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所讲《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九月
公历二零零九年十月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淺釋
淨慧法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佛灭度后,有些法师讲“论”,属于法师的论。《达摩祖师论》,《六祖坛经》,《灶王经》等,在佛教里为“杂论”,是释解佛法的,与佛论不是一回事,要清楚这个区别。再看经名,《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有区别,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须菩提长老请法;是佛说大乘佛法,不含小乘;而《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文殊师利菩萨请法,大乘里含小乘,小乘中有大乘,是立体的。从初发心修行到声闻,再到行菩萨道至成佛,全过程都有,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从经名含义上看, 金刚二字是般若,是智慧如金刚。金刚属于坚固不坏,智慧是明心见性,一切可摧。通过修证,智慧开启,得到的智慧就能无坚不摧、无魔不破,如金刚一样坚硬无比,这就是经名。
经正修法师推荐,法供养诸位,这是讲经缘起。这部经非常难闻、难得、难知、难遇,特别对于初发心或者正在修行的人非常重要。
【开示初机论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与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围绕听佛说法。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知诸四众心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乃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佛经的开始“如是我闻”,与其他外道典籍加以区别,并释解三疑。地点在灵山清净台上,佛经常说法的地方。听众有菩萨、声闻四众、天龙八部。现在有人见面互称“菩萨”,这是方便说;但佛住世时,称谓菩萨那就是菩萨。然后才是比丘、比丘尼。称比丘、比丘尼就不是小沙弥,而是受了具足戒的。然后才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智慧不通达。现在一些人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些存在,是我们肉体感知不到却真实存在的。感知不到,就认为不存在;用科学手段探测不到的存在,就认为是荒谬的。佛法不否定科学,但是科学没发展到那一步,探知不了未知领域,就属于世俗世论。
这时,法会听众各自在想,我心里有不通达地方,请佛方便开示。注意,“方便”可不是随便说法;而是通过观察众生的根基,观察众生能听什么。最好从浅处开示,让大众能听闻明白,能悟佛知见,得佛知见。在佛法上,讲知见。现在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知见不同,不是谁对谁错,对错是两边;知见不同是有深有浅,见得近一点、远一点,多一点、少一点,但都是佛法。不要互相指责、争论。证悟多一点,知就多一点;没有证悟,知就少一点。佛的知见是无上正等正觉,理悟佛知见不是目的,行入道果、证得佛知见才是目的。一果罗汉以上道次皆为得道,出家人为得道高僧,没有果位的人称不上得道高僧。什么是道?果位是道。没有果位就无道;因为会被这个世界的无常法破坏,证得果位的人,道力什么也破坏不了。
法会中的大众都想请法,但不能靠前。文殊师利菩萨知道四众心中所想,就随顺从座而起,上前礼佛后说,世尊,您大慈大悲,广设方便,开示初修行四众弟子,面对他们心性、根基,让他们尽快见性成佛,证得果位,也为未来世初进佛门或者修行众生得到正知、正见。什么是正知、正见这里不讲,讲一下什么是“邪知、邪见”。最大的邪知邪见是相似法,因为它破坏佛法。有两个特征;一是打着佛的旗号,谁谁是某某佛转世,来到这个世间度众生,讲的法和佛法有相似处可又不是佛法;二是贪求名闻利养,其目的是惑乱人心,使其失去正知正见,用世论替代佛法。其它的邪知邪见就更多了,你要吃素,他那里说,这多亏啊。这类都属于邪知邪见。
有正知正见的人,就不受邪魔鬼秽等外道所迷惑。末法时代中,世俗世论破坏佛法。凡不是正常修道之事都是世俗,离开正知正见的种种说法就是世论。出家人穿衣做饭,处理僧团内部关系时,仍然要有正知正见,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世间人有追星的,修行人有追法师名相的。唯这位法师讲法我听,别的法师讲得再好也不听。听的不是哪位法师的法,听的是佛法。是佛妙、是法妙,不是法师名相妙。不受迷惑,才能其心坚固;不受迷惑,才能积聚功德;否则,就是假功德。离开正知正见,证不了果位。证果才能出世间,不证果就是六道轮回;这就是凡圣差别。正知正见,对修行人能否出世间至关重要。如一人出家多年,突然改主意了;见这个、见那个,脑袋一灵活,随缘去了。该随缘随缘,不该随缘就不能随缘。万万不可把佛事、佛法沦为世俗、世论。
【金刚心论第二】
文殊师利有大方便。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汝所问当为汝说。时诸大众默然而听。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如颂读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众生也。
文殊师利菩萨请法后,四众静听。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有大方便,知道大众想什么,为之请法;请如来开示三根。文字上好理解,佛经上三根指“大乘、中乘、小乘”三种不同根基的四众弟子。
佛说,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就能得道。佛有密要的修行方法,名金刚心,能让众生得坚固不坏智慧,进而证得果位。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大众这部经的重要。什么是金刚心?心,人人都有,个个不无。众生自觉之心;不是我们肉团之心,而是体内的八识,都属于心。人手一疼,心疼;财物丢了,心疼。看谁受点苦,心不好受。这个心,不是单指某个部分。思维一想,也属于心的一部分。
人造作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一是根尘入想而思维;二是无量劫来的习气,习气变成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一件事,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想法不同,是因为业力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最后的果报肯定不同。除了各自需要不一样以外,就是业习不一样。修善者,身体安乐。谁做点好事,心情挺好;善人见到有人需要帮助,若没有帮助,心里会过意不去。贪官都身体不好,因为贪污点钱,睡不着觉。做点恶事,总担心仇人上门寻仇。心中时时有恐惧,能安稳吗?这些都是思维想出来的,业惑召感,身体受报。
佛由心成,道由心学。若心不善,不去修行,就永远不能成佛。不要认为人人是佛,就不去修持。只能是众生自性与佛性无二无别。义理是由人发心修道而成法,法无定法。
德由心积,功由心修。人所做一切功德,都是修持身心,心行善事而积累;福田也是由心种的。起一善念,能生天人;心行慈悲,就是天人;善心修道,就能成佛;心想俗常,就是众生。反过来,福由心作,祸由心为。一切灾祸也由心产生;起一恶念,能堕地狱;心邪成魔,魔子魔民为魔所用。心行恶毒,就是罗刹。
心就是一切福田的种子,能作恶,能为善。只有通过修证,把身体静下来,才能证悟心净;否则,悟不得真心。悟得真心的人,禅宗是开悟了。悟得自己身体里还有一个神识存在,明心见性才是真我。再往前行,可以出离肉体,生天堂是它,证果也是它;如作诸恶,堕地狱是它,脱牛变马还是它。无量劫来就是它来回换房子住,换形变态异新命,十法界里自选身。
心是身体的真正主人;但心还不能自己做主,而被六贼牵着走。别以为脑袋里想什么,自己说的算,能当家作主。其实,外界一件事物就能把心牵走了。有定力的人,能自己做主;因为神识在定中,外界一切对它没有妨碍。就像窗上有玻璃,但玻璃挡不住阳光,墙挡不了声音,这就是没有妨碍。声闻、缘觉暂时能做主,长久还不能做主。
做主以后,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佛住世时,按照佛说的法修行,也有律仪;佛不住世,守持戒律。戒律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教奉行;二是奉持戒律。如果只依教奉行,不守持戒律,还是不能成就。必须在依教奉行的基础上,守持戒律,才能成就;这才是真正的持戒修行。
立佛行愿。佛发愿度众生;我也有志修道,未来一定会有成佛那一天,去度众生。我现在不是佛、不是菩萨;但是我有心修道,未来一定成就佛与菩萨。
佛说,这样行做的人,不久必定成佛。我们每日的行做有漏,思维有漏。只有证得无漏的人、行菩萨道的人,如此行做,不久成佛。如果有人,不明自心。心由业牵,怎么能成佛呢?要想成佛,就从当下开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些人,以为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太难了。我告诉诸位,品位前菩萨是太难了,品位菩萨后就容易了。心能转万物,而不被万物所转。如果有人,明自心,达自性一定能成佛。这样胜过读诵此经三十万遍,而且功德无量。因为佛的菩提之法是从自心流出,他人勉强不了。自心流出就是他人帮代不了、逼迫不了。如果他人能帮,佛把所有众生都拿到极乐世界不就行了吗!
自心流出,没有终结时间,能与这个宇宙同存,这才是金刚心。作恶众生是受苦受报无穷无尽,证道人享受法喜也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是故佛与众生性是一样的,只有信与不信,修与不修,觉与不觉,才是佛与众生的区别。
【金刚经论第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世尊曰。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相、十圣、三宝。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为什么称此经是金刚经?
佛说,金刚比喻自性,经者比喻自心。修行人明白自己有个心,通过修行,找到自己的性。人开悟以后,一切佛法,一读诵就通达义理。一样的佛经,若自己没修、没证,容易变成理障法执。
佛说,如果有人能明自心,见自性,这个人自己身中就有佛经。即自性是佛,法从自心流出。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眼根不著色,清净心不被所迷,常观佛的法身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眼睛所见处处都是般若,一切万物都自有规律。五行相生相克,生出万法,可以为众生利用。转有为法为无为心,这是具足眼功德。
耳根转贪声带来的境界,去掉障碍,觉自性本空,世间声声都是佛圆音说法。听得明白是佛圆音说法,听不明白就是障碍自性不空,沉沦万劫迷不知。转迷为觉,这是具足耳功德。
鼻根转贪香气带来的境界,香不喜,臭不烦。常闻自性功德妙香,不是外来,本自具足。转尘入为心出,这是具足鼻功德。
舌根转贪众味带来的境界,不食众生之肉,就是慈悲不杀众生身命。再用舌去说诚实语、佛法语、清净语、柔顺语,赞叹三宝,恭敬父母和他人,常餐佛法之味,常放光明。转众味为法味,这是具足舌功德。
身根离触带来的境界,昼夜处在法喜之中,生有禅昧之乐,去得寂灭之乐。转一切诸恶行杀盗淫,为一切善行戒定慧。身心常接受诸佛慈光照触,增长身功德。转苦为乐,这是具足身功德。
意根空诸法相所生境界,转触境攀缘、贪嗔邪见,为恒住净戒、随喜功德;转一切诸恶从意根生,为一切诸善从意根生;转诸非三业为清净三业。转有为法空,这是具足意功德。这样六根具足的功德,才能生出声闻四果,缘觉四向,菩萨十地和佛果。
佛说,一切功德,都是从自心的心地修成,不是从外边得到的。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性心佛说法度众生,现神通,做佛事,得金刚不坏之身。为什么要找自性观世音,自性就是观世音。讲法要直指人心,教修行人心内求法,不要心外求法。不要眼睛专见他人过失,口专说他人是非;自己的心声时时监督自己的行做。这样就名义上听懂这部经了,真懂还得去证悟。
佛法难闻。不管年龄大小,在这个世界上,听闻一部佛经,无量劫来有的人还是第一次,不要以为容易。就说现在这个世界,哪位法师在讲法,哪位法师在讲正法,有机缘亲临道场去听闻,非常难得。亲临道场和听录音完全是两回事,感应很不一样。能临道场来亲自听闻是无量劫来最大的善事,是无量劫种善根的人。今生能听闻到佛法都是三生有幸,实不容易;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大的事。因为解决的是生死大事,得永久的利益;所以,其它小事,都是暂时利益。一些事物,可能是今生今世的大利益;而听闻佛法,却是生生世世的大利益,永远没有享尽的那一天。今天挣多少钱可能随时会失掉,爱也好、恨也好都是生灭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一忘掉。但听闻佛法一生不忘掉,生生世世不忘掉,直至成佛那一天。成佛是从听经闻法开始的,从当下这一念心开始的,明天的事不知道,今天就把持在当下。
当下一念心能做主,长久心能不能做主?只有有证悟、有道的人能够做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以随缘、可以不随缘;这才是做主。否则,只在当下一念做得了主;念念就像表的秒针一样,滴答走过,无量劫来就这么一下下地过去,却做不了主。所以,听闻佛法对所有人都确实是好事,是万幸的事。
【四句偈论第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诤阿罗汉果。此四句偈。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文殊师利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此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用整个娑婆世界为七宝去供养,也不如诵持四句偈的功德。此经中说受持四句偈,其它经中也说受持四句偈,都是说受持四句偈的心行功德要胜过物资供养功德。为什么受持四句偈的离相功德大于用满虚空七宝供养功德?
满虚空的七宝是外物、外财,本来就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暂时使用它、支配它;自己不在这个世界时它又随他人去了,又被他人所支配。它具有这个物性,是受他人支配的。对于一个饿了几天几夜的人,拿着黄金不能当饭吃,饭食要比黄金贵重;对于家财万贯,不愁吃、不愁穿的人,黄金比什么都贵重。佛法的四句偈也如此,听闻佛法,入我们的内心,使内心起变化,是柔能克刚。这柔的法无声、无色、无言、无说、无香、无味。四句偈入到我们的心田,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体状态。人都有肉体,没证悟的时候,那是业报之身;有证悟、有道果的人,那是快乐之身。世人成天不是愁这个,就是忧那个,成天被烦心的事围绕。难以忍受的时候,就去找寄托。小孩闹心上网吧,然后被网络虚拟所迷惑;大人闹心喝酒、赌博,然后就被酒局、赌局所迷惑。总而言之,心被身外境界牵着走,被这些所牵就是受邪惑,就没受持四句偈。贪著物欲之乐,下生就是畜生;贪著赌之乐,下生就是邪魔鬼秽;贪著饮酒之乐,下生就是魔子魔民;贪著网络游戏之乐,下生就当蜘蛛织网去;专门见人过失、说人是非的,下生就脱生飞蛾、蝴蝶之类。生命状态是怎样轮回的呢?如蛾产卵,卵变虫、虫成蛹、蛹变蛾,如此分段循环。业报感召如此,业因不同,业果有别。所以,四句偈指的是从内心起变化。
佛说,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七宝塔再雄伟壮严,也有坏灭的那一天。静坐一须臾,就这一须臾,永远不失掉。今生静坐一须臾,下生再静坐一须臾,慢慢积累,总有成佛的那一天。造别的塔是福报,造自性的塔才是真功德。所以,用外财布施千万亿劫,所得都是人天福报;而受持佛说四句偈,是成就自性佛。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蠕动含灵。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只因迷、悟不同而升而沉。升就是生天,沉就是三恶道。为什么是这样呢?众生是常迷不觉。长期处在沉迷之中,出了三恶道,又被“人”这一道的酒、色、财、气四大魔军牵着走。
人生颠倒,将钱看得比命还重要,把名闻利养、酒色财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人说两句坏话就放在心里,就为这两句坏话活着,成天想怎么不让他人说坏话。这么想有用吗?修证成佛了,还有人说坏话呢!能改变得了吗?自己就做自己的事,别为他人活着,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人的看法是他人的事。谁若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对某些人来说却是最坏的事;反之,亦然。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是非各占百分之五十。你说你有理,对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为非;你说你没理,对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为是。你说那个人坏,却有一些人追随他、拥护他,他正得势;你说自己好,还有一帮人整你、害你。想一想,世事皆如此,是非利弊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是两边。众生由于迷和业感召,自性不显现。因为经常堕落三恶道,嗔恨心重、欲爱心重;所以,对佛法、对善心很难接受。这样的人是不觉不悟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就佛道。
若有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人须有善根,才能接近善知识,再经常听闻善法,按照佛教的正常功序去做,才有机缘听闻佛说的四句偈。不同的经典上有不同的四句偈,但是不管哪部经中的四句偈,总的概括起来就是;
一、空身。空身是由修证得来的,不是想空的,人若一天也没按佛法静坐禅行密修,哪来的空身?空身不是静坐时什么也不想;而是当静坐到一定程度后,先觉自身心里有一个念佛的。这还不算,真正的空身是静坐时,根本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整个身体仿若坐在虚空,与虚空合为一体。走路时,如风摆柳,觉察不到身体的存在。
二、空心。空心是思维空。无念是空心的前提,心里不起一念,念一句佛号都很困难;那个时候念佛是真难。当人进入定境,想提起一句佛号来,提不动。脑里、心里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就像一潭静水那么深邃平静。波澜不兴,一念难起。这个时候非常关键,如果继续下去,最容易起枯木禅;枯木禅空下去以后,不得证果;还容易招天魔类。这时,如同一块石头扔到平静的水面能起波澜一样,谁扔的很重要。所以,必须念佛,佛号提不起来也得提。为什么说一切佛法不离净土,根源就在这里。无论禅行、密修或其他法门,必须把这句佛号提起来,这时提起来的念是净念,似是思维念,不是思维念,实际是心在念。提起这句佛号以后保持住,心才不是枯木禅,而是和佛的禅,和正知、正念的禅接上。有证悟功夫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注意;没修到这里的时候,知道就行。
三、空性。当修行人的身空、心空以后,可以经常觉知自性本自清净。修行人的神识出离肉体到各个地方游走,它有一种渴望心;不要以为它无形无作,这时候的神识是有想、有作的。它要到各个天上去观察,要到地府去观察,也想到其它佛国土去,不愿在这个世界上待着。因为它见到这个世界完全是颠倒的,虽然有好的一面,可是它不贪著、不喜欢这个世界,想离开这个世界。那它能离开吗?我告泝诸位,功德不具足,没有佛菩萨接引,没有西方三圣来接引,走不了。昨天的我已死掉,我没死也当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达到自性无染著。
四、空法。对这个世界、整个宇宙当中一切万物,一切生灭,如阳光、雨露,包括人的语言造作等等等等,都不起心、不起念、不受支配,完全是自己做主,就是空法。你说佛法,我如如不动;你说魔法,我也如如不动;你说魔王怎么恶,我感觉都是众生,和我都一样,性无差别。心不被这个世界上好坏、美丑、万事万物所动摇,这才能谈得上法空,成功了才有法空。这样才是四句偈。
再具体地讲,什么是身空呢?这个身体都是父母所生,九孔常流不净之物;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几十年后要坏掉。有智慧的人,知道身体是幻、不真实,没死之前,就当它死了一般。我的身体已经死掉了,刚才讲的“昨天的我已经死掉,今天的我已经新生”就是这个道理。我没死,就当我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我现在的肉体之身是假身,将来修到阿惟越致菩萨金刚不坏之身,直至成佛,那才是真身,这才是借假修真。依佛戒行、依法修行,证得身空。从理论上讲身空,是想身空;从实相上是证得身空,方为身空;这是受持第一句偈。
再观自心。我的自心也不生、不灭,成佛由它,神通妙力还由它,境界生似有、境界灭又没有;这个心就是我们经常自觉的。普通人说我得对得起良心,就是不受道德谴责,这是假心;修行人讲的是自性之心,知觉内里有个神识,悟到不生不灭,它才具足一切,又不显一切。这个我是真正的我,这个我是真正的主人,常觉不昧,不随妄想,依法修行,这时是证悟心空。今生身体里的思维心,被外缘所牵,不是心空。世事破坏佛法。世事指什么?你不想喝酒,有人请你喝酒;不想打麻将,有人找你打麻将;心又所执。总而言之,被这些世俗之事牵着走,心被所染,就没有心空;这是受持第二句偈。
再观察自性,寂然不动。它处在一种清净的状态中,随着事物变化无穷,对什么事物都能通达,不愚昧,不糊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修道,明明白白证果,这是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觉知灵寂,无为常为。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感应千手千眼,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而说法,实际万手万眼也能做到,只是未现。我们现在这个业报之身,自性就在肉体里住持,被六根所覆;地府里那个性识也被押着,不能自由、不得自在;最后那个性识虽然在天上留守,也受困不能动。只有证得这些,才自明自白,自觉自知。不受业召感,变化万千,可为万千所通,通达宇宙法则,明白世间一切,才是证悟性空;这是受持第三句偈。
再有,菩萨境界是菩萨的性空,声闻有声闻的性空,大乘和小乘不一样,佛既为小乘人说,也为大乘人说,自然为三乘人都说了。根基不同,自己去感悟,现方便引导法门,是方便说;这些法都是方便说,都是根据众生的不同业力说。就像水洗灰尘,有病吃药一样,什么病吃什么药,我证我得心空,然后证得法中无我,心转万物破法执,心转万法破无明。无明在我们心灵当中,心中有这些杂染;当性外无明被功德化掉,自性显现出来,这时才能心转万法,法中无我,不受法则的约束。为什么,性在心里,拿不出来,做不了主。如这个身体想飞,须坐飞机,心性受身体束缚。这就是法,身体本身就是法,身体受大自然法则的约束。所以,还谈不上法中无我。只有证悟心空法空,才能药到病除;这是受持第四句偈。
四句偈就是身空、心空、性空、法空这四空,只有证得四空的人,才能超凡入圣。只有这四空,是入道、证果的门路,证罗汉果这么走;证菩萨果这么走;证佛果也得这么走。三世如来,十方菩萨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谁也没有例外。是入道必经之路,不能绕过。
佛说,得初句义,依义修行,能证一果罗汉。佛法非常有义理,若听闻了佛法后,就按佛法修行,一定证果。听闻不是目的,关键在修和行上。若想证一果罗汉,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天也没修行,进不了一果的道门。按照佛法去静坐念佛就是修行。行就是除了静坐念佛以外,还须持戒。日常行作不造业,行善积德,种福田,积功德,这才是行。只有这样的人,能证一果罗汉。依二句义再往前修行,能证二果罗汉。依三句义再往前修行,能证三果罗汉。依四句义修行直至四果罗汉。此四句偈菩萨有菩萨的修持,大开诸佛道门。要是不依义修行,光依义没修行,不入圣道;还是六道轮回。一果罗汉已经超凡入圣,他做什么事,别跟他模仿;他有七返生死,这七返生死肯定得了。他仍须生到此世界为人,小时候不懂事,也可能打过鸟,捕过魚,但不要跟他学,由于他是圣人,他所吃、所杀的这些动物,当他入道时,顷刻之间就能把这些业力化掉。要是跟他学,见他打鸟也打鸟,见他捕鱼也捕鱼,最后他能成圣人,发菩提心能超三界;而跟他学的人,还在这受报呢!区别就在这里。人没有修行,业力天天在增长,造的业有本、有息;他造的业好像也一样,但有功德,时间不长就还上了。如他有万贯家财,还个十元、八元,轻而易举;而跟他学的人,本来就穷,还想赊账,赊不到啊!所以,修行和不修行不一样,看他人造业不要模仿,果位根基不一样,最后受报也不一样。有些法语,那位法师那么说,也跟着说,一说就谬误、就造业。要依法不依人,依法做,依佛的戒律做,不要模仿他人。若见师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见同修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做出来各自的业报不一样。有道的人,可能顷刻之间化掉如须弥山那么高的业报;而无道的人,一个小过失的业报都化不了;而且业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道的人,消业如热水化雪;而无道的人,业报如雪上加霜,不但没化,还成冰山了。这就是读诵受持四句偈,并为人演说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入佛知见。这样的人也能得到福报,必定成佛道。所以,外财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其百千亿分之一,外财永远赶不上内财,永远只种福田,只得福报。
【十种功德论第五】
佛告文殊师利。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见性。修而成之。然则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终不成佛。何以故。为无佛功。有求佛者。一用斋戒为佛基址。二投明师。指示功程。三识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发根苗。五用结缘。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为。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为。九用精进。习佛行德。十用通达。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过去迦叶佛、燃灯古佛、拘留孙佛等无量诸佛,与现在佛、未来佛是法脉相承,功德一体。有人说,过去佛离我们那么久远,与现在修行没什么关系吧。我告诉诸位,对古佛一定要尊重。为什么?我讲一句都能懂的活,有人骂你老祖宗,你愿意听不?没有老祖宗能有今天的你吗?过去佛就和我们的祖先一样。若不尊重过去佛,就等于不尊重现在佛,过去佛和现在佛是一体,都要尊重。过去佛的名号离我们久远了,但法脉与功德离我们很近,从来就未分离过。尊重现在佛,一定尊重过去佛,也必定尊重未来佛。为什么未来佛这么重要?未来佛就是续佛慧命,法必定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没有接班人能行吗?把接班人毁了能行吗?挖谁祖坟谁不高兴,让谁断子绝孙更不干。佛让弟子们供养、尊重未来佛,特别是菩萨行人,比供养佛都重要,比尊重佛的功德都大。将来这尊佛不住世时,未来佛把先佛的法愿承载下去,而且还用过去佛的功德,教化未来的众生都去成佛。过去佛、现在佛就这么来理解,从法理上明白,心行上就不偏离中道。当修行人证悟时,方知善根未离开过去佛,功德也离不开未来佛;当修行人成就菩提时,方知种性未离开过去佛,慧命也离不开未来佛。我们在座的诸位,凡是听闻佛法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佛;有成为未来佛的那一天,就有成为现在佛的那一天;有成为现在佛的那一天,也就有成为过去佛的那一天。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体,是一不是二。我们若能明心见性,进而修之,一定修而成之。
佛说,不投佛修,终不成佛。投佛就是皈依佛,依法戒修。佛法住世,等于佛住世。在佛像前皈依佛,如佛住世一样。若皈依佛修行,就能成佛。有的家供这仙儿那仙儿(鬼秽),若皈依仙行,就能成仙类。人心皈依什么,成天就想什么,未来就成就什么。成天想善事,就有善行,就得善报;成天想恶事,就有恶行,就得恶报。在家人修行,详见《优婆塞戒经》。随佛修行就有功德,就能成佛。佛怎么做的呢?
一用斋戒为佛基址。斋为饮食定时,戒为制止,基址为根本。戒从衣、食、住、行中的食开始,然后一日一食。守持戒律,戒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讲。破戒都是不知不觉中破的,没破重戒,就像汽车擦掉块漆,车照样开;若方向盘坏了,轮胎爆了可不行。重戒一破就不受戒律保护;所以,要知道持戒是修行的基础。
二投明师,指示功程。明是具足智慧,师是善知识;指示是承传教化,功程是修行方法和程序。末法时代,不投明师,自悟是魔;现代人无师自悟就是魔。我见过一位自以为学佛很好的人;他说,“这个世界没有我师父,隐态师总在上空跟我说话”。我说,那是魔在跟你对话,不是佛。这个世界只有人做师父,人与人承传佛法,佛现人身传法,菩萨现人身传法,罗汉也得现人身传法。如观世音菩萨想度化人,也得指示他的弟子现人身度化。观世音菩萨只能让人有些感应道交,不能传法。只有投明师,是人才能指示方向路径,才能教授功法程序。再按步就班的走,按程序来,一步一步行来;该往东走就往东走,方向不能搞错,南辕北辄不行。
三识心性。心识体性,性识功德。修行一段时间以后,识得自心,识得自性。若不修行,只知道人有一个自性,那是听他人说的,不是自己证来的,没有作用。一定是自己证知有个心性,清清楚楚地知觉,每时每刻都知觉。若每时每刻心都能做主,自己自然就知善行,恶事也自然不做,恶因缘也自离去。
四用作福,助初发根苗。即利用积福,培护初行善根幼苗。供养三宝是种福田;能帮助他人度过困难等善行,也是种福田。种福田就和种地需要有阳光、雨露、肥料和水一样;若没有这些条件,能有庄稼生长和收成吗?种福田就是让人积福。如今天能坐在这里听经闻法,就是往昔种福田的结果。若连饭都吃不上等,能坐得住吗?人无量劫来积累福报,才能衣食无忧,清心坐在这里听闻佛法;才能根深苗壮,成就菩提种。
五用结缘,增自善本。结法缘、结善缘,不结恶缘;就是增加自己善行德本。
六明因果,不妄主为。明因果就是把握身口意的一念、一言、一行。不妄做、不胡为,就是不妄想、不妄为;妄想、妄为是人想干什么必须做到,谁也拦不住。如想得到钱,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得到,不受戒法约束。
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凡是有修证的人,先破自魔,后破外魔,内魔不除,外魔不破;怎么破,远离诸外道,慧剑破魔军。
八用通理,不著有为。通理就是在法理相上通达,知法体功用;修行上不著有为相、不著有为法。
九用精进,习佛行德。精进对治懈怠,心不散乱,身不放逸;奉行善法,培功累德。在家人修行,种地的把地种好,教书的把书教好等;同时,要静坐念佛,挤时间去修行,这是精进。习就是去做,依教奉行,圆满自心功德。
十用通达,法法精明。若人具足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一切事物,通达没有理障,精确明了法法相通,圆融无碍。理障就是遇事较真儿、什么事咬死理,就是烦恼。自认为是对的时,就己经是错;自认为什么都行,其实什么都不行,自己的身体都不行。有本事让自己的身体不生不灭,让身体立刻虹化掉,做得到吗?做不来。所以,功德不具足。如果具足这十种功德,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碍,很快就能成就佛道。
【参求明师论第六】
复次文殊师利。吾灭度后。末法年中。多有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正真法诀。一向执著。认妄为真。或有执著。经书文字。或有执著。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佛灭度后,末法年中,有多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即末法时代多是钝根众生,不是智慧具足的众生,是心迷外物的众生,是意志麻木的众生。智慧的光明不起,痴恋情爱,颠颠倒倒,被情爱所牵,被外缘、外财所牵。虽然也受持斋戒、受持戒律;但是没有智慧,愚心高傲,谁也瞧不起。见这位法师讲法不合己意就说谬误,说那位法师讲法不如我等,邪见自专。拿着一把不正确的尺衡量他人,说长道短,或者固执己见,不愿借鉴他人的正知正见而取长补短。见其他法师讲法与己知见不同时,应该想如何能帮他圆满上,这才如法。因为都是弘法利生,出家与在家各依因缘,各学各的,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攻击。一些人不肯低下头来,以谦下心,老老实实学佛修道,只在理论上争来辩去。佛法中存在妙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儒家都知此教理。听一听善知识怎么讲,同是修行人,虽然法门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目标;何况是讲佛法呢!各自有各自的知见,你去过北京说说北京的消息,他去过美国说说美国的事物,互通有无,相互受益。不求明心就没有明法,这些人没有谦下之心,贡高我慢,不参求明师得真正法诀。没有明师哪来的法诀,佛真正的口传心受法诀、真言咒语和修行方法等,都是师徒密密传承,代代相传,佛经上没有,上哪去找!拿着表面法相做文章,只种善根。若未得遇明师,自然也得不到真法。现在不是徒弟选师父,而是师父选徒弟。
佛说,这些众生,一贯认为思维心所知妄想为真常;若不见性,执著经书文字亦为妄想;执著诵持名数,亦为以妄逐妄。这个世界上所有相,皆不真常;钱不真常,色不真常,包括我们的自身;可这些众生以颠倒知见,认为都是真常的。今天所讲,主要针对有修为的人;所以,我只讲大概不讲太细。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执著于经书文字,专门听好听不好听。看这部佛经好不好,那部佛经好不好;看完了佛经就拿这部经的文字去对照那部经的文字;这是执著于经书文字,这是文字般若。有的执著诵持名数,说念三百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遍《地藏菩萨本愿经》,三百遍《妙法莲华经》,就成菩萨;就如何如何;念一万声佛号就成什么什么。能成就吗?准确告诉诸位,只种善根,今世不能成就。执著于经书和诵持名数的人,是末法众生,不可入佛道,不可证道果,佛经讲的非常清楚。还有人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拿着这一句话就当好的,别的都不是法;循章摘句,谁讲法也不听,就认准这一言一句。佛法三藏十二部那么多不能听受,就听受这一句;这能行吗!因为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断章取义,以这一句为究竟,佛都认为不如法;何况哪位法师讲的法?前面也不看,后面也不看,就拿着一句话,就说这位法师讲的谬误,这样人很危险。如果是菩萨给这位法师设点障碍或考验他的心态可以;如果不是菩萨,千万别这么做,业报不可思议。哪位法师讲的法都好;除了外道邪师以佛名义讲的近似法(邪教)之外。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如没有修证得一果罗汉(不识四禅幻境),自说得果位了;未成就佛道,读诵一部大乘经法,便认为自己是佛了;不是弥勒菩萨转世,说自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开“龙华会”;说自己是宇宙最大的佛,要做道场等;这都是大妄语,这样的人要堕落地狱。证得果位要经法师、明师认证。修行人若证得果位,是几地菩萨或几果罗汉,修证到哪一步上,自有机缘遇开悟的法师(或师父)明明白白认证。要是没经认证,就坐一坐,说自己通达这个了,自己是菩萨、是辟支佛、是罗汉等;果报不可思议,是要到拔舌地狱去的。法要从明师那得,证得果位、品位也是要经认证才准确。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投入一分钱,想得万元回报;投入极少,妄想产出甚多。一本经书,一句佛号,就想证得菩萨。特别有些人,一说他是菩萨,爱听;一说他是罗汉,不爱听。殊不知,一果罗汉还不是呢。一说“受了二十八轻戒了,我是菩萨”,便互相称呼为菩萨。没有那么大功德、那么大福田,就想得那么大的果报,有可能吗?这是学佛的善因,出家的善因。若不及时醒悟,求得实修实证,后果很危险。
这些众生是什么样子呢?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这些众生愚痴无智,迷茫名相,不懂得佛法的真实义理,自己欺骗自己。虽值遇佛法是善因缘,却因自诳而难逃恶果。恶果就是地狱,就是三恶道。不管出家、在家,依法不依人。这是佛说,谁都得依佛说,依佛说的法为准。人说的不准,为什么?因为人这个身体不真实,知见颠倒。名义上身心皈依了,但未明心见性,妄心幻性不真实。
这些众生为什么是这样子呢? 因为种子不真,难结菩提正果。妄心内里腐败,幻性虚妄不真,生不出菩提之芽,怎能结菩提道果!善因缘在报障、业障、烦恼障的作用下,转为发霉、腐烂成垃圾。垃圾就是造业,堕地狱、三恶道。
这些众生果报是什么样子呢?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时间太久远,地狱一日一夜是人间两千七百年。若造下恶因,在地狱待个一劫或几十劫的,贤劫千佛出世都过去了。有的人造下恶业,果报是千佛不度。不是千佛不度,不是佛不慈悲,而是自己把千佛出世的时间错过了;千佛出世的这段时间,还在地狱里,佛度不着。佛虽示现来世间,罪识却无功德感召到这个世界来。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我怎么没有值遇呢?没那个功德。今生赶上了,能信佛、听闻佛法也是万幸的。这个世界上六十七亿人,此时此刻能坐在道场听法的,能有几位?十亿分之一的机缘都赶上了,已是万幸。
【四生果论第七】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四生。造何等业。受形禀命。种种不同。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恋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为人最贵。惟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有神。有道成圣人。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四生,造什么业了,为什么身体不一样,命运不一样,各自有什么区别呢?
佛说,四生是胎、卵、湿、化,四种产生的方式。四生是由于众生颠倒业本,颠倒造业,受业习牵引而生。颠倒是相有想有颠倒,本是无明,根是贪、嗔、痴,程序是十二因缘。 如明明是不好的习气,却偏执是好的。教人不要妄语、恶口,他偏要毁骂二句解恨。教人不要杀生,他能听吗?他不杀,吃不到好的等。所以,轮回相遇,受形各一,它是马、它是狗、它是猫、是细菌、是人等,形体都不一样,又杂居在同一星球;因缘相遇是根据业报来的。
一者卵生。卵俗话是蛋。卵生的众生都是先世做人时,贪心为谋,通过不正常手段算计。把他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顾忌,恣意妄为。这样人的业变成一种习惯力,就感召卵生。贪婪的脱生为鸟类,见人高飞;阴毒的,死后脱生为虫、鱼类,逢人潜沉。
二者胎生。做人时贪求淫欲,感召胎生。人是情一半、畜一半,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时可以为人,人为站立。四分情,六分畜,就是畜生道,横心贪欲,做畜横行。人与畜类本著贪欲;特别是发菩提的人,如果乘急戒缓,犯了淫戒就脱生龙道。动念即为贪,更何况去做啊?有的出家人到洗浴中心找小姐,被警察抓住;有些在家人更是这样。这些事不用我讲,诸位都清楚。有的出家人带女弟子,不久便还俗和女弟子结婚了。不是我讲他们不好,我讲的是现象;淫欲可以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菩萨行人视之为毒蛇猛兽。因为它和修行所证法喜禅乐相比,万倍不及其一,根本无法相比;所以,心不修道,身体不得转化,便不能改变脑中欲念。横贪欲行就是胎生,贪欲无度的人,感召这种业报。
三者湿生。湿生就是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这样的人先世贪食酒肉,包括打闹戏乐。饮酒有诸过失,食肉为不慈悲;俗戏俗乐使人执意飘然;故感召到湿厕蠛蠓,就像厕所的蛆和蚊子等,成为湿生。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变异就是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又那么想,想法多变,说话也不算数,办事不牢靠,念念常改,不按正张出牌;两面三刀,表里不一;面面而非,当面说好,背后就说不好;明知故犯,嘴上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不是那么回事;表面上是个善人,背地里阴险恶毒等。这种人感召蜕壳转化;飞行的蛾子、蝴蝶之类,都属于循环化生。
这六道众生,唯人最贵,居于五道之首,比天人都好。虽然天人有天福天德,但是只知享五欲之乐,不能依法修行;阿修罗好斗,成天杀斗不得修行。唯人最灵,人可思善,人可思恶,可以改恶从善,阿修罗做不到。所以,佛由人成。但是有一条,业也是由人造作的;人的一生可以造福,可以生天,可以成道、可以成佛。如果作恶事,那就堕地狱。若是有点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以成神;若是依法修行,又可以证道成圣。所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五总路头,是指五道开始,都是由人身造做;有的业报是今生造做,有的是前世造做,或多少生、多少世造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堕入其它道不能修,一切都来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五眼论第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真见无碍是也。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理解眼的五种功能与功德。
佛说,肉眼者。光见暗不见,前见后不见。这里是指人的眼根功能,是对色境而言;如我们白天借助光明,什么都能看见;晚上黑暗,什么也看不清一样。有的动物黑天能识物,白天看不清,有的明暗都见。又有见前不见后,不能前后同时俱见。肉眼功能具足,也属善行功德。
天眼者,前后内外都能见,山石岩壁不能为障。这里是指天道众生或人禅定境界而得眼功德,是对远、广、微、细物色的明见。天眼开的人,往内里见一片光明。过去一位修行人住山洞没有灯时,在自己胸口窝处扎个眼,用自己胸里的光照亮来读诵经书,白天用棉花堵上。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内观一片黑暗,而他内观一片光明。证天眼通人的境界是能见和合因缘所生无常物色,不能见世间诸法空性,不能见出世间诸法实相。
慧眼者,这里是指定观三昧,照见空理的智慧。对佛经义理,见文字而知深浅,达空义而尽空相。讲法能讲到点子上,自己的前世后世的何因何果都能知道。修行一段时间以后,自己的生身父母,包括所带的弟子,今生从哪来的,后世什么样子都知道,一目了然。证得慧眼智慧的人,见众生生灭不离本心,虽心无有分别,舍离我、法二执;但有智无法施,不能化度众生。
法眼者,能见三世诸佛法则,方便施教,量根施道,不误众生。这里指定观三昧中, 照见众生缘起差别、诸法差别,如幻如常。什么时候度什么人,非常清楚,根据根基因缘成熟不成熟,该不该度;如不该度,绝不相度,相度就是害人。所以,有的法师说,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证得法眼智慧的人,可以观知众生不同根基,不同因缘,施不同法,得不同果报;了知方便度脱之法门,依法成道。但不尽知方便度脱道门,功德尚不圆满。
佛眼者,圆明普照,劫前劫后,一切因果,皆悉明了。这里指入深禅次定观三昧,证得自性究竟智慧。唯诸佛、诸佛位菩萨,才能证得自性功德圆满,以无量方便道门,广度无量众生。
五眼就是善功德,一切功德是修善修福而来,不是想来、盼来、说来的,而是当下去修行自然证得来的。
唯佛具足五眼,有的修行人证得天眼、慧眼,但不得法眼。五眼具足是由一心修行,见性而成。见性修行,人人有份,若不修行,就是无份。佛在这部经中处处教人修行,离开修行一切免谈。有人问,天天念佛,算不算修行啊?念佛是修行的一种方法,是初而显学。修行方法应该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丢掉哪个环节都不行。若不静坐念佛、都摄六根,光念佛名,控制不住意根。天天念佛,脑中思维遇到外缘,又产生别的念头。身体没改变,定力不足,遇顺逆二缘,念又随缘而去。
【清净佛身论第九】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清净佛身。世尊曰。自性清净。是诸众生本性。但见肉身。不见法身。诸佛悟后。常见法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圣贤地。名曰圣性。在乾坤地。名曰天性。在菩萨地。名曰佛性。在诸佛上。名曰清净法身。若不修行。终不能悟。本来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师证。认妄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王难。死堕恶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回。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清净佛身?
佛说,自性清净,众生本性;即是清净佛身。自性本来清净,是以法性状态存在,光灼灼,赤条条,洁白通澈,没有杂染,每个众生肉身内都有。为什么,众生不一样。人是三身,性能平均分配到法身、报身、化身上;天上、地府各有一份,人身上有一份。畜生是地狱部分占的多,报身少;一些大动物,比如驴、马就是自身四、地狱六;蚊、虫之类的,自身仅有一或二。同样有本性,虽然占得少,仅有一点灵光,但它性能也具足。蚂蚁虽小,但有灵性,人就造不出来。人造蚂蚁具备蚂蚁形,而没有蚂蚁的灵性功能。为什么能小到那个程度,像细菌类那样?因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们的灵性(即神识)在体内非常少,观察时灵光就弱。狗、大象等非常有灵性,能闻法思语,人可训化,只是它们的灵性比其它小动物多一点。
但是, 众生只见肉身,不见法身、化身;即不知自有肉身外,还有二个性身;法性于不知不觉中,以灵能状态存在。只有诸佛,才了见佛性,才成就法身;才无上正等正觉,法身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对居凡夫地的众生而言,清净佛身名为心性;吾心即佛,须明心见性。对证罗汉、辟支佛果位居圣贤地的众生,清净佛身名为圣性;吾性即佛,须发菩提心。一旦证果就觉圣性,成就有为功德。对证入无色界居四不还天的众生,清净佛身名天性;虽无身口,以天性识体存在。对证得菩萨品位居菩萨地的众生,清净佛身名为佛性;菩萨将来必然成佛,须行菩萨道。
毗卢遮那佛,是法身成就;法身成就是由报身成就而成就,化身成就也是由报身成就而成就;若离开报身成就,什么身也成就不了。肉身要自觉心性,自度自身。报身成就以后,才能去成就自己的法身、化身。否则,报身一轮回,天上的身也闲着,地府的身又增加黑暗。所以,要悟本修行,实修实证。若不依法持戒修行,永远也不能悟觉佛性,不能见得本来面目,不能真正成就清净佛身。
佛说,修行人若求证悟,必须求得师证;否则,妄认五十种五蕴魔为圣道,后果不堪设想。有的人刚坐两天,就说自己是罗汉、菩萨、是佛,大妄语成,没有实证。特别是末法修行人,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正法时代,修行人证果,不须认证,魔法隐退。从像法时代开始,魔法显现,众生业力加重;修行人证悟,必须求得师证。若自己没修行几天,没静坐念佛几天,没证得见本来面目,又未经师证,妄言证悟,时间一长,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诸难,死堕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邪魔鬼秽,魑魅魍魉,这些众生都是随业习而生,将来都有劫数,雷打火烧等。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不可能未证谓证,但修行人闻知此义很重要,知造什么业,必召什么果;所感召的业报实在太重。
【无余涅槃论第十】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无余涅槃。佛言。寂然不动心是也。三世诸佛。共一路头。回到不动心中。齐受无乐之乐。更无有乐。过于此乐。故名无余涅槃。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 什么是无余涅槃?
佛说,寂然不动,就是心常清明;诸法明了而又如如不动,佛法性身不动;报身不动,化身的心仍然不动;化身无量,化身不染著于世间。化身像油似的,油和水不溶,虽然它是液体,但它和水不一样,不起反应,常受快乐,受无边乐之乐。佛住世时,肉体无限禅乐;佛入涅槃,无量化身佛还那么禅乐;法性身处在净的状态,报身佛时时刻刻处在喜乐的状态,再没有什么能超越这种喜乐,这就是无余涅槃。释迦牟尼佛不住世,未来弥勒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法性身、报身三身合一到宇宙中去,永远去享受喜乐;还是常、乐、我、净。度众生的任务完成了,与宇宙同存同乐,其他人能做到吗?都做不到。
【证果论第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工夫修证。能超凡夫。入圣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爱。截断尘缘。坚持斋戒。精修十善。清净三业。远离六尘。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不杂用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须陀洹果。复有善人。习佛威仪。清净戒律。一心坐静。摄心不散。身口意业。皆悉调伏。于世间心。动少静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复有众生。三业不萌。六尘不生。静久功深。心性恒一。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复有众生。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有此功者。得阿罗汉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圣贤。寂灭场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净佛国土。自度度人。报佛恩德。直至菩提。永无颠倒。故名四果。得道圣人。复次文殊师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师教诲。不用二心。成德精严。威仪是足。于世财色。恩爱名利。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从始至终。守道如一。虽则不能大通大达心性坚固。清净解脱。与佛无异。故得超凡入圣位也。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以什么修行方法并达到什么程度为修证;即超越凡夫地,证入圣道果?这非常重要,即人怎么修行能超凡入圣呢?
佛说,若有修行人;一要便舍恩爱,断绝尘缘。这里佛赞叹出家,依十二因缘法修行,了断六尘,了绝俗缘。但不是出家了就是舍恩爱,断尘缘;而要心舍恩爱,心绝尘缘。在家夫妻双修也可成就。示现欲爱离欲爱,不染污泥莲花性。二要坚持斋戒,勤修十善。斋为清净时食,持戒止漏;勤修十善业,广积人天福。三要清净三业,远离六尘。身、口、意清净,心离杀、盗、淫三业;心转色声香味触法。四要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依止证悟人、法二空的过来人为师;师能传承正法道门,师能开示正法眼藏。不是会说三五句法,或谈论佛法时口若悬河就是明师。真正的明师不露相,多隐世修行。我见过真正的明师,外表很普通,现平常相;但那才是有法可讲、有道可传的明师。依师开示,修行人可过命若悬丝的险道;依师传承,正法修行,能速成就。
不杂用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须陀洹果;即一果罗汉。心专而不杂,逆流而不转;依佛而有德,依法而有功;一定能成就道果。偈云,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否则,不随世转很难。
什么是逆世而行?我上初中时读过一个故事,一个石狮子掉入河中,过了上百年,有人顺流在下游找,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问到一位有学问的人,他说应往上游找。结果找出几百米,就发现了。原来石狮落水后,水流长时间冲刷,石狮太重,水流只能把河底泥沙冲出一个坑,这狮子就往水源方向倒了一步,又冲又倒,就这样慢慢朝源头方向移动。逆世而行就相当于这个道理,别看非常缓慢,但一直朝本源接近,能够回归本源。若不回归本源,随波逐流,终归大海,永远也回不到源头上去。海大水低,源头在高处。
佛说,还有的修行人;一要习佛威仪,即清净戒律。以戒为师,心行律仪;清而不浊,净而不染。二要一心静坐,摄心不散。即静坐念佛可至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可至专心不散,于行住坐卧中不离佛法。我以前没读过这部经,但走过这条修行路。三要身、口、意业,皆悉调伏。即心明转诸境,六根受调伏,身行、口说、意想,皆合空理、皆合中道。四要于世间心,动少静多。即世间的闲杂心、争斗心、名利心等没有了,心少动于诸法,心多静于禅空。
戒行法修调身心,明心转境合中道。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斯陀含果;即二果罗汉。有戒、有定、有慧,才能有证悟、有果位。
佛说,还有的修行人;一要三业不萌,六尘不生。即心念不萌发三业,心空不生于六尘。三业清则心净,六尘空则智生。二要静久功深,心性恒一。即静极则定,久定则深;心态稳固,恒一不变。自知桃子滋味,不再说桃、画桃。三要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即与世间杂染心相分离,知灭苦集于道;故觉道心寂然,如如道心不为尘缘所动。
定久功深,耐得住寂寞;心得自在,以寂净为乐。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阿那含果;即三果罗汉。今生有多大的功德去修行,就能有多大的果位可成就;若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修行。
佛说,还有的修行人,以此自在心;一要习成定力,定性现前。即禅定已成习惯力,可随心随入随出;于定中观照自性为道,神通现前。二要悟明自性,本自空寂。即悟知智慧源于自性,本性又法空寂然;知有道可成,有众生可度。三要心境两忘,澄心不动。即内不觉有心,外不觉有境;心清如静水,八风吹不动。证悟境界心不同,双忘尚有道不同。有这样功德的人,可证得阿罗汉果;即四果罗汉。
为什么有的人闭关那么多年,还要在这个世间去行、去发菩提心、去度人?闭关修行是强断,在世间修行是心断。若身、口、意三业不清净,没断杀、盗、淫,很难成就道果。另外,非根不度。如一棵小苗,季节不到,不可能结出果实;只能供给阳光、雨露,慢慢培植,方有果实。度人也如此,心行若够标准,自然有人相度,不用自我求说。人不能和人比,业习不一样。有的人多少世都修行,又多结善缘;才知法缘有远近,根基有深浅;因此要择根而度,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人不是载法之器,亲人也不教、不度。师父要把法传给根基不够的人,师父有责任,要承担业报。
证得四果的圣人,功德超越六欲凡夫和天人。若发菩提心,为大阿罗汉,佛出世的时候,随佛再来化度众生,报佛恩。四果罗汉称为圣人,心不颠倒,有真信心,依佛教诲。其心专一于道,其行清净不杂染。心行无漏,诸漏已尽。行住坐卧,处处威仪具足。于世间的财色、恩爱、名利等,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于世间清净解脱。直至八万四千大劫,千佛出世,故得超凡入圣。在娑婆世界,享受天福,神通自在。虽然智慧没有大通大达,但心性清净,与化身佛相似。所以,这里讲的是小乘法。没发菩提心的四果罗汉,有这个天福。但由于法性身和化身不成就,定力消失时要堕落轮回。若发菩提心,报身成就菩萨道,才能成就法身,成就化身。
【有无四相论第十二】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学大乘佛之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
佛说,凡夫之人,妄认自四大色身是我;为此而贪生怕死,执著假名而有我相。相我无常放不下,性我真常不觉知;贪生有生随业转,怕死有死无尽期。
心随物转,意逐境生,逆存憎恨,顺存爱因;执意人我,缘果不均,爱河无底,怨海难平。执著假名你我他,妄分别而有人相。
念念常随世俗、世事、世论去转,世心如河流不断。世俗捆身绳锁,世事困意牢笼,世论充塞耳目,世心被俘愁云。不知宇宙人生真相,难求正法修自身心;不知解结绑缚真紧,难求遁脱牢笼逃身。执著假名迷心业感,妄思维而有众生相。
六根常偶合六尘为心识不忘,贪嗔生邪见为业种常萌,不知性我真常为不悟无生,出世间空有妙有为真空实性,妄知、妄见、妄想为常随心境,川流业习不息为意识流动。执著假名万岁、万心,妄迷惘而有寿者相。
行菩萨道人知身是幻化不真实的,知世间万事万物是不真常的;包括这个星球,劫满时一道流光,便在宇宙中消失。所以,地球上的一切存在不可能是真常的。行菩萨道的人,为度众生,不惜身命,何况资财?
修行大乘佛法,发菩提心是以身、命、财为代价的,特别是生命。要度有缘众生,本来不该到此处受生,还要来此受生。命运是长时间的造作,度化要承担责任、内外财都得舍。要发护法心的菩萨是惜身命的,惜身命不是为自己,而是要用这个身命去护法度人,这些都是无我相。
菩萨虽然不惜身命资财,但惜大乘佛法;依法修行,行菩萨道,平等看待众生,把众生当自己的一子想。不管是怨亲,还是债主,一律平等对待。平等度人,这才是无人相。
在世间一了永了,没有名相相续,这就是无众生相。名相就如人常说的,长得老了,变难看了,执著年轻状态;这没面子,那有面子等诸有。行菩萨道的人没有这些想法,不执著于肉体表象,明悟自己无生实性。
悟自性是不生不灭,不随心境、意识流动。证得心净,不随意识,只以方便愿力行持,去随顺方便世间的事;随愿力行持的同时别把持戒忘了,随顺世间的事物,总要有个度,随顺过程中不能犯戒,这才是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凡夫,无此四相即菩萨。
【五根五佛论第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世尊曰。若是清净斋戒。明心见性之人。投师口诀。得正见者。眼是佛见。耳是佛闻。鼻是佛嗅。口是佛说。心是佛知。五根常显。五佛神通。同种善根。成佛种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说是人。立地成佛。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呢?五根五佛是不是种善根得来的呢?
佛说,明心见性之人,是指有真修实证的人,是得道之人,是用自身验证佛法的圣人。这样的人知道宇宙真相,知道学佛的路径怎么行走,怎么能了生脱死,怎么能成就佛道。这样的人讲法不是照本宣科,是用平常的话语讲出智慧之道,能弘传佛教正法。所以,要投明师。大学教授研究这部经、讲诵那部经怎么不是明师?因为教授讲出来的是书本上的理论,是有限的知识,不是自心流出的证悟智慧。要投明师,得到口传心授之法(传承),依法禅行密修,于定观三昧中才得正见,这个眼才是自性佛眼;否则,有眼不识凡圣。耳闻是自性佛法,能辨明邪法、魔法、外道法。鼻嗅是自性佛法味,能明觉邪知、邪见杂味。口说是自性佛音,能随顺世间音而说出世间音;符合佛法戒律。心知是自性佛觉,能无为而为正觉、正行。意念止,定观生,故心知而无意知。五根(眼、耳、鼻、口、心)常显自性五佛神通,依教奉行,这就是同种善根。这样的人才能身把得定,心作得主,身行、口说、意想不犯戒,自己对自心负责任。这样的人才能依佛修行,成就佛的智慧,立地成佛。
佛不住世,是释迦牟尼佛肉身不住这个世间;佛法住世,实有化身佛还住世间。正法没变,佛法有效,依法修行,定能成就。什么是立地成佛?这一念心与佛的慈悲心相通,证悟自性同于佛性;不是肉身成佛,而是心性成就。不求立地成佛,只求当下把持一念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