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弢——难忘路遥 20220528 新写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5.2022 10:5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惊涛骇浪 于 29.5.2022 11:04 编辑

仅自己可见





          难忘路遥        
                                                        金弢



路遥性格很内向,心很重,有一点什么事心里总是抹不开,烟又拼命地抽,他四十三年短暂的人生,抽烟和性格都是有责任的。

为了证实路遥本人就是小说 《人生》 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原型,我曾善意地向他发起过一次“火力侦察”,要用一句问话作探试,得到的结果是正面的确认。

让人难以忘怀的路遥!因为我那随意的一句玩笑,因为大家都喝着酒,我的玩笑使他动容,让他难过,让他感触落泪。迄今回首,仍历历在目,似曾伤着了他,觉得对他愧疚!我因他的难过而难过,因他的动容而动容。路遥啊路遥!你干嘛那么性急,干嘛就这么快地走了,走得那么凄楚,那么伶俜!我们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你本该留下来多享受几年你自己的美好 《人生》。你不就是因为那让你挥之不去、命途多舛的苦难人生、让你没齿难忘的巧珍儿!要是摆在今朝,我们当年也没必要为了那 300个美元如此揪心、痛苦一场,弄得你难得的一次出国大煞风景,害得你差点儿整个旅程兴致索然,落得心灰意凉……

离开法兰克福,我们来德国的第一站是科隆。

孟春的季节,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大地吐绿。参观完了科隆大教堂,大家心情极好,我们五人作家团,除了我,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出国,更是第一次来到西方。大家互相开着玩笑,一路春风地走来,漫步在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闲聊着接下去三星期的访问设想。

刹那间,跟风驰电掣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身着黑衣,头披黑纱、貌似吉普赛样的女人,各自手里抱着一个六、七个月的婴儿。她们飞块地靠近我们,顶着我们挤进我们的人群,突然两人双双朝右转向,冲着路遥紧贴上去。两人同时齐齐举起手中的婴儿,顶到了路遥的下巴,脸上一副悲哀可怜的神态,嘴里含混着祈求,让人下意识地立马想到这是两个百分之百的女乞丐。这种强要饭的作态,别说是第一次跨出国门的作家,就连一年来德几次的我都是见所未见。

又跟风似地一转眼,两个女人同时转过身去,双手托抱着孩子,瞬间地消失了。还不到两分钟,路遥惊呼:“我的钱丢了!我的钱被偷了!” 只见他草绿色的猎装,右上方的表袋口,扣子已被解开,口袋盖子的一半露在外面,一半塞进了口袋。我疾步飞快地朝那两个女人遁逝的方向追去,无果,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300美元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更何况是在八十年代,为了回国能买上一个彩色电视机,作家们出国前通过黑市交易拿 12元人民币换取一个美元,而官价只要 3.50元。然而当时国家对外汇的控制是绝对的严格,一个出国人员只允许兑换 30美元,每次出国,每人每天只能补贴一美元作为零花钱。每次短期出国回来,大家允许在“出国人员服务部”免税买一台日本原装进口彩色电视机。但是仅靠合法兑换的 30美元和每天省下的一美元是远远不够的,普通 20吋的电视机要在 400美元以上。美元不足,所以想办法私下非法购买黑市美元。

那年代,携带每一个外汇出境,都必须有中国银行总行的外汇出境证。没有出境证,一旦被查发现,不但外汇没收,人还将被记过,作行政处分,算是犯了严重的外事纪律。买了黑美元,每人都采用各色各样的秘密高招偷带出关。不少老作家事后直言不讳,都已绞尽脑汁,用了当年给八路军送鸡毛信藏情报的绝技蒙蔽出关。

偷带出境的外汇,等到回国进关时,白纸黑字地填进海关申报单上。有的人在出国前没能及时买到黑市美元,进关时自作聪明地将数额多写。但是一旦海关要求如数出示现钞而不能时,作为惩罚,此出国人员的海关申报单就被作废,他也因此失去了在出国人员服务部外汇购物的权力。购物时,申报单上填写了多少外汇就算多少外汇,外汇额用完为止。而那么至关重要的外汇路遥却给丢了!

300美元,按当时 1比 12的黑市价,要 3600元,一个身为中国作协的正式会员、拿国家工资的专职作家每月工资还不到 100元,参照大学毕业 56元,研究生 62元,普通工人二级工才月薪 39元,这意味着路遥一下子丢失了整整三年多的工资,而且这 300美元是已经出了关、回国申报后可以派上用场的钱,实际具有更高的价值。那个时侯,我们的工资收入其中 80%是用来吃饭的,此等损失将意味着路遥一家人会多久揭不开锅。那年头好的稿费一千字也只有 8元,300美元他要爬多少的格子!

路遥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刹那间迥若两人。他很懊恼,万万没想到一下子丢了那么多钱; 我也很懊恼,心想每个团出访总会无休止地交代大家:“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出门三件事,护照、外汇、黄皮书。” 作家是有个性的人,多说了会腻的,好象我们搞外事的吃了两天洋面包就自觉比他人高明。加上我比他们都要年轻,在他们的眼里我或是一个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学生。我又烦又恨,心想,我唠叨无数遍就是不愿入耳,现在自讨苦吃!但没辙,这是我带出来的团,我得负责任,心里虽有牢骚,但过后冷静下来还得要我去解决问题。而且单位领导经常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外联部是个服务单位,作家们再不怎么样,我们也要服务他们,再大的问题回了国再说。”

大家离开了教堂广场去吃午饭,路遥不想吃,他吃不下。我转过脸看看团长王愿坚 (电影 《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的作者),他一脸无奈、爱莫能助的神态,他也是有生以来地第一次出国,对这种突发情况没有丝毫的经验,出国前也是未曾耳闻,连像我多次带过团的人,也是破天荒地遇到钱被盗了。

大家的情绪一落千丈,访问才刚刚开始,往下还有三个星期满满的日程。带着这种精神压力,尤其是路遥,起初兴致勃勃的旅行会很快变成度日如年。餐后回到旅馆,我拿了方便面去看路遥,他拿来烧水壶,我说:“我来帮你煮吧。” 平常性格内向的他,从来谈吐缓慢、颇善解人意,此刻却变得出格地烦躁:“怎么我连方便面都不会煮,还要你来煮?!” 我说:“不是因为丢了钱嘛?想安慰安慰你,帮帮你。” 他转过脸直视了我一眼,神情象是在说,谁也帮不了忙。他如此烦躁,可见此刻内心的痛苦。

离开了路遥,我来找团长,我说:“路遥的情绪落到了最低点,这样往下如何继续访问?” 但一时又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刚才席间我曾提议大家是否凑一点钱给路遥,但我话刚一出口,自己的提议便很快在心里又自我否定了。一则路遥出于自尊,他说哪怕是打死他,他也不会要的,这种人情债对他的精神压力太大了; 二则大家手里的美元都有限,我想每一个美元都已作了安排,大家即使想帮助他也给不了多少,无法弥补路遥的损失。

我们作为被邀请的客人,如果把这一情况直接反映到德国外交部去,我跟团长说,从外事纪律而言,我们必须事先请示咱们的大使馆,而大使馆必定要请示国内外交部,但最终路遥能否得到补偿也是个未知数,而且这么来回一折腾没有一个礼拜十天的时间得不到答复。团长觉得不妥,这样把事情弄得满城风雨的,他作为团长回国也不好交代。

我们的下一站是西柏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派来的陪同小姐将在那里等候我们。她是西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生,为了省时间和经费,她就不专程从柏林飞法兰克福去接我们,科隆这一站我们自理,反正我会德语,在陪团方面也有经验。此刻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暂时先没跟团长谈及,我想等到征求完了陪同小姐的意见后再说。

到了西柏林我们跟陪同小姐碰上了头,她的中文名字叫欧燕。我把路遥在科隆美元被偷的情况跟欧燕和盘托出。她一听丢了 300美元,相等于差不多 800马克,她一听丢了这么多钱,就哭了,她想如果只是几十个马克她就自己给了了事。她说她这次是第一回替外交部打工,她不想把这件事往上报,外交部一旦知道了一定会为难。至于外交部最后会不会给予补偿她说心中没底。无论结果怎么样,她的这次工作将会有个污点,她的第一次任务就没有圆满完成,她害怕以后很难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既然这样,我就说出了我在心里酝酿已久的想法。我说:“有个主意不知你觉得是否可行,我想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能同意就太好了,问题差不多也就解决了。” 她问:“是什么?” 我说:“我们的伙食费不是德方可以报销的吗?每人每顿的标准是多少?” 她说:“正常情况下每人 25马克,但是不能超出 30马克。” 我问:“如果超标了怎么办?” 她说:“偶尔一两次还可以,但报销时要作说明。”

因为这件事我脑子里前后已经盘算过好几次了,所以马上胸有成竹地提出了我的方案。我们当年插过队当过农民的人,有过生活的磨难,无论碰到什么应急情况都会有办法。我说:“在柏林的几天你把伙食费给我,每顿按 30马克的标准,就说柏林的中餐好吃,我们吃得好了一点,往下的几个城市我们可以省一点。其中两顿报 35马克,就说会面了一些中国朋友多喝了点啤酒。” 我自己在国内搞外事工作,到了地方上偶尔碰上熟人作家,遇到用餐时又不好意思让人走就会一块儿留下吃饭,伙食费就会超标。这种人情道理的事领导也不会说什么,在财务总结报告上都会签字,财务科也不会有什么异议,这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我想人之常情,德国的操作程序也该大同小异。我算过,一顿 150,两天有六百强,这样路遥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但欧燕说:“吃饭没有**是没办法报销的。” 我说:“我想过了,**我到中餐馆去想办法,给点小费买张**是能行的,不然就多跑几家,把两天的饭费开在一起,包括你的餐费,因为餐不错,我们就在这家店连续吃了两天。”

八十年代,德国尚未实行餐营业机打单体系,餐馆出具**时,在盖了章的**上可随意写上几百马克,我一九八八年来慕尼黑留学时,山西一个出版社的社长独自公费来德,为了攒多点外汇回国买彩电就在留学生宿舍搭铺把房费省下来,我去旅馆要一张**,开上一个礼拜的住宿费,服务台的老太太二话不说,马上照办,只问我要写多大的金额,她会按该旅馆较贵的房间折算成天数写上。回到国内能出示盖了章的正规**,财务手续也就无懈可击,国家也没有蒙受什么损失,这笔住宿费本来就在预算之中,只是社长自我牺牲了享受换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国情。服务台那里事后主动留下那么十个马克的小费即可了。而且看势头,这种事时有发生,服务台心照不宣,做来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我们的事欧燕同意了,这样做既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又保全了她工作上没出漏洞,两全其美。还有一点,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学中文的德国学生,对中国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们无形中都会下意识地向着中国,护着中国,这种情愫往往很让人感动。万一中国人出了什么丑,他们也会感到脸上无光,他们毕竟学的是汉语,是因为喜欢上了这个民族才选择了这门专业。碰上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关起门来说话,家丑不外扬。只要国力允许,咱们更多地培养这些我们的亲信力量对国家会有好处。在寻找如何向 DAAD交差的措辞中,欧燕跟我始终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此事是: 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我心情轻松愉快地把谈话结果来向团长汇报,王愿坚如释重负地笑了,说自己没有一点外事经验,困惑了一夜想不出一个好招。我们当即召集全体团员在团长的房间里开了会,把决定向大家作了交代。为了解决这起外事事故,就委屈大家艰苦两天,早餐在饭店吃饱一点,多吃点香肠火腿。中午晚上都回饭店吃方便面。

自从第一次出访我没经验、没带方便面,碰上那次没饭吃吃了舒婷的花生米后,尔后每次出国我都带上满满一行李箱方便面,以防应急。有一回我们访问民主德国,因为整个东德没有一家中餐厅,来自天津年届七十的延安老作家杨润身,作品 《白毛女》 之父,因受不了西餐,胃病闹得起不了床,不能参加团的活动,影响全团去外地的整个行程。

我向大使汇报,老杨起不了床,我团能否获准去一趟西柏林,一则让老杨吃顿可口的中餐,也可在亚超里买一些清淡的汤料; 再者全体团员都有这样的愿望,能不能过去见识一下西柏林,都说东德跟我们中国差不多,没什么好看的,好不容易有机会被派出国一趟,也想认识一下西方世界:“马列主义嘛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知晓情况的背景,我团持有效中国护照,从东柏林去西柏林可以自由出境,西柏林那一边边境完全开放。事后从西柏林返回东德也可免签入境,因是时中方与民主德国实行外交互免签证,而且从西柏林进东柏林只要持中国护照还能免除强制每人每日用西德马克按一比一的兑换率购买 40东德马克,而黑市是一比十二。

我跟大使说明外汇不是问题,我身边有公款西德马克。我的请示当场遭到大使的否决,称没有必要向国内外交部请示,根据以往团组的经验一定是再次被拒,此类非分要求一旦传到作协,于我本人的工作,轻则会造成负面影响,重则或大或小的也是一次外事失误。我应该向团员做好思想工作,把情况讲清楚,民主德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回到团内,我把与大使的谈话精神向全团作了传达,有人提出,既然去一趟西柏林我们手续齐全,我们就偷偷走一趟,神不知鬼不觉,但我不同意,因为外事关口把关的是我。未经许可私下行动,这将由我承担全部责任,我这是在拿自己的前程当赌注,我当然不会干,这岂不是“知法犯法”吗?再者,护照上也会留下出入境记录。

我们就靠那一箱方便面救了老杨在东柏林一个礼拜的命,他躺着起不了床,我们在东柏林及周边的活动安排,只能上下午分开,到了中午我们得赶回饭店给老杨煮方便面,最后我们去外地,老杨还是掉了队,我把他安排在使馆招待所。电话联系时,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住招待所可以,但是他们只收西德马克,而且要付现金。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人都快不行了,不问问同胞的病情,先问我手头有没有西德马克。无奈,那年头,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见到了硬通货个个都是眼神巴巴的。我们访问南斯拉夫的经历、住在我驻莫斯科大使馆招待所的感受,说起来又是写小说的题材。

团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作家相对来说事情是比较多,青年作家到了欧洲适应能力强,发生应急情况很少,老年作家就另说了。譬如我曾谈过的出访西柏林事,凌晨两点才进的房间,早上九点就有活动,就是没有节外生枝,日程已经满得爆盘,再出一点意想不到的事,会把人弄得焦头烂额。

西柏林那次,我时时提醒大家抓紧时间用早餐,今天的大会是开幕式,大家力争不要迟到。突然一位老作家诉苦,咬面包时不小心崩掉了一颗牙。我就得赶紧询问服务台可行的应急措施。反正我的早餐是泡汤了。当翻译的赶不上饭吃,平日宴会时,席间不停地讲话没时间吃东西,对口译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好在自己经受了农村插队的双抢历练,练出了可以 24小时不吃饭的本事。

没想到这一回为了路遥,这一行李箱的方便面又派上了用场。这样大家就不用捐出自己的外汇,路遥也免了欠下人情债。路遥性格内向,心气又很重,有一点不顺的事心里总憋着,加上烟又抽得那么厉害,他四十三岁就离别人生,实在让人惋惜!

一九九二年我已到了德国,为了生计整天十四、五个小时地忙于上课、打工养家糊口,后来创业更为辛苦。得知了路遥的去世,心里很难过又很痛惜。他那么年轻,且不说他多么有才,我想说他搞创作总是那么动情,一腔真情地、呕心沥血地写。他跟我说过,半夜三更地,他写到动情之处,一个人跑去院子里痛哭一场,回来继续写,别人还以为他疯了!他的英年早逝,都是因为一生事事太认真!但又为何不是呢?我们这一代人怎么能不认真呢?我们那时在机关单位,每个年轻干部都是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计报酬地努力工作,我们是受那种教育长大的啊!没有第二种选择的想法!雷锋自不必说,当年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为了“革命工作”,四十二岁就献出了生命。路遥心重的性格我后文还会说到。

“他的心灵回到了他知青年代的记忆,他又跟巧珍儿紧紧相挨在一起。他不觉潸然泪下,痛苦得不能自己。”

俗话说,祸不单行; 但好事也不独来,好事成双嘛!路遥的 《人生》 被拍成电影上演后,是国内文艺界一个热议的话题。本来中国电影走出去是文联的职责,与我作协无关,但莫言的 《红高粱》 和路遥的 《人生》 都是我国在柏林金熊奖的力荐之作,这回小说的作者本人将访问西柏林,自然是文化接洽的极好机会。我们事先联系好了金熊奖评委,约好带上电影 《人生》,毛遂自荐。因影片尚未译成德文,我从小西天电影厂调来录像带,在单位试了一回同声传译,我们要在电影正式翻译出品前先给评委会一个“Vorgeschmack”(提前感受),我当时信里就是这么写的。后来因发生了一些大事,好多好多的文化、文学项目都夭折了,在此不评说什么,只想纪录下一段史实。历史事件的发生怪不了谁,只能说是历史的本身。当时我已到了慕尼黑,一夜间人们把兴趣都转向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政策,不然慕尼黑汉泽尔出版社早就付梓印行了莫言的 《红高粱》 及其他小说。

那天下午,是我跟路遥单独去的金熊奖电影馆,一位长者老板和蔼可亲,身边带一个中德混血的男翻译,一九八五年在西柏林艺术节见过,没有深交,其身世不甚了解,只知道是德国土生土长、德语作为母语,中文发音很标准,估计父母的中方是个知识分子,但没听过他长篇的中文翻译。

我们到了电影馆见面寒暄时,我身为客人,老板自然用他。路遥作了影介,其实即小说的背景交代。翻译时那位同行不需要说中文,听中文说德文便是,其实我很想听听他的中文,知己知彼,也可以学习学习嘛。很快他对路遥的陕西口音发生困难,很多地方路遥必须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谈话的顺利进行,不得已时我需要介入。

是评委抑或电影馆的其他人员一共来了十几号人,那位翻译提出听方言有困难,电影的同声传译还是由我承担。电影馆的音响、影像设备一流。对同声传译的操作程序我不陌生,有过一次经历。一九八五年秋中国作家团出席南斯拉夫马其顿国际诗歌节,我做过一次同声传译,是英中对译。也是因为那时咱们国力弱,没有外汇派两个团出访,所以出访东德团顺访南斯拉夫。为了省掉一个翻译的旅费,领导一定从我的档案里知道我当年大学考的是英语。外校时的童子功还在,遂决定让我访南斯拉夫时兼任英语翻译。

一开始心里没有把握,到了贝尔格莱德记者挤着来采访。我一听,他们说英语,重重的斯拉夫口音,连发音都难听懂。这反到增添了我的自信,逐步说上了口。碰巧组委会找中英同声翻译,问我行不,我想也只好赶鸭子上架,别无选择,于是说可以试试。

求学到德国后,有一次北京市委的考察团来慕尼黑,要考察德国政府如何解决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保问题,由马普所(Max Planck)接待,让我去作会议翻译,讲好一小时 400马克。为了节省时间(德国人会算),马普所提出要同声翻译,但大家坐在会议厅大长桌边,三十好几人,也没有同译设备。我说如果非要同传,那就中国人坐一边,德国人坐一边,我坐中间,大家马上起身调整座位。

会议开始,等到中国人发言,我把脸转向德国人,把耳朵留给同胞; 到了德国人发言就反过来。但是没有设备的同声翻译,自己说话会影响自己的听力。然而我们北外有听说领先的传统,有过训练。那时又年轻记性好,口齿伶俐,翻译时半个脑子管耳朵,半个脑子管嘴巴,两个钟头不停地翻译,完了人已麻木。

今天的电影因为我事先练过一遍,有些情节知道了下文,心里有了准备译起来会轻松好多。我自信传译是成功的,从观众的表情上看得出来,大家跟着情节走,为电影的内容所打动。电影结束后,大家依然默默静坐了一分钟,消化着这场电影。八十年代我国翻译奇缺,我们虽年轻,但已承担起重要的任务。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施特劳斯访华见邓小平,诺大的外交部竟出不了一个称职的翻译,不得不请我们北外德语系的张人礼老师出山。我们在北京 103路公交车上邂逅,张老师叫苦不迭:“外交部让我去给施特劳斯当翻译,这么大热天,连车都不派,还让我挤公共汽车!”

快临近告别时,让人出乎意料的惊喜出现了,老板要付“版权费”,说刚才不能白看了这场电影。八十年代的西德富得流油,我们当时连奖学金都拿不过来,第一个还没结束,第二个已经来了。德国法律规定不能同时享受两份奖学金,要跟第二个基金会商量推迟三个月; 加之西德人又非常的“gentlemanlike”,施舍心很强。他们是对我们很友好、很礼貌、很客气,但这种友好帮助不是在一个平面线上,是一种居上临下、俯瞰式的友好,是一种施舍、同情甚至可怜。

但作家们为了回国能买上彩电,也就不去分析得那么透彻,权当不懂。现在的几零几零后,是永远无法想象那时一台彩电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象张洁这么出了名的作家曾跟我说:“小金,我写作一辈子就想买个彩电,为了我妈。” 这不仅说明了张洁如何的孝,更说明了短短的 30年前,中国人的人生目标是何等的可怜。眼下十多岁的孩子不理解妈妈当年从菜市场买回带泥的菜要摘要洗,会花去很多的劳动和时间,会问为什么不去超市买干净、现成的,他们哪能知道中国是到了什么年代才有了超市。就如年未过龀的孩子问古代哲人出行为何不自驾游一样,会让人啼笑皆非。

我听说还给稿费,手里也没什么可回谢的,就把那盘录像带权作礼物留给了老板。老人出手宽绰,我们正急需外汇,也不客套,恭敬不如从命,就悉数收了。

我们的团队又增添了几百马克的实力,路遥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让他私下留住了稿费,团长跟我讲好要守口如瓶,就到此为止,算是一次意外之财,回国不再提此话题。

路遥的失却已补全,全团恢复了高昂的情绪,我也补救了差一点捅出的篓子。那天团里气氛很好,我们不光解除了郁结心头的阴影,而且陪同小姐打算晚上带我们去 Disco,团员扎西达娃,当年历次出访团中唯一的一个比我年轻的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住到了德国朋友家里去了。心情感到了轻松,我们喝了啤酒,路遥平常不喝酒,那晚喝的是啤酒还是饮料已无法记忆。路遥提出了难得的请求,希望外联部能安排他去一趟苏联,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崇拜一生、电影里的保尔·柯察金当年亲手筑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名著,“我们年轻时代读得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已记不清来回读了多少遍了,” 路遥说。

……  

借着出国几天来久违的欢快时刻,我们回顾了白天的电影,谈到了他的小说 《人生》。路遥心情好了,话也多了,说小说 《人生》 其实只是个提纲,当时只因急功近利,需要稿费等米下锅,同时也为了急于出名,发表有些过为仓促。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很多很多的经历该写而没写进去,想把 《人生》 改写。我一听马上说:“不行不行,千万不行,《人生》 是你的出世之作,也是你的成名作,这块奠基石万万不能动。我在北外读大四时就听你的小说广播,多感人啊,高加林是我终生难忘的人物。你如若心里还有要写的,还不如另起炉灶,再写一本。”

也是因为对这一人物的膜拜,四年后读研结束我到了作协有机会认识了作者本人,心里一直想着无法释怀的疑问: 高加林是否就是路遥自己?因为跟路遥有过共同的知青经历,我们很多话题一拍即合。几天来的风雨同舟,彼此有了很多的了解,关系也变得亲密,加上我们还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困难,象是已成了患难之交。因喝了酒,谈吐变得随意,我情不自禁地出言一句笑问:“路遥,巧珍儿那么好的姑娘,你当时怎么忍心把她甩了?” 没想到路遥神色顿时黯然,又恢复了昨天的悲哀,他的心灵回到了他知青年代的记忆,他又跟巧珍儿紧紧相挨在一起。他不觉潸然泪下,痛苦得不能自己。

对一个作家自身而言,自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小说; 人生只有一回,写自己能写成功的也只能有一次,人生的顶峰也只有一个。就象初恋,也只能有一回,过去了不会再来,终生就这么一次。有人说自己的人生没有过恋,那是因为你的恋还没有到来。

之后我来德国听说了他的新作 《平凡的世界》;后来又读到了相关的书评,有人说看了 《人生》 就没必要再看 《平凡的世界》 了,情节如出一辙。难道是路遥真的改写了 《人生》,抑或扩展了 《人生》,才有了后者?我没读过 《平凡的世界》,没有发言权。但我确信: 有的作家一辈子能写很多很多的小说,象莫言,因为他的小说都是在写别人; 也有的作家一辈子只能写一部小说,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作,他永远在写自己,象路遥、古华、鲁彦周,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2022年05月28日        新写稿於慕尼黑




作者简介及部分作品
金弢,字有根,1974年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插队落户浙江桐庐儒桥村,1977级考入北外德语系,1981级北外德语读研。1985年 1月进文化部, 1985年 3月进中国作家协会,任职作协外联部。曾历次参与组团王蒙、张洁、莫言、路遥、鲁彦周、高晓声、从维熙、张抗抗、公刘、邹荻帆、王安忆、北岛、舒婷等等作家并随团出访德国及欧洲诸国。八十年代末获德国外交部、德国巴伐利亚州文化部及欧洲翻译中心访问学者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读博。现居慕尼黑;

主要文字及译作有: 长篇小说 《狂人辩词》、《香水》、《地狱婚姻》、2013年编辑出版德文版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集 《空的窗》,由德国 Spielberg出版社出版,并于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同时发行。全书篇幅达三十五万字,共 504页,宽版,被收入的十二位作家及作品为: 陈染 《空的窗》、陈建功 《找乐》、东西 《没有语言的生活》等。2021年 7月于该同一德国出版社翻译出版东西的长篇小说 《后悔录》;

八十年代发表翻译及作品 :《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诗刊》、《长江文艺》、《钟山》、《百花洲》、《文艺报》、《中国妇女报》等等,已发表 20多位德语作家作品的译文;

来德三十二年,在德创业二十二年,文学创作及翻译辍笔三十年。三年前,金盆洗手,回归文学,写就新作及翻译九十余万字。至今一直努力笔耕;

几年来文字散见欧美等各大华文报刊: 《欧洲新报》、《欧华导报》、《德国华商报》、《洛城小说报》; 《话说张洁》散文,2022年04月获全国第二届散文大赛一等奖,等等。



近年纸媒发表:
01· 《圣力姑娘》(小说)(广西文学,2019年第7期);

02· 《保罗•策兰杏仁诗译及后记》(南方文学,2019年11月刊);

03· 《痛忆路遥》(三峡文学,2019年12月刊);

04· 《走向世界的漫漫长路》———德文版《空的窗》走过漫长曲折(南方文学,2020年第1期);

05· 《香水缘和我们的八十年代》(南方文学,2020年第5期);

06· 《街坊陆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文学,2020年第11期);

07· 《莫言往事》(北京文学,2020年第12期);

08· 《记忆里的王元化》(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2月期);

09· 《话说莫言———时空跨越三十年》(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2月期);

10· 《两位同胞》(中国法治周末 2021年1月刊);

11· 《冬日里的长尾》(小说)(向度文学,人间故事,2021年1月期);

12· 《我和库恩》(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月期);

13· 《格拉斯和他最后的诗》(中国法治周末2021年2月刊);

14· 《老黄》(小说,贺州文艺,2021年第一期);

15· 《二叔分瓜》(小说,贺州文艺,2021年第一期);

16· 《汉学家库恩诞辰137周年,忆与其遗著的一段缘》 (中国法治周末2021年3月刊);

17. 《春风十里荠菜鲜》(散文,恋爱、婚姻、家庭)2021年第4期;

18. 《德意志思考》(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四月刊);

19. 《回忆施瓦茨》(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五月刊);

20. 德文版长篇小说 《后悔录》,金弢译,德国 Spielberg 出版社,2021年七月出版;

21. 《我阴差阳错进作协》(南方文学,2021年第三期,双月刊);

22. 《岁月》中篇小说 (四川文学,2021年第七期);

23. 《我的香水缘》 散文(西部文学,2021年10月第6期双月刊);

24. 《小个子男人》 翻译小说,德国: 冯·席拉赫(西部文学,2021年10月第6期双月刊);

25. 《朋友》 翻译小说,德国: 冯·席拉赫(西部文学,2021年10月第6期双月刊);

26. 《岁月深处的莫言》——对话大家 (四川文学,2022年第2期);

27. 《话说张洁》 散文,2022年04月,获全国第二届散文大赛一等奖。

2022年05月28日 德国慕尼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2025 15: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