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tabha, what is I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为ITER)是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试验。它建立在由TFTR、JET、JT-60和T-15等装置所引导的研究之上,并将显著的超越所有前者。此项目预期将持续30年:10年用于建设,20年用于操作,总花费大约100亿欧元。“iter”在拉丁文中意为“道路”,因此这个实验的缩写“ITER”也意味着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之路。
ITER有一系列的目标,所有这些目标都围绕着建设一座实用的核聚变反应堆。
由聚变加热而即时产生多于所提供的辅助加热十倍的热能(Q值为10)。
产生一个Q值超过5的稳定等离子区/体。
维持8分钟的聚变脉冲。
可能点燃“燃烧的”(自我维持的)等离子区/体。
开发聚变电站所需的技术和程序:包含超导磁体(以俄国T-15为领先),及遥控技术(由机器人实现)。
检验氚的可控(核聚变)概念(可行性)
ITER始于1985年苏联和美国、欧盟(通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及日本的合作。经过早期的概念和工程上的设计阶段,2001年产生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详细设计,ITER成员投入了6.5亿美元研发资金用来进行实用性的研究[来源请求]。后来俄罗斯取代了前苏联的位置,美国在1999年到2003年之间退出,又有加拿大(2003年退出)、中国和韩国加入参与开发研究,印度于2005年12月也加入了计划。
整个项目曾经历一些如绿色和平之类的环境组织的反对,他们认为ITER项目是“疯狂而愚蠢的行为”[1]并宣称“核聚变拥有核电站所有隐患,包括产生核废料以及核泄漏的风险”。
2006年5月24日[2],参加这一项目的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7方代表草签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这项计划开始启动。欧盟承担50%的费用,其余6方分别承担10%,超出的10%用于支付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等因素造成的超支。11月21日[3],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
2007年9月24日中国作为第七个参与国批准了该协定,这意味着三十天后即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协定正式开始实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ITER是介于当前的等离子物理研究和未来的核聚变发电站之间的一个试验性步骤, 它将为在2015年建设第一座可商业运行的等离子发电设备做好技术准备.
这个计划在它30年的运转周期里预料会耗费大约100亿欧元, 因此该项目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昂贵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
与 ITER 同时运行的一个项目是 国际聚变材料放射测试设施项目 (International Fusion Materials Irradiation Facility). IFMIF 用来测试未来开发核聚变电站所要用的一些材料, 这些材料适合于在极端状况下工作. ITER 还计划建成一座能够发电的示范性电站: DEMO 项目 ("demo" 在英语中有 "演示" 的意思). 此后, 一座原型电站将首次进行商用发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