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4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司法改革的正道与岐路(续) (2008-07-13 23:03:5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7.2008 21: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司法改革的正道与岐路(续) (2008-07-13 23:03:53) 8 L- z+ u( h' `$ ?* t4 j. q( I2 R

/ [* u  ~- Y! X( ^4 O( \
标签:司法改革 经济观察报 马国川 贺卫方 杂谈  

$ i: Q" X, J6 E/ b4 a
司法改革的正道与岐路(续)' A5 ]% C, }: v& y
答《经济观察报》记者马国川问
市场化与法治唇齿相依
7 F' o( C; E. c/ a  [: ?
/ j8 X- F9 }8 {% M6 e经济观察报:与司法改革一样,其实这两年对中国经济改革也存在 “向何处去”的争议。一些人对市场化改革提出严厉的质疑,认为是市场化改革导致了腐败蔓延、贫富分化、社会不公,那些主张市场化改革的学者——比如吴敬琏等——就受到了许多批评。同样,在司法改革上,主张司法独立、司法专业化的学者——包括江平教授,当然也包括你在内——也成为批评指责的对象,说你们倡导的司法改革完全和“人民”背道而驰了。 ! C' r) W. _) n* [4 b
; N0 [; T4 p# M) f1 C
贺卫方:市场化与法治唇齿相依,所以现在面临同样的指责是毫不奇怪的。现在存在的腐败蔓延、贫富分化、社会不公不是市场化改革导致的,而是完全相反,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是市场化还没有达到彻底程度造成的问题。同样,现在存在的司法不公等问题,也不是司法独立取向的改革方向有问题,而是司法改革没有完成、是司法不独立的结果。真正的司法独立,真正的司法责任的清晰化和明确化,司法权运行中的中立、透明,都没有做到。司法改革在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就要走回头路,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另外一条路、过去走的路,是走不通的一条路。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所以搞市场经济;人治也是死路一条,所以搞法治。 % U! O7 y3 F+ h/ b7 G4 X0 w$ A  l2 @
3 O/ ^6 V  e) S9 [
经济观察报: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法治,法治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二者在逻辑上是高度一致的。 + M5 j! y. n3 M
* n; C4 x! F% A, j8 B- d! F4 ^& ^6 d
贺卫方:如果司法不独立,一切都靠不受法律制约的权力运行,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昨天看到一个报纸做了调查,广东地区60%的商人经常需要在法律之外做一些工作,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市场经济内在的指标是有良好的法治。你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商人如果财产没有安全感,会是什么样?如果市场经济没有良好的法治作为保障,这叫什么?起码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9 ~% c' G+ T4 o$ L* n" M/ I9 m * r% S2 P# R# j% c5 Y
经济观察报:司法独立是不是本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人说,如果法律独立了,没人管了,法官们更是为所欲为了。 * l& {+ s. p5 n' Q! H
% m! a2 g; y9 _# N6 C
贺卫方:这种说法是对司法独立概念的误解。追求一种独立的司法体系,绝对不是追求一种专制的、恣意的、为所欲为的司法制度。独立的司法制度需要进行权力范围的清晰界定,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法院的司法权力,一定是在法律规定的严格的范围内对纠纷和案件进行处理的机制,它能做的事情是有严格限制的,而不是说把它的触须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独立绝对不意味着一种权力毫无章法地行使,虽然是独立,绝对不是独立于法律。“法律在法官之上”,所有的权力都是在法律之下的。最近我到瑞士的一个小城市参加一个研讨会,看到街中心有一个正义女神的雕像,是16纪的作品。正义女神一手持一把剑,一手提着一个天平,她的脚下有四个人物,都不到她的膝盖那么高。这四个人物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四种类型的政府:教皇、国王、法院院长、苏丹。四种统治者都要在正义之下、在法律之下。
1 r$ f, o, d. y3 T2 ]( [ 1 g- k" H* S) Q6 ]; l
经济观察报:这是一个绝妙的象征。
: b4 H& E0 Y: R( h" O  ~7 n 7 o/ |+ F4 r0 V: q
贺卫方:它向世人宣示:法律不仅仅约束行政,也约束司法权,司法者本身也必须在法律之下。司法独立也必然明确地界定法官的责任,独立意味着权力的完整性,同时也意味着责任的完整性。就是说,当法官完整地行使司法权力时,也必须完整地承担做出司法决策的责任。如果司法裁判是错误的,责任必须受到追究。所以,那种“如果法律独立了,法官们更是为所欲为了”的说辞,是过甚其词甚至是完全荒谬的,是对司法独立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误导性的解释,有意识地让公众产生一种对司法独立的恐惧。我们从来不讳言,我们的确在走向司法独立,在推动司法独立,但是我们远远没有进入司法独立的门槛。我到过很多法院,很多法官也有司法独立的观念,很多法院院长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一点司法独立的意识了,但是还在门槛之外。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司法独立刚刚起步,现在又有走回头路的趋势。一方面追求专业化,另一方面要强调“司法的民主性”、“大众司法”,相互矛盾冲突很厉害,使得司法独立的追求大打折扣。 4 O5 j$ @% m' i0 q: ?8 m  c

$ R7 B$ |8 D9 q" [5 w4 y4 |* {经济观察报:畏缩不前。 & Y7 R; C9 n! s/ R
) h+ j. e7 |1 Y) {
贺卫方:甚至还往后倒退。现在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地说成是因为司法独立的问题,这个前提就有问题。另外,一个国家制度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权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正主导这个社会关系的调整——是法律的权力,还是法律之上的权力?如果总是在法律之上还有一种权力,法治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历史表明,是法律,而不是警察。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是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对我们这样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 ~4 e5 J% ^* A1 W, h! `
+ L$ B8 k2 f/ K" Z) W, {经济观察报:在一些人那里,司法就变成一个替罪羊。
. B3 ^: y, u1 I$ Z0 g ' I; H$ |" k) D) j. {- {
贺卫方:其实,司法不独立,就不可能解决那么多的社会问题。在法律之上的权力面前,法院左右为难,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飘摇中保地位。如果法律机构的权力是边缘化的,怎么可以建设一个法治社会? 0 S8 a6 R% }- g
% d0 P8 J' O* c" j6 W! k& l
经济观察报:处于这样一个大转型时期,司法改革不能耽误,但是需要各种配套改革措施,否则司法的独立只能是空谈。
8 _3 C! Q' y9 _+ u! y- M* J
. [& S( u. Q. ]/ P# ^贺卫方:要把司法看作整个社会变迁的一部分,需要对司法权力周边的环境逐渐加以改造。以前我们有一种想法,寄希望于司法改革能够成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这种想法多多少少有一些幼稚和天真。
2 i! A3 Y) ]; R" O( J# O" u7 d3 x
; n3 N# ]8 U4 u" I! H经济观察报:你的感慨和一些经济学家也是不谋而合的。吴敬琏曾经说过,80年代后期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时候,觉得有一天真的实行市场经济就一切都好了,可是90年代确立市场经济化改革目标后,才发现还有“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的区别,所以他也感慨当初的天真。 5 f4 J, e4 h) a* Z; R3 r, e& o; a

6 j2 C. j  S! p( m- U% L+ |贺卫方:大家不期而遇吧。当初的设想在逻辑上倒没有太大的问题,比如通过司法权力更合理的建构、法院组织的改造和法官素质的提高,让法院越来越公正,人民有了纠纷就到法院判决,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法治社会,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这个过程。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做不到,整个体制把你拽住了。有一些学界的同行也很幼稚,他们认为司法单兵突击无法与更大的权力抗衡,只有把人民拉到自己这边来,才有更强有力的后盾,才会变得更加有利,所以力主把“人民”的因素引进到司法中间来,强化“人民”对司法权进行真正的监督。在一些人的误导下,公众对司法专业化和司法独立难免心存疑虑。 $ d+ ^" ?" p5 ^/ g
: P/ N/ v( o1 F9 z5 S+ d. }/ F2 c
不要冀望于收获和播种同时进行 ' m2 v0 v- G3 n) q; _9 m5 Q; I

! e% A. G0 P& k' f  V经济观察报:一方面是在学界里面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另一方面在民众里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因而造成了今天中国司法改革的种种问题。 3 r! ]: H% V  j3 j' ]8 q, l) T

! `# ?3 L6 X* W5 Q$ [+ Z贺卫方:我同意你的分析。国家法治建设的方向,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需要认真讨论。但是大家对于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讨论,这也是我们媒体和学术界需要努力的方向。学者不要把学术作为一种依赖于权力运行的活动,学术就是学术,大家认认真真进行讨论,把似是而非的东西搞清楚,非常重要。   j# s7 q- f$ p# G" h

9 w( q; o9 O7 X0 }- m2 F经济观察报:中国改革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法律人能够在哪些方面来推动社会进步?
, |5 d+ m* s5 R% T: m
+ D+ m5 O/ n8 u" |% h贺卫方:其实有很多偏向技术性的事务,比如说更有效保障公民的财产安全、交易安全,建立更加合理的合同保障、对法律条文的解释更加规范,等等,法律在这些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努力。法律职业素质的提高,还有很多空间。这些年已经有一些成果,法官、检察官的群体素质还是在提高。
2 S8 M7 P1 b+ M$ A
7 i$ g- Y- a! Z经济观察报:陈忠林教授恰恰不同意这点,他说如果你做一个调查,民众肯定说这些年法官的素质降低。 9 t8 P) ~* J% _( R

$ k& a' \8 _( i6 L1 ?. N6 @贺卫方:我觉得他的说法不正确。今天建构一个法律职业,并不是建立一个雷锋式的群体,法律职业并不是要遵循社会各界共同倡导的道德规范,要为自己的客户保密。这种做法看起来跟社会公认的道理有偏离,但是这样的职业非常重要,构成了一种平衡其他社会因素的力量,这样的平衡使得社会不至于出现大一统的状况。我认为法律职业的建构还是应该朝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去努力,去推动,职业化、专业化这条道路并没有错误,一个真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司法群体,他们的语言,他们某些职业伦理的规范,偏偏是人民不大理解的。英国、美国的情况都是这样,他们绝对不会说为了让人民喜闻乐见,而把法律的语言的专业性去掉。 ; G6 V1 K/ q; l

& r. N" M. n& e, k经济观察报: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司法改革的路径是有怀疑的,他们认为西方的法律制度放在中国是不合适的,一些司法腐败就是和生搬硬套西方的法律制度有关。   ]/ e6 F" I! L3 W0 m* B

8 F  n! j5 C' R+ d- z贺卫方:我觉得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个非历史性的判断。他们完全看不到西方制度是更加符合现代性的制度。当我们引进的那些制度进入到完全水土不一样的环境,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需要慢慢地跟本土文化进行结合,这种结合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马上就可以生根开花,马上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是需要一个很艰巨的过程。另外,我们要对如何达致我们所希望的目标有一种更加清晰的把握,手段和目标之间要有一种协调,关键的是,推动这个过程的人们应当是法治论者,绝对不是反法治的。
$ j) T. f8 H. v3 o7 }8 |* R, x + _3 g3 o3 l# B) n) O9 F. C! l
经济观察报:他们要认同法治的价值。 6 r. g; _; _, n5 p3 X9 n
% Q( }+ J: k8 y' B' ^9 \! w# B
贺卫方:问题在于怎样走向法治?在运用什么手段上存在一些争议。因为某些手段将使得法治目标永远达不到,这就需要认真的讨论。很多外来的东西其实不完全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比如说独立的司法制度,就具有普世价值。如果天天说这是美国的制度,那是德国的制度,看不到其普世的特征,就会迷失在中西古今之间走不出来。某些人动辄说某些制度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情是什么?我们的百姓不要求正义?不要求公平?我们不是这样的国民。有人说我们发展不平衡,哪个国家平衡?你具体到一个村子里,村东头和村西头还不平衡呢。所以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张国情的特性。 ( _5 V0 Z( [: x. v% R, O
2 d8 E: P/ p/ \- X6 Y
经济观察报:国情论是一些人的法宝。
2 c" b1 B& g; E" l ! |& L% t& C9 y2 [% e; j
贺卫方:法律制度引进来的过程中必然有变异,是一个双向变异,外来的东西引进来改造了我们,我们也改造了它们。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本土化,再强调国情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4 B  e8 W4 o& {0 T) ^3 ]. E

, G$ Z7 B$ k* Q经济观察报:中国法学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法律人的共同体,有些法学家走上从政岗位,知名律师拥有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这好像并没有给公众以更大的信心。 ' l4 V9 s& B' d8 F$ k

+ c/ o8 Z% d4 ?. E8 U) ?8 i$ d. K贺卫方:我有一篇文章引用了一句话,“从事一项最艰巨的事业的时候,不要希冀于收获和播种同时进行”。和一百多年前比起来,中国社会已经进步得够大。唐德刚先生说中国在穿越“历史的三峡”,他估计2040年前后中国能够走出“三峡”,他是比较乐观的。在跨越“历史的三峡”时,我们会有一些挫折,会有一些“走着走着觉得走不通了”的感觉,甚至有“往后倒退”的感觉,我是研究法律史的,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不算什么。 $ ~/ _$ N# N6 T

9 a# @( l0 m& ~6 t2 u经济观察报:你的意思是,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纬度来看的话,还是比较乐观的。
/ J- P9 C, T, B2 G7 x2 y, q
0 P* [& G! {4 a贺卫方:我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法律专业化、职业化这些观念具有不可逆转性。毋庸讳言,这些观念代表着一定的利益,法律职业本身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群体,一定跟这个群体的利益有密切关联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接受法学教育的人,他们对于中国法治道路有着非常清醒而彻底的认识。这个基础奠定得非常坚实,一时间的风风雨雨很难改变大的趋势。有时候乍暖还寒,但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 . }# N/ M2 ~  z' {& \

- W& H0 `  A0 l( p2 i4 |' \经济观察报:但是,我的朋友也有从事律师的,他们却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这很让人沮丧。
' w, P4 {! l+ L; U5 |! A, A4 a1 ?   f: C! \5 b4 H& o- \) g. Z! ~
贺卫方:有些人在一些小地方法院打一些刑事案件,的确要搞关系,如果我们更全面地看,更细致地分析不同的侧面,不是都那么悲观。中国暂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用渐进改革的方式来逐步解决。今天最关键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既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要看到在司法的具体制度和技术空间里,法律界可以做的事情依旧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因为某个特殊症结而难以解决,不要把政治症结想象得太大、太严重。
4 B9 _9 \6 u+ C0 F& z6 W
/ }2 h$ K( G$ _续完$ ]  b; |' X# X7 P. n
. [8 i' q! T; y, U2 A6 m% s" N4 q' s$ |

1 K  W2 T. I.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663200100aa3r.html
2#
发表于 17.7.2008 23:02:08 | 只看该作者
司法改革不仅仅是司法改革本身的事情,单纯的司法改革在中国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12.2024 03:4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