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267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六结伴户外活动:黑森林野外穿越08第五期1220托特瑙Todtnau(海德格尔小屋和瀑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12.2008 21:2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类型:
出外郊游
开始时间:
20.12.2008 08:30
活动地点:
南黑森林国家公园
性别:
不限
每人花销:
2 元
已报名人数:
1
剩余名额:
5 人
报名截止:
20.12.2008 08:30
本帖最后由 Greenfield 于 21.12.2008 17:36 编辑 . S4 Z/ G  D! x4 I: }$ ~6 A

; C. ^$ n1 e! ?! r* x0 }8 V越野级别D 难度系数1-1.5 行程6公里1 z- D& F( D' j$ K5 c' C. p
: p, ?: l- {# l' P2 V; j
装备建议: 冲锋衣裤、防寒速干内层衣裤、高泰级户外运动鞋、手机、相机、指南针、墨镜、手杖、手电或头灯  @3 n9 Q. O% G9 Q
饮食建议:午饭干粮、香肠、奶酪、1L饮水、水果、巧克力
5 a1 @0 X9 e  ]; ~' C! H0 s交通准备: 学期票车费
, U1 C: c% Z0 ?1 K3 ^' Z1 Y. m
" e  m. U( D% [4 k早晨08:30点福来堡火车总站; D2 s6 N& @. a$ @- V
下午15:48点左右回到福来堡
  {- M; F  O8 K% [, r
9 P0 r( P  B0 I081220周六  
$ C5 `  x4 i, ]! N6 D8 q. i! ^! _托特瑙Todtnau经过海德格尔小屋Heidegger-Huette到托特瑙瀑布Todtnau-Wasserfall坐车返回,全程6-7公里. Q/ g9 g" l0 a; u9 e% I

+ g/ e) D  M( K% n9 {4 t联系017627606508/07611552614 绿社 李东道
! S: p  p% b) J& j. W- C4 F
, Q' q4 d2 h0 v) `- K4 |+ j[ 本帖最后由 Greenfield 于 11.12.2008 15:57 编辑 ]

已通过 (1 人)

  留言 每人花销 申请时间
pigsister

报两个人,谢谢!

自付 13.12.2008 17:01
2#
 楼主| 发表于 7.12.2008 21:52:25 | 只看该作者

托特瑙在夏日

2006的那个夏天。。。' l: f7 K+ u- y6 ~- b, z  }8 }
* q! i  Q( A7 _
托特瑙谷地1 T2 s. v  w- O% k
( p+ M5 Z3 {8 s, ~
1 k, M4 o% R( M) q0 c! w+ H; }
海德格尔小屋- D* m1 g5 b# q7 T4 B: G

& a% j8 _2 o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7.12.2008 22:0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12.2008 00:3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8.12.2008 18:09:44 | 只看该作者
雪景还没机会看过。。。所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9.12.2008 00: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9.12.2008 10:1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ye1205 于 9.12.2008 00:00 发表
1 r; z1 |& `1 x很想去  可惜已经说好了打球先
) l9 j3 y- C; {/ h6 X0 v9 S

6 q# z$ }( X, v机会还有
; t5 [, {$ n1 e+ V8 u$ o* C3 K% R$ a/ {* ?$ M
多谢精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8 15:51:22 | 只看该作者

更改通知

因本周六下午有事,上午户外活动改为福来堡市区东南部的观景山Schauinsland8 n7 {1 u( H; K" Z- K' q

3 f% J: g9 q8 \$ \3 R( ]7 U周六结伴户外活动:黑森林野外穿越08第四期1213观景山Schauinsland[Freiburg福来堡] 2 m% d) x+ Y7 O' }' D* n" I
" Q7 \; ^4 n4 N. D1 c! {3 c
时间:0830-1230 往返地点:市中心 Bertoldsbrunnen% L( }8 C; L' B/ ]  ~

5 i5 j9 P* E' V0 _8 P! W' I* }周六结伴户外活动:黑森林野外穿越08第五期1220托特瑙Todtnau(海德格尔小屋和瀑布)[Freiburg福来堡]
5 K- k; a, f9 Q6 O7 n: X6 I! w) w" u; P% h
望谅解。
& c8 {! ~- O$ u% }. k: ^1 _& E$ s) A
青野Greenfiel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8 15:53:12 | 只看该作者
有兴趣的朋友提前稍微了解一下海德格尔和他的哲学,这样去玩儿会比较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5.12.2008 21:10:44 | 只看该作者

[转]


# A- ]1 q. r+ E4 j' W
# Y) w! i5 [3 j《托特瑙山》 序4 a0 Q" q  J% {: c
译序:海德格尔、阿伦特的爱情故事(1)
    以及耶利内克的个人际遇 6 C4 M) Z/ P, D, k; t+ e! A
    沈锡良从标题上看,耶利内克的这部剧本《托特瑙山》(Totenauberg)可以看作是影射所谓德意志“原根性”(Eigentlichkeit,又译“本真本己性”)的神庙和朝圣地的,即海德格尔的托特瑙山(Totenauberg),它在德国人对自我文化的欣赏中占据着显要位置。     女作家在这四幕剧中,阐明了那些在对故乡的无稽之谈中所显露出来的重要性。一位老年男人,穿着一件感觉很乡气的滑雪服,被绑在一只框架上,一张长着小胡子的脸证明他就是海德格尔。一位中年女子,穿着都市样式的旅行服,正准备启程,她就是他的对手汉娜·阿伦特。在剧中的这两位主角中,本地性和流亡性,自身的和外来的,这两种基本立场示范性地针锋相对。“故乡”被表现为一种紧张状态,剧中出现的人物,猎人和客人、男招待和旅游文体活动组织者、农民和死去的登山爱好者、“戴羚羊毛帽子的男子”和优秀运动员,他们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这是一种我群世界和他群世界、天然威力和天然统治、“思”和体育,甚至归根结底也是疾病和健康的紧张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一紧张状态变成了战场,在这一战场中,惟有通过对外来物采取暴力行动方能保住我群世界。这一剧本,是为舞台写的散文,同时又是随笔,是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对奥地利乃至欧洲新的政治格局(及其语言上的反映)的有力回答。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出生在德国巴登州的一个小镇。中学时代读了奥地利天主教思想家布伦塔诺(1838—1917)关于亚里士多德论存在的多重意义的论著后,萌发了对哲学思考的兴趣。1909年海德格尔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后来放弃神学而专攻哲学,于191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担任过现象学家胡塞尔的助手。1923—1928年,他受聘为马尔堡大学哲学教授。1928年,胡塞尔退休后,他回到弗赖堡大学接替了其位置担任哲学讲席教授,直至退休。     海德格尔最为著名的著作为《存在与时间》,发表于1927年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8期,同年出版单行本,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作。     海德格尔一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与德国法西斯势力有过一段暧昧关系。     1933年1月德国纳粹党上台后,海德格尔公开宣誓支持纳粹政权并加入了纳粹党。同年5月,海德格尔出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34年2月,因与当局在人事任命上有分歧,遂辞去校长职务。     在理解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活动的工作中,给他提供帮助的是另外一位名人,即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     海德格尔开始转向这位诗人的时候,恰值荷尔德林的“重振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格奥尔格团体及其成员发现了荷尔德林的后期著作,并开始编辑出版《荷尔德林全集》。格奥尔格团体从荷尔德林作品中发现了一位“象征主义”的天才先行者,“好像通向最神圣的幕布已经拉开,为人们的目光提供了不可言传的东西”。荷尔德林被称作是“作为领袖的诗人”,可以给人们充实“德意志力量之流”。他是德意志诗人,一位完全被诗的力量所驾驭的诗人,他又是新神的助产士,是越境者和失败者。这就是荷尔德林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海德格尔亦承继着这种观点。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荷尔德林式的神性事物被海德格尔称为“原根性”。     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古老的诸神已经消失而新的诸神尚未到来之际,他孤身一人,既是姗姗来迟者,又是提前早到者。他彻底感受着失落的痛苦,还不得不继续忍受未来的暴力的苦难。     可以说,正是荷尔德林的思想影响了海德格尔一生,他始终不断追问着“存在的意义”。在逝世前不久总结其著述时,他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它们是“道路而非著作”。也就是说,这些著述正是他的人生轨迹的印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思想家之一的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德国犹太人,与海德格尔相识于马尔堡大学。那是1924年秋天,阿伦特刚进入大学不久。那一年她十八岁,作为学生在他的班上听课。而海德格尔,这年三十五岁,已有家室。他们的秘密恋情维持了四年,然后是二十年的分道扬镳。其间,海德格尔因支持纳粹曾一度被剥夺教席,阿伦特移民美国,专注于政治理论和哲学的研究。1950年,两人的关系再度恢复,在极为复杂和尴尬的局面下维持着亲密友情。1975年12月4日,阿伦特先他而去。数月之后,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也驾鹤西去。     阿伦特和海德格尔这两个后来生活道路和哲学观点迥然不同的人如何又能相聚相容?要回答这一问题确实很难。     1950年2月,阿伦特作为犹太文化复兴委员会的代表前往欧洲,她利用这次机会与海德格尔在弗赖堡会面,自此他们开始保持接触和通信来往,这为他们后来延续二十五年的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这关系中有他们活跃而生动地通信的一面,有长时间的缄默,也有精心安排的会面和阿伦特极为珍视的单独和他相守的短暂时光。     阿伦特竟然还成了海德格尔在美国不拿薪水的代理人。她为他寻找出版商,谈判出版协议,选择最好的译者等等。不仅如此,她还尽己所能,为他洗刷纳粹罪名。连海德格尔的太太也对阿伦特在美国的积极活动表示了敬意。要知道,在1955年以前,海德格尔这个名字在德国学术界甚至别的圈子里,差不多已变成骂人的话了。在这时候,阿伦特所作的任何有利于海德格尔的事,确实让后者不能不有所感动。他需要她听他倾诉,替他开脱,帮他恢复名誉。     到了1955年,海德格尔已重新获得他往日的权威。他显然是想忘记1950年他们的那次见面(他们后来在1952年也见过面),因为那时他可是一个坐在忏悔席上的人。两人之间从此开始渐渐疏远。这一疏远竟长达十二年,直至他们再度相逢时已是1967年,其时她六十一岁,而他已是七十八岁高龄。到了人生的黄昏,他们仿佛更懂得了珍惜,之后他们再没有中断过联系。晚年的海德格尔越来越经常地处于情绪低落状态,这或许正是他需要她的时候。但在过去的那么些年里,他既没有离开过她的脑际,也没有离开过她的工作。他不想再见到阿伦特了,这是为了他太太的关系,为了阿伦特的出名,为了阿伦特与另外一位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友情,或者为了刚刚发生的以及很久以前发生的什么。他俩要想见面其实很简单,因为阿伦特经常到德国去。但在内心深处,她并没有改变。海德格尔让她快乐也罢,痛苦也罢,她始终紧抓住他们的友情不放①。     ① 以上三段部分资料摘自《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美]爱丁格著,戴晴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版。拥有犹太血统的本书作者耶利内克生于二战后第二年,她的五十一名亲戚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失去生命。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为何海德格尔能够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具有批判性眼光的左派哲学家,他们中除后现代的思想家(如解构主义者德里达)、马尔库塞和萨特之外,还有汉娜·阿伦特。这位犹太女人、海德格尔的学生和情人,1933年被迫离开德国。她在美国发展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出版有《积极生活》、《极权主义的根源》、《论精神生活》等论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们恢复接触,包括两人1967年再度重逢在托特瑙山。     这就是耶利内克这部剧本的出发点:海德格尔(“老年男人”)和阿伦特(“那个女人”)相遇在托特瑙山上的田园风光中,那里有许多滑雪游客。这绝不是一部传统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教育剧——没完没了的带有讥讽性的独白,部分运用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语言,常常又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6.6.2024 12: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