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19.12.2007 21:03:44
|
只看该作者
修身齐家的责任
千百年来,乡土中国的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准则。路遥笔下的孙少安、孙少平待人接物的方式乃至他们心灵深处,儒家思想的这些菁华依然灿烂。然而他们又并不是因循守旧的农家子弟,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带有现代青年的时代气息,他们开始习惯于理性的思考,而并不束缚于传统,当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和评价,他们的选择也是十分的矛盾。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爱情,门当户对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挑战。对于孙少安而言,他渴慕与润叶的相爱相守,然而现实的差距让他选择了放弃,对他而言,山西农村姑娘秀莲与他是门当户对的,在润叶面前,他或许会有无形的压力,秀莲却是他劳顿之后最为温馨的港湾。在此,我们并不能苛求孙少安成为爱情至上主义者,毕竟,除了爱情,他还背负着太多的养家糊口的责任,他情愿舍弃自己的小家而保全大家(他与父亲分家时的痛苦也很容易理解),对于他而言,放手既是爱,只要润叶幸福,孙少安也会心安的。
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几近完美的,在原西读书期间,无论是学习与劳动他都是非常的热爱,即便是回乡务农亦或外出揽工,无论身处多么艰苦的环境,他依然在书海中遨游,他不但在书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他也在现实生活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与人生阅历。作者通过田晓霞的思索,向我们真切地展现出孙少平等一批农村知识青年的处境。的确,孙少平代表了相当一批农村知识青年,他们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到城市参加工作,他们亲身体会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徘徊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然而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农村狭小的生活天地里。他们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抗争。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改变自己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不放弃内心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早在孙少平于原西求学期间,他就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因为郝红梅的别恋,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正是因为孙少平具备这样的特殊品格,身处另一个世界的田晓霞才为之倾心。恪守着这样的信念与准则,孙少平也愈加成熟和刚毅。当田晓霞在抗洪一线意外身亡,他几乎痛不欲生,当心灵的伤口渐渐愈合,他清醒的意识到,生活是美好的,纵然自己的爱人早逝,他也更应该珍惜生命,带着对田晓霞浓浓的爱意与深深的思念,他重新振作起来,他对于爱的理解更加深刻,爱就是责任,他拒绝了省委书记田福军帮他安排工作,也拒绝了大学生金秀的爱慕,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煤矿中的那个地下世界,那里有他的事业,那里还有他的亲情,他的小爱上升到了对社会的大爱与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