基督教领袖并未搅乱奴隶制度。福克斯观察初代的基督教会,他说:<br /><br />??初代教会的优先级并非关心奴隶是否从他们的主人得着释放,或是力劝主人让奴隶<br />得到自由......。最多,基督徒的奴隶只是得到了安慰和慰藉,基督徒的主人也并未受<br />到特别的鼓励去释放奴隶,虽然在城里定居的家族以基督徒人数最多,而在那里释放也<br />是最常见的。<br /><br />??福克斯将这一切了一个总结:「基督徒的目标是改变心,而不是改变社会制度。」<br />然而,阿西莫夫和福克斯都错失了一个最大的重点,因为基督徒并不主张基督教要一夜<br />之间就将奴隶制度废除。如果基督教完全不容许奴隶制度,福音就不可能像在第一世纪<br />时那样传开。而一旦福音传开了,便种下了最终废除奴隶制度的种子。因此借着改变人<br />心,基督教及时扭转了社会秩序。再者,正如教会历史学家来德里(Kenneth Scott <br />Latourette)所指出的,「基督教乃是借着赋予人工作上的尊严,而自然废除了奴隶制度<br />。」<br /><br />??哀哉!近世纪来,奴隶制度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手中又再一次抬起它丑陋的额头。<br />当他们在非洲发现黑人时,人类便又与奴隶制度大战了一回。不过一直到采取真正的行<br />动之后,人们才尽全力废除掉奴隶的买卖制度。那是经过一位热心的福音派人士威伯福<br />斯竭力为此事奔走而成的,透过他数十年来身为英国议会中的一员,威伯福斯聚集了一<br />班与他志同道合的福音派人士一同战斗;他们就是众所周所的「克拉朋联盟」(The <br />Clapham Sect)。<br /><br />??这位世界历史中的模范基督徒政治家威伯福斯,经过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br />终止了从非洲到西印度的奴隶买卖。议会全面通过了禁止贩卖奴隶的法案。接着他又不<br />屈不挠的奔走努力,以求能释放忧英国领土中的奴隶;这场战事持续达二十五年之久!<br />即使有不断的反对和嘲讽,他完全将此追求的方向当成是对耶稣基督的服事。<br /><br />??威伯福斯年轻时,生命曾经历了一段戏剧性的转变,这个改变使他由个人对凡俗小<br />利之追逐转到顾及别人的需要,而开始为释放奴隶奔走。在他临终的病榻上,他接获了<br />议会决议释放奴隶,并拨付两千万英镑用以释放英国本土剩下的所有奴隶。就在1833年<br />的那一天,七十万个英国奴隶真正得到了释放。当威伯福斯得知他一生的努力终于实现<br />时,他非常的感动,深深为的通过感谢神。<br /><br />??接着三十年后,美国付出了战争的更惨痛代价,从北方教会讲坛发出了如雷般的控<br />诉,就此奴隶制度就完全的消失无踪。沃特指出:<br /><br />??在美国东部及中西部的福音派人士时常卷入对抗奴隶制度的奋斗中。在1840和 <br />1850年间,加尔文派和卫理公会派的信徒都曾给予废奴运动一些属灵上的支持。著名的<br />布道家芬尼在俄亥俄州建立的一个训练宣教士学院,可说早已变成了一个「地下铁道」<br />的连接点。芬尼自己亦不断的把逃脱的奴隶藏在他自己的寓所之阁楼中。<br /><br />??在 1835年全美废止奴隶制度协会中的三分之二成员,据我们了解,都是一些传福音<br />的牧师。众所周知的是,那些「地下铁道」的领导者皆是贵格会教派的信徒。林肯总统<br />信仰基督教更是一件十分可确定的事,因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引用的经文。毕竟,基督教<br />和奴隶制度是互不兼容的。这也是著名的李将军(Robert E. Lee)为何要释放他自己因婚<br />姻而承继拥有的几位奴隶,他曾写道:「为终结奴隶制度而发生在州与州之间的战争是<br />不需要的。」因他相信这邪恶的制度终会因基督教而逐渐衰退。<br /><br /><br /><br />〖 古罗马的斗士 〗<br /><br />??你读为拳击赛十分残忍吗?它的邪恶就如你所看见的一样,在基督发挥影响之前,<br />人们习惯于把这种杀人的伎俩当成运动。流人血的场面令群众情绪亢奋,古罗马是一个<br />残酷的世代,斗士(皆为奴隶身分)要打斗到致死为止。当对手用剑的尖端按着另一方使<br />之动弹不得时,他会抬头看看凯撒大帝,然后凯撒会以大拇指向下做为「杀死对方」的<br />记号,紧接着得胜的斗士即可把剑刺进战败的一方,这时整个群众都会疯狂起来!这在<br />当时是大众最主要的娱乐,而这还不足以描述残酷的景况。这血的狂欢在他雅努(Trajan<br />)大帝所举行的一次盛大场面中达到了高潮,在短短的四个月期间,即有一万个斗士被杀<br />。<br /><br />??还有一件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当时尚有许多基督徒是在群众的欢呼和嘲笑声中,于<br />竞技场上被狮子伤害或吃掉的。作家戴索沙(Dinesh D&#39; Souza)写道:「竞技场中使用的<br />动物有狮子、美洲豹、熊、野牛等,罗马兵以烧红发荡的铁棒来驱赶它们,好使它们去<br />攻击那些手无寸铁的基督徒。」塔西图(Tacitus)亦告诉我们,「当残酷的尼禄王夜晚在<br />他的花园中举行宴会时,这宴会中最大的娱乐竟是以野兽肆虐,或钉十字架的方式,或<br />将人当为燃烧的火炬来残害逼迫基督徒。」尼禄王常常混在群众当中,有时还乔装成别<br />人在一旁看热闹。许多观众为这些基督徒感到难过,知道这血的狂欢「不是为了群众的<br />好处,而是了满足一个人的狂热。」的确在基督来临之前,人命是十分卑贱的!<br /><br />??一当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传开时,斗士的竞技便宣告终止。教会历史学家来德里<br />写道:<br /><br />??在信仰的影响之下,康士坦丁大帝禁止了斗士的竞技表演,同时废除了让罪犯变成<br />斗士的合法刑罚......。斗士的表演一直持续到第五世纪,直到一位僧侣忒勒玛科斯(Te<br />lemachus)看不过去,跳入竞技场中阻止格斗者和群众的残暴,这些人应该都是挂名的基<br />督徒。却未料到自己当场被群众寻欢,拿石头将他打死,只因为干扰了他们的游戏。于<br />是皇帝下令停止这种场面,并将忒勒玛科斯列入殉道者的名册之中。<br /><br />??今天在古罗马的大圆形竞技场中,就在这个成千上万基督徒为这游戏曾被牺牲掉的<br />地方,仿如竖立了一个很大的十字架——成为基督信仰战胜古代野蛮行径的无言见证。<br /><br />??杰出的历史学家杜兰(Will Durant)曾经写过数册具决定性的世界历史综览,对于十<br />字架战胜罗马帝国的事实,他发表了他的意见:<br /><br />??在人类记录中没有任何戏剧比这一小群基督徒所演的更为精彩了,他们被一群如同<br />食人族般的皇帝们嘲弄与压迫,却能以极其坚毅不挠的精神来忍受这一切的试炼,并且<br />急速增长。在仇敌制造混乱之际重新建立秩序,以神的道来与刀剑抗衡,以希望来与野<br />蛮作战,最后终于击败了有史以来最强盛的国家。凯撒和基督在竞技场相遇,而基督赢<br />了。<br /><br /><br /><br />〖 食人的习俗 〗<br /><br />??如果人的生命不比丁骨牛排高多少,那么它真的不值分文。当基督说:「你们不比<br />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6章 26节)时,祂的确是视人类与动物有所分别的。在基<br />督教的影响下,甚至是在最近几十年内,那些福音深入的地区里均全面终止了食人的习<br />俗。海弗力(James C. Hefley)曾提供一个某部落因为基督而终止食人习俗的生动奇闻。<b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一个遥远的小岛上,一位美国大兵遇到了一个手持圣经<br />且会说英文的当地国民。士兵指着圣经别嘴而笑:「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是不再相信<br />那本书了。」这位岛上的国民也对他咧嘴一笑,说道:「嗯,我们这么做对你们是有益<br />的,」他一边轻抚着他的肚腹一边说:「不然,你现在就已经是在这里了。」<br /><br />??贝尔(Ted Baehr)和哈维博士(Bonnie Harvey)为了贝尔所执导的电影「活着」(Aliv<br />e),写了一篇有关此电影的评论,因着这部片子有一部份论及食人的习俗,以下是他们<br />探讨有关此习俗的一些内容:<br /><br />??就历史来说,在基督教未形成之前,食人的习俗是很普遍的。在古城城墙外的肉锅<br />中常是死尸的存放处,让最穷的人将它拿来烹煮当作食物。许多的世纪过去,这份迷思<br />来自他们以为吃下敌人之后,可以让对方的力量与自己的相结合,以致能战胜他们的对<br />敌。因此,阿兹特克人(Aztec)为了要寻求力量而吃了数以万计的人。不过,凡在福音所<br />传之处,食人的习俗都被废止了,因为人们在基督里重生后便有了新的眼光,看到了生<br />命的真正尊严。<br /><br />??从十九世纪全面将福音传开之后,全球情况产生了极大的改变。那些改变包括了实<br />质的废止食人的习俗。一位学者在描述斐济岛上所发生的事时,他以一句话总结了在大<br />部份地区食人习俗被连根拔除的情形:「从食人到爱人」。<br /><br /><br /><br />〖 自杀 〗<br /><br />??自杀的罪在圣经中被提到五次。圣经记载的四千多年历史中,只有五个人结束了自<br />己的生命,而这五位都是恶人,就如犹大,他为了三十两银子出卖了救主。而与以色列<br />历史相反的是,许多罗马的领导者都是以自杀结束其生命。其中包括了本丢彼拉多、元<br />老院议员布鲁图和卡修斯、安东尼,以及克里奥佩脱拉(虽然她并非罗马的领导者)、尼<br />禄王、斯多亚派的哲学家塞内加,好几个正接受训练中的斗士和皇帝哈德良(Hadrian)等<br />等。杜兰写到信奉当时广受欢迎的斯多亚学派的一般罗马人,如此描述:「生命本身乃<br />是在人自己的选择中。「因此在基督教影响之前,古罗马人自杀是一件极普遍的事。<br /><br />??长久以来,基督教一直是自杀的对抗者,不论是在古代或是现今的世代中。今天一<br />些新异教的观点再一次鄙视人类生命的价值。最近,许多国家中最畅销的书之一,竟是<br />教导人如何自杀。但神的智能却说:「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言8章 36 节)<br /><br /><br /><br /><br />〖 动物的权利 〗<br /><br />??进化论造成的结果,只会令人类遭到贬视,使之成为动物王国的一份子,让人与动<br />物没有分别。它导致人产生可笑之思想,也就是人会费尽一切心思去救一颗乌龟蛋,却<br />不去想法子救一个未出生的人类!一个人若打破一颗乌龟蛋,其所触犯的法律可能比堕<br />胎的人的罪更重。我绝对支持人要关爱动物的举动,但讽刺的是,某此人整日举牌高喊<br />保护动物,对于杀害未出生的婴孩却毫不关心。<br /><br />??1992 年的春天,人道主义者透纳(Ted Turner,编注:CNN怪杰)在迈阿密海滩举行<br />的会议中发表了一篇演说。根据在场的德州大学教授欧拉思基(Marvin Olasky)先生的转<br />述,他说:「人口过剩是导致社会病因及驱使『猎杀』的主要原因,而问题的根源在于<br />基督教,因它断定人比海龟和大象重要。」他有一点的确说对了,不错,在基督教的世<br />界观中,人类的价值永远胜过动物。<br /><br />??一本保护环境的杂志「野生地球」(Wild Earth)于 1991年夏天出版的一期中,有一<br />篇文章证明了某些人是何等的偏激,他们宁愿偏袒动物,却反对来自基督教和保护人类<br />生命的思想:<br /><br />??如果你以前从未思考有关人类自行灭绝的问题,那么,要你接受世界不再有人的思<br />想,可能一下子不太容易。但你若给它一个机会,我想你会同意人类的毁灭,正意味着<br />居住在地球上百万物种之动物的存活。若逐渐除去人类,将会解决地球上的每一个问题<br />,包括社区和环境的。<br /><br />??这与基督教说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观念是何等地不同啊!<br /><br /><br /><br />〖 「生活的圣洁」对「生活的品质」 〗<br /><br />??今日,人已从生活伦理的圣洁沦落到只要求生活伦理的品质了。生活的圣洁概念是<br />一个属灵的概念;它是一个宗教的概念。「圣洁」这个字源自sanctitas,后演变成sanc<br />tus这个拉丁字,意思是「向神圣洁、神圣不可侵犯的,或是神所宣称的是大有价值的。<br />」因此,它是一个属灵的概念。<br /><br />??然而,对一个人道主义或无神论者或任何不信神的人来说,是没有所谓生活的圣洁<br />。除非先认同有一位赐给人灵魂和使人成为圣洁的神存在,否则,对这些人而言,是不<br />可能有圣洁生活之伦理存在的。<br /><br />??前面说过,既然有人拥有一个如十九世纪将人看得很低的想法,我们就不会讶异于<br />廿世纪的当代人为什么会有比其它世纪的人更贬低自己的看法。就像人们说的:「是观<br />念在控制着世界。」在后基督文明的期间,只因着现代异教思想的复活,我们才会看到<br />有如纳粹集中营、苏联古拉格劳改营、美国堕胎诊所的存在。<br /><br />??生活的品质是一种属身体的概念。没有人可以看着另一个人的外在,就能论定那个<br />人灵魂的品质如何。如果人的生命只是一些微分子的活动,那么人类就可以拥有一种所<br />谓的生活品质伦理。但是如果我们是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无限、永恒和永不改变的神存<br />在,祂本身是个灵体,并赐给我们一个永远的灵魂;叫我们对生命拥有一种不能夺取的<br />权利,如此之下,我们就不能接受那一种的伦理。<br /><br />??当大法官布莱门(Harry A. Blackmum)写信给罗伊维德的法案(Roe V. Wade)时,说<br />他诉诸宗教。他说:「如果我要诉诸宗教,我会诉诸罗马和希腊的宗教。」——当然,<br />因它们都实施并鼓励堕胎、残杀婴儿、主张安乐死、提倡自杀和竞技场的游戏,他会诉<br />诸那些支持罗伊维德的法案!而在今日的西方世界里,多数人乃是在回到异教徒所信奉<br />的宗教,只是大部份的人连这点都不知道!<br /><br /><br /><br />〖 结论 〗<br /><br />??要认识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可以很容易地从它的人生观来断定。1844年哈士汀斯(H.<br />L.Hastings,英国政治家)访问了斐济群岛。他发现那里的人将生命看得非常低贱。你可<br />以用美金七元或一把枪即购买到一条生命;人比一头牛还便宜。买来之后,可以随你高<br />兴地奴役他、鞭打他、饿死他或吃掉他,很多人就这么做了。多年后,他重返旧地,发<br />现人的生命价值大幅地上升,再没有人可以花几块钱就买到一个人,更别说是打他或吃<br />他了。事实上,甚至你要用七百万元来买一个生命都不能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有<br />什么事发生了?没错,你可以看到横跨整个斐济群岛,总计有一千二百间基督教教堂设<br />立在那里,基督的福音在那儿大大地被宣扬,人们开始拥有一个观念:我们不再是我们<br />自己的了,而是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所买赎救回来了的,并且这份恩典是任何金银所无法<br />取代的。<br /><br />??若将耶稣基督从世界的历史中拿走,那么生命的价值就诚然如杰克伦敦(Jack <br />London)的主角拉森狼(Wolf Larsen)说的:「生命?呸!没价值,是最不值钱的东西。<br />」如果基督没有来,你们这些正在读此书的人,很有可能今天早已不在世上!<br /><br /><br /> <br /><br />                                                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br /><br /><br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言十四章 21 节<br /><br />??圣罗伦斯是第三世纪基督教会里的一位执事,他非常慷慨,对穷人尤是。他住在罗<br />马帝国的阿拉贡(Aragon)。在某次大迫害时,有人命令他必须将一些「教会的珍宝」拿<br />来献给某位罗马官员。他带来的是一些穷苦、被践踏和跛脚的人,他说:「这些人就是<br />教会的珍宝。」因为这个缘故,他被挂在铁格架上烤死。<br /><br />??今天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有一间收容所,即用他的名字命名,以接纳那些无家<br />可归的人。这间收容所喂饱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寄件信箱、工作协谈和工作推荐,同时<br />还有沐浴设备、教会崇拜、打电话等等的服务。<br /><br />??当贫穷一直是地球上生活的一部份时,在减轻贫穷的事上,耶稣基督的教会在过去<br />历史上一直比任何其它机构做得更多,且仍然持续在做。它更为济贫立下了全世界仿效<br />的榜样。从泰瑞莎修女帮助加尔各答街市上的贫民,到救世军提供避难所给那些家被付<br />诸一矩的人等等,这些并非是在统一的教唆下,命令基督徒或是个人、团体,奉耶稣的<br />名来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切乃是耶稣基督最先为我们立下的榜样,并且祂教导我们要效<br />法.<br /><br /><br /><br />〖 基督来临之前 〗<br /><br />??在基督信仰产生之前,世界就像西伯利亚的苔原(冻土地带)一样,相当地酷寒与冷<br />淡。有位学者,名叫马蒂诺博士(Matineau))底地翻遍历史文件之后总结地说,古代并没<br />有留下任何有组织之慈善事业的痕迹,而是当基督和圣经家喻户晓后,慈善事业才开始<br />盛行。<br /><br />??杜兰写到关于古代文明的颠峰——罗马时,特别强调她是古文明的顶点:「在人们<br />简朴的生活中,施舍是几无容身之地的。当客栈既简陋又遥远不便时,有一段时间,殷<br />勤接待仅仅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惠而已;但是富有同情心的波利比奥斯(Polybius<br />,古希腊历史学家)报导道:『非到不得已的时候,在罗马没有人会施舍任何东西给任何<br />人的。』当然这么说是有点夸大其辞。」<br /><br /><br /><br />〖 然后耶稣来了 〗<br /><br />??耶稣在帮助穷人、顾念被践踏的人的事上,无疑立下了最好的榜样。祂最为人知的<br />比喻之一是关于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当祭司或利未人都不愿意停下来照顾陌生人时,这<br />位好心的人却这么作了(参路10章 25~37节)。这个比喻过去一直对西方文明造成了一个<br />很大的冲击力。另有关祂山羊和绵羊的比喻,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br />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章 40节)这个教导引出了「属基督的贫穷<br />人」的概念,穷人在此被视为如同耶稣基督自己!<br /><br />??耶稣鼓励人们要对穷人慷慨。在某些场合里,祂甚至邀请一些人用尽他们所有的赒<br />济穷人。历代以来,许多基督徒照着这个呼召去作,他们都经历了极大的喜乐。这正是<br />圣法兰西斯和那些效法他脚步的人的情况,为了福音立誓贫穷一生。但这并非针对每一<br />位基督徒的一种呼召。几世纪以来,已有其它伟大的基督徒亦曾奉基督的名,放弃他们<br />的财富帮助穷人,譬如教皇贵格利一世,或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福音派宣教士司徒德(C.<br />T. Studd)。<br /><br />??早期的基督徒因着慷慨的事迹,向他们自己和不信的人写下了不凡的历史。已故的<br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来德里写道:「在运用金钱谋大众的福利上,基督教带来了五项有意<br />义的改革。」其中,第一项改革他指明施舍一事乃是所有阶层人士的义务,无论是贫或<br />富,个人皆应量力而为。<br /><br />??另外,基督徒施舍的动机也是全然不同的。它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出于基督的教导<br />,「因耶稣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林后8章 9 节)其次,施舍的对象也大大<br />地不一样:<br /><br />??基督徒团体强调扶持他的孤儿、寡妇、有病的、行动不便者,以及那些因信仰被迫<br />解雇或被放下监的人。它为那些因信仰而受到奴役的人付出赎金;它款待那些出远门的<br />人;当另一间教会遭遇饥荒或迫害畤,其它教会的救援立刻来到。无论在理论上或具有<br />程度的实践上,基督徒团体就是一种兄弟会关系,彼此以爱相系,以物相助是其中的法<br />则。<br /><br />??同时,基督徒的施舍也是个人化的——由个人赠予给个人,而不是「一大群人,虽<br />然常常在饥荒时,他救援的是一大群人。」<br /><br />??基督教慈善事业的另一项改革,根据来德里的说法是他的对象不仅限于会友。他们<br />也扩张到非基督徒身上,他们好到一个地步,「反教者」朱利安,这是最后一位千方百<br />计想要根绝基督教信仰的罗马皇帝,都讶异于基督徒是如何地爱异教徒,甚至连他们的<br />敌人都爱。历史学教授理查托德博士(Dr. Richard Todd)写道:「就是由于教会对穷人<br />和外人的眷顾,使得信奉异教的朱利安皇帝如此地印象深刻。」朱利安写道:「丢脸的<br />是,犹太人从不要求什么,反倒这些被犹太人认为不敬畏神的加利利人(指基督徒)竟救<br />援他们自己和我们的穷人,让所有的人看见我们竟缺乏对自己人的帮助。」<br /><br />??一代代的历史学家证实了同样的事情:早期教会在帮助穷人的事上留下了一笔辉煌<br />的记录。杜兰说到,早期的教会能吸引人悔改信主,乃是因她提供了一条脱离罗马残酷<br />生活的路。杜兰宣称:「这些悔改信主的人,乃是脱离宣扬战争的凯撒,来就宣扬和平<br />的基督;更是脱离不可思议的残酷政治,来就史无前例的仁慈施舍。」牛津学者福克斯<br />博士补述道:<br /><br />??基督徒救济穷人、孤儿和寡妇,就像他们的乡亲——会堂中的那些人一样。这种「<br />弟兄的爱」已被贬为是使人归向教会的一个理由,好象只有入其中的人才能有所体认。<br />事实上,它是广被承认的。当基督徒被下监时,其它信徒同样带给他们食物和安慰;路<br />西恩(Lucian),这位信奉异教的讽刺家非常清楚这种行径。当基督徒被带进竞技场受死<br />时,特土良(Tertullian,拉丁教会教父)记录了群众所喊叫的话:「看这些基督徒是如<br />何地彼此相爱。」基督徒的「爱」是众所皆知的,且在吸引外人信主的事上,扮演了一<br />个相当重要的角色。<br /><br />??福克斯还指出异教徒和基督徒行善之间的对比:「异教徒的赒济品仅限于供给一些<br />公民,通常是那些已相当富有的人,而基督徒的慈善则是针对那些最需要的人。」另外<br />,福克斯说明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某些异教的皇帝也会作一些边缘计画,去救援处境<br />较差的人,但作得非常有限,且明显是给那些日后会从军的人。相较之下,君士坦丁,<br />这位首位的基督徒皇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大幅拓展慈善工作的皇帝。<br /><br />??君士坦丁明白慈善的新概念。先前的皇帝较鼓励援助一小部份家境较差的儿童,好<br />预备未来召他们入军队的计画。君士坦丁则完全赞助教会扶持穷人、孤儿和寡妇。<br /><br /><br /><br />〖 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br /><br />??经过数世纪,在基督徒的领域内对帮助穷人的事上已形成一个持续不变的见证。中<br />世纪时期,修道士力行当时务实的基督教信仰,固定地帮助穷人。他们自己的生活非常<br />朴实,开荒垦地,但在眷顾社区里的穷人,包括孤儿的事上,却毫不吝惜。<br /><br />??杜兰说到教会针对穷人的慈善事上,于中世纪的后期达到了「新高点」。事实上,<br />整个社会都在帮助穷人,包括「个人、公会、政府和教会」。贵族们一个礼拜几次在官<br />邸大门口施放粮食,上阶层的女士积极参与慈善工作。本地的教区则拨出什一奉献的四<br />分之一帮助穷困和有病的人。杜兰结语道:「就某一方面而言,教会是一个全欧洲大陆<br />的慈善机构。」<br /><br />??在中古世纪,教会的慈善事业是如此的普及,以致超越了十字军东征、宗教法庭和<br />猎杀女巫的残酷无情的事件。也因此怀疑论者兼历史学家莱基(W. E. Lecky)在他的著作<br />《欧洲道德史》中写道:「整个最黑暗的期间......在残暴、盲信和残忍中,我们仍可<br />以追踪到天主教慈善事业具征服性的影响。」<br /><br /><br /><br />〖 清教徒的榜样 〗<br /><br />??清教徒中很少有穷人,因为穷人都受到了照顾。一位研究清教徒的学者利兰莱肯博<br />士(Leland Ryken)写道:<br /><br />??清教徒到底如何帮助穷人呢?英国国教教徒安德鲁斯(Lancelot Andrews)在1588年<br />记载道:「伦敦信奉加尔文教义的教会广设避难所,作得非常好,以致他们所照顾的穷<br />人没有一个会在街上乞讨。」乔丹(W.K.Jordan)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宗教改革时期,英格<br />兰成为博爱榜样的资料,他结论道:「清教徒占了捐款人的大部份。」并且他把「新教<br />徒生活伦理的浮现」列为是乐善好施美德增长背后的最伟大动力之一。<br /><br /><br /><br /> <br /><br /><br /><br />〖 十九世纪基督教的慈善事业 〗<br /><br />??基督徒的慈善事业横越工业革命而不断持续着。十九世纪有无以计数帮助穷人的基<br />督徒榜样:<br /><br />??乔治慕勒(George Mueller)和他在英国靠着信心所经营的有名的孤儿院,帮助了千<br />万个儿童,并点燃了类似的事工脉动。<br /><br />??基督教青年会(YMCA)成立于 1844年,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成立于1855年。这些机<br />构在今日全世界的都市里,服事了数百万人无论是物质或属灵上的需要(虽然今天属灵的<br />需要似乎在大多数地区都受到了忽视)。<br /><br />??沙夫茨伯里伯爵(Lord Shaftesbury)、库珀(Anthony Ashley Cooper)为大英帝国穷<br />苦人所做的一切正是;威伯福斯为非洲穷人所做的。而这份名单仍继续在加增中。<br /><br /><br /><br />〖 今日的慈善事业 〗<br /><br />??今日生活于西方世界的人在行善时,都或多或少受到基督圣灵的某些启示。即使是<br />最充满敌意的无神论者,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们仍然是用基督教的世界观在生活和运<br />作着,且因它而受惠。同样地,廿世纪一些世俗性的机构亦是从圣经中断章取义,以此<br />营造出今天许多的慈善事业。今日许多我们的慈善事业,原本根植于基督教的基础,但<br />是假以时日他们已经变得世俗化了。<br /><br />??杰利纽康(本书另一位作者)记得曾看过一则布告刊登寻找参与「撒玛利亚人」热线<br />的志工,公告上却注明这个机构只要非信徒前来应征。讽刺的是,这种作法不仅否定了<br />他们最初是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响,甚至否认「撒玛利亚人」这名称是来自于基督「好<br />撒玛利亚人」比喻里的事实。<br /><br /><br /><br />〖 基督名下的慈善事业 〗<br /><br />??今天许多慈善事业均是由于在基督爱的激励下而产生的。以救世军的例子来说,几<br />世纪以来,这个机构不断地在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不论是服事一位醉汉,或是无家可归<br />的人,或是在台风之后,帮忙提供临时收容所等,救世军为回报基督的爱,日复一日地<br />作闪亮助人的见证。从起初到现在所有的活动,均是因着基督的爱激励了救世军而产生<br />的。救世军是由卜威廉将军(William Booth)创立的。他在1887年由于看见伦敦桥上一些<br />无家可归的人睡在露天之下,遂决定作些实际的帮助,经过密集研究之后,他在一本最<br />畅销的昼《最黑暗的英国——走出之路》(In Darkest England-and the Way Out)中,<br />界定出以下的事实:<br /><br />??(他)召募了十万英镑的基金。在美国发行廉价食物债券、非正式工作交换,并设立<br />寻人部门、夜间收容站、农耕自治区、免费餐厅、淋疯病人自治区、林场等;在印度开<br />启家庭工业,在挪威设立医院、学校,甚至为渔人提供救生艇等,这些标明出救世军大<br />型社会活动联机计画的不同阶段。融入其中的是对个人得救与否的基本关心,而这也一<br />直是它开始的动机。<br /><br />??国际上,许多帮助穷人的工作亦都是教会透过宣教机构共同协力完成的,像世界展<br />望会都是直接和教会合作以帮助各地的穷人;儿童福利基金会等这种超越社会团体的也<br />是如此。在美国,有许多教会和机构一同联合殷勤地效法基督,以满足人的需求。世界<br />各地都可以在最贫穷的社区里看到基督教事工的援助,他们不仅宣扬福音,并也喂饱一<br />些无家可归的人。<br /><br />??当人们履行新约所说的,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无怪乎在美国和全世界各地,<br />每个星期都发生无数奇妙的事情。他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提供衣食给穷苦的人、帮忙破<br />碎家庭中的小孩,默默不作宣扬。至终,这一切都回归到耶稣基督的教导和榜样上。每<br />每在灾难过后,成千上万的义工,其中有许多是基督徒,立刻帮忙重建灾区。事实上,<br />在1993年复活节的早上,美国遭受到最厉害的暴风之后的几个月,「迈阿密先锋报」即<br />在1993年 4 月 11曰的头条新闻中报导了这些义工的见证,标题是:「神圣而甜蜜——<br />教会义工带来祝福」。<br /><br />??教会时常是社区活动的枢纽,举办餐会、作感恩节计画、圣诞节时收集和分送穷人<br />礼物等,我们就常在自己的教会中看见这种情形。周而复始地,这个「神祝福的管道」<br />服事人们的需要,供应食物、在工作上给予指导或满足人们的任何需要等。我们教会甚<br />至拥有一间店,专门用来供应免费的衣服和货物。而这一切都是受到基督爱的感动而有<br />的。<br /><br />??几年以前杰利纽康曾在迈阿密电视台访问一些受到圣罗伦斯教会帮助的无家可归之<br />人。他永远忘不了一位中年人所说的:「如果不是这些教会,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下监,<br />因为我们会出去偷别人的食物。」「如果不是这些教会」应该译成「如果不是耶稣基督<br />」。<br /><br /><br /><br /><br /> <br /><br /><br />〖 今日有关宗教和施舍的一些调查 〗<br /><br />??今日的一些调查为这类的常识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比如有宗教信仰的人趋向于比较<br />慷慨。它们还证明穷人时常比有钱人还大方施舍,因为大半的慈善机构均是依靠「寡妇<br />的小钱」在支持的。盖洛普机构在纽泽西成立的一个调查小组,在调查美国人的宗教生<br />活上,发现到上教堂的人在捐钱给慈善机构时比较慷慨。他们在1990年公布了一篇报告<br />,主题是「宗教和大众利益」,发现「教会和犹太人的会堂对美国社会的服务比任何其<br />它非政府机构,包括公司行号的贡献还大。」他们还发现每年教会机构捐献一百九十亿<br />美元「照顾儿童和老人,教育并喂饱饥饿的人,且提供住处给无家可归的人。」教会的<br />义工每年加起来有超过六十亿美元的货币价值。研究同时发现到教会和犹太人的会堂在<br />「廿四个最有助于改进都市生活的机构」里是名列前茅的;可以确认教会是「社会上最<br />有效益的慈善机构之一」。<br /><br />??另一份报告亦有类似的发现。这份研究是「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会含<br />盖洛普一起作的。独立部门是一个「结合六百五十个法人团体、基金会和义工团体的机<br />构」。根据「今日基督教」杂志的报导,这份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br /><br />??宗教信仰是一个人奉献时间和金钱的主要因素。那些每周固定参加崇拜的人「和所<br />有其它的团体比起来,很明显地是最慷慨奉献的人。」这份报导继续说道:「固定去教<br />会的人比一般人捐献出较高比例的家庭收入,作为慈善之用。」<br /><br />??这份报告使大家惊讶吗?应该不会吧?它只是说出一个现代教会一直在作她应该作<br />的事。<br /><br />??世上最受爱戴的女性之一——泰瑞莎修女,具体地表现出奉基督的名帮助穷人的理<br />想。由于受到基督的爱的激励,她帮助加尔各答街上的赤贫。她写道:「今天神差遣了<br />我们,如同祂差遣了耶稣,来到世上向世人显明神的爱。我们应该为此牺牲以显明那份<br />爱,正如耶稣为救赎人类,而作了最大的牺牲一样。」没有耶稣基督,就没有泰瑞莎修<br />女。<br /><br /><br /><br />〖 圣诞老人——属于基督教的神话 〗<br /><br />??甚至连圣诞老人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至终也是回归到基督身上,虽然今天他的<br />声望在大多数人心中已高过基督,但无疑地,这乃是源自基督教的传统。因为人类的第<br />一份圣诞礼物就是神的儿子自己,是由天父送给我们的。第二份圣诞礼物则是由东方三<br />博士送给婴孩基督的。自此基督徒就开始彼此送礼物了。<br /><br />??根据《新国际基督教会字典》(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br />Christian Church)说,我们「对圣尼古拉(St.Nicholas,圣诞老人原名)的真实身分所<br />知不多(但圣诞老人的英文名字是从他的名字取得的)。他住在第四世纪的米拉(Myra),<br />据闻他会在十二月六日送礼物给儿童。」<br /><br />??拿走耶稣等于拿走圣诞老人。如果没有耶稣,就不会有圣诞节。像尼采和希特勒等<br />希望没有耶稣的人,还有像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这样的团体,尽其所能的想要废掉<br />圣诞节(或私下全力否定)活动的人,他们是偷窃圣诞节不成之人的余党。改写鲁益师的<br />话,如果「总是只有冬天,而没有圣诞节」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它正是假如没有耶稣<br />,一个非常生动的世界写照!<br /><br /><br /><br />〖 无神论和帮助穷人 〗<br /><br />??从一个全然世俗、无神论的观点来看,人没有理由要关心穷人或任何其它的人。185<br />5年,「纽约观察者」(the New York Observer)报导道:「无信仰者大声疾呼它的博爱<br />主义,但是却是由宗教在执行这项工作。」在1855年,那是真的,并且在今天它仍然是<br />真的。<br /><br />??今天许多深受基督徒精神所影响的人,本身却不明白这点。我曾向人们提出一个挑<br />战性的问题,并请他们从一个无神论的观点来回答,如果有位老太太挡了我的路,有什<br />么更好的理由要我协助她穿越马路,而不直接压死她呢?或者是偷走她的钱包,打掉她<br />的牙齿来得更大快人心呢(如果没有被捉到的话)。人们不明白从一个无神论的观点来看<br />,你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么作或那么作。像存在主义者卡缪和沙特这类领导无神论的人,<br />以及一些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就早已认识到这点。他们说重要的是你的行动。无论你是撞<br />倒她或协助她穿越马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操练你的自由意志。<br /><br />??人们会说:「嗯,我们应该眷顾他人。」再问他我们何以要眷顾他人呢?他们没有<br />答案。如果你拿走神,拿走末来的生命和未来的审判,请问我为什么应该要尽力帮助别<br />人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它会使我感觉很好。」好,那么有可能在海滩上休闲会比<br />去探访一位自闭的人感觉更好哩!另外有人可能会说:「嗯,那样对社会比较好。」好<br />,你把那句话告诉黑手党的老大,看看他会怎么样地捧腹大笑。社会?他那会关心什么<br />社会?社会只是他为自己掠夺东西的场地。没有基督就没有良善可言。<br /><br /><br /><br />〖 结论 〗<br /><br />??无论人们了不了解,所有慈善事业的根源均从耶稣而来。同时,就彼此分享来说,<br />早期教会的整体见证是非常正面的,甚至一些异教徒都称赞基督徒帮助穷人的方式。有<br />位作者写道:「看这些基督徒是何等相爱。」这对他们是一大震惊——比今日更令人震<br />惊,毕竟这世界受到基督文明的影响,早已对「彼此相爱」这回事见怪不怪了。<br /><br />??在美国,没有人没听过要彼此相爱的呼吁,虽然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而在古<br />代基督徒所处的异教社会里并没有这类的口号,因此人们才会震惊于这小群人的彼此相<br />爱!在基督未来之前,人们根本不爱他人,也从未想到要施舍别人;整个社会只有掠夺<br />。<br /><br />??如果耶稣从未来过呢?那么我想我们可能会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因为这将是一个非<br />常残酷的世界,就像古代异教徒的世界一样。但是耶稣的确来过,而历史也因基督徒奉<br />主的名,向穷人和有需要的人表示关心和怜悯而丰富了它。此项事实乃是「教会的珍宝<br />」。<br /><br /><br /><br />                                                       对教育的贡献 <br /><br /><br /><br /><br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br />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摩西(申命记六章 6、7 节) <br /><br />??你看见的每一所学校——公立或私立,宗教的或世俗的——都是对基督信仰一个显<br />而可见的提醒。每所学院和大学都是。这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基督教办的,然而这句话<br />的相反时常也是对的。这里只是说明大众教育乃是立根于基督教的现象。这不是说在基<br />督教未产生之前没有教育,当然有,只不过它仅限于提供给贵族而已。是基督教兴起了<br />全民教育的概念。大学也是有立基于基督教的现象;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基督徒为基督教<br />的目的而创立的。虽然今天它们当中有许多对基督教信仰相当有敌意,但事实却是由于<br />基督徒的流汗和牺牲,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它大学等,都是在这<br />样的情况下设立的。<br /><br /><br /><br />〖 犹太教根源 〗<br /><br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神的话。这源自于它强壮的犹太教根源,因为基督源自<br />于犹太教。基督徒时常被称作「圣书人」(people of the Book),暗指是一个受过教育<br />的人。《新国际基督教会字典》的总编道格拉斯博士(J.D.Douglas)写道:「从一开始,<br />圣经就和教育一同携手,……基督教是一个在教导上极为优异的宗教,且它的增长大部<br />份就是来自一个教育性的故事……随着基督的传播,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了比较正式的教<br />育模式。」<br /><br />??即使在黑暗时期,当大多数的人都是文盲时,仍是基督教的祭司和修士延续着学习<br />的工作。并且,随着迦修多儒(Cassiodorus,罗马作家)的领导,基督教修士不辞劳苦地<br />拷贝许多基督教和异教的古卷。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我们就不会存有许多这样的作品。<br /><br /><br /><br />〖 语言形成的文化 〗<br /><br />??许多世界的语言最先都是由基督教宣教士编撰成文字的,为的是帮助当地人能自己<br />阅读圣经。今天的情况仍然是这样。许多部落的语言均是在禾场上的基督徒使之形成文<br />字的,譬如,翻译威克里夫圣经的译者在世界各偏远地区,就是在做这项工作。这是一<br />项继续不断的工作,根据威克里夫的说法,现在有三十多亿的人「仍然无法写出他们自<br />己的语言」。借着提供人们属于他们自己语文的圣经,宣教士还以提升全世界的读写能<br />力,作为一项天然的副产品。这是一个始于几百年前即有的趋势。<br /><br />??第四世纪时,勇敢的乌斐拉(Ulfilas)在凶恶的哥特族人当中作了四十年的宣教士,<br />后来又作了主教。他在工作上一再地「受到扰乱的逼迫」。他虽是一位亚流派的信徒(Ar<br />ian),却是第一位把基督教介绍给日耳曼民族的人。他的宣教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结果,<br />因为「多亏乌斐拉,这些掠夺者最后变成了和平的使者。」<br /><br />??乌斐拉为了能翻译圣经,曾仔细地研究他们的语言,好使之成为文字。这表示「他<br />必须设计出一种字母来表达当地的语言。」这样的翻译工作十分重要,著名的历史家来<br />德里指出,这「也许是第一个或第二个范例,自此以后便有好几百种语言被基督教宣教<br />士编译成文字,用之来翻译部份或整本的圣经。」<br /><br />??区利罗(St. Cyril)和麦脱丢(St.Methodius)的著作是基督徒使不成文的语言形成文<br />字的一个著名例子。这两位弟兄来自帖撒罗尼迦,他们一同到摩拉维亚(捷克斯洛伐克中<br />央)宣教,以「南斯拉夫使徒」出名。据报导他们为了要把圣经和圣餐仪式翻译成斯拉夫<br />语文,研发出一种今日称之为「区利罗字母」的字体。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这些字母出现<br />在俄罗斯的新闻报导或在民航局飞机的侧边。区利罗曾说过:「你会不会因为只认可拉<br />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却谴责其它民族又聋又哑而觉得罪过呢?」区利罗自己可能<br />并不是为用他的名字作为命名来研发这种字母,但是有关区利罗「传奇性」的一生都归<br />功于此。「今天超过廿亿的人在使用斯拉夫字母沟通,意味着它的价值超过一百种语文<br />。」有趣的是,在无神论的俄罗斯境内,他们大多数的著作均是用某位基督徒翻译者所<br />研发的一种字母所写的!由此可见,基督教信仰对提升全世界的教育和听写能力是大有<br />助益的。<br /><br /><br /><br />〖 平民教育 〗<br /><br />??平民教育的概念直接源自宗教改革时期,虽然在第十六世纪前已有偶尔的教育改革<br />企图。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世纪的法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的改革。查理曼曾聘请阿尔<br />昆(Alcuin)尽可能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民提供受教的机会,但自从他去世后,这整个<br />计画就渐渐止息了。直等到圣经再度成为基督教的焦点时,平民教育才正式诞生。<br /><br /><br /><br />〖 古腾堡圣经和印刷术 〗<br /><br />??印刷术的发明更有助于为圣经的广传铺路。它在人类学习史上是一项可纪念的发展<br />,由此促成了古腾堡圣经(Gutenberg Bible)的诞生。虽然古腾堡(Johan Gutenberg)不<br />是第一位研发印刷术的西方人,但他是第一位使书本得以大量生产的人。据报导古腾堡<br />曾经说过:「我知道我想要作什么:『我希望能复印圣经。』」为了达到这个愿望,他<br />「改装一个葡萄榨汁器,使之成为印刷版。」耶鲁教会历史学家沙夫(Philip Schaff)论<br />道:「印刷术是宗教改革的天助管道之一,成为新教和现代文明最有力的杠杆。」<br /><br /><br /><br /><br /> <br /> <br /> 〖 宗教改革和平民教育 〗<br /><br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作家布鲁门斐博士(Samuel Blumenfeld)在着写这本引起人争议的<br />书《平民教育有需要吗?》(Is Public Education Necessary?)时,曾为平民教育的起<br />源作过研究。他证明平民教育之根源应回归到宗教改革,尤其是加尔文身上。宗教改革<br />家相信唯一能稳固新教的方法就是让人们(平民)亲自研读圣经。布鲁门斐说道:<br /><br />??现代平民教育的概念,即学校教育的开始,最先是在新教改革期间于欧洲兴起的。<br />当时教皇的权威已被圣经的权威所取代。新教之所以敢起而反抗罗马,绝大部份是读经<br />和解经的结果,这时,很明显地,对清教徒领袖来说,如果改革运动要继续生存并兴旺<br />的话,有一件必须要作的事,就是向社会所有阶级广传圣经文学。<br /><br />??有趣的是,布鲁门斐之所以相信基督就是因为读了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Instit<br />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当布鲁门斐在研究学校教育的起源时,他发现每当<br />研究到大众教育的概念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加尔文。所以他感觉到自己需要读第一手<br />的原始资料,结果他读了基督教要义,然后相信了基督。<br /><br /><br /><br />〖 加尔文和教育 〗<br /><br />??以「现代教育之父」闻名的新教徒柯墨纽鸟(Comenius)是十七世纪摩拉维亚的主教<br />。路德的看法在他的国家里极具影响力,就如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国家中,加尔文<br />在推广教育上有极大的贡献一样,这位日内瓦的宗教改革家被视为是许多国家「真正的<br />」现代教育之父,包括美国。已故的美国神学家波特那博亡(Dr. Loraine Boettner)写<br />道:<br /><br />??历史再一次清楚地见证加尔文主义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加尔文主义传到那<br />里,它就影响到学校的建成,对教育的普及化造成很大的冲击。这是一种需要知识分子<br />的制度。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它的存在和人们受的教育有蓍极密切的关系。<br /><br />??加尔文留给我们许多可兹纪念的教育理论和实用方法,日内瓦学院就是早期清教徒<br />和他们的继承人留给世人一个设立学校和大学的榜样。加尔文提倡教育的目的是要人们<br />认识神,并尊崇祂是神,以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里可以认识神。他写道:「人真正的智<br />慧在于认识神——祂是创造者和救赎者。」因此,什么是教育的内容呢?它始于神的第<br />一本书——圣经,让人从中明白一切的真理来自神;另外,加尔文以为我们还应该研读<br />神的第二本书——亦即神从「大自然」中所启示的真理。<br /><br />??加尔文在日内瓦推广平民教育的模式,今日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榜样。当诺克斯(Jo<br />hn Knox)从苏格兰前往日内瓦访问回国之后,即说到在日内瓦已产生了自使徒时代以来<br />最伟大的基督教学校。在那里凡事均按圣经行事,而这也是当年清教徒带到美国的最大<br />遗产。<br /><br />??加尔文非常强调教育务必要与道德有所关联。他绝对不曾像苏格拉底那样天真地认<br />为「知识就是道德」。他对人的堕落和人心的罪恶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从不认为知识<br />本身即能改进人心。它必须和耶稣基督属灵的教导,以及神恩典更新的力量并基督十架<br />的救赎有关。如果这些因素不存在,那么教育也不过是制造更多的科学怪人而已。本世<br />纪中我们即看见这种情形的不断发生。你可能非常清楚地注意到1941年,地球上最有学<br />问的国家是纳粹德国,他们具有世界最高的教育水准,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产生如奥斯威<br />辛(Auschwitz)纳粹最大集中营的惨剧!<br /><br />??加尔文还对教育儿童的职责有很坚持的意见。他宣称圣经清楚地表明最终的责任是<br />在父母,不是国家,亦不是教会,但不是由父母来控制教育。圣经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br />的职责是让儿女接受敬虔的教育。圣经教导儿女乃是神的赏赐,他们只是暂时的交由父<br />母管理,而身为父母者有责任要让他们接受敬虔的教育。为人父母应该用神的教育和训<br />诫,逐字逐句地教训养育孩子,使他们明白神的真理。<br /><br />??由于大多数强调神话语的国家都受到了加尔文和路德的影响,也因此这些国家皆受<br />到了较好的教育。到了今日,在文化被玷污之前,一项专门针对世界各国读写能力比率<br />的调查研究显示:那些鲜少接触神话语的异教国家,譬如印度,读写能力的比率是百分<br />之零到廿之间。而受到罗马天主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则拥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比率。<br />注意几世纪来,这些国家并未再强调阅读神的话语。同时间,另一些十分强调读神话语<br />的地方,比如第三世界大部份的国家均受到新教的影响,结果读写能力的比例达到百分<br />之九十四到九十九点九!<br /><br /><br /><br /><br /> <br /> <br />  〖 美国的教育 〗<br /><br />??我们来思想一下美国这个国家的教育史;看看它如何为基督教教育的提升作了一个<br />活生生的描述。当开国祖宗和清教徒刚来到这个国家时,教育仍极度贫乏。不久,他们<br />就在殖民地上要求合法地实施教育。早在1642年,清教徒就通过一法令,要所有的儿童<br />均接受教育;且在1647年通过一项称之为「老迷惑者撒但条例」(Old Deluder Satan <br />Act),在各处设立公立学校(和当今的学校教育有些不同)。这条例命令各乡村需要聘雇<br />老师。「老迷惑者撒但条例」的名称和魔鬼有关,由于人们对圣经的无知,以致使它得<br />以有机会介入人的生活里面。「老迷惑者撒但条例」可说是英国殖民地上第一条要求教<br />育的法规:<br /><br />??撒但最主要的伎俩之一就是不让人们认识圣经……因此,法庭和官方命令在其管辖<br />区内的每一个城镇,当他们增长至五十户时,就必须立刻在他们的乡镇里指定一位代表<br />,由其来负责教导儿童读写,其薪资则由父母或一般居民共同支付。但每个乡镇代表所<br />需谨慎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让那些送儿女来受教的人不会在支付费用上感受到压迫。<br /><br />??最先于 1630年到达美国的清教徒,在来到殖民地不到廿年的时间,就命令他们的儿<br />童要接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如此他们可以亲自研习圣经,而这也是学校教育的<br />最大根源。<br /><br />??清教徒用来教导儿童的教材当然是采自圣经和其它基督教的材料。新英格兰初学课<br />本即是藉用圣经的主题来教导字母。譬如,这本「初学课本」即用圣经中的人名来做英<br />文字母的普遍解释:<br /><br />??A–在亚当(Adam)的堕落里,我们都犯罪了。<br /><br />??B–圣经(Bible)的心意,希望人找到天堂。<br /><br />??C–基督(Christ) 为罪钉死在十字架上。<br /><br />??D–洪水(Deluge)淹没了大地。<br /><br />??E–以利亚(Elijah)藏在溪边,乌鸦供养他。<br /><br />??F–审判使非利士(FeIix)害怕。<br /><br />??以此类推……。<br /><br />??清教徒的子女还借着所谓的「文字版」来学习读写。初习者常是从一张镶在一个有<br />把手的羊皮纸上学习字母和主祷文。<br /><br />??这种让基督教和教育的关系如此亲密的模式,在殖民时期过后的美国仍不断实行着<br />。譬如1787年美国第一次国会通过西北法令,宣告「宗教、道德和知识对优良的政府和<br />人类的幸福是必须的,政府应要永远鼓励学校的建立及教育方法的革新。」<br /><br />??从 1620 年清教徒登陆至 1837年,这二百一十七年以来的美国,事实上所有的教育<br />都是私人和基督化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到今天不过只有一百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0.2024 11: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