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3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彭德怀一生的遗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011 19: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彭德怀在异国他乡,横刀立马、无所畏惧。这位雷厉风行,性情率真的中国军人带领百万志愿军战士向世界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雷霆震怒”到手书“万岁”
  耿直统帅彭德怀
  编撰|周冉
  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可以说无役不予,为建立和保卫共和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统帅,彭德怀不仅在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战役典范,还把一位雷厉风行、性情率真的中国军人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光杆司令险成俘虏
  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畔乌云密布,细雨绵绵。在灯火管制的夜晚,江面不时被照明弹照亮,江对岸不断有敌机的隆隆声和炸弹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大地和江水。广阔的江面上,部队、民工和汽车、炮车像洪流一般地往江对岸流动。志愿军千军万马过大江,战略行动巧伪装,敌人根本没有察觉。
  一辆军绿色苏式吉普车越过行军部队的队列,不开灯,不鸣笛,“唔唔”地挤过去,车上坐的是志愿军最高将领彭德怀、秘书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通信处长崔伦携带一部电台和几名机要报务员乘一台大卡车紧随其后。
  为了全面掌握最新的朝鲜战况,彭德怀与朝方约定将在志愿军大军入朝前率先会见金日成。虽然采取了秘密方式,彭德怀这次轻装率先过江的行动,在当时敌情并不是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仍是十分冒险的。
  经过10个昼夜的紧张工作,彭德怀已是面颊消瘦,两眼红肿,十分疲劳。杨参谋劝他趁坐车再睡一会儿,可形势如此严重,哪能睡得着呢?彭德怀感慨地对身旁的参谋说:“我带兵打仗几十年,还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被动情况。不过我已告邓华、洪学智通知各军要有打遭遇战的准备,那时还得要采取以运动战大胆穿插分割包围的老办法去歼灭敌人。”
  彭德怀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志愿军总部参谋王天成回忆,彭总在出国作战前,经常带着两本书,一本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一本是《麦克阿瑟的两栖登陆》。他已经提前研究了他的对手,与麦克阿瑟过招,他早就知己知彼,胸有成竹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行程,彭德怀一行在与金日成取得联系后,傍晚又乘车向平安北道昌城郡之北镇进发。彭德怀、朴宪永乘两辆小车同行,和北撤的朝鲜军民的人畜车辆碰头挤在一起。朝鲜老百姓纷纷向鸭绿江边逃难,有的赶着牛车,有的头顶包袱,有的身背小孩。这时,漆黑的夜晚,司机打开车灯照路,突然路旁有朝鲜老百姓高喊“边机已哨”,意思是敌人的飞机来了,注意防空。果然听到敌机隆隆声,接着炸弹爆炸声、敌机上的机枪扫射声连成一片,场面十分混乱。
  为彭德怀开车的司机是刘祥,年仅19岁,东北人。他对朝鲜的地形道路不熟悉,为了彭德怀的安全,车开得稍慢。朝鲜外相朴宪永带路,乘的是银灰色的华沙轿车,驾驶该车的司机是朝鲜人,对道路地形熟悉,车开得很快,每前进一段路,就停下来等彭德怀的车跟上来后再走。
  为了尽快和金日成见面,彭德怀赶快招呼朴宪永。俩人都坐进华沙轿车内,急忙赶路。两台小车速度加快,原本紧随其后的装电台的卡车被远远抛在后面。彭德怀带着一个秘书和2名警卫员在敌情千变万化的当口深入到朝鲜腹地。此刻,战争的另一方,麦克阿瑟正在距离前线1000多公里的东京豪华住宅中,遥控指挥。他不会想到他的对手已孤身插到战场前沿上来了。
  21日上午8点半左右,我国驻朝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陪同彭德怀前往会见金日成。两人在田埂上边走边谈,突然,彭德怀停步问:“军武,你身上带着小剪刀没有?”说着抬起两臂,两个破袖口上掉着一些长短不齐的线头。柴军武会意地笑了,就摸出一把指甲刀给他修理起来。指甲刀剪不齐,彭德怀把头一摇,说:“算了!实在太紧张了,没时间换衣服。反正是战争时期,就这样去见吧!”
  事实上就当时的战事而言,确实是万分紧张的,就在金日成、彭德怀会谈的前一天,前线战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20日,美军空降兵第187团1000多人在平壤以北的肃川、顺川地区实施空降。
  金日成和彭德怀在大榆洞会谈时,金日成未带电台,彭德怀带的电台车也掉了队尚未赶到,美军实施空降和大举北进的消息未能及时传到大榆洞。他们只看见大批敌机掠空而过,听到隆隆的炮声由远渐近,对前线的情况却不明。彭德怀上不通中央,下不联部队,急得在茅屋内踱来踱去。下午,他索性跑到房后小山头上去瞭望,希望能发现志愿军的先头部队。但他看见的都是身背各式包裹,沿着山路向北逃难的人群。
  彭德怀回到屋内,气呼呼地坐在土炕上说:“我现在真正成了个光杆司令了!”此时此刻,彭德怀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身边只有一个参谋,一个司机和两个警卫员。
  而人少目标小,也给他们带来了幸运。1968年9月25日,彭德怀在被监禁受审中回忆当时的情景,写道:“我与金日成会谈时,问了当前敌情,金答:‘还在德川附近,离此约二百里。’其时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敌先头部队由德川经熙川窜到我与金会谈的大榆洞东北方向的桧木洞,已绕到我们住的大洞后边去了。我志愿军刚过江不远,即与该敌遭遇,我与金幸免被俘。”
  事实上,南朝鲜第6师主力已经占领熙川,正向温井冒进,其中一个团已经到达大榆洞的后方,彭德怀的5人指挥部与南朝鲜军擦肩而过!曾经有人评论,彭德怀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排头兵,实不为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 19:02:26 | 只看该作者
“雷霆震怒”大骂梁兴初

  作为一名战士,彭德怀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作为一名司令员,他更要求部下作战不能畏首畏尾。彭德怀与38军的故事至今被传为佳话。

  10月28日午夜,38军军长梁兴初接到志愿军司令部电报,命令38军迅速集结到熙川以北地区,在41军125师配合下准备歼灭南朝鲜第8师。可是,刚刚部署完毕,已迂回到熙川以东的112师却发来急电:熙川发现“黑人团”。梁兴初接电后大吃一惊,“黑人团”是美国军队,装备好,火力强,进攻须有充分的准备与必要的把握才能实施。

  梁兴初与政委刘西元研究后,遂将112师的情报上报总部。38军原先的作战预案被取消。但是战事的最后结果却跟38军开了个天大的玩笑。38军的113师迟至10月29日下午17时才向熙川之敌发起进攻,结果在熙川城里扑了个空,进城一看,并无“黑人团”,南朝鲜第8师已于当日凌晨撤离熙川,逃得无影无踪。最后查证,这是朝鲜人民军的误传。“此役全局关键在于38军。”而38军却因弄错了情报,动作迟缓而失去了歼敌良机。

  彭德怀闻讯勃然大怒,在电话里大为光火:“好你个梁兴初,你误了老子的军机,老子饶不了你。”梁兴初挨了骂,有苦难言,然而更严厉的斥责还在后面。

  在志愿军总部第一次战役总结和第二次战役动员会上,梁兴初一见彭德怀进来,立即起立敬礼,彭德怀视而不见,绕过梁兴初同其他几个军长、政委一一握手,然后虎着脸坐在会议桌的主席位置上。梁兴初知道不好,便低着头坐在那里。

  在会议上,彭德怀全面总结了第一次战役的得失。然后,话锋一转,批评道:“可是有的部队由于没有作战经验,拖拖拉拉,执行命令不坚决!”说完,彭德怀脸色陡变,十分威严,大声问道:“38军梁兴初来了没有?”

  “到!”梁兴初霍地起身立正,那张黧黑色的脸刷的一下红到耳朵根,满身冒汗,那四颗大牙也打着哆嗦,恨不得一头钻到地下。“梁兴初!”彭德怀咆哮着,“你胆大包天,人们都说你是一员虎将,什么虎将?我看是员鼠将!老鼠的鼠!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我告诉你只有李承晚的一个营,你偏说有个 ‘黑人团’,一个什么鸟‘黑人团’就把你吓住了? 39军在云山打的是白人团,是美军的王牌,被他们敲掉1000多人,40军在温井打南朝鲜人也打得好,42军在东线也打得漂亮!你们是什么主力军!”

  梁兴初自打参军起,喋血奋战二十余年,以善打恶仗而著称。以前他听的全是表扬,哪受得了这般指名道姓的责骂?当他听到“38军不行”的指责后,实在憋不住了,脖子一梗低声嘀咕了一句:“不要骂人嘛。”声音虽低,在鸦雀无声的会场却人人都听得清。梁兴初这一顶嘴,治军极严的彭德怀更是大怒。“啪” 的一掌狠狠地击在桌面上,眼睛狠狠地盯着梁兴初说:“毛主席三令五申,打好出国第一仗,你38军一再拖延时间,没有歼灭熙川之敌,这是延误军机,按律当斩!⋯⋯老子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下个战役马上就要开始,我们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把敌人引到清川江以北的山地,引入我军的包围圈,然后穿插分割,运动歼敌。这个方案,毛主席已经批准。”说到这里,彭德怀又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众将领:“这次哪个军再打不好,军长就不要干了,番号也撤销!谁打得好,我按功嘉奖!”

  谁也没有料到,彭德怀这一顿大骂骂出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著名的“万岁军”。
 亲书“三十八军万岁”

  第二次战役按照彭德怀总司令的部署,准备采取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最后各个歼灭的战术。彭德怀深知38军知耻而后勇的顽强精神,仍然把38军派在了最关键的地方。

  韩先楚副司令员亲自去38军布置任务。临行前,彭德怀交代:“我听说38军过去在国内战如猛虎,很能打仗,这次我要再考验他们一次,看看他们的战斗作风到底怎么样。这次阻击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部队沿途遇敌不要恋战,必须不顾一切,直插交通要道三所里,这是我军截断敌军南逃北援的一道‘闸门’,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插到底。”

  彭德怀来回踱了几步,又继续说:“沿途可能会遇到小股敌人的纠缠,能避则避,不能避就冲过去。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像钢钉一样,狠狠地钉在那里。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

  为保险起见,韩先楚准备派42军一个师过来助战拿下德川,被梁兴初拒绝。他对韩先楚发誓道:“打德川我们包了!”这时,彭德怀打电话过来询问部队情况,韩先楚向彭总报告了梁兴初的决心,彭总在电话那边说道:“梁兴初的口气不小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彭总的声音很大,大家都听到了。梁兴初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军中无戏言!保证完成总部交给的作战任务。”

  战役打响,梁兴初带着他历经耻辱的虎狼之师潮水般地奔赴战场,迅速攻占了德川。这场战役梁兴初的38军要面对美军2个师、南朝鲜1个师的疯狂攻击,这些敌人只有从梁兴初这里打开缺口,才有逃生的希望。38军,顶住了无数次敌机的轰炸、坦克的进攻、士兵的集群冲锋,“像钢钉一样”,死死地卡在敌人逃跑和增援的路线上。虽然突围和增援的敌人彼此相隔不到一公里,却怎么也接不上火,最后只有灭亡的命运。

  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松骨峰战斗打得尤为惨烈,在近万名敌人尸体中,人们仍可以看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把牙齿嵌进了敌人的皮肉里⋯⋯这一幕幕悲壮惨烈的战斗情景,后来被魏巍写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著名通讯中而流芳千古。

  经过七个小时的激战,38军全歼伪7师师部及所属第5/第8联队,缴获各种枪、炮、汽车,连美国顾问也当了俘虏。彭德怀看罢第38军的战报,连声说:“38军打得好!打得好!”

  28日,38军113师远程奔袭抢占了三所里地区,卡住了敌军南撤的咽喉。下午13时,龙源里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彭德怀走到报话机前:“给我要第113师指挥所!” 一阵急促的呼叫之后,报话员将话筒递给彭德怀。“你是哪一个?你们在哪个地点?”彭德怀大声问道。“我是师政委于敬山,我们在龙源里!”“我是彭德怀!告诉我,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敌人全退下来了,涌向你们那地方去。你们到底卡得住卡不住?”“报告彭总:敌人正向我们进攻,战斗很激烈;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敌人卡死在这里,完成这个光荣任务!”“你们要加把劲,继续把敌人卡住!”“是!请彭总放心,我们坚决把敌人卡住!”彭德怀说:“好!你们打得蛮好,加把劲儿,打好这一仗。”彭德怀亲自鼓励113师的这一通电话犹如一剂强心针,113师从上到下充满了战斗激情,在随后数日内顽强阻击,坚守住了阵地。二次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12月1日凌晨,彭德怀在办公室看着前方的战报,满脸笑容,高兴地把战报往桌上一拍,对邓华和洪学智说:“38军的确是一支好部队,打得太好了!我们要通令嘉奖他们!”

  彭德怀又看了一遍报告,让杨凤安把笔和纸准备好,他拿起笔亲自起草了给38军的嘉奖令:

  梁、刘(西元)并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彭德怀写完后,对杨凤安说:“给邓、朴、洪看看。”邓、朴、洪看了嘉奖令,杨凤安准备发出。彭德怀又叫住他,似乎不假思索,在嘉奖令上又写了一行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并批了邓、朴、洪、解、杜阅。“万岁军”的威名从此传遍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名扬天下。以至于后来梁兴初回国后,毛泽东接见他时开口便赞道:“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

  从雷霆震怒到手书“万岁”,彭德怀奖惩分明的行事风格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令人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 19:02:50 | 只看该作者
“闯宫进谏” “大闹”居仁堂

  彭德怀的怒气,不光用在作战时“拖拖拉拉”的将领身上,更用在对战士们的爱护上。

  志愿军经三次战役后,伤亡较多,兵员一时补充不上,而后方供应线又长达数百里,在美战机不停的攻击下,后勤供应出现严重问题。前线部队衣鞋粮弹均未补充,很多战士赤脚作战,这使彭德怀对当前的严重局势和中朝军队的处境愈加焦虑和担忧,急电毛泽东要求回京向中央面报,毛泽东复电同意。

  1951年2月20日晚,彭德怀带两名参谋、两名警卫员,乘两辆吉普车,冒着敌机的轰炸,连夜向北疾驰,21日晨到达安东,聂荣臻派来的专机已在机场等候。11时,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加油,时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的郭瑞乐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看到彭总很疲劳,请他在机场休息室休息一会儿,他说:‘我不累,你们别管我!’他不进休息室,既不吃饭,也不喝水,就一直站在飞机旁,等着飞机加完油,即刻向北京飞去了。”

  21日午后,彭德怀在西郊机场下了飞机就乘车赶赴中南海,不巧毛泽东当时住在西郊玉泉山静明园,彭德怀又命车折返西郊。当他急急进入静明园时,毛泽东正睡午觉。秘书和警卫人员劝他等一等,彭德怀面色严肃,大声说:“我有急事要向毛主席汇报!”他不顾警卫的拦阻,推门而进,将毛泽东唤醒。

  毛泽东事先已收到彭德怀要回京的电报。立即起床,一面穿衣,一面打趣说:“只有你老彭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毛泽东得知他还没吃午饭,说:“你必须先吃饭,你若不吃饭,我就不听汇报。”彭德怀只好到食堂匆匆吃了几口,回来即向毛泽东详细汇报,说明从敌我现实情况分析,朝鲜战争不能速胜。

  彭德怀一项一项地分析道:“我军现在是出国作战,与在国内作战突出的不同之处:一是兵员补充不能取之于敌,抓到的敌人俘虏不能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朝鲜青年参加志愿军。现志愿军伤亡很大,得不到及时补充,战斗力已越来越削弱。

  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得不到及时补充。即使缴获了敌人的装备,因缺乏技术人员,不能使用,几乎全部被敌机炸毁。

  三是部队越过‘三八线’作战,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东线更冷,战士衣服单薄破烂,有的连鞋袜都没有,大量生病和冻伤。

  四是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经常发生,指战员靠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许多人得夜盲症,严重影响作战行动。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运输车辆大部分被中途炸毁。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一个多月共损失汽车 780多辆,真正能够送到前方的物资粮食为数很少。我们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的交通运输,是无法坚持长期作战的。”

  毛泽东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困难处境很关心,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2天之后,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居仁堂总参谋部会议厅召开,就志愿军后勤供给问题专门进行讨论研究。有些干部强调国内机构刚刚建立,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彭德怀本来就对苏联拒绝提供必需的空军、高炮部队的援助恼火,看到这种情况,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彭德怀的发怒令居仁堂里气氛肃然。

  会后,周恩来连续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对加强志愿军第一线兵力和后方供应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即凡国内的部队,都要轮番到朝鲜作战。北京等许多大城市的干部群众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随着条件的改善,国内的支援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 19:03:03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的彭德怀:吃饭快 爱悔棋

  熟悉彭德怀的人都知道,彭总从来不会对人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战场上的任何变化也常常能在彭德怀的表情和情绪上体现出来。

  彭德怀的警卫员景希珍曾经这样描述:当前线正进行战前准备的时候,或者暂时听不到新的战况的时候,他就在屋子里或在外头转,有时一转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说话,也不吃不喝。我们喊他,他听不见,催急了,小心他骂人。我们知道,彭总正在思考着重大问题。前线的战况,他的心情,都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来。遇到战况不好,他的脸马上变色,也容易动气骂人。这时候,在指挥所里,人们走路、咳嗽都格外小声。要是打了胜仗,他就喊叫:“小鬼,拿东西来吃!”他吃,也叫大家吃。有时他还哼上几句湖南花鼓戏,逗得大家发笑。

  提起吃东西,彭德怀吃饭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这个习惯曾被陈庚抱怨过。景希珍回忆:志愿军总部的首长,都知道彭总吃饭快。陈赓同志曾经对我开玩笑说:“小同志,帮帮忙,你让我以后吃顿饱饭吧!”他要求我,开饭先通知他,让他先吃一阵,再通知彭总。“彭总吃得少,我吃得多;他吃得快,我吃得慢;他吃完就喊走,我还不到半饱!”的确,彭德怀平时一上桌就吃饭,也不管你陈赓、邓华、杨勇等同志来了没有,他吃完了就喊:“走喽!走喽!”

  彭德怀不仅吃饭快,对于饭菜还有自己的“标准”。入朝初期,部队几个月吃不上菜,彭德怀自己也坚持不吃。即使后来志愿军条件好转,彭德怀也从不搞特殊。一次,彭德怀到46军看望战士,吃晚饭时,部队给彭德怀上的是中灶,四菜一汤。其实所谓的四菜,也只是四个罐头:两个肉的,两个素的。

  不料彭德怀一看这饭菜就火了,他说:“你们简直是在让我犯罪。我能咽下这些饭菜吗?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经济状况还很不好,在国内,许多老百姓都在吃糠咽菜,他们饿着肚皮支援我们抗美援朝,我们忍心大吃大喝吗?赶快把这些菜撤下去,撤下去!”在场的人谁都没有话说,只得往下撤菜,这时彭德怀指着一种美国普通士兵食用的小咸菜说:“把这个给我留下吧。”

  住宿时,彭德怀被安排在一处空着的房间里。彭德怀走进去一看,顿时愣住了,他没想到志愿军部队里会有这么舒适的房间。“谁在这儿住?”彭德怀问。“没人住。”46军军长肖全夫说。“没人住你为什么让我住?”肖军长嘿嘿一笑说:“这房间的条件不是稍微好一点嘛。”彭德怀瞅了肖军长一会儿,问道: “你们怎么盖这样豪华的房间?”肖军长解释说:“这房间是专门为常香玉盖的。”

  常香玉曾以个人的名义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飞机,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嘉奖,那架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当常香玉要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时,毛主席一再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常香玉的嗓子,要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好常香玉的饮食起居,鉴于这种情况才盖了这座房屋。

  肖军长说:“彭总,你就住这儿吧,一来这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二来别的地方都太潮⋯⋯”没等肖军长说完,彭德怀转身便走,甩给肖军长一句话:“肖全夫,我就睡你的铺!”

  除了打仗,彭德怀的嗜好就是看书和下棋。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百忙中也不忘下棋,常常在吃过饭的间隙找人下棋,有时找不到人,他就会不辞劳苦地走出指挥所所在的村落去找人下棋。闲暇时,彭德怀总是高兴地招呼:“老洪来杀盘棋。”“你总是拴绳子(悔棋),不跟你下!”洪学智厥着嘴嘟囔道。

  彭德怀听了,只是咧了咧嘴说:“你也可以悔棋嘛!”彭德怀下棋有两大特色:一是棋艺不佳;二是爱悔棋,与战场上的举重若轻判若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 19:03:21 | 只看该作者
毛岸英之死:彭德怀一生的遗憾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彭德怀也曾叱咤风云,也曾吃过败仗,但有一件意外却成为他心中最疼痛的一块。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特地设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送行。在这次家宴上,毛泽东把长子毛岸英交给彭德怀作为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战士。

  彭德怀起初有些推辞,“主席,这不是开玩笑吧?”“岸英想跟你去打仗,要我批准,我没得这个权力哟!你是司令员,你看收不收这个兵吧?”毛泽东依然不置可否地微笑。“主席,我这个司令还是你封的嘛,我哪能到主席家里招兵买马呢?”粗中有细的彭德怀含蓄地说。“彭叔叔,你就让我去嘛!”毛岸英有些急了,他搬出种种理由:上过苏联的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当过苏联红军坦克兵中尉,参加过苏德战争⋯⋯

  “德怀,你就收下他吧!”毛泽东满意地望了望儿子,又笑着对彭德怀说:“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要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啊!”

  彭德怀见事已至此,只得表态道:“那就让岸英当我的翻译官吧! ”

  部队入朝前在沈阳休整,彭德怀曾经语重心长地指着地图说,“岸英,朝鲜是个狭长的半岛,三面环海,纵长约九百公里,横宽约二百公里,北部山高林密,地形狭窄,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我一直在想这个仗该怎么打呀!”不待毛岸英回答,他又吩咐,“听说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扔在沈阳不少图书资料,你发挥一下你的优势,去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

  “是!”毛岸英挺身立正,领命而去。做这种案牍工作,毛岸英可说是驾轻就熟。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他很快就找到了国民党败退时未及带走的大量英、俄文军事资料,他淘沙拣金,挑出有关二战以来美军的发展变化、麦克阿瑟其人及作战经验等方面的内容,直接对着原文翻译给彭老总听。彭德怀听得很认真,每每听完一份资料介绍,他都会慨叹不已:“哎!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学外文。”

  1950年10月23日,结婚不到一年的毛岸英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进入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毛岸英作为彭德怀的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只在彭德怀办公室附近活动。

  彭德怀的秘书杨凤安回忆,10月24日,彭总与13兵团会合后,成立了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就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毛岸英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他既没配枪,也没有查哨任务。

  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总办公室工作;晚上,彭总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满了虱子,平时吃的饭是粗高粱米,也没青菜。彭德怀对毛岸英很关心,多次提出让毛岸英和他一起吃饭,但毛岸英都谢绝了。两人还常常下棋,经常为悔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毛岸英入朝仅仅34天就发生了意外。1950年11月24日,美军开始发动强大空中轰炸。拂晓前,洪副司令员急急忙忙来到彭总作战办公室,请彭总到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去办公。彭总倔强地说:“我不走。”洪副司令劝说不行,也不顾彭总发脾气,拉着彭总就出了门。警卫员把彭总的铺盖卷起来,和行军床一起拿到防空洞里去。邓华副司令早已在那里等候。三人进洞后,就研究第二次战役的问题。

  过了2个多小时,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去问前线情况。他刚一进门,敌人两架B-26轰炸机由办公室上空飞过。杨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副处长、徐西元参谋询问前线情况。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参谋正在围着火炉热早饭。杨凤安问完情况准备回去向彭总报告,一开房门,看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敌机凝固汽油弹已离机舱,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及其周围,乌烟冲天。成普和徐西元以及彭总的两个警卫员从火海中跑了出来,成普面部受了轻伤。毛岸英、高瑞欣未来得及跑出,不幸牺牲。

  当时,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站立不稳,久久一言不发,尔后才喃喃地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缓慢地来到出事现场。彭总看着烧焦的尸体,心情十分沉重,中午饭也没吃。天快黑的时候,他带领司令部的全体成员,到毛岸英墓前做哀悼,哀悼了很长时间,哀悼完了,彭德怀说了两句话,“毛岸英同志是向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是一个好苗子”,“岸英同志牺牲了,我怎么向毛主席交代?” 空袭过后,所有人都搬到了山洞里,彭德怀也没吃晚饭,不说话,一宿都在山洞里面走来走去,他亲自起草电报报告了此事。

  据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的回忆,他收到这封电报后一时拿不准主意,把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看了电报,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扶在前额,半晌才站起身低声说:“让我考虑考虑,先放一放再报告毛主席。”

  按照惯例,毛岸英的尸体应该运回国内安葬,彭德怀接到国内发来的电报后,又陷入了沉思,最后他提笔写下了一封至周恩来的信:

  “总理:昨24日赖传珠同志拟一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敬礼彭德怀”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还是决定将事情先隐瞒下来。直到1951年1月2日,第一次战役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周恩来说:“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主席吧!”于是叶子龙手拿两封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当时正在沙发上看报纸。接过电报后,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脸色非常难看,后来说了一句:“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样很好。”此时,毛岸英已经牺牲38天了。

  1951年2月,彭德怀从朝鲜回京述职时,亲自向毛泽东汇报了此事,对毛岸英的死做了检讨,毛泽东说:“岸英是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你回去要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至于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的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烈士的鲜血凝成的。你们做得对,做得很好。”

  毛岸英牺牲时仅仅28岁,没有完成毛主席的嘱托,彭德怀痛心疾首,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件战场上的意外,却在若干年后的文革中让自己备受折磨,痛不欲生。“文化大革命”中,在彭德怀被专案组审查时,专案组提出了一个令彭德怀大吃一惊的问题。他们说:1950年11月在朝鲜前线牺牲的毛岸英不是美国飞机炸死的,而是彭德怀有意害死的。这个诬陷令彭德怀又气愤又伤心,连续失眠,甚至发生了幻觉。1972年11月的一天,专案组又为毛岸英的问题提审彭德怀。当时的哨兵回忆:彭德怀回来的时候神智模糊,走错了地方。哨兵叫住他,领他回到屋里。他倒床时昏迷,扑通一下,头朝下磕在床板上。哨兵扶起他,他两眼含泪说:“我认不清你是谁了。”已经74岁的彭德怀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诬蔑。

  战场上横刀立马,生活中性情率真,即使是面对文革中的暴力殴打彭德怀也从不屈服,然而面对好友的嘱托,他的心中却充满愧疚,毛岸英的死成为这位耿直统帅一生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011 21:5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6.2.2011 19:46:37 | 只看该作者
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3.2011 12:2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9:2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