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夏的欢乐故事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国有电视台今日俄罗斯(RT)报道,一个富有创意的小伙子面对信用卡公司打了个翻身仗。
报道称,一家信用卡公司主动向德米特里•阿加尔科夫(Dmitry Agarkov)发出了开办信用卡的要约。阿加尔科夫对合同的条款不满意,就自己写了修正条款,在合同上签了名,然后寄给了银行。银行会签了合同,给他发了信用卡。银行显然没有注意到,阿加尔科夫在修正条款中要求欠款零利率、无限信用额度、以及高达近20万美元的合同终止费。到目前为止,法院一直站在阿加尔科夫这一边。
反正,就像汤姆•韦茨(Tom Waits)有一首歌中唱的,合同正文施予的,在附属细则里又拿走。但不消说,我们消费者往往不阅读小字印刷的合同附属细则。很难算出人意料的是,附属细则往往令人费解。
以阅读网站隐私政策为例。早在2008年,两位专门研究计算机隐私的学者艾丽西娅•麦克唐纳(Aleecia McDonald)和洛里•克拉诺(Lorrie Cranor)就发布了一份研究论文,对阅读这些隐私政策所需时间进行了估算。隐私政策通常的长度是2500个单词(也就是本文长度的4倍,里面出现的术语数量甚至可能比本文还要多),如果每天阅读4份新的隐私政策,麦克唐纳和克拉诺估计,人们每年就要花244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所有这些政策条文。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工作就是阅读隐私政策,那么这项工作要花六周时间才能做完。
阅读这些政策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我们能否改善上述状况?
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残酷地暴露了这个问题的真相,这个理论就是: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提出的柠檬市场模型(lemons model)。阿克洛夫当年凭借该模型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柠檬模型讲的是车,而不是那种水果。)该模型的结论是:如果卖家能够评估旧车的质量,但买家不能,结果可能导致,买家和卖家都知道,只有最差的车才会进入市场交易。
同理,对合同附属细则而言,顾客自然会假定所有的合同都包含免责条款,可能有意愿诚实交易的企业也知道,这种做法会让他们永远无法建立信誉。
一个更令人鼓舞的经济模型指出,少数勤劳顾客的存在会对企业恶劣行径的下限构成约束。我们很多人在超市不查看价格,就像我们不查看合同附属细则一样。我们简单地假定其他人会留意,因此价格应该是公道的。或许这也对合同成立?可惜的是,这可能性不大。
扬尼斯•巴克斯(Yannis Bakos)等人在2009年展开了一项研究,名为《有人阅读附属细则吗?》。这项研究对在网上购买软件者进行了追踪调查。在12.5万次浏览中,浏览者目光在“最终用户许可协议”(EULA)处停留超过一秒钟的只有55次。即便是在这55次浏览中,浏览者目光在EULA处停留时间的中值也仅为29秒。要说根本无人阅读EULA也不算夸张。
我们有一些保障:法院拒绝执行不法条款,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会自律。但这距离建立基于知情消费者选择的健康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
一个解决方案是,让计算机帮忙。这是洛里•克拉诺等计算机科学家以及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等经济学家提出的方法。合同之所以令人费解,部分原因在于合同语言根本不是自然语言。合同就像一种算法,只不过预设的解析者不是电脑,而是法院。那么为何不制作可机读的隐私合同或者定价方案?如果我们即将做出糟糕的选择,电脑就能提示我们,并告诉我们还有哪些更好的选择。这种想法看上去有点像科幻小说,但这年头,什么不像科幻小说呢?
|
|