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25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个朝代留给我们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9.2007 19: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夏:夏历
现在正在过春节。我想,这应该感激夏人。没有夏人固然我们也过春节,但那可能要跟国庆节或者圣诞节一块儿过,假期不免要被国家贪污几天。
我们现在使用的阴历是夏人制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在该过春节的时候过春节。事实上殷人有殷人的阴历,周人也自有周人的阴历,他们似乎都有点性急,殷人要赶在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过春节,周人则干脆提前到十一月。《春秋成公八年》里讲“二月无冰”,是当特异气象来记录的,后人不免纳闷:阴历二月不结冰很正常啊,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其实《春秋》采用的是周历,二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北方还河水潺潺就需要研究研究了。稍晚些时候,《左传》采用的却是夏历。这说明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夏历殷历周历都有人使用,于是就有了哪个正月算正月的争论。
现在看来,或许提早一两个月过春节都无所谓,但在古代就很有所谓。一个是它涉及农事的安排,再一个是涉及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就是所谓“正朔”问题。这两个都是大问题。后来夏、殷、周都不存在了,这个“正朔”最后是由汉武帝来确定的,他选择了夏历。再后来,虽然偶有短暂的复辟,比如王莽这个周公崇拜者就恢复了周历,但夏历还是一直坚持使用下来。







殷:甲骨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所以殷人的这个礼物也还不错。但甲骨文是到清末才发现的,以前没一个人知道,未免显得太“新”了一点。何况现在还有半吊子书法家到处写甲骨文蒙事儿,我也实在看不出怎么美来。
我希望能找到一件影响贯穿古今的礼物,但似乎周人有点像后来到达美洲的西班牙人,玩命把被征服者的一切痕迹都毁掉或者覆盖了。这也不是胡说八道,孔子那是殷人的后代,却坦白道:殷礼吾不知之,宋不足征(大意)。也就是说,周人在文化覆盖方面做得是非常彻底的。
还有所谓“周人事天,殷人事鬼”的说法,殷人装神弄鬼很有一套。联想到民间一向盛行鬼神崇拜,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殷人的影响。但既然证据不确凿,恐怕也不能算是殷人送给我们的礼物。总之,殷人手面上要差一点。



周:中国人
周人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中国人”这个概念,不是血缘关系上的,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们的意思是,接受我们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人。孔子的表述是:夷入夏为夏,夏入夷为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个胸怀相当了不起,纵观世界历史,大概也只有今天的美国人差可近矣,何况美国人并不随便给你绿卡的。他只能做到,接受我美国人权民主观念的,就是我美国的好朋友,俺们就不打你。
中国这地方虽然总体上与世隔绝,但内部也并非一马平川,如果没有周人强调的文化认同感,想必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观念也不会成为历史的主流意识形态。
先有中国人,后有中国。
其实周人的胸怀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殖民形势使然。周人以西鄙小邦入主中原建政分封,人数自然不占优势,必须跟原住民搞好关系,若是大搞种族主义,可能没几年就得滚回老家去。后来蒙古人可强大得多了,但他们搞种族隔离政策,没一百年就只好继续回戈壁滩牧马。这方面周人要聪明得多,他们搞了个文化概念,就是周礼,用礼来弥平种族差别。大家都还觉得这个可以接受,就都成了中国人。后来,居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也争着往中原老祖宗这里攀亲,也算是周人政策成功带来的利息吧。
这个利息让我们一直吃到今天。
差不多比周朝稍晚些时候,地中海沿岸也曾经历过“泛希腊化”,同样表现为文化战胜,但终于没有形成文化意义上的“希腊人”,这就较周人为逊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春秋战国:诸子思想
这个时期虽为乱世,但是却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国争雄,为了国家的强大必然会任用一批贤才,自然孕育出了百家思想,而这些思想就是未来中国人思想的指引。儒、道、法、墨、兵、杂等等,都为华夏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都是中华文明的奇葩。




秦:大一统
我常想,要是从来没听过广东话,我一定会觉得它比朝鲜话还难懂。其实如果细听,朝鲜话里许多单词的发音都跟我们差不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广东人之所以没变成外国人,广东话之所以没变成外语(如果当外语来学,还未必好学),往老根儿上找,怕还得感谢秦始皇。秦始皇规定全国必须使用同一种文字,各地说的再“鸟语”,也蹦不出高粱地去了。再一个是,其实从体质和遗传上看,南北汉人差异是足够大的,硬要分成两个民族也无不可,但终于没分,这还是“书同文”的功劳。
书同文只是大一统的一个方面。大一统的主要意思,是整个中国文化区域必须服从于一个最高领导之下。秦虽二世而亡,这个信念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深入骨髓的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家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老百姓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代统治者若要取得合法地位,就必须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哪怕没那个实力,也必须搞搞军事演习做做样子。
因此,台湾问题并非仅仅是领土问题,它更是政权合法性的问题。




汉:汉族
我们汉族的主体形成于汉朝,因此叫汉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周人的中国人(夏、华夏)只是文化概念,因此难免松散,本来被看作是中国人的,若跑出去也就不算中国人了。照这个理解,现在出国的大都没有资格再自称中国人了。真正关系紧密的族群,需要有血缘的纽带维系彼此,汉朝就完成了这个工作。以后再混血,但颜色不改了。
由于民族主体确定,国家观念自然也随之确立。以前的人是不怎么有国家观念的,春秋战国净是这样的事。屈原的爱国主义,只能算是反动派爱国主义,因为他跟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差距太大。到了汉朝,替谁卖命就很有讲究了,李广这个家族有古风,所以他的孙子李陵后来给匈奴当差去了,还被灭了门。相反,苏武这种没什么古风的死硬份子,倒成了人人钦敬的爱国主义楷模。还有被网上愤青屡屡引用的陈汤都督的叫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确都是爱国主义。
汉人、汉字、汉化……汉奸,凡是带“汉”字的,大都可以说是汉朝留给我们的礼物。当然还有汉朝本身,那是汉族最强大最自豪的朝代。往后唐朝也强,但李氏有胡人血统,元朝清朝干脆是胡人,宋朝明朝倒是纯汉人,却多半只剩下给人总结经验教训的份儿了。




三国:烟雨江南
说实话三国这一段历史有很多贡献,首先当然就是三国故事,这个传奇的时代让我们传诵了千年至今回味无穷。这个是和春秋战国一样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传奇与成语的时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更重要的是对于疆土的开发,虽然说三国的疆域和东汉时期差不多,但是三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向周遍也开拓了不少,另外更将以前拥有的一些荒凉之地发展成了天府之国。比如魏国之于辽东,吴国之于江南、台湾,蜀国之于云南贵州,这些地方可是未来汉族生存的主要疆土,其中犹为重要的便是对江南的开发,在此之前江南一向被认为是不毛之地,如果不是有吴国的辛勤耕耘,那么仅五胡一乱说不定我们就已经亡国了呢,也不会有将来的经济重心南移了。




晋:知识分子、客家
知识分子来源于“士”,士本身就是一个依附阶层;即便谈论理想,也很少超出义利家国之辨,总之知识分子是一种工具,是为了有用的。孟子说要养浩然之气,但也无关个人感受,只是为了去实现王道。
魏晋知识分子,由于特别在意个人感受,终于使知识分子具有了独立人格,或者说是主体意识。这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不衰。
说到魏晋风度,似乎主流观念认为是政治黑暗所致。但问题在于,政治黑暗无代不有,为什么单单魏晋人有“风度”?我以为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运衰微,甚至有亡国亡种之虞,此实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局面,知识分子既无能武力,只能从文化上救亡图存,努力给同胞做出中国人的样子来。外表奇装异服,内里则试图更深刻地认识自己,通过培育审美意识来找寻自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他们基本上成功了,从此也成为中国人的代表或者标杆。说到标杆,魏晋以前的知识分子或许以为自己是,但实际上不是,早先的标杆是“吏”,以吏为师,统治者觉得这样对教化老百姓遵纪守法更有效。
知识分子需要“修身”,但如果纯粹按照孔子那一套来做,难免清苦甚至不近人情,只有辅以魏晋培养的审美意识,才可以相得益彰。
此外晋朝还造就了一大批的客家人,另外也让汉族人口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方融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血液,也正是因为如此让现今汉族南北人口的长相有着显著不同,如果不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也许汉族之中也可以分成许多的民族呢!





南北朝: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是在西汉时期,但是真正在中国普及却是在南北朝。北魏是一个非常尊重佛教的国家,正是在那个时期留下了数不尽的寺庙和洞窟,同时也为佛教融入汉文化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从此之后佛教盛行中国大地,渐渐成为了同儒道并称的中国三大思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隋:大运河
隋朝太短命,除了大运河,基本上乏善可陈。但这个礼物似乎不够保鲜,因为自从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就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不过在如今南水北调的工程中,这个遗产也为我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唐:诗
唐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东西,主要是唐朝国势昌盛,开疆甚广,激励着我们继续做大国梦。但有一点应该注意,唐朝的开边武将,一多半是胡人。因此,如果我们放心把解放军交给外国人来指挥,唱唱“梦回唐朝”也不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唐人留给我们的最大礼物其实是唐诗。想想看,有哪个不是文盲的中国人不能背诵几首唐诗?甚至直到今天,很多孩子的启蒙教育依然是从唐诗开始: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
那是深深渗入我们血脉里的东西,以致我们往往想不起它的年代和背景,而觉得它就是活的是我们的。古代的东西,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除了大一统观念,也就是唐诗了吧。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在于唐人的人格魅力,而与才气、见识倒没有太大关系。我口说我心,没有任何曲里拐弯,唐人的爽朗,实在令人神往啊。






宋:世俗生活
老实讲,在宋朝之前,我们并不太了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再伟大的历史,如果有了这个感觉,也多少有点遗憾,因为你会觉得“与我无关”。是的,我们只是普通人,并不见得永远都对争战杀伐朝政训令感兴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即使你不是学者,不必研读《武林旧事》等描述日常生活的宋人笔记,仍可以从《水浒传》了解强盗们怎样喝酒吃肉,从《金瓶梅》了解市京之徒如何坑蒙拐骗打情骂俏,从《清明上河图》了解当时的街道集市。你看了不免会想:原来他们跟我并无多大不同。严复曾经说过: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严复是从大面上说的,有责备的意思在里边。但如果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看,严复仍是对的。不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活的细节上,宋人跟我们已经很相近了。
还有人说过,北宋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我觉得这个看法很有道理。文艺复兴的精髓,就是使人过上人的生活,而现在无疑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宋人是怎样生活的了。虽然国势不堪,但国民还是生活得有滋有味,由于发达的市民文化形成的有效传播,使我们在千年之下也可以品味那种幸福了。




元:省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省。(此段抄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多端,有州、郡、国、道、路等,有的是行政单位,有的是税收单位,如宋朝的“路”,已经大致相当今天省的规模。而今天的省,却是从元朝的行省承袭而来。今天来看,县市一级时有变更,而省一级作为国家行政的基本支柱,其地位仍然雷打不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外,元朝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是西藏。综所周知,元朝以前中国对西藏是没有主权的,有的最多只有邦联,但是元朝的疯狂扩张为中国带来了这快几乎相当于整个南中国大小的版图。而在今天,西藏——这个世界屋脊的战略作用更是无须多言,只要西藏在我们手里一天,印度就一天不得安宁。






明:紫禁城
明朝干的最漂亮的事其实是郑和下西洋,但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徒增烦恼而已。要是没有这回事,大概我们还不用自己按着脑袋去总结那么多的“历史教训”。倒是最近有英国人在考证郑和的分舰队最早到达美洲。因此我想,等到全世界都承认了这个结论,再把这个加进去不迟。不过看来希望不大,因为那位英国历史学家也太敢设计,居然说郑和的一支分舰队曾经从北欧穿过北冰洋返回中国。那么多西方探险家付出牺牲多少年都没办成的事,居然让中国人一次就干成了,我实在不敢相信。当然这条西北航线最后还是被西方人打通了,但那需要两年时间,船开到一半被冻住,等来年冰化了继续往前开,可能还需要破冰船帮忙,因此经济价值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永乐皇帝所修建的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宫殿,确实值得我们称赞。在当时或许是劳民伤财,但是留至今日,这个文化宝库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同时这座庞大的建筑及其衍生出的北京城自此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清:疆土
清朝被我们骂得够多了,但有一点我想其实大家都知道:要是没有清朝,可能不需要列强侵略,今天我们出嘉峪关、山海关都得办签证。
明朝疆域四百万平方公里,清朝最盛时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相差何止三倍。就算清末败掉一些,至今仍有九百六十万,是反清志士们向往恢复的汉人政权的将近两倍半。
凡事需要想开一点。清朝手里得来,又在自己手里败掉,能有多大罪过?世界上似乎从来不存在只吃不吐的道理。俄国曾经是只吃不吐的典型,而苏联一解体吐得可有多惨。何况清朝吃的远比吐的多。
中国人历来如此,什么地方自己的农民能过去,这个地方基本上就占住了;农民去不了,将来肯定还得丢。再来看看清朝丢的那些地方,有多少农民能够成功移居到那里?清朝早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向关内农民开放龙兴之地的满洲,所以这个地方就终于没丢。
“自古以来”纯属自欺欺人之谈,并不是派几个兵扛着旗子走一圈这地方就归你了,天下没这等好事。驻上军队都不算,还得住上老百姓才算,所以人家西方才讲究殖民,连俄国都使劲向西伯利亚移民,良民不愿去就把罪犯送去。江东六十四屯几千人算是大殖民点了,但再往北还有没有中国人就很难说,可能有个把采人参的,但从气候来看,农民一定是站不住。你站不住让人拿去了,就别喊冤,否则世界上喊冤之声只怕把耳朵都要震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因此,当我们端详中国地图的时候,最好在心里对清朝存着感激,而且要大大地感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3.9.2007 19: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9.2007 19: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9.2007 19: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4.9.2007 11:33:12 | 只看该作者
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儒家思想,三种关系的建立,为国人至今难以去除的奴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感激清朝开阔疆土就有些让人发 了,如果清朝值得感谢那我们是不是又要为日本感到惋惜呢?如果日本侵华成功那岂不是更民族大融合,我们就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了

[ 本帖最后由 steve2046 于 4.9.2007 12: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4.9.2007 11:4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eve2046 于 4.9.2007 12:33 发表
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儒家思想,三种关系的建立,为国人至今难以去除的奴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感激清朝开阔疆土就有些让人发 了,如果清朝值得感谢那我们是不是又要为日本感到惋惜呢?如果日 ...

呵呵,说到转贴,是不是涉及到原作的版权问题?

至少未经原作者同意,我不得擅改其中的内容。不管对错。

至于原作者写的这些东东,自然有值得批判的地方。看你怎么看了。
要专业水准?不如去看专业杂志。网上的东东本来就是琐碎而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4.9.2007 11:4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4.9.2007 11:4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玫瑰 于 4.9.2007 12:40 发表

呵呵,说到转贴,是不是涉及到原作的版权问题?

至少未经原作者同意,我不得擅改其中的内容。不管对错。

至于原作者写的这些东东,自然有值得批判的地方。看你怎么看了。
要专业水准?不如去看专业杂志 ...

网上资料浩如烟海我是不会乱看滴,可既然是您老人家转贴的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你的认可,偶可是一直认为你具有专业眼光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4.9.2007 11:46:39 | 只看该作者
例如教授推荐给我一本书,我能当连环画去看吗?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4.9.2007 11:4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eve2046 于 4.9.2007 12:45 发表

网上资料浩如烟海我是不会乱看滴,可既然是您老人家转贴的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你的认可,偶可是一直认为你具有专业眼光哦

你这话说的。。。

教授给你推荐的东西,你当然要去认真看。但也得带着批判的眼光么。。。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另,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怎么可以搞盲目崇拜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12.2024 12:4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