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0 10:01:0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特点
6 z& f4 s9 s; H2 U 中原官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颇为接近,大部分操中原官话的人可以与说普通话的人自由通话。在语音上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4 |4 s( S- N# L2 a V" i, P- k. q
+ J. ]1 G. L9 d; C4 D# i1 Q1 A
1.知照组字与精组字的分合。简单说来也就是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与否,以及区别方式。中原官话中存在三种模式。
0 {1 _ o7 K f4 D. C# n, X5 Q8 H3 W" F# l$ J
a.知照组读舌尖后音(即卷舌音),精组读舌尖前音(即平舌音)。郑州、开封等地即属此类。
* h* u- u- J/ x# c1 g9 j b.合口字读舌尖后音;开口字中,止摄知组(如知、池)读舌尖后音,照组(如纸、翅)读舌尖前音;除止摄外,知组三等字(如张、场)、章组(如周、手)读舌尖后音,知组二等字(如罩、茶)、庄组(如查、沙)、精组读舌尖前音。洛阳、徐州等地属于此类。 o: j( {* \( X6 P; h G' B
c.知照组、精组字均读舌尖前音。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其他一些零星区域属于此类,如驻马店、济宁等地。
0 l s0 \$ j/ ~2 H, q+ x3 Z& r# ]7 [# B: _1 v: Q% O
中国方言地图集曾经依据以上的三种模式将中原官话分出了郑曹片(a)、洛徐片(b)、蔡鲁片(c)三个片区。 2 P* U$ i% z" d ~6 o
& d- C8 q# `: K, w' i
2.区分尖团音。即见组细音与精组细音发音不同。见组细音颚化,精组细音不颚化而仍保持舌尖音的读法。中原官话大部分区域能够区分尖团音,但也有部分区域不区分。
4 e* |+ N# M2 I3 Z+ T( u
1 M- B( x" f6 w3.入声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整个中原官话区内,入声字都已经失去塞音尾,而归入舒声字。在声调上,清入声、次浊入声字归入阴平,全浊入声字归入阳平,在全区内高度一致。不少入声字韵母也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主要有: a.曾摄、梗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ε/ai/ei,如百、则、客、德; b.宕江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yo/io,如药、角、学; c.山摄入声字,韵母在有些地区为ye,有些地区为yo.例字如缺、雪、月 8 G" h. t( s2 k* ?
4 J! L. d4 e% |- r2 J; i+ K4.蟹摄、止摄合口三等非组,“非飞费肥肺”等字,除信蚌片外,其余大多发为fi音。 , Z# { D ]: z3 m" o& }4 ^
. f( H9 n( F+ B6 g) d5 b" N
5.知组、照组合口字,在中原官话区东部(鲁南、豫东、苏北、皖北)和西部(关中、晋南)等地有唇音读法。分布较广的是将shu-音读为f-音,如书、水、双读作夫、匪、方;有一部分区域(如西安、枣庄),还将zhu-,chu-分别读作pf-, pf‘-。如抓读作pfa,吹读作pf‘ei.
4 q, L( j( o% J w2 N1 H& R* A5 `7 d k' e" r: y. L6 X
6.部分区域(如开封、郑州、洛阳)存在子变韵现象,即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这些地方的方言中不加“-子”尾,而增加一个[u]音作结尾。如开封:鸭子[iau],骡子[luau],鼻子[piou],筷子[k‘iau].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推广普通话以及城市化的影响,一些重要的语音特征在大城市以及在年轻人口中已经很难见到。比如以上的第二条“尖团音的区分”,如今在老年人中常见,而在年轻人中很少;第六条的“子变韵”,也处在明显的消亡过程中。而许多入声字的读音和声调,被一些年轻人从普通话类推成了河南话,即采用普通话的读音,而将声调调型变化成河南话的形式。比如“药”,在郑州正确的读音应是[yo24],阴平,而在不少年轻人口中变成了[iao21],即变成了去声。 ! w- Q+ R, R- r1 S6 P
( A& X! X0 A4 X2 }. O" A/ m! U) X+ C1 a! D- k, J' i2 U' N9 v0 I
中原官话中信蚌片存在一定争议,学术上认为信阳方言与江淮官话更为接近,是以江淮官话为主、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为辅,且保留小部客家话词汇的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